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神归真录-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父!”秦英又惊又喜。
道人却不答话,向前一步,扬手向前挥来,秦英只觉眼前白光刺目,身如火焚,刹那间什么都不知道了。
两仪殿已在近前,李泰益发紧张,虽在冬日,汗水却已湿透了数重衣衫,侯君集却甚为悠哉,两人与三千甲士竟谁也不曾发觉队伍中已少了一人一马。
泾河波涌,两龙舒展长躯,激斗不已,败鳞残甲如雪花般满天飞舞,忽有一只水火花篮从终南山方向冉冉飞来,凝住在高陵上空,花篮旋动,碧华如练,条条垂将下来,笼住了周围五百里之地。
泾河水族正在擂鼓为敖谌助威,那碧光如水垂下,万千泾河水族一时竟如凝滞了一般,再也动弹不得。敖谌与敖玄虽然力大无穷,也觉身在凝胶之中,转动迟缓,两龙心中惊骇,不觉停下争斗,抬头观看。
剑气横空,岐晖、尹文操、明崇俨、魏征等人足踏云雾,从天降下:“敖谌孽龙,你谋害人主,死在目前,还不授首!”钱塘君本来也十分惊疑,听了此话,呵呵大笑起来:“敖谌老贼,看来你是作恶多端啊。”奋力探爪,向敖谌眼珠抓来,敖谌一扭头,躲开要害,却被钱塘君一把抱住颈项,龙躯随即缠绕上来,敖谌拼力挣扎,一时却哪里挣得脱。早被岐晖掌心发雷,雷光中千万阴文金符随风而动,密密附着在敖谌身上,敖谌顿觉全身一麻,僵硬感自外而内,急速蔓延,心中一凉:不好,我命休矣!不过纵然如此,也要垂死挣扎,敖谌鼓动丹田之气,两腮努起,便如蛤蟆一般,几乎成了两个圆球。“这孽龙要自爆内丹。”岐晖急道。话音方落,敖谌阁阁一声大吼,一团金芒从口中迸出,流光溢彩,灿然夺目。金光影里,魏征长须倒卷,瞋目一喝,一剑劈下,泾河龙王一颗偌大龙头登时脱体飞出,热血喷溅,染红了数十亩之内的水面。那玲珑内丹却滴溜溜飞旋着,拖着一条苍白色的龙魂,撞破碧华光幢,划开水面,坠下潭底去了。
原来敖谌究竟有几分奸狡,适才故作姿态,却并非自爆,借内丹出口一冲之力,遁出神魂,借水而逃。魂体乃无形之物,便不怎么受那花篮碧光拘束,竟给他逃出众人重围。
“祖师花篮在此,量他也逃不远,我们快追。”岐晖道,魏征点了点头,众人按剑分水而下,直下潭底。
三千甲士齐声呐喊,向前撞去,两仪殿殿门轰然倒下。
侯君集弃枪执剑,当先闯入殿内,李泰也拔出佩剑,紧紧跟上。
天大亮了,朝阳自东南方斜斜射入两仪殿,无数微细的尘粒在阳光中发出金黄色的光芒。
大殿之上,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等大将团团簇拥,当中一人乌帽紫袍,俨然端坐,两目炯炯,凛然而威,不是李世民是谁?!
“呵。”李泰一骇,踉跄后退,“陛,陛下……”
“秦英!”侯君集也骇得倒退一步,转头责问秦英,这才发现秦英早已不知所在。
“青鸟,你以为我死了么?”皇帝的脸色苍白而疲惫,压低了声音,缓缓说道,声音中透出无限的悲伤和失望。
“陛下……不是……不是这样的……是……”
“不要说了。”李世民疲倦地挥了挥手,转向侯君集,“君集,你为什么要作乱呢?”
侯君集涨红了脸,嗫嚅了半天,却说不出半个字来,手中青锋当啷一声落在地上。
李世民垂下头颅,大群的内卫从侧殿涌出,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持矛出列,向殿前的铁甲军喝道:“大唐天子在此,汝等何以不拜?”金盔映日,威风凛然,望之犹如天神。
“大唐皇帝万岁!”终究是圣主名将,积威极重,铁甲军微微迟疑,掌中兵戈玱琅琅落满了一地,齐齐跪倒在两仪殿前,山呼万岁。
内卫上前,将李泰和侯君集绑缚起来,押了下去,李世民始终低着头,不曾向两人看上一眼。
“我儿,等不及你脱龙为人了。”龙潭小殿,苍白的龙魂站在光卵之前,低声自语,“我龙宫深处阴阳界隙,水云掩护,到底是何人泄露了天机?”
