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道门-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清掩卷深思。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一个随遇而安之人,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久病才愈,家世也不需他操劳费心,因此从来不知世事有何要自己劳心的。但这次事件发生,在面对一这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时的那种无奈与无助的感觉,在他心中深深地留下了一道阴影。
“三清早来了。”随着一声招呼,梅清抬起头,正看到天字号老张迈步走了进来。
这几天老张与梅清混得越发熟了。老张名唤张启正,字仲达,年纪大概有五十来岁,平日里总是板了黑黑瘦瘦的长脸,难得见露出个笑容来。平日在这院子里,也不大见他与人有什么言语来往,偶尔说话也有些冷冷的,人缘不算多好。
张启正玩收藏,已经有些年头,专玩的字画碑帖,尤其喜爱古籍善本。这年头高官贵族玩古玩的,大多是经营这些东西,取其文气雅致。至于价值高昂的玉器瓷器,倒不特别关注。
张启正最得意的东西,是手里收的各类金石佳拓,林林总总怕不有数百件。此时正值明季盛世,出土钟鼎之物渐多,因此较之前世,可见佳品也颇盛。只是此时文人墨客,对前代钟鼎文字,却是少有研究。因此拓片虽佳,但辨识却成了一道难题。
三代钟鼎上,常见有铭文的。其文字,历称为金文或钟鼎文,属大篆之类。大篆小篆,虽然说是一脉相承,但其辨识难易,却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其原因,乃是小篆本是秦一统天下后颁行的标准文字,更有后世《说文》这样的字典为翻译注解,因此辨识难度不大。而大篆,却是起自上古,渊流甚杂,同字异形等情况颇多,更少有考据,因此此时世人几乎无有能辨识者。
前些时,张启正新得了一件青铜盂拓,乃是辗转求来,不知来历。其上数行铭文,艰涩难识,虽然过眼之人甚多,却是无人能识得。后来携来请梅清一看,梅清一语断定,其文意乃是商时一位诸侯国公,以王所赐铜造的此物,将那铭文一一为张启正解明。
张启正也是浸于此道的老手,自然知道梅清这份学识如何难得,当下几要惊为天人,立时便拉了梅清的手,兄弟相称,更是力请梅清到家中为客,以为请教。
梅清见了张启正手中所藏各类金石拓本,也是连声称赞,道可堪称海内之冠。尤其其中几件大器,文字竟有数十上百的,洵为少见。张启正向以此自傲,只是所交之友,多不甚明其意,因此听了梅清之言,只觉得为平生知己,连称“有倾盖如故”。自此张启正与梅清,极是亲热,每日里无事时,都要转到黄字号来,与梅清清谈近日京城中各类奇闻妙谈,或是共赏新得玩意,很是相得。
今日张启正满面带笑,进了门来道:“三清,今日可有空,与愚兄外出一行?前两天愚兄一位方外之友,偶然得了一套道书。以我看来,大似宋版,只是其中多有可疑之处,难以断定。因此想借兄弟法眼一炬,不知可行得方便。”
梅清微现为难之色道:“今日黄兄偶有要事,你我若再走了,若有些事时,秋大人面上需不好看?”
张启正嘿嘿笑道:“三清你来得时日还短,这衙门中事,却不是如此做法。你且放心,秋大人那边,我自有担带。便劳你大驾,走上一趟吧。”
梅清听张启正这般说,也不再坚持,一笑点头,将手中文档收拾妥当,便拴了门,与张启正一并出来。
太清宫位于京城西北,规模不大,却甚是精巧。此宫原是全真派一处道场,前代之时,全真一派受朝廷推许,香火也旺过一段。只是时过境迁,有明一代虽然尊崇道教,却只重正一,冷落全真。所谓世态炎凉,这小小的太清宫也随着冷清了起来。殿门宫墙,都已经有些斑驳了。
张启正似是此地熟客,熟门熟路地引着梅清入了观中,穿过前殿,由一侧角门穿堂直入,转到了观后一处侧院中来。
才一入院,梅清也不由赞叹这小院清幽可人,确有修行人高妙之旨。只见院中并不似其他园落般精致,却深得自然之趣。一湾清水,几枝闲花,似未经人安排一般,散落其间。屋前一株古松,盘旋俯仰,映照檐前,更增出尘之意。
张启正领了梅清直入院中,只见一个小道童正在打扫,抬头见了张启正,不由笑道:“张先生来了,怪道刚才出门便见蜘蛛织网成字,原来应在贵客登门。”
听了道童之言,张启正这古板之人也不由笑了道:“明月你这张嘴,可是越来越能说话了。我来不来,和你们家蜘蛛有什么关系。白仙长可在么?”
