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红楼小婢 作者:双面人(晋江vip金榜2013.08.16完结)-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豆母忙道:“不过一身衣裳,算什么?何必这般生分。”

雪雁道:“我给豆子做的,也不过就是一身衣裳,赶着暮春给他,夏天好穿。”眼下已进四月,月底方是初夏,这些日子尽够他给豆子做两身精致衣裳了。

豆母知她不难不于此,也便不再推辞。

李婆子等人早已预备好了午饭,在灶上热着,闻得两人回来,忙出来道:“大爷和奶奶回来了,竟是先吃饭罢。”

雪雁忙让长氏和豆母,两人都笑道:“家里早预备好了,不留了。”

说完,遂各自回去。

赵云和雪雁进屋,洗了手便坐下吃饭。

雪雁吃了半碗白米饭,忽然道:“咱们每月不必送老爷子和老太太一些钱粮?我就说像是忘记了什么似的,这会子才想起来。”

赵云已经吃完了两碗,又叫人添一碗过来,闻声道:“除了三节两寿,每年都是年下送去,二十两银子,三百斤米,三百斤面,五百斤木炭,再加上一些酒肉衣料点心。”

说到这里,提醒道:“六月二十是老太太的寿辰,你别忘记了。”

雪雁点点头,记在心里,道:“吃完饭你跟我好好说说,两边老爷子老太太的生日,和每年该给的银钱东西,还有左邻右舍谁家过寿的日子,我好心里有数,祖父祖母这边送东西,外祖父外祖母那边也不能缺了,先吃饭,一会子再说。”

赵云笑了一声,答应了。

吃过饭,二人便去书房里,赵云拟了单子给她。

雪雁一一看毕,将最近一二个月的日子都记住了,然后命小兰收在妆奁里。

过了月余,京城中文武百官并诰命等送灵回来,便得知一件石破天惊的消息,乃是忠顺王爷上书,直言弹劾侯家宁安郡马之妾逾制,家常所用有许多御用之物,又云自己是亲王爷,自己女儿是郡主都不敢用,小小一个姬妾居然能用,实在是匪夷所思,一个荣家旁支之女已然如此,何况荣家乎?于是直言弹劾荣家教女不严等罪。

荣奎顿时目瞪口呆,实不信一直无权无势的忠顺王爷竟然敢弹劾自己。

三等公更是吃惊不已,本以为此事已经过去了,毕竟不是自己儿媳妇和荣氏所为,没想到忠顺王爷忍到送灵之后方才发难,逾制,这可是大罪啊!

听忠顺王爷一句一条的罪过,虽然大多是荣家的,但三等公仍是冷汗淋漓地跪倒在地。

长乾帝闻言却是大喜过望,他正愁如何料理荣家,眼下因是国丧,未曾动手,怕朝臣恐慌,自己的叔叔送来这样的把柄,无损于自己的威名,岂不妙哉?

很快,长乾帝便下了旨意,查抄宁安郡马姬妾荣氏房中,果得许多违制之物,立时赐其死罪,又斥宁安郡马作为宗室郡主之夫,却未能遵夫妻之道,去郡马之职,又云侯鑫教子无方,未能修身齐家,然看在乃是荣家之故,只夺去其职,闲置家中,其妻亦去诰命。

侯家得此消息,三等公夫人立时进宫求见皇太后,请皇太后给他们求情。

皇太后却知长乾帝不曾处置三等公和三等公夫人,不过是因为自己之故,如此已经网开一面,便是她亦不敢为兄长侄子求情,涉及到了朝政,倘若忠顺王府再来一句藏匿细作,那一家子只有死路一条,只得安慰三等公夫人道:“好歹没有伤了性命。”

三等公夫人听了,心里顿时凉透了,暗恨侯鑫夫人和荣氏作孽,连累家中子孙。

雪雁得知后,却道:“胆敢那样对待宁安郡主,活该有此下场。”

赵云道:“侯家只是小事,圣人的目的乃是荣家。”

雪雁笑道:“我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忠顺王府也算是给了圣人处置荣家的名目,处置侯家乃是圣人投桃报李。我且问你,荣家可已经处置了?是否和甄家一样下场?甄家牵连官员虽多,只怕还比不得荣家牵连者众罢?”

