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洗锋录-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露出了崇敬的光芒。
  就连凌冲,也不禁肃然起敬,心道:“大丈夫便当如此,才不枉了来人世一遭。我若想从军呵,便义父与大王、汤大将军等的交情,怎不弄个千户来当?若能建立了功勋,待大王取了天下,我也能这般威风哩!”
  想是这样想,可他明白自己终究不是当兵的料,一边羡慕,一边在心中嘲笑自己。正在胡思乱想,忽听貊高胯下白马“唏溜溜”长嘶一声,前蹄立起,不住踩踏,似乎是被甚么东西吓到了。
  貊高二话不说,翻身下马,拔出腰间长刀来,对准那马的脖子狠刺进去。白马又是一声嘶叫,翻身栽倒。貊高收了刀,单膝跪倒在扩廓帖木儿的马前,大声说道:“末将控驭不力,致使马惊,请大王责罚!”
  扩廓帖木儿挥手说了一句甚么,想是原谅了貊高。这时候,有亲兵过来拖走了白马的尸体,并牵了一匹青聪马来,貊高重新上马。只听关保笑着打趣道:“未出征而马惊,大是不吉,貊知院且留守北地,不须去了罢。”貊高冷冷地回答道:“不吉已去,我今换了马也。”
  隐约听到扩廓帖木儿的声音说:“马是畜牲,终难由人——强似长矛坠地。”他和关、貊二人一样,说的也是汉话。三个人一起“嘿嘿”地笑,笑得肆无忌惮,但声音却压得很低。
  这支队伍进入校场,时候不大,校场中第三通鼓响毕,隐约传来喊话的声音,叽哩咕噜的象是蒙古语,大概是皇太子正在训话。大约一碗茶的功夫,皇太子终于说完了,又轮到扩廓帖木儿讲话,说的却是汉语,凌冲距离太远,完全听不清他在说些甚么。
  第四通鼓响,接着是整齐的脚步声,大概在检阅部队。最后第五通鼓响过,貊高一声大呼:“开拔!”校场外诸军遂开始行动。在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中,旌旗飘拂,凌冲跟在吉总把后面,与齐著等几名弹压并肩向南方行去。此时日在中天,已经午时将尽了。
  凌冲转头看了一眼,雄伟的大都城,隐约矗立在地平线上。他伸手到怀中摸摸那枚玉镯,雪妮娅的笑脸又浮现眼前。这一去啊,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回大都,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到心爱的人呢!
  作者按:关于蒙古人的名字
  元代的蒙古人,没有姓,而只有名与氏族名。蒙古人的名字来源很多,包括颜色、数目、物类、吉祥语,等等。常见的蒙古人名有:察罕(白色)、哈剌(黑色)、忽兰(红色)、扩廓(青色)、乃蛮(八)、也孙(九)、秃满(万)、阿勒坛(黄金)、失列门(铜)、帖木儿(铁)、赛因(好)、伯颜(富)、不花(牯牛)、巴儿思(虎),等等。此外,蒙古人也有用畏兀儿(维吾尔一词的本源,但并非完全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语和汉人俗语取名的。
  因此,察罕帖木儿的意思就是“白铁”,扩廓帖木儿的意思是“青铁”,帖木儿作为蒙古人常用名,经常可以在《元史》等史料中看到,但并非是姓。察罕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都没有姓(他们另有汉姓汉名,则与其蒙古名字完全无关)。拙作行文尽量使用其全名,而在部分汉人的对话中,嫌其名长,而习惯性地直接称呼为“察罕”、“扩廓”,相信读者可以理解。
  最后,感谢《中国风俗演义·元代卷》一,小说中许多相关元代的语言和风土人情,我都是从此上得来的资料。
