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红楼小婢 作者:双面人(晋江vip金榜2013.08.16完结)-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姨妈毕竟看着香菱长大,虽曾恨她惹得自己儿子打死人命,但多年情分也未消泯,便道:“你也跟了我们几年,你身边的衣履簪环都带走罢,也算是留个念想儿。”

    香菱忙又磕头谢恩。

    她十三岁时做了薛蟠的妾,起先薛蟠爱新鲜,好东西也没少给她,就是平常也有一些按例做的衣履簪环,约莫有四五百金之数,她从宝钗嘴里听说自己母亲求了黛玉一同进京,便知母亲必然生活饥寒交迫,故巴不得带走这些,也好让母亲过些丰衣足食的日子。

    第二日宝钗妆饰一新,拜见黛玉,并将香菱送了过去,同东西一起还有身契文书。

    甄家娘子见自己进京还不足一个月,便能和英莲母女团聚,忍不住抱头痛哭,香菱乍然知道自己尚有老母在世,亦忍不住痛哭不已,半日方止。

    甄家娘子忙带着女儿来给黛玉磕头,黛玉正同宝钗说话,忙道:“快别多礼,你们母女俩那么些年没见,想来有许多话儿说,雪雁,你带她们两个回房说话,不必再跟前伺候了。”

    雪雁答应一声,便带着甄家娘子母女两个到自己房里,自己去沏了茶。

    甄家娘子忙道:“怎能劳烦姑娘。”

    雪雁看了香菱一眼,笑道:“从前香菱跟我们姑娘学作诗,我们一向都好,何必在意这些?你们娘儿俩好容易见了,且说自己的梯己话罢,我在外间做活。”

    香菱跟着甄家娘子一同站起谢过。

    雪雁出去后,甄家娘子拉着女儿的手,上下打量好一番,忍不住呜咽不止,搂在怀里道:“我的儿,我终于找到你了。”

    香菱亦是泣道:“我只道再没亲人了,没想到还能和母亲团聚。”

    母女两个低下声来,说起别来之事,竟有无数伤感。

    雪雁在外间做了一回针线,心想也许香菱离开薛家,日子未必像在薛家那样舒坦,而且她长得标致,在民间岂能不惹人注目?偏母女两个一个老弱,一个年轻,自己如何保护自己?自己独居都要想到许多,她们也不知能否保得平安无事。但是不管如何,总比她被夏金桂折磨死的强。甄家娘子又是极聪敏的人,进京尚且求到黛玉门下,不会想不到此处。

    甄家娘子同女儿出来时,雪雁陪她们到黛玉跟前,宝钗已经告辞离开了。

    黛玉问她们两个有何打算时,甄家娘子道:“我儿已经改回原名了,就叫英莲。我们烦劳大奶奶这些时候,心里好生过意不去,但是我们母女两个一老一小,我一个还罢了,带着香菱实不敢出门回乡,恳请大奶奶打发人给英莲复了原籍,我再出门打听,在大奶奶后街买一处小小的房子,两三间即可,我们搬出去住在那里,母女两个做些针线过活,我出门,英莲在家里不出去,只是娘儿两个无依无靠,只能暂且依附大奶奶府上,免得受人欺负。”

    雪雁听得暗暗赞叹,甄家娘子果然是有见识的人物,既不会过于打搅黛玉,也不会因为母女两个无依无靠而任人欺侮,因有周家,附近甚少有人敢来生事。

    黛玉亦赞道:“如此甚好,只是你们可有买房之资?”