赵云犹未回答,便听黛玉打发人来请雪雁过去,又有周鸿请赵云过去。

雪雁已与黛玉有月余未见,自是十分想念,遂换了衣裳,夫妻两个坐车过去。

刚进京城,雪雁便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氛,许多人都不敢在街上走动,她看向赵云,赵云亦是面沉如水,忙命观月驾车只管往周家去,路过一条街道,便见街道那一头传来无数吵嚷之声,雪雁悄悄揭开窗帘观望。

只见一车一车的箱笼等物络绎不绝地从街头运过去,无数大车过后,又是服色依旧鲜明的高门奴仆,一个个蓬头垢面,用绳子绑了一串,被士兵押解过去,从前的张牙舞爪此时悉数不见了,唯有一脸惊慌失措。

赵云只看了一眼,道:“这条街道那一头便是荣家,是荣家道,这些都是荣家的。”

雪雁静静看了一会,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他们往日何等狐假虎威,今日荣家一败,他们落得官卖的下场,倒比主子们还好些,卖出去了还是做奴仆,不过是从这家到那家,倒是荣家的主子们或是入狱,或是官卖,都得不了好。”

赵云面色淡淡地道:“他们既享受了权势带来的荣华富贵,便该受到一朝倾覆之后所带来的苦难,别觉得他们家有谁无辜就可怜了,说到底,他们吃的穿的不都是从百姓身上剥削而来的血汗?不然,天底下何以都说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雪雁点头道:“这个道理我自然知晓,他们总不能享受了富贵,却不愿意忍受贫困。”

正说着,车行到周家门口,已有人请了进去。

黛玉见到雪雁,叹道:“你来时,可见到荣家抄家了?”

雪雁道:“见到了,我们路过时,东西和下人还没押完呢。”

黛玉听了这话,道:“今儿天还没亮,旨意就下来了,命我们老爷带兵去抄荣家,又有无数禁卫军看着,不许查抄荣家的士兵官吏贪污一件东西,荣家一干大小主子皆押入大牢候审,家里的下人先登记在册预备明儿官卖。”

见黛玉面色苍白,显然想到了不知道荣国府是否也会落得如此,雪雁忙走过去安慰道:“荣家如此,乃是自作自受,姑娘心里在想什么?”

黛玉苦笑道:“愈发觉得心中不祥,先是甄家,又是荣家,也不知道外祖母家如何。”

雪雁知她本性聪颖,一时无话劝解,便岔开道:“姑娘今天叫我来做什么?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因姑娘去送灵了,便没有告诉姑娘。”

黛玉忙问道:“什么事?我找你,也有一件事。”

雪雁将自己救了侯保,又求了忠顺王妃买地等事说了,道:“我想着,姑娘的银子放着也是白放着,倒不如把咱们家的地和房子铺子买回来,岂不是比别的强?”

黛玉听得惊心动魄,道:“真真你们胆子大,也亏得赵先生有本事,方救了这么些人。”

雪雁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既碰到了,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黛玉点点头,不觉想起英莲之事,也跟着骂了拐子几句,复又笑道:“咱们倒是心有灵犀。前儿我们老爷说,圣人下旨让老爷想方设法将查抄所得的东西折变出总数的八成来,老爷急得吃睡不安,我知道后,便说拿出八万两银子来,先将咱们家在甄家的庄田商铺买回来,既得回了咱们家的家业,也对朝廷尽了心,解了老爷之忧,有我们起头,说不定往后就容易些。我还说,你手里也有几个钱,不妨趁此机会拿出来置办些家业,你没有,我给你。”

雪雁听了,不觉莞尔,道:“难道竟是老爷管着这些?”

她先前在忠顺王府时如此想只是揣测,没想到长乾帝早交代给周元料理了。

黛玉道:“可不是,圣人只交给了老爷,谁让老爷管着户部呢,户部常说没钱,国库里也没有银子,圣人就说叫老爷在这上头想法子,东西交给老爷处置。这一回有些艰难,往常罪官家产折变容易,乃因只折变了二三成,这会子竟是八成,那些人便舍不得这些钱了。”

雪雁笑道:“老爷竟真的无计可施?”

