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医生-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写完一个“天”字,李世民直起腰来,笑道:“这个字写得如何?”
史忠臣在旁拍手,笑道:“好,皇上您这个字写的好,力透纸背,极有气势,老奴要是猜得不错,您下一字要写‘下’字”
李世民笑道:“让你猜对了,朕下个字可不就要写‘下’这个字么”
正说话间,有小宦官进来,说道:“皇上,长孙大人求见,说有紧急军情,是从新罗送来的告急奏章”
李世民啊了一声,脸上笑容消失,道:“从新罗来的告急奏章?速宣无忌进殿。”
小宦官答应一声,快步退出去了。
李世民扔掉手里的毛笔,自言自语地道:“新罗送来的告急奏章,那就说明是高句丽那边出的事,如果是百济,新罗是不会求救的。”
史忠臣赶紧收拾桌子,小声道:“不知吴王殿下怎么样了,他不是去营州了吗,那里离高句丽很近的。”
李世民嗨了声,道:“营州在高句丽的西边,而新罗在高句丽的东边,东边发生战事,和西边没有什么关系的。”说着话,他坐到了龙榻上。
长孙无忌大步进殿,行礼道:“老臣参见皇上。刚刚尚书省收到新罗送来的国书,是求救的,老臣不敢耽误,立即便给皇上送来了”
史忠臣小跑着过来,把奏章拿过来,转呈给李世民。李世民打开看了眼,便道:“果然不出朕的所料,是高句丽进攻新罗了,那个渊盖苏文还真不消停啊,又给朕找麻烦了。”
新罗送来的告急奏章上说高句丽派兵东进,攻占了新罗的两个城,而新罗派兵拒敌,正在和高句丽兵大战之际,百济却发兵相助高句丽,派兵狠狠咬了新罗一口,导致新罗两面受敌,两面均战败。
长孙无忌道:“皇上,高句丽和百济交好,每当我中原对高句丽用兵时,百济总要从中搀和,以至于高句丽进可攻,退可守,总有回旋余地。老臣以为,应加大对新罗的支持,让新罗去拖住百济,使之无法支援高句丽,这样我大唐才可专心对付高句丽,灭此粪土之国。”
李世民点头道:“这个是当然的,但却也不急,让新罗先和百济高句丽打一打,等打不动时,咱们再派援兵不迟。”
长孙无忌笑道:“皇上圣明,正该如此。说不定不用派兵相助,几场仗打下去,高句丽和百济就会退兵呢,新罗兵还是很能打的,再说如果真的攻到了他们的国都,那还不得拼死抵抗么,一场战事拖个两三个月,很正常的。”
李世民道:“可不是么,我们等着,等到新罗再也支撑不下去时,行围魏救赵之策,从辽东进攻高句丽,高句丽只能从新罗退兵,而新罗对付一个百济,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百济区区小国,不足挂齿。”
长孙无忌点头道:“皇上,您说得太对了,只有这些番邦弱了,才会对我大唐依附得紧密些,如果一旦强了,那麻烦事就多了,如果新罗一直强盛下去,谁知以后会怎么样呢,不可不防。”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是老谋深算之人,他们还真的预料对了,当新罗强大之后,还真的起了妖娥子,但很快便被唐军给镇压了下去,这是后话。
李世民道:“这事不急,等等再说。恪儿那孩子去了营州,一直没有消息回来,他在营州可好,无忌你有他的消息吗,怎地这么久了,这孩子也不写个奏章回来。”
长孙无忌心想:“关于他的消息,怕是过不了几天就能送进京来,但肯定不是好消息。”他道:“没有,吴王去了营州,便如飞鸟入林,杳无音信了。”
李世民摆手道:“无忌,你怎么如此形容,恪儿就算再不懂事,也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举动的,可能是刚到营州,诸事繁多,没来得及写奏章吧。你派人催一催就好,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困难,该帮就要帮,他是你的外甥,你们当和睦相处,让朕省些心。”
“是,皇上说得是,老臣的心胸有些狭窄了。”长孙无忌道,可顿了顿,他又道:“但老臣一直以为,让吴王去营州牵制高句丽,并非是最佳人选,高句丽人阴险狡诈,说不定会对吴王做些什么的。”
李世民皱眉道:“你是说刺杀?这倒是有可能。这样吧,你从京里挑一支卫府劲旅,派去营州保护恪儿,但人数不要太多,以免引起高句丽的恐慌,早早结束对新罗的战事,那样就不好了。”
他既怕儿子在营州有失,又不想让高句丽在对新罗的战争中受损太小,诚不愿战争早早的结束,相反打得时间越久越好,越久对大唐越有利。
长孙无忌答应一声,道:“老臣这便去选派兵将,几天后就能启程。皇上,您看四百人的一个团够不够?”
