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学士-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楼、茶社、画舫、赌场更是人头济济,不闹到半夜不会安静下来。
像孙淡他们来的这家茶社有点类似现代的小剧场,里面不定期有说书先生和杂耍节目上演。
寻常小市民也没多少文化,你也不能拿现代人的素质去要求他们,所以,带点颜色的荤段子很所欢迎,也为大家喜闻乐见。
今天,那个弹琵琶的老者在唱了一段开场白之后,手一停,便清了清嗓子,说了一出贵公子雨遇佳人的香艳故事。孙淡仔细一听,原来却是《白蛇传》的雏形,但比后世那出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多了几分暧昧和低俗。
听众们一个个都听得口水长流,连声喝彩。
江若影面上的表情越发地尴尬,唾了一口,顾左右而言他:“这书也没什么听头,你们谁去找纸笔来,咱们写下心愿,等下去大明湖里漂寄。”
“我去,我去。”孙桂知道自己不受众人待见,知道再这么同孙浩、孙淡他们作对下去,以后还有亏吃。有心讨好,便站起来寻茶社的老板找了几张厚实的牛皮纸和笔墨过来。
这副文房四宝本是茶社用来写水牌的,质量自然不能同孙府学童们的相比。
大家接过笔,都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心愿。
孙浩的心愿很简单:发财发财发大财。
孙桂的则复杂许多:中本科秀才、发点小财、将来能谋个好差使,娶娇妻纳三四房美妾。
这二人手脚都笨,写好之后,就托江若影帮他们折纸船。
江若影也不客气,接过来拆开就看,一看就笑了起来:“浩哥哥的心愿好简单,你还缺钱吗,没出息……咦,孙桂你怎么能这样,太庸俗了,你脑袋里龌龊的东西还真不少。”
孙桂一脸涨红:“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只不过不好意思写出来罢了。”
“呸!”江若影鼻子一翘,哼了一声:“谁说的,人家孙淡就不会想这种脏东西。”说完,手一伸就将孙淡手中的纸条抢了过去,展开一看,“这是什么?”
孙浩和孙桂也将头伸过去,同时念道:“我要做素婆门。”(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孙淡微微一笑,也不解释。
江若影正要问,却听得正在讲书的那个老者突然一停,又是一声铿锵的琵琶声传来:
“那人被行者扯住不过,只得说出道:‘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唤做高老庄。一庄人家有大半姓高,故此唤做高老庄。你放了我去罢。’行者又道:‘你这样行装,不是个走近路的。你实与我说你要往那里去,端的所干何事,我才放你。’这人无奈,只得以实情告诉道:‘我是高太公的家人,名叫高才。我那太公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三年前被一个妖精占了……’”
四人俱是一呆,那孙浩突然叫了一声:“直娘贼,这不是《西游记》中《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那一节吗?”
“对对对,就是孙淡讲的那个故事,听说已经被人编成书了,作者叫什么蓬莱仙人。”江若影兴奋地叫出声来:“《西游记》中我最喜欢这一段啦,那个八戒好逗哦!都安静,我们听听。”
第五十七章 捣乱
不得不承认,说书先生讲起故事来比孙淡要专业得多,这一出故事从他口中说来,起承转合,配合上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语调,说得那一个跌宕起伏。
座下的听众也听得如痴如醉,屋中顿时静得落针可闻,只那老者不急不缓的声音娓娓道来。
高老庄这一段是西游记中最精华的部分,尤其是对猪八戒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当众人听到那老者说道:“高老道:‘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时,大家同哄堂大笑起来,有人便道:“这呆子还真他妈能吃,简直就是一头猪。”
“本就是一头猪嘛。”有人接嘴,然后又是一阵大笑。
江若影对这个故事自然是非常熟悉的,可这次在茶舍听说书先生讲来,却别有一番味道。她掩嘴笑道:“孙淡你这个故事真的很不错啊,竟传到济南来了。”
孙淡微微一笑,正要客气,却听到场下听众突然发出一声呼啸:“来点有味道的,加料,加料。”
那说书先生听到听众们的强烈呼声,口风一转,却说出另外一个故事来。
“且说,这呆子头脸虽然变得像头猪的模样,可地里的活却甚是来得。不但将家中那一亩三分地侍侯得妥帖稳当,连床上那块田也耕得熟了。所谓: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可呆子这头牛却经得起折磨耐得了烦……”
“啊!”孙淡、孙浩和孙桂三人都一个激灵,心中暗叫不好。
“怎么了?”江若影茫然不解,见三人都不回答,一生气,提气叫道:“这故事没说对,书上不是这么写的。”
她的声音脆生生地响起,引得众人纷纷回头看来。连那说书先生也一顿,有些说不下去了。
听众同时叫起来:“别捣乱,听书听书,正精彩呢!”