    英莲道:“有,我离开时,奶奶和宝姑娘叫我把平时积攒的东西都带出来了,衣履簪环齐备,月钱也没花过,买房子的钱尽够的。”

    黛玉听了,便道:“既然如此,你们暂且再住两日,等我打发人给你复了原籍,再着人帮你们买下房舍,家里人比你们懂得多些,也知道哪里的房子好,到那时你们再搬出去。”

    甄家娘子听了,并英莲感激不尽。

    黛玉倒为她们母女两个欢喜,只叫人另行收拾了房间给她们住,不必和雪雁挤在一起。

    甄家娘子和英莲母女团聚,周夫人得知后,听了她们的打算,并没有一味依附着黛玉不肯离去,也颇为赞同,反命下人给他们找房子时多尽些心。

    甄家娘子和英莲很快就搬了出去,房子就在后街,小小的院落,三间上房并两间耳房,一共花了七十两银子,左邻右舍都是周家住在府外的仆从,不会平白无故地欺负她们。

    此事告一段落,雪雁也开始收拾东西搬出周家。

    她先去了赖家查看自己的宅子,彼时租客已走,赖大媳妇命常服侍雪雁的两个婆子给她看家,闻得她即将脱籍离开,忙道:“你既要离开,来家里住便是,如何一人住在外面?”

    雪雁笑道:“我住那里,也常能来给祖母和干娘请安,到底离林姑娘府上近些。”住在赖家并不自在,在荣国府和周家居住时,自己是下人,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在赖家,总有几个下人眼高于顶,暗中瞧不起自己这个做丫头出身的当了赖家的小姐。

    赖嬷嬷听了,倒愿意雪雁常去和黛玉走动,便对媳妇道:“既然雪雁住在外面,想来是有主意的,横竖平常走动也便宜,你将常服侍雪雁的两个小丫头和两个婆子送过去陪她,再配两个看门护院的小厮,那宅子就在左都御史旁边,谁敢上门找不自在?”

    赖大媳妇叹道:“话虽如此,到底不放心。”

    雪雁笑道:“干娘快别担心了,我那在宫里当差的干哥哥,原说要置办一处在宫外的宅子,因不放心我,所以暂且不买了,住在我那里,看门护院有干哥哥找的几个干净老实没进宫当差的小太监。”

    赖嬷嬷和赖大媳妇闻得于连生与她同住,自觉比在家中好,便点头允许了。

    赖大媳妇陪着黛玉去看了宅子,检视一遍,将钥匙还给她,又命原来看家的两个婆子和家里的两个小丫头搬过来服侍雪雁,将卖身契也都给了她。

    雪雁一看,这两个婆子和两个小丫头都是外面买来的,在赖家并无根基,遂道谢收了。

    不几日,于连生找了六个不当差的小太监来,考究过人品,又签了死契,方送到雪雁这里使唤。这些小太监都是无家可归,流荡街头乞讨为生,如今有了这样的差事,虽不如进宫,却也丰衣足食,如何不肯,故十分感激于连生和雪雁。

    宅子收拾妥当了,这边雪雁便向黛玉告辞,提出离开。

    黛玉虽然早有准备,但是雪雁离开时,仍不免泪染衣襟,道:“你跟我这么些年,一说要走,我这心里就觉得空空落落,百般不舍。”

    雪雁笑道:“我家只跟姑娘隔着两条街,只要姑娘不嫌我,常能过来给姑娘请安。”

    黛玉听了忙道:“你可不许忘了我,横竖你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做,常来看看,不独我舍不得你,就是紫鹃她们也舍不得你呢。”

    雪雁转头一看,果然容嬷嬷和紫鹃等人都红了眼圈儿。

    作者有话要说:大概应该补全了吧?

    母上大人驾到,于是各种折腾,我的狗窝啊~~~~~~



62


    黛玉身边的丫头都是自小相处,便是汀兰淡菊这些同雪雁也相处了五六年;她们都没有什么不好的心思;更显和睦,如今乍然分离,难免觉得十分难受;何况雪雁处处与人为善,便是极得林如海信任;也没显得高人一等,如今她去了;故都来相送。

    雪雁心里也是伤感不已;十分不舍,强笑道:“我这一去,又不是不回来了,做这一番姿态作甚?明儿我来了,你们别不给我茶吃就好了。”

    紫鹃道:“放心,定然拿姑娘最好的茶给你吃。”

    雪雁一笑,方将自己近日做的荷包手帕香囊等针线一一赠给众人,道:“好容易才做这么些,留作念想儿罢,可别嫌弃。”