李世民想了想,道:“翻番吧,派一千人过去,要都是强兵猛将才好,只有这样的兵将去保护恪儿,朕才能放心啊”
长孙无忌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皇上对吴王的爱护,当真让老臣感动啊”
李世民笑道:“哪个父亲不是如此,无忌你对儿子不也是这样嘛”
长孙无忌笑了笑,没再说别的什么,心中却想:“皇上啊皇上,你对李恪越好,等知道了他的狼子野心,怕是伤心越重啊”
又说了会儿话,长孙无忌告退出宫。此后又过了两天,幽州大都督的书信送进长安了,同样是先送到尚书省,交给长孙无忌过目。
长孙无忌看了书信,心中大喜。好啊,李恪,你可真是个急性子啊……不对,不能说你是急性子,而是高句丽人是急性子,他们不了解我大唐的形势,还以为越早利用上你这个棋子越好呢,殊不知现在发动叛乱,实在是太早了些,区区一个州的叛乱,就想让我大唐穷于应付,简直是做梦一样,高句丽人太小家子气了,没见过大世面啊
他拿了书信,又进了皇宫,求见皇帝。
今天是大朝会,早上已经上过朝了,长孙无忌的信是散了朝,回到尚书省后收到的,他这次进宫,算是一天之内的第二次了。
李世民得到小宦官的通报,心中吃惊,如果不是发生了重大的变故,那么长孙无忌是极少一天之内,两次进宫的。
史忠臣也是很吃惊,道:“皇上,可是新罗那边的战事发生了变化,新罗这么快就支持不住了?”
李世民心里有些烦躁,道:“不会的,新罗又不是什么积弱之国,怎么可能才两天的功夫就又有告急奏章送来,估计是别的地方的事。快宣无忌上殿,不要耽搁。”
史忠臣亲自跑了出去,将长孙无忌迎接进来,他提前问道:“长孙大人,有什么糟心事儿吗?如果不是太重要的,迟些说无妨,今儿个皇上精神儿不太好,听不得……”
话还没说完呢,长孙无忌便一甩袖子,道:“听不得也得听啊,要不然真等事情闹大了,那时听到的就更是大事了,趁着现在事情还小,赶紧摆平才好”
史忠臣啊了声,心想:“摆平?这个词不是王平安经常说的吗,怎么连无忌老儿也跟着说起来了”
长孙无忌快步进入大殿,道:“皇上,老臣刚刚接到幽州大都督的来信,事情是关于吴王的,您是否现在就听,还是先稳稳的,然后老臣再说?”