黛玉点点头,叹了一口气,道:“为此,太太还说从公中拿两万两银子出来置办呢。”

雪雁道:“有了老爷太太和姑娘以身作则,外面也不好意思再说用二三成的钱来买下这些东西了。这些东西的价钱虽比往年贵了几倍,但比市面上又都便宜许多,且甄家的东西都是上等之物,他们如今只是观望着,等有人起了头,便会不约而同地出手了。”

甄家很多房舍良田都是巧取豪夺得来的,都是上上等,许多官宦世家有钱也未必能在一时之间得到这样好的良田房舍商铺,因此雪雁料想即使官价是八成,也有许多人趋之若鹜。

黛玉见她亦赞同此举,心中登时为之一宽,笑了起来。

雪雁想了想,开口道:“姑娘只管买下咱们自己家的家业,我若要买,还是得劳烦忠顺王府,因此就不必姑娘费心了。”

黛玉点头道:“也好,忠顺王府为你办了事,安了心,便不必担心你挟恩图报了。”

雪雁笑道:“我正有此意。”

忠顺王府如今冷眼看着侯家一蹶不振,看着荣家树倒猢狲散,牵连无数官员纷纷查抄入狱,一时之间,满朝文物竟空了三成,但是迅速便有新官就任,丝毫无损朝堂稳固,直到十数日后,荣家罪名尚未定下,仍在朝议,周元先料理甄家之物,张榜贴告,作官价折变。

一时京中之人都道:“这周大人何等清雅的人,如今也在意这些黄白之物来,莫不是因为户部的尚书坐久了,便沾染了铜臭味道?往年罪官之物哪件不是一二成的价钱便买了回来,都想着这样,谁承想这会子竟要八成,当我们是傻子呢!”

忠顺王爷略一思忖便知其中缘故,暗叹长乾帝好算计,遂叫王妃告诉了雪雁一声。

雪雁早已与黛玉商量好了,便与赵云将银子送到忠顺王府,由忠顺王府出面,先买了两个庄子,一个在京城附近西山下,约有二十顷,一处在江南,约有四十余顷,因是作八成之价,共计花了一万八千余两,剩下二千两买了甄家在京城的一处宅子,前面连着铺面。

忠顺王府趁机也添了几万两的家业,这些是给雪雁买的,当日便过到了雪雁的名下。

良田放在赵云名下能免税,但是夫妻二人都觉得八景镇的良田托在赵云名下,乃因人情,方不好婉拒,赵云心里仍是愿意和百姓一样,哪怕仅仅是为国库增添一点税收,也是一番心意,因此便商议着放在雪雁名下,按规矩交税。

雪雁自己不难于此,也觉得如此方能心安理得,何必非要逃税。

紧跟在忠顺王府之后的便是周鸿替黛玉将原来林家的房舍庄田商铺买了回来,共花银八万两,又为本家公中置办里两万两的房舍庄田商铺,另外黛玉还出了两万两叫他给自己买下不少名家真迹书画法帖古籍等物,留给子孙比之金银珠宝更显风雅。

别的达官显贵见了,虽然仍旧嫌贵,但是总比没有了强,许多庄田房舍商铺都是可遇而不可求,于是争先恐后地派管家去买回来,唯有一些衣裳绸缎布料等乏人问津。

他们动手买的时候,雪雁已经和赵云稳稳当当地坐在家中看着房契地契笑得合不拢嘴。

雪雁心中早估算过了,三千多亩地,即使他们的租子比旁人便宜些,每年也有三四千两的进益,总比那些钱放在手里还得担心的强。

赵云含笑看着她笑容满面的模样儿,想同她商议如何赁给佃户如何去收租时,忽听外面小兰过来通报说道:“有个大家太太来找奶奶,并不认得。”

赵云连忙回避,雪雁亲自过去。

门外是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松花背心的丫鬟,打扮得十分富丽,见到雪雁,忙福身一礼,问道:“尊驾可是赵家大奶奶?”

雪雁点头笑道:“正是,不知是那个府上的?”

