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医生-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常要谈。”

马周端坐不动,随手挥了挥,让王平安找个墩子坐下,道:“他当然要和你谈家常了。老夫听闻,你家中豪富,财产无数,且在京中也开了买卖,可谓聚财有术……”

王平安刚坐下,马上又站了起来,急道:“不不,学生家中并没有多少积蓄,只是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所以才被人误会家里有钱,学生以后不会再那样花钱了,老师莫要误会。”

马周嘿了声,道:“这有什么好解释的,何必着急。老夫和别人不同,朝中大员多是出身豪门,而老夫却世代贫苦,青年时为了衣食温饱,还曾想过当个小商人,所以别人瞧不起商贾之术,而老夫却并不歧视。”

顿了顿,他又道:“你家中豪富,而自己又会聚财,比如说你要设立熟药厂一事,又可利民,又可为朝廷增加收入,这就很好。许老儿就是看上了你这点,所以想把女儿嫁你为妻!”

王平安又刚坐上,听了他这话,马上又站了起来,道:“许大人要嫁女儿给我?这是为何?”

马周笑道:“为何?还不是因为你有钱!”他脸上露出鄙夷之色,摆了摆手,道:“不去说他了。对了,你来这里,可是太子派来的,是送批复后的奏章吧?”说着,看向王平安的手里。

王平安忙应了一声,将奏章递了上去,马周打开最上面那道,直接看批复,道:“下次记得,不要自己往上面写,要先写在纸上,让太子抄录才好。这些奏章是要给皇上看的,得让皇上知道,太子还是很勤勉的!”

他是李治的老师,而王平安也算是他的学生,所以说起话来,便也少了顾虑,直接便教王平安怎么做。

马周随手翻阅,微微点头,虽然都是些琐事,但王平安批复得还算中肯,并无疏漏之处,对于一个刚刚步入朝堂的人来讲,能做到这点,已然相当不易了。

当翻到最后一道,马周咦了声,抬头问道:“这道奏章问的是要不要将案子转给刑部,你怎么批复要看死者的口中是否有灰,难不成有灰无灰,可以决定是否将案子转给刑部?这个批复,可是大大不妥啊!”

王平安道:“回老师的话。只要看了死者的口腔,倒可断定死者是不是被火烧死的。如口中有灰,便无蹊跷,死于意外而已,让他入土为安便是,如果口中无灰,便是被人杀死,这案子由长安县令派人侦破即可,无须转给刑部。”

马周不解地道:“这是为何?”

王平安道:“活人遇到大火,就算是重病在身,也会呼救,就算不能呼救,呼吸总是要的,所以必会吸入烟灰,而如果事先已然被人杀死,呼吸停止,口中自然也就无灰了。死者的叔伯说此事有蹊跷,无非就是怀疑那妇人,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是妇人想摆脱久病的丈夫,所以才做出事来,只需审讯即可得出结果,这案子好结得很,不需要过刑部大堂的!”

马周哦了声,放下奏章,道:“你说的这些,应该是仵作做的事吧,你怎么会知道?啊,你是太医,是从医术方面想的!”

王平安点了点头,道:“可以让长安县令查一查仵作,如果是仵作刻意不报,那这案子就和仵作有关了,只需一顿板子下去,必会让他说实话,而且还不用怕打错人!”

马周冲他笑了笑,道:“好个王无病,竟然会断案子。好,老夫这就让人去办这事,按你说的去办,看看是否真的如此。”

忽然,他又道:“无病,老夫有个女儿……”

王平安一激灵,什么意思?

马周顿了顿,道:“已经嫁人好多年了!”说罢,哈哈大笑。

王平安也跟着笑了几声,心想:“竟然开我的玩笑,一点老师的样子都没有!”

马周将桌上的奏章收拾好,道:“这些奏章虽然你往上面写了字,但还是要给皇上看的,第一次办事,虽不懂规矩,但皇上也不会怪罪,以后不要再这样就好!”

王平安答应一声,等着下一步的吩咐。可见马周从茶碗里,沾了点茶水,放在眼睛上揉了揉,接着闭上眼睛,养起神来。

王平安无法,只好接着等,总不能就这么走了,太没礼貌。过了好一会儿,马周才睁开眼睛,看到王平安,奇道:“你怎么还没走?”