李世民大吃一惊,差点儿从龙榻上跳起来,他叫道:“是幽州来的信?是关于恪儿的?哎呀,怪不得恪儿这么久了,也不送个信儿回来,竟然是出事了。无忌啊,无忌,你怎么不早点儿把兵将派过去,结果导致了恪儿遇险”
他还以为李恪被高句丽人给刺杀了呢,慈父心情,焦急万分,他已经没了两个大儿子,实在禁不起再没第三个了
长孙无忌摇头道:“皇上,莫要焦急,吴王没有遇险。相反,他是把营州一地变成了险地,是将我大唐边境的百姓推入了火坑”
说着,他拿出了那封书信,呈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书信看了一遍,只看了一半,他便惊呆了,做为皇帝,他什么没经历过?他打击过父皇和哥哥弟弟,也被儿子背叛过,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关爱的儿子,那个被他说成最象自己的儿子李恪,竟然也背叛了他,并且不仅是背叛了父亲,更是背叛了国家
喉头一甜,李世民一口鲜血涌入嘴里,他强行压下去,可身子却晃了晃,重重跌倒在龙榻上,鲜血没有压下去,顺着嘴角淌了出来
长孙无忌和史忠臣大惊,一起冲了上去,大叫起来
第七百二十三章 王平安被急召回京
李世民昏迷不醒,已然失去知觉
长孙无忌叫道:“快传太医,快传太医。还有,先把宫中的女医找来,快快”他气急败坏地大叫起来。
史忠臣嗷嗷地也叫了起来,他想拿着袖子就去擦李世民的嘴角,又赶紧把李世民扶着偏转身子,深怕李世民吐出来的血,呛入喉咙,导致呼吸中断
长孙无忌连叫几声,见皇帝毫无反应,心下大悔。早知如此,他就不应该这样把事情说出来了,要先暗示一番,让皇帝有个准备,然后再说。他知道皇帝会大怒,会有反应,可万没想到反应会如此巨烈,竟然到了吐血昏迷的地步
史忠臣叫道:“皇上,皇上,您快醒醒啊,您不要吓老奴啊”呼喊声已现哭音,他天天伺候皇帝,自然知道皇帝的病情,王平安早就说过,皇帝再也经不起刺激了,如果再犯病,就不会象以前那样可以抢救得回来,怕是后果会非常严重的
长孙无忌全身哆嗦,手脚俱颤,一跤坐倒,嘴唇也在哆嗦着,就算他经历的事情再多,可眼前的情景也未免太过骇人,超出了他能承受的范围
殿内的小宦官们连忙跑出去找人,而宫女们则是吓得瘫倒在地,但好在大家都没有乱喊乱叫。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谁要是慌张失措,等皇帝一旦被救醒,史大总管可是要修理他们的,谁喊得越响,谁倒霉得就越快。
然而,现在大殿上,喊得最响的就是史忠臣本人
没过多一会儿,宫里的女医首先赶到,她们可以算得上是专业人事,而且王平安在没有走时,曾经和她们说过简单的急救方法,她们几乎是天天都在练习,就怕出事,结果现在皇帝真的出事了,她们平常所下的功夫,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女医们一起出手,一番抢救之后,总算是把李世民给救了回来。
李世民好不容易醒了过来,神志恢复之后,他哭道:“天哪,我李家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上天竟如此惩罚朕,朕养的儿子,怎么尽是孽子啊”
见皇帝醒过来,虽然在说话时,嘴里喷出来的唾沫星子仍有血沫,可总算是救过来了。长孙无忌仿佛全身的力气,一下子被抽光了似的,瘫坐在李世民的旁边,道:“皇,皇上,您醒过来就好,醒过来就好”
史忠臣呜呜哭了起来,却是说不出话来。
李世民老泪纵横,不住地摇头,伤心难过到了极点。以前他身体好时,对于两个大儿子的背叛就受不了,现在长期生病,身体本就衰弱,以前的伤心事,又经历一遍,他是实在受不了了,竟然也哭了起来
这时,太医们狂奔进来,扑倒在地,爬着过来,叫道:“皇上,皇上您没事儿吧?”
