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医生-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奘大师心中欢喜,皇帝竟然叫起他圣僧了,看来已经得到皇帝的信任,想必法事是可以做成的了。他别的不关心,只关心能不能做成一场法事,把自己法相宗给宣传出去。

点了点头,玄奘大师道:“这个梦不是在喻示,而是梦中的事情,在我大唐已经发生了”紧接着,他把自己在宫中做法事时的所见所闻,开始说了起来。

说别人的事,他就够详细的了,说起自己的事,那就更加是详细上面,再加详细。把他在启蒙殿里看到的恶鬼形象,非常具体地描述了出来,仿佛那些前朝的恶鬼他亲眼所见似的。

说到后来,他道:“昨晚,就在念忧禅师到来之前,老衲正在闭目养神,却忽然发现香烟之中,幻化出一只恶鬼,顶盔罩甲,似是前朝武将的服色,这恶鬼在烟雾中扑向老衲,可老衲半点不惧,口念金刚经,用木鱼槌指向他,只叫了声嘟,就把他吓退了”

李治大吃一惊,道:“宫中竟然真的有恶鬼,竟然真的是前朝的”他这次出来,就是因为害怕所谓的恶鬼作祟,现在一听玄奘大师说见到了恶鬼的真身,他当然吃惊,甚是恐惧。

王平安也很是吃惊,他吃惊的不是玄奘大师看到了恶鬼,而是吃惊,这位高僧怎么胡说八道,竟然说真的有恶鬼?

玄奘大师念了声阿弥陀佛,对于他来讲,他并没有说谎,事实上在王平安找他之前,他在想着一本书,名为《梨俱吠陀》,这书有罗刹的记载,说起过罗刹国,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他一想这本书,脑中自然就产生了罗刹的形象,而他又在宫中,现在一提起,把罗刹说成是“似”前朝武将,也不能算是说谎,这不算是破戒,只能算是说得更加具体,更加有实体性质罢了。

玄奘大师道:“世间万事,皆出有因,前朝恶鬼想要害本朝的皇帝,是完全说得通的。而且如果老衲所料不差,下一个要害的就是皇后娘娘。所以在皇后娘娘受冤之后,老衲力排众议,把她救了下来,送到了甘露殿,只有如此才能保住她啊”

李治啊了声,喃喃地道:“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可我看着,皇后……嗯,皇后也许是真的受了冤枉啊”

武媚娘却是又惊又怕,王平安找理由,把李素节之死给淡化,找替罪羊背黑锅,这是她赞同的,可黑锅这么个被背法,那王皇后就也成了无罪,她还会成为后宫之主,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危险,一个小小的御女,哪可能斗得过皇后,这种陷害皇后的机会,以后是再也不会遇到的啦

武媚娘看向王平安,目光中满是祈求,那意思很明显,这件事不能这么处理啊,如果王皇后不被定罪,那她早晚会报复我,而且必将置我于死地,这不是要我的命嘛,还是赶紧再编个梦出来,把王皇后梦死算了

王平安眼角余光可以看到武媚娘的表情,可他却并不转头,不去看武媚娘。他一直都在支持着武媚娘,可这个女人办事未免太过狠毒,与历史上记载的全然无二。如此狠毒的女人,以后得了势后,没准儿就会害了自己,杀人灭口的事,她一定干得出来,而自己偏偏又知道得太多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就算是要再接着支持武媚娘,也要减缓支持的程度了,自己得先把后路弄好,最好能出藩镇守一地,执掌军政大权,比如说去折柳县,领十万突厥大军,这样武媚娘就不敢动自己了,这个退路他没有弄好之前,再也不敢支持武媚娘了。别支持着,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命给支持了进去,那就犯不上了

武媚娘见他不看自己,心想:“完了,看来王平安终究还是指望不上。到底是自己所求他的多,而他没有什么求自己的,这种人可是不会甘心听命的。自己只能加力扶持心腹了,比如李义府,还有那个米小苗”

