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洗锋录-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哩!”
  凌冲道:“且待回应天去见西吴王,看他如何解释。”彭素王冷笑道:“他如何肯解释?你见了此事,再休回应天去呵,防他杀人灭口。”说着话,狠狠地一跺脚:“此人如此阴毒,怎好教他坐了天下,岂不害苦了百姓!”一个纵身,跳回小艇上去。凌冲惊问:“前辈哪里去?”彭素王端起桨来:“我蹑上去看个究竟。嘿嘿,虽则荆轲刺秦,非英雄所为,但此人狠毒至此,不杀他是苍生之祸哩!”
  凌冲听他说要去行刺朱元璋,又惊又怕,急忙也跳上另一条小艇,一边叫:“前辈且慢,容再商议……”彭素王喝道:“商议甚么?!你且看他如何处置廖永忠。正如司马昭弑了魏帝曹髦,他若肯杀贾充,还可说与其无干,他纵放了贾充呵,其心岂非路人皆知!”
  他是拿三国的史事来做比喻:魏帝曹髦痛恨司马昭擅权专政,亲自率领宫中侍卫、僮仆三百余人,杀向司马昭的府邸。才出南门,就被司马昭的亲信贾充率领千余名士兵拦住。曹髦仗着天子的威势,亲冲敌阵,无人敢挡。贾充大叫:“司马家事若败,汝等岂复有种乎?何不出击!”于是帐下骁将成氏兄弟冒阵突前,一矛将皇帝刺死。事后,太尉陈泰请杀贾充以正视听,可是司马昭只肯砍掉成氏兄弟,连贾充的毫毛都没有碰。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从这个故事里引申出来的。
  凌冲头昏脑涨,理智与感情不断交锋,不知道是该怨恨朱元璋好,还是该承认这是政治需要,不得不为好。他虽然跳上小艇,却四肢僵硬,动作纡缓,才刚拾起桨来,看彭素王已经逆水扳桨,去得远了。他本不惯操舟,手忙脚乱的,直到天亮,才驶出一里多地,干脆横渡长江,靠上南岸,然后找个集市买了匹马,飞一般向应天驰去。
  距离应天越近,他心中越是忐忑。这个时候,事情的真相,乃至是非对错,似乎都已经不重要了,他担心彭素王真的仿效专诸刺僚、荆轲入秦,把朱元璋给害死了。朱元璋若死,西吴政权立刻分崩离析,坚持了二十年的反元斗争,就要毁于一旦!
  飞驰入应天城,才到王府门口,就有一名侍卫上前来拉住马缰:“大王正在等候官人,官人速往房去来。”凌冲一个翻身,跳下马来,直往府中跑去。还没到房门口,突然一个人影从斜刺里跳出来,一把扣住他的脉门:“退思,何事如此慌张?”
  凌冲大惊,彭素王“再休回应天去呵,防他杀人灭口”的话猛然涌上脑际。他定睛一看,舒了口气,抓住自己手腕的,原来是颠仙人周颠。凌冲急忙鞠躬道:“仙人在此最好。我有要事要面见大王。”
  周颠一拉他的手:“且随我来。”凌冲跟着他进入房,只见房中除朱元璋外,还有军师胡惟庸。两人神色都颇紧张,正凑在一起商量着甚么。周颠轻轻放开凌冲的手,凌冲向上一揖:“大王,军师,明王驾崩之事,可知晓了么?”
  朱元璋抬起头来,望他一眼,满脸沉痛之色:“退思来了。此事廖永忠已遣人快马传报,我才知晓——哼,这厮卫护明王不力,我必重罚之!”