“说书的黄先生,别理这不省事的后生,你继续讲。”
……
江若影一脸愤恨:“书上真没写这节。”
孙桂:“若影姐姐,我们还是出去吧,不听了。”
“怎么不听了,我偏偏要听他乱说些什么?”江若影圆瞪双目,作愤怒状。
……
说书先生继续:“那呆子的头脸虽然可憎,可一入夜,灯一吹,却同普通壮汉没甚区别,高小姐夜夜承欢,既惊且惧,既忧且喜,千万番滋味涌上心头……”
“这,这,这……这是什么污七八糟的!”江若影醒过神来,气得叫出声来。
“别闹,别闹,正精彩呢!”听众同时发出不满的叫声。
说书先生也被江若影不断打断自己的讲述有些不满,他那双呆滞的眼睛闪了闪,忍住怒气,继续道:“这一夜,那呆子摸上高小姐床头,将一双手朝高小姐胸口抓去,口中笑道:‘亲亲心头肉,你家哥哥来也!且看我让你飘在云端里做个活神仙’。”
“丝!”满屋的听众都抽了口冷气,竖起耳朵听去。
“住口,住口!”江若影又羞有气,一拍桌子站起来,愤怒地尖叫:“我家孙淡哥哥的故事竟然被你们这么糟蹋,太龌龊了,太下流了!诲淫诲盗,应该捉去官府。”
那说书老者吃她这么一声呵斥,面色大变,竟说不下去了。他猛地站起来,抱着琵琶一施礼,转身走了。
“太可恶了,把这小子轰出去!”江若影不停捣乱引起众人的不满。
“对,轰这小子出去。”
就有好事者挽着袖子试图过来找江若影理论。
江若影本就是一个小姑娘,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场面,顿时吓得一声尖叫,站起身来,手一掀,将一张桌都掀翻了。桌上的杯儿盏儿热汤热汁地朝前淋去,烫得前面的人一阵惨叫。
刚才还在起哄的听众本不算拿这四个小孩子怎么样,可吃这一淋,中招的几人同时冲来,口中大叫:“揍死他们!”
江若影刚才一时失手,没想到造成这样一个恶果了。看着不断涌来的人头,顿时呆住了。
孙桂下得五股俱颤,而孙浩则转头对着孙淡喊:“淡哥,现在如何是好?”
“还能如何,且战且退。”孙淡知道这事肯定不能善了,当机立断,提起椅子朝前面的人群扔去,又一把拉住江若影的手,猛地朝门外冲去。
孙浩大喝一声:“好,开打了,我喜欢!”侧过肩膀使劲朝前面一撞,正中一人的胸膛。
那人疼得大叫一声,只感觉一道凶猛的力量袭来,身体不受控制地朝后冲去,一口气撞翻了两人。
这下引起了连锁反应,茶舍中乱成一团,到处都是摔倒在地的人影,间夹着惨叫和杯子破碎桌椅倒地的声音。
跑在最前面的孙淡看到这一幕,也有些吃惊,他没想到孙浩的力气竟然大成这样。
至于那孙桂则好象被这混乱的场面给吓住了,整个人像呆头鹅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孙淡虽然对这个小子非常反感,可那不过是自家兄弟之间闹闹,也不是什么敌我矛盾。若放任他不管,被茶舍里那群闲汉捉住,只怕要被打死在这里。
孙淡一声大喝:“孙桂,你傻了,不想死就跑!”