心里想着,她忍不住往帐外看去,见帐门边上,就站着米小苗,而米小苗也在看着自己

米小苗一直在听,可却半点不表态,直到武媚娘看了出来,他心中得意:“怎么样,杨娘娘,你到底还是用得着我吧,关键时刻,谁也不好使,还得是咱家”

他冲着武媚娘轻轻摇了摇头,示意里面的玄奘和尚说的都是假话,不可信

不可信武媚娘当然知道玄奘和尚的话不可信但是,不可信,却要如何告诉皇帝不可信呢?王平安和玄奘和尚合力编造的这个故事,有着很远整的前因后果,而且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要想揭穿,那是极费力气,甚至是不可能的

如何化解,怎样应对?武媚娘心慌意乱,满嘴的苦涩,可急切之间,却是想不出半点的办法来

李治刚刚说完王皇后有可能是被冤枉的,王平安便道:“玄奘大师,既然你已经查明了真相,那该如何化解此次恶鬼之灾呢?”

玄奘大师深深地吸了口气,道:“须当做一场法事,要规模宏大才行,不如此,陛下的皇嗣……”

灵光一闪,武媚娘忽然想到,他们所说的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大大的漏洞,玄奘和尚说了一大通,里面有一点,就是说王皇后会生下皇位继承人来,而现在皇位却有继承人啊,就是那个李忠李忠可是太子,他才是皇位的正统继承人,如果说王皇后以后又生下一个来,那李忠怎么办?也死了?

如果李忠不死,被这场法事给救了下来,那王皇后以后就算要生,也不是生的皇位继承人,这便证明王平安的梦是假的,神佛喻示得不准;如果李忠死了,或是被废了……他怎么可能死呢,被长孙无忌看得好好的呢被废,那更不可能了,一个小小孩童,又没犯什么过错,怎么可能被废呢?

自相矛盾,这是一个大大的漏洞

武媚娘眼睛一亮,道:“如此说来,那太子现在也是有危险的啊,他不会出事吧?要是玄奘大师说的是真的,那太子现在有可能也被恶鬼害了呀”

李忠现在肯定不会被恶鬼害了的,只要长孙无忌把他给领来,那么王平安的梦不攻自破,就算他能自圆其说,但却也不那么能让人相信了。只要这么拖上一拖,武媚娘便可得到思考的时间,好好想想,怎么应对这件事。总之,一定要把王皇后打倒,送进冷宫里去

武媚娘不说还好,她一说李治顿时想起了自己的太子,他大叫道:“忠儿,忠儿哎呀,快快把忠儿带过来,快快,让我看看他”

王平安眼皮一跳,李治又自称我了,看来他是真的急了

外面的禁军听到皇帝呼喊,赶紧向长孙无忌的帐篷跑去,去找太子。帐里说什么,禁军在外面听得清清楚楚,虽然听得直咧嘴,将信将疑,可这种大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皇太子有事怎么办?这可真的会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呀

一名禁军校尉玩命似地跑向长孙无忌的帐篷,可刚到了帐篷前,就见长孙无忌站在帐门口团团转,而透过打开的帐帘,就见里面围着好几个太医,不知他们在干什么

禁军校尉大吃一惊,长孙无忌的帐篷里不可能住着别人啊,只能是长孙无忌自己,还有一个小太子。长孙无忌又没有带女眷,而他又在外面转圈,那帐里的太医是在给谁看病,难不成是在给太子看病?

