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红楼小婢 作者:双面人(晋江vip金榜2013.08.16完结)-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有人通报说妙玉打发小丫头送东西来,黛玉忙坐起身,命人快请。

    妙玉清高非常,甚至有一种过洁世同嫌的孤芳自赏,别人都觉得她乖僻,除了宝玉,也就黛玉与她好,妙玉常说她是个俗人,她也不恼,许是因为黛玉比宝玉更知她人在空门心在红尘的脾性,故每常闲了,或打发人送一书一诗,或邀黛玉吃茶赏花。

    雪雁一直很赞同黛玉和她来往,虽然三春钗云都是姐妹,但是真正能和黛玉同等契合的,却只有一个似僧非僧似俗非俗的妙玉,哪怕这个妙玉世人皆厌。

    小丫头捧着一个掐丝珐琅锦盒,含笑道:“我们姑娘说,今儿是姑娘大喜,又是姑娘芳辰,偏她今儿见了许多客,也乏了,就不亲自过来给为姑娘贺寿了,打发我把东西送来,说横竖我们姑娘也不知道呆到哪一日,东西早一日先给了姑娘,比别的东西好。”

    黛玉欠身道谢,道:“回去替我多谢你们姑娘,明儿我闲了,找她去再亲自道谢。”

    她素知妙玉脾性,并不推辞,只命雪雁收了。

    小丫头见状便告辞回去,也不留下吃茶。

    紫鹃奇道:“真真不知怎么说妙玉师父,明明是个出家人,偏身边的老嬷嬷和小丫头仍唤她姑娘,家常摆设一应罕见,世俗的好日子她也记得,不知送了什么东西给姑娘。”

    黛玉道:“她本就不曾拿自己当个出家人,何必强求她守着空门的清规戒律?”

    说着,亦生了好奇,叫雪雁打开看看。

    雪雁闻言一笑,启开锦盒,里头却放了两个巴掌大的小锦盒,上面放着一张帖子,是遥叩黛玉文定之喜芳辰之贺,忙递给黛玉,然后在黛玉看帖子时打开小锦盒,不禁吃了一惊。

    只见小锦盒里一个装着一对系着红丝绦的羊脂白玉龙凤璧,温润如脂,通透无瑕,雕工玲珑剔透,巧夺天工,衬着红绦子,十分夺目,跟了黛玉这么久,羊脂白玉雪雁也见过不少,但是这对龙凤璧当属羊脂白玉里的极品,且林家之物里也没有几件。

    雪雁看毕,忙打开另一个锦盒,里头却装着四颗桂圆大的珍珠,明润光洁,十分罕见。

    紫鹃吃惊道:“这样的珍珠,府里都找不出几颗来,这样的玉,我更是只在老太太身边见过,妙玉师父从哪里得来的?玉还罢了,虽罕见也能得,只是这珍珠,难得的是居然一般大小,一般圆润,乍一看跟同一颗似的。”

    黛玉神色平静,并不在意,道:“她原是仕宦之家的小姐,虽然进了空门,但是父母亡故时,留下了不少东西给她,去年咱们随着老太太游园,在她那里吃茶的场景你忘记了?老太太吃茶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就是一件古董,别人只道满府里找不出几件来,却不知在她眼里不过是个吃茶的器具,并没有放在心上,她当是俗物,我又何必太过在意?”

    说完,只把帖子珍而重之地压在案上书下,打算明日亲自过去道谢。

    雪雁不禁笑了起来,的确,在别人眼里只看到珠玉之珍贵,却不知在这二人眼里真真是当成寻常之物,不萦于怀,而妙玉也是真和她好才赠送与她,不怕黛玉觉得她是炫耀。

    她看了盒子里的珠玉二者,忽而一笑,道:“这妙玉师父倒也有趣。”

    黛玉瞪她一眼,嗔道:“多嘴多舌,快收了罢!”

