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学士-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是承题:“夫一身修而齐治均平胥有赖焉,信乎!修身之学无贵贱一也,则君子当先务矣。”
他妈的,清朝的学者怎么专说废话。一个意思,反反复复说,不嫌累得慌吗?
“好!”突然传来一声喝彩。
孙淡吓了一跳,抬头看去。李梅亭先生正捧着孙岳的考卷大声叫好。
孙淡悄悄擦了下鼻尖的汗水,这个李先生还真是……
同时被吓了一大跳的还有孙浩。孙淡看见那小子手一颤,刚烤出字迹的稿子也掉到地上去了。
这下可麻烦了,李先生大概也觉得自己忘形的一声喝彩不太妥当,加上已经看完孙岳的试卷,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就将卷子放在桌上,扫视众人一眼,道:“继续作题,孙岳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当评甲等。等考完,你们都可以来看看。”
说着话,他一瞪眼睛,炯炯地看着大家,就如一尊神像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孙浩想去拣地上的稿子,可先生就坐在前面,根本不给他下手的机会。不禁面色惨白,一脸哀求地看着孙淡,好象在说:淡哥儿,你脑子灵,快帮兄弟想个办法。
孙淡觉得这家伙实在可怜,再说孙浩人也不错,自己将来也有求于他。看样子,这个帮还不得不帮了。
孙淡读大学的时候,什么样的作弊手段没见过。只想了想立即有了主意。他朝孙浩递过去一个眼色。又低下身脱掉鞋袜,露出脚丫,做出一个用脚趾翻书的姿势。
孙浩也不笨,一看就明白该怎么做,面上一阵狂喜,朝孙淡竖了根拇指。
这个时候,李先生发现孙淡的异常,凌厉的目光盯过来:“那个谁,你在做什么?”
孙淡若无其事地伸出脚丫子,做苦恼状:“先生,我叫孙淡,刚入学没几天。我脚气犯了,痒得紧。”
“扑哧!”众人又小声笑了起来。
李梅亭气得脸上青气一闪:“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孙淡,恩,我记起来了是有你这么个人,快把鞋子穿上。”
“是,马上就穿。”孙淡慢吞吞地穿着鞋子,给孙浩争取时间。他的座位在另外一边,李梅亭同他说话时正好将脑袋转过去。这也给了孙浩机会,那家伙已经将两支脚脱了出来,麻利地翻着落在地上的稿子。看他脚丫子的灵活劲,孙淡差点就笑出声来。
他穿好鞋子后,提起笔开始答题。
可就在这个时候,浓重的脚臭味在考场里弥漫开了,熏得人一阵阵发呕。
孙淡心中骇然,孙浩的脚臭还真是振聋发聩啊!
李先生脸色更加难看:“如入鲍鱼之肆,那孙……什么,考完回家用三两韭菜煎水泡脚。”
“是。”孙淡很是无奈,只得低头不住写字。
大概屋中实在太臭,李先生实在是忍无可忍,站起身来把窗户推开。
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
一阵风吹来,将孙浩脚下的一张稿子吹到孙淡脚下。
更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孙桂一连坏笑地看过来,突然对李先生说:“先生,那里有一张纸条,是不是你掉的?”
孙淡脑袋嗡的一声就炸了。
孙桂惹不起孙浩,孙浩作弊他自然不敢说什么。可现在正好有一页稿子吹到自己脚下,正好栽赃到自己头上。
这小子真是坏透了。
李梅亭闻言转过头来,疑惑地看向孙淡的方向:“什么?”
孙淡脑袋里突然灵光一闪,立即面不改色地俯下身去拣起那张稿子,然后凑在鼻子下惊天动地地擤了一声鼻涕。然后团成一团,扔到地上。
李梅亭表情非常难受,不住摇头。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孙淡给李梅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孙淡交卷的时候,他也下意识地朝孙淡的卷子看了一眼。这一眼看下去,却怎么也收不回来:“你等下,先不要走。”
这个时候,学堂里的学童也三三两两交卷。不得不承认,李梅亭还是很有本事的,接过卷子只扫一眼就能评断出考卷的优劣。
孙淡正准备回县城枝娘那里。时间紧迫,耽搁不得。
听到先生这一声喊,他有些不情愿地站定了。心中略微有些疑惑:我这篇文章四平八稳,不显山不露水,写的字也是毫无花巧的馆阁体,为的就是不引起先生注意,能够顺利过关就万事大吉。可李先生又为什么叫住我呢?