本来这禁军校尉还对玄奘大师的话将信将疑,太子好好的,又被长孙无忌照顾着,不可能出事的,所以他还有些怀疑,不怎么相信。可现在看起来,那玄奘大师的话,完全正确啊,小太子真的被恶鬼给缠身了

长孙无忌心中烦躁之极,他看向帐内,连声叹气。昨天他把李忠带回自己的帐篷,心想一个小孩子而已,还不好照顾么,给他吃饱喝足不就得了,能有啥事

可万没想到,小太子因为受了惊吓,又和长孙无忌不熟,两个人以前几乎没人任何交往,和陌生人没什么两样。让李忠和一个陌生人一起住,而照顾他的王皇后又被带走了,小小孩子害怕之极。

长孙无忌喂李忠吃东西,小孩子吃完就吐,而且还抽抽噎噎地哭个不止,长孙无忌大感不耐烦,便摆出舅爷的架势,斥责了他几句,说他不乖不懂事。结果李忠受了这份折腾,当晚就生病了,到了天明之时,竟然发起高烧来

长孙无忌没办法,只好叫来太医给李忠看病。他站在帐外又是跺脚,又是叹气,自己昨天还说要保太子无忧,太子跟着他保准啥事没有,可还没过一天,孩子就病了,这可让他怎么和皇帝交待啊,未免显得自己无能了

正在发愁时,长孙无忌忽见一名校尉奔来,他心中叫苦,看这校尉的样子,定是皇帝派来的,这可怎么办,太子生了病,自己可怎么和皇帝说啊

果不其然,就听这校尉道:“长孙相爷,皇上要见太子,请您带他过去”

第八百八十六章 武媚娘有了应对之法

长孙无忌一听,摇头不止,这回可真是丢人丢大发了,自己堂堂一个宰相,连个小孩子都照顾不好,才一晚上,就把孩子给照顾得发高烧了。皇帝要是知道了,岂不是雪上加霜,更得上火了么

可皇帝要看太子,他总不能不让人家父子相见。长孙无忌道:“知道了,老夫这就过去,你先回去吧”

这校尉往帐里看了眼,又道:“长孙相爷,王相爷从长安来了,是连夜赶来的,现在就在皇上的帐篷里,要不要将他叫来?”

长孙无忌啊了声,随即大喜,他道:“王平安来了?好好,你这就回去,悄悄地把王平安给叫出来,让他来老夫这里”

校尉答应一声,可又犯难地道:“长孙相爷,王相爷正在和皇上说事情,说的是前朝恶鬼害人的事。想要悄悄把他叫出来,怕是不太可能,皇上是非知道不可的,而且皇上现在非常着急,怕恶鬼把太子害了,急着要见太子呢,卑职回去得把太子的事和皇上说明,没法隐瞒啊”

长孙无忌奇怪地道:“前朝恶鬼害人?这是怎么回事,你且说来听听,长话短说即可,挑重点的说。”

校尉把王平安和玄奘大师说的那个梦,大略地说了一遍,讲给长孙无忌听

长孙无忌听完,心想:“纯属胡说八道不过,这次的胡说八道,对我倒是挺有利的,别的不说,完全可以解救我的面子,只要把小太子得病的事情,往前朝的恶鬼身上一推,就没我啥事了,面子可以得以保全”

对于当朝第一大臣来讲,面子无比重要,丢别的可以,丢面子不行,尤其是在这么多的番邦使者面前,如果他堂堂大唐第一重臣的面子丢了,那以后想要找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长孙无忌一摆手,道:“知道了。老夫这就去见皇上,咱们一起去”他回头对帐里的太医们道:“你们小心伺候着,王平安已经到了,老夫这就去叫他,他一来太子的病就可以治好,你们不用着急,只要照顾好太子就成,不用给他开药了”

说完,他跟在那校尉的后面,一起去见李治和王平安。

帐篷里的太医们一听王平安到了,齐齐松了口气,陶巨东道:“万幸,万幸,只要王相爷一到,万事无忧矣”

别的太医则一起点头。昨天是皇幼子身亡,而今天太子又得了急病,身为太医,他们责任重大,虽然太子的病没啥大不了的,这里任何一位太医都能绝对治得好,可如果有王平安来,那责任就转到了王平安的肩上,他们宁可不要功劳,也不愿意淌这汪浑水。

长孙无忌大步来到李治的帐篷前,他进了帐篷,先给李治见了礼,便立即道:“皇上,您要见太子,老臣却没法把他带来。不知怎么的,昨晚太子突然患了急病,病情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老臣实不知哪里照顾得不周,才导致太子患病。已经叫太医们去会诊了,可太医们半天也诊断不出什么,正好王平安到来,不如让他去给太子看看吧”

李治听了这话,大吃一惊,他跳起身来,急道:“忠儿得了病?你不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这,这……难不成前朝的恶鬼,这么快就要害他了?”

