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医生-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女咬了咬嘴唇,她转过头去看茶壶,小小声地道:“奴婢的母亲也姓杨,早年也是长安人呢!”

王平安啊了声,道:“原来你的母亲也姓杨,又是长安人,照此说来,没准她们以前还认识呢!”心中明白了,原来关键在这里,她是要和我攀交情!

忍不住心里唏嘘,武则天就是武则天,真是半点机会都不放过啊,这才是一个有作为女子该有的手段,可比伍嫔妃强太多了!

宫女转过头来,道:“是啊,说不定真的会认识呢,奴婢的母亲是前隋杨氏后人,奴婢的外祖父是前隋的始安侯!”

王平安哦了声,心中确定了,这宫女就是武媚娘,以后的武则天!

他道:“始安侯?你的外祖父也是个侯爷?”

武媚娘摇了摇头,道:“始安侯是在奴婢的外祖父去世后追封的,生前只是子爵,照王侯爷您差远了!”

王平安又哦了声,没再说话,闭上眼睛,接着装虚弱。

武媚娘本来想和王平安接着聊呢,见他不感兴趣,心中难免失望。

她现在正处在人生最失意的阶段,如果再得不到皇帝的宠爱,不能生下一儿半女,那出家当尼姑就是难免的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她的想法是很长远的,如果现在再没机会得到宠幸,怕以后事情要极糟!

武媚娘再聪明,也想不到她以后的事,她只能抓住眼前的机会,得到王平安的关注,从而得到史大总管的照顾,这样才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如果得不到王平安的关注,那她就别想让史大总管安排她侍寝,就算成天在皇帝身边转,转到人老珠黄,她也甭想生个孩子出来!

李世民要的是女人,至于是哪个女人,还得由史忠臣给他安排,他自己是没兴趣点名的。这就叫阎王好见,小鬼难当!

屋里沉静了半晌,水烧开了,武媚娘将茶杯涮干净,倒了杯热水,轻轻吹着,看向王平安,见王平安似睡非睡的,她道:“王侯爷,你这里有姜吗?估计你可能是受凉了,要是喝碗姜汤,能好一些!”

王平安轻轻嗯了声,还是没有说话,反正装虚弱嘛,就得装的象点儿!

武媚娘端着茶杯来到王平安近前,道:“水烧好了,王侯爷您喝一口吧!”

王平安这才睁开眼睛,侧着身子坐起,有些哆嗦,甚至连伸手接碗都做不到,武媚娘见状,连忙靠近他坐下,一手扶着他,一手喂他喝水。

王平安慢慢将水喝了,坐直了身子,将被子围在身上,道:“一杯热水下肚,身子舒服了些,身边有个人照顾就是好啊,比一个人干捱强多了!”

武媚娘将碗放到一边,道:“王侯爷尽照顾病人了,自己生了病却没人照顾,要不是奴婢今晚来了,您这一晚怕是得难熬得紧!”

“是啊,谁说不是呢!”王平安喝了一杯水,表示还要喝,武媚娘赶紧又给他倒了一杯,接着喂他喝了。

喝了热水,王平安明显好转许多,也不再那么虚弱了,他象想起什么似的,道:“你刚才说你母亲是前隋杨氏,不知是否是皇室血脉?”

武媚娘忙点头道:“有啊,奴婢外祖父的哥哥是观德王呢,正宗皇室宗亲,只不过奴婢的外祖父不是长子,所以不能继承王爵。”

她眨着眼睛,话锋忽然一转,问道:“王侯爷,您家的老夫人,也是前隋皇室后裔吧?”

王平安点了点头,道:“有点,不过是远亲。”他头一回听说观德王的名称,算不出辈份来。但是,人嘴,上下两张皮呢,上皮一碰下皮,话不就出来了嘛!

他随口道:“要按辈份算,好象和观德王是一个辈份的!”自已老娘的辈份,只能比别人高,不能比别人低,至少也得是平辈,王爷算个啥,说是一样大,就是一样大!

