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归-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禀身后士卒却回答得阴阳怪气:“太尉,衣服就俺们身上这一身,酒也是没有。水葫芦里面冰水倒是不少,却不知道赵宣赞喝饱了没有?”
听到这些话,王禀只能心中苦笑,脸上却不好露出来。赵良嗣冻得缩成一团,被这几句话一刺,脸上乌青的神色又是添了三分!
说起来王禀和麾下士卒有志一同,恨不得赵良嗣这厮冻死!不过此次战事,赵良嗣和郭药师他们偷袭燕京,几乎是除了萧言之外最拿得出手的战绩了。他王禀毕竟是童贯的人,身家性命,和童贯是连成一气的,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赵良嗣死,在童贯那里交代不过去。不过他也就到此为止了,说了几句敷衍话就不大搭理赵良嗣,转而将赵良嗣身边那几条汉子也拉上船来。
那个最为长大的汉子被王禀救上,仍然一句话也不说。虽然同样是劫后余生,但是那气概却比赵良嗣强到了不知道哪里去,同样是被冻得乌青,却不像赵良嗣那样缩成一团只顾得筛糠,他却在舟中盘腿坐了下来,腰背仍然笔直,定定地看着萧言身影在亲卫的簇拥下到了河岸上。
王禀看他一眼,试探着问道:“郭药师郭都管?”
那长大汉子转回头看看王禀,长叹一声:“败军之将,无颜见人,这位是王太尉罢,郭某人参见。”
王禀也没让他行礼,按着他的肩膀,低低叹息一声:“郭都管,你走得差了!稍稍支撑一瞬,还怕这复燕大功,分不到你的头上么?就算战死,和这么多弟兄在一起,也不屈了武人身份…………可怜这些跟着你北上燕京,死战到底的儿郎们!”
不用王禀说,郭药师也悔恨到了极处!他是枭雄之姿,说真的要是知道萧言大军在后,随时能加入战场改变局势,自己还有全功的机会,这条性命拼上去也不值什么!乱世当中,要出人头地,谁不是死中求活多少次?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眼看这场大功,是落在萧言手中了。他和赵良嗣,是把萧言得罪得死了的人。现在大宋北伐之军,由一场惨败骤然翻盘,不论是宣帅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相公们,都只剩下拉拢萧言的份儿,到时候萧言要是找他们的麻烦,赵良嗣也许还有靠山,倒霉少点,他郭药师的下场当真不知道怎样!
此时此刻,说多错多,也只有在王禀的逼人目光中垂首不语,只有长叹而已。不时偷眼看赵良嗣一眼,他赴水逃命之后,就先拼命划到赵良嗣那里,说什么也要保住这个赵宣赞的性命。赵良嗣别的本事没有,整人的本事一流,但愿他有对付萧言的法子,现在他和赵良嗣,已经彻底成为一条绳上面的蚂蚱,看有没有死中求活的机会!
王禀说了郭药师两句,就再不搭理他们几人,站在船头,招呼士卒加快速度,奔赴北岸。萧言旗号已经竖在北岸。已经清清楚楚的可以看见,萧言被亲卫簇拥着,笑吟吟地立马在那儿,等着他们的到来。
看着萧言那意气风发的模样,王禀心中也未尝没有慨叹。当日萧言闯营,来归之际怎么看起来也是一个穷途末路的家伙,谁知道到了最后,决定这场以大宋举国之力北伐之役结果的,就居然是他萧言!
军中朝中,在得知了这个结果之后,还不知道有多少暗流向着这萧言涌来。成则他可能一步登天,不成还不知道下场如何。
…………但是不论如何,青史留名,这萧言已经是一定的了。这场功业,以他根基之浅薄,力量之微弱,成就得宛如奇迹。如此转折造化,让置身其间的人,只有目瞪口呆地追随着他的身影!