“啊,我跑!”孙桂这才一哆嗦,兔子一样射出门去,竟跑在众人的前头。
孙淡也不敢耽搁,拖着江若影就不要命地朝前冲去。
而孙浩那小子则提了一把椅子在后面断后,战得甚是勇猛。
“抓住他们!”
“打死这四个小畜生!”
超过二十个闲汉提着棍子追在后面,引得街上一阵大乱。
随着这场混乱的蔓延,追打孙淡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竟多达五十来人。
跑,不要命地跑。
孙淡只觉得心脏跑得都要跳出胸膛来了,口中全是苦胆的味道。这具身体还真是垃圾,早知道平日里加强锻炼。
虽说是拖着江若影在跑,可人家毕竟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再加上平日间营养也好,跑到后来,那小姑娘竟跑到前头去了。变成江若影在前面拖着孙淡,让他大感羞愧。
背后是轰隆的脚步声,潮水一样袭来,听得人头皮发麻。
转眼,孙淡他们就跑到大明湖边。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水面,已无出路,后面却是黑压压的人影。
恰好,正有一艘画舫泊在岸边,里面传来阵阵丝竹之音。
孙桂伸长脖子朝画舫大叫:“快放扳子,救我们上去,给你银子。”
船头正好站着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天黑,也看不清楚模样,只见他摆摆头:“这条船我们已经包了,不放人上来。”声音悦耳婉转,有一种说不出的绵软。
“救命啊,快放我们上去!”孙桂急得直跳脚:“你要多少钱都可以。”
那人轻轻一笑,大声说:“我们可不缺钱。”
这个时候,船内突然传来一声长笑,然后是一声浓重的四川口音:“出啥子事了?”这一声颇具威严,远远传来,竟压住了岸上的喧嚣。
孙淡这才缓过气来,心中一急,提了一口气,也用四川口音喊道:“能有啥子事,我们惹了不好惹的人,再不放我们上船,就要被他们打成龟背了。”他以前读大学的时候,宿舍里有两个四川同学成天用方言交谈,大学四年下来,孙淡也学了一口流利的成都话。
船内那人好象一楞:“四川老乡,哪里的?”
孙淡:“成都石板滩的。”
“原来是老乡啊,我是新都的。”船上那人大笑:“亲不亲故乡人,你们这会还真是癞疙包吃豇豆--悬吊吊的呢!”
“是啊,我们现在是猫儿抓米粑--脱不了爪爪。”孙淡也大声回话。
“哈哈,放跳板,让他们上来。”
“是,我这就接他们上来。”那个男子应了一声,忙吩咐人把跳板搭了过去。
等孙淡他们四人跳上画舫,追兵正好扑到岸边。见画舫已经起航,众人都跳着脚在岸上大骂,纷纷将手头家什扔过来。可惜船已经行得远了,只溅出几丛浪花。
孙淡四人已没力气回骂,都躺在甲板上喘着粗气。
良久,他们才哈哈大笑起来。
孙浩大叫一声:“直娘贼,真有意思,这一架打得爽利!”
第五十八章 昆曲
躺在甲板上的孙淡等人也都随着孙浩这一声喊哈哈大笑起来。
其中,江若影笑得更是清脆动听。她伸出粉拳在孙淡肩膀上使劲打了几下:“讨厌,说好出来飘寄心愿的,结果却惹出这种事。今天这一幕若让姨妈看到,非被骂死不可。”
孙淡吃她打了两拳,也不疼,可一看到她如花笑魇,心中却是一荡,几乎忍不住伸手过去握住她纤细的腕口。
笑了半天,孙淡这才站起身来,朝船舱内走过去。
刚才那个放跳板的人手一张将孙淡拦住:“你你你,你想做什么?”
