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学士-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雨的花草树木绿油油亮着,空气中弥漫着植物的香味。
孙淡在前面走着,一众学员默默地跟在后面。
没有人说话,这是长久相处之后的沉默。
这沉默并不是生疏,而是一种会心的默契。
所有的学员面上都是湿漉漉的,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
陈洪脱下宫装高高地举在孙淡头上,为恩师遮雨。
“回去吧,回去吧。”孙淡转头看了众人一眼:“已经要出内书堂的地界了,这里是西苑,让别人看到了也不好。”
“送先生。”陈洪跪下来。
三十多个学员也同时跪在泥地上。
这个时候,内书堂开饭了,有学员们的喧嚣声隐约传来。
然后是孙淡所谱写的那首校歌:
“西山碧云气爽,
京北芦沟晓月。
看吾校栋起凌云,
巍巍一堂坐其中。
半城都是读书声,
闹市之中尘嚣远。
桃李无言,
济济沐春风。
愿少年,他年勿忘化雨功……”
第三百四十章 纠缠(一)
从西苑出来,孙淡好不容易才平息下心中的激动。
老实说,离开这群可爱的孩子,他心中还真有些难过。
正如他刚才对一众学生所说过的那样,内心之中,孙淡只当那三十多个小太监都是残疾人。做为一个特殊班的老师,教书育人,乃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不管将来这些孩子长大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可就目前而言,他们是如此的可爱。
不可否认,孙淡在内书堂这段时间所教授的都是实用主义的学问,很多学科在古人看来都是离经叛道不能容忍的。
可基础自然、人文科学总得要让他们知道,也许这些学问他们一辈子都用不上,可知识总是好的。
启蒙的种子已经种下去了,只需要等下去,总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也许是十年二十年,也许是一百年,可总得要有个开始。
这些知识也只能在没有科举任务的太监们之中才能传播下去,希望他们能够给这暮气沉沉的封建社会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吧。
风透进来了,门总有一天会被越来越猛烈的文明之风吹开。
想到这里,孙淡又欣慰起来了。
估计皇帝也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他孙淡在内书堂教一些在古人看来很是希奇古怪的学问,加上前一段时候孙淡又将皇帝得罪得狠了。于是,皇帝将免去了孙淡内书堂学长一职,也算是给孙淡一个教训。
对此,孙淡早有预料。
自那天在御花园之后,孙淡就想了很多,也算是整理了一下自己对皇帝的认识。
在真实的历史上,嘉靖皇帝的性格有点类似清朝的雍正,刻薄寡恩,心机深沉。爱一个爱,自然是爱都极处。可一但恨上一个人,却横竖看他不顺眼。
这样的老板可不是一个好侍侯的主。
当然,孙淡并不认为自己荣宠不在。实际上,嘉靖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他能做大明公司的董事长,同孙淡这个得力智囊有莫大关系。加上又要借重孙淡在地方上试行税改,可以肯定,一旦孙淡考中进士,立即就可大用。
可问题是,将个人的命运押在皇帝个人的喜恶上未免有些冒险,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君权需要制衡,国家的政治生活才能健康。
或许,大礼议这件事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如果杨廷和那群大臣取得最终的胜利,嘉靖朝后期的萎靡不振或许不会出现吧。
实际上,自从大礼议之后,朝中清流被一扫而空,嘉靖的皇权得到空前巩固。如此,在嘉靖末年,皇帝才干出不少荒唐事,连出昏招,以至国家财政恶化到崩溃的边沿,这才有“嘉靖嘉靖,家家皆尽”的说法。
一想到这里,孙淡不禁为自己的想法而震惊,在以往他可是一直想着靠这个政治事件浑水摸鱼捞好处的,如今怎么想着国家民族这些东西了?