王平安心想:“你不发话,我哪敢走呀!”他道:“学生在等老师的下一步吩咐。”

马周嗯了声,摆手道:“好生陪伴太子就可以了,下去办事吧!”

王平安冲他躬身行礼,退出了大堂。想了想,他又走了回来,道:“老师,可是因为批阅太多的文书,以至于眼睛干涩疲劳?”

马周点头道:“是啊,上年纪了,眼睛大不如从前了。”

“学生倒有一套舒解眼睛疲劳的功法,愿说给老师听!”王平安想起自己小时候,做的眼保健操了,虽然简单,但确实好使啊!

马周笑道:“好啊,你且说来听听!”

王平安坐到了墩子上,掏出手帕,擦干净手,道:“为……为皇上效力,保护眼睛,缓解疲劳,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

说出此话,眼睛忍不住湿润,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学校里,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情况。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

那时总觉得做眼保健操麻烦,不爱做,可是现在回忆起来,心中却满是温馨,真想再回到那个时代!

他道:“第一要先揉天应穴,第二再挤按睛明穴,然后按揉四白穴,最后按太阳穴,轮刮眼眶……”一连做,一边说,将眼保健操演示出来。

马周看毕,道:“似乎应该有些效果。”他照着王平安所教,做起了眼保健操。

可刚做了一个动作,就听王平安道:“要在做之前,说为皇上效力,保护眼睛,缓解疲劳,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这句必须得说!”

马周睁开眼睛,看了看他,嗯了声,乖乖地照着说了一遍,这才开始做了起来。头一回做,难免有些偏差,王平安大声为他纠正,就象当初老师教他时那样!

做完之后,马周睁开眼睛,眨巴了眨巴,嘿了声,道:“的确是有些用处啊!”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剂不够,再服一剂

王平安笑道:“眼保健操。顾名思义,就是保护眼睛健康的绝世功法,比老师用茶水润眼睛要强得多,如能每天坚持着做,可使眼睛闪亮如电,炯炯有神!”

马周哈哈大笑,道:“这竟然是绝世功法,看来老夫是占了你的便宜了!”

王平安点头道:“此乃我王家祖传功法,不传之秘啊!”又忽悠了马周一句,这才行礼出门。

马周坐在案后,翻看公文,过了一会儿,他竟然又做起了眼保健操。堂内有官员来向他报事,见马相爷闭着眼睛,在脸上比比划划的,心里纳闷儿,等他做完,便问道:“马大人,您老这是干什么哪?”

马周冲官员道:“王舍人刚刚向老夫进献一套绝世功法,如每日坚持着做,可使眼睛不再受案牍劳形之苦!”

说罢。他很得意地道:“为皇上效力,保护眼睛,缓解疲劳,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做起操来。

官员啊地一声,目不转睛地看着马周,心想:“果然是套绝世功法,不说别的,光听做之前,说的这番话,便可见此功法,非比寻常啊!”

王平安出了中书省,又回了东宫,见李治还在呼呼大睡,摇头叹息民,也不多待,出东宫回灵感寺了。

回到寺中,吃了点饭。他回到屋中休息,可心里有些兴奋,却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想着心事。总结了一下,自己下一段时间要做什么事情。

首先,要办好各种医疗机构,这是很复杂的一件事,不过对于自己来说,却并不麻烦,自己只要提出理论。至于执行,自有无数的官员们去做,大唐多的是人才,只要理论到位,具体事宜由他们去做即可。

其次,自己极有可能会被派往西域,去处理一些事情,这才是最危险的,办得好,有点功劳,而办得不好,那就得了,功劳莫提,命都有可能保不住。

最后,这个是最好办的,明年开科,自己要是有命回来,便会协助科考事宜,这是大大扬名的机会,说不定自己也会门生满天下,成一代名师大儒!

要是只有好事。没有闹心事,那在大唐的日子,过得还是蛮舒心的!

想着想着,他便睡着了,一觉睡到大半夜,起来上了一趟茅房,回来接着睡,迷迷糊糊的,一直到睡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

忽然,有人跑到了后院,叫道:“王大人,王大人,你在哪里?”