长孙无忌怒道:“你们这群没用的废物,这时候还问这种话,还不快快上去伺候皇上”他心里怒骂,要是皇上有事,我将你们一起陪葬了,谁也别想跑了
太医令陶巨东亲自来了,他年纪大了,可跑得却挺快,在得知消息后进入皇宫,竟如小伙子一般,一路狂奔进了甘露殿。
陶巨东见长孙无忌一副怒火万丈的样子,赶紧爬着过来,亲自给皇帝做检查。边检查,他边安慰皇帝,道:“皇上,皇皇皇上,您没大碍的,吐的血只是体内的陈血,不吐有事,吐出来胸口通畅,反而好,好好,好好……”
长孙无忌见他结结巴巴的说不清楚,便道:“吐出来反而好些皇上,您没事的。来人啊,快点儿给皇上拿水来,让皇上漱口”
小宦官忙递来参茶,史忠臣接过来,就要喂皇帝喝参茶。可陶巨东却连忙阻止,道:“别用这个漱口,用水,用温水”
史忠臣赶紧又叫人去拿温水,殿里的人全都忙了起来,人人都找活儿做,不敢靠近皇帝,深怕皇帝出了事,史大总管把怒火发泄到他们的身上
陶巨东给皇帝做完了检查,强自挤出笑容,道:“皇上,你龙体康健,只需静养几日便可,不用担心,不用担心”
李世民嗯嗯着,却是再也说不出话来,但他的心里却是各种念头蜂拥而来。
虽然只看了那书信的前半截,可事情如何,他哪可能想不到,他是大唐天子,出类拔萃的皇帝,李恪那拙劣的计策,他岂有想不明白的道理?
李恪前段时间喜欢上高句丽的歌舞,这说明他早就和高句丽人有来往了,而去了高句丽后,立即招募郡兵,如果招募过程不顺,招不来丁壮,那一切正常,可偏偏却招来大批的丁壮,而这些丁壮偏偏都是高句丽人,这说明了什么?这明明白白的说明了,早有预谋啊
加上高句丽正联和百济攻打新罗,一切事情便都清晰起来。这是高句丽人知道了大唐的太子和吴王之争,并且决定扶持吴王,给大唐制造麻烦,如果能引发内战,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大唐如果有了内战,那高句丽人自可从中渔利,不但可以趁机吞并新罗,还可以攻入大唐,从而使国力暴涨,对大唐的东北方向造成威胁
忽然间,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自己这个最信任的朋友,妻兄,兄弟,大臣,难道早就知道了这件事,并且推波助澜?他就那么希望李恪死吗,竟然推动李恪背叛,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
长孙无忌还不知皇帝心里的念头,他只是焦急皇帝的病情。这个时候,对皇帝的关心,已然超过了一切,如果事情能从头再来一遍,他宁可不修理李恪,也不愿意看到皇帝气成这样
见皇帝看来,长孙无忌忙道:“皇上,您不必焦虑,区区高句丽,跳梁小丑,粪土之邦也,我大唐只要派一只偏师,就可以将其攻破,皇上您万不可因此伤了龙体啊”
李世民嘴唇动了动,却没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颓然地闭上了眼睛,但呼吸还算正常,而且也没有睡着。这个时候,他是万万不可以睡着的,就算是推他,也得让他保持清醒,否则很有可能醒不过来
长孙无忌见皇帝又闭上眼睛了,便看向陶巨东,虽然陶巨东一个劲儿地说皇帝没什么,但他可不会真的信这种话,连血都吐出来了,哪可能是真的没有事情,何况皇帝病了这么久,就算没事情,也得吐出事情来啊
陶巨东脸色苍白,犹如白纸一般,身子摇摇欲坠,如果不是在君前,很有可能他就直接晕倒了。见长孙无忌看向自己,他心中害怕,全身猛烈地哆嗦起来,张嘴就想说话
长孙无忌一把握住陶巨东的手腕子,眼睛里冒出凶光,恶狠狠地瞪着他,不许他说话长孙无忌站起身,示意陶巨东跟着他出去说话。
陶巨东站起身来,身子忽然一歪,差点儿摔倒,几乎是被长孙无忌半扯半拖,这才出了甘露殿。
遣退闲杂人等,长孙无忌这才问道:“你说,皇上到底怎么了?病情严重吗?”