空间振荡起来,人声隐隐传来,龙魂脸色一变,张口一吹,内丹向虚空中直撞出去,炽烈的光芒充满了整个小殿,辉光散去,内丹和小殿都消失了,空中却出现了一道模模糊糊的苍黑缝隙,森冷的寒意从缝隙中散发出来。
“我儿,快去吧。”龙魂掉过长尾,向那光卵上一击,那光卵飞旋一圈,没入那深黑色的缝隙,缝隙随之也消失了。
火光一闪,红袍道人忽然出现在场中。
“太阳道兄救我!”龙魂悲呼。
道人冷笑,托起葫芦,葫芦中白光一线,有眉有翅,钉住了龙魂泥丸宫。
“道兄何以如此!”龙魂骇然大呼。
“你不必知道。”道人一笑躬身,“请宝贝转身。”
白光如风轮一旋,道人身形与龙魂同时消散。
岐晖与魏征次第搜来,见一片白地,犹如火灼,空空如也,岐晖道:“这孽龙自知难免,终于还是爆体身亡,魂飞魄散,贫道却回终南山了。”魏征将一幅画像卷起,收入怀中,拱手作礼:“宗师请自便,魏某要立刻回宫去见陛下。”岐晖带着弟子纵云光离去,魏征出了水府,急急回宫。
泾河之上,云气四合,雷霆复起,赤须长龙摇头摆尾,驮着一名女子,驰骋长空,向东南方飞去了。
魏王府内,承乾倒提贺兰楚石头颅,浑身浴血,状如恶魔,持剑左右劈刺,竟是出奇地力大,剑到处血肉横飞,无人可以挡住承乾一击。狂烈的杀气刺肤生痛,东宫卫率皆畏畏缩缩,远远跟着,竟是不敢上前。
贺兰楚石是侯君集女婿,东宫左卫率,乃东宫卫率首领,李泰与侯君集、秦英等人密谋,商定于李世民归天之时,李泰与侯君集进宫夺位,贺兰楚石则在东宫举兵,杀掉承乾。
贺兰楚石也是将门出身,身手矫捷,原没将承乾放在眼里,不想他们才杀到嘉庆殿前,承乾提剑出来,见了地上鲜血尸身,不知忽地变得十分凶恶,勇猛莫当,贺兰楚石竟被他连人带矛劈成两半,跟着贺兰楚石的卫率都惊得呆了,四散奔逃。
承乾抓住一名叛兵,得知贺兰楚石是受李泰指使,便领着东宫其余兵马,闯入魏王府,不分老少,一通屠杀。
“大唐皇帝令!”一队人马从宫中驰出,当先者高举敕旨,乃是大司徒、左仆射长孙无忌。
承乾二目通红,仗剑回身喝道:“是哪一个皇帝!”
“当然是贞观皇帝,你的父亲!”无忌声色俱厉。
承乾闻言一怔,浑身煞气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软倒在地。
长孙无忌将手一挥,“拿下了!”
内卫应声上前,锁住承乾,提上马背,长孙无忌更不停留,领着众人,打马转回宫中。
这一天,是贞观十二年十月三十日。
卷二 有情劫 第二十七章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韦灵符躲藏在乐游原上的密林中已然五六日。
那一日,算来厌咒已然发动,魏王安然无恙,宫中却发生异常,纥干承基传出消息,韦灵符当时心中惊骇:如何会是这样?难道师父骗我?这番祸从天降,死罪难逃,却如何兴我光明观道法?没奈何,只得作速收拾行囊,潜出长安,欲待远遁,终又舍不得就此舍弃道观基业,西京繁华,便在这乐游原上隐藏下来,观察京师动静。
忽听耳边有人呼唤:“灵符!灵符!”声音十分熟悉,韦灵符迟疑偷眼从枝叶间向外观看,只见红衣道人持杖而立,微微含笑。
“师父……”韦灵符低低叫了一声,钻出树丛,“师父,那个……”
道人笑道:“灵符,时已至矣,不如归去。”
“归去?归去何方?”韦灵符愕然不明所以。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哆·伽弥腻……”
奇特而深邃的韵律在乐游原上响起。
这,这,这不是佛家的往生咒么?韦灵符又叫了一声:“师父——”
他想知道师父为什么那么做,可是往生咒的诵念声连绵不绝,道人微笑的脸庞在眼前扭曲起来,韦灵符渐渐地觉得头脑开始空白,意识渐渐模糊。
“师父——”他又叫了一声,然后截然而止。
火光一缕,冲霄飞去。
韦灵符仰天倒在乐游原上,二目睁开,望着苍天,到死他也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几名内卫押着纥干承基出了两仪殿。
两仪殿内,李世民低头看着面前的一幅丹青画卷,久久不语。
画上血迹殷然,正是魏征从泾河龙宫中搜到并带回的那副李世民画像。
“这上面的,果然是承干的血么?”
