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神归真录-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头唤哪吒:“哪吒、杨任,你二人点集天兵,随我下界走上一遭。”哪吒连忙上前,天尊将手放在哪吒头顶,一道先天真气自掌心涌出,须臾间已在哪吒全身经络中走了一个周天,随即倒卷而回,哪吒疼痛全消,神采奕奕,躬身道:“多谢师尊!”天尊又用手一指,杨任手中飞电枪重又凝聚,却省了杨任七日祭炼之功,杨任也谢过了天尊。太乙天尊再不向文殊、慈航等人看上一眼,袍袖一摆,竟而去了,哪吒与杨任连忙随后同行。
文殊、慈航、普贤、惧留孙四人看着太乙背影,微微叹息,只见释迦牟尼抬起手臂,袖中取出二物,正是三十三天玲珑塔与降魔宝杵,世尊对李靖和韦护道:“二位道友,你们的法宝在此,便请取回。”李靖、韦护二人又是羞愧,又是感激,上前躬身作谢,取回自己法宝,不提。
通明殿前滚滚五色雷云光气之中,那金色暴猿兀自狂旋乱舞,他心志已然迷糊,也不知众人在侧,只是将一根铁棒向天空乱打,搅得六合间气浪狂涌,雷部千百众神散在空中,逼住光云气浪,使之不能外泄,雷鼓沉沉,一声一声,击在众人心头。
世尊微抬慧目,诵一声“善哉!”,向前迈了一步,众人眼前宝光一闪,不知怎地,世尊已越过众神重围,站在那暴猿身前。
世尊手持数珠,打个问讯:“孙悟空,你可认得我?”,这一声虽然柔和,却已用上了大金刚狮子吼无量神通,自满天猿啸雷鼓间清清楚楚传将出来,旁人听来只觉悦耳之极,倒也并无异状,暴猿耳中却如万雷齐鸣,震得他全身一颤,惊醒过来,停住铁棒,打量来人,半晌,迟疑道:“你?我好像认得你。是了,你是那个释迦牟尼?”
世尊笑道:“我正是释迦牟尼。”
“我好像记得那天,你不是说你要死了么?怎地还没死?”
“自性清净,生生死死,皆是虚幻,但以众生心惑,妄见生灭耳。孙悟空,汝今中心狂乱,且歇下狂心,便见菩提。”
悟空低头思索,只觉得脑中又迷糊起来,“咄!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怎么叫做个众生心惑,妄见生灭,又什么乱心狂心,分明是你有意哄我!”暴喝一声,将铁棒向释迦牟尼打来。
世尊摇了摇头,将手伸出,张开五轮指,只见一头暴猿,千里高下的偌大身躯,竟入世尊尺许掌心去了。
那暴猿身入掌中,兀自不觉,发起狂性,轮着铁棒,风车一般的滚个不停,只管要扑将上前,打倒释迦牟尼,忽然体内三万六千脉轮内无边风雷水火一齐轰然爆响,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通身上下的五色氤氲光气也一时溃散,丹田中空空荡荡,再感觉不到半分真元丹气,扑地往前便倒。悟空全身一个激灵,霎时完全清醒过来:“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在瑶池宝阁偷喝那琼浆玉液来着么?”想要挣扎起身,四肢百骸软绵绵的,如粉碎了一般用不出半分气力。悟空大骇,拼命提聚真元,便在此时,世尊翻过手掌,轻轻一推,将悟空推出西天门外,五指化作五座山峰,乃地、火、水、风、空五座联山,将悟空压在山下,不能挣展,世尊又自袖内取出一个帖子,乃“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飘飘荡荡,落下界去,贴在那五行山上,即有金光万道,瑞气千条,笼罩其山,上冲重霄。
