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医生-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臣们又一起点了点头,你可真够笨的,一骗就上当,被王平安抓了个正着。

长孙无忌笑道:“所以你就带了二十万大军南下,来取粮食?”

阿史那喜道:“是啊,小王信以为真,就带了部民南下,男女老少都有,并非是大军。可快到了折柳时。却无意之中得知原来这是个骗局,王平安想要吐并小王的部落。小王一气之下,就杀了曲智茂。”

李治一直低着头,站在台阶上想心事,忽然听到阿史那喜连着说到王平安的姓名,他抬起了头,向阿史那喜看去,心想:“这人在说什么呢?”

长孙无忌摇头道:“你这可是片面之辞了,无法证实啊!”

阿史那喜此时已然知道眼前这位是谁了,便是大唐朝第一重臣长孙无忌,当今天可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的话就代表着天可汗的意思,他不得不小心应对。

阿史那喜道:“长孙宰相,小王是可以证明的。小王杀了曲智茂后,畏惧天朝,明知王平安狡诈,却不敢得罪,亲自捧了曲智茂的人头,只带了八个侍从,去王平安的军里说明此事,不管他要粮食,只说替他杀掉了为害折柳的强盗,仅仅是献上强盗首领的人头。可王平安却趁此机会,不讲信义,将小王抓来。”

稍微停顿一下,他又说道:“如果不是靠欺骗,那么王平安岂能抓住小王,小王可有二十万大军,而且这二十万大军并未于王平安交战过。部民们仰慕天朝,不想和天朝为敌,王平安却趁机吞并了他们。天可汗,要是您纵容这种王平安这种恶人,继续为害边关,那以后哪个部落还敢听从天朝的召唤,做您的忠实藩属呢?”

他说的这番话,都是无法求证的,就算是王平安现在就在朝堂上,和他当堂对质,也没法拿出实际证据来反驳,虽然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都知道他是在强词夺理,但就是没法证明他说的不对!

阿那史喜说完后,心中得意,这些日子在皮囊里憋的,总算没白憋,憋出这么一番说辞。如何,你们都没话说了吧,有本事你们证明我说的不对啊,有本事你们找出证据来,能找出来算你们有本事,我认栽!

李治在上面听得目瞪口呆。这可真是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了,这个突厥汗王好象受了多大委屈似的,一场大战似是从来没发生过,都是王平安自己编出来似的!

李世民眉头紧皱,无法舒展,心中生气,早知这样,就不该让这个家伙说话,现在倒好,他说出来的话。将自己弄得进退两难。

长孙无忌虽老奸臣滑,可一时之间同样没法反驳,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傻了!他看向殿上的大臣们,而大臣们也都和他一样,张大了嘴合不拢,不知所措!

李治再也忍耐不住,他道:“明明是你想要去抢掠沙州和折柳,却被王平安拦在野外,将你们打败的,怎地你竟这是这般说法!”

阿史那喜一梗梗脖子,道:“太子殿下,您说小王是去劫掠折柳和沙州的,可有证据,小王可抢到了一粒粮食?”

“这……”李治很是茫然地看向长孙无忌,心想:“俘虏不是很多呢嘛,要不要提上几个来,指证阿史那喜?啊,他们是自己人,不可能指证自己的汗王,就象我大唐的臣子不会指证父皇一样!”

长孙无忌现在也是无计可施,心中念头急转,想着怎么应对阿史那喜这番话。现在的关键是阿史那喜对大唐有危害,但这个危害不是没做出来呢嘛!要是大家都不讲理,那阿史那喜就完蛋了,可大唐天朝乃是万国宗主,不能不讲理啊,至少明面上得把道理讲得通吧!

马周闭眼沉思半晌,忽地开口道:“阿史那喜,你吞并了阿史那奇钵儿的部落,这又如何说?现在就说说吧,阿史那奇钵儿告御状,已然告到了长安……”

这个理由够厉害了,新帐咱先别算,先把老帐清了!