王平安一惊起身,叫道:“谁,谁找我?”

外面那人听到回答,急忙来到他的屋前,隔着门叫道:“下官陶东升。王大人,大事不好了,我叔叔被抓走了,你快点去救他啊!”

王平安下地开门,见陶东升站在门外,浑身大汗,急得满脸通红。他问道:“怎么了,陶大人被谁抓走了?”

陶东升拉住王平安的袖子,急得快要哭出声来,道:“是被东宫侍卫抓走的,说是开错了药,把宫里一位怀孕的良娣,吃得血崩了。胎儿保不住了!”

王平安啊了声,心里却不并如何惊慌,如果他所料不错,那么陶巨东应该是给萧氏看的病,至于说到血崩,压根儿没有的事,萧氏血瘀闭经长达半年之久,服药之后有淤血流出,再正常不过,不但没有事,反而是病要好的现象。

他冲陶东升道:“陶兄莫急,我这就进宫,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回身进屋,穿好衣服鞋袜,和陶东升一起出了灵感寺,赶奔东宫。

此时的东宫后院,已然乱成一团,大小嫔妃都到了,连李治都守在萧氏的殿外,急得满地打转。那日萧氏赶跑了王平安,本以为自己没啥事,可昨天天快黑时,感到身子难受。叫宫中女医们来看,女医们自然仍旧啥也“看不出来”,只是让她多休息便是。

萧氏再不信女医们的话,她怕肚里的“孩子”出问题,所以特地让人去了太医署,王平安不在,只好请了陶巨东前来。陶巨东进宫给她看病之后,便明白这不就是王平安和他说的那个病嘛,而且连药方都开好了。于是,他便按方开药,让萧氏服用。赶在东宫下闩之前,出宫去了。

可萧氏服了药之后,过不多时,下身便流出血来,血质粘稠,越流越多。这可把萧氏吓坏了,以为胎儿要保不住,又让女医来看,可女医们也慌了手脚,怕担责任,都推说看不好。无奈便去找李治前来,李治见萧氏如此,几乎也被吓晕,立即下令捉拿陶巨东,要严刑拷问,到底怎么给萧氏看的病。

陶巨东被抓走之后,陶东升大急,慌忙来找王平安,请王平安来给萧氏看病。

进入东宫,王平安再次来到萧氏的寝宫。李治见他来了,急道:“无病,你快来看看,孤的爱姬是怎么了,怎地突然流血不止,照这样下去,怕是肚里的孩子,要保不住啊!”

王平安赶紧进了后殿,见太子妃王氏坐在里面,还有一大群的美女,估计都是李治的嫔妃。他先是叫了声娘娘,正要行礼,李治却催促道:“此时还行什么虚礼,快快给孤的爱姬看病才是!”

王氏也道:“是啊,弟弟莫要多礼,快给萧妹妹看病才是!”她叫得亲热,脸上也尽是焦急,可眼睛中却带着欢喜。

王平安到了床前。见萧氏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好几层的被子,不停地呻吟着,脸色苍白,双眼无神,一副随时要晕过去的表情!

王平安上前号脉,片刻功夫,便道:“脉相偏沉。”再看舌苔,又道:“舌,边紫苔白,无性命之忧,殿下无须焦急!”

李治松了口气,道:“大人没事就好,先别想孩子的事了!”

可萧氏却突然尖叫起来,放声痛哭,嘴里不停地骂着,也不知她到底是在骂谁!王平安看了眼王氏,却见王氏眼珠不停地转着,脸上现出几分恼怒之色!

女人们玩宫斗,王平安实没兴趣欣赏,他道:“请把陶太医的方子,拿给臣看看。”

立即有宫女送上了方子,王平安一看,就是自己开的那个,半点没有改动。他便道:“这方子没有错啊,用药精准,配伍得当,实是一等一的好方!陶太医有没有说怎么个服用方法?”

有宫女道:“陶太医说要服两剂,可娘娘只服了一剂,便如此模样,哪还敢再服第二剂!”

王平安嘿了一声,道:“不遵医嘱,药都没服完呢,就先把医生抓起来了,这可不行啊。陶太医既然说要服两剂,那便再服一剂好了!”