李世民哑声开言。
长孙无忌、魏征等众大臣寂然无言。
“沙竭罗,只是为了一名女子,你竟起了杀父之念么?”李世民低声自问,“沙竭罗啊,我该如何处置你?”
众大臣仍然无语,这种事情关乎骨肉,纵然亲如长孙无忌,直如魏征,也不便贸然插言,房玄龄、高士廉等其他大臣自然更不必说了。
李世民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
正在此时,内侍入报:“陛下,玄奘法师求见。”
李世民正在烦忧之时,闻言正欲麾退,忽然心念一动,说道:“请法师进殿。”
内侍应命而去,不多时,玄奘宽袍大袖,清容秀逸,飘然上殿。
“陛下。”玄奘合十躬身为礼。
今晨玄奘出关,见太极宫上有异象发生,主人皇有大危之事,连忙打马进宫,宫中侍卫早得吩咐,不肯为他通禀,玄奘见不到当今皇帝,站在宫门之前,心焦不已,隐隐听见北面玄武门方向人马嘶喊之声,更是忧心如焚,不住合掌祈祷。至寅卯之分,天将破晓,太极宫上三道血矢忽然消失,郁郁王气一黯复明,光炽更胜往昔,玄奘虽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但李世民性命无忧,已可断言,所以便安心在宫外等候。
时近正午,诸事已定,玄奘又请内监入内通报,这才蒙李世民接见。
“法师请坐。”李世民此时也已坐下身来。
玄奘又向诸公大臣一一作礼,这才坐下。
“法师如此人品,何以委身释教?如道流者,神通甚广,甚可护国利民。”这次李世民险死还生,却是多亏岐晖多方设法,以竹代身,方才得免大祸,无怪李世民有此一言。
玄奘不答,却反问道:“陛下尊为天子,掌握移山倒海之力,一切所思悉能成办,十道四百州亿兆生民,或生或杀,皆在陛下一念之间,虽仙真神通,亦有不及陛下之处。虽然,可能免陛下今日之忧烦?”
“法师不得无礼。”长孙无忌低声喝道。
李世民抬手止住长孙无忌,又向玄奘说道:“人生在世,忧多乐少,本来便是如此,佛便能教人以解忧之方么?”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离爱果然无忧,可是,若离爱无忧,岂非等同草木死灰?罢了,法师,今日宫中有事,法师想必也有所闻。”
“奘大概知道了一些。”
“朕为此心劳力瘁,法师睿智通达,明晓世事,此来必有以教我。”
“不敢。”玄奘合掌,“陛下请讲。”
“法师,沙竭罗这个名字,就是你为承乾取的。法师,你说说看,承乾做下这种事情,朕该如何处置?”
“诸公在此,奘一介方外之人,岂敢妄言朝廷大事。”
李世民环视群臣,苦笑道:“他们都不愿说,承乾是你的弟子,法师何妨一言。”
“如此,奘有僭了。”玄奘再度合掌,“依奘之见,使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
“我不失为慈父,慈父,慈父……”李世民反复念着这几个字眼,“好,这样,就依法师所言。”
“奘惶恐。”
“承乾现在右领军府,法师,你与敬德前去,领他出来,就让他随法师出家吧。”
“陛下慈恩,谨如陛下所命。”玄奘起身作礼,与尉迟敬德一起退出殿外。
李世民坐在榻上,神情悲戚,几茎白发亮晶晶的,探出鬓角。
昔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居,固然是人欲所至,但心中也自有一番勃勃雄心,要随他意志,一统四夷,使大唐成为前所未有之大国,故此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国力果然大昌。
在他心中,总是以为,一切事情,他都能比父亲李渊当年做得更好。
不想今日之事,子欲弑父,弟欲杀兄,竟与十二年前一般无二。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过去玄奘曾经对他说过的一首偈颂浮上心头,那所谓的因果报应竟来得这般快么。
李世民悲哀的左右看去。
“事已至此,承乾悖逆,泰亦凶险,诸公以为谁可当大任者?”