孙淡这才发现此人生得颇为英俊,衣着非常华丽,说话的声音也很绵软,有一种逼人而来的阴气,加只皮肤白皙,若不是看到喉下有突起的喉结,孙淡几乎把他当成女扮男装的女子了。
孙淡道:“刚才得船舱中那位先生的援手,小子甚是感激,想当面道谢。”
那人伸出手掩嘴一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妩媚,“人家可不见客,再说了,这条船可是我雇的,要谢就谢我吧。”
他那副不男不女的模样看得孙淡心中一寒,好一个人妖。
定了定神,孙淡才道:“多谢你,也多谢船舱里那位先生。”
船舱中寂静无声,只几个半大女子探头探脑朝外张望。
骤然看到几个年轻女子,又想到这是一艘画舫,孙桂来了精神,悄悄摸过来,拖了拖那男子的袖口,小声耳语:“敢问,这里可是青楼,公子可也是在这里快活的?”
“讨厌,人家不去那种地方啦!”那家伙一跺脚,妙目落到孙桂脸上:“刚才不是说了吗,这艘船我们包下来在湖上玩乐的。”
孙桂被他斜了一眼,头皮都麻了。强笑道:“敢问公子贵姓,船中贵客又是谁。我等是会昌侯孙家的子弟。”
那人娇笑一声:“船中贵客是谁我当然不能告诉你,人家的名字和来历嘛,却不妨同你说。我叫展布,从南方来,是展家班的老板,你可以叫我布官,我们是唱昆曲的,从京城来。”
“哦,原来是戏班子包的船。”孙桂听不是青楼画舫,大感失望,又对这个叫布官的戏子心生畏惧,连忙退了几步,再不敢靠近。
明朝时,优伶地位地下,孙桂又是个读书人,心中对这个布官先低看了三分。
孙淡倒不觉得戏子有多低贱,毕竟是一门糊口的营生,劳动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说,在现代,唱戏的可是地位高贵的艺术家啊。
孙淡拱了拱手:“原来是展老板,幸会。展老板真是个雅人,深夜泛舟湖上,值此月黑风高之际,正可饱览这湖光山色。”
布官小声笑起来:“月黑风光杀人夜,黑漆漆一团,有什么风景可看?今天是德王五十大寿,我等是应王府所邀,前去唱戏助兴的。”
“原来是德王五十大寿啊。”孙淡突然想起先前李梅亭带着孙岳过去赴宴,原来就为这事,“可是去德王府,怎么跑船上来了?”在他记忆中,德王府就在大明湖边上,离这里也没几步路。这个展家班不去王府,反坐船到湖上来了,让人觉得好生古怪。
展布“咯咯”一笑:“人家德王是个雅人,不想把这次寿宴的规模弄得太大,如此反闹得慌。再说了,王爷宴请的都是地方官员和名人雅士。讲究的是风雅淡致。所以,王爷将宴会设在湖心,弄了一条画舫,就几个文人达官坐谈风月,把酒临风。”
“原来如此。”孙淡心中一呆,又是一阵懊恼。早知道坐这艘船要碰到李先生和孙岳他们,打死他也不会上来。大家碰了面,反觉得尴尬。
布官同孙淡说了几句,转头朝船舱里喊了一声:“几个头牌姑奶奶们,且出来操演些儿,把琴弦给我调准了,手指给我弹热了,别到时候给我展家班丢人。今年也是我等运气,接了德王这笔生意,只要演好了,今年的吃穿也不用发愁。”
脆生生一声,几个穿戴好戏服头脸行头的莺莺燕燕都跑了出来,在宽敞的甲板上热身。压腿的压腿,压腰的压腰,有人在调着胡琴和琵琶的音准,有人则“依依啊啊”地吊着嗓子。
她们这么一忙,孙淡等人也不好意思打扰,皆坐在船舷边上看热闹。
这群女戏子年纪也不大,都十二三岁年纪,相貌却也普通,可难得是是腰枝绵软,几个高难度的劈叉下来,看孙桂和孙浩瞠目结舌魂不附体。
孙淡本身对戏剧不感冒,看得无趣,到处乱看,试图找个藏身之处,以免到时候同孙岳打照面。