说完,便看到门口停着几辆车,后面三四辆像是下人乘坐的,早有一群丫头婆子站在车下,围着头一辆青绸翠幄车,并没有一个认得的人。

听到雪雁的声音,那个丫鬟立时递上帖子,然后回身打起车帘,扶着一个中年妇人出来,那妇人约莫四十来岁年纪,眉目姣好,气度超然,却亦非雪雁所识,忙打开帖子,不觉一怔。




第七十四章
 
     那个丫鬟递给雪雁的帖子却是皇商唐家的帖子,来的人是唐家皇商的太太。

雪雁虽不认得皇商唐家的人;也和他们没有来往;她所认得的除了薛家;余者皆是达官显贵之家,但是却听于连生说过;现今户部下面当差的皇商唐家、李家和苗家都是为长乾帝办差的;近来进贡宫中的东西已经不若往年那样比市价高了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唐太太扶着丫鬟的手,走到雪雁跟前;福了福身子;目露感激之色,道:“赵大奶奶;多谢你于小儿的救命之恩。”

雪雁回过神来,连忙还礼,道:“唐太太这是何故,我竟不解。”

说完,忙道:“瞧我,竟险些忘了待客之道,唐太太里面请,有什么话去里面说。”

唐太太微微一笑,随着雪雁进去,在大厅中分了宾主坐下,

赵云早已回避,只在书房中看书。

雪雁唤了小兰沏茶上来,沏的乃是黛玉给的上等贡茶。

唐太太闻到香气,便道:“赵大奶奶倒是好风雅,这样的茶配着这样的杯子越发好了。”

雪雁一怔,笑道:“唐太太过奖了。”

唐太太叹了一口气,道:“今儿来得莽撞,不知是否打扰了赵大奶奶的清净?”

雪雁忙笑道:“没有的事儿,我平素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唐太太过来,我倒觉得我们这寒门小院都添了许多光彩呢。”

唐太太听她说话伶俐异常,不觉一笑,随即红着眼圈儿道:“只是若不来,我心里着实过不去。前些日子忠顺王府抓了几个拐子,救出来不少孩子,我们家立时打发人去,亏得苍天庇佑,竟有我们家丢了几个月的哥儿。”

雪雁听到这里,便知道她的来意了,关切地道:“哥儿可还好?”

唐太太道:“被拐子养了几个月,打了几个月,吃的不好,睡得不好,哪里能好?原是上元节那日几个孩子吵着要去看灯会,我们家规矩不及大户人家严谨,我们老爷便带着他们去了,跟着无数仆从,年纪小的都有好几个仆从抱着护着,岂料上元节人多得很,挤挤挨挨,偏生途中出了一场事,人挤人,眼错不见就被打散了。好容易找回来,只丢了我那个小儿子,连抱着他的小厮也不见了,找了几个月,哪里还有影儿?哭得我什么似的。后来找到了那个小厮,打了个臭死,才知道那日乱将起来的时候,不知是谁从他怀里抢了哥儿就跑,竟没追上,不敢回来。也是苍天有眼,前些日子忠顺王府救回来的孩子里竟有我那哥儿。”

雪雁安慰道:“唐太太快别伤心了,能找回来,已是大幸。哥儿已经找回来了,府上以后好生照料,可千万别再这样不小心了,这一回得了忠顺王爷的济,下一回未必如此。”

当世拐子随处可见,丢了孩子,既怨拐子狠毒,还得责父母之疏忽。忠顺王府抓了十几个拐子,救回来几十个孩子,如今还不知道这些拐子从前拐卖了多少孩子呢,可见拐子果然是天底下最可恨的人,真真是该千刀万剐。

雪雁暗暗嘱咐自己,将来有了孩子得千万小心。

唐太太说话时,眼泪不觉流了下来,此时听了雪雁的话,忙拿着手帕拭泪,道:“奶奶说得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再不敢放孩子出门了。前儿去忠顺王府里道谢,王妃说,这些都是赵先生和奶奶的功劳,只是外面不知,因此我特特过来谢奶奶。”