武媚娘稍稍一愣,她可没想到王平安会直承有前隋皇室血统,还以为得弯弯绕绕一大通呢,费尽自己的想象和口舌,才能拉上关系,不成想王平安这么痛快,亲戚关系直接就攀上了!

她只愣得片刻,便啊地一声,离了床沿,给王平安跪下了,道:“王侯爷,原来你是奴婢的舅舅!”

第三百八十二章 成,就帮你一把

武媚娘突然一跪。把王平安搞得一愣,他很迷惑地问道:“你叫我什么?这辈份是怎么论的?”

他心里却是挺高兴,自己竟然变成了武媚娘的舅舅,辈份好大啊,那以后的唐明皇该叫自己什么?嗯,不说唐明皇,就说李治,他以后该叫自己什么?

武媚娘跪在地上,抬头道:“要是您家的老夫人,是我外祖父的姐妹,那您就和奴婢的母亲平辈,是她的表弟,奴婢岂不是该叫您舅舅!”

王平安呃了声,道:“这样啊,原来我们竟是表亲,这真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

武媚娘道:“舅舅在上,请受外甥女一拜!”说着,就要给王平安磕头。

王平安嘴上说道:“不必不必,快快免礼,既然是自家亲戚,何必如此多礼!”手上却没有阻止。很享受地接受了日后则天女皇的三个响头!

乖乖的,真是好享受啊!自己要给现在的皇帝李世民磕头,要给以后的皇帝李治磕头,可再以后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却在给自己磕头,这下子可扯平了,自己半点没亏啊!

王平安无数次地想过,他和武则天见面时的场景,到底该是怎样的呢?可无数不同的场景他都想过,就是唯独没有想过现在这个场景!

武则天竟然趴在地上,给自己磕头,管自己叫舅舅!

待武媚娘给他磕完了三个头,王平安这才挣扎着去扶她,没办法,咱现在身体虚弱嘛,不是不扶你,是没力气扶你,千万别见怪啊,则天小乖乖!

武媚娘爬起身来,脸上满是欢喜,不光是王平安心里享受,她给人磕头,也是很享受地,终于和这个当红的大臣攀上关系了,他终于肯接受自己的大礼了,多不容易啊。为了能给他磕上头,自己花了多少的心思,都快急出病来了!

王平安道:“这这这,没想到啊,在这深宫高墙之内,竟然有自己家的亲戚!我也没带什么见面礼呀!”

武媚娘忙道:“舅舅莫要客气,自家人还要什么礼物,您能认了奴婢这个外甥女,奴婢心里就感激不尽了!”

王平安伸手入怀,掏出了个钱袋,他虽然不再赏人金瓜子了,但是带还要带着的,别人可以不赏,但眼前这位,却是非赏不可的。能赏则天女皇金瓜子,这也是荣幸啊!

他将整个钱袋都塞给了武媚娘,道:“以后可别再奴婢奴婢的叫了,听着我心里不好受,我身上没带别的,这点金瓜子你拿去,分给宫里的其他人。和他们处好关系,免得他们难为你!”

顿了顿,他又道:“说了半天,却还不知你叫什么呢,你看我这个舅舅当的,太不称职了!”

武媚娘忙道:“外甥女名叫武媚,宫里的人都叫我媚娘,舅舅这般叫我也就是了!”说着话,她便将钱袋往回推,那意思是不想要王平安的钱。

“媚娘……武媚娘!不知你的父亲是哪位啊?”王平安问道,他又将钱袋塞了回去。

武媚娘手里拿着钱袋,道:“媚娘的父亲是先豫州都督,讳士彟。”

王平安很迷茫地,一脸没听说过的表情,但只片刻功夫,他便道:“定是位英雄人物啊!”

武媚娘心想:“我父亲可是开国功臣,只是武家风光不再,你没有听说过罢了!”她道:“媚娘的父亲曾助先帝开国,有功于国家……”

没等她说完,王平安便道:“既是功臣之女,又与前隋皇室有亲,你怎么只是个宫女,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有为难之处就说出来吧,让舅舅我替你解决一下!