群臣不答,长孙无忌独道:“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
李世民道:“‘生子如狼,犹恐如羊’,稚奴虽仁,性弱,朕甚忧之。”
无忌道:“陛下神武,乃拨乱之才,晋王仁恕,实守文之德;性情虽异,各当其分,这正是大唐的福分。”
李世民目视群臣:“诸公以为如何?”
群臣都道:“司徒之言有理,晋王仁孝,合当承继大业。”
李世民道:“诸公的意思,朕知道了。”
弘福寺内,大雄宝殿,琉璃灯光映照之下,世尊的青铜圣像宝相庄严,二目微开,俯视阎浮世界,充满了悲悯之意。
“师父,我……”承乾在佛前披发长跪。
“沙竭罗,你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了。”
玄奘站在一旁,低头看着承乾,只见他泥丸宫中魔气氤氲,隐隐成莲花之状,只是含苞未放。
玄奘低低叹了口气。
这时殿外僧人入报:“尉迟上人来了。”
玄奘连忙出殿迎接。
不多时,笑声朗朗,玄奘搀着一名白眉碧眼的年老僧人,走进殿来。
“沙竭罗,这位是尉迟乙僧大师,你见过了。”玄奘道。
“见过大师。”承乾合掌行礼,乙僧亦合掌还礼,“不敢当。”
乙僧乃于阗王族,与父尉迟跋质那,兄尉迟甲僧,于隋仁寿初年远来中华,俱以画名见重于当世。
乙僧画技尤精,如今年过八十,声名早已远出当年乃父乃兄之上,与阎立本并驾齐驱,所画之佛菩萨圣容独步当时,天下堪称再无颉颃之人,承乾也是早闻其名,自然不敢怠慢。
“沙竭罗,你将上衣揭开了。”玄奘吩咐。
承乾依言将上衣掀开,露出背脊,俯下身去。
“上人,可以开始了。”玄奘转头对乙僧道。
乙僧点点头,小沙弥端上笔墨。
乙僧提笔在手,低首凝思。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狮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玄奘在蒲团上坐下,缓缓念诵经文。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
……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
这是楞严经,乃当年智者大师一十八年拜求、般剌密帝割臂密携东来、而于末法之际将最先隐灭的“圆如来之密因、具菩萨之万行”的无上了义宝经,最具伏魔降心之效,玄奘此时诵来清朗澄澈,直入天穹。
承乾只觉心头种种妄想痴念渐渐止息,身意清净,安和无限。
经声中,乙僧饱蘸墨色,开始在承乾背上作画。
经声回荡,渐渐有极柔和、极宁静的白光从玄奘身上散发出来,充盈在殿内,水波般微微荡漾。
乙僧碧眼微光,白眉低垂,全神作画,千手千眼的菩萨圣像在承乾背上一点点展露出来。
红莲宝座月轮之上,大慈大悲的菩萨头戴七宝佛冠,身披璎珞妙宝天衣,千臂千手如花枝般在身周盛开,一一手中皆有一清净宝目,一一眼中皆有一五色莲花,一一莲花中皆有一佛趺坐。
流云变幻,菩萨风采万千,乘骑高飞,有大庄严,有大慈悲,有大智能,有大神通,精妙之处,莫可名状。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写。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娑舍啰婆迦,僧伽喃,南无卢鸡阿罗汉哆喃。南无苏卢多波那喃。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南无卢鸡三藐伽哆喃。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南无提婆离瑟赧。南无悉陀耶,毗地耶,陀啰离瑟赧。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他喃。南无跋啰诃摩尼。南无因陀啰耶。南无婆伽婆帝。嚧陀啰耶。乌摩般帝。……”
玄奘开始讽诵楞严秘密咒,随着他的念诵,金色的咒文一个一个从虚空中浮现出来,在中央藻井下一层层螺旋堆叠,形如莲花宝幢,次第而下,一层、二层、三层、四层……
金色的首楞严宝幢悬在承乾上方,承乾顶上那一朵氤氲的魔莲渐渐黯淡,虚无,终至渺不可见。
乙僧凝神运笔,吃力之极,汗水从长眉梢头一滴滴落下,未曾触到地面,已在空中化作缭绕的云雾,但他的笔尖却仍然不见丝毫晃动,一笔一画,仍然一丝不苟,端严方正。
蓦然间梵呗一声,击破虚空,玄奘一直清和的声音忽转高昂激越。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所谓首楞严者,谓一切事究竟坚固。首楞严大定,无有入、住、出之分,为一切定中之王,能统百千三昧。
当!