忠顺王妃提起雪雁,唐太太见微知著,自然明白,且她隐约听说宁安郡马被拐子拐走的孩子,便是雪雁救了回来,如此一来,唐太太更用心来道谢了。

雪雁笑道:“我哪有什么功,不过是王妃故意说的罢了。”

唐太太也笑了笑,道:“若非奶奶之故,哪能抓到拐子,理当该谢的。”

雪雁明白他们的心思,自己不接受他们的谢意,恐怕他们心里更是惶恐,因此,听了唐太太的话,微微一笑,倒也受之坦然。

唐太太说话时,目光不动声色地看了大厅里的布置一眼,见这大厅并不甚大,布局雅致,桌椅茗碗一应俱全,中堂上挂的条幅和对子虽非名家所绘,却亦不遑多让,其下设着长案,摆着文鼎鲜花,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唐太太笑道:“这画倒是好画,字也是好字,这样收拾起来,越发好看了。”

雪雁听了,只是一笑,谦逊道:“都是外子随笔涂鸦,见笑了。”

中堂是赵云所绘,对子却是自己写的,两人都没有落款,挂在堂前,因八景镇不似京城之中,他们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便堂而皇之地挂了出来。

唐太太笑道:“听说赵先生满腹经纶,今日一见这字画,果然名不虚传。”

听她夸赞赵云,雪雁笑道:“过誉了,也就比不识字的庄稼人强些。”

唐太太道:“奶奶过谦了,十八岁的举人老爷,岂能是只比庄稼人强些?我们老爷提起赵先生来,也都赞叹敬佩不已,只恨没福结交。”

唐家虽是皇商,却比不得举人清贵,恐也不及盐商富贵,只比寻常商贾身份高些,达官显贵读书人家多不喜与他们来往,平常结交的都是各家皇商、寻常商贾,虽也有许多官员仕宦之家,但都不是那等清贵出身的,唐太太今日过来道谢,一是雪雁对他们有恩,二则便想结交雪雁,听说她旧主的公公便掌管着户部,与之交好,有益无害。

黛玉和雪雁虽是主仆,情分却若姐妹,如今还时常来往,京城中无人不知。

唐太太听忠顺王妃对雪雁诸般赞叹,便知这丫头是个有本事的,且也是个有后福的,如今她虽没求什么恩典,可是得了她的好处,不管是忠顺王府,还是周家,往后总会对她的子孙有所照应,赵家又是耕读之家,再教出一个少年举人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因此,唐太太言语间更和蔼谨慎了几分。

雪雁自唐太太进门便察觉出来了,但并未生出厌恶之心,人生在世,不都是如此过来的?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与坏,横竖他们又没有踩着自己往上爬。各家闺阁千金当家主母的人脉都是如此而来,想当初她百般撺掇黛玉与人结交,不也是这样?

故而雪雁笑道:“外子在家里教书,不大进京,若是见了府上,必不会冷眼相对。”

唐太太听了她的这番话,心里登时欢喜无限,忙道:“如今不能筵宴音乐,可是若我想奶奶了,打发人来请奶奶,奶奶可千万别说不去。”

雪雁道:“放心,我欢喜还来不及呢。”

唐太太十分喜悦。

又说了一回话,唐太太方起身告辞,又向丫鬟道:“红珊,将东西搬进来。”

先前给雪雁递帖子的丫鬟答应一声,出去半晌,那些本来站在车下没有跟进来的丫鬟仆妇鱼贯而入,或捧,或抱,或抬,送了许多东西进来,皆是耀眼生辉。

雪雁见状一叹,犹未开口推辞,便听唐太太道:“今儿来得匆忙,未曾预备厚礼,些许寒薄之物,还请奶奶千万收下。”

雪雁听了,含笑道谢,倒也没有矫情。

唐太太对她不觉又喜欢了几分,再次告辞后,扶着丫鬟出去,雪雁亲自送出门,留下小兰和翠柳引着众人将东西搬到雪雁房中,一干人等放好东西,便告辞出去。

雪雁送了唐太太回来,走近屋中,看着榻上床上桌上的东西,摇头一笑。

唐家乃是皇商,胜过薛家十倍,穷得就只剩下钱了。

小兰拿着礼单递过来,雪雁看了看,却是各色绸缎六匹,各色妆蟒六匹,各色纱罗六匹,各色绢绫六匹,黄花梨木镂雕百花镜匣一个,宫花两匣,内造点心八匣,另外还有芙蓉簟、扇子、香串、戒指等应景之物。