武媚娘低下头,看着钱袋,道:“不知怎地,前段时间宫里有流言,说是武氏要造反,又有小人从中作梗。皇上便把媚娘贬为了宫女,媚娘以前是才人呢!”

王平安又哦了声,道:“原来如此,可就算有流言说武氏要造反,也是男人们的事,与你有何关系啊?”

武媚娘很是郁闷地道:“谁说不是呢,媚娘只是一个小小女子,造反这种恶事,与我有何关系,可别人却拿姓氏做文章,排挤于我,幸亏史大总管宽厚,和皇上说明了此事,这才还让媚娘在甘露殿当值。”

王平安假装想了想,道:“怕史叔叔也遭了人蒙蔽,你在甘露殿当值,虽能时常见到皇上,却也不是好事啊,万一出了纰漏,你岂不是受的责罚更重!”

武媚娘岂有想不明白这个的道理,可她又能有啥好办法?她抓住了王平安的衣襟,哽咽着道:“舅舅,媚娘在宫里苦。求舅舅帮帮媚娘吧!”

王平安为难地道:“这,这,这要让我如何帮你啊?”他很想听听,这个时候的武媚娘,会有什么样的理想。

武媚娘眼圈儿红红的,咬了咬嘴唇,这才道:“要是舅舅能去和史大总管说说,让他帮忙恢复了媚娘才人的身份,媚娘就心满意足了!”

王平安心想:“这个理想,为免也太小些了吧?”他问道:“你为何要恢复才人的身份,其实做宫女也不错啊。省得招人嫉妒,再来为难你!”

武媚娘脸上微微一红,道:“可是宫女却不能侍寝,自然也就不能生下孩儿。舅舅有所不知,宫时的事复杂着呢,要是媚娘没有子息,日后……日后……”她可不敢说皇帝驾崩之后的事,谈论皇帝生死,是大不敬之罪。

王平安却道:“你不想日后出家做女尼,是吧?那感业寺我曾去过,当真不是个好去处!”

武媚娘连忙点头,她抬头看向王平安,眼中满是乞求。她为啥要和王平安拉关系,为的不就是这个,她可实在不想出家当尼姑啊!

王平安皱起眉头,道:“这事不好办啊,宫中嫔妃的事,我一个外臣如何能够干涉,怕是招人猜忌。”

武媚娘见他有不帮忙的意思,眼泪顺着两腮滑了下来,她哽咽着道:“舅舅,媚娘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除了舅舅外,再没人能帮媚娘了!”

王平安哦了声,走投无路了呀,很好!他还是很犯难地道:“可这宫内之事……唉。好吧,我便去和史叔叔说说,不过这事相当地难办,我也不能有十足的把握!”

武媚娘大喜,忙道:“只要舅舅肯说,一定成的,一定成的,史大总管定不会驳了舅舅的面子!”

王平安嗨了声,摇头道:“我有啥面子啊,小人物一个!”他拍了拍武媚娘的肩膀,又道:“时辰不早了,你回去吧。明晚记得给我送炭来,有什么话咱们再聊,今晚不成了,要是你回去晚了,怕别人说你不懂规矩,倒让我没法在史叔叔面前,为你说好话了!”

武媚娘这才答应一声,又给王平安行了礼,提了炭桶,依依不舍地走了。

王平安待她走了,这才躺到床上,心满意足,今晚这近乎套的,竟然套成了武媚娘的舅舅,这比和太子妃套的还好。不过这个辈份就有点乱了,自己是以后王皇后的堂弟,又是武昭仪的舅舅,那李治到底该管自己叫啥呀?

躺在床上,他哈哈一笑,又想道:“武媚娘之所以能和李治勾搭在一块,是因为她一直以宫女的身份,伺候在李世民的跟前,要是自己帮她恢复了才人的身份,那她也就不会再在甘露殿里当值了,那还会不会和李治相亲相爱了呢?”