李治急道:“这这,无病,这行吗,莫要把孤的孩儿吃出了毛病!”

王氏却道:“对啊,既然陶太医说要服两剂,自然要把药服完才成,哪有服一半就不服的道理!”萧氏越痛苦,她看着越高兴,还冲王平安打了个眼色,那意思堂弟你办得好,就让她服,两剂要是不够,再服两剂。

她的眼色被萧氏看到了,萧氏尖叫起来:“你们都想害我,你们想害我的孩儿,那可是皇上的亲孙,你们怎么可以这样!”竟然想去撕扯王平安。

王平安退后几步,对李治道:“殿下放心,这药服了之后,萧娘娘的病很快就能好了,她根本就没有怀上皇孙,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罢了!”

李治大吃一惊,叫道:“什么,你说什么,她的肚子……”

“肚子里全是淤血,当然鼓胀起来,却不是胎儿!”王平安见萧氏状似疯癫,又道:“出了事,臣替陶太医承担了。堂姐,还请你叫人按住萧娘娘,喂她服药,咱们也是为了她好!”

王氏双眼放光,连声道:“对对,咱们这可是为了她好!”回头下令,让宫女们去煎药,她带来的宫女飞奔出去,没过多时,便将药端了进来,显见王氏早就有准备了,非要萧氏服了这剂药不可!

萧氏放声大哭,不停地挣扎,死活不肯服药,她和王氏对抗争宠,而王氏和王平安又姐姐弟弟地叫着,她哪敢服了这药!

王氏手一挥,她宫里的宫女立即上前,将萧氏按住,强行给她灌药!

李治看着眼前情景,眼中湿润,竟然有掉眼泪哭啼的先兆。王平安冲王氏道:“堂姐,拿热手巾来,给萧娘娘热敷,她的肚子能……小的快些!”

王氏心中欢喜,脸上虽不敢露出笑容,但答应得却快,立刻叫人去准备了。

王平安一拉李治,道:“殿下,咱们还是出去透透气吧,殿里有些气闷了!”他可是怕李治哭起来,这位太子性格懦弱,没准就能干出这种事来!

李治对王平安依靠已成习惯,虽舍不得离开,却仍是点点头,一起出去了!

两人一出去,王氏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道:“还不快快伺候本宫的妹妹热敷,愣着做什么!”

宫女们拥上去更多了,将萧氏按得紧紧的,拉起她的衣服,进行热敷。其他嫔妃看得直哆嗦,万想不到平常贤良的太子妃,对付情敌,竟然如此辣手!

王平安带着李治刚到了院子里,就见史忠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叫道:“萧良娣怎样了,皇上派老奴来问!”

第三百二十五章 往大理寺塞人

王平安一咧嘴,不会吧。把李世民都惊动了!他忙道:“一切顺利,萧娘娣的病今天就能见好,只要调养小半个月,就能全好,而且以后怀上皇孙的机会,会大上很多!”

史忠臣顿时呆住,道:“什么,什么意思?你是说这次的皇孙,是保不住了?”

李治跺脚摇头,道:“无病说她竟然不是怀孕,而是生病,她本来就没有怀上皇孙,咱们都是空欢喜一场!”

史忠臣急道:“这话是怎么说的,怎么会变成这样!无病,你莫要看错了吧?”

王平安一摊手,道:“史叔叔,这种小病,陶太医如何能够看错,而小侄又如何能够看错呢?”

“这倒说的也对!”史忠臣向殿里看了眼,听见里面有叫声,道:“老奴还是进去看看吧。这才好回禀皇上,他老人家等着回信儿呢!”

王平安拉住他,道:“里面正在做热敷,史叔叔不方便进去。莫要着急,萧良娣不会出事的!”

他转过头,又对李治道:“殿下,萧娘娘这次病好后,至多一年,臣保准她会生下皇孙,而且肯定是皇孙,如果不是……”他向四周看了看,一指那架秋千,道:“臣就把这架秋千给吃了!”

李治叹气道:“孤已有了忠儿,倒不急着再多,只希望爱姬这次没事就好!”他说的忠儿,是长子李忠,生母身份卑微,向来不受重视,但怎么说也是亲生的儿子。

王平安心中点头,李治还算是有情有义,对身边人好得没话说!