雪雁见镜匣镂刻得十分精致,颇有江南之韵,心里喜欢,就势坐在榻上,将镜匣搬到腿上,打开一看,入眼顿时一怔,匣内镶嵌一块西洋镜,对于唐家而言并不难得,其中一整套乌木镶金的梳篦等物,下面的几个小抽屉里却分别装着两串玛瑙,两挂珍珠,一双白玉镯,一对碧玉佩,两对赤金钏,一对用红绿两色宝石在上头镶嵌出石榴花的花饰,十分别致,另一对却是镶嵌着璀璨夺目的金刚石,都是罕见之物。

雪雁摇头一笑,不以为意。

到了他们这样的身份,银钱东西反而是最轻的礼物了。

直到赵云进来,看到这么些东西,略有些惊奇地询问,雪雁方回过神,道:“忠顺王府救出了不少孩子,皇商唐家的孩子也在其中,他们家的太太听了忠顺王妃的话,特地来的。”

说着拿起一挂玛瑙串子戴在腕上,举给赵云看,笑道:“好看不好看?”

玛瑙通体鲜红,衬着雪白一段腕子,分明如雪中红梅,显出一身妩媚风流,赵云看得心中大动,眸光柔和下来,笑道:“好看得很。”

雪雁便没褪下来,反将另一串也戴上了。

赵云看了一会,见她起身收拾东西,又将地契锁好,问道:“你买的地,有什么打算?”

提起这件事,雪雁便合上愁眉苦脸地道:“我也不知道,西山下的地还好些,据说都是老佃户,选个庄头总管,每年送来便是。江南的那些地,你我怎么过去?”

她素日爽朗明丽,今日这副神色,看得赵云倒觉得有趣,笑道:“西山的庄子明儿我去一趟,离得近倒是好料理,时常去看看。至于江南的,周大人家有许多地,总得派人去接手,我便与他们一同过去,赁出去,亦选个庄头总管,每年九十月将租子送进京,也便宜。”

雪雁并没有料理过这些事情,知道江南的地离京城千里迢迢,并不容易,因此听了这话,道:“也好,我还有二百亩地在南边,我瞧了,离这回买的庄子并不甚远,且庄子里的地也不是攒在一处,而是分散各处,你去了,索性一并接手,日后不必劳烦周大奶奶了。”

赵云点头答应,这些事雪雁不能出面,自然都得由他料理。

次日一早,赵云果然带着两个小厮去西山。

彼时已是五月中旬,天气炎热,雪雁在家中闲来无事,又不愿出门,便拿出尚未绣完的白牡丹,有些可惜地道:“若是三四月份倒能用得,眼下得等到明年春天方能用了。”

小兰抿嘴笑道:“当初奶奶还说一个月便能做完了。”

雪雁横她一眼,洗了手拿起针线,才做了几个花瓣儿,便见豆子探头探脑地进来,雪雁见状,招手道:“快进来,谁带你们来的?也敢自己出来?”

豆子四月底得了她做的两身衣裳,其中一身正穿着,红衣绿裤,更显得粉妆玉琢,跑到雪雁的跟前,仰脸笑道:“婶婶,爹送我过来的,到了婶婶门口,爹就回去了。”

雪雁听了,方放下心来,一面叫小兰拿点心来给他吃,一面捏了捏他因吃点心而鼓起来的脸蛋,道:“日后没大人带着,不许出门乱走,现在拐子多得很,又坏得很,不认得的人,你可不能跟他们走,听到没有?”