第三十三章 意外
正当孙淡一头雾水地站住时,孙浩也抄完了。他得意地拿着卷子走过来,朝孙淡眨眼致意。
孙浩本就胖,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风。
顿时,臭气逼人,众人都退避三舍,不敢直面他身上那股粘稠浓重的气势。
李梅亭被臭得不行,接过卷子看了两眼,道:“你也等一下,我等会儿给你说说这篇文章的要点。”
孙浩以为自己东窗事发,面色大变:“先生,我这卷子是不是做得不对。”
李梅亭突然微笑道:“孙浩,你这卷子虽然东拼西凑不堪入目,可难得你有如此基本功,把《大学》给背下了,这张卷子可评乙等。”
孙浩大出了一口气,乙等也算是勉强及格,不用挨先生手板:“先生,我是不是可以回去了?”
“你等下,我等下有话同你说。”大概是看到这个不争气的学生终于开窍,李梅亭态度很是和蔼。
“好,那我就等吧。”
“先生,我也交卷了。”孙桂得意地走了上来,将卷子交到李先生手中。他今天的考试很顺利,状态也是极好。
李先生接过卷子看了一眼,点点头:“差强人意,可评甲等。”
孙桂大喜:“都是先生调教有方。”
一看到他满面才谄媚,又想起他刚才试图栽赃自己,孙淡心中大为不快。
也许想想替孙淡出一口气,孙浩挨上去,左手在孙桂肩膀上拍了一下:“好小子,不错啊!”右手却悄悄将一张纸条塞在孙桂的领口下。
孙淡一呆。
吃孙浩这一拍。孙桂不满地转过身去看着孙浩。
突然间,李梅亭突然“咦!”一声伸出手指将孙桂领口里夹的那张纸条夹了过去,展开来只看了一眼,一声冷笑:“这就是你做的功课,果然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家子弟啊!”
孙桂闻言转头一看,一张脸白得吓人:“先、先生……不、不是我……”
李梅亭也不废话,一把抓起戒尺,一把抓住孙桂的领口就将他拖了出去。
须臾,门口响起戒尺抽击皮肉的声音和李梅亭愤怒的咆哮:“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刚开始时,孙桂还大声告饶,抽到最后,饶命声变成了凄厉的哭号:“先生,打不得了,打不得了,再打我就要被你打死了。”
“我现在打死你也算是帮你,若将来参加科举被人捉住,可知道是什么后果。”真想不到李先生肺活量这么大,声音如打雷一样:“《大明律》,科场舞弊者,驱除考场,永不录用,以下三代不得科考。到时候前程丧尽,名誉扫地,看你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
李先生打起人来实在厉害,很快,孙桂的声音微弱下去了。
孙淡心中不忍,对孙浩说:“浩哥儿,这事你做得过了。”
孙浩一脸坏笑:“这小子就是欠抽,竟敢惹你,看我收拾不了他?淡哥儿,怎么样,我孙浩也是个讲义气的好汉子。等下回去,你把孙猴子的故事给我多讲一些。”
孙淡正色道:“浩哥,今日帮你作弊我也是后悔了。正如先生所说,将来若在科场上被人捉住,那后果可不是你能承受的。这事是我们做错了,可一不可再。既然做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我去向先生解释。”
“可……可不能这样啊!”孙浩大急,一把抓住孙淡的手。
孙淡拍了拍他的手背:“浩哥,放心,这事我有计较。是好汉,就应该有担当。否则传了出去,要被人耻笑的。”
孙淡这一句话说得孙浩一呆,想再说些什么,可一看孙淡坦然的目光,就悄悄地低下头去。
孙淡长吐一口气走出书屋大门,站在李先生面前:“先生,这事不怪孙桂,是我故意作弄孙桂的,要罚就罚我吧。”
孙桂的屁股已经被抽得稀烂,趴在地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先生,你都听到了,是孙淡害我的。”
李梅亭冷冷地看了孙淡一眼:“当真?”
“当真。”孙淡点点头,却装出一副委屈的模样。
“哈哈。”李梅亭长笑一声,突然一板脸:“不可能,你那篇文章可不是靠抄书就能抄出来的。你不要给孙桂打掩护。君子行事当一是一,二是二,问心无愧。我且问你,你真要替孙桂顶罪?”