    说完,复又躺回床上,由着雪雁收拾。

    紫鹃听地一头雾水,看黛玉无意多说,不禁拉着雪雁问道:“莫不是其中还有什么意思不成?好妹妹,快说给我听听。”

    雪雁合上锦盒,轻笑道:“人常说,珠联璧合,如今珠子有了,玉璧也有了,只是契合不契合,要不要弄个珠联璧合,却得姑娘自己日后自己来说个一二。”

    紫鹃听了,目瞪口呆。

    雪雁忙忙碌碌,半日方完,彼时黛玉早已洗漱完更衣入睡了。

    她忍不住看了紫鹃一眼,两人俱是一笑,各自去洗漱了,虽然疲累,却都欢欣无限。

    次日省过贾母,黛玉去探望凤姐,可巧碰到凤姐吩咐平儿去将自己的话传给李纨和探春,又吩咐这件如何行事,那家该送什么礼,不及听完,便自行掀了帘子进去,道:“我说你好生将养才是,事情都移交给大嫂子和三妹妹了,你何苦劳心劳力,弄得自己越发憔悴?”

    凤姐见黛玉进来,忙让座,叫平儿去传话,又命小红倒茶,嘴里道:“家里那么些事情我不管谁管呢?怎么妹妹亲自来了?有什么话,随便打发个丫头来就是了。”

    黛玉喝了一口茶,嗔道:“你这话无理,随便打发丫头来,当我是什么人了?”

    凤姐闻言一笑,心里十分熨帖。

    黛玉看她裹着杏子红绫被,越发显得面色发黄,毫无血色,竟比她从前病情最重时气色还要差十二分,想起素日从雪雁处听来的事情,心中五味杂陈,不知从何说起。

    凤姐暗暗诧异,笑道:“妹妹有什么话只管直说。”

    黛玉已经忍了多时,抿了抿嘴,半日方道:“你从此以后,都改了罢!”

    凤姐一怔,不解道:“妹妹这话是何意?我竟不懂?”

    虽然贾琏和凤姐私下贪墨了不少东西,但是黛玉一向和她好,尤其是去年生日之后,凤姐几乎是以贾母马首是瞻,故直言以对,道:“你怎会不懂?你是做大事的人,精明厉害,什么事儿都敢做,只是我都知道了,何况别人呢?”

    凤姐心头大震,脸上不觉现出一丝犹疑之色,只是她素来强横惯了,最不怕阴司报应,倚仗荣国府之势,王家之权,没有她不敢做的事情,故丝毫不担心自己做的事情有何后果。

    虽然黛玉不耻凤姐所为,但她不过是个外人,虽和凤姐好,却不好指责她什么,也无能为力,只是可怜了死于她包揽诉讼重利盘剥之事的人,道:“原不该我多说,只是那些事样样都是杀头的罪过,你为了几个钱如此,到底能得什么好处?”

    凤姐强笑道:“妹妹的话,我越发不懂了。”竟是不肯承认素日所作所为。

    黛玉心里轻轻叹息一声,起身道:“我和嫂子好了一场,才有这些话,嫂子好歹思量思量,若觉得有理倒好,若觉得无理,我竟不能了。我须得栊翠庵找妙玉,就不多陪嫂子了。”

    雪雁站在外面廊下和小红说话,见黛玉出来忙跟了上去。

    进了园子,走在路上,黛玉叹道:“凤姐姐竟不肯承认呢,大约也不愿意罢手。”

    雪雁道:“琏二奶奶忒胆大包天了,这些事做惯了,那么多的银子在前面招手儿,如何能罢手?若是琏二奶奶多读了几本书,多知晓些律法道理,也不至于此。”

    黛玉摇头道:“那也未必,敢做这些事的,不过是贪婪作祟。”

    雪雁倒很赞同,点头道:“姑娘说的是。”

    黛玉一路默然无语,行了半日,将及栊翠庵时,忽然止住脚步,看着流水出神,半日方道:“琏二嫂子小月了,身子着实亏损,我瞧着脸色就能看出来,怕是以后不能了,恐怕琏二哥哥有的事情出来呢。”

    雪雁惊叹于黛玉对于此事的敏锐,可不是,以后还有尤二姐之事呢,虽然不过是好色才偷娶了尤二姐,视国法于不顾,可在贾琏心里未尝不是为了子嗣恨上了凤姐背地里与尤二姐盼着凤姐早死。无子,贾琏就不能承继贾赦的爵位,就算继承了,日后无子继承,照样便宜了别人,虽然不到他袭爵时荣国府就败落了,但是他们可不知道自己家最后的结局。