  第三十一章 一旦请缨提锐旅
  闰十月正是初冬,北方原野上一片萧瑟悲凉的景象,田地间只有未割尽的麦茬如箭杆般无奈地挺立着。而与此种氛围极为不契合,各条大路上,却旌帜蔽日,无数中州军正浩浩荡荡地向南方开来。
  扩廓帖木儿以其弟脱因帖木儿领兵五万先行,使貊高收聚山东人马,关保收聚山西人马,分道并进,约会于彰德。他自己则与完哲、李景昌、范国瑛、白锁住等大将统率主力,离开大都后即西南走涿州、保定路,经庆都县、中山府、真定路、元氏县、顺德路、邯郸县、磁州县,前往彰德会师。其后的计划是渡过黄河,进入河南路洛阳城——这里是新封河南王的扩廓帖木儿的采邑,也将是南征江淮第一阶段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
  凌冲化名宋国整,被编入万户总管范国瑛部下做一名弹压,也即百户。初行军的时候,他总是担心会碰到王保保,揭穿自己的身份,但放眼望去,一直延绵到天边的兵马,密密匝匝的人头,要在其中撞见熟人,恐怕比沙海淘金都难,也就逐渐放下心来。
  他从来没有当过兵,但自幼就因为义父陈杞人的关系,深受朱元璋麾下许多大将如汤和、邓愈、郭英等人的喜爱,这些叔叔、哥哥们来杞人开的小酒店开荤的时候,经常给凌冲讲些行军打仗的故事,有时候更干脆带他到军中看操。军旅生活对他来说,并不算陌生。至于南、北军中许多习惯的不同,吉总把也都详细对他说明过了,又事事关照,加上凌冲自己小心谨慎,竟然没露甚么破绽。
  只有同僚齐著有一回问他:“你却不似大都口音也,为何?”凌冲早料到他会有这么一问,胸有成竹地笑笑回答:“我自小便寄养在宿州外祖家中……”齐著一瞪眼:“可遇了贼么?”凌冲答道:“正是,十七岁上贼兵来围宿州,是我夺了一马一刀,杀出重围,护了外祖全家来大都投奔父亲。当日真好杀也,血染袍襟,今日想起来,好生后怕者。”
  他知道齐著等人以为自己是久居京城的公子哥儿,常心存轻蔑,所以故意编造了这么一段故事出来,套用西吴将常遇春等人的英雄事迹,把每个细节都讲得活龙活现的,那些同僚听了入迷,从此对他的态度就逐渐转好,日益引其为同类。范国瑛手下的军官,大多都是山西土著,对于淮上各州的口音区别并不熟悉,也分不清来大都几年和几个月,相比较口音各会有多大变化。因此凌冲这段谎言虽然破绽甚多,却竟然并没有被他们识破。
  逐渐混熟以后,凌冲每天宿营时借着闲谈,探听到有关北军的许多情报。扩廓帖木儿所部号称百万,这个数字当然水分很多,但现在陆陆续续集结起来的队伍,已经不下二十万,等关保、貊高将山西、山东各地的兵马调来,河南诸军也齐集洛阳,总兵力预计可以达到近四十万!凌冲暗暗吃惊:“想大王兵马,尚不及此数,又与张士诚连番恶斗,都集于东路,骤难北上抵挡。元军若这便南下江淮,可怎么好?!”
  虽然那位胡惟庸胡军师,曾关照自己不要去刺杀扩廓帖木儿及其麾下将领,但那是建立在“你若刺杀了扩廓呵,或者关保、貊高,他手下太行山百万大军必然哗动,北方大乱,说不定部分元兵便要南下”的前提下,现在扩廓帖木儿还没被杀,北军已经扫数南下了,若不能采取断然对策,只怕轰轰烈烈十余年的反元起义,就要功败垂成了!
  可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下级军官,若在大都城中,还能往枢密院中去找扩廓帖木儿,现在身处数十万大军中,天晓得中军帅帐下一步会扎在哪里?而且就算知道帅帐所在,自己又有甚么本事突破重重防卫,前去刺杀扩廓帖木儿?凌冲不禁有点后悔了,早就下定这个决心,在校场检阅的时候,扩廓帖木儿曾经距离自己不到十丈,如果那时下手,成功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哩!