小道童明月笑道:“蜘蛛报喜,便见贵客,怎么说无干呢。道长今日功课才毕,正在房中静坐,待我传报一声来。”
说罢,便放了手中扫帚,快步走到正房,片刻出来道:“张先生请自入便是。”
张启正点点头,与梅清一齐走进那房中。只见这间正屋并不是由想象般的道堂,应该是那白道长平日憩居之所,布置得无甚出奇之处,只是正中一件大中堂,上面一个“道”字,笔力浑圆淡朴,纸色微黄。两侧双联,看来应是同一人手笔,道是:三界惟真妙理,万物无非我心。
看了此联,梅清不由眉头一皱。视线一转,却见侧门已经迎来一位道长,见其身着一件麻布道袍,洗得已经有些发白,更打了几个补丁。观其面色清癯,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花白的头发,挽了个道髻,上边一支木簪,如玉的素手轻执一件乌木柄拂尘,确是一幅高人之相。
白道人见了张启正,微微缉首道:“原来是张道友登门,前日共研道义,贫道也是受益菲浅。今日复来,想是更有受教。”说着将目光转向梅清,面露异色道:“此子面相清奇,骨骼不俗,可称俗世神仙一流的人物了!只是……唉呀,不知是何门高弟,张道友还不快为贫道引荐一番。”
梅清听白道人称张启正为“道友”,不由心中大讶,再看一眼老张。只见他眉目古板,言语沉闷,一行一动,显是与自己一般凡夫俗子,哪有一星半点高人道者的架式?这位白道人一见自己便大帽子扣过来,故作玄虚,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却见张启正闻白道人称自己为“道友”,却是欢喜得很,平日不见笑容的脸上,也绽开笑颜道:“哪敢仙长如此抬爱,张某不过初闻道义,才入门槛,还需仙长多多指教。这位是张某一位同仁知己,姓梅名清,家世传承,素慕大道。尤其难得一双慧眼,善于鉴古,在京城颇有声望。前日得仙长见示道经,也曾言似为前人珍品。只是张某这双拙眼当不得真,这才请了梅先生来,一定真伪。”
梅清连忙上前施礼,白道人连称不敢,请张、梅二人入座,又有一个小道童奉了茶来,三只小小白色茶杯,其中半杯绿茶,香气幽然,更增几分雅致。
三人落座品茶,又述了几句,白道人将茶杯放下对梅清道:“适才贫道见梅先生见了堂中对联,似有所悟,还望指教。”
梅清道:“岂敢,只是见此联书法淡然高古,自是不凡,只是不知为何上下联平仄不叶,不知何意?”
张启正听了也道:“我前来也曾见此联,上联平仄无误,下联却是不甚工稳。先时未敢相询,此时听梅兄提醒,莫非其中另有深意么?”