睁着眼睛,想了好一会儿,没有想出个结果来。最后干脆不想了,一切顺其自然吧,武媚娘要自己帮她,那自己就帮她一把,至于她会不会和李治在一块,就看他们的缘分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那都是上天注定的事啊,凡人是没办法改变的!

翻了几个身,困意来袭,他便也睡了,不再替武媚娘和李治的缘分担心!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便早早地起身,今天不同前两天,城外大会结束了,中书省的官员们该来当值了,自己得精神些才行。

起床洗漱完毕,回到屋里坐好,想找点公务办办,可一旦需要他正式处理公务,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中书省,没啥事可做,大唐的中枢竟然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有没有他都行!

又坐了一会儿,他便起身,也不在西台继续等了,干脆去崇贤馆吧,在那里自己愿意干啥就干啥,清闲又自在。

一路慢慢走着,途经东台,到了东宫的崇贤馆。崇贤馆里和以往一样,除了侍立着的小宦官之外,一个大臣没有,而太子李治连床还没起呢,更不可能这么早就来!

进了大殿,他来到李治的桌前,查看桌上的奏章。他有段日子没有替李治批复奏章了,估计奏章得堆积一批,今天有功夫,正好批批。

李治桌上的奏章,果然堆的高高,足足有七八十道之多。王平安命小宦官将奏章一股恼的全都搬走,搬到自己的桌子上面,他要逐道批复。

李世民给李治的奏章,向来没有什么太紧急的大事,王平安批了几道之后,出乎意料的,竟然翻到一份军事文书,上面插着三根鸡毛!

他打开奏章,心想:“插鸡毛的信,应该是很重要的吧!”

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的病稍微见好

鸡毛信,古称羽檄。最早是用二尺长的木简为书,上面插着鸟羽,以示事情紧急,发展到了唐朝,便不用木简了,只在信封上插上羽毛。鸡毛信一般只用来传递紧急军情,平常的事情是不会用到鸡毛信的。

这道鸡毛信形式的奏章已经被启封了,王平安打开看去,见奏章的尾部,用朱砂批红,看笔迹是李世民批的。批复很简单,是命令军队大张旗鼓地操演,以示威慑。

再看奏章的内容,竟是突厥的军情。奏章的内容很长,总结起来就是由于唐军趁辽东秋收之际,出兵劫掠高句丽,使得高句丽乡村的百姓都逃进了城去,乡野无人。唐军撤兵后,辽东附近的部落,都跑去趁火打劫,强占高句丽的土地。

高句丽人都敢和唐军对着干。当然不会怕别的部落,待唐朝大军撤退后,高句丽军立即出兵驱赶跑来占地的部落,由于那些临近辽东的部落,都是各自为战,并不统一指挥,结果几场大战下来,被高句丽人各个击破,败逃回了草原。

虽是败逃,但部落里的牧民仍旧抢到了大批的财物,在高句丽时还好,敌人都是高句丽军队,但一回到草原之后,各个部落便开始互相打了起来,你抢我的,我抢你的。

乱打乱战之后,不少部落的牧民失了牛羊财产,冬季又快来临,牧民们没了过冬的物资,大乱便即开始,强大的部落倒还好说,那些小部落被打散,牧民们只好南下叩关,想来大唐碰碰运气。

大唐对于这种事,向来处理得很有经验,草原上越乱越好。各地守军牢牢把住关口,不许牧民入关。但是大唐在关外也有州县呢。这些州县却是挡不住成千上万的牧民冲击的,牧民深怕熬不过去这个冬天,为了生存,只能拼命一搏,进攻这些关外的州县。

结果好几个州县的周边被劫掠,所幸牧民没有统一的指挥,又不擅长攻城,所以在这道奏章发来之前,尚无城池失守,但情况却也不妙。

边关的事态从东向西发展,冬天越近,牧民们奔袭的速度越快,为了能熬过这个严冬,他们只有不停地去寻找,去劫掠那些尚没得到消息的村镇,所以他们必须要比唐军报信的人跑得快!如此一来,从东往西打过去,结果弄得边关各地,均皆吃紧。

这道奏章就是说这件事的!

