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学士-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样啊。”小姑娘满面失望:“走吧。”
“若影,我同你们一起走。”孙佳说。
“好啊,佳佳姐,我们一起走吧。”江若影一把接过孙淡手中包书籍的包裹扔给小丫头芙蕖,她是正宗的大小姐,有丫鬟解送上学放学的。
“姐姐,我跟你一起回家。”孙桂借这个机会厚着脸皮跟了上来。
孙淡看到孙佳,这才想起手中还有一个橘子还没有吃。就掏了出来剥开吃了一瓣,感觉滋味有些寡淡,根本不能同后世的优良品种相比。
孙佳是二房庶出,没江若影那样的待遇,身边也没丫头跟着。这小丫头看起来文静,文静得让人快把她忽略掉了。到现在,若不当面观察,孙淡还想不起她的模样,只记得她鼻翼两侧的小雀斑。
可爱的小雀斑,内向的小女子,呵呵……
孙淡将橘子递给江若影,江若影捏起一瓣放在口中大口咀嚼。
孙淡又将橘子递给孙佳,孙佳好象有些恼怒地红了一下脸,摇了摇头,表情复杂地低下头去。
孙淡也没心思想孙佳这个古怪的表情究竟意味着什么,忙问江若影:“江小姐,小考究竟考什么?”
“也没什么,先前我不是说过,就出一道题目让大家作文。”江若影一边吃着橘子,一边说其实,孙家族学每月都要考试的。只不过因为学童们的程度不同,考试的标准和难度也不同。
总的来说,族学的学生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诸如孙浩、孙桂和因病假没来学堂读书的孙家小天才孙岳,这种已经学了好几年的学生,四书五经已经读得烂熟,已经能够参加正式的科举。一种是中等程度饿学童,可以读书识字作文,但还不能参加考试,去了也只有被淘汰的命。至于最后一种就是像孙淡这种发蒙童子,还处于识字阶段。
学堂的李先生天性疏懒,也懒得分开考试,索性出一个题目让大家做一篇八股文。
一般来说,一篇标准的八股文大约八百来字,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像孙岳他们,自然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出来给先生看。
而中等程度的学生,却只需要写破题、承题、起讲、入手四个部分就可以了。破题、承题、起讲是一篇文章的立意部分,入手是起讲后的开篇,是承接上下文的关键。一般来说,读过两年书,写这部分内容没任何问题。但后面的部分从起股开始就要进行大段论述,不是一个普通学生所能够把握的。如果没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文字基础,就算强写出来,也是乱写,反污染了老师的眼睛。
至于孙淡这种发蒙学童,只需要写破题和承题两个部分,明白这篇题目究竟是什么意思就够了,随便看看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够不够。
听完这段话,孙淡等人已经快走到孙府门口了。
孙淡微微地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李先生的考试这么难,一来就让作文。识字自己是没任何问题的,脑袋里也装了几千篇范文,按说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对付过去。可问题是他一来就能写出一篇绝妙的文章,传出去,只怕要被人当怪物了。
原先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蒙学童子,就算要考试,估计也是抽背课文,然后听写几个字什么的。没想到李梅亭老师却这么干。
写八股文自己是不怕的,到时候随便抄一篇就是了。反正自己存了海量的文章,从明朝到清朝的都有。而且,八股文考试从明朝起,一直都清朝末年,都围着薄薄的四本书出题。考到后面,几乎书中每一段文字都有相应的文章可以去套。到清朝末年,考官已经到了出无可出的尴尬地步,只能挖苦心思弄出截塔题那种变态的考卷来。
因此,这次考试对孙淡来说,根本就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但问题的关键时自己不能表现得太出色,太出色了要被人当怪物。可表现得太拙劣却要被老师打屁股。
这年头,对付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老师的教育方法很简单,一个字“打”,三个字“死里打”。
孙淡一副豆芽身材,可受不起这样的罪。
所以,如何把文章写得符合老师的标准,又不至于太抢眼才是关键。
说完这段话,江若影看看一脸苦恼的孙淡:“你害怕了,别怕,别怕,你才上学没几天,老师不会拿你怎么样的。”
孙淡还没说话,旁边的孙桂冷笑:“只怕未必,先生脾气可不好,他才不管你读了几天书呢,只要你通不过,一样挨板子。再说了,先生成日里过得糊涂得很。学堂里究竟有多少学生,来了多少,走了多少,他才懒得去记。只怕他现在还不知道你究竟是什么时候进学堂的吧。”
江若影怒道:“你就不能安静些?”