孙淡心中暗笑,但还是故意用一种很过火的表情回答:“事实上,这事就是我做的,请先生责罚。”
李梅亭再次大笑起来,手中戒尺一扔:“好一个手足情深。人说孙家以道德文章传世,今日一见,果不其然。这事我也不想问个究竟,孙桂,你且回去抄十遍《大学》交给我。其他人把卷交了,各自回去吧。”
孙桂死里逃生,又是血又是泪地站起来,恨恨地看了孙淡一眼,一拱手就离开了。
李先生不乐意了:“不成器的东西。”
孙浩对孙淡的表演大感佩服,又竖了下拇指,对李先生说:“先生,我还留下吗?”
“不用,不用,回去吧,本来要留你说说你那篇文章,此刻却没有心情。走吧。”
孙浩如蒙大赦,欢呼一声,带着几个小伙伴跑远了。
李梅亭深深地看了孙淡一眼:“随我来,你不是有话要对我说吗?”
“谨遵师命。”孙淡一作揖,跟了上去。
进了李梅亭的书房,扑面就一股浓郁的檀香味道。
屋子很宽敞,但摆设却很简单。除一床一桌外,就是一个大书架。书架前还供奉着一尊不大的黄杨木佛像,一个孔子门徒居然信佛,让孙淡有些意外。
老实说,孙淡觉得先生在此之前根本就不认识自己,学堂三十四号学童,加上李梅亭居了心在孙府族学混饭吃,来学堂授课也没多长时间,估计连学童们的名字也叫不全。
“那个孙……什么?”
孙淡忙做出一副恭敬的模样:“学生孙淡,聆听恩师教诲。”
“哦,那个孙淡啊。”李先生挥了挥手中的卷子,突然问:“文章抄得不错,是谁作的?”
孙淡“啊”一声,慌忙道:“先生,这篇文章是我写的,学生没有作弊。”
李梅亭面淡如水:“凡事讲究证据,没证据我也不会拿你如何。我今天也没别的意思,就想问问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谁,能写出这种文字的人,天下间也不过区区数十人。或许,是我哪个同窗好友的新作吧。我也就随便一问。”
孙淡只想苦笑,他没想到自己抄的这篇文章居然抄出这么个结果来。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让他始料不及。
第三十四章 老实人老实文
孙淡心中暗暗后悔,后悔自己不该抢那几个县试的名额出这个风头。可如果不抢这个名额,就没办法参加县考,得另外想办法找人担保,很麻烦的。怪就怪黄洪宪这个清朝学究的文字太老辣圆熟,读起来暮气深重,一看就不是少年人写的。
李先生本就是个考试专家,看过的卷子,写过的八股比自己吃的饭还多,眼光毒辣得很,怎么可能看不出异常来。
哎,这还是挑了一篇不打眼的,若换上名家名作,不知道会是何等局面。
但是,若承认是抄袭,只怕县试泡汤不说,自己在李梅亭心目中真要变成一个小人。名声一坏,还谈何前途,谈何出人头地?
略微想了片刻,孙淡心中已有定计,用真诚的目光看着李梅亭,道:“先生,这篇文章的确是学生所作。不过,文章里的格式和道理却是王鏊先生的。学生素来景仰王先生,加上正好读过他的一篇类似文章,正好同今日的考题一样,就根据王阁老的大作仿写了一篇幅。学生知错了,还请先生责罚。”
“不然,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李梅亭一摆手:“能抄,会抄也是一种本事。这样,你把那篇文章拿给我看。若真如你所说,我也不怪你。若抄得着行着迹,等着领我的扳子吧。”
孙淡闻言大汗,他万万没想到李先生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不过,一想到这个李先生本就是一个考试机器,也可以理解了。
其实,他刚一说完话,孙淡立即明白李先生话中的意思:抄袭要不得,涉及到一个人的品德和名声,一旦被抓住,必须手到严惩。但跟风却不同,就好象有一段时间电视上连篇累牍播谍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很多电视剧的题材、时代背景,还有人物设定都一样,甚至连故事也很雷同,总不可能说那些电视剧互相抄袭吧?再说了,八股文的题目就那些,作法和格式也就那些。写的人多了,难免撞车。
孙淡:“王阁老写的那篇文章是我从坊间一个手抄本上看到的,不过,学生记性很好,已经背下来了。先生若想听,学生立即背诵。”
“好,背来听听。”
“是。”孙淡清了清嗓子,将那篇不长的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
王螯是明朝正德元年的内阁大学士,正德四年致仕之后回家养老。是孙淡所穿越到的这个时代有名的文章大家。在孙淡手头就有他所写的一本《震泽集》,里面收集了四十来篇八股文精品。
也因为是同时代人,孙淡自然不敢抄他的。不过,其中有一篇文章的名字和今天月考的考题一样。反正八卦文就那么回事,不过是围绕着《四书》中的一个句子按照固定格式作文,看起来都差不多。