可阿史那喜在皮囊是白憋的么,这些他早就想到了,他立即道:“要从辈份上讲。小王是阿史那奇钵儿的伯父,小王见他年幼,所以暂代他掌管契丁部,此次南下,就是要把部落还给他的,只是还没来得及还给他,小王就被王平安给陷害了!”

马周一愣,看着阿史那喜,心想:“这人去当讼棍不错啊,什么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都是道理十足,想要查证都不可得!”

褚遂良也在绞尽脑汁地想对策,他知道自己一定能想出来的,只不过事发突然,需要时间思考,一个臭无赖说的话,他岂有想不出应对之法的,那可当真是岂有此理了!

大臣们也都知道肯定能反驳得了阿史那喜,但急切之间,理由不太好找罢了,只要有小半个时辰思考,就一定可以找得到。

大殿上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眼珠都在乱转,想着对策!

李治回头看看父皇,一脸的郑重,再回头看看大臣们,尽是满脸所思,他心想:“完了,资料白看了,营啸的肯定用不上了,而曹操的……哎呀,这个阿史那喜真的和曹操一样,咋这么多的诡计呢!”

就在这时,忽然有小宦官跑进大殿,道:“启禀皇上,中书侍郎许敬宗有奏章送到!”

殿上大臣们齐声啊了出来,李世民也是坐直了身子,脱口而出:“他不是死了……他不是一直没消息吗,怎地突然有奏章送来?”

所有人都以为许敬宗玩完了,早不知在哪个地方死掉了,都没想到他竟然还活着,而且还送回了奏章!

史忠臣将奏章接了过去,呈给李世民,李世民打开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冲阿史那喜晃了晃手中的奏章,道:“达颜的汗王,你可知这份奏章上写的什么?”他将奏章扔给了史忠臣,道:“念!”

阿史那喜莫名其妙,心想:“许敬宗,那是什么东西?我不认识他啊!”

史忠臣见君臣被阿史那喜难住,没法修理他,心里正感焦急,可他一打开奏章,立时就不焦急了,心想:“许敬宗这个狗头,没想到他还有点用处啊!”他将奏章念了出来!

大臣们听了奏章,顿时全都笑了,看向阿史那喜,这回你没话说了吧,啥道理也不用讲了,你没机会了!

原来,这道奏章是从折柳发出来的,由许敬宗亲笔书写,上面讲的是他在巡边过程中,偶遇一队突厥兵,这队突厥兵是出来收集过冬粮草的,说白了就是在大唐边境抢东西的。

这队突厥兵见他行囊丰厚,便把他连人带行礼,一起掠走,所以许敬宗才和朝廷失了联系,而这队突厥兵正好就是达颜部派出来的!

王平安不是下令留在草原上的达颜部民,必须到折柳来投降么,部民只能前来,不敢反抗,他们一来,就把许敬宗也给带来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召回王平安

许敬宗此次出关巡边。什么事都没办成,什么功劳也没立,还被达颜的突厥兵当生口给绑了,丢人都丢到关外去了!

他是个废物,就算再怎么找理由说他不是,也没有人能找得到理由,证明他不是个废物!

可这道奏章一送回,却实实在在地给出了一个证据,阿史那喜曾派军队骚扰大唐边境,并且掠走了大唐的巡察使。这情同造反,势如宣战,并且这道奏章证据充分地告诉所有人,王平安不但应该削阿史那喜,还削得有理,理直气壮!

史忠臣念完了奏章,长孙无忌先是笑了笑,随即绷住了面孔,大声喝道:“阿史那喜,现在你还有何话说,你劫掠我大唐百姓,还掳走了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阿史那喜目瞪口呆,道:“许敬宗,他是谁啊,小王不认得他啊!”

达颜部的突厥兵劫掠大唐百姓,那可真是劫得太多了,把大唐百姓当生口抢掳走,回部落里当奴隶使唤。人一多,上哪儿能分出谁是谁去,根压就没把许敬宗的事报告给阿史那喜,他怎么可能会知道!