孙桂一张脸气的通红:“人家实话实说而已。”
孙淡一笑:“这个李先生还真是,也不知道是怎么进学堂的。”
一直低头跟在身边的孙佳突然小声插嘴,柔柔道:“学堂以前的先生不是李先生,因为今年有童子试,家里才将李先生请来的。家里才不管他教得怎么样。只要今年家里出几个秀才,李先生就是大功一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孙淡大为不解。
第二十六章 苦修
孙佳听孙淡问起这事,先前还低垂的眼睑一抬,飞快地瞟了孙淡一眼,然后又低了下去。解释说,原来这个李先生还是很有水平的。二十岁中举,二十八岁就中了进士。可是会试的时候排名不高,加上为人处事又有点问题,在官场混了一辈子,只做到一个府的学道。
李先生虽然不会做官,可对付考试有一整套经验,尤其擅长打题,而且是一打一个准。他所教出来的几个学生,基本都是当年过关。
孙家在孙竹年、孙鹤年他们那一辈很厉害,三兄弟都是同时中举,老二老三又都同时考中进士。
可是下一代却非常不争气,除了孙岳这个少年天才外,其他几个子弟都是草包加饭桶。整整十年光景,孙家不要说嫡系子孙,连旁系都没出过一个秀才,更别说举人和进士。
本来,孙岳还有希望连中三元的。可惜这孩子是个病秧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竟有两百天躺在床上,上次考试时又因病错过了考期。
整整十年没出过一个秀才,大名鼎鼎的会昌侯孙家颜面大失。在京城的孙大老爷和孙二老爷觉得再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若按部就班地聘请名师来山东教课,以孙家子弟的资质,短期内根本没办法扭转局势。
于是,两个老爷就想起李梅亭这个怪杰,就备下厚礼请李先生来山东。希望通过李先生猜题的特长,让孙家在今年出几个秀才。
李先生本在陕西呆得烦了,做学道也没什么油水,想了想,就来了邹平。
李先生来孙家本是为对付今年后几年考试的,他眼睛里也只有孙岳等几个优等生,至于其他没任何希望通过童子试的学童,他才不放在心上呢。诸如孙淡这种非孙家嫡系子弟和发蒙学童,自然在放弃之例。
人家李梅亭先生来孙家就是为出成果,提高升学率的,可没什么心思十年树人。
说完这番话,孙佳低声说:“孙淡,只怕你进族学的事情李先生根本就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因此,初一的考试,只怕你要小心点。”
孙淡苦笑,暗道:孙家请李先生来教族学原来就是为对付考试啊,有点像当初高考前学校弄的快慢班。应试教育还真是源远流长,连古人也不能免俗。
不过,如果李先生真有猜考题的特长,以后倒不妨同他接触一下,如果能入得他的法眼,从他手里弄几个题目,将来的童子试也多了几分把握。
回到住所,门墩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实际上,现在天寒地冻,也没什么活可干。老爷子就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看着天上的流云发呆,看他模样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见孙淡回家,门墩也不说话,站起身来接过他手中的书籍,“回来了,你先忙,等下开饭的时候我叫你。”
孙淡忙道了一声谢,就钻进自己的小屋开始自习。时间不等人,离小考没今天了,眼前最要紧的事情是先扫繁体字盲。
进屋收拾了一下,把书籍摆好,又不慌不忙地磨了墨,孙淡想了想,就用小刀裁出几百张小纸片。
门墩帮孙淡收拾好房间之后也不急着离开,就那么坐在床沿,目光呆滞地盯着孙淡看。
孙淡也没想其他,门老大爷人不错,估计他也是寂寞惯了,院子里突然多了一个人,让他有些不习惯吧。
学习这种事情难不倒孙淡,关键是要找好方法。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公务员考试,他也算是身经百战,什么样的坡破坎坎没遇到过。记忆中最惨痛的一次是过大学英语六级,那几个月,未来过关,差点把孙淡累得躺进医院。
自从英语六级过关之后,孙淡就没觉得其他考试有什么难度。
说起来,学繁体字和学英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样要靠死记硬背,一样要进入那个语言环境之中。
就当再来一个英语定级考试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好,就用那种学习方法。
一边想一边磨墨,等墨磨好,孙淡已有定计。
他将小纸片放在桌上,提起笔在上面写下大大一个繁体“蓋”字,也就是简体字中的“盖”。盖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却是八股文中承题的首字。也就是说,只要写文章,这个字你就绕不过去。
孙淡以前在现代,每日都要写一篇大字,穿越到明朝之后,好几天没写字了,手痒得紧。下午在学堂时,他也不敢放开了写。现在这一个盖字写下去,一气呵成,当真是痛快淋漓,爽到无以复加。
定睛看去,正是柳如是那一手看似飘逸,却隐含铁骨的正楷大字。
“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缓缓吐出胸中那一口浊气,这几日的郁闷好象都被这一个“盖”字碾得稀烂,然后消失不见,只觉得身体也轻上了一分。
“好字!”旁边突然传来一声喝彩。
孙淡转头看去,却见门墩神色竟有些激动。
孙淡笑道:“老门,你也识字?”