陶巨东听了这话,连站都站不稳了,双腿发软,竟坐到了地上,要不是一只手被长孙无忌握着,他极有可能全身匍匐在地
长孙无忌一看他的模样,心中已然明白了七七八八,他的腿也软了,松开了陶巨东的手,慢慢的,他坐到了地上,同样全身巨颤,说不出话来
好半晌,长孙无忌才问道:“照实说,快点儿说,别他娘的一副婆娘样儿”在极端恐惧之下,他竟然说起了脏话,再顾不得宰相的威严了。
陶巨东竭尽全力地稳定心神,道:“皇,皇上脉象已乱,而且久病之下,怕是,怕是……”
长孙无忌啊了声,一阵眩晕袭来,他身子晃了晃,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这事因他而已,是他考虑不周,没有预料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才引发了这场灾难,他又是内疚,又是惶恐,再也支持不住,竟然晕了过去
陶巨东大急,赶紧扑了过去,使劲掐长孙无忌的人中,用力过大,竟然掐出血来
长孙无忌啊地一声,醒转过来,他慢慢坐起,扶着陶巨东的肩膀,道:“怕是什么?你,你说明白,这是天大的事情,不可有半分隐瞒”
陶巨东道:“怕是,怕是就在这几日之间,下官无能为力,无回天之术,还请长孙大人速做准备还有,赶紧召回王平安,让他速回长安,天下除了他之外,再无人能治皇上的病,如果回来得晚了……”
长孙无忌象是屁股底下按了弹簧一样,呼地就跳了起来,叫道:“来人啊,来人啊,都死都哪儿去了”
远处的小宦官连滚带爬地跑了过来,道:“长孙大人,有何,有何……”现在甘露殿里,几乎是人人说话都结巴,都吓得不轻
长孙无忌一把扯下自己腰间的金鱼袋,塞到小宦官的手里,道:“速去北衙,派人去庆州,累死人,累死马,也要把王平安找回来,告诉王平安,如果他耽误了哪怕一刻钟,回来得晚一会儿,灭九族”
北衙就是玄武门那里,是最精锐禁卫的所在地,有整个大唐最好的士兵,最好的战马
小宦官使出吃奶的力气,玩了命似的狂奔,赶去玄武门
长孙无忌又道:“太子呢,太子在干什么?皇上这个样子了,他在干什么,他还要干什么”最后一句话,是用吼出来的
不得命令,小宦官们哪敢去找李治,可刚才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史忠臣,都是惊慌失措,都没顾得上发命令,他们自然也就不敢去。现在听长孙无忌吼了出来,好几个小宦官飞奔出去,跑去东宫通知李治。
长孙无忌吼完,看着还趴在地上的陶巨东,他怒火无处宣泄,高高抬起脚,对准陶巨东的脑袋就踹了下去,喝道:“还不快去煎制汤药,你在这里装什么死,如果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太医署的人,全部殉葬”
本来陶巨东没晕,离着晕还差着一点儿,可脑袋上挨了这一脚之后,又听长孙无忌狠恶恶的话语,他双眼一翻,直接晕了过去,把那一点儿给补足了
长孙无忌却不理他,转身又进了甘露殿,而小宦官们连忙过来,学着刚才陶巨东救醒长孙无忌的样子,狠掐陶巨东的人中,硬是把陶巨东给掐醒了
回到甘露殿,见里面的事态已经平稳了,史忠臣跪坐在皇帝的身边,双眼发直,傻呆呆地看着皇帝,而皇帝侧躺着,一动不动,不知怎么样了
长孙无忌快步走到跟前,他也跪坐下去,问道:“史大总管,史忠臣,现在不是发呆的时候,皇上怎么样了?”
史忠臣啊了声,回过神儿来,道:“皇上,皇上……皇上,您别睡啊,皇上,皇上”他语无伦次,伸手去推李世民,不让皇帝睡着。
李世民轻轻地发出呻吟声,身子动了动,却没有出声,昏昏沉沉的,样子虚弱到了极点,随时有“睡”过去的势头
过不多时,太子李治奔来,他得知父皇病危,全力奔来。一进甘露殿,他便跪倒,膝行过来,表情慌张,不知所措。
长孙无忌见他有放声痛哭的先兆,连忙嘘了声,不许他出声,拉住李治的手,舅舅带着外甥,出了甘露殿。
再次来到院子里,这回长孙无忌却稳定了许多,不再那么慌乱了。他小声道:“治儿,李恪那个孽子,在营州勾结了高句丽人,想要借助外力,先做强藩,再图谋长安,这件事你父皇已经知道了,所以才被气得吐血昏迷。记住,你的仇人就是李恪,日后但有事情发生,不可再念及兄弟之情,不可心软,必要杀此恶獠”
整件事情,他脱不了干系,但事已致此,他只能拼命往李恪的身上推,以减轻自己的过失
李恪啊了声,呆住了不动,道:“营州?那,那里怎么了?”