那江若影本是苏州人,而昆曲是南方剧种,正对了她的胃口,直听得她眉飞色舞。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小武生吊了半天嗓子,突然唱出这么一句:“秋凉夜迢迢,凉夜迢迢,投宿休将他门户敲。遥瞻残月,暗度重关,奔走荒郊,俺的身轻不……”
正是昆曲《宝剑记》中的一出。
刚开始时,那个小武生还唱得铿锵有力,但估计是在湖上吸多了冷风,嗓子突然一哑,接不上气来。
孙淡一笑,这一出剧目自己并不陌生,《宝剑记》正是明朝昆曲中的一个曲目,取材于中国白话小说名著《水浒传》而有所改动。林冲参奏高俅而被高陷害,刺配沧州,最后逼上梁山的故事。
当年在县志办时,他曾经同文卫口的人一同接待过一群来邹平旅游的昆曲剧团,跟他们一起混了一星期,也从那个时候起对这种古老的戏剧形式有了一定的兴趣。而昆曲又叫昆腔,发源于江苏昆山,始于元末,在明朝嘉靖年间流播甚广,到万历时,已是“四方歌曲,必宗吴门”。其后,在昆曲唱腔的基础上,还衍生出许多剧种,是后世京剧的鼻祖。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评为非物质遗产。
如今正值正德末嘉靖初,正是昆曲发扬大红大紫的时候。
当时,那个昆曲剧团还给我孙淡一张昆曲名段的光碟,孙淡觉得这东西听起来吵得慌,听过几次,就拷贝进了电脑,其中正有《宝剑记》中《林冲夜奔》这一出。
小武生的嗓子一哑,让孙浩和江若影等人都听得笑起来。
那个叫布官的老板脸一变,张口娇声骂道:“唱的什么呀,杨先生就在船上,你把他的曲子唱成这样,就不怕先生生气吗?”
“罢了,布官你也不要骂她。”船舱中,那个许久没有说话的四川人突然开口说话了。他这会换的是一口漂亮的京片子:“这出曲目我新写没几天,其中也恰好写到这段,后面该怎么写,也没想好。因此,我也没想好用什么曲牌。或许,这个牌子的调门高了些,用在这里也不合适。”
布官柔媚一笑,翘起两根兰花指:“杨先生说得是,不过,看到她们这么糟蹋你的曲儿,奴家心中难过。”
看到他妩媚模样,孙浩等人寒毛都竖起来了。
而孙浩心中却是一震,几乎跳起来。他对《宝剑记》这出戏可不陌生,已隐约猜出船舱中那个杨先生是谁。
书上说,《宝剑记》是明朝昆曲中最有名的段子,成于嘉靖十五年,是嘉靖八年进士李开先所作。李开先是明朝有名的学者,在戏曲创作上造诣颇深。与唐顺之、赵时春等人并称嘉靖初年的八才子。
他在后世虽然名声不显,可一出《林冲夜奔》却是各大曲种中的经典名段。
虽然《宝剑记》的作者是李开先,可孙淡在查阅这出戏剧的资料时却偶然发现,其中的有一部分唱词却来之杨慎的创作。是杨慎最早想到要将《水浒》中的林冲形象搬上舞台。
只不过,杨慎当初也是玩票,写了几出后,灵感不来,就搁笔不写了。李开先在杨慎原作的基础上去芜存菁,扩充篇幅,这才有了《宝剑记》这一千古名剧。
刚才布官喊船舱里的人杨先生,又说这段唱词是他的手笔,再想到杨先生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又说自己是新都人氏,孙淡心中一个激灵,已知此人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当今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儿子,翰林院修撰杨慎。
第五十九章 一曲新词酒一杯
需要引起杨慎的注意吗?