“我是睁眼瞎,一个字也不识。”门墩呵呵一笑。
“那你喝彩什么?”孙淡笑眯眯地看着门墩:“这一字是我今天在学堂刚学的,可看得出其中的好处?”
门墩吸了吸鼻子:“以前我跟三老爷那么多年,也是见三老爷写过字的。虽然不认识,可字的好歹我却看得出来,你这个字吧……”他微一沉吟:“我虽然不知道念什么,但我觉得它是活的。”
孙淡大感佩服,竖了竖拇指。
门墩一笑:“孙哥儿,你且写着,我在旁边看。好多年没看人写字了,看到你用笔,我心头欢喜,就好象三老爷还在这个世上一样。不打搅你吧?”
孙淡点点头:“老门,你随便看。”
他也不敢在耽搁,一边翻看字典,一边将常用的汉字都抄下来,做成一叠卡片。
这也是他当初学英语时所使用的方法,那时候,他将所学的单词都抄成卡片随身携带。无论是走路、吃饭,还是睡觉,只要想起,就摸出来看上一眼。一连几个月,总算将几千个单词生吞活剥地消化掉了。
那一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啊,现在回想起来,心中还是无比畏惧。
毛笔书写速度实在太慢,写了三百多字,手有些酸麻。孙淡活动了一下手腕,抬头看了看天色,夕阳已染红了天空。这个时候,他和门墩这才想起该吃饭了,便各自端着一个小木盆去伙房打饭。
会昌侯孙家的伙食都是成例,根据府中各人身份不同,食物的花样和量也不同。孙淡和门墩的伙食标准自然是最低一档,只一盆糙米饭,一份骨头汤炖萝卜,一份清炒萝卜缨子,除了白色就是绿色。当真是一青二白,清清白白。不过量却够,足足有一斤。
当初刚进府的时候,孙淡还以为要自己做饭,问了门墩之后,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孙府是什么地方,百年老宅,又都是木制建筑,怎么可能允许下人自己动火。否则,一到饭点,阖府上下百余口人都自己生火做饭,来一个炊烟缭绕不要紧,走了水就糟糕了。
如此也好,反正孙淡吃惯了食堂,也不会做饭。现在每日在大灶打饭,到让他找到了几分读大学时的感觉。
学习这种事情,氛围还是很重要的。
今天也算是孙淡运气好,二房孙岳因为卧病在床,只能吃流食,伙房熬了写小米粥,很粘。孙淡吃完自己的那一份之后,问做饭的大婶要了一点,然后回到房间,将先前抄的生字一一贴在墙上、门框上、桌子上、床头上。
目光所及,都要用繁体字去占领。不留死角,疲劳轰炸。
深吸了一口气,盘膝坐在床上,将目光投射在那些黑色的小字上,心神渐渐沉浸在汉字特有的美感之中。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有人用刀子在龟壳上刻下玄奥的花纹,“山川日月,风雨雷电……”:看到有人用竹刀飞快地刮削着竹简,一滴鲜红的热血落在上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看到长长的驼队驮着经文行走在浩瀚的沙漠上,远处是莫高窟巍峨的山崖,“如是我闻,如是我闻……”
抬起双手,他看到自己的双手在微微发颤。
眼前那些黑得发亮的文字在头顶、身周飞快旋转,变成一条浩瀚星河。
一点油灯突然亮开,门墩苍老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孙哥儿,天黑了。你已经在这里坐了两个时辰了,我给你弄了点灯油。哎!”他幽幽一叹:“你也不要太刻苦,当初三老爷读书的时候,也如你一般,结果身体垮了。我也劝过他几次,可他总是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虽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可也知道他这么读书是不成的,人遭不住。看到你,我就想起三老爷……”
门墩眼睛里有泪光闪烁。
“多谢老门,我没多少时间了。”孙淡苦涩一笑。
这个晚上,他睡得很不塌实,梦中,那条文字的星河还在不停旋转,浩瀚而来,奔流而去。
鼻中全是古人高冠大袍带过的墨香,那香气像是融化到孙淡的血液之中,让他沸腾,让他燃烧。
第二十七章 抄书
又是一个大太阳天,看这种趋势,下个月天气就该暖和起来。这个冬天有些难熬,对缺衣少食,身体单薄的孙淡来说尤其如此。
背了一晚上的生字,又起了个大早,孙淡感觉精神有些不济。不过,嗅着清晨的风,看着即将到来的新春风景,心中还是有些愉悦。或者是对未来的人生已经有了把握,又或许是因为突然变成一个青春少年。
伟人说过,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快乐是属于少年人的。
这次不用门墩老爷子特意提醒,在伙房领了早饭后,他特意在坏里揣了两块馒头做午饭。
没睡好,眼睛涩得厉害,许久没这么用功过,感叹地揉了揉眼睛,这几年的公务员生活实在太舒适,这点苦都吃不了。