    雪雁极不喜贾琏和尤二姐这一对,尤其是尤二姐,虽然改过自新是好事,但是她不过是盼着凤姐早死自己好进来做正室才偷偷嫁给贾琏,并不无辜,斗不过凤姐惨死,没什么值得可怜的,作为正室,维护自己的利益,凤姐的手段也没有错。

    贾琏为了美色和子嗣偷娶,不顾妻义私咒凤姐,尤二姐为了改过自新和终身有靠偷嫁,亦盼凤姐亡故,凤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借刀杀人,状告贾琏,此三人都不无辜,却都糊涂透顶,真真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雪雁轻声回答黛玉道:“到那时,也不知是怎样的是非风雨。”

    黛玉苦笑不已,到了栊翠庵门前,心中抑郁方略略消散,只见妙玉从庵内迎了出来,眸清如水,眉黛远山,一身水田道衣飘逸出尘,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真不愧是出自姑苏山水之中的女子,身上天生有一种如兰似水的气质。

    雪雁心中品度,比之黛玉,妙玉更显得好看些,皆因黛玉年方十三,而她已二十矣。

    到了庵中,见花木繁茂与别处不同,黛玉不禁笑道:“到底是你这里的花木好看,园子里花木虽好,可是修剪得太勤了些,且常有姐妹丫头掐个花儿朵儿,败落得可怜。”

    妙玉笑道:“能得你一赞,也不枉了花木来尘世一场。”

    说着,请她到禅房里小坐。

    黛玉坐在她家常打坐时的蒲团上,看着妙玉亲自扇风炉烹茶,笑道:“上回在你这里吃了一杯雪水,你说我俗,这回吃的是什么水?依我说,不拘什么水,只要烹出来的茶好,那就是好水,偏你还分个什么雨水、雪水,到底不如山泉水来得干净。”

    妙玉抿嘴一笑,道:“都过去多久了,你还记着?”

    黛玉接过她递来的茶,却是寻常的紫砂茶碗,不是上回的古玩奇珍,便点头笑道:“吃茶还是咱们那里的紫砂好。怎能忘?跟你好了那么些时候,偏得了你一句大俗人。”

    妙玉听了,不觉莞尔,又递了一杯给雪雁,雪雁顿时有些受宠若惊。

    黛玉在旁边道:“她给你,你就接着,能得她入眼的,满府里找不出五个手指头来。”

    雪雁含笑接了,先闻其香,方抿了一口,细细品味,只觉得自己平时喝的茶虽好,竟远不及眼前一杯,怪道妙玉敢自傲,的确是烹得一手好茶。

    妙玉坐在黛玉对面,持着茶碗道:“你这丫头很好,你的造化大半由她而来。”

    黛玉和雪雁听了,俱是一怔。

    半日,黛玉方笑道:“你说得不错,若不是她陪着我,我哪有今日今时?”

    妙玉道:“你的八字和你的命运不合,面相上也有痕迹,我推演了好几年方得出一二,却不能得知全貌,若我师父还在,她老人家精演先天神数,倒能知道,只可惜我所学不精,只隐约知道全赖你这丫头的契机,你的命格儿方变了,恐怕还能做到侯爷夫人呢!”

    黛玉扑哧一笑,道:“这些你都能算出来?若是你果然有此神技,早该名声远扬了,还怕没有香火供奉你?偏躲到这里来。”

    妙玉道:“我也不稀罕那些香火,他们只想着算富贵,却不愿意听灾厄,总想依靠什么算命来判定一生,殊不知人是万物之主,天生灵性,命运本来就是虚无缥缈之物,若自己没本事,就算生得富贵,也掌握不住自己的命运走向。”

    雪雁听得不断点头。

    的确,命运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应该是人来左右命运,而不是命运来左右人。

    黛玉心中一动,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从前她听雪雁嘟囔过什么命运都是在自己手里的,靠天靠地靠人靠山靠命运,都不如自己去挣一挣,说不定能有转机,她们主仆二人的的确确是从绝望中挣出了眼前这份前程。

    看着雪雁赞同妙玉的言语,黛玉忽而一笑,向妙玉问道:“既然你善于看相,且瞧瞧我这雪雁明儿如何?”