□□□□□□□□□
萧言立马在这新鲜出炉的战场上面,只是笑吟吟地看着王禀小舟箭也似的朝着他这里划来。
王禀身影,他已经看清楚了。他为什么出现在这里,也大概理出了个头绪。最后底定战局的战事一阵而成,萧言就将这场战事抛在脑后。
——也不能多想,谁能想到,他在北面苦苦挣扎,拼死争取了几天时间,然后下了最大的决心南下,准备迎接最为困难最为危险的决战,结果阴差阳错之下,却胜得这么轻松。转眼之间,这片无数英雄豪杰争斗到了最后的战场,只有自己作为胜利者立在这里?
沉浸在这奇迹里面久了,人就飘飘然了。大宋的事情,战后可比战事当中还要麻烦十倍,自己要打起十万分的精神应对,才能捞取到最大的好处!
王禀不用说是来接应郭药师和赵良嗣的,肯定就是童贯在得到赵良嗣和郭药师偷袭燕京的军报之后,马上调遣出来的。
却没想到死赶活赶地过来,看到了常胜军惨败,还看到了自己这场改变战局的胜利!
王禀不用说是童贯的人,自己对他什么态度,就是对童贯什么态度。虽然童贯这死太监纵容赵良嗣和郭药师抄了自己的老窝,将又香又软的小哑巴逼得不知道到了哪里去。可是现在还不是和童贯这死太监翻脸的时候…………现在自己是奇货可居的时候儿,怎么也要等到两家下注拉拢层层加上去以后再说吧?
再说了,自己其实哪家也不想选择,打的就是左右逢源的主意。不过说起来,这真的很难就是了,走一步看一步罢…………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思,萧言才立马在河岸上,也不管自家军马如何收拢,如何收拾那些辽人败军,如何向着燕京进发,在这里笑得露出一嘴白牙,等着王禀的到来。麾下将士,现在正是意气昂扬的时候,不用自己交代,就能把这些扫尾落幕的差事办完了,自己只要等着安安心心进燕京就好。
不多一会儿,王禀所在小舟就已经靠岸,不等萧言麾下亲卫来将小舟拉到干岸上面,王禀就已经跳下船来,溅起冰冷的水花,大步迎向萧言。一边走就一边施礼下去:“萧宣赞,某为西军十万将士,为在高粱河北身殉的数万大宋男儿…………拜谢萧宣赞!大宋百年燕云之梦,最后成就在萧宣赞手中。百余年来,死在这燕云之地的数十万大宋男儿魂魄,终能归乡…………俺们大宋武臣,终能有脸见人了!”
说话当中,王禀就深深地拜了下去。
大宋武臣,有点志向,无非就是两处心悬。一处就是燕云,一处就是西夏。两处地方,百余年来大宋边军为这里死去的,何止百万?此次北伐,又是举国之力,拿出的是最为精锐的西军。结果白沟河惨败,高粱河一役,要不是萧言存在,又是不可收拾。大宋武臣地位本来就低,再经这一场丧败,如何还有脸见人?王禀好歹也是一名武臣,也是边军出身。这一番话语,这大礼参拜下来,是情真意切,再无半点虚假。
萧言一怔,缓缓翻身下马,扶起了王禀,淡淡道:“萧某人北上,为宣帅,为西军抗击女真南下之师的时候,不论是诸位相公,还是宣帅,可曾想到萧某人今日?一帮小人,更在萧某人身后作祟,蛊惑宣帅视听,天幸萧某人挣扎出来了,还为大宋成就了此番功业!萧某人胜不足喜,唯一自喜者,是以辽人头颅,燕京雄城,向大宋表明了心迹!…………这功,萧某人是不敢居的,只求以后大宋有我萧某人一处容身之地,就于愿已足了!”