等到了学堂,学童们还都没到齐。不过,学堂里的两个女生来得准时,孙佳同学还是那副温柔模样,一见孙淡只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就将脑袋低了下去。地暖还没烧热,有徐徐冷风穿堂而过,孙佳一张脸显得有些白皙。这个时候孙淡才发现,这个小女生长得有颇有味道。
至于江若影则有些惨,面色发青,顶着两个黑黑的大眼圈。
再加上这个小女生本就有些婴儿肥,现在看起来,更是可爱到让人想发笑。
江若影有些不高兴:“我看起来很奇怪?”
“没睡好?”孙淡看着她的眼睛,忍住笑意:“这人要是没睡好吧会有起床气,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心中有些急噪,看什么都不顺眼。”
“你怎么知道的?”江若影点点头,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睡得好迟,都被姨妈骂了,这事还得怪你。”说着话从书包里掏出一本刚装订好的小册子放在桌上,翻开了,提起笔在上面记着什么。
孙淡心中好奇,伸出头去看了一眼,顿时大吃一惊。
原来,江若影正在默写自己昨天讲的那段《西游记》,正好默写到菩提老祖在孙悟空头上敲了三下的那一段。如果没记错,从西游记的开篇到这里,起码有一万多字。一万多字,若是用电脑来敲也需要一个多小时。用笔誊录……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毛笔书写是出了名的慢,要写这么多字,也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
更难得的是,这个小家伙的记忆力居然这么好。悄悄地看她写了几行字,再同自己脑中所储存的《西游记》原文对照,竟一模一样。
孙淡心中骇然,他在其他人看来也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怪人,其实靠的只不过是储存在脑子里的海量文字资料,实际上,他认为自己的记性也不过是中人之姿,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否则昨天晚上也不可能弄得那么痛苦。
想不到江若影的记忆力强大到这等程度,又回忆起张知县那日在衙门里说过,夏言和张璁在京城同时拿起一本书默看一遍之后就能流利背诵。孙淡不得不感叹世界上真有天才这种东西的存在,江若影是这样的天才,听说孙家二房的少爷孙岳也能过目不忘。
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看古人,即便是江若影这样的小姑娘。
“你抄这种东西做什么?”孙淡苦笑:“你若想听故事,我随时都可以讲给你听嘛。”
江若影也不抬头,右手运笔如飞,正是一手娟秀的蝇头行书:“听了你的故事,我昨天去藏书楼查了查,没发现书上有记载。这个故事实在好听,我想抄下来反复看。否则以后若想听,还来找你,多麻烦。看你也是个没耐心的人,昨天让你从头说故事的时候,你脸色好难看。”
孙淡苦笑:“我怎么没耐心了,你若想听,随时来找我就是了。”
江若影将手中的笔放下,难得地轻叹一声:“孙淡,若我是个男子,自然随时可以来找你。可我看你也不会永远呆在孙府,一旦读了书,识了字,中了举,自然要志在四方。不像我们女子,一辈子只能呆在一处,头顶只有水井大点天。将来你若中了举,离开山东,我找谁说故事去。还是抓紧时间抄下来稳妥。”
她楞楞地看着窗外,良久没说话。
孙淡看见她脖子后面有一丛细细的绒毛,突然有一种想摸一下的冲动。他笑了笑:“抄吧,抄吧,反正你们女生也不需要参加李先生的月考。等我过段时间学会写字,我来帮你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
“那敢情好。”江若影又开心起来,“孙淡,你还是快些学会识字吧。依你昨天的情形看来,一天学他个三五百字,十天下来就能写字作文了。说起来,你记性还真是好啊。”
“你不也很厉害,竟然把我说的故事都给记下来,还一字不差。”
“对了,你这个故事真好,我怎么就没听人说过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孙淡也不脸红,大言不惭地说:“我自己编的,前一段时间去庙里上香听和尚们说过玄奘法师的事情,就胡乱编了一个。若你觉得这个故事好,我继续编下去,每天给你讲一段。”
“好厉害,你竟然会编故事了。”江若影道:“我帮你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存在藏书楼里。或许,百年之后,后人会将这本书印出来在坊间发行吧。”