雷部众神与诸菩萨尊者齐声赞叹道:“善哉,善哉!如来大法,炼魔安天,无量功德。”只见瑶池方向,八景鸾舆,九光宝盖,群仙簇拥,天帝、天后同时降临:“今日蟠桃嘉会,不意被妖猴搅乱,诸天神将不能降伏,多感我佛大德,镇此妖猴,寰宇清平。”世尊合掌道:“我不过适逢其会,见此猴猖狂,故而将其镇服。些许微劳,何劳大天尊与圣后娘娘挂齿。”天后道:“可惜今日盛会被这妖猴搅乱,教诸位尊者空来,我心甚为不安,异日当再设会筵,请诸仙与如来光临,一并奉谢。”世尊道:“多谢大天尊与圣后娘娘盛意,我等先回西方去了。”唤诸菩萨、尊者、罗汉,同回大雷音寺,世尊升了七宝灵台,慈航合掌请问道:“世尊今日以无量神通,镇压妖猴,但不知此猴可还有出世之日否?”世尊道:“现在佛镇之,自有当来佛解之,数该如此耳。”大众合掌称扬。
且说悟空被压在山下,只有一个头颅与一条臂膀探将出来,只听得一缕佛音缥缥缈缈,自天外飘来:
“行者系心身内虚空,所谓口鼻咽喉眼胸腹等,既知色为众恼,空为无患,是故心乐虚空。若心在色,摄令在空,心转柔软。令身内虚空渐渐广大,自见色身如藕根孔。习之转利,见身尽空,无得有色。外色亦尔,内外虚空同为一空。是时心缘虚空,无量无力,便离色想,安隐快乐;如鸟在瓶,瓶破得出,翱翔虚空,无所触碍。……
“孙悟空,你可记我经义,早晚诵持,若能有会于心,速离四大,解悟真空,自然不难脱身。”悟空挥拳对天怒骂:“释迦牟尼,你惯会哄人,老孙不信你,不信你!”只是如今法力全消,身子虚弱,便连常人也是不如,拼尽全力,骂声也不过传出七八丈,哪里能够传到天外?只听那佛音倏然沉寂,四周静悄悄地再无声息,唯有山风偶尔掠过,草木飒然作响。
花果山水帘洞前,群猴正在嬉闹耍子,使出悟空所传法术,也播风扬雾,穿林振木,又在那里将一块块千斤大石抛来抛去,玩闹不已。一小猴突然想起猴王,道:“大圣这一去好生长久,却有十余年未曾归家了。”众猴都道:“是呵,是呵,大圣莫是在天宫过得快活,却将我等抛撇在此处,再不回顾也?”群猴都唏嘘感叹起来,忽然见九天洞开,一团祥光紫雾徐徐飞出,将到花果山头。众猴以为是猴王回归,都鼓掌道:“才提到大圣,大圣便回来也,却好,却好!”都蹦蹦跳跳,上前迎接,只见那云雾分开,一名青袍道者袍袖迎风,当先站立,一众天兵神将左右围绕,刀枪并举,冷森森无边杀气扑面而来。
众猴情知不对,都惊慌鼓噪起来,通臂猿猴与崩芭马流四将终究镇定一些,高声叫道:“那天上来的是何方仙人?来花果山有何见教?”太乙天尊并不答话,冷哼一声,长袖一拂,一派太一青炁如浓雾般涌出,落到水帘洞前,登时化为实质,青岩重重,将洞口都封住了。众猴大惊,上前以刀劈斧砍,那青岩坚逾金钢,莫想动得分毫。今日天气晴好,群猴都在洞外游玩,只是洞中却还有数千老猴幼猴在内歇息,众猴见劈不开封洞青岩,都急得红了眼,吱呀怪叫,举着枪、矛、剑、戟,驾妖风黑雾赶上空中,向天尊搠来。
“左道余孽,死不足惜!”天尊冷声道,长袖拂下,罡风一卷一绞,冲在前面的千余群猴连通臂老猿、崩芭马流四猴在内,悉数化为飞灰,被山风一卷而散。
其余数万群猴也都正要赶上来,见天尊如此神通,下手又如此狠辣,都惊得呆了,发一声喊,扔下兵器,都攀林缘树,满山乱窜,希图逃得性命。