这是一个问题。
孙淡心中剧震,却有些举棋不定。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
其中,解缙和徐文长在后世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而杨慎却不为人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被这二人的光芒所掩盖。
可孙淡却知道,真说起在文化上的成就来,杨慎比这两人并不逊色,甚至隐约高出一头。《明史》有言: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升庵集》洋洋洒洒八十一卷,是每一个研究明朝经史、文学、训诂、音韵、名物的学者都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
后人或许不知道杨慎是谁,可他所写的那阕《临江仙》,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却是妇孺皆知的千古绝唱,甚至还成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在孙淡心目中,这就是一个文化的巨人。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不膜拜偶像,但并不代表他不尊敬偶像。不管是从学术成就还是个人魅力上,孙淡都不得不承认,杨慎是嘉靖初年的文化旗手,读书人的地标建筑。
孙淡自然有一百种法子引起杨慎的注意,可是,这里却有一个问题。
再等一年,一旦嘉靖登基,杨家就将失势,不但杨廷和被免相,连杨慎也将被流放到云南那种烟障之地,终生不得起复。现在去烧他的热灶,未来只怕会引起皇帝的不快,对自己的仕途也将有极大影响。
可是,孙淡转念一想,若能顺利同杨慎结交,自己也可在读书人中获取极大的名声。虽然将来或许会引起皇帝的不快,但明朝的政体是皇帝与官僚共治天下,君权尚未膨胀到如清朝那样可以决定一切的地步,在很多时候都要受到文官集团的强力制约。
自己若能同杨慎结交,自可顺利地被文官集团接受,对自己将来有莫大好处。至于皇帝那里,孙淡苦笑一声。他现在连一个秀才都还没考中,还谈什么简在帝心,谈什么揣摩上意?
况且,孙家本就是依附杨廷和,孙淡自进孙家族学读书那天起,额头上就贴了“杨党”二字标签。将来自己中举,中进士,做了官,在皇帝心目中也是杨系官员。要想有所成就,还得紧跟以杨廷和为首的那个利益集团,至少在嘉靖初期应该如此。
人要出名趁年少,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在年少时就有所抱负。
孙淡坐在船舷上,只一刹那就做出了决断。
他一吸气,学着那个音频文件接着唱道:“俺的身轻不惮路迢遥,心忙又恐怕人惊觉。吓得俺魄散魂消,魄散魂消,红尘中误了俺武陵年少。”
曲子刚一唱出口,孙淡自己就先脸红了。他本就有些五音不全,加上是依葫芦画瓢照着音频文件学,刚一出口,当真是石破天惊。一时间,船上众人侧目而视,皆被雷得面容大变。
那江若影已经抱着肚子笑道在地上:“咯咯,淡哥哥这曲子唱地……咯咯,直如那三更里的夜枭,可要把人的魂都给吓出来了。”
而布官则一跺脚,伸出两根手指堵住耳朵,不住娇嗔:“难听死了,住口,人家不要听,人家不要听。”
既然已经开口了,孙淡也管不了那么多,接着唱道:“实指望封侯也那万里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背主黄巢。恰便似脱鞲苍鹰,离笼狡兔,摘网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罚难得皋陶。”
这一段词是后世民国时的京剧唱词,不是杨慎的原创。
不可否认,民国和现代还是有不少曲词大家的,比如写样板戏的汪曾淇,他的曲词比起古代名家也并不逊色多少。
就孙淡刚才唱的这一段词,原作者已不可考证。可不管怎么说,《林冲夜奔》这一段唱词,至杨慎始,到李开先终,历经五百年,不知被多少名家润色、删改、推敲过。到此刻已是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的地步。
刚开始时,听到孙淡的怪腔怪调,众人还在笑。可听了半天,众人面上的讥笑停了下来,渐渐郑重起来。尤其是那布官,本就是戏班班主,在这行里浸淫了一辈子,如何听不出其中的奥妙。
他将堵住耳朵的手指放下,等孙淡唱完这一句,深吸一口气,失惊道:“好词!”