这话里面,自然是十分当中有九分是怨气。跟在萧言身后的就是方腾,他这个时候也已经跳下马来,听得暗自点头。这萧言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历练出来的,耍心眼的本事也不弱啊,这话换他方腾来说,也不过如此了。这个时候发发怨气,不是向童贯表示疏远,倒有点像是忠心的下属和上司撒娇仿佛。要是萧言客客气气的,对童贯来说那才糟糕,说不定就下定决心先收拾了萧言再说。
现在就是要和各方都敷衍好,先把这场功劳坐实了再说!只要复燕大功到手,萧言地位就稳若泰山,无非就是看他今后如何发展罢了。
萧言战阵上的本事,方腾是见识过了。至少得军心,处断上面都不糊涂,更能身先士卒。没想到在这政争上面,这家伙天赋也不是很低啊…………
方腾站在后面,眼睛发亮,对萧言将来的发展,又高看了三分。
其实萧言自己倒没觉得自己政争天赋有多高,不管哪个朝代的政争,无非还是人和人打交道。对人心了解透彻一些,就多占一些便宜。他原来是小记者出身,记者就是见人最多最杂的,而且现代社会,比起中世纪的大宋来说,复杂何止十倍。应付起这些人物,为自己今后盘算,还真没觉得有多为难。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自己有了这一场功绩作为基础,有了和大宋诸方人物讨价还价的本钱。要是还是才穿越之初,自己也不过还是任凭命运摆弄的份儿!
听到萧言话里话外的牢骚,王禀果然松了一口大气,还是坚持将全礼行完,才站起来朝着萧言笑道:“俺们武臣,不懂那么多。不过萧宣赞立下如此大功,就算宣帅一时被蒙蔽了,这个时候还明白不过来?军报一回去,宣帅还不知道欢喜成什么模样!这个时候,要紧的就是赶紧进燕京城,萧宣赞,你尽管放心,这后路的事情,俺就料理好了,一应粮饷军资,绝短少不了宣赞的,就是犒赏,只怕宣帅也马上能抽拨一批过来…………宣赞,你看这军报,是不是就现在拟好,让俺马上传回去给宣帅?”
这句话是要紧的话,只要萧言第一时间将军报传到童贯手中,就是认了童贯节制调度他克复燕京的大功,而不是别的什么。老种也是使相衔头,官家亲许奏报可以经枢密院直抵官家那里的。童贯和刘延庆为什么吃相那么难看,说什么也要将老种排除在攻伐燕京的主战场之外,要是老种能和刘延庆并肩进了燕京,到时候他那份奏报还不知道说些什么,在汴梁,还不知道能在有心人手中,掀起多少风波出来!
要是萧言这份军报先到老种手里,对童贯而言,那可就不是麻烦二字能了的!
萧言哼了一声,还一副余怨未消的模样:“燕京没拿下来,我传军报回去,那不是欺瞒宣帅,欺瞒官家么?王太尉,且看我拿下燕京,再执下萧干头颅,擒获辽人萧普贤女皇后再说!到时候,省得再有小人在宣帅身边作祟,论功不成,反而是罪过!”
王禀小舟就在不远处,赵良嗣和郭药师就在舟中,他们说什么也是没脸上去和萧言答话的,就当王禀和萧言于无物,在舟中抱着肩膀瑟瑟发抖。萧言这些话都说得大声,两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对望一眼,两人脸色都是发黑。
王禀嘿嘿一笑,还想分说两句,萧言已经换了一张笑脸:“王太尉,要不是你当日助我胜捷军,萧某人岂能有今日的功绩?你瞧瞧,我可没有亏待王太尉的儿郎!这些胜捷军轻骑,多是都换上了女真鞑子的貂帽,不管是女真还是辽人,都是他们马前败将!这进燕京的功绩,自然是有王太尉一份,萧某惶恐,不知道有没有这份荣幸,请王太尉并肩同进燕京城?”
这句话说得王禀心中顿时一热,大宋武臣,谁不想做头一个进燕京城的人?和萧言并肩,这就是萧言将好大一分功绩分润给了他!虽然萧言一时不肯给童贯正式军报,但是谁不知道他王禀是童贯的人,此举也是变相向童贯示好。无非萧言气盛,前面委屈又是太深,现在还有些怨气罢了。
他心中顿时盘算定了,老着脸皮和萧言一起进燕京也罢。为的倒不全然是自己,多半还是为了童贯保持住和萧言的联系,也马上要将此间军情,向童贯那里传回去,让童贯先做预备!