  离开大都七天后,来到庆都县附近,突然西北风骤起,飞沙走石的,山川俱隐,天地变得一片混沌。本来计划到庆都城南再让士卒休息的,现在只好在城北就扎下营寨。凌冲才安置好部下兵卒,估摸着不过申正而已,吉总把派人把他叫到自己帐篷里去。帐中没有别的人,吉总把把凌冲拉近,小声问道:“我今夜进城公干,你有甚么信要传与西吴王的,我趁此机会,好替你递将出去也。”
  凌冲点点头,从贴身衣服里掏出一张纸来,上面密密麻麻地用炭条写了许多小字,这是一路上搜集整理的情报。他向吉总把借了支笔,在纸尾上自己的花押,然后仔细叠好了,递给吉总把。吉总把点点头:“有甚么消息,我自会帮你传递出去,你只在军中小心打探,休轻举妄动者。”凌冲表面点头,心中却道:“我倒欲轻举妄动哩,可惜不得机会……”
  回到自己的营帐,发现齐著和另外几名同僚弹压正在等他:“好大风,好怕人呵,这风若不止啊,明日也不得起营哩。小宋,且来吃酒,再讲讲你匹马杀出宿州的英雄故事,那几个厮鸟未听过瘾哩。”
  还没接战,军中暂时不禁饮酒。凌冲假装亲热地对他们笑笑,也就坐下来,接过齐著递过来的酒杯:“才六、七日,我已讲说不下十遍哩。说甚么‘英雄故事’?各位跟了总管到处厮杀,定有更精彩遭际,却不肯讲与我听,好不可恶!”
  一个姓彭的弹压笑笑摇头:“宋兄弟休要取笑,咱们算的甚么?便厮杀时,也都总管、总把旗锋指处,咱们领了这百八十个兵卒,豁将性命,排头砍去,若不得死,也溅一身血,如此而已。却有甚么好讲?”众人全都点头,齐声附和。
  这位彭弹压不到四十岁,正当壮年,黑黑的脸膛,络腮胡子,象个久经沙场的样子。凌冲注意到,其他几位弹压平常都看彭弹压的眼色行事,料想他在军中颇有威望,因此自己与他相处,也从来态度恭敬,不敢放肆。他知道,唯有这样,才能从对方口中探出有用的情报来。虽然彭弹压口风甚紧,但凌冲相信,只要功夫做足,铁杵磨成针,不怕他不开口。
  当下听了彭弹压的托辞,凌冲举起杯来:“彭大哥说甚么话来?小弟虽是练得几日武艺,怎比诸位身经百战,这对阵之事,小弟生疏得紧,全靠诸位提携哩。想听听诸位大哥的英雄事迹,也是讨教些本领,真个厮杀起来,不致枉送了性命也。”
  大家干了一杯酒,彭弹压笑道:“兄弟忒谦了。战阵之上,兵刃无眼,岂能保得必生?唯有奋力向前,多杀几个敌人,便是赚来的。侥幸不死,方有前程也。”众人说说笑笑,眨眼间又是数杯酒下肚,一位弹压站起身来说道:“小弟先告退了。不敢多饮,月过中天便是小弟当值也。”
  “刘大哥小心些,”齐著拱手说道,“前日小弟值夜,听得帐篷顶上风声过,待看时,也不见人呵,连鸟儿都不见。遮莫军中有些不干净?”彭弹压瞪了齐著一眼:“你杀人多了,自然疑神疑鬼。军中杀气恁重,甚么孤魂野鬼敢来搅扰?”齐著摸摸后脑,尴尬地笑笑。但他说的这话,凌冲听在耳里,却上了心。莫非有甚么武林高手夜探中州军的营盘么?也不晓得是甚么人,哪里派来的?
  果然,第二天晚间轮到凌冲值夜,确实隐约听见有细微的风声掠过头顶。此时大营仍扎在庆都附近,大风将停,月色清亮,他的眼神又非齐著可比,闻声就急忙抬头看去,只见一道黑影几个纵跃,顷刻间消失在夜幕中。凌冲急忙对自己领着巡逻的几名士兵说道:“腹内有些不爽利,我去解个手来,你们须要仔细巡哨。”士兵们齐声答应,凌冲离开队列,绕过一个帐篷,立刻施展轻身功夫,往黑影的去处疾追。
  跑不上十余丈,忽听前面有人冷哼道:“甚么人?好大的狗胆!”竟然是扩廓帖木儿军中高手向龙雨的声音。凌冲吓了一跳,急忙矮身停步,就看一道黑影直向自己藏身之处奔来。他注目细看,此人一身夜行衣,年纪颇轻,并非向龙雨,想来就是夜探中州军营寨的人了。
  黑影后面呼喝声起,有人快步追来。凌冲不及细想,待那黑衣人来到身前,突然扑出去,出手如风,一把扣住了对方的脉门。那人惊惶欲叫,却被凌冲“嘘”的一声止住:“且随我来,我救你出去。”
  他对附近营帐的位置比较熟悉,拉着黑衣人,东绕西拐,钻进了自己的帐篷。却并不放开手,低声嘱咐道:“且在此少歇,待追兵过了,我送你出去。”
  果然外面传来杂沓的脚步声,然后是向龙雨的声音,恨恨地道:“这厮,若还敢来,我必擒之!”