“的确好词。”船舱中的杨慎,突然一声大喝:“我刚写到这段,因文思枯竭,一直没办法续下去,想不到你这个四川小老乡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接了下去,果然才气逼人。可惜你嗓子不成,换个人唱来听听。布官,你来。”
“是。”布官正要唱。
坐在孙淡身边的江若影突然一张口,接了下句。
这一声清澈得如同汩汩山泉,不带半点杂质。
孙淡吓了一跳,他万万没想到,江若影的嗓子好成这样。这嗓子,如果放在后世,绝对能进专业剧团。
这一声恰好接在那小青衣唱不上来之处,刚开始时还很低。但渐渐地,音调越拔越高,到最后竟仿佛飞到高天云外,搅动着漫天乌云,沉沉压来,化成鹅毛飞雪,回荡在那酷烈凄凉的大军草料场上。
而在那片雪白中,林冲肩扛长枪,一步一个趔趄,正蹒跚而行。
一曲终了,回音在湖面荡漾,久久徘徊不去。
甲板上静了下来,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定定地看着江若影。尤其是那个叫布官的老板更是目光发亮地看过来,只可惜,他地位卑微,却不敢靠近这四个读书人。
“好嗓子。”孙淡鼓掌笑道。
这个时候,众人才回过神来,都道:“绝了。”
江若影面色微红:“我以前在苏州人家里请过戏班子,听过这出,也学了几句。”
“好嗓,好词,好意境。”船舱里人影一晃,一个身材高大的英俊中年走了出来,手中提着一壶美酒,哈哈大笑:“想不到孙家也有如此良才,这一曲好词已将我比下去了。”
他走到孙淡身前,提起锡壶喝了一口,甩手就扔了过来:“一曲新词酒一杯,后生小子,你也来一口。”
孙淡抬手接过酒壶,也喝了一大口:“好酒,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谢了。”他心中暗笑:小杨学士,你终于被我给引出来。人不能没爱好,只要你要爱好,我就有对付你的法子。
看不出来,文才风流的杨慎却是一个豪放旷达之人,他脚上穿着一双木屐,衣着也不是很整洁。
一把抢过孙淡手中的美酒,洪亮一笑:“孙家小子,这一壶美酒价值一两白银,可不能平白便宜了你。刚才这句词接得不错,你若真有本事,在一壶茶的工夫把这一出都给我补全了,这一壶酒就归你。”
孙淡暗道,休说一壶茶时间,你叫我在两分钟内给你补全都成。
他故意嘿嘿一笑:“我这人做词有个习惯,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写词,没酒就没灵感。”
“呵呵,你不会是在诓我的酒喝,到时候且看你如何收场。”杨慎一拍巴掌,就有两个随从抬了一张小几出来,上面放在文房四宝。
杨慎一指茶几:“孙家小子,看你的了。”
孙淡一笑,喝了一口酒,提笔写道:“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哎呀哭,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
杨慎“呃”一声上下打量着孙淡:“好一手钟王小楷,好一句急走羊肠去路遥,林冲的彷徨无计算是让你写活了。布官把你的琵琶给我弹起来,那谁。”他指着江若影:“你接着唱。”
铮铮的琵琶响起来了,江若影高亢清亮的歌声也响起来了。
就这样,孙淡喝一口酒,写一句词,而江若影则唱一句,直到孙淡将最后一句“一宵儿奔走荒郊,残性命挣出一条。到梁山借得兵来。”写毕,算是将这处千古名句煞角。
杨慎这一壶美酒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