王平安看罢,心想:“牧民这种劫掠方法,可不就是游击战术么。哪里弱就打哪,打完就跑,打完就换地方,绝不停留,想追他们都追不上!”

他又看向李世民的批复,点了点头,这个批复好。让边军大张旗鼓地操演,说白了就是吓唬那些游散牧民,让他们不敢靠近城关,这些牧民虽然英勇善战,但毕竟都是战败的人,又有即将到来的严冬所迫,必不敢在哪个地方多待,一旦看到唐军有准备,他们只能离开。

找出一张纸,他准备先给批复打个草稿,然后等李治来了,让他往上面抄写。提起笔来,面对这种情况,自己竟想不出更好的处理方法,李世民的批复已经近乎完美了!

拿着笔,想了半天,他这才做了个批复,这个批复属于李世民批复的补充。

突厥或其它部落的牧民,从东向西流窜,速度极快,但是必不会长久,在严冬到来之际,他们定会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无法再前进,而前面的牧民停下来,后面的牧民也便不会再往前走。而这个地方一定是比较富饶的,否则牧民们也不敢冒着冻饿而死的危险,留在此处。

越来越多的牧民停留在此处,在严冬的逼迫下,肯定会铤而走险,对这地方的州县,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这时候牧民就不会再乱打一气了,会出现首领,带着他们打。

那么,这个地方就应该是唐军集结的地点,各地边军应该提前预测出这个地点在哪儿,从而提前做准备。

王平安写完这些后,又想了半晌,提笔再写。如果不能准确预测也没关系,可以先在一地准备好,然后引导牧民们去,这个地方越往西越好,这样可以让牧民多赶路,待到了地点,牧民已经人困马乏。如强弩之末,这时唐军便可以逸待劳,将他们一鼓全歼,或者收服!

写完批复之后,王平安大是得意,自己这个补充批复,补充得相当好,大有决胜千里之外的手段,自己也算是诸葛亮一级的天才了!

将墨汁吹干,他又开始看下面的奏章,逐一批复。

过了不大会儿。有小宦官送上来茶点,让王平安充饥,王平安吃了不少,吃完了接着批,李治的工作,他一个人全包了,非常的认真负责。

批了将近一个上午,这才将奏章全部批完,又等了好半天,到了中午时分,李治这才姗姗来迟。

李治进了崇贤馆,见王平安在等他,咦了声,笑道:“无病,你今天倒来得早,吃了饭没,咱们一起吃吧!”

王平安心想:“还早啊,这都中午了。”他站起身,给李治行礼,笑道:“来了有一会儿了,还没吃饭。臣特地等着要和殿下一起吃呢!”

李治非常高兴,他到了桌前,见到那么多的奏章,脸色又苦了下来,道:“这才几天功夫,就积了如此多的奏章,这得批到啥时候去啊!算了,咱们还是先吃饭去吧,等吃完了饭,眯个午觉,养足了精神,再来批这些劳什子!”

王平安心中叹气,看他的样子是刚起床,这就要吃饭,吃完了饭,然后再睡……好生活啊!

他冲李治笑道:“这些奏章臣都已经批复过了,没往上面直接写。打了个草稿,殿下你往上面抄就成了!”说着,他将写好的几张纸,递给李治。

李治大喜,笑道:“好啊,还是无病你体贴孤,知道孤最不喜欢看这些劳什子的玩意儿。那咱们等会儿再用膳吧,待孤先抄完这些,下午就没事了,咱们出宫去玩耍。”

他坐到桌后,按着顺序,逐条抄录,王平安则站到一旁,给他研墨。

只抄了几道奏章,李治便不耐烦起来,道:“无病啊,要不然你学学孤的字体吧,以后再批奏章的时候,用孤的字体,直接往上面写就成了,也省得孤一道一道的抄,这也太麻烦了!”