褚遂良站了出来,用手一指阿史那喜,道:“有罪的人从来不会说自己有罪,你把我大唐的巡察使扣押在你的部落,你想干什么?你可知几百年前匈奴人扣押苏武的事吗,你又可知大汉是怎么对付匈奴人的吗?”

长孙无忌喝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臣们这下子可不沉默了,纷纷上前,呵斥阿史那喜,竟然敢扣押我大唐的官员,还反了你了,王平安灭了你的部落,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你还敢狡辩,非把你五马分尸了不可!

阿史那喜大急,叫道:“小王没有扣押过许敬宗,这这……这从何说起。小王连许敬宗是谁都不知道!”

李治眨巴着眼睛,心想:“王平安出关去找许敬宗,本来我还以为他没找到,要说他无能呢,可现在却找到了,而且是救回来的,那么王平安不但不是无能,而是大大的有能力啊!这可怎么办,那我用什么理由说他无能,调他回京呢?”

他不关心现在该怎么修理阿史那喜,却担心起王平安回不来的问题了!

褚遂良道:“阿史那喜,你不敬天朝,心存反意,还扣押大唐官员,罪不可赦,你还要狡辩吗?”

大臣们也都道:“我大唐天朝,灭此胡獠,乃是顺天行事!”

此时此刻,李世民顾不得再压王平安了,他端坐在龙书案后,说道:“廷论结束。达颜部犯我煌煌大唐天威,理应受到惩罚,以儆效尤。朕决意消除达颜蕃号,从此草原上再无此邦,部民入籍折柳,领地转赐契丁部。朕意已决,无需再议,将此事通知突厥可汗吧,让他遵旨行事,不得阻止契丁部接收领地!”

大臣们齐声道:“万岁圣明!”

阿史那喜大吃一惊,怎么这就完啦,我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啦,部民被分了,领地也被分了,那我呢?

他叫道:“天可汗,天朝对归降之人向来优待,只要肯归顺,不但有官做,而且过段时间还可重回草原为王,替大唐镇守边关,怎地别人可以,小王却不行?难不成天朝的规矩是因人而宜吗?”

李世民哼了声,没有说话,不屑和这个小小的突厥汗王多说什么。

长孙无忌却道:“阿史那喜,你这话就说的不对了,你刚才不是长篇大论地说了吗,你从没有造反,虽然证据证明你确实造反了,但我们却还是相信你的话。认为你没有造反!”

阿史那喜忙道:“对对,小王没有造反。可你们为什么要夺小王的部民,分小王的领地啊,还要通知可汗,这岂不是等于将我达颜部在草原上除名,小王的子孙也没法再继承部落,达颜部从此断根了啊!”

没蕃号,没大纛,没领地,没部民,没外力支持,突厥内部还都要削他,他混什么呀,他的子孙还混什么呀,拿什么混啊!

褚遂良笑道:“我们都说你不是造反了,你还着什么急啊!你来大唐是来作客的,那就多作一段时间吧。至于你的部落和领地,你不是替阿史那奇钵儿代管过部落吗,这可是你自己说的,现在该轮到他回报你了,替你代管一下,让你能安心在我大唐作客,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大臣们全都笑了。要说耍无赖,你以为就你会哪,我们也会,而且耍得光明正大,于日月同辉,你不服么?

“这个……那个……”阿史那喜急了,你们咋能这样呢?

马周虽然沉稳,可这时也忍不住笑道:“由阿史那奇钵儿替你照顾领地,由折柳县的物产替你养活部民,我大唐对你如此关照,你该心存感激才对!”

长孙无忌啪啪拍了两下手。示意大臣们不要再取笑,他冲阿史那喜道:“你以前种种,我大唐都不再追究了,你重新做人,一切从头开始吧!”

他转向李世民,拱手道:“皇上,请您赐一个新名字给达颜汗王,浪子回头金不换,给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吧!”

李世民微微一笑,对李治道:“治儿,你给他起个新名字吧!”