天尊吩咐哪吒、杨任:“你二人将天兵布开,围住此山,山中禽兽猿猴,但有微薄妖术在身,便是左道源流,一律格杀,不得有误。”两人领命,与众天兵天将布下天罗地网,一时间花果山上天昏地暗,群妖群猴被天兵围困,无处可逃,都被赶到一处林子里,哪吒将火轮抛下,放起火来,海上风来,助长火势,腾天燃起,群猴在火中悲呼哭号:“大圣爷爷!你在哪里?我们都要死了!”渐渐地微弱下去,这一片山林片刻烧作一片白地,数万妖、猴,略无孑遗。
太乙面无表情,道:“据闻东海数大妖王,都与那妖猴颇有往来,谅来必有互通款曲,谬种流传之情,哪吒,此间事已了了,随为师扫荡三岛十洲,将左道谬种悉数殄灭。”
“是,师父。”哪吒本嗜杀之神,数百年来在天庭养性修身,煞气已潜藏了不少,但方才一通大杀,闻着血火滋味,那凶厉之性又被激发出来,闻听要扫荡妖孽,十分踊跃,杨任前生终究是朝廷文臣,心中却颇为不忍。
“大王,大王,不好了!”夜风吹拂,万圣王在后花园中闲坐,喝了几杯酒,正要就寝,一名妖将慌慌张张,闯进内廷,大声喊道。
万圣王喝道:“夤夜闯入内殿,怎地如此不知体统,好好说话。”
那妖将战战兢兢:“大王,非是末将不知大王法度,只是事情实在十分紧急。大王,天庭太乙救苦天尊领着三坛海会大神、太岁天兵,扫荡东海妖仙,自花果山、东极山、流波山一路杀去,看这情形竟是要灭尽群妖,众位大王都已到猗天苏门会合,商议对策。”
万圣王失惊道:“此事当真?”自己现了原身,头颅高高升上空中,向远方观望,果见暗夜之中,东北各处,处处血光冲天,万圣王骇然不已:“我等在此千百年,一直与天庭相安无事,怎么突然杀上门来?”“详情我们也不知道,仿佛与水帘洞石壁天书有关。”那妖将道:“大王,我们也快到猗天苏门,与众大王一起商议因敌之策。”“原来如此,我就知道,那天书来历大有玄机,不可贪心。”万圣王此时反而沉静下来,瞬间已有了决断,“既是那太乙亲自出手,还商议什么对策,沙将军,你速集合诸将,随我逃亡。”“我等在此经营千百年,此刻却要逃往何处?”“唔,南赡部洲,是阐门法统势大之处,自然不可居留,看来只有逃过西牛贺洲万寿山,才有生机。”
那沙将军传令下去,不消半个时辰,群妖已将金银细软收拾停当,都装上一条十三层宝船,万圣王作起妖法,东风劲吹,径向西南上驶去,众妖回顾东洲,恋恋不舍,眼中都有泪水落下。万圣王喝道:“不要回首,但留得性命在,何处不可安身!”群妖无奈,只得同心戮力,一齐鼓动风帆,在大海波中疾驰,只见一道浪花,微微发白,须臾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傲来国中居民人等却都尚在梦中,全不知情。
卷二 有情劫 第十七章 称心
猗天苏门,山高九万仞,其势如龙,东临大海,遥对扶桑。
山间怪石峥嵘,一片苍黑,几乎寸草不生,十分险峻,鹏魔王所居混天崖更是形如剑齿,黑云围绕,狞恶非常。
此刻,淡淡的青色云气笼盖了整个混天崖,无边的血光与火光交织在一起,映红了大海与天空,漫山遍野的喊杀声和刀剑撞击的声音从青气屏障中隐隐传来,一点点变得稀落与低微。
忽有一道黑气,一道白气,如两条巨蟒般交缠在一起,自混天崖上倏然腾起,笼罩上方的青炁抖动了一下,一瞬间变得十分浓重而厚实,从四面八方裹了上去,黑白巨蟒在浓厚的青气包裹中颤抖着,挣扎着,发出低沉而凄厉的啸叫。