    妙玉没有继续看雪雁,只道:“心性影响面相,一旦心性变了,面相随之改变,就好比你,也是如此,我看不出什么来,只知道这雪雁造化不浅,至于是什么造化,我就不知道了。若是有生辰八字,说不定还能推算些什么来。”

    黛玉听了,便叫雪雁说来。

    雪雁无奈地将自己的生辰八字说了。

    妙玉听完,皱眉道:“奇了,这生辰八字和雪雁合不上呢。”

    雪雁顿时一惊,看来妙玉果然有几分真本事,当然合不上,她毕竟只是占用了雪雁的肉身,而灵魂却来自异世。

    黛玉蹙了蹙眉头,道:“怎么合不上?”

    妙玉笑道:“我终究不精于此道,虽说合不上,可是先前的命不好,孤雁之命,倒不如眼下,瞧来应该是她的命先改了,故你的命也改了。不管如何,这是好事。”既合不上,她就不用这份生辰八字来推演雪雁之命了。

    雪雁听到这里,真的相信妙玉的师父精通先天神数了,连嘱咐妙玉的话都大有深意。

    可是,她何以落得那样悲剧的下场?

    妙玉丝毫不知雪雁的想法,说完此事,便絮絮叨叨和黛玉论起来琴棋书画,忍不住又起身到庵内院中赏花联句,你一句,我一句,才思敏捷,不相上下。

    及至告辞时,妙玉朝小丫头使了个眼色,小丫头捧上一个玉盘,盘中皆是珠宝物件。

    黛玉诧异问道:“你这是何意?”

    妙玉指着雪雁道:“世间万物,有因有果,这些俗物我用不上,给她用在该用之处,说不定还能积些福德。”

    雪雁亦是推辞不受,她跟黛玉算得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黛玉给什么也不客气,可是和妙玉非亲非故,焉能收下这偌多财物?瞧着玉盘不小,约莫有三五十件呢。

    因此雪雁说道:“师父亲自请我吃了一杯茶,已经是我极大的福缘,何必给这些俗物?”

    黛玉在一旁道:“正是,你若果然对她好,下回我再带她过来,你给她一杯茶吃就行了。”

    妙玉想了想,笑道:“我竟俗了,你说得很是。”

    虽然如此,还是从玉盘中挑出一件来递给雪雁,道:“你不肯全部收下,那就只收这一件罢,好歹来了一回,留作个念想儿。”

    雪雁闻言见状,只得收了。

    妙玉很是欢喜,又道:“你宫中还有故人,若得一去,想必能得意外之喜。”

    黛玉和雪雁一怔,意欲问时,妙玉已经回身关门了。

    黛玉看着雪雁问道:“她怎么知道你宫中有故人?莫不是说的于公公?”

    雪雁也认为妙玉说的是于连生,便扶着黛玉往下面走,一面走,一面道:“宫里是什么地方,岂是我一个小丫头能进的?倒是于大哥的确是故人。就不知道这妙玉师父到底是什么心性,说了那么些话,很有道理,想来这句话也不是无的放矢。”

    黛玉叹道:“她是个奇人呢,我没见过比她更博学的人,宝姐姐也不如,只是从来不给别人推算,若不是今儿来,我还不知道她有这一项本事,她既肯告诉你我,想来是信我们,我们回去后别告诉别人,免得都来打扰她。”

    雪雁点头道:“我理会得。”

    倘或府里人知道,岂能忍耐住?必然会来打扰妙玉推算命运。

    黛玉因问妙玉给了什么,雪雁只知是一块玉佩,并没有细看,此时听黛玉询问,便从荷包里掏出来,二人一看,却是一块玉雕的大雁,用红绳系着,约莫寸许方圆,质地和她送给黛玉的龙凤璧一模一样,想来是同一块玉上雕琢出来的。

    黛玉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不解道:“怎么偏送了一只玉雁呢?”