第一卷 七星古砚 第十七章 如此高人
白道人双目微闭,白玉也似素手,轻轻拂过花白胡须,悠悠说道:“梅施主果有仙根,一眼便见真知。我道家真言,本不是世俗对仗词章可束者。此联乃先师所作,其意平仄不稳,乃是取‘不合掌’之意。”
说到这里,白道人沉吟了下,眼光微开,便如远视天地极远之处一般,声音更是淡然无波道:“那世人对联每有合掌之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晴空,只知其形,失去其意。道家谈阴阳,最是易犯此弊。因此先师特书此联,乃是提醒后辈,切勿得形失意,误入道法岐途。”
梅清闻了,虽然觉得这白道人之言略为牵强,倒也还有其深意。张启正却是两眼放光,不住的击节赞叹,连道“仙长言词深奥,法旨幽明”,便如陶然其间一般。
梅清见二人相对陶然之态,只得也无言相陪,过了片刻,见二人神游之势不减,只得咳嗽两声道:“得聆仙长教诲,果然令人心神清静开朗,胜读万卷。来时闻张兄道,仙长新得道书一函,乃是古时珍品,不知可求得一观,以饱眼福。”
白道人面上略露出一点不喜之色,但随即隐去,淡淡笑道:“这是自然。清风,且却将我前时所得那一函《云笈七签》请出来,请二位客人过目。”
先时上茶的小道童应声而动,片刻便捧着一件书函出来,恭恭敬敬地将这书函置于几上。
白道人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式道:“这函道经,贫道也是偶然得来。按说先人所传经卷,珍贵在其意,不在乎版籍稀少。但张道友却道,一纸一字,流传未必无因。因此得梅施主一定渊源,洵是幸事。”
梅清连称不敢,手下轻轻打开书函,将其中书卷取出。却见这套书册,纸张却是上等的澄心堂佳纸,心中不由一动。
澄心堂纸乃是纸中佳品,往往用以文人书画之用,用来印书的,还真是从未听说过。只观此一项,这套书便大不寻常。
梅清将这套书轻轻打开,从头看了数过,最后缓缓合上书卷,抬头对白道人道:“恭喜仙长!这卷道经,正是宋版无疑。若在下看得不错,乃是南宋佳制,或是内府精版,亦未可知。”
“哦?”白道人一呆,目光一闪道:“梅先生可看得真么?不瞒先生,贫道于版籍也略有所闻,此套道经虽是宋人所编,但这版式却略有出入?”
梅清点点头道:“不错,宋人装订书册,乃是俗称‘蝴蝶装’,将书册中页对折相粘,两侧散口如蝴蝶状,以此得名。如仙长此册道经,乃是包背线装,确非宋人样式,亦不同于当世线装。若在下看得不错,乃是先人得宋时佳版,取上等纸张重新印制装订。咱们收藏善本,不取其纸张书籍古旧,只看版式珍奇。如此套书所用版,乃是八行大字版,其书至精,中缝又是细线直印,洵是难得极品了。”
白道人听得目光发亮,紧紧盯了梅清手下书籍,笑道:“先时贫道不敢认真,后来张道友见过,也只是有所怀疑,哪如先生般断得清楚!这番拨云见日,还要多谢先生了!”
张启正也自高兴,连忙对白道人将梅清在古玩行中声望讲了一通。白道人闻知梅清家境大略,乃是世袭将军,家世丰厚,广有收藏等情况之后,目光中又多带上了几分炽热。
“原来如此。我看梅施主目光清正,相貌秀雅,也不是寻常俗物。只是,唉,贫道却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梅清不由想起方见面时,这白道人便这般口气,似乎从自己身上看出什么不妥一般。说实话,虽然这白道人言语举止,都是一派世外高人的形象,但自己心中,就是尊重不起来,总觉得此人有些故作高深之举,倒如传销贩子一般——当然他只是偶然想到,究竟这传销贩子是什么,他自己也不是非常清楚。
“哦,不知仙长有何指教,请明言便是。”梅清略有些不在意地说道。张启正听了白道人的话,却面露关心之色,打量着梅清,不明所以。
“唉,我看梅施主骨骼清奇,自是一流的人物。只是,只是,先生,不知晚间床榻之内,是否有些不妥之处呢?”白道人小声神秘地道。
梅清一听此言,却是大吃一惊,不可思议地看向白道人,一时忘了回言。
这一段以来,梅清最为思虑之事,便是那恶梦,越发的频繁了,几乎到了每夜必有的程度。除了那以前梦中的紫色火焰焚身之外,更多了许多怪异的形象和声音,影影绰绰地缠绕不去。若说这恶梦,梅清几乎已经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只是恶梦醒来,总是疲乏不堪,只觉心神劳损甚重,令人不由忐忑。
只是因为怕忠叔与朵云为自己更生担心,因此他这些日子频发恶梦之事,并未对其他人言明,更无第二人知晓。不想今日被这白道人一语道破,如何能不心惊。
先时他还觉得这白道人不见得有什么真实修为,此番一语既出,不由得对这白道人高看了几眼,便是前时有些做作的的形象也多了几分仙气,连忙道:“仙长果然高明!——既然能看出小子不妥之处,不知可有何良方?”