    众人都知她虽然针线活儿好,但并不喜欢做,如今见这些针线活儿件件精巧,又都是他们素日最喜欢的花样,各有不同,显然费了极大的心思,都有些感动,但是东西入手,沉甸甸的都觉得不对,一打开荷包和手帕包儿,却见里头各有东西,有的是金璜,有的是玉佩,也有钗钏簪环,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缕,竟是人人没有落下。

    众人看罢,都惊道:“你这是做什么?留给自己用罢。”

    雪雁道:“这些都是我姐姐留下的东西,横竖我还有许多,这会子去了,分送大家些,大家也好念着我,可不许忘了我。”

    容嬷嬷素日待雪雁与众不同,雪雁也十分敬她,拿着雪雁特地做给她的松鹤延年锁如意云纹的葫芦荷包,里头装着一对羊脂白玉佩,一瞧便知是南珠所留,不觉滴下泪来,乃对她说道:“你到底是个女孩儿,行事十分不便,回了家,你哥哥不在时,你须得紧守门户,有什么事情只管打发婆子小厮们出去,自己不可随意出门。”

    众人听了,都点头称是,也如此劝慰雪雁。雪雁生得虽不及英莲之貌,却也和晴雯之流不相上下,兼之经黛玉教导、容嬷嬷□,更有一份卓然气度凌驾于她们之上,比寻常的小姐也不差什么,在府里还罢了,在外头,这样的容貌必然会引起瞩目,于她倒不好。

    紫鹃劝过后,乃道:“你何必独门别院的?住在赖家岂不是好些?”

    雪雁知众人说的极是,自己本也没打算常常出门,今听紫鹃之语,忙将先前的思量告诉了她,她们都是自己人,不知说了多少梯己话,也不必避讳。

    紫鹃听着,点头赞同道:“你说得也是,赖家虽好,到底不是自己家,万事做不得主,哪比得家里自在?你不过是赖家认的女儿,终究比不得赖大姑娘名正言顺,与其看他们家下人的脸色,倒不如自己独自过着清闲日子。”

    雪雁笑道:“我便是如此想法,才住在自己家里,横竖也有人陪着,倒不怕。”

    紫鹃道:“还是小心些才好,听你说的那几个小厮倒好,亏得是他们,若是别的小厮,恐怕还不能有,免得欺负了你去。”

    说着,将早已预备好的一个手帕包儿递给雪雁,道:“这是我给你的。你这一去,可没人发你月钱了,样样都得用你存的那些梯己,虽说你并不在意那几个钱,可是眼下又给了我们些,哪里由得你这样花?日后须得勤俭节约才是上策。”

    雪雁笑着点头道:“姐姐放心,我自然知道日子该如何过下去。”说着接过她递来的手帕包儿,亦觉得不对,打开一看,里头却包着一对赤金累丝镶红宝石重瓣石榴花的手镯,金子还罢了,宝石却是极匀净的上等鸽血红。

    雪雁认得这对镯子,乃是她们还在荣国府时,贾母某日说紫鹃可怜见的,不大在跟前走动也没得什么好处,特地从手腕子上褪下来赏了给她的,她一回都没戴过,珍藏无比。

    见雪雁吃惊不已,紫鹃笑道:“你道只你这般想法不成?你想着我们,我们也想着你。便是她们也和我一样,我们在府里不缺这些东西,你在外头不花钱的话却再得不到了,凭你从前有多少积蓄。且收下罢,你送我的我收了,我给你的你也不必推辞。”

    众人纷纷拿上临别之礼,果然也都是荷包手帕之类,其中各有东西,着实不轻。

    雪雁苦笑,本想着自己从林如海哪里平白无故得了许多东西,才从那里和南珠留下的首饰里拣一些上等之物分赠众人,没想到她们竟然也同自己一样,在针线里裹着贵重之物。但是听众人都说自己不收的话,她们也不收了,无奈之下,只得一一道谢收下。

    正别离间,忽听有人通报说周夫人打发人来,却是红杏。

    黛玉坐在上头,见红杏身后跟着两个小丫头,捧着东西,乃是些衣料银锭等物,心中便知来意,笑道:“姐姐匆忙而至,可是太太有什么吩咐?”