豆子听得似懂非懂,只顾着点头吃点心。

雪雁家里瓜果点心不断,一是给家里来上课的学生吃,二则她自己爱吃瓜果,乡邻家的小孩子却喜欢吃点心蜜饯等物,每次来了,雪雁都很大方,因此他们都喜欢往她家里来顽,雪雁倒不厌烦,常常在他们离开时也包几块点心给他们。

豆子吃完点心,雪雁喂他喝了几口茶,给他装了一兜蜜饯,方送他回去。

同时,雪雁又命小兰和翠柳从唐家送来的东西里挑出一匹纱,一匹罗,和两盒点心,一领芙蓉簟,有取了四支宫花,捧着跟在后头。

雪雁牵着豆子的手,先去了赵家老宅。

米氏正带着赵威在门口乘凉,见她过来,眼睛往小兰和翠柳捧着的东西上一掠而过,忙站起身,满脸堆笑道:“大嫂来了,快进来,外头热得很,进来吃块西瓜。”

雪雁问道:“老爷子和老太太可都在家?”

米氏一面开门,一面答道:“老爷子去镇西同人闲聊去了,老太太却在家。”

听到说话声,赵老太太扶着牛氏的手出来,见到雪雁,十分欢喜,笑道:“这么热的天,你怎么过来了?快进屋里来。”

雪雁跟着进了屋,方笑道:“昨儿得了些东西,给祖父和祖母送来。”

赵老太太忙问是什么东西,雪雁便叫小兰和翠柳送上来,指着芙蓉簟,道:“这是芙蓉簟,也是凉席,这样的天正好用,比寻常的强些。”

赵老太太只觉得上面的芙蓉花纹十分好看,念佛道:“这都是什么稀罕东西?”

雪雁笑道:“就是一张凉席,有什么稀罕?老爷子和老太太觉得凉快,便尽到它的用处了。这是两盒点心,寻常难得,老爷子和老太太略尝尝味儿罢。那一匹纱和一匹罗正是做夏衣的好料子,老爷子和老太太以及叔叔婶婶弟弟弟妹都做两身衣裳,比绸缎的凉快。”

牛氏看一回,赞一回,想起昨天听人说有一群人去找雪雁,不觉便问出了口,道:“是昨儿人送的罢?我在县城里也没见到这样好的东西。”

雪雁看了她一眼,不想跟他们炫耀说多么难得,只点头笑道:“正是昨儿人送的。”

赵老太太忙道:“既是给你的,你留着便是,你和云儿做衣裳穿,何必给我们送来?”

雪雁含笑安抚道:“老太太放心,家里还有呢,我也留了一些,另外一些等一会子我回家再送给外祖父和外祖母,也是一番心意。”

赵老太太见她孝顺,平常得了什么好东西总会送些来,心里喜悦,面上便露了出来。

雪雁又指着四支宫花对米氏笑道:“这是京城里的新鲜样法,比咱们自己扎的花儿精巧,我拿了两支大红的,两支桃红的,送给弟妹戴罢。”

米氏见那宫花精致非常,红的是石榴花样,桃红的是碧桃花样,栩栩如生,不觉十分喜欢,连连道谢,收在自己的妆奁中,忙忙地洗手,叫婆子把湃在井水里的西瓜切好送过来,道:“大嫂尝尝咱们家里自己种的西瓜,今年雨水不多,西瓜倒甜。”

雪雁先奉了一块给赵老太太,又让了牛氏,然后拿一块给豆子,方自己吃了一块。

吃了西瓜,洗了手,陪着赵老太太说些闲话,牛氏因问道:“昨儿来的是什么人?那样大的排场,又送这样多的东西。”

雪雁微微一笑,道:“是户部领着内帑采买东西的皇商家太太,过来道谢的。”

赵老太太忙问道:“道谢?谢你做什么?”

雪雁和赵云救了侯保一事,他们并没有宣扬,亦不曾告知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听了这话,只笑道:“唐太太认为我帮了他们家一件大忙,故来道谢,也没什么。”

赵老太太道:“咱们家虽是读书人家,可皇商地位高,都是为宫里办事的。”

雪雁点头一笑,如今说士农工商,但皇商却凌驾于农工之上,地位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低,凡是皇宫、朝廷等处所需之物皆是由皇商买办,上到砖瓦木石,下至胭脂花粉,统由户部管理,极为要紧,也因此,皇商容易牵扯进朝廷争端之中,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了赵家老宅,将豆子送回家中,豆母见状,道:“这孩子,一早就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