白道人嗟叹一声,巍然高坐不语,片刻之后才道:“唉,其中种种,却是难言——罢罢罢,既然与施主结了这份善缘,贫道少不得要宁犯天机,也指点一二了。只是在下修的,乃是另出一门,非我门内,其中机妙却不便相授……”说到这里,白道人手捻胡须,沉吟了起来。
梅清还未出语,张启正已然道:“白仙长,梅兄弟既然能到此间,又得辨识道经,恰又遇仙长指点迷津,显是与仙道有缘。还望仙长怜此一念,以解其厄方好。”言词甚是肯切。
白道人嗟呀再三,最后才一咬牙道:“罢了,果然如张道友所言,见危不扶,岂是出家人的本份。梅施主,虽然贫道无法直接指点于你,倒是贫道的一位师弟,所学与施主所求相近。只是我那师弟,性格有些古怪,先生万勿在意。贫道这便着人带你前去便是。”说罢,喊了院外的明月来,要他带了梅清二人去西跨院,然后便闭目不言了。
二人告辞了白道人出来,由那明月引着出门,张启正却是颇为欣喜,偷偷对梅清道:“三清却是你的福缘了,愚兄久有意请白仙长指点,纳了不知多少香火钱,才得其一语,前些时日方才入门习道。不想你一来便有此缘法,不只看出你的不妥,更主动指点于你,真令愚兄羡慕了!”
梅清心中将信将疑,只得随了明月一路前行,转向西跨院去。
这边二人才出院门,屋内白道人已经的把将那宋版《云笈七签》抱在怀中不断抚摸,只见其目光全是金子一般的光泽,口水都快要流将下来,哪有半分修道高人的样子。梅清二人若是此时回来看了白道人这般景象,怕不要当时把眼睛都瞪出来。
一边的清风道:“师傅你这般蒙那公子,万一人家知道受了骗,一会回来找咱们算账,却不漏了?我看这位公子却不是个好糊弄的,家世也不寻常呢。”
白道人恋恋不舍地放下书卷,随手取过一旁的拂尘,气哼哼地敲了一下清风道:“小兔崽子你知道什么,要不是师傅我本事大,凭着这张嘴蒙几个笨蛋来学些仙法卖些仙丹的挣点银钱,咱们这些人都喝西北风去?那梅公子道爷也曾有过耳闻,本就是个有钱的主,反正西院你二师叔那些仙法仙丹的也弄不坏人,至少让他还能睡觉安稳些个,怎么说是骗人呢?”