王禀毕竟是从西军当中破门而出,久在童贯身边的。虽然刚直勇烈,但是头脑一点也不慢。而且人在哪个团体当中,就必须要为这个团体考虑,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抬头看看萧言身边亲卫,倒有一多半是他麾下的胜捷军出身,现在人人脸上都满是风霜之色,都消瘦憔悴了不少。但是人人都戴着貂帽,骑着得自女真人手中的高头大马,紧紧侍立在萧言身旁,迎着他的目光,都向原来老上司点头示意,却靠得萧言更紧了。
王禀心中一叹,这些儿郎跟着自己,只怕还随侍在童贯身边,哪里做得出这么一番男儿事业!一时间竟然有些羡慕起这些手下儿郎起来,自己跟在童贯身边,伺候那些汴梁子幕僚们,这么一场大战,自己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辽人在屠戮常胜军,自己却无能为力。现在老着脸皮和萧言在这里应酬,说些自己都脸红的话,还要老着脸皮和他一起进燕京城…………这都算个什么事情!
在萧言笑吟吟的目光下,王禀真地想大喊出声:“俺不配进这燕京城,宣帅也不配进这燕京城!俺倒宁愿是一个胜捷军小卒,就算厮杀死了,心下也过得直!”
到了最后,他只能叹息一声,叉手行礼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俺安顿一下军马,就附萧宣赞骥尾,不敢多劳顿萧宣赞布置军务,俺先安顿自家军马去。”
萧言笑笑,转身喝问:“张显,能出发了么?”
张显从后面转出来,大声应诺:“岳都虞侯去追击萧干那厮,韩都虞侯已经领大军出发,此处收拾辽人降军,作为后殿的是余指挥使。大军已经次第起行,宣赞,俺们随时能出发!”
萧言扫了一眼在舟中的赵良嗣和郭药师一眼,又大声招呼:“将余江叫过来!”
他一下令,转瞬之间余江就急匆匆地策马而来,萧言举着马鞭指着他:“委屈你了,没得进燕京城的风光了,论起功来还是一样,你比别人也少不了!要是实在委屈,我就换人。不过这里除了收拾降兵,看住老子的后路,还得盯着两个小人!你熟悉他们路数,最是合适,省得老子在前面厮杀,又有人抄老子后路营盘!到时候看紧一点,这帮小人,别让他们靠近燕京城半点,跟他们在一个地方,老子觉得气闷!”
如果说一个现代人穿越,和这个时代的人有什么不同,很要紧的一点就是,对付我就对付我吧,别冲着老子的女人来!更别说小哑巴这么一个我见犹怜的软妹子了。赵良嗣和郭药师,萧言真的是懒得搭理,连敷衍都用不着,大家撕破脸就撕破脸吧,难道还怕你们不成?自己在王禀面前发了半天牢骚,要是不对赵良嗣和郭药师强硬一点,还当真以为老子这怨气是假的!
余江冷冷地扫视了舟中的赵良嗣和郭药师一眼,叉手向萧言行礼:“宣赞,俺省得。这事情交给俺最合适不过,城狐社鼠的手段,在俺余裤裆面前卖不出去…………可怜他们害死了多少常胜军的弟兄!俺就在这里,看着他们是一个什么下场!”
萧言嘿嘿一笑,调头策马扬长而去。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在他脑海当中,突然又浮现出一个高挑而英气勃勃的少女身影,那秀丽容颜上面的倔强神色,似乎是那样的清晰。
自己以后,只怕和这个少女再没什么交集了吧?
…………也好。
这点突然翻腾的思绪,转瞬之间就被萧言强压了下去,在亲卫的簇拥下,再也不看留在身后的战场一眼,轰隆隆的朝着燕京方向而去,无数旌旗,就在他身边猎猎舞动。
队列当中,萧言将方腾又招呼了过来,低声道:“方参议,我想起来,你应该算是老种他们那一方的吧?”
方腾皱眉想想,笑道:“你不说我还真忘了…………怎么,有什么安排?”