李治仍在心事重重呢,他啊了一声,道:“那不如就叫阿史那悲吧,他前半生名喜实悲,后半生名悲,说不定就喜了!”实在想不出好名字,随口便说了一个。

殿内君臣放声大笑,李世民终于大笑出口,他道:“好,治儿取得好名字。来人啊,记档,阿史那喜从此改名为阿史那悲!”

值殿武士上前,将大喊大叫的阿那史悲给拖了出去,给他找间宽敞的地牢,过他的下半生去了!

李世民处理完了阿史那悲,看向李治,想了想,感觉还是不要再压王平安了,不如招回京来,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王平安能象长孙无忌那样,永远不翘尾巴,忠心耿耿地辅助李治,那又何必再压呢?不过,他到底会不会象长孙无忌那样,还得再考查一下。

他道:“玉门关诸将此次灭达颜部有功,由吏部叙功升赏。房玄龄巡边调配有功。赐玉带金珠,另选一子晋侯爵爵位。”

他顿了顿,又道:“王平安功劳卓绝,理应受到褒奖,特晋公爵爵位,折柳县公,官拜二品,另晋沙洲大都督位,统掌府郡两军,不必再领有其它职司了。”

王平安的封地没变,还是折柳县,但爵位升了一级,而且由沙州都督升为了大都督!带着爵位的大都督,按着李渊留下来的规矩,是不能待在封地的,要回长安来,进卫府做官,遥领府郡两军,这是初唐时为防止武将权力太大的一种手段,怕他们留在外地造反。

但李世民最后那句话,其实就是将王平安的所有权力,一撸到底,让他当了个空头公爵,不再领有其它职司。这就意味着王平安回京,也不能进卫府做官了,而且太医署也不归他管了,中书省也没了他的位置,就连崇贤馆伴读,都没他的份儿了,除了在京城里领一份干饷,出门能穿二品朝服外,和普通的富家翁,再无区别!

这是典型的明升暗降!

李治却不在乎,只要王平安能回来就成,别的无所谓。他露出笑容,回头看了眼史忠臣,心想:“你出的主意没用上,可却仍是把王平安召回京了,而且还封了公爵。”

史忠臣冲他笑了笑,心想:“以后可有人陪你招猫逗狗了,你可有的开心了。”

长孙无忌心中伤感,但寻一良臣,留给儿孙用,皇上为太子铺路了,难不成他的身子真的差到不行了?

大臣们则你瞧瞧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开始盘算起来,家里有闺女的想找媒人,等王平安一回京就去提亲,而家里没闺女的,这个现生是肯定不赶趟儿了,认个干闺女去?

瞧王平安现在这个意思,至少能红一代君主啊,太子登基,能做多少年的皇帝,他就能红多少年,这就是下一个长孙无忌。现在趁他不得当今皇上的宠,得赶紧去巴结,否则等龙椅上换了人,那可就想巴结都巴结不上了!

一道圣旨发出,不久便到了折柳。

这些日子,王平安可忙了个脚底朝天,折柳县的事情太多了,多到难以想象,一个小小的破县城,哪来这么多事儿啊,而且事事都要先问过他才能去执行。

县内的政务倒也罢了,有房玄龄去办,连瓜州刺史的事,房玄龄都一手包了,只不因为王平安是折柳之主,所以事事要经过他同意才成,但好歹也就是走个过场,累不着王平安什么。

可私人上的事就烦心了,自从许敬宗被突厥降人带到了折柳之后,这位许大马屁精就粘上王平安了。许大马屁精见王平安立下了大功,高升指日可待,他深怕王平安记恨以前的事,所以干脆不顾自己一把胡子,竟然给王平安当起跟班,王平安到哪儿,他就到哪儿,就连王平安晚上睡觉,他都要留在外屋守夜。

王平安烦他,可只要一赶他走,许大马屁精就痛哭流涕,跪在地上抱住王平安的大腿,满口的王贤弟,这还不算,他竟然要把女儿嫁给王贤弟,也不管乱了辈份,反正就是王平安只要对他稍有一点难看的脸色,他就哭,哭得王平安怕了他!