  这帐篷本是凌冲与两名服侍自己的亲兵所住,两名亲兵都在巡逻队伍里,因此现在帐中只有他们两个人。他这才细看那黑衣人,只见对方二十多岁年纪,剑眉星目,俊朗非凡,只是神色似乎有些恍惚。黑衣人看了看自己被凌冲扣住的脉门,低声道:“多谢相救,请教怎样称呼?”
  凌冲扣着此人脉门,感觉对方的内力要稍逊于自己,现在身处中州军营中,也不怕他跑掉,于是微微一笑,松开了手:“不敢,敝姓宋,为与那姓向的老儿有些过节,故此救你下来。阁下何人?谁派你来踩踏我军营寨的?”还没弄清楚对方所处的阵营,他当然不能实言相告。
  那人一拱手:“小姓骆。宋兄休要误会,我非奸细也,只是来军中寻一个人的。”凌冲奇道:“来军中寻人?寻甚么人?”姓骆的那人幽幽地长叹一声,突然吟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凌冲一愣,随即多少有点哭笑不得。姓骆的所吟的,乃是《诗经·陈风》中《月出》一篇,是首独坐月下,思念美人的情歌。在现在这种境况下,这家伙竟然还思念美人,难道他夜探军营,是为了一个女子吗?
  “军中何来女子?”凌冲话才出口,就想到一种可能性,两军并未接战,一些高级军官带着家眷同行,也是可以理解的。那姓骆的却又长叹一声:“自离了大都,我只望再见她一面,只是连营数里,怎晓得她在何处啊……”
  凌冲真想跳起来给对方一个大巴掌。他只当此人是反元志士,半夜前来,是探查元军南下的动静,所以才特意从向龙雨追赶下救了这姓骆的,却不料姓骆的原来只是来军中找一个女人。自己冒了那么大的风险,若是因此身份暴露,那岂止得不偿失,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可是突然间,雪妮娅的笑容又在脑海里浮现。凌冲叹一口气,安慰那人道:“军发河南,便要南下与敌交战,那时军中须不得带女子也,定要留在洛阳城中,你那时再来寻访,便易见了。”姓骆的作揖道:“多谢宋兄指点……”话音未落,凌冲突然听到帐外有轻微的响动声,急问一声:“是谁?”一个箭步撩开帐门冲出去。
  明月在天,四下唯有刁斗声响,他绕着帐篷转了个整圈,也见不到半个人影。凌冲心下惴惴,到隔壁的帐篷里取了一套自己部下的衣甲,回来对姓骆的道:“速换上了衣服,我送你出去者。”
  姓骆的千恩万谢,换好了衣服,把帽檐拉得低低的,跟着凌冲出了帐蓬。没走几步,突然黑暗中闪出一个人来:“咦,宋兄弟,今日不是你当值么,怎的到此处来?”
  凌冲吓了一大跳,右手已经按在腰间刀柄上了,抬眼看时,却原来是彭弹压。他干笑一声,按照事先想好的回答道:“在下腹内不爽利,才大解了来,却不知部卒们巡逻到了何处?”