萧言冷冷道:“将消息传到老种小种他们那里,告诉他们,老子击败了萧干,拿下了燕京城!务必不能比童贯得知这消息慢多少,挑选靠得住的亲卫传讯去…………要让各方面都知道老子克复燕京这个消息!不能让童贯一手遮天…………这消息传出了,我才好上下其手,为将来地位行事!”
方腾点头:“货比两家,的确是牢靠一些。都知道你萧宣赞拿下了燕京,童宣帅才非要你萧宣赞亲署奏报才能交差…………到时候萧宣赞你这亲署奏报到底如何说,就是两方角力的战场了…………你总是站在干岸上的。不过…………”
方腾饶有兴味地看着萧言,淡笑道:“萧宣赞,你真没想过干脆投靠老种小种他们背后站着的那个大人物么?”
萧言面无表情地看着方腾,半晌之后,才淡淡地道:“我自己就不能成事么?非要靠着一方?”
说罢就再不多话,挥鞭打马,疾驰出去。他身边亲卫也纷纷催马,提起马速,簇拥着萧言就远去了。
骑在马上,冷风打着萧言的脸,如刀割一般。但是他心头,却是火热。这场战事,百转千回,燕京最后还是落在老子的手中!自己终于可以说,在一千年前的大宋,已经站稳了脚跟,无非就是将来的地位如何罢了。
将来,这将来又将是如何?自己能走到哪一步?
萧言蓦然大喝一声:“走!进燕京!将这场大功完完全全地抢到手!等着岳飞将萧干脑袋送来,等着韩世忠擒下辽人皇后!真正出力死战的男儿,只要在我萧言麾下,就绝不会落一个没下场!这是我萧言的承诺,从今天开始直到世界末日,都是如此!”
□□□□□□□□□
王禀站在舟边,静静地看着萧言远去。在他身边已经有不少环庆军和常胜军的士卒上岸,都一脸敬畏地看着萧言麾下的那些矫捷如龙的骑军,还有萧言头顶猎猎舞动的旗号。
和他们一比起来,自己这些军马,真如土鸡瓦犬一般。
王禀低低叹口气,打发向童贯回禀此间军情的人去了,转头看着舟中的赵良嗣和郭药师:“某家跟萧宣赞去燕京了,你们收拾余烬,回去投宣帅也罢,还是在这里也罢,都由得你们。只是别再想什么心思了,萧宣赞如此,现在岂是你们扳得动的?俺想想办法,在萧宣赞面前婉转求个情,让你们总能过去就是了…………话就如此,听与不听,悉听尊便。”
说罢他就转身,自有亲卫挑了一匹辽人遗弃的战马给他,数十亲卫簇拥,王禀给坐骑加了一鞭,数十匹战马溅起满地血泥,飞也似地追萧言去了。
在小舟之中,赵良嗣和郭药师,还有寥寥几名体己人呆呆地坐着。河风吹来,一直冷到了心里面去。
郭药师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没半分着落处。突然又想到了自家还在涿州的女儿,一时间就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要靠着自家女儿,看在萧言面前有没有可以转圜处?
转眼间就是摇头,要是萧言真的为了自家女儿能放弃男儿事业,当初怎么会将郭蓉和他一起软禁起来!就是自家女儿这个骄傲倔强的性子,也绝不会为了这个缘由去在萧言面前婉转承欢。
这个时候,就听见一个阴冷的声音响起,因为冻的,所以还结结巴巴的:“郭…………郭都管,你现在,还能有…………有多少靠、靠得住的人马跟随?”
说话的正是赵良嗣。
郭药师看他一眼,叹息一声:“能有数百,就已经是缴天之幸,能济得什么用场?”
赵良嗣蜷缩在那里,冻得不住瑟瑟发抖,但是眼中阴冷的火焰,却越烧越旺:“现在也只能死中求活了,咱们不能灰溜溜地回去,等着萧言来摆布!这场大功,为了拉拢他,宣帅就是牺牲了咱们,也不直什么!”
郭药师淡淡道:“那怎么办?如王太尉所说,俺们怎么还扳得动这萧言?”