    红杏忙请了安,笑道:“听说雪雁今儿回去,太太特地打发我送些东西来。”

    说着,拉着雪雁的手,道:“太太说你不必过去磕头了,见了倒觉不舍,你的好处太太深知,叫我拿了两匹好料子给你做衣裳,还有四十两银子且做车马之资罢。”

    雪雁连忙道谢,道:“这如何当得起?”

    红杏抿嘴道:“什么当不起,太太给你,你就收了,明儿再来,别忘了给太太请安。我就不送你了,你一路千万小心些,外面车马可都有?你那么些东西,总不能一个人抬走。”

    雪雁笑道:“一会子我哥哥带着小厮过来,有备好的车马。”

    红杏听了方放下心来,遂向黛玉告退。

    一时周滟也打发人送了几样东西过来给雪雁,雪雁收了,偏周衍和周涟房中也打发丫头过来赏了两匹衣料给她,想来也是念着先前雪雁的好处。

    等雪雁好容易收完了,黛玉方对雪雁道:“我知道金银东西你并不缺,就叫人收拾了一套好的文房四宝给你,另有一箱子新书,你须得好生练你的字,可不能懒惰了。”

    雪雁忙应承不迭,较之金银之物,她自然更喜这些东西。

    因她们将来也能相见,倒也忍住了别离之意,都命婆子过来搬东西,并送到二门。雪雁东西极多,来回两趟方送完,有羡慕的,也有觉得理所当然的,毕竟都知雪雁的姐姐留了不少东西给她,还有她给黛玉守东西林如海赏赐的几箱衣服。

    起先收拾东西时,芥子里的金银之属珍稀之物雪雁暂时并没有取出,即便是黛玉给她林如海说过的那一箱金子,她也分开藏于衣箱之中,如此便显不出来了。

    到了二门,于连生早带人到了,皆搬运出来,送到车上装好,又雇了一顶小轿与雪雁。

    雪雁与紫鹃等人挥手作别,径自上了轿子。

    一路上不消多记,回到家里,雪雁下了轿,便觉得满目清新,含笑对于连生道:“这就是咱们的家了,真真还是自己家里好。”

    于连生正吩咐小厮们将东西搬到雪雁所居房间的耳房里,笑道:“这是自然。”

    好容易收拾妥当,丫头婆子并小厮们都上来请安。

    雪雁的两个丫头一名小兰,一名翠柳,雪雁并没有给她们改名,另两个婆子则是姓胡、姓金,便叫胡婆子和金婆子,四人除了服侍雪雁外,也都得管着打扫房舍并厨房做饭等事务,剩下六个小厮,在门上当差,或是看门护院,或是做些女眷所不能的重活。

    雪雁道:“你们跟着我,虽说没什么荣华富贵,但是衣食上不会短了你们,每人月钱五百,四季衣裳各两套,吃饭也是荤素皆有,不求你们如何有本事,只需老实本分便可。”

    一听月钱五百,小兰翠柳胡婆子金婆子还罢了,她们在赖家也是如此,唯有六个小厮心里却是感激不尽,忙磕头道谢。

    他们这些阉人没有进宫当差,并不能称之为太监,皆因于连生是宫里的太监,所以在称呼上对他们尊重了些。他们平常流落街头,即使想去找些活计做,也因身有残疾而备受侮辱,收容所里的那些不过只是十之二三,他们衣食无着,家里无人,本想着一辈子就在街头乞讨度日了,没想到竟然会被于连生选中,到这里做小厮。

    他们来了几日,也见过雪雁过来两次,她言语温柔,并不对他们朝打暮骂,从来不似旁人面上和气,眼里却充斥着鄙弃轻慢之意,如今又有衣裳穿,又有足够的饭吃,还有月钱攒着,真是神仙的日子都比不得他们。

    于连生并不能久留,见雪雁打发雇来的车马轿子,付了钱,处处安排妥当,便道:“眼下宫里事多,我该回宫了,下回得了空,将攒下来的东西搬过来请妹妹替我收着。”