  凌冲问:“不知大王待怎样处罚廖将军。”朱元璋恶狠狠地道:“若非其兄有大功于国,且尚陷贼中,我就斫了他狗头,有何不可?此番归来,定要削他封邑,并赏一顿板子,以为疏忽之戒哩!”他表情似乎非常愤怒凶狠,可讲出来的处罚办法,却分明是将板子高高举起,然后轻轻放下,照顾一下观众的情绪而已。凌冲想起彭素王的话,心里不禁“格登”一下。
  凌冲忙道:“此番明王覆舟,虽是廖将军卫护不力,实则有人暗害!”朱元璋猛然站起身来,惊问道:“竟有此事?!”于是凌冲简单扼要地把事件的先后经过讲述一遍,并说:“那彭素王疑是大王遣廖将军害了明王性命,故此要来应天寻大王理论。我怕大王遭逢不测,速速赶回来报信。”
  这话不说还则罢了,话一出口,朱元璋拍案大怒,双眉倒立,眼中如要喷出火来:“甚么狗屁,好生无理!我为甚要害明王陛下?!”凌冲看他似乎是真的动怒,心中也不禁疑惑。本来他虽然认为彭素王的推测很有道理,但道理和事实间还是有差距的。何况小明王韩林儿不过一个一无是处的傀儡,廖永忠却是能征惯战的大将,为了小明王之死,而让廖永忠填命,朱元璋不愿意这么干,也是情理中事。
  凌冲知道廖永忠虽然善战,但是头脑简单,做事不够谨慎。护卫不力,事发后没有及时追缉凶手,他犯这种错误也不会令人感到奇怪。顶多说朱元璋识人不明,重任交错了肩膀,因此就推导出是朱元璋主使廖永忠暗害了小明王,也多少有点牵强。
  胡惟庸急忙解劝说:“大王息怒,且细细查问。”转向凌冲:“退思,你且将经过再详细描述一番,休错过一点关节。”凌冲想了想,就从自己遇见彭素王开始,把经过又详细说了一遍。胡惟庸望一眼周颠,冷笑道:“我知之矣!”
  作者按:关于韩林儿之死
  《明史·韩林儿传》载:“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廖永忠传》也说:“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但这终究是一场事故呢,还是一个阴谋呢,本着成王败寇和为尊者讳的旧史原则,正史载当然语焉不详,难窥端倪。
  《通鉴博论》上说:“丙午岁,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埠。太祖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认为不是事故而是阴谋,但这阴谋是廖永忠自为,不干朱元璋的事。可是廖永忠死于洪武八年三月,是“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犯了杀害小明王这样大罪,时隔九年才取他性命,也太说不通了吧。
  《国初群雄事略》引高岱评韩宋政权之语,一付奴才嘴脸,大说混话。他说:“我圣祖之开创,于宋毫无发藉,以和阳(郭子兴)一命,奉之终身。至安丰之围,尺告急,即亲将赴援……卒以脱林儿于虎口。林儿不死不改元,下令犹以皇帝令旨先之,恐汉高之于义帝、光武之于更始未必能若是也。呜呼,明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
  倒是同后引李文凤的评论,还算是公道话。他说韩宋率先起义,好比秦末的陈胜、吴广,“后之议者犹曰秦民之汤、武也”。韩宋辉煌的时候,“据河南,荡山东,躏赵魏,跞上都,入辽东,略关西,下江南,大抵尽宋之将帅,不谓之中国之汤、武不可也”。而当朱元璋在江南扩充实力之时,“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渡江左者,以有宋为悍蔽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功于我明也乎!”
  第五十七章 眩之以伪者是谁
  凌冲详细讲述小明王韩林儿溺死瓜步的经过,胡惟庸和冷谦似乎同时想到了些甚么。胡惟庸问凌冲:“你却可曾亲见那贼人服毒而死么?”凌冲摇头:“我到时,他已咽了气,未曾亲见。”胡惟庸道:“那便是了。四个贼人,便拿得一个,真相可以大白。但遭那彭素王打杀两个,一个跌入水中,下落不明,余下一个死得不明不白,是何道理?”
  凌冲吃了一惊,问道:“军师的意思,莫非是说……”胡惟庸一针见血地问道:“那彭素王却为何要杀人灭口,又匆匆别了退思,不知去向?”凌冲心中一片混乱,问道:“若果如此……他为甚要这么做?”
  周颠道:“细查此人行径,大是可疑。他当日往劝张士诚,焉知不是演了双簧与你看的,以为缓兵之计?他已应允相助大王,却又为甚么教史计都往湖州去辅佐张氏?此番明王好好地泊在瓜步,他又为何领了你偏要往港口去?”