“哎,你们自己去议吧,我孙淡何必去横插这一杠子,孙淡啊孙淡,你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别人的死活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孙淡摇了摇头,苦笑一声,将这一点心思抛到九宵云外。
按照往常的惯例,孙淡在内书堂教完书后,都会在那里吃午饭,然后去内阁坐坐,同三个阁臣随意聊聊,然后读读搪报,看看国家的财政收支数字,以便在未来即将推广的税改做准备,这可是皇帝给他的特权。
三大阁臣中,杨廷和同孙淡本是旧识,加上孙淡又是杨慎的朋友。杨阁老对孙淡也颇为欣赏,同孙淡这个后辈道也谈得来。不过,阁老事务繁忙,又自重身份,平日见同孙淡交流的时候也不多。
至于蒋冕,一天十二个时辰当中,倒有八个时辰混昏沉沉。如今天气还有些冷,老相爷的冬天还没有猫外,整日间都坐在火炉子前打瞌睡,孙淡去了,也就点点头,然后继续迷瞪。
而毛纪因为同孙淡当初为夺嫡之争闹得不愉快,二人都下意识地相互躲避。
所以,算起来,孙淡去内阁,倒同一众书办相处甚欢。
可明天就是二月九号,正是大考之期。孙淡也没心思在西苑逗留,教完课之后就匆匆地出了宫,准备回家去。
虽说对未来九天的考试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尤其八股文章,孙淡自认可自己怎么说也是嘉靖朝的前几名。可会试并不单考八股文章。
这九天的考试一共有三场,三天一场。
第一场的考题是五篇史论,也就是说,考官从历史书中抽一个典故出来让考生作文,考的是考生对历史的掌握程度。比如:《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这个题目就涉及三个朝代,唐朝的武则天时期,战国时的秦和三国时的魏,以及各朝的国策。
第二场是公文艺学策五道,也就是写五篇策论。比如,“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再比如,考官会让你写一道奏折或者谢表。
这叫着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场也就是最后一场的三天才考八股文,一般有三题。首题、次题和三题。
这三场十三道题目只有三题是八股,因为,如会试这种中央级别的考试,只能写几篇八股文是过不了关的。比如二场的机关公文写作,没见识过真正的奏折、邸报、谢表之类的东西,你就算是抓破头皮也想象不出来。也因为这样,一般读书人中了举人之后,大多会到处游学,开阔眼界,为来年的会试做准备。
虽然根据自己脑中的历史资料,孙淡已经提前知道了今科会试的考试,这次考试对他而言也没有任何难度。但是,他也不敢肯定自己这个本不该出现在这个年代的人会对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蝴蝶虽小,可翅膀却能扇动一场风暴。
实际上孙淡的出现已经让这个时代的历史发生了有些细微的变化。比如房山的税改很快就要推行到全国,一条鞭法将提前五十年。再比如如今的两宫廷之争…………在真实的历史上,这可是没有出现的。
很难说,今科的考题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孙淡想了想,第三场考题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主考官和出题的人选也没变,因此,这三道考题也不用担心。
第一场的史论同现实联系不大,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最大的问题应该出现在第二场,策论什么的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现实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考题也会相应作出调整。那五道题目中,奏折、谢表、因为有固定格式,孙淡倒不怕。怕就怕策论,这个题目若发生变化,就得靠真本事过关。
当然,他也很有可能在这一倒题目中失分。
一想到这里,孙淡心中略微有些不安。他急着回家好好整理一下思路,估摸一下皇帝会出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并作几篇范文热热身。
如果孙淡猜得没错,策论一题最有可能的出题方向有两个:一,同大礼议有关;二,同朝廷的财政危机有关。
那么,究竟会是哪一道呢?
或者说,一切都没有改变,还是同历史上所记载的题目一样?
孙淡琢磨了半天,却不得要领。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走出了西苑。
在往常,官员们到西苑上班,官职高的,自己带有轿子和马车。官职低的,却没那个经济能力,需要自己雇佣马车和轿夫。
也如此,西苑门外的那条大街上平日间都停满了轿子和马车等人雇佣。多的时候,轿子可以排出去一里地。即便是清闲的日子,小广场边上还是有十来顶。
可孙淡走出西苑之后却没看到一辆车,也没看到一顶轿子。
原来,现在是中午,大家都吃饭去了。
孙淡有些烦恼,心中暗道,我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知县,自己养轿夫养马是不太合适。只等考中了进士,倒可以养他十几匹骏马。
骏马就是这个时代的高级轿车,不养上几头,没面子不说,还很不方便。
正烦恼间,突然间,从街那边跑过来一辆马车,看样子也不是官车。
孙淡大喜,正要招手叫车夫过来,一个单眼皮的女子将脑袋从车中探出来:“孙先生,快上车。”
车中女子正是张蔷薇。
孙淡:“原来是张姑娘,不知道你让我上车究竟有何吩咐?”
张蔷薇:“贵妃娘娘招你去说书呢!娘娘说了,一旦孙先生中了进士,以后就不好传你进宫了。所以,无论如何,孙先生今天都得将《还珠公主》这个个故事说完。”
孙淡有些为难:“孙淡明天就要参加会试,现在去贵妃娘娘那里,还有什么时候复习?”开玩笑,按照他说书的进度,小燕子的故事起码还有二十集才能到大结局。等把这个故事说完,天都亮了。
这个张贵妃是故意的吧?