    雪雁笑道:“随手拿的一个,哪里会留心是什么东西。”

    黛玉复将玉雁还给她收着,道:“她这人我素来看不透,必然不会无缘无故地送你一只雁。今儿天晚了,等下回见她再问问。”

    两人出了园子,却见紫鹃迎了上来,笑道:“姑娘说去看琏二奶奶,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黛玉笑道:“看过了琏二嫂子,去了栊翠庵。你来做什么?”

    紫鹃道:“现今太太命大奶奶和三姑娘管家,恐大奶奶和三姑娘失于照看,又请了宝姑娘监管,现今都在这园子门口的三间议事厅里,恐姑娘不知,故来说一声。还有昨儿热闹得很了,史大姑娘染了时气,卧病于蘅芜苑里,姑娘别忘记去探望。”

    等她说完,黛玉便先皱眉道:“云丫头素来身强体壮,又爱取乐,怎么我还没犯病,她倒先倒下了?可请了大夫吃了药?”

    紫鹃在另一边扶着她往外房里走去,笑道:“姑娘这一二年何曾犯过旧疾?别红口白牙地咒自己。史大姑娘已请过了大夫用过了药,大家都去看了,只差姑娘。”

    黛玉道:“用过午饭在过去,这会子怕外祖母房里催饭了。”

    路过议事厅时,只见来往回话之仆从络绎不绝,黛玉皱了皱眉头,又见李纨和探春带人出来,想是散了,却不见宝钗人影,不禁低声询问紫鹃。

    紫鹃抚掌笑道:“我忘了,这里只大奶奶和三姑娘议事,宝姑娘却在上房呢。”

    黛玉听说,微微叹了一口气。

    李纨和探春刚出了议事厅就看到黛玉亦往贾母房中走去,忙过来道:“从哪里来?”

    黛玉说了,然后瞅着二人笑道:“我现今不住在园子里,你们姑嫂两个可管不得我!听说你们在园子里自有厨房另外吃饭,怎么也跟我去外祖母房里?”

    探春不等李纨说话,便先笑道:“园子里虽有厨房,可我们在园子门口议事,厨房却在园子最后面,谁耐烦走一趟?还不够累的,故早已吩咐了叫人把份例送到老太太房里,我们再去讨老太太房里的好饭吃。”

    黛玉见她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不禁笑道:“如今你也是管家姑娘了,倒也吩咐得。”

    雪雁却不以为然,管家这种事在荣国府里算不得好差事,劳心劳力还落得埋怨,探春之才十分出色,奈何荣国府早已腐朽之至,终究不得长久。

    反观李纨十分聪明,凡事不出头,既有探春出面,又有宝钗监管,横竖怨不得她,人人都说她尚德不尚才,是个菩萨人,殊不知能把自己房里和儿子房里管得井井有条,一点儿乱子都没有,李纨岂是简单人?

    到了贾母房中吃饭,邢王夫人俱在跟前伺候,贾母早已知晓园中诸事,道:“好孩子,难为你们两个了,那么些事情,亏得你们太太交给你们,若是别人,哪里管得来。”

    探春笑道:“太太交给我们做,也是心里疼我们。”

    贾母听了神色淡淡的,道:“既交给了你们,你们就好好料理,别惊动了亲戚。”

    探春笑着应了。

    李纨低眉顺眼地给先给贾母端菜,一言不发。

    好容易吃完饭,黛玉急忙借口回房,一面吩咐紫鹃去拿衣裳来换,好去探望史湘云,一面对雪雁叹道:“二太太太心急了些,不若老太太稳得住。”

    雪雁见房中无人,方低声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老太太迟迟不松口,二太太怎能不急?不过是告诉府里上下人等,正经把宝姑娘当做是宝二奶奶,将来是要管家理事的,府里上下都是聪明人,哪里还不明白二太太的用意?”