赵良嗣声音极低,却是咬牙切齿般的直说进郭药师的心底:“那辽国公主!现在咱们唯一机会,就着落在那辽国公主身上!无论萧言立下再大的功劳,只要那辽国公主落在咱们手中,他就永远分说不清楚!这就是他最大的把柄!”
“如何找到那辽国公主?燕地如许广大!”
赵良嗣神色阴冷到了极处:“看命吧…………前面萧言行踪不明,谁知道他在哪里?马上整个燕地,都知道他进了燕京城,那辽国公主还不来寻觅他?就看咱们有没有这个命,来翻这一铺…………某总是不死心,这场大局还未曾最后落幕!”
第一卷 燕云乱 第160章 落幕(下)
辽国就这样完了?
最要紧的是,他萧干就这样完了?
直到此刻,萧干还不敢置信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他的万余精骑,就这样被从西面突然涌出的钢铁洪流摧垮,而在那一道道重骑冲阵组成的海浪身后,飘扬的又是一面同样姓萧的旗帜!
其实萧干也知道,这场战事,他一直是在死中求活。辽国剩下的力量太微弱,基业已经单薄了极处,经不起一场丧败。但是在他小心翼翼的经营下,利用宋人之间的互相勾心斗角,已经将最大的敌人西军完全击败逐退。虽然又冒出一个常胜军偷袭燕京的变故,但是阴差阳错之下,也撑到了他回师。他萧干更挥军追击,将常胜军赶下了河,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怎么看都是这场战事已经在他萧干手中圆满落幕了!
在看着常胜军崩溃之际,在那一瞬间,在萧干心中的,只有志满意得。天下英雄,都已经不被他放在眼底。只觉得自己已经膨胀开来,不仅这燕地,甚而将来整个天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谁知道,他萧言又突然杀了出来。他不仅没有丧败在女真军马手中,还以更加浩大的阵容,一举摧垮了他萧干的全部野心!
这一次,他在萧言手中败得比易州一战还要惨,甚至不知道今后还有没有翻盘的余地!
这场辽军的突然崩溃丧败,让萧言甚至没有付出多大代价就取得了完胜,萧干精锐一朝丧尽,在在场所有人看来,甚至包括萧言和萧干两人,都觉得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事后细细推论,还是在情理之中。
辽人这四万军马,其实核心主力就是两万精骑,已经在萧干手中使用到了极处,转战几个战场,不乏硬仗恶仗,这弦已经绷得实在太紧了。在追杀常胜军的时候,其实也已经是有气无力了,要不是常胜军自己崩溃,面对常胜军的步兵方阵,还不知道能不能轻易拾掇得下来。萧言的大军出现,将这疲惫消耗已经到了极处,而且阵型散乱,失却指挥的万余精骑一举摧垮,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身在局中,萧干就是不能接受,也想不明白!
在那个时候,看着自己唯一的实力依靠,将来要用来成就自己野心大业的辽人军马被屠戮,在崩溃的时候,萧干一时间就差点要催马上去和宋人这些铁甲骑士拼一个你死我活!
他身边亲卫却比他明白过来快一些,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奚人亲卫都是老军了,一看就知道无法挽救,宋人用重骑就摧垮了他们的大队主力,还有大队轻骑准备扩张战果。萧干填进去也不过送脑袋去的。
这些奚人亲卫扯了萧干就走,军马旗号,一概不管。他们马力空乏,宋人轻骑却是马力足备,现在就逃的话,还不知道能不能逃掉,哪能让萧干继续在这里耽搁下去!
燕京已经是不能回去的了,燕京城几座城门都被焚毁,门户大开。城中慌乱,不是一时能平复下去的。城中力量,比萧干这里还要空虚疲惫。前面城防完整,还有等着萧干回援的指望,城中才在几千宋人步卒面前强撑了下来,都已经是险象环生了。
现在萧干主力丧败,城中再无指望,又无城防可以依托,宋人新胜之军北指,这燕京城是怎么也保不住了!
大辽,完了!