  凌冲瞠目结舌,一时间不知道说甚么才好。胡惟庸严肃地说道:“此人自称是白莲创教教主的弟子,为的大王骂白莲为妖,定不欢喜,而明王自建大宋,是天下白莲的共主,他自然更容不得。这招一石二鸟之计,既害了明王,又嫁祸于大王,真好恶毒也!”
  “这却……”现在轮到凌冲为彭素王分辩了,“我看他不似这般人……”胡惟庸冷笑道:“如若我等猜测是真,则此人大奸大恶,却假冒良善,还在张士诚之上。退思,这般鬼蜮伎俩,你尚年幼,却省不得。”他转向朱元璋:“大王聪明睿智,难眩以伪,定不能中他奸计。那廖永忠未能察觉此人奸谋,放纵他走了,定要加重处罚才是!”
  他虽口称自己是在“猜测”,但话说出来,却似乎认定了彭素王是暗中杀害小明王的凶手。凌冲脑中如有一团浆糊,谁真谁伪,真相如何,怎么也想不明白。周颠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走上两步,轻拍他的肩膀:“未得线索,不知真相究竟如何。但目下有嫌疑的只有两个,一是大王,二是那彭素王。退思,你跟随大王多年,难道连大王的为人也不晓得么?大王岂会做出这等无父无君的事来?”
  朱元璋和彭素王都是凌冲崇拜的偶像,为了其中一个偶像继续存在下去,而必须把另外一个砸碎,这种事情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了。何况胡惟庸还则罢了,连他素来尊敬的周颠也这样说,可实在令他无所适从。他愣在当地,半晌不言不动,好象被人施了定身咒一般。朱元璋收敛怒容,叹了口气,坐下来说:“退思尚幼,识不得人心险诈,这本也怪不得他……”
  周颠道:“我传信教铁冠老道来,有咱们两个护着大王,料那彭素王刺你不得。此事休声张,对外只说遇风浪覆舟,明王不幸罹难。暗中慢慢查访,总能真相大白。”朱元璋点点头:“传令全城……不,全军,都为明王陛下戴孝。唉,明王又无子嗣,这大宋天下,可怎么好……”神情伤惋,看了叫人鼻酸。
  凌冲回到城西大肉居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冷谦也早已归来。凌冲心中疑惑烦闷,于是把整个事件经过都讲给义父和师父听,请他们判断究竟谁是谁非。冷谦笑道:“哪有恁多是是非非?这干人不在江湖上厮混,倒卷入权力场中,本就污浊了,还评说些甚么?”
  凌冲问他:“你与大王也见过几面,你看此事可是大王做的么?”冷谦摇摇头:“朱元璋的是枭雄本色,若此般人能一眼看穿,除非我通晓阴阳,会看相哩。”凌冲追问:“两方都说得甚有道理,弟子好生的疑惑。师父可有教我?”
  冷谦拍拍他的肩膀:“你怎还看不透?要竟非常之功,必为非常之事。曹操也曾逼过宫来;献帝未死,刘备便匆忙称帝;那孙权割据江东,更不必说。古来岂有仁人君子可得天下的?明王便不死,也是个傀儡,你何爱于他,强要探问究竟?”
  凌冲沉默不语。陈杞人开口说:“休理会恁多事,咱们平头百姓,只管自家便可。你且好生歇息者,过几日便是年关,待过了年呵,咱们一道起程往大都去为你完婚。”凌冲皱眉道:“只怕彭素王要来刺杀大王,铁冠真人未到,不知颠仙人是否是他的对手。”冷谦“哈哈”笑道:“周颠自以为天下无敌,平素只敬铁冠老道一个,今番也惧怕起来了也。你理这些做甚?你便往城中去,须帮不得他。我是两不相帮的,你义父料更不愿往城里去。”
  陈杞人点点头。冷谦继续说道:“若朱元璋是伪,彭素王刺了他也罢。若彭素王是伪,他要栽赃坏了朱元璋的声名,此时怎会去行刺?你休思前想后,顾忌恁多。你为朱元璋做事亦多矣,无负于他,何苦为他殚精竭虑?”