    雪雁道:“好容易迁了新居,哥哥该留下吃一顿酒再走才是。”

    于连生笑道:“竟是不能了,我身上还有圣人交代的差事呢。再说,你我何必在意这些个俗礼,便是不吃酒,难道就不是乔迁了不成?等我日后闲了,有回来的时候呢。”

    雪雁一听也是,便送他出门,看着他带两个小太监骑马而去。

    雪雁转身回来后,命人各司其职,对金婆子和胡婆子道:“今儿好生做一顿饭,多加两个菜,再买两坛子酒,大伙儿吃了,也是个热闹的意思。”

    金婆子和胡婆子忙答应不提。

    雪雁叫小兰和翠柳去收拾卧室,自己则去了耳房,将先前分散的金子拢到一处,连同藏在须弥芥子里的东西一一拿出归置,金银放在同一个箱子里,外面只有一些碎金银并铜钱做日常家用,首饰匣子亦锁在一个箱子里,只留卧室内梳妆台上的一副妆奁并其内的首饰。

    一时赖家打发人来送乔迁之礼,雪雁出来,忙接了东西,发了赏钱。

    刚欲回转,却又听闻赵家送礼来。

    雪雁听了十分纳罕,她并不认得什么赵家,如何会有什么赵家来送礼?忙命人将来人请进来,一眼却认出了乃是那日在庙里赵云家里给黛玉送过礼的婆子,姓李。

    李婆子行了一礼,笑道:“听闻姑娘今日乔迁之喜,我们家别无他物,唯有几盆花儿倒好些,我们家没有当家的奶奶,一应大小事都是大爷做主,本不该如此唐突,但是素敬姑娘为人,且在南边于大爷主仆等人多有照应,故打发我送来,请姑娘千万别嫌弃。”

    雪雁谦逊道:“我哪里照应了什么,倒是赵先生一路护送我们大奶奶回南,十分辛苦。”

    话虽如此,但是他们已经送来了,也就收了,另封了赏钱给她,李婆子道谢告辞。

    赵家只来了李婆子一人,花是在门外时,乃是几个小厮搬进来的,送到雪雁跟前,一共六盆,乃是两盆桂花,两盆海棠,两盆菊花,虽花开不同,却都修饰得十分清雅。

    雪雁笑道:“我正想着买几盆花放在屋里,倒巧了。”遂命人搬到廊下。

    赵家并不在城里,而是在西郊集镇之上,并非村落,却也依山傍水,离京城极近,李婆子从雪雁家出来,径自出城,到家回话给赵云知道,笑道:“王姑娘已经收了。”

    赵云正在院中修剪花木,闻听此言,道:“有劳李妈妈了,观月,送李妈妈下去吃酒。”

    观月答应一声,请了李婆子下去。

    赵家人口不多,除了赵云这个主子外,只有两个婆子并两个小厮,另一个乃是宁婆子和赏风,观月回来看到地上只剩残枝落叶,却不见赵云,便往屋里去,只见赵云正坐在窗下案前看书,忙倒了茶送上来,道:“大爷,好端端的怎么忽然打发人给王姑娘送礼?”

    赵云看了他一眼,道:“在江南时,你吃了人家多少瓜果?送两盆花怎么了?”

    观月笑道:“我只是心中疑惑。”

    赵云微微一笑,道:“周将军什么时候在家,你提醒我一声。”

    观月答应了记住,越发不解赵云找周鸿做什么。

    赵云毫不在意,从窗外往外看了一下日头,径自往前院去,他在京中无事,让人在自家前院空出几间大屋做私塾,因他不收学费,只收些附近乡邻家中不缺的瓜果蔬菜鸡鸭鱼蛋等物,故附近家中略有盈余的人家都送孩子过来跟他读书识字,如今已有三四十个学生了。

    见到赵云,诸位学生起来请安问好,将他先前交代的功课交了上来。

    其中一名七八岁的小学生名唤李升者,等放学后人都散了,上前行了一礼,道:“先生,俺娘说了,明天俺姐姐出门子,家里办喜事,请先生去吃酒。”