武媚娘也是大吃一惊,心想:“这怎么可能,李忠怎么会这么凑巧地得了病?长孙无忌未免太过废物,连一个小孩子都照顾不好,还当什么宰相”

玄奘大师却不是吃惊,而是大喜,看来那经书让王平安做的梦,果然是神佛的喻示啊,这皇太子竟然真的得了病,神佛未欺我也

他脸上自然不能露出高兴的表情,站起身来,玄奘大师念了声阿弥陀佛,道:“太子得了急病,正合老衲所言。陛下,就请让老衲给太子去看看吧”

王平安也站起身,心中却想:“小孩子被折腾着了,昨天在王皇后被带走时,必定又受了惊吓,得了病很正常,金枝玉叶本就比普通的孩子身子弱。”

王平安道:“皇上,臣愿意跟玄奘大师一起去看,也好给玄奘大师打个下手”

李治大步往外走,急道:“不错,大家一起去看忠儿,忠儿可不能有事啊”他刚刚死了一个儿子,可经不住再死一个了,打击未免太大

众人一起往外便走,武媚娘在帐里犹豫了一下,她也跟着出来,却没有马上跟去,而是冲着米小苗打了个眼色。

米小苗会意,两人落在人群之后,米小苗向武媚娘汇报起来,把昨晚王平安进宫的事情说了一遍。

武媚娘听罢,便即明白,这定是王皇后被抓后,她的手下人立即回报长安,找到了王平安,王平安在得知消息后,立即编出了个故事,然后去唬弄玄奘和尚,而玄奘和尚因为受了经书的威胁,所以便不得不顺从王平安,帮他说谎,欺骗皇帝。

米小苗低声道:“杨娘娘,昨天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小奴并不知道,但皇后倒台却是肯定了。可王相爷这么一搀和,怕是皇后不但倒不了台,反而会被当成了功臣,以后她的位子坐得更稳了,您要想上位,却是要难上加难了”

武媚娘嗯了声,心想:“这些我当然知道,可问题是王平安说谎,你知道,我也知道,皇上却不知道。怎么能让皇上知道王平安在欺骗他,这才是最重要的,可眼下却什么办法也没有啊”

他俩在后面窃窃私语,李义府巴巴结结地凑了过来,问道:“杨娘娘,可有什么事儿,需要小臣效劳的?”

武媚娘皱起眉头,想了想,道:“你对于捉鬼驱魔这种事,有什么了解吗?”

李义府呃了声,没明白怎么回事儿,他官小职微,刚才没有在帐外偷听,只好摇了摇头,道:“小臣倒是看过不少民间野史志异,还看过《山海经》,不过对于捉鬼驱魔的事情,倒是不太了解。”

武媚娘对米小苗道:“我现在没功夫,你把事情的经过和他说一下,现在咱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不分彼此,要一起想办法才行”说完,她加快脚步,去了长孙无忌的帐篷。

米小苗本来挺看不上李义府这种人,也没把他当回事儿,可听武媚娘一说,对李义府该看不起还是看不起,可态度却好了许多,把昨天晚上的事和他说了起来,而李义府把昨天这里发生的事,也和米小苗说了一遍,两人共同商量起来,想找出应对之法。

武媚娘赶到长孙无忌帐篷那里时,王平安已经给太子李忠看完了病,并且开出药来,交给太医们去煎药了。玄奘大师则坐在李忠的身边,口中念念有词,为李忠做法事,降妖除魔。

李治在帐外不停地转圈,嘴里不住地道:“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褚遂良和房玄龄等一众老臣也都围了过来,就象昨天似的,重臣在圈内,禁军在圈中,而各国使者在圈外。