第三百四十一章 纠缠(二)
张蔷薇闻言轻轻一笑:“怎么,你孙淡这么大一个才子,还怕明天的考试,走啦,走啦,快上车吧,别让贵妃娘娘等急了。”说着话,她便一纵身从马车上跳下来,便伸手拉住孙淡的袖子。
孙淡忙道:“张姑娘,我孙淡这点虚名算得了什么,我擅长的是杂学。真上了考场,那可是靠实打实的四书五经。再说,考试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三分人力,七分天定。我还是早点回去把前些年的课本温习一下,临阵摩枪,怎么着也能背几段子曰诗云应应景儿。”
“你都说了三分人力七分天定,现在临时抱佛脚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好好玩玩放松一下。”张蔷薇脸上的笑容更浓,抓着孙淡袖子的手还在不住地拽。
孙淡有些吃不住劲,连连道:“张姑娘,你还是饶了我吧。”
西苑门口的两个禁卫见风流儒雅的孙淡被一个年轻姑娘缠住脱不了身,同时相视一笑,心道:“这个孙先生平日看起来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颇有内阁几个阁老的老成持重之风。却不想也在外面惹上了孽缘,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是真名士自风流啊!”
这二人一笑。孙淡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只不住苦笑。
张蔷薇也觉得自己扯着孙淡的袖子有些不成体统,可若一放手,就怕这家伙真的就此逃脱。她柳眉一竖,对着那两个卫士就是一声呵斥:“笑什么笑,没看到过呀?”
两个卫兵吓得吐了吐舌头,各自腹诽:孙先生也真是的,玩女人尽可挑个温柔贤淑的,怎么弄了头河东狮。算了,这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我们还是不参和为好。
于是,二人同时板起脸,一提腰,做威武状。
张蔷薇还在气头上,却不好对两个武士撒气,见孙淡还是不肯走,面色有些不好:“孙先生,你难道还我吃了你不成。当初,你对我父女二人可是有大恩的。如今,贵妃娘娘命我来传你去说话,你若不去,这不是害了我父女吗?你好人做到底,娘娘听你的故事已经入迷,这都一个月过去了,最后一天就熬不下去了?今儿个,无论如何你得把大结局给说完。”
孙淡心中本对张蔷薇有些好感,可现在听她这么一说,突然恶感大生。你张蔷薇也知道我孙淡对你父女有恩啊,还这么对付我?这才是人一阔,脸就变。如今你父女傍上了张贵妃,一飞冲天了,合计着来赚我。
张蔷薇抬出张贵妃,孙淡只能自认晦气,苦笑着说:“罢了,罢了,谁叫你我以前是朋友,说不得要走这一遭,也免得让你为难。我孙淡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怕就怕有人插朋友两刀。”说完,一挥袖子从张蔷薇手中挣脱,上了那辆马车。
张蔷薇愣愣地站在原地,一张脸羞得通红。
马车不片刻就到了禁中,然后是下马步行。张蔷薇显然是有特权的,一路畅行无阻挡,而孙淡也有通行腰牌,倒少了许多麻烦。
一路上,二人都没有说话。孙淡是心中生气,张蔷薇则是异常尴尬。
二人在以前虽说谈不上是朋友,可怎么说也是熟人。到今天,二人好象有翻脸的趋势。
其实,孙淡心中也有些感叹。政治这东西还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但分成两派,互为政敌,就再没人情可讲,这也是一件很让人无奈的事情。
到了御花园,张贵妃倒对孙淡非常客气又是赐座,又是让人上茶,一脸都是期待,连连匆促孙淡快说故事。
孙淡忙着快点将故事说完好回家温习备考,也不敢耽搁,忙打点起精神将《还珠公主》的故事一一讲来。