铜钟振动。
乙僧笔锋倏然收回,楞严伏魔变的最后一笔终于完成。
满殿的白光宝幢忽然化为一束光柱,向承乾低伏的身躯罩了下去。
千手千眼的菩萨在这一刹那睁开了所有眼睛,灿然的无量佛光透出青铜的殿顶,冲天直上,在黑暗的天宇中熠熠生辉。
苍黑的魔莲枯萎殆尽,消融无余,承乾身躯一震,如受电击,视线霎时模糊。
乙僧再也支持不住,坐倒在地,呼呼喘气不已。
佛光如潮水般退去,小沙弥将承干的上衣拉下,送入了僧房。
大雄宝殿内,玄奘与乙僧低眉趺坐,各各无语。
明日,有诏,废承乾太子之位,出李泰于东莱,而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诏曰:“自今太子失道,籓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
千万里外,大须弥雪山之巅,无边曼荼罗光轮宝座之上,刹魔圣主忽而破颜轻笑:“汝小小凡僧,身入轮回,自顾不暇,却欲阻我魔众重临世间么?”
身周魔众莫知所谓。
卷二 有情劫 第二十八章 太平真君
大海之东,有国名扶桑,唐武德二年,有海船千艘,甲兵百万,皆张玄鸟旗,自渤海中来,杀其故主,役其人民,自扶桑、扶余、傲来以至渤海,海上生涯皆为其国所制,又与辽东高丽互为表里,常对中原大国有窥视之心。
其王不知来历,自号应神天皇,又名八幡大圣,与母神功皇后同执国柄。
飞鸟殿上,兽香袅袅,深紫色的纱幕一重重垂落下来,遮断了神功皇后和应神天皇的视线。
微风动处,重重帘幕稍稍飘摆,便有光明炽炎,盛大如海,自罅隙间流泻出来,帘内光明深处,隐隐可见两名红衣人肃然端坐,面目手足,俱有无穷无量的光芒自内而外散发出来,教人不敢逼视。
“此番唐廷大变,那李世民一时也难兴征辽之计了,且待来年,我便可完成布置了。”
“那李世民材略非凡,可不是简单的人,当年杨坚身故,天下乱离,我也曾令八幡入彼方世界求事,以为龙战三二十载,或能令我玄鸟复现于世间,讵料玉虚遣李靖等人下世相助,此事终于不成。”
“阐门势大,此事自然不易,那杨坚以龙天之身,乃是西方教下护法,下世为人皇,虽然终于混一了南赡部洲,但不过占了区区数十年气运,旋即败亡,不过一千七百年之期又已临近,三教行当大会,今次却不比往昔了。”
“正是如此。”
帘中两人又低语了一会,微微提高音量,向帘外发问道:“玉依姬有何消息?”