    黛玉摆摆手,道:“横竖与我们无关,探丫头是个聪明人,不久就明白了。”

    雪雁点头称是。

    午后去史湘云房里探病,湘云最是静不住,又爱说爱笑,现今宝钗并李纨探春等人管家理事,自己和迎春惜春邢岫烟等人说不上话,拉着黛玉说个不停,央求她明日再来。

    黛玉无法,见她可怜,没一个人过来,只得应了,接连数日,每日都带着雪雁一同来探她,或是说笑,或是看书作诗,直至湘云痊愈,能出了园子走动方好。

    这日黛玉正在自己房里和迎春赶围棋,湘云和惜春在另一边说话,宝琴看雪雁写字,正极口夸赞间,忽听有人进来说道:“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儿死了,这会子赵姨娘正在三姑娘那里闹呢!”

    湘云要去看,黛玉忙止道:“他们在议事厅管家,你去做什么?”

    迎春也劝她道:“正是,这会子去,面上都不好看。”

    湘云听了,只得作罢。

    过一时,听说事情已经在平儿过来时完了,湘云正要说话,又听得有人说周大学士家下了拜帖给老太太,说不日前来商议大定之事,她立时推了黛玉一把,笑道:“姐姐大喜了。”

    黛玉听了却是十分忧心,周家下定,女方必要回礼,现今谁来主事?总不能叫李纨一个寡妇人家和宝钗探春两个姑娘家做主罢?




第四十五章
    

    商议放大定,过大礼;并不需要周夫人亲自出面;只请朱官媒居中调和,递了草帖给荣国府;上面列着聘礼并聘金等等,若是荣国府对聘礼和聘金的数目有所不满,可以另行商议,因此往往媒人都要往返数次;两家才能协商得当。

    不过周家和荣国府都是京城中的二等人家;两家自然不会在这上头生了嫌隙。

    本来这份聘礼周家应该送往往林家;奈何林家今已无人;黛玉住在荣国府里由贾母做主;只得送到荣国府了,荣国府抚养黛玉多年,倒也当得起。

    因王夫人去锦乡侯府赴宴,李纨探春宝钗皆不能理,贾母亲自出面,接了帖子,等媒人走后,叫来黛玉到房里同看,没有叫贾赦邢夫人等,恐他们见了聘礼欲据为己有,聘礼原是男方送与女家的彩礼,故贾赦等人收之亦理所当然,贾母爱怜地抚摸着黛玉道:“玉儿,你从小儿在我跟前长大,这些事都由我来做主,再不能叫人欺负了你去。”

    贾母年轻时性格伶俐,不大受闺阁束缚,平常也最喜欢模样标致言谈爽利的人,譬如凤姐黛玉等,越是谨守规矩的人如宝钗越是不喜欢,故不在意草帖不能给女孩儿家看。

    容嬷嬷和张嬷嬷两人闻言相视一笑,都为黛玉感到欢喜,不经他人之手,想必能留下。

    黛玉眼眶不觉一红,道:“劳外祖母费心了。”

    贾母一面命琥珀带人去收拾黛玉对面的厢房,一面吩咐雪雁道:“你都给我记着,一会子也誊一份清单出来,等到聘礼送来后,皆叫人搬到厢房里,你收着,谁要都不许给,就说是我的意思,这些都留给玉儿做嫁妆。”

    雪雁听了,立时满口答应。

    周家几辈子世家,又是长子娶妻,俗话说门当户对,明知黛玉嫁妆丰厚,聘礼绝不会薄,荣国府已贪墨了林家一百多万两银子东西,若没有贾母做主,真有可能收了这份聘礼。

    这次归京后,她去过赖家一趟,曾听赖大媳妇抱怨过府里处处显露出捉襟见肘之势了。

    贾母又对容嬷嬷和张嬷嬷含笑道:“有劳两位嬷嬷给我玉儿料理着,该绣什么嫁妆也得两位嬷嬷提醒教导玉儿一番,她毕竟年幼,我如今又上了年纪,恐有疏漏。”

    容嬷嬷和张嬷嬷忙福了福身子,笑道:“老太太只管放心。”等到黛玉出嫁,她们才算功成身退,到时候或是依旧留在黛玉身边受供奉,或是回到永昌公主府上当差,两条路对她们都好,眼下却得帮着黛玉料理婚前诸事,故不必贾母说,她们亦会用心。