  凌冲虽然心里觉得师父说的话有点不通,可也不敢反驳。当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虽然即将北上迎娶雪妮娅,可是心里却并不感觉欢喜,反而说不出的沉重。
  几天后,西吴境内到处贴出了缉捕彭素王的榜文。榜文中当然不能写他暗害了小明王,只说他是江洋大盗,杀人无数,凌冲看了好不郁闷。廖永忠回到应天,朱元璋以保护明王不力的罪名,赏了他一顿板子,然后发到苏州军前,戴罪立功。这件天大的事情,似乎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过了春节,就是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摒弃了大宋龙凤年号,称吴王元年。小明王没有子嗣,看起来存在了十多年的龙凤政权,就此正式落下帷幕。正月七日,陈杞人、冷谦带着凌冲,北上往大都去结亲。一路无话,但三人并未匆匆赶路,直到二月中旬,才进入大都城。原来冷谦和长春宫方住持也是稔熟的,当下一众仍寄住在长春宫里。凌冲怕被警巡盯上,没有上街,先由陈杞人和冷谦往清真居来寻艾布老人。
  可惜却撞了一个空,清真居大门紧锁。据邻里说,艾布携女儿年后就西去访亲了,总须过了夏天才得归来。凌冲听了消息,摇头叹息,不禁又想起在泰山上求的来:“‘重耳离晋,子胥别楚’,难道真个‘好事从来总折磨’么?”
  他拿着木撒非阿訇写的推荐信,往崇仁门内清真寺去寻教长乌马儿。乌马儿热情地招待了他,看完信,笑着说:“只待艾布父女归来,我便为你们主婚,这个最易办。只是这数月内,你不如搬来我家左近,我好指点你教法。”
  于是凌冲在清真寺附近赁了一所住宅,再度过上白天学经、夜晚练武的日子。他每天只在自家和乌马儿居处两处行走,一路小心,倒并没有被警巡发觉。陈杞人和冷谦说趁此机会去山东拜访友人,一走就是三四个月,还没回来。
  一晃已经到夏季了,艾布父女仍杳无音讯,凌冲却有些呆不住了。也不知道苏州的战事有何进展,若城破擒了张士信,不知大王能否按自己的请求,留下他性命来让自己亲自开膛剜心,以祭奠史计都。他找着朱元璋在大都的细作,请他带信给西吴王,千万休取张士信的性命,要留给自己动手。
  七月初的某天下午,凌冲刚从乌马儿处学习《古兰经》回来,进门还没来得及脱去外面长衣,就听见有人“咚咚”地敲门。他心说:“莫非义父他们归来了么?”急忙走过去开门,却见门外站着的是一个年轻人,正是现在河南王府里做虞候的骆星臣。
  凌冲吃了一惊:“你怎知我在大都?”骆星臣笑道:“河北诸事,岂能瞒过大王去。”凌冲把他让进客厅,端上茶来。骆星臣连连作揖,口称“不敢”,对凌冲说:“小人奉命前来大都送信,大王知官人在大都,教若寻访得官人下处呵,请官人往河南走一遭者。”
  “他又寻我何事?”凌冲摇摇头,“我在大都还有事办理,却脱不开身哩。”骆星臣正色道:“不是大王要见官人,是郡主千万要见官人一面。”凌冲吃了一惊:“她要见我怎的?”骆星臣回答:“郡主已许了镇守太原的关知院,不日便要成婚,此后再不得见官人也。官人千万随小人往河南去见郡主。”
  凌冲听了这个消息,心里忧喜参半,慢慢问道:“扩廓帖木儿终于要为妹子定亲了么……不得见便不得见……自今而后,恐你也不得见她哩。”骆星臣轻叹一声:“近来蒙王爷恩宠,不似先时提防小人,小人偶而也能得见郡主一面,得她纶音招呼,更是欢喜无尽。此后却不得见了也……缘份尽了,说他怎的?”
  他望着凌冲,诚恳地说道:“小人此番南归,定要在大王驾前请下令来,亲送郡主往太原去,能多见一面也是好的。我知郡主亦甚挂念官人,其心与小人挂念郡主,一般无二,她定也想多见官人一面。官人怎如此狠心,不肯遂了她的心愿?”