孙淡心中一动:这也是一条财路,如果将《西游记》印刷出来,然后出版发行,以这本书的质量,未必不能捞一大笔稿费。
可只略微一想,孙淡就把这个想法否定了。
首先,他没有本钱,若想自己印书出版,只怕掏不出那笔银子来。再说,这年头可没有版权一说,到时候,只怕《西游记》刚一出现在在市上,立即就会盗版满天飞。自己没卖出去几本,反便宜了不良书商。
说书这事也只能哄江若影这个小丫头开开心,当不得真的。还是认真读书,想办法考中举人要紧。
想到这里,又想到还有许多字要背,孙淡突然有了一丝紧迫感,忙掏出昨晚制好的识字卡片,反复记忆。
第二十八章 考期来临
李先生还是一如既往地填鸭式教育,成日睡眼惺忪,对学童们也是不管不问。反正他眼睛里只有那几个有可能考中秀才甚至举人的优等生,至于其他差生,也不会在心上。明朝的科举异常残酷,一百个读书人当中有一个人能中秀才就算不错的了。至于举人,一个县能出一个,已经是轰动全县的大事,更别说进士了。明朝科举分南北榜之后,每届会试,北方各省的进士名额加一起,也只有六十多人。平摊下来,一个府还摊不到一个。
如果没猜错,李梅亭先生在等孙岳这个少年天才病愈。只要孙岳到时候能顺利通过童子试,做了秀才,李先生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老师如此不作为,倒省了孙淡许多麻烦。
他成天坐在教室里反复记忆那些恼人的繁体字,直看得眼睛发红,手指发颤。就这样,记起那些繁体字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很多字他明明记住了,可一提起笔来,却下意识地写成了简化字。比如“学而时习之”的“学”字,他就写错了好几次。
本以为靠着脑中的那些资料能够很容易地将科举这一关对付过去,可万万没想到,繁体字竟然会这么难学。
“世界上还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啊!”孙淡感叹。
他觉得有些累。
也只有中午休息时随口对大家说一段《西游记》的故事时,他才能略感轻松。
不过,他现在学业很紧,自然也没时间跟大家说故事。没次讲书也只限制在一刻钟,两千字左右的篇幅。
《西游记》故事紧凑,文字简练,两千字中包含了许多内容。可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觉得没听过瘾,不住催促孙淡继续讲下去。
可孙淡却不想在这事上浪费太多时间,还是读书要紧,说书只能用作课余调节心情,和与同学拉近关系之用,当不得饭吃。
所以,每讲够两千字,孙淡就适时闭上了嘴巴,拿起自己制作的识字卡片埋头学习起来。
众人都是无奈,又被孙淡的故事撩拨得心中发痒,可无论他们如何威逼利诱,孙淡都坚决地摇头拒绝。
众人没办法,只得哀叹:一天两千字的更新量实在太操蛋,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还好,这两千字虽然不长,却有实在内容,换成后世的注水注到人神共愤的网文,主人公吃一顿饭就要磨蹭个两万字的,只怕大家活剐了孙淡的心都有。
不知不觉中已经讲到孙悟空闯龙宫得到定海神针那一节,全班同学听故事的热情被孙淡彻底燃烧起来,孙浩那群小说迷们已经开始讨论起孙悟空若扛着沉重的金箍棒过小桥时会发生什么。结论是,猴子在携带如此沉重的兵器时,必定会使用类似于轻身术的法门,否则一走一个坑,只怕早就陷进地里去了。
孙淡听到他们的讨论,不觉大汗。古人脑瓜子还是很灵的,居然懂得用唯物主义思想来解析神怪故事。
他每天只说两千字的出发点也是考虑到江若影,这小女生每天手抄《西游记》,若每天上万字的更新量。不用多久,十天半月下来,美女也要变成老太婆了。
七天时间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去,孙淡已经将全部繁体字背熟。他现在只要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是无数的方块字在旋转,脑袋也晕得厉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淡慢慢在同窗面前开始了正常的书写和阅读。
七天时间就学会常人用几年时间才能掌握的知识,这只能用奇迹来解释。好在大家也习惯了孙淡超强的记忆力,在惊讶了几天之后,很快就习以为常,好象孙淡天生就是这么厉害一样。
毕竟,这可是一个能活生生将几大卷族谱背下来的主,读书识字还不手到擒来。
很快,孙淡神童的美名开始在孙家悄悄流传开来。每到伙房打饭的时候,做饭的大婶甚至还多给孙淡舀上一瓢萝卜,甚至还在上面浇上一层油汁,乐呵呵地说:“小神童,读书费脑,多吃点饭哟!”