嗤——,裂帛般的长声中,岩石般厚重的青气猛然间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黑白双蛇嘶然旋转着飞逸而出,顷刻间伸展成一团万亩方圆的金云妖火,隐隐有两翅探出云外,急速振动,满天上狂风卷地而来,金云妖火眨眼从山间天兵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太乙天尊站在崖头,一身青色道袍如水波一般起伏不已,脸色有些难看。
阴阳二气瓶果然奥妙无穷,鹏魔王昔年仗着这件灵宝,煅去了阴神之体,化为金翅大鹏鸟真身;今日太乙天尊一时大意,鹏魔王、牛魔王、猕猴王又仗着这件宝物,三妖合力,冲破了太乙天尊以青玄一炁所化的大弥罗微尘网,逃向西方。
金翅鸟一翅九万里,飞行之速为鸟中第一,既冲出弥罗微尘网,纵以太乙天尊此际无量神通,一时却也难以追及。
太乙遥看西方,心中思量:不想这瓶中阴阳二气如此神妙,一时不曾在意,却让他们逃了出去,左道邪法岂非因此传流?只是我若起身追袭,以这金翅鸟飞驰之速,追上时大约已过了南赡部洲,到了西牛贺洲了,那里是西方教下,我贸然在彼方动手,却又十分不妥。
“师父,山中群妖,尽已剿灭,我们却擒得这妖王来也!”太乙正在踌躇思量之际,耳边有人呼唤,抬头看时,却是哪吒、杨任二人押着禺狨王,走近前来,往地上重重一掼。
太乙领哪吒、杨任与天军攻打猗天苏门,牛魔王、鹏魔王、猕猴王、禺狨王四大妖王与四大妖王下属东胜神洲九十六洞妖魔云集此山,鏖战一日夜,天兵有太乙天尊亲临坐镇,大法加持,一个个精神百倍,勇猛无伦,群妖数量虽多,终究不能抵挡,九十六洞妖魔先后战死,禺狨王独战杨任、哪吒,不敌被擒。那鹏魔王却甚狡狯,初时将阴阳二气瓶隐而不用,待战局已定,太乙天尊略略疏神之际,骤然合力运转阴阳二气,突围而出,只剩下禺狨王一人,孤掌难鸣,被哪吒、杨任生生擒拿。
罢了,且让他们逃去西方,日后自然有计较之时。太乙想定,低头看那禺狨王,见他浑身上下,被哪吒混天绫缚得结结实实,分毫不能挣展,一双怪眼中却仍旧凶光四射,不肯屈服。
太乙道:“这等异种妖魔,就地格杀即可,何必带来见我?”
哪吒道:“师父容禀,这怪物乃东洲巨妖,十分凶悍,却也不是寻常魔种,我想师父如今住在东极妙岩宫,宫中广阔,乏人守护,不如将此怪带回青华,以为镇宫瑞兽,一来可增东极威仪;二来也立个榜样,使天下左道慑服。”
太乙想了一想,道:“这等说也有道理。”踏上一步,伸掌轻轻在禺狨王顶上一击,禺狨王浑身一颤,登时昏死过去,哪吒收回混天绫,众天兵用铁链将禺狨王捆了,抬将起来,浩浩荡荡,直奔傲来城而来,离城尚有千里之遥,天尊在九霄云里,法眼往下一看,见城中妖气全消,泯灭无痕。
天尊道:“罢了,这万圣王却甚知机,已先逃了,我们回去罢。”众人上天,先至东极妙岩宫,天尊吩咐哪吒:“将那妖兽穿了鼻子,拴在宫前华表下,与我守门。”哪吒依命办理,天尊与杨任、哪吒却上金阙云宫灵霄殿来。
灵霄殿前,张、鲁二班督着十万天工,重造宫阙,十分繁忙,叮叮当当之声响成一片,见天尊与两位大神到来,两位天工连忙上前施礼,太乙微微点首,径上灵霄宝殿。
“天尊亲身下降,荡涤妖氛,甚是辛劳。”正中御座之上,帝俊冕旒低垂。
“除灭妖魔,卫我正道,乃贫道份内当为之事,岂敢当陛下慰劳。”太乙微微躬身。
“我居此位久矣,做事常不免犹疑,观今日天尊行事,雷厉风行,果决分明,远胜于我,我欲请天尊摄理三界庶务,不知天尊意下如何?”帝俊道。
太乙听了,神色微变,一时不曾答话,殿上数百群仙诸神神情各异,哪吒却十分欢喜,若不是身在朝堂之上,几乎就要欢呼雀跃了,许逊立于左班,眼中也大有喜色,只不便表露出来,猴王大闹天廷,说起来与他的举奏不无关系,若玉帝查究起来,他不免要受牵连。现在好了,太乙师叔若主掌天庭庶务,我却不必担心受责了。许逊十分欣慰。