  “你自去寻罢,”彭弹压指指那姓骆的,“大解还带个亲兵么?”凌冲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只好咳了一声,想搪塞过去。彭弹压却诡秘地一笑:“想宋兄弟今日好兴致也,只不要误了值夜。我且先去了。”
  等彭弹压走远,凌冲高吊在半天里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他突然想到,传说军中因为缺少女人,很多军官、兵卒都有龙阳之癖,彭弹压笑得古古怪怪的,不会是想歪了罢?一念及此,不由打个冷战,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急忙催促姓骆的快走。
  还好此后并未遭遇甚么凶险,在中州军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又没有正式接仗,营内的守卫也不算很严密。他带那姓骆的来到营盘一角,要对方脱下身上衣甲,指指外面,示意逃出去就安全了。那姓骆的深深一揖及地,“嗖”的一声就跳了出去。凌冲回来放好衣甲,继续值夜,只当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插曲。他却没有料到,将来和那姓骆的还要见面哩。
  第二天大风止息,中州军继续南行,十一月中旬来到目的地彰德路,扎下营寨。凌冲偷偷找到吉总把,假说自己不惯行军,心中烦闷:“若有往城中去的差使啊,便遣一个与我,好耍子去来。”
  吉总把想了一想,回答说:“诸大将都驻在彰德城中,岂敢耍子!你嫌军中闷杀,欲往城中散心,倒也使得,只千万莫出甚么差错,牵累于我。”他反复叮咛,凌冲反复保证,才派了一个领饷并采购军需物资的差使,让凌冲和彭弹压一起前往。
  两个弹压带了四名亲兵,当天中午进了彰德城。城池并不算大,居民不多,但街上到处都可见顶盔贯甲的中州军,挤挤挨挨的,热闹非凡。统帅部安置在城北一所临时征用的大宅中,两人前往领了本军的饷银并破损替换的武器旗帜,又采购了一些新鲜蔬果,叫商人们自行雇人运出城去。凌冲故意拖拖拉拉的,等一应事务办完,天已经快要黑了。他对彭总把道:“恐今日不得出城也,且寻个去处安睡一晚,明早再行罢。”
  彭总把笑笑:“宋兄弟恐是不惯营帐中睡地铺也。也罢,且寻张床去,好生睡他娘的。”中州军早在统帅部附近征用了一些民房,给进城办事的军官们安歇,当下彭弹压去领了一间,又叫亲兵买些酒菜来,两人在院中对饮。
  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喝了七八杯酒。凌冲本想把彭弹压灌醉,但此人酒量甚宏,两斤老酒下肚,脸色不变,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喝完酒,把剩下酒菜的都赏给了亲兵。彭弹压关照道:“明日还要早起出城,休吃醉了,余下都是你等的,急些甚么?”
  其实凌冲虽然答应了吉总把不惹事,但他所以要进入彰德城中,本就是准备前来刺杀扩廓帖木儿的。统帅部驻扎城中,扩廓帖木儿料必也住在那里,有房有屋,这可比在军营中好找多了,深夜潜入,也方便隐藏。当晚半夜,凌冲悄悄醒来,估摸已近三更了。身旁彭弹压鼾声大作,震天动地。凌冲小心翼翼地翻身起床,骈指点了彭弹压的睡穴,让他一觉到天亮,再不会醒,然后穿好衣服,蹑手蹑脚来到外屋。
  外屋的四名亲兵,连床也不睡,东倒西歪的,分明都喝醉了。凌冲也不理会他们,轻轻推门出去,突然一提气拔身,已经蹿上了围墙。
  从这里往西不到十丈外,就是中州军统帅部所在的大宅,凌冲匿迹藏形,悄悄翻墙蹩了进去,小心寻找扩廓帖木儿的住处。扩廓帖木儿身边高手甚多,甚么向龙雨啊、程肃亭啊,凌冲一个也惹不起,只能在心中祈祷,别被他们发现了自己的行踪。
  好在他一路小心,遇到巡逻的士兵,宁可隐藏身形,静静等其离开,也绝不孟浪行事,终于无惊无险,没到四更天,就找到了扩廓帖木儿的宿处。大军在外,不比居于京中,扩廓帖木儿起居处外面都立着青龙大旗,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那是一个小小的院落,门口灯火通明,八名高大健伟的战士,手持长矛,分两列傲然挺立。
  凌冲当然不会去招惹他们,他围着院子走了半圈,找到一处黑暗隐秘的所在,悄无声息地翻过了墙。院中堆了一些假山,种着一些花草,但时已初冬,花草大多枯萎了。有四五间厢房,其中一间那么晚还亮着灯,窗上隐隐映出一个人影来。
  凌冲只感觉心里“嘭嘭”乱跳,手心冒汗,他弓着腰,慢慢往那亮着灯的屋子走去。突然,附近脚步声响,他急忙停步,伏身在墙角阴影里。只见一名虞候匆匆跑到到亮着灯的屋门前,单膝跪地,禀报道:“禀大王,益都来使已到城外,明日觐见。”屋里的人哼了一声,挥一挥手。
  山东益都,是元朝的军事重镇,但并非中州军控制范围,益都大帅普颜不花是朝廷亲自委派的官员,而非扩廓帖木儿的部下。那名虞候禀报完毕,匆匆离开。凌冲心中大喜:“他口呼‘大王’,那么屋中之人果然是新封河南王的扩廓帖木儿了。真是天佑我也!”