到了最后,王平安发现了,谁能治得了许敬宗?折柳只有一人,那就是著名的和尚,唐玄奘!

许大马屁精能哭,而唐大和尚能说,他俩要是凑到一块,许大马屁精立刻就得变成小马驹儿,被唐玄奘的典故说得哭都哭不出来!许敬宗不是粘着王平安哭吗,唐玄奘就拉着许敬宗说,给他讲典故,让他不许哭!

这日,王平安坐在城堡里的大厅里,旁边陪着一众折柳大小官员,他正在看帐册,折柳县现在有几十万的突厥人,每日开销惊人,帐目上万不能出现错误,他得亲自核实!

王平安在看帐册,可大小官员们却都在看唐玄奘。此时唐玄奘穿着大红袈裟,正坐在桌子的另一端……在讲典故!

由于折柳多出了几十万的突厥人,而这些突厥人大多数又没什么信仰,所以唐玄奘打算发展一下信徒,想在折柳建一座寺庙。

在宗教上王平安向来秉承自愿原则,丝毫不干涉别人的信仰,但要建寺院,他就不能同意了,至少现在不能同意,财政紧张,他无力出资去盖寺院,这也怪不得他。可如果让善男信女捐款的话,现在的折柳县哪有富人,吃饭都要靠王平安呢,哪有多余的钱,所以这个寺庙在三五年之内,是没法盖出来的。

唐玄奘不甘心,便想说服折柳的官员,以为他们能有些钱呢,所以只要王平安一开会,他是逢会必到,大讲典故,想感化众人!

今日也是如此,可唐玄奘讲了几个典故之后,发现大家都没什么反应,他便问许敬宗道:“许施主,你以为贫僧刚刚讲的这个典故如何?”

许敬宗皱眉道:“不杀生,这个怕是很难做到,突厥人以放马牧羊为生,你让他们不杀牛羊,不吃肉,难道要他们吃草不成?”

唐玄奘摇头道:“这个倒也不必,只要心存善念,心中有佛即可。然,如何才能心中有佛?事必要先礼佛才成,那自然就要有寺院了,沙州便有大小寺院无数,而那莫高窟更是有佛洞上千,但在折柳却连一座寺庙都没有……”

许敬宗道:“折柳城里连县衙都没有呢,这里以前是强盗们分脏的地方!”

王平安放下帐册,叹道:“玄奘大师,你影响我们办公了呀!不如这样,我出人力,陪你去莫高窟,将千佛洞修缮一下,但所需费用,要你在沙洲靠化缘筹集了,你看如何?”

唐玄奘却道:“王施主,你是想赶贫僧离开折柳吧?修缮莫高窟虽然重要,但那里有无数高僧驻锡,也不少贫僧一人,可折柳这里却是佛法尚未普照之地,贫僧要留在这里渡人。”

官员们心想,又来了,王侯爷你就不应该接他的话茬儿,一接上就没完没了!

偏巧,有人狂奔进了大堂,叫道:“主人,朝廷有旨意来了,您赶快接旨。”

第四百八十八章 圣旨到

王平安大喜,站起了身。看向周围的官员。周围的官员们也都看向他,人人都知道,来了,等了这许多日子的圣旨,终于来了!

一个官员大声道:“属下先恭喜王侯爷了!”

他一带头,官员们齐声道:“恭喜王侯爷,属下们可要讨你的高升酒喝了!”

王平安哈哈一笑,道:“酒,好说好说!”

许敬宗反应比谁都快,他是出了名的马屁精,可比别人会拍马屁多了。他站起身,大叫道:“王侯爷……不不,应当是王公,下官提前给你贺喜了。你封公拜相那是早晚的事儿,下官可等不及到那时候才向你贺喜,得提前贺贺才行!”

王平安哟了声,道:“拜相那可太难了,封公可也不容易,我哪有那么大的功劳,能让朝廷封我为公爵呢!”