当然,王阁老的文笔要优美得多,不是黄洪宪那个老学究可比的。
这一篇文章加一起不过八百字不到,却字字珠玑,听着听着,李梅亭竟将眼睛闭上了。
等到孙淡将最后一句念出,李先生猛地睁开眼睛,叫了一声:“好!‘此古之明德于天下者,必有所先也。即是观之,而修身之学,非天下之大本乎。’王阁老这篇文章当真是添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孙淡,说起来,你这篇文章仿得不错,根据阁老的意思从另外一个方面阐述得很好。临摹名家时文能临摹出你这个水准,也算不错。”
孙淡松了一口气,这一关总算过去了。还好,八股文也就和后世那种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千人一面,全是套话,很好仿照。否则,还真不好将李老夫子给糊弄过去。而且,李梅亭这个心学门徒好象也不是什么正经儒生,听他口中的意思,就算是抄袭,只要不被人抓,抄出水平,能够中举,也没什么大不了。
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叫“变通”。
随口夸奖了孙淡一句,李梅亭突然道:“你这篇文章仿得实在不怎么样,呆板寡淡,读起来如同嚼蜡。这样的文字,我多一看眼也觉得讨厌。”
孙淡:“先生教训得是,学生刚学写时文,文笔辞藻一概也无,只能依着格式老实地写,能把意思写清楚就阿弥陀佛了。”黄洪宪这个清朝学究写的东西居然被李梅亭痛批,让孙淡有些纳闷。人家好歹也是一个进士,写的东西怎么说也有几分水准啊。
看来,不是黄进士写的东西不成,而是明朝学者的水平普遍很高。王守仁、方孝儒、黄宗曦、顾炎武、张岱们如天上繁星一样光芒万丈。到了清朝,好象就再没出过这样的大家。
这还是出名的,不出名的学者不知还有多少。
看多了名家大作,孙淡所抄的这篇在清朝乾隆年间能够中进士的文章,在李先生眼里也不过是中下之姿。
但是,孙淡为人低调,本就不想惹人注意。得李梅亭这个评价,他非常满意。正要低头聆听教诲,说一番还请先生指点之类的话。李梅亭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大吃一惊。
“不过,你能把别人的文章仿写成这样,也算是个本事。科举就是个敲门砖,只要过考,就可以扔了。今年县试,根据我对前几年试卷的揣摩,如果不出意外,出题范围应该在《论语》上面,到时候我拟十几道题目,大家都做做。不是我李某人自夸,虽不中,亦不远。若你真有这个本事,过县试这一关轻而易举。但是,你究竟是何水准,我心中也是无数。这样,我刚得了一篇成化年大学士彭时的文章,你先看看,然后仿写一篇。若真有本事,我包你今年考中秀才。”
接过那篇文章,孙淡心中有些懊恼。
李梅亭也就是打题厉害,孙淡自己脑子里有几千篇范文,不用李先生担保,自可轻易过关。如今又叫自己写一篇八股文,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耽搁了自己去见枝娘,这个假日就算是毁了。
文章的题目叫《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出自《论语》。
《论语》是儒学经典中的经典,考官都喜欢从中选题。
孙淡为了不表现得太出色,决定还是从清朝八股文中抄一篇。思索片刻,就提起笔写道:“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尽,亦岂能有成哉?”
这是康熙年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写的一篇时文。
张大学士是《明史》的编撰者,按说是一个有水平的人。可他为人谨慎,作起文来却滴水不漏,全是空话套话,看得人昏昏欲睡。而且,张庭玉这篇八股文和彭时写的比较像。估计老张以后也看过彭时写的这篇东西受的启发。孙淡正好拿来应付李梅亭。
“不用写了,仿写得实在是……”李先生连连摆头:“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章……没办法看。”
孙淡突然有些羞愧起来:“请先生教训。”
李梅亭:“你这小子实在可恶,把文章写得这样无趣也是一种手段,如果我是考官,只看一眼就想轰你出考场。可偏偏却找不出理由,不但如此,还得给你个甲等。”李梅亭一脸无奈。
孙淡继续大汗:“孙淡出身寒门,没读过多少书,肚子里的墨水有限,只能当老实人,写老实文。”
“好一个当老实人,写老实文!”李梅亭笑了笑:“能写出这种又呆又死文章的人怎么也是读了多年书的士子,在进孙家族学前你在什么地方上学,又师承何人,是哪个老师教出你这个好学生来的?”