十六岁了还被人叫神童,孙淡也只能苦笑着说声:“谢谢阿婶,大婶最近气色不错,身体好比什么都强啊!”
孙淡在现代可是从机关里混出来的,没吃过羊肉总见过羊跑,恭维起人来不露痕迹。几日下来,外宅的奴仆用人们都喜欢上了这个文雅懂事的少年郎。
只是,所有的孙府人都没想过这个少年总有一天会变成秀才、举人,甚至是那高高在上的进士大老爷。在他们看来,孙淡在学堂读几年书,识了字,迟早会回府做个门房、帐房甚至管家一类的人物。这也是普通孙家旁系弟子的人生轨迹。
与此同时,江若影手抄本《西游记》在学堂的童生们手中悄悄流传,并且一日日增厚。
这一日,从学堂散学回屋子,孙淡和门墩一同收拾好正门花厅外那一丛斑竹的枯枝败叶之后,门墩突然说:“淡哥儿,等下随我去领这个月的工钱吧。你也识字了,帮我画个押。”
孙淡这才愕然发现明天就是二月初一,学堂要月考。
一般来说,学堂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放假一天。初一因为要月考,所有学童上午都要去学堂参加考试,烤完之后才休假。
对于考试他还是不怎么担心的,只是,明天要带钱回家给枝娘。孙府离县城有一段路,路上怎么也要走半天。考试耽搁一上午,路上又要走一个时辰,等回了家说不了几句话又要赶回孙府,时间上还真紧啊!
恩,明天要快点交卷,反正一篇完整的八股文也不过八百来字。自己是发蒙童子,只用写一个开头,那两百字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信心归信心,可这也是自己穿越到明朝后参加的第一次考试。孙淡心中还有些微微发紧。领了薪水,还了预借部分,还剩六千多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是自己在古代赚到的第一笔收入,虽然也就后世七八百块钱的标准,却也足够枝娘吃上两三个月了。
到了晚上,他将识字卡片都掏出来看了一遍,又在脑子里过了几篇八股范文,这才朦胧地倒在床上睡死过去。
第二十九章 月考之前,情绪不稳
第二天一大早,孙淡到火房去吃早饭,愕然发现今天的早餐居然是白面馒头。这才想起侯府的下人们今天也要休假。因为是假期,早饭自然不错。
见了孙淡,伙房大婶笑眯眯地塞过来两个馒头,道:“淡哥儿,还好你来得早,再迟上片刻,只怕这馒头都要被人抢光了。”
孙淡不解,侯府的伙食都有定量,就算来得再迟,也不会吃不到早饭。
见他满脸疑惑,伙房大婶解释说,因为今天放假,府中下人们大多要回家探亲。因为白面馒头平日里也不多见,大家都会自掏腰包买一些带回家给家人尝鲜。反正,一屉馒头还没端上桌就被人抢光了。
正说着话,孙淡就看见几个府中家丁人手端着一个大脚盆冲进来,一边跑一边喊:“黄婶,给我三十个。”
孙淡大惊,忙拍出一串钱,“黄婶,也给我来十个带回家去。”
“可是给你家娘子?”
“正是,我家娘子好几年没吃过白面馒头了。”一想到枝娘那张有些发青的脸,孙淡心中不好受起来。
“真是一个好孩子,你家娘子有福啊!”
包好馒头,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