官员们心想:“嘿,这个许胖子可真够会说话的。万一这道圣旨封了王平安为公。那他就是有先见之明,将王平安巴结得到位,可要是这道圣旨里没封王平安为公,那也没关系,他的话里可说的‘早晚的事’,‘等不及那时候’,一句实诚话没有,马屁照样山响。而且就算没有升王平安的爵位,他仍旧可以一脸惊喜地说,王侯爷,下官没说错吧,你这不是又离封公进了一步么……”

拍马屁真是门学问啊,得好好研究才能精通此术,乱拍,那是不行地!

王平安挥手道:“各位,先将手头的事放下,都随我接圣旨去。对了,速速通知房大人和古大都督他们,让他们也去前院接旨,莫要耽误时间!”

他领着一众官员,大步到了前院,见院中站着一位宦官。他认得,这不是米小苗嘛,当初就是这个人,把自己从徐州带进了长安,有些日子没见着他了。

王平安让手下摆设香案,他满面含笑地来到了米小苗的近前。拱手道:“米大人,别来无恙,一向可好。呀,看这身袍子,你是升了呀!”

米小苗嘻嘻笑着,贫嘴贫舌地道:“王侯爷,这不是托您的福么,咱家这才升了……呀呀呸,您瞧瞧咱家这张臭嘴,怎么能管您叫王侯爷呢,这不是欠抽么?”

他宦官的脾气发作,故意说一半留一半,不把话说完整了,等着王平安来问。

王平安心头突突直跳,难不成真的晋爵了?他很配合地问道:“米大人,此话怎讲?难,难不成朝廷降了我的爵位,把我给贬了?”故意装出一脸的沮丧。

“瞧您说的,这是说啥呢,朝廷哪儿可能降您的爵位,皇上他老人家疼你还疼不过来呢!”米小苗笑着说。拍了拍怀中的圣旨,神秘兮兮地道:“您猜猜看,这道圣旨里说的是啥,咱家保准你猜不中!”

是啊,就算是猜得中,也不好明着说出来啊!王平安啊了声,做思考状,道:“这个,我可真是猜不出了。不过既然是派米大人来传旨,那定是有重要事情了,要不然这么远的路,哪儿能派你来呢!”

米小苗长相奇特,是张娃娃脸,听了王平安的话,笑得更是春光灿烂,他道:“瞧瞧,瞧瞧,您这张嘴巴,可真是甜啊,难怪皇上他老人家疼您,太子殿下也宠着您,就连我们史大总管也时时刻刻把您放在心上。”

他向后看了一眼,见房玄龄他们还没出来,便又道:“咱家在东宫当差,这传旨的活儿本是轮不到咱家来的,可史大总管见太子着实想念您得紧,便特地点了咱家来,也好给您说些体己话儿,别人说不成的!”

王平安哦了声。心中隐隐感觉出点什么,他道:“体己话儿,当然要留在私下里谈,今晚咱们好好聊聊!”

米小苗点头道:“成,就这么说定了,王……公!”说着,哈哈大笑。

他后面那两个字说得相当地大声,不但王平安听见了,后面的官员们全都听到了,众人齐声惊叹,真的封了公啦,这王平安才多大点岁数啊,就封公啦!

许敬宗嗖地就窜了过来,叫道:“王公,王公,下官恭喜您了!哎呀,这位便是名扬长安的米公公吧,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啊!”

他擅长拍马屁,可马屁这东西,拍得多了,难免要被马踢,他刚才竖着耳朵听。只听到这个宦官姓米,但却没注意王平安一直称他为米大人,而不是米公公。公公二字在这年代,是对有权势的内宦的一种敬称,所以他便叫起了米公公!

然而,米小苗这辈子最痛恨的就是别人叫他为公公,只要能不承认,他是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个宦官的!

刷地,脸子就掉下来了,米小苗哼了声,冲许敬宗翻了个白眼。扭头没答理他!

许敬宗腿一软,差点儿没跪地上,这宦官如此态度,难不成朝廷对自己有什么动作了,宦官向来是势利眼,得势的使劲巴结,失势的往死里踩,自己是不是要倒霉啊?他可没想到,是公公二字惹出来的祸,还以为圣旨里有关于他的斥喝呢!