“启禀先生,学生以前没读过书,在进入孙家族学后才开始学着识字作文。”
“你是进族学后才识字的,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禀先生,学生七日前才进的学堂。”
“什么,七日就会识字作文?”李梅亭面色大变,他正捧着一本书稿,听到这话,手一颤,书稿掉在地上。额头上满是青筋:“孙淡,你说什么胡话,竟然来哄骗我?”
第三十五章 验证
“先生,学生所说的话句句属实。”孙淡还觉得委屈呢,“人无信不行,学生一心科举入仕,朝廷取士,首重品德。学生若说胡话欺人,将来还如何进考场?且,这事也瞒不了人,先生若不信,找人一打听不就水落石出了?”
“打听我自然是要打听的,今日你若说了假话,为师说不得要将你赶出学堂。”李先生一声冷笑,走出门去将学堂管事找了问了半天。
那个管事负责学堂庶务和学生档案,对孙淡的身世来历自然十分清楚。听到李梅亭问,就一五一十将孙淡的来历同他说了。
李梅亭听完这段话,这才知道孙淡刚才所说的都是真话。
会昌侯孙家乃名门大族,学堂学童又是家族未来的希望,自然要将其出身来历摸个门清。这个孙淡能以旁系子弟入学,自然要被考察再三。
李梅亭心中震撼,七日之内学会读书识字,又能作文,这样的人只能用怪物来形容。想那洪武年间的天才少年解缙五岁识字,七岁能文,也不过如此。五岁因为年纪小,大概也学不到什么,如果换成十六岁的解缙重新发蒙,大概同现在的孙淡差不多吧。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有天才这种存在?
李梅亭送走管事后,定定地坐在椅子上,也不说话,只拿一双灼热的眼睛上下盯着孙淡看。
孙淡被他看得不自在,又急着回家看枝娘,只得硬着头皮上前道:“先生,我可以走了吗?”
“等等,我且问你,你这七日是怎么学会读书作文的?”
“学生也不知道该怎么学,反正把书本摊开,先生在上面念一字,学生就学一字,然后就将一本《大学》上的字学全了。至于作文,学生前几日从孙浩他们手头得了一本时文卷子,一看,上面的字都是大学上学过的,就按照那种作法,又请教了一下同窗们,就胡乱学起了作文。”孙淡故意装傻充塄,反问:“先生,我这算是识字了吗?”
看着孙淡呆呆傻傻的模样,李梅亭苦笑道:“一本《大学》六千多字,克除重复的字句,常用的有两千来许。若这样还不算识字,怎么才算?以前我听人说起解学士少年时的事迹,心中还有所怀疑,今日见了你,却信了。不过,你这么死记硬背,还真是……还真是让你学成了……让为师不敢相信啊。”
孙淡有些得意:“学生从小记性好,不管什么东西,只要看过一遍就能记住。”
“我刚才也听管事说过你活生生将一大本族谱背下来的事情,这样,我现在读一本书给你听,你若能背下来,我就相信你。”说完,李梅亭不由分说站起身来,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佛经,念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于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知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佛劫数多少。名号,姓字。所生种族。其所饮食。寿命修短。所更苦乐。又知彼佛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有如是解。有如是住。云何。诸贤。如来为善别法性。知如是事。为诸天来语。乃知此事……”
孙淡一听,吓了一大跳。这书实在太偏了,正是《长阿含经》的第一章。一般人不要说背,只怕听都没听过这本书的名字。好在自己电脑里存了一整套佛经,否则还真要露馅了。
这个李梅亭真是狡猾!