长孙无忌道:“这事现在没法说清,等皇上的病情……有所好转时,你再知道不迟。另外……你,你做好准备吧,皇上可能等不到王平安回来了”
李恪长长地抽了口气,他见舅舅说得郑重,而且连做好准备的话都说出来了,说明事态已然严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气抽了进去,却没吐出来,竟然噎在了喉咙里李治哏地一声,摔倒在地,不省人事
第七百二十四章 夜垂甘露殿
长孙无忌大吃一惊,怎么搞的,自己说了李恪的事,结果把皇帝给气得又吐血,又昏迷,现在又提了李恪的事,竟然太子也昏迷了过去看来,这个李恪当真是害人不浅,纯粹的害人精一个
这回他有了抢救的经验,人中穴现在还疼着呢,想要救助昏迷的人,就掐人中穴,使劲儿掐,掐出血来才最好
长孙无忌叫了声:“太子”赶紧蹲下身子,伸出手,用大拇指对准李治的人中穴,大力地按了下去
这一下子按得未免太狠了些,不但把人中穴给刺激到了,更是差点把嘴唇后面的牙齿给按活动了
李治又是哽地一声,醒转过来,含含糊糊地道:“疼……”
“知道疼就好,知道疼就说明你没事了”长孙无忌又拍了拍李治的脸颊,道:“快快起来,这个时候不是晕倒的时候,舅舅有话对你说,你快点起来听着”
李治挣扎着爬起来,问道:“舅舅,你有什么话要说,可是又要我做准备?那岂不是说明父皇他老人家不行了……不是太好吗?”
长孙无忌气道:“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怎地这般没有……没有,罢了罢了,舅舅也不能总说你你听好了,等会进殿后,要一直守在皇上的身边,除非内急,就算是内急,也在柱后解决就行了,万不可离开大殿,不能离开皇上的身边,这点万分重要,切切记牢,明白吗?”
李治点头道:“是,外甥记得了。”
长孙无忌又道:“还有,一会儿皇上问你什么,你都先看看舅舅我,由舅舅我代你回答,如果有些事我代替不了,那么我会暗示你,你照我的暗示回答,明白吗?”
李治不明所以然,问道:“舅舅,这是为何,还有什么事是不能让父皇知道的吗?”
长孙无忌道:“这事以后慢慢再解释不迟,今晚你就照我说的做,舅舅还能害你不成?”