王平安呃了声,道:“这……”这有点不好意思吧,我替你批复奏章,已经是犯规矩了,要是再按着你的笔迹来,那别说皇帝了,光是朝廷里的大臣们,就得炸锅不可!

李治还以为他是怕学不好自己的笔迹,指着自己在奏章上批复的字,道:“你看,孤的笔迹很好学的,都是正楷,不用费你多少力气,练上几天就能练好的!”

王平安摇头道:“这个不太好吧,皇上知道了,会责罚臣的!”

李治想了想,道:“那倒也是!”他低头去看草稿,又抬起头来,指着草稿,道:“无病你看,这些批复有的长,有的短。长的容易出破绽,孤来照抄也就是了,这些短的,只有几个字的,你来写就成了!”

王平安一咧嘴,他拟的草稿上,长的批复只有一道,其余的都是小事,自然批复也就不长,要是按着李治所说,那这些批复里,他只需抄一道就成了,其余的都得自己替他代劳。

“那,好吧!可要是皇上发现了怎么办?”王平安担心地道。

李治笑道:“如果发现了,咱们就说这些批复是孤口述,你代笔的。父皇发现一次,咱们下次就不这样做了,孤辛苦些,挨道抄录也就是了,要是没发现,咱们就这样一直干!”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再不答应,就是不识抬举了,王平安只好点头!

李治提笔,开始抄录那道最长的批复,也就是边关牧民的那道。他也不看内容,照着字便往下抄,抄得还挺快,片刻即成。

抄完之后,李治竟然将椅子让了出来,让王平安坐在他的椅上批复。他自己则道:“无病,你忙着,孤去外面走走,这几天骑马骑多了,猛地一闲下来,还有点不适应呢!”说着话,他背着手走出大殿,上院子里活动筋骨去了。

王平安无奈摇头,只好坐了下来,先在纸上模拟几遍,练习一下李治的笔迹,然后才小心翼翼地临摹起来,替李治批复奏章。

李治为人懒散,字体也是普通,临摹起来并不难,但要想一下子就临摹好,时间却是不够的。王平安只好每批复一道奏章前,便要反复在纸上练习几遍,这才往奏章上写,如此一来,所用的时间可就多了。

过了一会儿,李治溜溜达达地回来了,道:“无病,你怎么还没批完啊?”

王平安一脑门子汗,心想:“还慢呀,要是再快,可就要露马脚了!”他道:“这么多的奏章,要想全都抄完,恐怕至少得一个时辰啊,臣怕出了纰漏呀!”

“要一个时辰啊!”李治皱了皱眉头,道:“无病,现在你知道孤的辛苦了吧,批这些奏章所费的时间太长了,孤一批这些就会头疼的!”

王平安忙点头道:“是啊,殿下辛苦,臣以前不知,现在是深有体会了!”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这也叫辛苦?你都不用想的,只靠抄的,还要叫辛苦,那我呢,我都成苦力了!”

李治背着手在地上转了两个圈子,道:“孤去用膳了,就不陪你了,你忙你的吧,孤用完膳后,再来看你!”

王平安忙道:“要不然殿下就在这里用膳如何,臣要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好随时问您啊!”

李治却道:“你将不明白的事情都攒到一块,等孤回来后,一起为你解答!”说着,转身就走。走到一半,又感不好意思,似乎自己太把王平安当驴一样使唤了。

他又回过身来,道:“孤用完膳后,给你带几个好菜来,犒劳你一下!”说完这句话,感觉还是不太够意思,他又道:“要不孤叫你堂姐来,让她陪着你?”这回总够意思了吧!

王平安吓了一跳,可别着,这种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他忙站起身道:“可不敢劳烦堂姐,臣还是一个人抄吧,安静些,抄得也能快些!”

李治笑道:“好,那就随你便吧,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他倒有理了。将手一背,离殿而去。

王平安只好又坐下,接着当驴!