清风嘻嘻一笑,却又道:“师傅你也真是厉害,那公子看着挺明白的,怎么就被你三言两语给说动了呢?先时我还看他不以为然,你那几句一说,当时他眼神就变了。”
看着清风仰慕的眼神,白道人大为得意,嘿嘿笑了几声,捻着胡须道:“你看梅公子年方少壮,又闻说家中父母早亡无人管教,更生了一幅好皮囊,少年心性,只怕这床弟之间,少不得夜夜征伐。你再看他目光略有惫乏,眼圈又有些青色,定然是休息不足了。年轻人不知爱惜身体,床第间自然是不甘落后,我一点拨,还怕他不乖乖入了套?道爷这份眼力,足够你这小崽子再学几辈子的。嘿嘿,只要他信了这开头就好办了,到了你二师叔那边,若能收了他入门最好,不然就算弄得他练练咱们的仙法,卖他些金丹药石,也少不得几两香火钱了。”
清风听了,脸上的佩服神色更深了几分,口中恭维之词汹涌而出,拍得白道人眼睛笑得不见了缝,咧开嘴道:“罢了小兔崽子,不用说这些个了,等一会你二叔那边有了入项,也给你买几件新道袍便是。现在就先把这宝贝书收了起来——算了,还是道爷我自己动手罢,你这毛手毛脚的,莫要把道爷的宝贝弄脏了。”
梅清自然不知道自己在白仙长眼中竟然成了肾虚一族,此时他正在西跨院中,与目光狂热的张启正一起坐在蒲团上,看着对面一个委琐的胖道士在讲些什么。只见这道士边说边比划着各种暧昧地手势,面前摆了一堆各类书籍图式,各色小盒香袋符水,上边帖着五颜六色的纸条标签。说道精彩处,胖道士免不得口沫四飞,小眼中精光暴射,直看得梅清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第一卷 七星古砚 第十八章 不动如山
“梅施主,且请听贫道之语,放缓心神,平心静气。咱这大道,首在收摄心神,神念既能练到,自然神通无比,精坚本固,千锤百炼,金枪不倒……咳咳,说远了……”
只见梅清对面这位胖道士,坐在梅清身前,一一为梅清示范身体形正之妙,大讲双目神光如何内敛,意念如何松静。一点点教梅清将目光由极远之处,渐收至眼前鼻端。以鼻尖为剑锋,行那“慧剑斩情丝”大法。
只是梅清看着胖道士一对小眼眯缝而呆滞,渐渐形成对鸡眼之形,想来虽然可以由此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但这般便能斩去情丝,着实有些好笑。虽然与这胖道士对坐了半天,却是一点如他所说的气感也无。至于张启正,早在胖道人传道之初,便以“法不传二耳”、“各有法门”的理论,给轰到侧室清静之处,独自修炼其据说是前几日才传于他的《天皇至道上清灵宝洞真四极清静大法》去了。
原来梅清初时被那白道人唬了过来,还存了些见识的念头。待见这胖道士拿了一堆“大力丸”、“补气散”、“龙虎丹”、“和合符”出来,说得越来越是不堪,才恍然明白那白道人所说的“床榻之内不妥”是个什么不妥法,不由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只是既然先时入了此门,又少不得要承张启正一片好意,自己总不成就这般甩手就走了。因此梅清只得一再装作听不明白胖道人几番收自己入仙门的暗示,又力拒了他推销的一大堆各色丹药符水,只道自己乃是欲求养生之法,只求仙长略略点拨即可。
在梅清想来,地上这一堆东西,弄好了是些假冒的面点零食,弄不好再搞些铅汞朱砂的,吃了直接飞升就麻烦了。倒是道家养生之法,久有所闻,不求飞升仙道,练练总有助于睡眠吧。因此便只提这一条,视那胖道人口中百炼金丹如无物,倒让对面这胖胖的脸上黑线眼见得如雨后春笋般生成起来。
胖道人无法,只好收起一众金丹妙药,从一边的一个大箱子中取出一本书来,其上写着《太初洞玄无上金真玉液龙虎仙丹大法》,只是印工粗糙,版纸俱差,如梅清这见多版籍之人,真是入不得眼,让人看了实在生不出信任崇敬之心来。
胖道人自然不知道梅清对这书的怀疑之意,只管开始传梅清从调身到正意,从存神到得窍的诸般法门,滔滔不绝,颇有些后世专家学者作报告的劲头。
其实胖道人所授这仙丹大法,虽然名字听来有些狗皮膏药的意思,但其基本内容,倒并不太多虚妄之处。世间无论何等养生或修真之径,其入门总是由“守一”而来。