“舅舅自不会害我的,还有别的吗?”李治有点迷迷糊糊,感觉事情蹊跷,却又想不明白到底蹊跷在哪里。
长孙无忌又道:“别的没什么了。哦,对了,还有就是不要哭哭啼啼的,不要只顾着哭,哭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你现在就是要照顾好父皇,明白吗?要忍住,不许哭”
他心想:“如果皇上没事,你也就不用哭了,如果有事,你还怕没哭的时候么”
李治点头道:“是,外甥知道了,不哭,要照顾好父皇”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抚着李治的肩膀,带着他返回甘露殿,他道:“治儿啊,你是大人了,肩膀上要挑担子了,千万不能再意气用事,想怎样就怎样了”
李治昏头昏脑地,不明白今天舅舅的话,怎么这样的多,但却明显地感觉到,好象大事不妙了
两人回到甘露殿里,陪在李世民的龙榻旁,史忠臣拿着手巾,每过一小会儿,就给皇帝擦拭额头和脸颊,而皇帝则总是发出低微的嗯嗯声,似乎是神志不清,在喃喃自语,但又听不出来,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又过一会儿,陶巨东带着一众太医,进了殿内,他们送来了汤药,药方便是王平安留下的,他们按方煎制好了,给皇帝送来。
史忠臣抱起皇帝,喂他服了汤药,皇帝这时和一个生命走到尽头的老者,完全没有区别的了,任着臣工摆布,喂他服药,他就服了,可是一碗汤药,只服下去连小半碗都不到,大多数都呛了出来,吐得满衣襟都是
史忠臣和太医们全都束手无策,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明白了,皇帝这是不行了,已然没法再抢救回来。
陶巨东看着皇帝,皇帝每吐出一口药汤来,他的心就紧紧地收缩一下,疼得象是被人用手狠狠地握住一样。
他不仅担心着皇帝的安危,更在担心自己的命运,如果王平安这时候守在这里就好了,什么责任都由王平安去担负,谁让他是天下第一名医呢,是平安小神医。可现在王平安不在这里,那么责任便要由他这个太医令来负了,皇帝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历朝历代,第一批倒霉的人,都是太医。新皇帝和大臣们的怒火,会第一时间发泄在他们的身上,极少数有例外的时候
越想越害怕,陶巨东忍耐不住,竟然呜呜的低声抽噎起来,而太医们和他一个心思,都害怕得不行,竟然集体失声,开始哽咽起来
太医们这一呜呜出声,李治也忍不住了,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坚强的人,长孙无忌不许他哭,他听话还能忍着,可别人一哭,他就忍不住了,竟然也跟着哽咽起来
长孙无忌大急,如果这时候再不制止,怕是大殿里就要哭声一片,尽是嚎啕之声了。这可不行,这还让不让皇帝休养了,万一皇帝这时候正好清醒,听到太子和臣工们大哭,不得明白自己不行了吗,万一本来是行的,心里却恐怖起来,行的也变不行了,那岂不糟糕
长孙无忌摆了摆手,温言道:“都下去吧,去殿外伺候着,不经传唤,不得入内。”顿了顿,他站起身,又道:“老夫和你们一起出去,去看看你们煎的药。”
他带着太医们向大殿外走去,走到半路,又回身道:“宫女们统统出去,内侍只留两个即可,其余人等,都到殿外伺候,不许发出声音。”
小宦官和宫女们齐齐声松了口气,他们真的是很害怕继续留在这里,压力太大了,此时甘露殿里的气氛,低沉得足以让人崩溃
带着人出了大殿,长孙无忌道:“靠墙边,都跪着去,而冲墙壁,谁要是出声,一个人出声,所有人尽斩,你们互相监督”
太医、小宦官和宫女们只好都走到墙边,面壁跪倒,人人心中惊惧到了极点,甚至有些人心想:“会不会用我们来殉葬啊?”
长孙无忌不理会他们,出了院子,召手叫过一个小宦官,道:“你去北衙,把当值的将军找来。还有,所有宫门立即封闭,没有老夫的命令,只许进不许出。另外,再叫人去东西两台,把宰相们都找来,还有尚书省也要去一趟,让褚大人和房大人也来。”
命令多了些,但小宦官的记性很好,重复了一遍,立即跑开,又叫来几名小宦官,把事情交待下去,分头去办
长孙无忌没有进殿,就站在院外等着。过不多时,北衙的将军第一个赶到。长孙无忌交待他立即封门,并通知各卫府的大将军,全部都进宫,到甘露殿来。将军惊骇得脸色都白了,这是出大事了啊,他转身就跑,去执行命令了。
又过了一会儿,马周和东台的宰相也跑来了,长孙无忌把事情简单地给他们说了一下,两个宰相立时躺倒了一对儿,全都晕过去了
长孙无忌只好再次施展大拇指神功,把他们两个的人中穴掐得又红又紫,这才将他们弄醒。两位宰相毕竟不是普通人,突如其来的打击一过,便即恢复了正常,和长孙无忌一起入大殿,去看皇帝。
又过了好一会儿,各个卫府的大将军赶到了,随后尚书省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