这时,房玄龄闻讯赶来,古蓝田和王文度也都到了,跟在他们身后的,各有一大群的文官武将,都是来听圣旨的。他们都清楚,这道圣旨定是有关封赏,说不定有自己的份呢。

焚香,跪倒。

米小苗展开圣旨,大声念了起来。头一个自然是对房玄龄大夸一通,他是皇帝的老战友,就算功劳不是第一,也得排到第一,这就叫身份。

房玄龄听到要封自己一个儿子为侯爵,心中感动,他三个儿子,两个都有了前途,就差最后这一个,自己本来最担心的就是小儿子的问题,不想这次一下子就解决了。

他心中感慨,本以为这次巡边,是件大大的苦差事,不成想却沾了王平安的光,乘了他的东风,竟让自己的小儿子封了侯,意外之喜啊!他转头,用眼角余光看了看王平安,见王平安很是紧张。全神贯注地在听。

圣旨紧接着大赞古蓝田等一众玉门关守将,一一封赏,长长的一溜人名,直说了好半晌的功夫。

王平安跪在地上,额头都冒汗了,心想:“这怎么还不到我啊!”

圣旨一直念到了最后,米小苗才道:“折柳县侯王平安,守土有功,朕心甚慰,太子亦喜,特请晋封王平安爵位,朕思之,王平安虽有野战功勋,但甚微矣,岂可晋爵?太子再三恳请,朕不忍驳,破例允之。王平安晋爵一级,改封折柳县公,世袭永业田两千五百亩,加沙州大都督衔……”

王平安脑子一迷糊,虽然米小苗已经提前告诉他封了公爵了,可当真听到耳中,仍是感觉犹在梦中,自己终于进入大唐朝廷里的第一等级了,以前上哪儿能想到啊,不过是徐州一个小地主的儿子罢了,竟然也能位列公爵!

他一激动,后面的话就没怎么听清,待回过神儿来时,只听着米小苗拖着长音道:“钦此。各位,还不领旨谢恩,更待何时?”

众人山呼万岁,房玄龄接过圣旨,站起身来,笑道:“有劳这位小公公了,敢问如何称呼啊?”

他管米小苗叫公公,还加了个小字,米小苗可不敢跟他掉脸子,还得陪着笑脸,道:“小人米小苗,以前见过房大人的,您不记得了!”

房玄龄心想:“你什么东西呀,我记你干嘛!”他点头笑道:“原来是米公公,怪不得如此眼熟呢。来人啊,取两贯谢礼来,给米公公压压行囊。”

随从答应一声,连忙跑回去取钱了。在场官员们一起看向王平安,心想:“王平安向来出手大方,房大人赏了两贯,不知他会赏多少?”

王平安却是什么表示都没有,只是拉着米小苗,请他进大厅。而米小苗也一点不快的表情都没有,还一个劲地和王平安攀交情,一丝一毫宦官最爱钱,不给钱就生气的举动都没有。

房玄龄见他们都进厅了,又打开圣旨看了看,心想:“王平安的职司都被撸了,这是要召回京中闲置啊,这种要文有文,要武有武的少年俊才现在不用,那自是留着以后用了……皇上的龙体怕不太妙吧!”

摇头叹气,房玄龄收起圣旨,也进了大厅。

圣旨传完了,剩下的自然是大排宴席,吃喝玩乐,自我吹捧兼带着互相吹捧,连唐玄奘都被请上了桌子,好歹他还挂着个使者的名义,自然能上得了席面儿!

又吃又吹,典故乱飞,直到月上枝头,这才尽欢而散。

王平安和米小苗去了后院,王平安亲自给他安排了住所,打算和他聊聊“体己话儿”。

仆人送上热水手巾后,便退了下去,米小苗一边用手巾擦脸,一边道:“王公,三天后便要启程回京,回京之后,你就要闭门思过了,心里不会感到难受吧?”

王平安笑了笑,道:“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