孙淡当初之所以选择《还珠格格》来忽悠张贵妃,一来是因为这个故事实在太长,适合家庭主妇和邻家大妈杀时间,可以无休无止地说下去。第一部完了,还有第二部,实在不行来个三部曲,也免得一天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弄到后来无故事可说。可作茧自缚,按照孙淡说书的进度,小燕子的故事起码还有二十集才能到大结局。这一个月时间虽然顺利地混过去了,可张贵妃强令他必须在今完将故事全部说完,摆明了要浪费他的时间。
孙淡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早知道弄成现在这样,还不如一开初就说《一千零一夜》,反正都是独立的小故事,什么时候不想说了,直接跳到最后一夜,咱给你来一个天方夜谭。
可若是那个故事,只怕当初也吸引不了张贵妃。
孙淡有些头疼,想了想,决定加快故事节奏。反正穷摇剧都那味道,细节很详细,故事很简单,通常一集故事,不过是几个人哭哭闹闹。比如马景涛同学,一但入戏,可以哭上整整四十分钟,一个人把一集的戏份全包圆了。当初,孙淡就对咆哮马佩服到五体投地。
尤其是老马演的戏,挤一挤其中的水分,一集的剧情加起来,其实也不过十来分钟。
孙淡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挤掉水分。
这二十来集,挤一挤,大概也就十集左右,争取把穷摇大妈的八点档故事挤成新闻联播。
说干就干,孙淡不再迟疑,直接开始说故事。
快节奏的故事就是好,很能吸引人。一时没习惯这种风格的张贵妃还真听入了迷,连带着张蔷薇和一众宫女太监们也听得眉飞色舞,连呼过瘾。
张贵妃甚至感叹:“以前听孙淡你说故事是,本宫就觉得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今日听了你的故事,总算体会到孔夫子当初说的那句话:绕梁三日,三月不知肉味。”
孙淡心中郁闷,这个张贵妃还真是,夸人都不知道怎么夸,还说什么说得比唱的好听,这不是变相骂人吗?
说了半天,总算飞快地将大约五集的剧情给说完了。孙淡心中暗自得意,大概估摸了一下,如果一切顺利,最多再说两个小时,就可以把这个差事给交卸了。
还来得及温习一下功课。
总算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张贵妃兴致很高,特意赐孙淡与自己一起用饭。
不得不说,皇宫里的御膳都是垃圾。除了蒸就是煮,寡淡无味,还都不怎么新鲜。
可孙淡也是没有办法,只得胡乱朝嘴里扒拉着。
突然,张贵妃停下了筷子,脸也沉了下来:“不对,不对,孙淡,你是在应付本宫,你好大胆子!”
第三百四十二章 纠缠(三)
孙淡愕然看着张贵妃,“贵妃娘娘何出此言?”
张贵妃板着脸:“我就觉着今天的故事味儿不对,怎么很多地方你都说得不详不细的,这不是糊弄本宫吗?”
孙淡心中一惊,这个张贵妃虽然笨,可听了自己这么长时间的故事,已经习惯了《还珠格格》的叙事风格,如今他突然加快了节奏,张妃就算是再蒙昧无知,也能很自然地感觉到。
他还是装出很疑惑的样子:“不详细吗?臣的故事就这样,娘娘也听得很开心,怎么反怪臣糊弄你了?”
张贵妃哼了一声:“你以前可不这么说故事的,比如小燕子在学堂里对对联那段故事,你以前讲的时候,不但将故事说得清爽,连先生心里怎么想,小燕子心里怎么想,旁边的其他几个皇子和公主又想什么都一一说得分明……对了,还有他们脸上的表情你都说尽了。可以说是纤毫入微,让人听了,就想像是真到了那个地方,真看到那些人一样。可若换成你今天这个法子说故事,这些都不会说的,直接一句就带过去了,让人搔不到痒处,不过瘾啊。你说,究竟是不是在糊弄本宫。”
她心中已经有些回过味来,看样子,这个孙淡已经知道自己是想将他拖在这里,好让他没时间备考。
哼,想就脱身,没这么容易!