“天尊,你意下如何?”帝俊目光看向太乙,微笑着又问一次。
“陛下既有此命,贫道也不敢辞劳。”太乙道。
帝俊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丹墀之下的两班仙神,朗声道:“众卿听者,今后三界九天,一应庶务,皆听东极妙岩宫青玄上帝处决,救苦天尊所到之处,如朕亲临,传布上下诸司,令一体知闻。”
灵霄殿上的截教众神,多有不平者,只是阐教势大,怎敢多言,只得与群仙一同拜伏,齐声道:“谨遵大天尊圣旨。”
且说悟空被释迦牟尼施展掌上神通,压在五行山下,其地正当西牛贺洲与南赡部洲两洲交界之处,故后世又称此山为两界山。悟空身压山下,除了头颅与左臂探出山外,可以摇挣摇挣,全身上下,竟似与山岩浑如一体,再不能腾挪变化,昼夜六时,看尽了山间花开叶落,生死枯荣,天上斗转星移,日月经行,又见了些风雷电雾,冰霜雨雪,寒暑交侵,春秋迭代,匆匆数百余年,仿佛不过闭眼睁眼之间,中土南洲,已是大唐贞观九年。
这一年,唐太子李承乾十六岁了。
贞观这九年,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大唐国力渐强,于是不免对外用兵,与北魏争西域、北庭之地,烽火连年,穆、康、米、毕、史、夏、尉迟、龟兹、楼兰、月氏、火寻、戊地、高车、吐火罗、乌那曷、拔汗那等西北小国夹在南北两个大国之间,苦不堪言,或灭于魏,或降于唐,长安市上,仿佛一夜之间便多出不少胡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尽是从西北战场流离而来。
太上皇帝李渊原本喜道恶佛,晚景不宁,忽遭玄武之变,这九年来,渐渐的变得喜看佛经,喜听佛法,端因道求长生,佛祈来世,今生只是这样了,他镇日转经念佛,只盼建成、元吉和十个孙儿能够受生善地,来世再无诸般忧烦。
九年来,他深居简出,整个大安宫充满了檀香的味道和诵念经文的声音。
“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磐。”
白衣的青年僧人坐在李渊榻前不远处,转动着念珠,释尊传下的经文一个字一个字从他唇齿间吐出,并不响亮,却异常清晰。
他是玄奘,当今大唐国境内最著名的法师。
承乾坐在祖父身边——这九年来,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因为惧怕,李世民与皇后长孙无垢除了万不得已的时刻,几乎从不到大安宫请安,倒是承乾常常到大安宫陪伴李渊。
李渊今年快七十岁了,精神十分衰弱,听着经文,半睡半醒。
“师父,这是什么经文?”承乾忽然问道。
承乾在六岁那年,生了一场重病,玄奘为他诵经祈祷七日七夜,后来病好以后,李世民就让他拜玄奘为师,玄奘给他取名“沙竭罗‘,这是沙门护法八大龙王之一的名字,玄奘为他取了这个名字,大概是希望他能够护持世间正法吧。
“这是般若密多心经,前代鸠摩罗什尊者所译。”玄奘答道。
“鸠摩罗什是谁啊?很有名么?”承乾又问。
“是的,他是两百年前的大师,我们今天所读到的经文,大半都是鸠师和他的弟子们译过来,可惜我生得晚,未能与大师同代,亲睹风采。”玄奘轻轻叹息,他确实十分遗憾,不过内心深处,他觉得这篇心经译文似乎涵义有点缺憾模糊,并不能由衷认同。