  眼前又闪现出王小姐的倩影,凌冲不禁轻叹一声。王小姐的心意,他岂有不知?只是自己心中已然有了雪妮娅,所以往往刻意逃避。现在她即将远嫁太原,对自己的相思也终于要告一段落,以后再没有相见的机会,难道自己真的不肯去最后见她一面,要给她留下永远的遗憾么?
  “也罢,”凌冲考虑了许久,才勉强同意骆星臣的请求,“我收拾一下,咱们明日便往河南去。只我确在都中有要事办理,须得快去快回。”
  当晚,骆星臣就在凌冲家里借宿。凌冲向他探问中州军的情况,骆星臣说:“西兵依然未解。二月里,关中诸将在含元殿歃血为盟,推李思齐为盟主,共拒我师。此后连番恶战,虽说胜多败少,终难越潼关天险。”
  “朝廷又遣左丞袁焕、知院安定臣、中丞明安帖木儿来传旨,教两家罢兵,”他继续说道,“但两方都杀得急了,谁去听他来。大王欲完了郡主婚事,便教貊高西来与关保合兵,自河中渡河,直捣凤翔,先破了李思齐,则关中诸军必降……
  “战事连年不解,王爷好不操心烦闷,气色愈来愈差。郡主在时,还能派遣他的忧烦,待郡主走了,不知王爷怎生是好哩……”
  凌冲心说:“李思齐紧闭潼关,与扩廓帖木儿作对,这都是彭素王的功劳。若非他挑动两家媾兵,西吴王怎能安心调数十万大军围困苏州?说彭素王仍与张士诚暗中勾结,与大王作对,却恐多是臆测哩。此间定有误会,怎样为两家解说才好?”
  第二天,凌冲留给陈杞人,说自己有要事办理,一月便回。然后跟着骆星臣离开了大都,直下河南府路去了。晓行夜宿,走了十来天,才进入洛阳城。骆星臣进王府内禀报,时候不大,一名虞候招呼凌冲进去。
  王保保走到中门来迎接。凌冲看王保保,面色蜡黄,似乎较从前更加瘦了。凌冲关切地问道:“王兄须照顾身体,这般模样,可是染疾了么?”王保保苦笑着摇摇头:“前日贪凉,裸身而睡,偶感了风寒。不碍事的,吃几服药便好了。”招呼凌冲入内:“妹子挂念得你紧。唉,只此最后一面,此后天涯永隔,却不知她可能忘了你否?”
  凌冲听了这话,也有些黯然神伤。王保保又问:“凌兄往大都去,可是去向艾布老爹求亲么?”凌冲知道瞒不过他,于是点点头,说:“可惜他们父女往他乡访亲去了,还不得归来哩。”王保保又是苦苦一笑:“以凌兄的人品,料老爹定然应允的。我在此先恭祝你早日成婚,琴瑟和谐罢。”
  凌冲不知道说甚么才好,只能闷声不响。王保保把他让进房,关照侍女:“请小姐来,但说凌官人已到府中。”凌冲心里“扑扑”乱跳,不知道见了王小姐,该是怎样表情言谈才好。
  时间不大,商心碧搀扶着王小姐走了进来。王小姐见到凌冲,深深一福:“官人万福。”神情、语气,却似乎颇为平和。凌冲抱拳还礼,干脆套用王保保刚才说的话:“听闻小姐婚期将届,在下甚是欢喜。先恭祝小姐与关将军琴瑟和谐,白头到老罢。”
  王小姐微微一笑:“多谢官人。”说完,就站到自己哥哥身后去了,低垂着头,再也不看凌冲一眼。那样子,就象一个普通的大家闺秀,见到一名陌生男子似的,谨慎守礼,不逾规矩。她这个样子,倒让凌冲有些失望。
  王保保对凌冲说:“婚期就定在九月半,再过数日,一切收拾停当,便送舍妹启程往太原去。凌兄,你休急着离开,不如与舍妹一同上路,也好有个照应。”凌冲才想拒绝,王保保说:“我在大都布满了眼线,若艾布老爹归来,便放飞鸽来告知我。凌兄求亲,也不急在一时半刻,如何不肯暂留?”