过了好半晌,他仍旧没有批完奏章,而李治也没回来,中午已过,日头转西,下午眨眼即到。

甘露殿。

李世民也在批复奏章,史忠臣在旁相陪。这两天李世民的病情稍有好转,没有再心口疼,但也不能说完全就好了,还是感到有些胸闷隐痛,只是不象前些时候那么严重罢了。

从奏章堆里,挑出几道,李世民道:“去给治儿送去,让他速速批好送回,还有这几天送过去的奏章,也一并交回。这几天他尽顾着大会的事了,正经事却耽误了下来。”

史忠臣接过奏章,替李治辩解道:“皇上,太子忙着奥运会的事,出力甚多,这也是正经事呢!”

李世民嗯了声,道:“叫人将这些奏章给他送去,今日事今日毕。”

史忠臣忙答应一声,捧着奏章出殿,他有心想自己送去,可回头看了眼皇帝,皇帝现在正在批阅奏章,万一再看到不痛快的事,发起病来怎么办?自己得在身边照看啊!

他看向殿外侍立着的小宦官和宫女,忽然发现一人,招手道:“媚娘,你过来。”

殿外侍立着几十名宦官和宫女,都大气不敢出地站着,忽听史大总管招呼武媚娘,便一起偷偷转头,向她看去,众人的目光中全是嫉妒,不少人心中甚至还想:“这小贱人,终于攀扯上了史大总管!”

武媚娘听到史忠臣叫自己,心头砰砰狂跳,她平常巴结史忠臣,就用了不少的力气,史忠臣也对她很是“关心”,但这也是看在她原本就是嫔妃的份上,可平常也都是叫她武宫人,从没今天这样,称她为媚娘!

在众人嫉妒的目光中,她低着头,来到史忠臣的跟前,就听史忠臣道:“你去一趟东宫,将这些奏章送去给太子。”

顿了顿,他又道:“回来时再去西台看看,如果王平安在那儿,叫他到咱家这里来。”接着又吩咐了几句。

第三百八十四章 武媚娘和李治

武媚娘接过奏章。心中狂喜,看来昨天晚上自己对史大总管说的话,现在起作用了,王平安三字,真是好使啊,人人都卖这三个字的面子!

昨天晚上,她回来得晚了,史忠臣大怒,他一直等在甘露殿,时刻关注着皇帝的身体,要说整个大唐,谁最关心李世民,外廷有长孙无忌,内宫便是他了!

原本以为武媚娘是个挺懂事的人,平常也乖觉,这才让她给王平安送炭,可没想到前两晚还好,昨天晚上竟然回来晚了,这还了得,一个宫女在外廷停留时间过长,她想干什么?还反了她了呢!

结果史忠臣一问。武媚娘赶紧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说王平安有了点小毛病,自己照顾他了。史忠臣听罢,心中过意不去,这些天确实把王平安忙个够呛,白天又要陪太子,晚上又要留在西台,他身子骨本来就弱,有了毛病,纯是折腾出来的。

听了解释,史忠臣便没有斥责武媚娘,反而夸了她两句。武媚娘一见史忠臣态度缓和,忙又轻轻点出,自己认了王平安做舅舅。她可没敢说攀亲戚的事,只是说王平安见自己照顾得好,便认了自己这个外甥女。

史忠臣大为吃惊,外臣认宫妇做亲戚,这可是很少有的事情,追问原因,得到的回答是,因为王平安的侍女不会照顾人,而武媚娘却很会照顾人,这样王平安很感谢她,为了能让自己一直去照顾她,这才认了亲戚,是亲戚了,走动起来才方便啊。免得别人说闲话!

这个解释,武媚娘是想了一路的,很是周全,既表明自己受到了王平安的关心,又没说明自己和王平安主动攀亲戚的事。自己只是先透个底,关键的话要让王平安和史忠臣说,什么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和从王平安嘴里说出来,份量可是大不一样的。

史大总管先得了点“铺垫”,然后王平安再和他一说,他就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这样她就更容易达到目地了!

果然,旁敲侧击的办法,很是有效。这不,史大总管当着众人的面,叫她为媚娘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