现在他们这些奚人子弟,就要保住萧干性命,逃出生天,收拾余烬。虽然没有那些契丹奚族的精锐军马作为助力了,但是在燕地之西北,辽东之东南,还有大片的奚族聚居区域。就算无法像萧干盘算一般另立奚帝旗号,也总算能挣扎一条性命,将来怎样,将来再看罢。
几十骑奚人亲卫簇拥着萧干,朝东便逃,那里还有慢慢跟上来的近两万步军。虽然主力丧败,燕京失陷的消息传来,这支步军也是散定了的——步军多是渤海汉儿组成,指望他们能在绝境当中卖命,实在是不可能。但是总能在里面收拾一点人马,就安全了许多,也许能撑到回到奚族自家地盘去。
可是才逃出去没有多远,每个人心中都是已经惶恐到了极处。一支宋人轻骑,丢开战场,直直地朝他们追来,死死地咬着萧干踪迹。回头看一眼,这数百宋人轻骑,都是矫捷精悍之士,人人配有双马,卷起满天雪尘,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辽军转战到现在,哪怕是萧干身边亲卫的战马也配不成双马了。一场战事下来,对于骑兵而言,战马消耗比人命消耗还要大得多。汉武帝时,发数十万军,三十万马远征匈奴,战后士卒伤亡不过万余,回来的马匹只剩七千。
比起其他动物,马匹实在是一样非常娇贵的动物,更不用说能上战阵的坐骑了。伤了蹄子,塌了腰,跑伤了收不回汗,甚至掉了膘,都一时再也派不上用场。萧干这两万精骑,本来配备的是接近四万匹战马,到追上常胜军的时候,虽然马力相对于麾下那些辽军来说,要充足许多。但是在宋人这队轻骑不住换马追击之下,之间距离,还是被拉得越来越近。天知道这些宋人骑兵在北面和女真死战一场,怎么好像战马还多出来了?
萧干身边的奚人亲卫,不住的小股小股地排出,想凭借自己的勇武,稍稍阻挡宋人追骑一阵,但是让这些奚人亲卫胆寒的事情又发生了。
这些奚人亲卫不用说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个人都号称百人敌。虽然每次派出去断后拖延不过数骑,但是扼住的都是有利地形,以为总能支撑一阵。却没想到,宋人轻骑冲在最前面的那员小将,手中一杆老长的大枪,甚至不用自己麾下人马跟上,拨动大枪催马迎过来,挑飞那些断后奚人亲卫拦射的箭镞,顿也不顿的就冲近,长枪展动几下,眼前无一合之敌,这些断后奚人亲卫就头下脚上的从马上栽落下来。这宋人小将身后的军马,甚至不用停顿,就从那些奚人亲卫尸首旁边冲过去,顺手还捞上几匹好马!
几次奚人亲卫断后,他们眼中这般情景也就一再发生,无一例外。每一次他们都听见那些宋人轻骑的大声欢呼:“岳无敌!岳无敌!”
冷兵器时代,一员无敌猛将对对方士气的打击,对自己士气的鼓舞,是无可替代的。那宋人小将岳无敌如此,逃在前面的奚人亲卫心就越来越凉。可是他们还是咬牙,一队队地派出断后人马,为他们护卫着的萧干争取那不多的死中求活的机会。
乱世当中,一个民族自存不易。像耶律大石和萧干这等英雄人物都是难得的,奚人将来在女真和宋人之间,想要自存,就得指望萧干萧大王!
□□□□□□□□□
抱着马脖子昏昏沉沉逃了一路的萧干终于清醒了过来。
顿时就听见一个急切的声音在耳边大喊:“萧大王,俺们再去挡一阵!马是跑不过这些南人的了,弃马进林子!萧大王,你一定要挣扎出去,保住俺们奚人阖族!”
萧干转头,就看见自己的亲卫指挥一脸决绝地策马转头,在他身后跟了几名亲卫,都将弓袋当中骑弓摘了出来,一边发箭,一边催马大喝着迎向身后。
在自己身后并不算太远处,宋人大队人马卷起满天雪尘,飞也似地扑近。当先是一名看起来异常年轻的宋人将领,头盔下面还包着白色伤布,他冲在最前面,抛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