这时李渊已经完全睡着了,鼻中发出轻微的鼾声,承乾轻轻取过软枕,放在祖父头下,又为他盖上锦衾。
“沙竭罗,我们走吧,让上皇好好睡一觉。”玄奘轻声说道。
“嗯。”承乾也轻声回答,转头说道,“你们好生照看爷爷,我和师父明天再来看爷爷。”宫娥内侍们低低应了一声。
玄奘站起身来,躬身一合十,向殿外走来。
大安宫,虽然也冠名为宫,其实是李世民做秦王时的府第,规模比之太极宫,何止小了十倍,因此师徒俩很快便走出了宫门。
玄奘要回弘福寺,李承乾却还不愿回东宫,要随玄奘到寺内盘桓一会儿,弘福寺却在长安西门,要过了西市才到。于是两人出了大安宫,骑马过布政坊,延寿坊,光德坊,往西市中穿来。
经过西市,南角上闹嚷嚷的,许多人挤成一团,也不知在看些什么。承乾虽然做皇太子有八九年了,东宫僚属一堆,平常翻来覆去,只是要他知行守礼,但十六岁的年纪,终究还是少年心性,见了热闹,便不禁要上去看一看,因此双腿一夹马腹,当先行去,玄奘微微摇头,策马跟上。
他们在马上,原比众人高出许多,因此虽然在人群之后,仍将场中光景看得清清楚楚。原来那边有个木台,木台上一字儿排开,站了数十名胡人女子,彼此以绳索相连,肤色有黑有白有黄,五官棱角分明,眼睛大而深邃,或金或碧,头发微微卷曲,身材高挑,显与中原人不同,有一个瘸腿癞疥道人站在边上,用手中藤杖一一点指,大声介绍其年龄、出身、价格。
原来是九姓胡人,承乾心想。
魏唐大战,九姓胡人国破家亡,或为唐军俘虏,或辗转逃来长安,被人买卖,长安贵人家以为新奇,纷纷抢着购买,充作奴仆婢女,宴会之时便叫他们侍候伴舞,互相夸耀,乃是贵人借以炫夸身份的象征,因此这些胡人胡女要价甚高,等闲人家却是买不起的。
承乾以往在亲贵大臣家里也曾见过胡奴胡姬,但亲眼在市上见到买卖胡姬,却还是头一遭,益发停马不走,一一打量那些胡女。
玄奘见得这副情形,双手合十,道一声:“善哉!”低声诵念经文,看那癞疥道人时,见他身周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辉光,玄奘“噫”了一声,那道人忽而转过头来,眼角余光一闪,似是对玄奘笑了一笑,随即又若无其事地转过头去,继续高声叫卖。玄奘控住缰绳,运天眼通再看道人宿命时,却如陷入了一片迷雾,此人仿佛竟是既无过去,也无未来,玄奘深感奇怪,皱眉思索。
承乾却打马进了人群,指着东首第三名的一个小女孩儿问那道士:“她叫什么名字?是哪国人?”
“她小名叫做明月奴,是穆国来的。”道士笑道,“郎君要买下她吗?”
“嗯,我要这明月奴,多少钱?”
“要十贯。”
“才十贯。”承乾道。
“是啊,只要十贯,这名女子便归郎君所有。”
承乾却踌躇起来,原来他自小便是太子,吃穿用度,俱有内库拨给,又哪里用得着什么钱财了?因此他此刻身上是分文俱无,却哪里有十贯铜钱给那道士?
“师父。”承乾回头招呼玄奘,玄奘看了看那道士,又看了看那女孩儿,轻轻摇了摇头。
“是了,出家人不蓄私产,身上哪里会带着什么钱财?”承乾懊恼地自语。
“郎君若不曾带钱,还请回府去来。”道士笑了笑,转过头去,又开始高声向众人叫卖。
承乾看着那女孩儿,女孩儿年岁不大,身子尚未完全长成,畏怯怯的,用碧水含烟似的眸子看着承乾,自有一种特别的意态,让承乾觉得十分熟稔,亲切,因而心动。
“且慢!”承乾叫道,解下腰间的一条犀角带,“那道人,你看这条带子可值得十贯?”