人人表情不同,但却都不说话。人群里最兴奋得无异于各国使者,昨天他们看到皇幼子驾薨,就够他们议论的,可今天却又见到大唐的太子得病,人人更是好奇,甚至有些人把这些事都写成书信,交给随行的侍从,让他们报给各国的君主得知。

大唐皇嗣出了问题,国家就有可能出现混乱,他们各自的国家在这场即将来临的大变中,能否得到好处,分上一杯羹,那可是需要好好筹划的。

武媚娘在人群里站了好久,可里面的玄奘大师也没把法事做完,她心中焦急,便想过去和李治说话,想要“安慰”一下李治,顺便探探口风,看看皇帝要怎么处理王皇后。

可她正想过去,却还没有过去时,忽然有人拉她的衣袖,她回头一看,却是米小苗。米小苗压低声音,说道:“杨娘娘,小奴和史义府已经商量好了应对之法,请您出来,咱们说一说。”

武媚娘大喜,赶紧出了人群,去听李义府和米小苗说应对之法。

帐中,直到药煎好了,玄奘大师也没将法事做完,王平安让玄奘大师接着做,他则扶着李忠,把药给喝了。李忠的病并不严重,只是得的急而已,再加上恶鬼什么的把众人都给吓唬住了,所以才觉得份外严重。一剂汤药下去,过不多时,李忠便出汗,烧也渐渐地退了。

直到这时,玄奘大师的法事都没还没做完呢

李治见儿子的病好了些,这才松了口气,问道:“舅舅,无病,你们说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呢?”

王平安道:“皇上,不如在这里做场法事吧。还有,皇后娘娘受委屈,您还得好生安抚才成。”

长孙无忌也道:“对,确是要做场法事,姑且不论恶鬼之事,做场法事驱驱邪,就当求个心安吧”

李治叹了口气,进帐去看了看李忠,出来后便道:“那就做法事吧,暂且不用赶路了,等做完了法事,就把忠儿送回去吧,让皇后好好照顾他。”

忽然,一个小官凑了过来,道:“皇上,要说做法事,臣倒是知道民间的一个方法,只是不知合不合用。”

李治转头看去,见说话之人竟是史爱国新收的儿子,李义府。

第八百八十七章 需要有人带兵远征

李治看着李义府,道:“是你?你也会做法事?”

他对李义府的印象很好,认为这个人说话实诚,虽然在做事方法,还没有展现出什么才华来,但实诚就是优点。对于皇帝来讲,要有能力办事的人,要多少有多少,可为人实诚的,却是不多见了。

李义府忙道:“回皇上的话,臣没有做过法事,可却见人做过。少年时臣游学四方,曾见过鲜卑族的巫师做法事,效果非常好,只是不知适不适用咱们大唐”

大唐皇室有鲜卑的血统,而长孙无忌更是连姓氏都是鲜卑的,而且朝中重臣,有很多都有鲜卑的亲戚,只不过随着唐初的民族大融合,鲜卑族已经逐渐地消亡,甚至连长孙无忌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胡人了,而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唐人

所以,唐朝的君臣对别的民族都有歧视,当然对现存在草原上的鲜卑遗族,也照样看不起,可对于鲜卑的风俗,却并不反感,是可以接受的。

李治皱眉道:“巫术?这种事情也能相信吗?胡人的玩意都是唬弄人的,不可以照学”

长孙无忌却道:“是巫术,要杀人祭天的那种吗?这可不能相信你是在哪里看到的?”