好在我脑子硬盘资料浩如烟海,就算你再怎么考,也难不到我。
当然,孙淡还是紧锁眉头,装出一副苦苦记忆的模样。
李梅亭着一朗诵就花了一刻钟时间,读到后来,念到第六章的地方,算起来起码三四万字,他也觉得烦了。将手中经卷一扔:“就这样吧,你可记住了,背给我听。”
“是。”孙淡又清了清嗓子,从起首那句“如是我闻”开始,流畅地背诵起来。因为是照本宣科,情绪安稳,孙淡字正腔圆,节奏和语气拿捏到恰到好处。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公务员考试面试那一关。
公务员面试那一关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要淡定从容,要有强烈的自信,而自信这种东西是可以感染人的。
想当初,为了训练自己的口才,为了顺利混进体制内吃皇粮,孙淡无数在寝室同学面前长篇大论地演讲。
如今在李先生面前一表现,顿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有一种稳定而厚实的风致。
这一路背下去就是一壶茶的时间,李先生也一直捧着经卷对照。
不可否认,文字是有魔力的。尤其是这种佛经,虽然是翻译体,可面世之后不知道经过多少高僧大德的磨砺修撰,精致之处不亚于儒家经典。
等孙淡背诵到第四章“时。大梵王即化为童子。头五角髻。在大众上虚空中立。颜貌端正。与众超绝。身紫金色。蔽诸天光。时。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敬。又不请坐。时。梵童子随所诣坐。坐生欣悦。譬如剎利水澆头种。”时,李梅亭猛一抬头,看见自己这个学生一脸庄严地站在那里,身周仿佛被一层无形的佛光若笼罩。
李先生是儒家传人,可从小受父母影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此刻受经文所感,终于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孙淡愕然停了下来:“先生?”
“不用再背了,我相信你。”李梅亭还沉浸在佛经之中,手一挥:“戒而生静,静而生定,定而生慧。出身寒门,无物欲之沾染,戒定自生,乃有大智慧。果然要穷苦人家出身,三餐不继而后才能静心读书啊!你回去吧,明日开始,你和几个甲等学童单独学习,准备今年的童子试。孙家出天才了,今科不知会出几个秀才,甚至举人!”
孙淡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忙告辞出门,背上包袱急冲冲回县城去了。
他心中还是有些烦恼,听李先生话中的意思要给自己和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童开小灶。
真是麻烦啊!
第三十六章 生财之道
很意外,刚背着一大包馒头跑出学堂没几步路,就看到孙浩和他那几个损友兼小弟坐在磨房边的一条小船上,笑眯眯地喊:“淡哥,你没事吧?”
孙淡见这几个纨绔衣着光鲜,一脸惫懒,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拱了拱手:“浩哥儿,你们不是回家去了吗?一交卷,你们几个跑得比风还快,却把我丢到先生那里受苦。”
孙浩咧嘴哑笑:“我好不容易考过关,自然要回家跟我娘报喜,好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等报了喜讯,我这不是过来看你了吗。天地君亲师,然后才是你这个友,我说得可对。当年宋江宋公明外号孝义黑三郎,这孝字可是排在义字前面的。”
“呵呵,看不出来,浩哥儿也懂事了。”孙淡没想到这个小子居然说出这样一番道理,看起来,读闲书也不是没有好处:“对了,我急着回家探亲,可没工夫同你们磨蹭。”抬头看了看天,已是晌午,他心中不禁有些着急。
“别急,我们也进城去。好不容得了假,刚才在母亲那里又得了二两银子奖赏,自然要进城快活快活。”孙浩得意地掏出一枚散碎银子在手中抛了抛:“这不,我要了艘船。你走路回家多慢呀,上船来。”
孙淡大为惊喜:“那感情好,叨扰了。”便跳上船去。
孙浩一把将孙淡扶住,关切地问:“淡哥儿,刚才先生叫你去做什么,可有麻烦?”
孙淡淡淡道:“先生说我刚入学堂没几天,写的文章中还有些错漏,将我留堂点拨一二,却没什么麻烦。再说,若我受到先生责罚,孙浩你也没办法。”
“那是。”孙浩有些负气:“先生平日里也不怎么管我们,可一碰到考试,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旦考试不过关,打起人来那叫一个狠。”他想起孙桂被打开了花的屁股,虽然心中一阵痛快,可也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不觉道:“孙桂小子这次遭惨了,那小子专门想着害人,该有此报。”
孙淡正色道:“淡哥儿,不是我说扫兴的话。孙桂虽然心术不正,可你这次也做得太险。在考场上作弊,一旦被先生捉住,挨一顿打不说,坏了名声,将来还怎么科举?人活在世上,就靠一张脸面。你是孙家长房嫡子,你的一言一行可代表着孙家啊!”
一回想起考场上孙桂栽赃自己的那一幕,孙淡心中一寒。若换成孙浩,考场作弊被抓,最多挨一顿毒打。考虑到孙家体面,这事多半会被隐瞒。
可自己不过是一个穷小子,平头老百姓。真若被抓,立即就会被赶出学堂,这辈子别想走科举这条路了。
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