    赵云因李升之母每每见了自己总要说给自己做媒,哪里肯过去,兼之他如今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更不愿惹出什么事情来给日后添烦恼,因此便对李升笑道:“回去告诉你娘,明日我有要事,去城里一趟,竟是不能亲去了。”

    李升听了十分沮丧,却也知道赵云有许多事情做,只得怏怏不乐地回去了。

    却说李婆子去后,雪雁这里便无人送礼了,吃过饭,好生歇了一回,自己当家作主,全然不必起早贪黑,卧室里的铺盖乃是带回来的,纱帐锦被,虽说雪雁出来了,但是却不会骤然弄什么青纱帐粗布被,故当晚一夜好梦,次日早早起来。

    睁开眼时,雪雁起身开窗,看到窗外院中黄叶满地,翩跹如蝶,微见秋日萧瑟之景。

    小兰和翠柳住在外间,听到里间声响,也都起来了,端着热水进来,笑道:“姑娘怎么不多睡一会儿?横竖家常无事。”

    雪雁笑道:“在里头当差时常常起得早,一时竟改不过来。不过我也该起来练字了。”

    遂拣了一件银红夹袄配着大红裙子换上,洗漱过后,对镜理妆,乌溜溜的头发用一根红头绳细细地挽出发髻,除了耳畔的一对玉坠子和左腕上的一只玉镯,便不戴别的饰物。

    小兰道:“姑娘打扮得太简便了些,不过这样倒更显出一份清水出芙蓉的干净来。”

    雪雁笑道:“在府里怕失了身份,如今在自己家,一会子还要练字,打扮那样富丽作甚?”

    说毕,自取了文房四宝出来,摆于案上,因见拿出来的一套乃是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四样,皆是文房四宝中的上等之物,另外还有水注、砚滴、臂搁等等十分齐全,皆是黛玉房里的好东西,雪雁暗暗感动不已。

    练了一个时辰的字,再开箱时,雪雁发现箱子里除了黛玉说的新书,另外还有两本孤本,两卷书画和两张名家真迹法帖,都是雪雁曾经收在须弥芥子里的东西。

    雪雁低声一叹,心知黛玉怕自己推辞,故只说了新书。

    金婆子等人已经做好了饭送来,对雪雁道:“咱们家的饭比不上府里的,姑娘别嫌粗糙。”

    雪雁洗了手,小兰和翠柳已经将饭菜摆在桌上,却是极寻常的白米粥,并两样清炒小菜,一碟切开的咸鸭蛋,一碟刚出锅的馒头,这些菜在荣国府里怕是一二等的丫鬟都不吃,略体面些的丫鬟,素来都是跟着主子们吃粳米粥。

    雪雁看毕,却笑道:“这才是咱们家的饭,比府里的做什么?他们在里头吃的虽好,可有咱们这样自在?我也有几亩地,自有许多粮食吃,不必采买了。”

    金婆子甚是惊奇,道:“竟没听姑娘说过。”

    雪雁笑道:“和我们姑娘的庄子在一处,往年都交到了荣国府里,哪敢说有我的呢?如今姑娘说了,每年那些庄子上的租子送过来,连同我的一起叫人料理,不必我费心,再过一两个月就送来了,眼下却得买着吃。”

    金婆子听了,连连念佛不已。

    雪雁吃完饭,漱口毕,乃对金婆子等人道:“你们出去采买时,除了鸡鸭鱼肉,也买些瓜果蔬菜,你们多吃些,不必替我在这上头俭省。当然,也不许太过奢靡浪费了,横竖外头的东西一概物价我都知道,瞒不过我去。”

    金婆子素知雪雁精明,忙点头应是。

    自此,一家十来个人便守门闭户,丰丰富富地过自己的日子。

    雪雁平常除了练字,便是看书,针线做得却不多,这一日忽然觉察出一些不对来,她在府里时,黛玉书房里的书尽够她看的,眼下自己家里的书却少得很,便留了小兰和胡婆子在家看家,在翠柳和金婆子的陪同下,叫上四个小厮出门,直奔附近最好的书肆。