李义府道:“回皇上和长孙大人的话,不是杀人祭天的那种巫术,而是驱邪的。说来倒也简单,和玄奘大师做的法事差不多。只不过……只不过……”

长孙无忌问道:“只不过什么,速速说来,不要浪费时间。”

李义府赶紧道:“只不过确是需要一点点人血,而且得是亲戚的人血。臣在草原上看过,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差不多,是很小的部落,汗王的儿子被妖魔缠身,无法把妖魔驱走,那巫师便用了叔叔的血泪,投入火堆之中,将灰烬给汗王的儿子服了,妖魔便即远离,不敢再缠人了。”

顿了顿,他又道:“臣在看了法事之后,曾特地问过那个巫师,那巫师说不但要用叔叔的血,而且还得是犯过罪的叔叔,这样才最有效果。否则不管用什么方法,就算当时把妖魔驱走,过不多久,妖魔也还会回来,再缠着宿主的。”

他的话一说完,在场众人无不惊讶。王平安摇头道:“怎么会有这种巫术?难不成要以毒攻毒?”

李义府道:“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但那汗王的儿子很快病就好了,只是部落西迁,不知去往何处,所以下官也不知道后续如何,这方法倒底好不好使,下官也不清楚。”

长孙无忌一眯眼睛,心想:“犯过罪的叔叔?这个方法……嘿,倒是不错,那个李恪不就是犯过罪的叔叔嘛可是,怎么能让李恪再犯上罪呢,他自己已经把曾经的罪过给洗净了呀”

李治心想:“这算是什么方法,根本没法实施啊犯过罪的叔叔,只有李恪才是,可他现在却在营州呢,而且自称无罪,弄得我们也只能认为他无罪”

王平安却道:“没有别的办法了?似乎不必非要用叔叔的血泪吧?眼睛如果一旦流出血泪,那眼睛岂不是要废掉?眼睛上的伤病,几乎是无法完全治好的。”

李义府呃了声,又道:“当时听那巫师随口提了一句,母亲的血泪也可以,但当时那汗王的妃子不是王子的亲生母亲,而且也不肯用血泪为王子驱魔,所以便没用。而且这个方法到底好不好使,也不可知,应该是不好使的,下官只是听说,如实禀报而已。”

说完,他叹了口气,小声道:“这回怕是要得罪皇后娘娘了”

王平安脸上肌肉跳动,他向人群中寻找,想找到武媚娘,不用说这个方法肯定是武媚娘教的,真够阴损的。

长孙无忌哼了声,道:“果然是巫术,纯属害人之举”嘴上是这么说,他心里却想:“谁教他这么说的,难不成是那个杨春花?这个小女人可够狠的,用这种方法想要干掉皇后,如此的蛇蝎心肠,需当小心才是”

李治愣了愣,摇头道:“邪恶之术,怪不得鲜卑人会亡国破族,行如此邪恶之术,岂有不亡国的道理。”他一甩袖子,进了御帐,大臣们也跟着进去。

李义府官太小,没资格进去,他留在外面,往武媚娘的帐篷望了眼。他心想:“我算是彻底把王皇后给得罪了,把王平安也给得罪了。不过也好,我没了退路,杨娘娘反而会更加信任我的”

进帐之外,君臣坐定,人人都不说话,都在想着心事。大臣们都听见李义府在外面的胡言乱语了,人人不信,而且认为这个卑鄙小人用的方法,太过劣质下作。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毒计,何必提呢?皇上根本不可能让皇后去流什么血泪的,而且玄奘大师就在做法事,他也不会同意用这种巫术的

王平安低着头,想了片刻,却忽然明白,武媚娘用了这条毒计,她根本就没指望成功,但她却在李治的心中埋下了一根刺,那就是王皇后并非真心对待李忠,她并不是真心疼爱太子的。

就算是王皇后愿意用什么血泪,她自己主动提出,李治也不会同意的,这种巫术岂能使用?可时间过得一长,过个一年两年的,小孩子嘛,不可能一直没有病的,只要李忠一有病,李治就会忍不住往这方面想,或者某人去提醒他往这方面想。

李治这个人优柔寡断,耳根子软得厉害,时间一长,他把自己当初的决定忘了,再加上有人挑拨,他就不会认为当初是自己不让王皇后“流血泪”的,而是王皇后不愿意流,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王皇后不是真心疼爱李忠的,从而不再让李忠亲近王皇后。