    贾母方命鸳鸯拿了眼镜过来戴上,将草帖上列的聘礼和聘金等物指给黛玉看,道:“聘金三千八百两黄金,各色绫罗绸缎一百二十匹,各色妆蟒八十匹,四季衣裳一百二十套,锦被缎褥十二床,鹿皮十二张,貂皮十二张,赤金龙凤镯十二对,赤金项圈十二对,赤金头面十二套,珠宝俱全,银头面十二套,珠宝俱全,其余金珠簪环八十件,赤金元宝十二对。”

    说到这里,贾母已是口干舌燥,念着单子时心中暗为黛玉欢喜,周家送如此丰厚的聘礼,可见十分看重黛玉,喝了鸳鸯递上来的茶润了润口,道:“剩下的茶饼生果羊酒米糖等物样样俱全,我也就不一一细说给你听了。”

    雪雁一一记在心里,并暗暗估算,周家聘礼之重,当在京城里首屈一指,除了聘金并金元宝共计四万两银子外,其余各色衣料服饰等大约可达一二万两之巨。

    当然,黛玉的嫁妆较之胜过十倍乃至于数十倍。

    不过黛玉背负着林家之财,若是一般权贵之家嫁女,其嫁妆顶多与聘礼相当。

    黛玉听了这份草帖,却是双眉微蹙,脸现犹疑,按照常理,聘礼皆是大婚前一二个月送来,并同时请期,她年纪尚小,离及笄之日还有两年,并不必急着下聘,周家如何心急火燎地定日子下聘?何况她的嫁衣嫁妆还没动静呢。

    莫非周家已经对朝廷局势有了不祥之兆?所以想早些将聘礼送出,以免出了变故?

    想到此处,黛玉不禁暗暗为周家担忧。

    黛玉不似荣国府几位姐妹们只管在家中谈诗论词,便是探春宝钗等,现今都为了除去府里昔年弊害蠲免各处用度,她除了依旧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日子外,时时留心外面,也经常翻看当年父亲遗留下来并做过批注的书籍,据闻宫里有一位老太妃欠安,再想到一些蛛丝马迹,很快便察觉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贾母上了年纪,只顾着为黛玉感到欢喜,并没有留心她的神色,但是雪雁跟随黛玉多年,鉴貌辨色,微一沉吟,亦和黛玉生出了同样的疑问和担心。

    雪雁猜测,大概周大学士预料到自家可能会在上皇和当今争夺中遭受到一些很沉重的打击,但是却又不会一败涂地,定有起复之时,所以早些将聘礼送出来,与其等到那时候不知家中境况如何,倒不如先给了黛玉保住一份元气。

    并不能怪责周大学士就此绑定黛玉的想法,因为周鸿和黛玉是当今赐婚,两家都不能退亲,若是荣国府畏惧惹祸上身而就此代替黛玉退亲,那么聘礼就必须得归还周家,到时周家并没有什么损失,拿着这笔财物还能起复,反而是荣国府伤了体面名声。

    周家应该也预料到荣国府有贾母为黛玉做主,他们侵吞了林家很多财物,嫁妆凑得不够体面,这一笔聘礼是无论如何都得给黛玉带走,所以才大胆地添加许多。

    贾母看完帖子,取下眼镜,长长吁了一口气,笑道:“周家待你果然用心,这样的聘礼在满京城里都是数一数二的。看到他们如此待你,我总算放心了。”

    容嬷嬷看着黛玉低头搓着手帕,含羞带怯,十分动人,听了贾母的话,乃含笑问道:“按理,不该我多嘴,只是姑爷家如此早早下聘,莫不是急着订下婚期?早日成亲?只是一时之间,如何妥当?况姑娘年纪还没到呢!”

    雪雁听容嬷嬷开口,便侧耳听贾母如何回答。

    只听贾母道:“媒人说,周太太极喜你们姑娘为人,如今不过是先将聘礼下了,免得夜长梦多,过二年玉儿及笄前后再正经请期成婚,到那时你们姑爷差不多也该另有调任了。”

    虽说一般人家皆是婚前一二个月下聘,但不是没有早下聘晚成婚的例子。

    因此,周家此举贾母并不意外。

    容嬷嬷点头笑道:“既然不急着出嫁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