孙淡听完大觉得头疼,张贵妃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再这么说下去只怕不成,还得换上跟隐秘的法子。他想了想,只得道:“既然娘娘喜欢听细的故事,臣照以前的那个法子说就是了。”
他脑袋在不停地转,最后却没想到任何办法,心中也有些着急。
吃过饭,按说应该先喝杯茶消化一下才能做正事,可孙淡不想在延迟下去,立即清了清嗓子拿出浑身解数来同张贵妃周旋。
这一回,孙淡的故事倒也说得细致入微,如张贵妃的要求一样,把所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和面部表情都做了深入的刻画。
不过,这一回他说书的语速极快,还带着一股京片子的麻利劲儿。在北京呆了这么长时间,孙淡的那一口京片子已经非常利索了。而北京话真要说起来,还真快。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若换成粤语,只怕抖索半天也扯不清楚,可京片子只需嘴唇一翻,两秒钟之内就能把这十个数字给数完。
况且,孙淡当初在大学读书时可是当过一断时间播音员的,字正腔圆,嘴皮子极是来得。
这一开讲,就如暴风骤雨梅花间竹,那些句子就春蚕吐丝一般绵绵不绝。
一时间“你大爷”,“您老吉祥”之类的词句滚滚而来。
刚开始的时候,张贵妃听得还很有味道,只觉得孙淡今天兴致极高,表演状态非常不错。而说书人的状态也能很容易地影响到听众,让张贵妃等人不觉被他的述说带动,心情随着故事的主人公上下起伏,同喜同悲。
变化就出现在一口茶上。
现在正值初春,虽然今天下了一场小雨,可北京的气候总体来说还是很干燥的。加上宫中的伙食大多以蒸煮为主,也不提供时令鲜果蔬菜,以防皇帝吃新鲜菜蔬吃上了瘾,大冬天的时候突然想吃夏天的东西,那个时候,御膳房的人也只能都去抹脖子。
也因为这样,总体来说,宫中的膳食吃了容易口干上火。
张贵妃一时口渴,低头端了茶杯,喝了一口。正因为这一耽搁,等她抬起头来,孙淡的故事也已经不知道说到什么地方去了。
她忙叫道:“慢一点,慢一点,本宫跟不上了。”
孙淡心中冷笑,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再慢,明天也不用去考试了。
他依旧用极快的语速说着故事,这一阵下来,又很快的说完一集。
张贵妃只听得心中发慌,怒道:“孙淡,你是故意的吗?”
孙淡装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一摊手:“回娘娘的话,臣是个急性子,说话就是这样,娘胎你带来的,也没有办法。若娘娘今天听累了,我们改日吧。”
张贵妃却不肯就此放过孙淡,可她那这个家伙也是无奈。孙淡已经照自己的意思详细地说故事了,也不好再挑他的错。但若就这样让他退下,自己先前同黄锦商量的计策也整治不了孙淡,再说,过了今天,孙淡会一口气在考场呆上九天,这九天之中可就没有故事可听了。再说,若孙淡真走狗屎运中了进士,以后也没办法招他进宫来当说书先生了。
不行,无论如何,今天都咬牙把这个故事听完。
张贵妃:“好,你继续,本宫精神着呢!”她已经怒容满面了。
“且说,小燕子进了畅春圆。”孙淡继续说。
张贵妃毕竟舍不得这个故事,忙提起精神侧耳聆听。
可遇到这么快的速度,这么海量的信息,还是让张贵妃有点心力交悴的感觉,就连一直呆在她身边旁听的张蔷薇也是听得额头青筋暴起,紧张得没办法出气,生怕漏掉了一个字一句话。
到最后,张贵妃不住喘气,只觉得比走了两里路还累。
孙淡得计,并不放松,还在不停地说着。一时间,满御花园都是他朗朗的说书声。
“咱们就熬吧,看谁熬得过谁?”孙淡心中冷笑,一边说着故事,一边在不住地转着念头,希望找到一个脱身的好办法。
可想了半天,怎么也想不出来。
最后,他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不过,整理了一下思路,他突然想,或许明天的考题未必就那么复杂。
三场九天,第一场的史论毫无问题,就算不抄袭,以他现代人的大历史观和超越同时代人的见识,也能得个高分。至于最后一场的八股文章,那可是自己的强项,直接在题库里抄就是了。最大的问题是出在第二场的公文艺学策上面,怕就怕蝴蝶效应,考题突然变化,抄无可抄。
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还真得要考真本事去应付了。
公文写作他不怕,怕就怕策论。可是,孙淡怎么说如今也算是侧身上层人物之间,对国家大政的认识比普通考生要清晰得多。如果孙淡拿不到高分,那么其他人也没戏。
矮子当中选人才,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一想通这一点,孙淡终于放下心来。
罢罢罢,若没办法备考,那就放弃吧,只要其他两场拿到高分,一样稳进三甲。
今日就当是考前放松,好好调戏一下张贵妃。
时间很快过去,外面的春雨好象也停了,御花园里虽然掌了灯,可花木婆娑,显得有些阴森,也非常的暗。
皇宫中,有灯光次第亮起。
孙淡这心一静,也不再发慌。如此一来,也不觉得时间难熬。
等到天彻底黑尽,大概估计了一下,此刻应该是后世的北京时间晚上九点,时辰还长,怎么继续耗着。
又说了一个多时辰,时间应该到了晚上十点半的模样,回头一看,这书一口气竟然说了四个小时。在孙淡高语速大信息量的轰炸下,终于有人受不了啦。
先前还神采熠熠的听众已都是一脸苦相,尤其是几个小宫女,一个个都是哈欠连天。可当着张贵妃的面却不敢造次,只得将脸偷偷藏在袖子后面,长长而无声地打了一个哈欠,然后就泪流满面。
“娘娘,我头有点晕。”大概是因为听得太费神,张蔷薇只觉得心中一阵无缘无故地发慌,太阳穴突突乱跳,眼前的景物也开始旋转了。
孙淡心中得意,停了下来:“张姑娘身体不适,要不今天就到这里?”