  但他就象一头猎豹似的,越是靠近猎物,越是小心谨慎,直等到那名虞候走出了院子,才慢慢拔出腰间钢刀来,将刀倒提在手中,用胳臂遮着,以免刀身上的反光被守卫察觉。他慢慢直起腰,蹑手蹑脚来到屋门口,伸出左手掌抵在门上,内力吐处,“喀”的一声轻响,已将里面插着的门闩震裂了。
  屋中人象是有所觉察,“咦”了一声。凌冲此时动如脱兔,飞起一脚,已将屋门踢开,手腕一翻,一刀便向屋中那人头顶劈去。刀在半空,突然风声袭来,随即“当”的一声,已被一柄长剑格住。接着一人“哈哈”笑道:“宋兄弟,怎恁迟才来?哥哥等你甚久了也!”
  第三十二章 踯躅独行吾谁与
  凌冲冲入屋中刺杀扩廓帖木儿,只当得手,却不料屋中还藏有第二个人,更为吃惊的是,此人的声音竟然如此熟悉。变故全出意外,惊得他手足无措,钢刀被格住,本能地旋腕下翻,却被对方挽个剑花,轻轻巧巧破解了。那人随即一剑刺向凌冲小腹,凌冲不敢抵挡,转身避过。那人抬起一脚,反踢上房门,轻声笑道:“休动手,大王有话与你讲哩。”
  凌冲将刀横胸,深自戒备,定睛细看,此人不正是与自己一同进城的彭弹压么?那彭弹压笑嘻嘻地,倒提长剑,一抱拳,说道:“在下本不姓彭,姓庞哩。平定州人称‘病钟馗’庞明的便是。”
  凌冲早听说过庞明是扩廓帖木儿手下一流的高手,想不到突然在这里出现,更想不到他假装彭弹压,一直就呆在自己身边。此刻心下甚么都明白了,为甚么众弹压都对彭弹压如此恭敬,为甚么自己说想进城,吉总把不但答应,还派彭弹压和自己同行。原来自己一早就中了敌人的圈套,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凌冲越是想通这点,越是心乱如麻,微微侧目,去看坐在桌前的那人,也即他窗外看到的黑影。此人背对着他,穿着甚为单薄,外面随便披了一件蓝衫,没有髡发,乌黑的长发也没有挽髻,披散在肩上,只在发稍,用一方素色帕子随意地扎束起来。凌冲知道此次刺杀行动是失败了,不仅如此,自己恐怕要身陷敌巢,性命难保。他现在只想知道,这个坐着的人究竟是不是扩廓帖木儿本人?虽然杀不了这鞑子丞相,起码也要面对面痛斥他一番,然后慷慨就义,才算英雄气概。
  那人缓缓地站起身来,缓缓地转过身来,只见他不过三十多岁年纪,脸型瘦削,淡眉凤目,略有短髭。凌冲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王……王兄,怎的是你?!”
  那人正是王保保,只见他淡淡一笑,目光中似乎有些无奈:“市井小民,不识我名,犹可谅也。你做朱元璋的细作,如何不晓得某的根底?某自至正二十一年奉父命往使大都,朝廷赐名扩廓帖木儿,旧名虽遂不用,也不过四年而已。你竟然不知?”