所谓“守一”,乃是得自老子《道德经》中“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之语。《道德经》本是道门万宗之源,“营魄抱一”实为各道法门之基。
《庄子》中更是明言道“我守其一,以处其和”之语。这“守”字自无疑义,但“一”所指,各种修练之法千变万化,颇有不同之处。大致说来,不外“守神”、“守气”、“守三一”、“守丹田”数法。
胖道人所授,便是“守丹田”之法,说来在“守一”各法中,实不算上乘。但此时其表现却如得了真正的仙家秘法一般,只见他拿了那《太初洞玄无上金真玉液龙虎仙丹大法》,摇头晃脑地道:“‘夫守一之道,眉中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中丹田者心也,下丹田者脐下一寸二分是也’,梅施主,这守一之法,乃历来修仙入道不传之秘。前时本道长已经将调息立身之法传授与你,现下便来以此法,导入神通,以修大道。”
“守丹田”之法梅清似也所闻,只是未明其意。今天这胖道人虽然形象不怎么入眼,但解释起这等法门来,倒是说得清清楚楚。只闻他道:“梅施主,世间守一之法,丹田虽三,实一气贯之。上一为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皇,下一为黄庭之元王,监统身中二十四气。若少年心性,略为浮动,则由上而下;中年心性,中正平和,则由中而端;老年心性,沉稳凝静,则由下而上。世间人囿于天性,多行上、下两端之法。但我观施主天性清明,虽少年却有老成之意,不若便取中正之道,由中丹田存意,而后及于两端可也。如此得法快稳兼顾,定无差池。”
梅清闻了,觉得与自己心中所想“气功”之道似无大异,也便顺了其指点,正身调息,收神静心,将意存于中丹田处。
只是未曾想到,这“意守”之道,他人修炼时并无难处,轻轻松松便可实现之事,梅清却是无论如何做不到。只觉自己意念欲守之处,便有一层东西隔开了一般,隐隐抗拒意识深入,无论梅清意念如何引导,便是达不到那丹田之处。
梅清大讶,这种感觉说来甚玄,便如同身体之内并非自己所有,无论意念如何收束,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梅清将这感觉说与胖道人,胖道人眨着小眼,也是大为疑惑。
“梅施主所言之情,贫道却是少有所闻。以前也见有人心念纷杂,意念难以入静之事。只是我观施主心意沉凝,显非此情。不过也无妨,既然中丹田意念难及,不若便由上丹田入手。这上丹田虽然略有浮动,但入门后渐次沉积,也是入门的方便法门,施主便可一试。”
听了胖道人之言,梅清便试着依言行守上丹田之法。不想试过再三,仍是一般无二,意念虽然凝束,却是无法及得内里。以梅清之意,意念只可达明堂之外,再向里的洞房、上丹田,均是可望不可及。
胖道人听了,胖胖的脸上也是大惑不解。盖意守上丹田之法,虽然乃是不得已之法,但上手甚易,观梅清面相骨骼,显是灵慧聪颖之人,怎么这等简单事却做不来呢?
思之再三,胖道人一咬牙道:“梅施主既然有缘习我门之法,贫道少不得助施主一臂之力。我门中有一秘法,称为开光灌顶洗髓换体大法,需由大法力大智慧之修为者,舍得自身法力,导入他人体内,引其神通,炼化真气。只是此法,对开光者损害极大。唉,上次贫道为礼部赵侍郎家二公子行此法时,二公子足足纳了五两香油钱。贫道不是说这钱的事,只是此法轻易不可施为,那关键是个缘法……”
梅清怎么看这胖道士,也不象他说的有大法力大智慧的有道之士,只是听他说着一脸胖肉抖动,说起上次灌法,显是还有些肉痛,一时好奇便道:“仙长何须如此,梅清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既然入了山门,香油钱哪会差了数去。既然仙长有此神通,便只得劳烦仙长了。”
胖道人见梅清听闻五两香油钱数,眼都不眨便应承下来,不由心中大喜,一时笑得脸上绽开数朵肉花,眼睛眯得如同两道弯月一般,没口子应道:“如此甚好,我观施主便是个有道德的世家子弟,自然不会差的。这就请施主放松身体,贫道这便为施主施那开光灌顶洗髓换体大法!”