  凌冲听他说得诚恳,也就只好答应了。此后几天,他就住在河南王府,偶尔在院子里见到王小姐,对方总是深深一礼,便即离开,话也不和他多说一句。凌冲不知道她是为了避嫌呢?还是已经放下对自己的感情了呢?或者只是强自按捺,害怕一旦深情流露,后果不堪设想?
  王保保公务繁忙,也不大和凌冲照面。七月廿七日,一切准备停当,择了个好时辰,送王小姐离开洛阳城,渡河北上。同行的除了凌冲外,还有骆星臣、庞明、楚雄客,百多名侍女仆役,以及保护花车的三百名精壮士卒。
  王保保本来想让商心碧陪嫁出去,但是商心碧本人却坚决反对。她说:“奴是大王自驱口市上买来的,自当一辈子侍奉大王。小姐在王府时,是大王家眷,奴自当跟从,现小姐嫁往关家去了,便是关家的人,奴是大王之婢,怎好跟了往关家去?大王若逼迫奴家,奴唯有死而已。”
  王保保知道她说得出就做得出,当初在驱口市上因为都总管顾秉忠的威逼,她差点拿剪刀自己刺了喉咙。更加上王小姐也在旁边求情,于是同意商心碧留了下来。
  王保保一直送他们到孟津渡口,看妹子登上渡船,这才叹息离去。虽然他从小过继给了姑父察罕帖木儿,在察罕帖木儿死前,自己和妹子很少见面,但终究骨肉同胞,此番远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想起来不禁眼圈都红了。
  过了黄河,在孟州停留一晚,第二天启程往怀庆路去,准备在怀庆附近折而向北,穿过太行山,北上太原。花车行进得很慢,半天才走了不到三十里,凌冲心里焦急,但又不好催促,心说:“我何必与他们同去太原?待到了太行隘口,便分道扬镳罢。”
  正行走间,突然前面开过来一队兵马,足有一千余人,旌旗招展,打着“貊”字旗号。凌冲知道王保保调貊高军东来增援,也不为意。
  兵马开到面前,领头的军官立马大叫道:“甚么人?”这边一名护送的总把催马而前,傲声道:“这是送郡主往太原去的花车,谁敢拦阻?你等且绕路过去!”
  对面军官愣了一下:“原来郡主在此车中。小人们听闻郡主天仙一般人物,总无缘得见,便请郡主下车,以慰我等渴怀罢。”总把大怒道:“好无理!汝不想活命了么?”对面军官“哈哈”笑道:“却只怕你不得活命也!”猛然间拔出腰间长刀,一刀劈去,那总把躲闪不及,面门中刀,惨呼着跌落马背。
  花车的护卫已知有非常之事发生,众军纷纷拔出兵刃,凝神戒备。那名军官拭净长刀,一挥手,貊高军冲将上来,把花车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包围起来。
  凌冲心道:“莫非这些貊高军是奸人伪装的?还是貊高这厮吃了熊心豹胆,想要抢夺王小姐哩?前番他对王小姐不怀好意,王保保念他骁勇善战,未加责问,今日胆子愈发大了!”“当”的一声,钢刀出鞘。
  侍女、仆役们都吓得面色苍白,缩在车边不住哆嗦。华山派掌门楚雄客双掌一错,怒喝道:“你们究是甚么人?不要性命了么?!可叫貊知院出来打话!”对面的军官撇撇嘴:“知院驱动大军往攻怀庆去了,怎耐烦来与你答话?”楚雄客一愣:“遮莫貊高反了么?”那军官“哈哈”大笑:“数日前,我等已于卫辉说动貊知院做总兵官,往彰德杀了守将范国瑛,正往朝廷请赏去哩!”
  楚雄客大怒:“这贼果然反了!”一个箭步,直向那军官冲去。几名士兵挺着长矛上来拦阻,早被他一掌一个,轻松结果了性命。那军官看敌人来得快,吓了一跳,挥刀砍去,被楚雄客左手格开来刀,右掌直打他的面门。这一招是华山镇岳宫绝学“巨灵开山”,他决意要将这军官一掌打死,以立威吓敌。
  谁想掌力未吐,突然斜刺里伸出一只手来,把那军官轻轻扯离马背,随即一枚手指点向楚雄客天鼎穴。楚雄客吓了一跳,没料到竟然遭逢高手,急忙撤掌来迎。就在他掌力才转的当口,敌人一掌拍来,正打在他肘关节上。只听“卡嚓”一声,关节碎裂,楚雄客大叫一声,跌倒在地。
  凌冲大吃一惊,定睛望去,只见一个长须老者“哈哈”大笑,一脚把楚雄客向自己踢来。他不由惊叫道:“牟玄圣,是你这恶贼!”