“怎么可以,故事还没听完呢,本宫正听得入巷,孙淡你继续。”张贵妃又要防着孙淡不讲细节,人为地加快故事节奏,又要防着孙淡神不知鬼不觉地跳集,直接说大结局,透支的心力比张蔷薇不知要多多少。她刚坐了一个月月子,身体还没大好,难过得只想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可为了弄黄孙淡的会试,她只能苦苦坚持。
看到张蔷薇这么不争气的样子,张贵妃气不打一处来,伸手就扇了她一记耳光,骂道:“不争气的东西,本宫听孙淡的故事正听得上劲,你却来打搅,没得坏了我的心情!”
张蔷薇没想到张贵妃会突然给自己一记耳光,她本就性格倔强,同张贵妃有是血亲,平日里也随便惯了,没想到娘娘说翻脸就翻脸。
可这事明明就是自己错了,张蔷薇只能咬着牙不着声,泪花在眼眶里闪动。
孙淡看得心中大呼痛快:闹吧,闹吧,咱在现代可是经常通宵麻将的主,若说起熬鹰,明朝人会能熬得过我孙淡?
张贵妃也觉得自己有些过火,可不知道怎么的,现在是越听孙淡的故事,心中越来气。
她喝了一声:“来人啦,给我们都上茶,要浓一点的。”
孙淡有些吃惊:连兴奋剂都用上了!
接下来,张贵妃和张蔷薇不住地喝茶,逐渐喝通了,二人连番上厕所,显得极其狼狈。
茶这东西除了利尿,还有提神的作用。不过,如果浓茶喝多了,像张贵妃张蔷薇这种平日间不怎么喝茶的人,就容易醉。
果然,过不了多久,张蔷薇终于忍不住走到外面,对着痰盂“哇!”一声就吐了出来。
孙淡骇然,不觉问:“贵妃娘娘,我的故事听起来就那么恶心,要不,我还是别讲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纠缠(四)
乾清宫暖阁。
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
这里是内廷之首,也是皇帝日常起居之处。乾清宫单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皇帝所住的地方如天空一样清澈,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实际上,从正德起,到嘉靖皇帝这一朝,先后两个皇帝平日间也都不爱住在这里。内廷有许多约束,过得也不自在。所以,正德索性住在西苑的豹房,而嘉靖则选择了西苑的玉熙熙宫,图得就是一个逍遥自在。
所以,自从做了皇帝,这个正经的皇帝寝宫,嘉靖还真没来过几次。
相比起玉熙宫的精舍,这里要富丽堂皇得多。只可惜屋子实在太大,规矩实在太多,就连皇帝也感觉有些拘束。
此刻,暖阁之中总算没有有太监和宫女侍侯。
屋里烧了地龙,很是暖和,两只仙鹤香炉的口中也吐着沁人心脾的檀香。可嘉靖长期服用仙丹,身体比起常人来要奇怪得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他都只穿着一件宽敞的道袍,也不觉得冷。
此刻,被地龙一烧,嘉靖只觉得身上微微有些发汗。他正坐在椅子上,而陈皇后则端了一盆热水正要替他洗脚。
五更星未灭,缓步出山门。昂头向东立,解带宽衣襟。鼻吸一口气,直入丹田中,周身用神力,吐出疾如风。先似一支箭,后如一条线,既要冷于冰,又要白如链。嘉靖背心一片燥热,精神却异常亢奋。若不明白底细的人,一定以为这个大明朝九五之尊的万岁爷刚服用了仙丹。
嘉靖此刻刚静修完毕。因为最近陈皇后表现不错,皇帝心中高兴,就翻了她的牌子,嘉靖皇帝也不记得上次同皇后在一起是什么时候了,不过,时间对他这种一心修道的人来说毫无意义。实际上,他也认为,只要自己这么刻苦勤修下去,长生大道也不是什么虚妄得不可触的东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