说罢,只见胖道人在梅清对面缓缓坐下,意态沉凝,胖胖的脸上居然也透出几分庄严之姿来。
若说这胖道人,功法教得虽然不说高明,倒也没什么大的偏差,只是其修为,不过寻常气机培养罢了,所谓的开光灌顶洗髓换体大法,自然是大吹法螺,但若说以气入体,引导初学之人初培气机,倒也还勉强行得。
以前偶然也有过类似之事,遇有心思浮燥意念难凝之人,胖道人便以气机牵引,导入其体,引其气机发感,弄得那些初入其门的小白们,往往视为天人,更是颇有些银钱入账。
因此今天见了梅清如此,自然是将这看家的法定祭了出来。只是没想到,梅清体内却是大不寻常,给胖道人吃了个大苦头。
原来梅清这具身体,不知什么原因,凝结得便如同熬炼过一般,之所以梅清意念难达其内,并非是因为其意念浮动未沉,纯粹是因为体内本已神气凝结,根本不容外来意念侵入。
若说他人,体内神气与本人意念,本是一体,自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可梅清体内神气,似乎根本无视梅清这主人,好象不认得他一般,只管关了大门,对外来扣门者不理不睬。
换了胖道人上场,亦是一般无二。其他未修炼之人,身体便如一个不设防的城市,任由他人出入,梅清的体内却如被管制得森严的堡垒一般,任胖道人一再催发气机,还是无从下手。
胖道人满头大汗,适才他将气机凝于一线,想由明堂透入上丹田,引导梅清自身气机发动,不想才一动念,便觉如一堵墙横在自己面前一般,任他一再鼓动,却是毫无动静,这才知道遇上了难啃的骨头,不由心中大为郁闷。
若换是其他修为高深之士,自然知道事不可为,抽身而退。偏偏这家伙只是个半瓶子水壶,又贪那梅清许诺的银钱,虽然知道事不亦为,却是愈挫愈勇,上丹田不行便转攻中丹田,待见中丹田也是如山不动,干脆便转而向下,直向下丹田而来。初时还引气成线,只为导入;待见其体内一丝不动,便将吃奶的力也用了出来,直如攻城拔寨般下了死力气。
胖道人此行,却是极为冒险。那下丹田所在,本是修炼之人本源所在,若换了其他人被他这么胡搞,真要是气机纠缠起来,只怕不死也得弄个残疾。但梅清体内坚凝如石铁铸就,若说凭这道人这点真气想要攻入其内,却是想也休想。
胖道人这般蛮干,梅清自然有所感应。从初始时,虽然其意念被身体拒之门外,但那胖道人一丝气机徘徊其外,却是体会得清清楚楚。此时见胖道人在下丹田外奋力冲击,一时心动,便也将意念附在其上,观其战况。
不想梅清意念一及,当即情况大变。
第一卷 七星古砚 第十九章 一阳初动
梅清体内元气凝固,远超胖道人那点真气,因此无论其如何奋力,总是如蚍蜉撼树一般,莫说破壁而入,根本连梅清体内元气的波动都未能引起。
这番胖道人连番攻击梅清下丹田处,本也是绝无可能动得其一丝一毫,但梅清神念相附,却不免情况有所不同。
道者言:“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二者,本是无可分割,相依相存。但梅清身内却是与常人大不相同,其神念竟被阻隔于外,无法与元气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