一个生不出皇子的皇后,又没有了太子做为依靠,失势那是早晚的事,何况有武媚娘这个强大的敌人呢,恐怕两年的时间都不到,她就又得被找茬儿,扔到冷宫里去。

这是很厚黑的阴损计谋,典型的无中生有,挑拨离间。在春秋战国时被大量使用,他在念书时学过类似的故事,比如诸侯的妻子生大儿子时,母亲做了个恶梦,本来也没啥,可后来却越来越厌恶大儿子,转而喜欢小儿子,从而导致国家内乱。不完全一样,但类似,就是纯粹的心理作用,从而导致疏远,以至成仇,只能在黄泉地下才能相见

王平安向帐中的大臣们看去,心想:“他们都在以为那个甘愿给宦官当儿子的家伙,愚不可及吧,他们都在认为,如果低劣的阴谋,必不会得逞吧?他们都错了,如果他们知道那个卑鄙小人的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主人,他们要是能多活几十年,等那个主人改了大唐国号时,他们也许就不会象现在这样认为了吧”

帐中沉默了半晌,李治叹了口气,道:“把法事做得盛大一些吧,好歹让朕了却这桩心事。还有,朕决定建一座新的皇宫,城中是没地方了,就在城外建吧,在玄武门的东边建,那里有空地,而且在城外建,便不会再受前朝恶鬼的纠缠了,毕竟他们建了大兴城,可大兴城的城外,他们是没建过什么的”

王平安心想:“那不就是以后建大明宫的地方么,原来他也看好了那里”

长孙无忌一直没有说话,心中却在不停地思量着,事情已经出了,而且解决方法如此的荒唐。可不管多么荒唐,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成。李恪这个人实在是太让人讨厌,如果能把他给弄回来,再加以“合理”的修理,那是再好不过的,不如用用那个卑鄙小人的方法?

王平安和长孙无忌两个人各有心事,可别的大臣听了皇帝的话,却纷纷出言反对,都说建新的皇宫太过劳民伤财,而且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好的,皇帝既然不愿意回皇宫里住,可新的皇宫又不能及时建好,那这段时间,皇帝住哪儿啊?一直在外面狩猎不成

李治却不听意见,摆手道:“朕意已决,就这么办吧至于说到住的地方,就住朕未当太子前的王府便成,倒也不用收拾什么,地方也够大的”

长孙无忌忽然道:“只要让玄奘大师把法事做好,皇宫还是可以回去住的,不用换地方。可老臣却在担心一事,这件事情怕是很棘手啊”

李治叹道:“又有什么事了,怎么这段时间事情这么多啊,而且一件比一件让朕闹心”

长孙无忌道:“皇上,刚才那个史义府在说起巫术时,没有避讳旁人,在场所有人都听到了,咱们大唐人听了倒也无妨,就当是听一个恶心的笑话了。可当时还有番邦的使者们啊,咱们没法堵住他们的嘴,没有办法让他们不乱传,万一他们传来传去的,传成了谣言,从而被营州的李恪得知,那岂不糟糕?”

帐中的大臣们听了他的话,齐声惊呼出口是啊,外面的使者们可都听到了那个巫术,还不知得咋传呢根据对谣言的产生,发展,以及最后出现的结果,大家都再清楚不过,肯定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

谣言会把皇帝传成是为了救太子,便想要害死自己的弟弟,流血泪也会传成什么摘心挖肝,反正就是要把李恪给大卸八块了。如此一来,对于向来同情弱者的民间百姓来讲,在他们心中,李恪就会由一个谋逆者,变成一个被陷害者,不但会被同情,而且传来传去,若干年后必会出现映射这件事的文章来,等到改朝换代后,甚至会成为批判抹黑大唐君主的罪证之一,说大唐的皇帝是多么的残暴,多么的狠毒,连亲兄弟都不放过,非要整死不可

以后的事,毕竟大臣们是看不到了,可现在的事却都能推断得出,李恪很容易被逼反,而且就算被镇压下去,可以后再有人造反,往往便会提起这件事。大唐皇帝对亲生兄弟尚且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