  凌冲仿佛遭到五雷轰顶:“你……你便是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苦笑道:“正是。凌兄,你须杀不得我也,何不放下刀来,咱们叙叙别后之情?”凌冲兀自横刀不动,却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反应才好。他心中混乱到了极点,根本无法理清自己的思路。王保保看他这个样子,微微摇头,转过身,从桌上拿过一封信来,递给凌冲:“你且读了此信,咱们再叙契阔罢。”
  凌冲用刀尖挑过了信,单手拆开,一边警惕着王保保和庞明的动作,一边扫目阅读。只见那信上写着:
  暂摄东南臣朱元璋,拜于大元总兵王,阁下:
  尝观英雄之得志于天下也,何其难哉!立于始或沮与终,成于前或堕于后,此古今之所深惜也。曩因元政不纲,中原大乱,其命将出师,罔有攸济者。阁下之先人颍川王,以一军之卒,用于众败之余,仅得加兵于齐鲁,功未及成,而祸婴不测,使一时豪杰莫不悼惜。阁下孝切于衷,勇发于义,鼓率愤旅,竟雪仇耻,以成父志。方其临难不挠,意气慷慨,激励三军,虽李存勖之规略莫是过,颍川为不死矣。迩闻北庭多事,变生肘腋,控制河朔,挟令夷夏,孛罗犯阙,古今大恶,此正阁下正义明道,不计功利之时也。夫以阁下雄才,取之有余,然常胜之家,意多轻敌,应变之术,不可不审。今阁下居河南四战之地,承颍川新造之业,边庭未固,近邻多垒,其所以军民相附,邻与不窥者,诚颍川存日,能尽抚养盟好之道,而人不忍遽绝也。或孛罗侵寇不已,阁下何靳一介之使,渡江相约。予地虽不广,兵虽不强,然春秋恤交之意,常窃慕焉。且乱臣贼子,人得而讨之,又何彼此之分哉?况予近平伪汉,四境已安,正息兵养锐之时,岂不能往助阁下乎?且英雄豪杰相与之际,正宜开心见诚,共济时艰,毋自猜阻,失此旧好。兹专人备道斯忱,惟阁下图之。
  再拜。
  王保保解释说:“此至正二十四年腊月,西吴王遣人送来的信。你可识得他的笔迹么?”凌冲看了,半晌不语。他当然认识朱元璋的笔迹,虽然这封信文辞斐然,未必是朱元璋本人所作,但肯定是让室——比如章溢、刘基等人——写好了,自己亲自抄写了送出的。至正二十四年,也就是去年,孛罗帖木儿兵犯大都,皇太子逃到太原扩廓帖木儿军中,下诏讨伐叛逆,这封信明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信中所说的“颍川王”,是指扩廓帖木儿的义父察罕帖木儿。至正二十二年,察罕帖木儿围攻益都的时候,被降将田丰、王士诚刺杀,扩廓帖木儿旋领其兵,攻破益都,砍下田、王二人的首级来祭奠先父,并屠城。朱元璋信中的意思很明确,一方面哀悼察罕帖木儿之死,一方面说我刚刚消灭了陈友谅——即信中提到的“伪汉”,兵精粮足,你若相请,我就派兵帮你攻打孛罗帖木儿。言辞虽不谦卑,但也绝不象是世仇交兵,不但把王保保夸得并世无双,可比当年威震华夏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并拉着他一起自诩“英雄豪杰”,又抬出“春秋恤交之意”,大有割裂中国,分为南北朝的意思。
  接着,王保保又递过来几封信,也都是朱元璋写来的。或者劝王保保“挟天子以令诸侯,创业于中原”,要他“睦我江淮”,或者向他提供关中李思齐等割据势力的情报,或者“薄以文绮若干,用酬雅意”,相赠礼物。这些信都不象是伪造的,凌冲越看越是头脑混乱,不知道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才好。
  王保保重新坐下来,淡淡一笑:“江南未平,朱元璋安敢北上,驱甚么鞑虏,复甚么中原?他欲与我南北相安之意,想必胡惟庸已与你讲了,你却为何还要来刺我?”凌冲这才恍然大悟,自从军师胡惟庸和自己见面以后,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