  第五十八章 斯人已去不可追
  凌冲接住被牟玄圣向他踢过来的楚雄客,内力所激,不禁倒退了一步。牟玄圣笑道:“原来扩廓帖木儿果然与朱元璋勾连,此番擒了你,往大都去交于圣上,且看他还有甚话可说!”
  凌冲把痛得几欲晕去的楚雄客交给身边一名士兵,随即舞开钢刀,直向牟玄圣砍去。身边“病钟馗”庞明听说过牟玄圣的厉害,怕凌冲一人不是他的对手,也急忙拔剑跃前相助。
  牟玄圣空手与两人过招,走了几个回合,笑对凌冲说:“功夫大有长进,可喜可贺。”一个转身,也从腰里拔出剑来。凌冲知道他是当世使剑的大行家,不敢怠慢,谨慎应付。两剑一刀,搅在一处,翻翻滚滚又斗了三十余合。
  貊高的士兵纷纷向花车涌去,骆星臣指挥着护车的卫士,围成一个圆圈,拼命厮杀防御。地形狭窄,更加之扩廓帖木儿派来护送妹子往太原去的,都是千挑万选的精锐,敌人一时间却攻不进来。
  但那边凌冲和庞明却已迭遇险招。凌冲一招“关王拖刀”,转身向后一刀斩去,被牟玄圣用剑尖一撩,封在了外门。庞明趁机一剑直进,刺向牟玄圣腰间神阙穴。牟玄圣伸出食指来在他剑脊上一弹,“嗡”的一声,庞明手腕发麻,剑锋从敌人身侧堪堪擦过。
  凌冲一刀不中,反腿踢开了冲上来的一名貊高兵,又一招“狂云漫卷”,斩向牟玄圣的双腿。他这套祖传的单刀,脱胎于少林刀法,并揉和进许多战阵上马刀的招式,讲究“劈、砍、剁、截、挑、撩、推、扎、磕、拨、缠、滑”十二字诀,刀如猛虎,也算是当世的绝学。虽然他经验不够老道,功力也还未足精纯,但一施展开来,舞得如猛虎爪牙相似,牟玄圣也丝毫不感小看了。
  只是牟玄圣对敌经验丰富,加之剑法精妙,往往后发先至,隔断凌冲的刀路,迫使他不得不抽身换招。因此往来数十个回合,凌冲没能伤到对方一根汗毛。他们三个人都是单手兵器,空出一只左手,或为剑指,或为刀掌,配合器械进袭,斗得只有比白兵更为好看。牟玄圣一个纵跃,躲开了凌冲的“狂云漫卷”,右手剑抖个腕花,刺向他的小腹,同时左手食中两指点向庞明大臂小海穴。
  庞明一个撤步撩剑,避开敌招。牟玄圣一点不中,五指合拢,打向他的面门。那边凌冲看敌人剑来的迅疾,不及躲避,急忙就地一滚,躲了过去,并趁势一刀挑向牟玄圣膝盖。牟玄圣身形一侧,先前打向庞明的手掌,徒然一晃,已到凌冲肩头。
  凌冲肩膀向后一缩,立掌相迎。庞明怕他不是牟玄圣的对手,一边长剑划个圆形,撩开了牟玄圣的剑势,一边也一掌拍去。三掌相交,“嘭”的一声,庞、凌二人纹丝不动,牟玄圣反倒腰部一拧,脚跟向后一错。
  牟玄圣“咦”了一声,他不知道凌冲修炼沛若神功的事情,只感觉这小子内力大有长进,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心中想道:“料不到这后生却是习武的奇才哩,一年不见,功夫如此精进!”
  这时候,花车旁边已经倒下了数十具尸体。那些河南王府的卫士,虽是伸手敏捷,战斗英勇,终究寡不敌众,被迫连连后退,敌人的包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