    书肆掌柜的见是女子来买书,打扮非同一般,忙迎了上来,心里却十分疑惑。

    雪雁平素在黛玉身边看的书都是上等官府刻本,一进书铺,也要这些,既是收藏,又要自看,她不愿买一些粗劣之书,掌柜的听了,忙请进雅间,先问她要什么书,然后送上来。

    雪雁读书极多,早拟了单子出来,叫翠柳递给他,道:“暂且按着单子的将书送上来。”

    掌柜的看完,顿时目露惊骇,这些书不是一个女子家常看的,天文地理,工艺杂学,诗词歌赋,简直是包罗万象。他平常待客,见识颇多,心知一般大户人家的小姐自有下人出来采买,不会自己带人出门,寒薄人家的小姐大多不识字,眼前此女看着像大户千金,行事很有章法,但是既能出门,显然不是,不知是什么身份。

    掌柜的满腹疑团,看了雪雁面上的帷幕一眼,忙命人按着书单将书册送进来。

    雪雁一问价钱,心中便是一叹,难怪许多百姓读不起书,原来书价竟如此昂贵,据说比之前朝已经便宜太多了,就拿她跟前的一部明史来说,一部十册,共计六两纹银。

    翠柳吃惊道:“书竟这样贵不成?我一个月的月钱一本书都买不来。”

    旁边金婆子和小厮们也是满脸吃惊。

    雪雁查看了一遍书册,笑道:“不然怎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现今还好些,自有了印刷之术,书价日降,想那唐代一卷一千文,那时候的钱能买多少东西?”

    翠柳暗暗咋舌不已,道:“瞧来只有有钱人家才读得起书。姑娘买这么多做什么?”

    雪雁道:“自然是买来看了,咱们家的书房空空落落的,只有我们大奶奶送的那一箱子书,只好出来再买些,既自己看,也是收藏,故得选上好的刻本。”

    掌柜的听得亦觉奇异,原来还有丫鬟自小读书识字到这样的地步。

    雪雁今日买了八十余部书,共计五百六十余两银子,亏得出来时带了足够的银钱,不然还得回去一趟,她从前的银子都兑成了金子,携带出来时十分方便,付了六十两金子给掌柜的,掌柜的拿戥子称后,找了三十余两银子给她。

    收好银子,雪雁心中苦笑,自己书房若要填满,还不只得花费多少银钱,不过她喜欢读书练字,倒也没有十分舍不得,想罢,忙叫小厮们将书册小心搬上车。

    离开前,雪雁将先前的书单要了回来,不肯让闺阁笔墨流于外面。

    掌柜的做了这样大的生意,听她的意思往后还会过来,忙亲自送出门,笑得合不拢嘴。

    回到家中,雪雁将新书归置妥当,看着自己的书房逐渐有些模样,脸上顿时露出欢喜的笑容,她原本还觉得自己积蓄不少,如今瞧着若想买全了书,大概得花掉七七八八。

    雪雁在家无事,第二日一早就坐车去周家给黛玉请安,另外还备了几样新鲜瓜果。

    黛玉自从雪雁离去后,便感身边寂寞许多,平素周鸿不在家时,尚有雪雁陪自己读书作画,说起书上的典故皆是信手拈来,如今她一去,紫鹃这些人都只是认得几个字,不爱这些,故闻得雪雁求见,忙命人请她进来。

    紫鹃等人听说了,也都十分欢喜。

    见到雪雁,黛玉笑道:“我以为你忘了我,怎么这么些日子才来?”

    雪雁不觉失笑,她离开不过五天,黛玉便这样说,心里仍不免十分感动,道:“多谢姑娘记挂着,还得谢姑娘给我的东西,当初给时,姑娘怎么不说呢?”

    黛玉不以为意,道:“若说了,你未必肯收,横竖确实只送了一箱子书。”

    雪雁笑道:“亏得姑娘送了一箱子书放在我家的书房里,我昨儿去买书,真真是买不起了,不过买了八十余部,却足足花了五百六十多两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