这犀角带是用西洲黑犀牛的角制成,镶金嵌玉,十分名贵,虽然算不上价值连城,也抵得上黄金数百两,承乾却不知道这腰带到底价值几何。
道人见了这条角带,眉花眼笑:“值得,值得,便一百贯也值了。”——却将这腰带的价格压下了十倍也不止。
“那好,这带子便归你,这女孩儿我要了。”
“郎君这犀带贵重,一名胡女实在难抵。”道士接过犀角带,用藤杖指了另外八九名女子,“这九个连同方才那个一起,都归郎君了。”
“不必,我只要这一名。”承乾道。
“这岂非贫道为人不诚,占了郎君便宜。不可不可,郎君若对方才这几名胡女不满意,尽可另选几名。”
“不必了,大众都在此地,这犀带是我宁愿与你,就要你这一人。”
“好好好,郎君果然大有古人任侠之风,贫道恭敬不如从命了。”
道士满脸堆笑,解开索子,将明月奴领了出来,又从怀中取出契据,“郎君,人契都在此地,请郎君收存。”
承乾附身抓住明月奴的手腕,用力一拉,将她拉上马背,在自己身前坐了,拨马出了人群,对玄奘道:“师父,我不能去弘福寺了,要先回府了。”玄奘看着明月奴,欲言又止,只是一合掌,承乾挥鞭一击,那马四蹄扬起轻尘,穿过西市,往东宫去了。
玄奘坐在马上不走,只看着那道士,只见那道士笑眯眯的,依旧在那里叫卖,直到天晚,又卖出数人,歇市钲声响起,果毅军开始乘马驱人,众人都散去了,道士与身边几个凶恶道童牵着那些胡奴胡姬,慢慢的出西市去了。
玄奘看那道士,始终不得要领,摇了摇头,只得驱马先回弘福寺。
“明月奴,奴,奴,这个名字不好,从今以后,我叫你称心好不好?”东宫嘉庆殿,承乾打量着明月奴,说道。
“但凭郎君作主。”明月奴用并不很流利,却分外清柔的洛阳正音答道。
“称心。”
“称心在。”
这一天,是贞观九年十月初三,承乾并不知道,随着这个被他叫做称心的女孩子的到来,他一生的命数都将因此改变。
卷二 有情劫 第十八章 国丧
太阳从西方的地平线上沉落下去,净街鼓开始响起,声振八百下,则六街九衢,坊门皆闭,再不许城中居民穿行于坊里之间,要到第二日五更二点,坊门方才重新开启。
街鼓咚咚,催日呼月,后一百八十年,李长吉有诗咏官街鼓: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单调而冗长的鼓点声中,一弯素白的新月自东北天际慢慢升了上来,将并不明亮的月色洒向长安的一百一十处里坊。
净街鼓停止了,长安城一片沉寂,金吾卫的火把出现在大街上,朦胧的夜色中,到处响起了捣衣声,时序已入十月,家家都要为征人赶制寒衣。
曲江池映着天上的新月,微光瑟瑟,池头乐游原上,瘸腿道人拄着藤杖,西望长安,百坊千里,犹如棋局一般整齐,太极宫中王气冲空,直上数万丈,东宫上方,又有暗云一片,若隐若现。
古来大城,无出长安之右者,道人不禁赞叹,复又微微冷笑,整个人忽然模糊起来,扭曲成一团散碎的光影,渐渐在周围的空气中溶解。
满天微茫星斗间,一道绚烂的虹光一掠而过。
“称心,快看,流星!”东宫嘉庆殿,承乾拉着称心,指向西北方向。
“哪里……啊!”称心一眼瞥去,只见到一抹星尾,急急合掌发愿,已然不及,懊恼地低下头去。
“不要丧气,以后我每天陪你来守流星便是了。”承乾伸臂搂住了称心肩膀。
“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