神功皇后和应神天皇伏在帘前:“启禀两位上皇,玉依姬传来消息,言唐宫似有异人,仿佛与那西方教下大有关联。”
“西方教下?终究是不甘心么?”帘中人低低冷笑,过了一晌,说道,“教玉依姬不可轻举妄动,随时将唐宫动静报来即可,其余事情,不要她多理会。”
“是。”神功皇后和应神天皇伏地领命。
帘中人再不说话,紫幕后的光芒渐渐消退,一阵大风吹来,卷起重重纱障,只见帘内空荡荡的,并无人影。
“两位上皇去了。”神功皇后轻声说道,与应神天皇一起直起腰来。
玉容寂寞,黑衣垂裳,依稀却是当年妲己模样,只是少了几分妩媚,多了几分冷峻;那应神天皇高冠宽袍,髭须上卷,相貌威武,颇有龙虎之状。
神功皇后仰天喃喃自语:“苍天,若得天随人愿,得能缺镜重圆,我愿与他共历轮回,世世生生。”转头看去,见八幡目注西南,眼光迥然,放佛神思早就飘到了远方的大陆之上。
在儿子心中,复现祖业,成不世之功,千秋万代,为后人传颂,才是最紧要的吧。
皇后轻轻叹息一声,八幡却未曾察觉母亲的心思,兀自出神向往。
贞观十三年的春天到来了。
高丽联同东海盗匪,屡屡作乱于辽东,李世民本来打算亲征,然而因朝局大变,不得不暂时搁置,转而处理内事。
二月,李世民下诏,以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萧瑀为太子太保,李积为东宫詹事,萧瑀、李积同中书门下三品。又以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东宫右卫率,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东宫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太子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太子宾客,东宫辅佐阵容可谓空前强大,远远超出了承乾做太子的时候。
晋王李治已为太子,本应和承乾当年一样,住在东宫,但李世民痛感与承乾父子别居,遂至隔阂日深,酿成人伦之祸,因此李治继为太子之后,李世民特意在寝殿立政殿近旁辟出一个院落,供李治居住。李治往往一月之中倒有半个月住在这里,父子得以朝夕相见,自然情分便亲密了许多,许多事也就不致引起误会。
这一日,李世民如常驾出两仪殿,与群臣商谈政事。
庭中春花灿烂,穆善才手抱琵琶,跪坐在立政殿前台阶之上,仰看浮云,轻拢慢捻,拨弦作歌。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
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
……“
弦声清切,响入行云,立政殿宫人都停了手中活计,听穆善才弹而复唱。
初时温柔婉转,柔情万种,渐渐地弦声迫促,如百万金铃旋于玉盘之上,萧寒肃杀之意扑面而来。
“……避人引子入深堑,动处水纹开滟滟。
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众宫人念及身世,都不仅黯然神伤,轻轻发歌相和,思绪悠然,更有人眼角已是泪光盈盈。
一名女子从北苑走来,众宫人远远瞥见这女子,连忙站起身来。
那女子姓武,小名媚娘,贞观十一年春被选入宫,算来入宫只有两年,虽然年纪尚少,只因生得美貌,性情又乖巧伶俐,入宫不久便被封为五品才人,位份虽然不高,却很受皇帝喜爱,常来立政殿左右侍候皇帝起居,众宫人自然不敢怠慢。
“才人。”武才人走近前来,众宫人屈膝为礼,只有穆善才依然怀抱琵琶,弦声不绝。
“善才又作了新曲啊。”武才人笑盈盈问道。
穆善才这才停了琵琶,微微侧身点首为礼:“是。”
将近中午了,春日明媚的阳光洒落下来,照在武才人身上,她今年才十五岁,身量却已完全长成,修躯挺拔,雪白娇嫩的肌肤在阳光的照耀下几同透明,却又隐隐透出莲花一般的嫣红来。
才人长得真美,好像比去年又更胜了好几分,众宫人虽然同为女子,此刻见了这惊人的美貌,却也不禁有点精神恍惚。
立政殿侧,李治在阁中读书,受穆善才琵琶所感,出殿来听,却正看见武才人立于殿前阳光之下,春山眉黛,眼波盈盈,含笑与众宫人说话。
李治呼吸一窒,手中的书卷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连忙弯腰拾起,心慌意乱地退了回去。
众宫人听得响动,回头察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武才人仿佛有点心神不定,匆匆走入殿内,众宫人都散了开去。
立政殿前,穆善才抱着琵琶,依旧跪坐不动,眼角余光所到,露出一丝冷笑。
夜深了。
李世民此时还有贞观初年俭约之风,三更过后,宫里除了几个紧要处,其余地方的灯火都已熄灭,整个太极宫沉没在一片黑暗中。
忽有一柄曲颈玉石琵琶从黑暗中浮出,升上天空,向着北苑缓缓飞去。
武才人就住在北苑,那琵琶到了北苑上方,停住不动,却有无声的音波在周围的空气里荡漾出去。
武才人正在梦寐之中,那音波侵入梦中,武才人在榻上辗转反侧不已。
一片昏黑之中,穆善才屈膝端坐,双臂举起,十指飞速拨动。
待这一曲乱神终了,那时此女便受我所制,任我驭使了,穆善才冷冷而笑,但黑暗中自然无人看得见她脸上笑意。
这时却有七色玲珑的浩然毫光从武才人颈项间透射上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