三个人在外面等了好半晌,忽然里面慌慌张张地跑出一个宫女,是萧氏的宫女。这宫女出来后,哭道:“殿下,大事不好,娘娘她血流不止,流了好多。将被褥都浸湿了,而且……而且肚子竟然小了下去!”

别人还没问话,史忠臣却急道:“只是流了血水,没有流别的?”

这宫女低头擦泪,道:“倒,倒是没有流别的!”

王平安看向二人,道:“我没说错吧,萧良娣并没有怀上皇孙,只是血瘀闭经罢了,只要体内淤血流尽,病自然也就好了!”

李治呆呆地,哦了声,没说出什么话来!

史忠臣却一甩袖子,道:“难不成这半年来,她她……嘿,咱家回复皇上去了!”一旦发现萧氏并没有真的怀上皇孙,这位老宦官立时变脸,一甩袖子,径直走了!

李治拉住王平安,问道:“无病,接下来该怎么办啊。你快快出主意啊,孤要不要进去看看?”

王平安就是他的主心骨儿,大事小情的,都要问过王平安才成!

王平安拍拍他的手,道:“殿下莫急,萧良娣的事,臣自然会处理好。你呢,现在就去皇上哪儿,将事情说明白,莫得皇上对萧良娣不满。她是殿下的心爱之人,如不得皇上欢心,你以后也和她难相处!”

李治忙道:“对对,孤现在就去见父皇,去说明此事!无病,幸亏你在这里,要不然孤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说罢,他转身就跑出院子,追史忠臣去了!

对面的宫女目瞪口呆,太子怎地会这么听王平安的话,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这个王平安以后当真是万万得罪不起啊!

王平安目送李治离开,转过头来,就见宫女立即冲他蹲了蹲身子,怯生怯气地叫了声王侯爷!

王平安咦了声,心想:“为何突然对我恭敬起来,记得上次扯我衣服的人里面,就有她一个呢!”

冲宫女点了点头,他问道:“我现在可以进去看看了吧?”

宫女忙道:“好象……可以了吧!”

王平安慢慢走进大殿,站在那座大屏风之后。咳嗽一声,道:“两位娘娘,臣可以进来吗?”

里面传来王氏充满喜悦的声音,道:“进来吧!”

王平安转过屏风,道:“太子殿下去见皇上了,解释此事,免得皇上对萧娘娘产生误解。”他看向床榻,见萧氏直挺挺地躺着,不叫也不动,竟然放挺了。估计是得知自己没有怀上皇孙,一切希望都破灭了,所以才会如此!

王氏走了上来,大声道:“好弟弟,你这病看得好,她正要谢谢你呢!”顿了顿,又道:“她现在没力气谢,姐姐替她谢谢你了!”

王平安忙道:“堂姐客气了,这是臣应该做的!”他看了眼别的嫔妃,嫔妃们皆是满脸的惧怕,竟然不敢看他,全把头低了下去!

看你们以后再玩宫斗,还敢不敢牵扯上我!

他毕竟为人温和,虽借着这个机会。吓一吓宫里人,但却并没有对萧氏的身体造成任何的损害。

叫宫女拿过纸笔,将陶巨东没来得及开出的后面两个方子,一并写了出来,道:“陶太医医术高明,曾和我说过这种病该如何医治,我记在了心中,这便将方子写出来,按方用药即可,萧娘娘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王氏拿起方子,看了眼王平安。道:“好,就按这个方子给妹妹用药!”

王平安再不多说什么,躬身告退。

萧氏服了药后,病就会好,而很快又能怀上李素节,她先是对自己有所畏,再会有所敬,而现在王氏是有所谢,等萧氏真的怀上皇孙,又会对自己有所惧,有敬有惧,才会有距离,如此一来,宫里的龌龊事,才再不会和自己扯上关系,这也是一种自保手段!

来到东宫门口,他向禁卫们打听,陶巨东被关到了何处,禁卫们告诉他,陶巨东是被抓进了大理寺。

王平安出了东宫,见陶东升正在门外焦急地转圈,便安慰他不要着急,和他说了宫里的事,并带着他去大理寺救人。

两人赶去大理寺,去解救陶巨东。

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一般情况下,只有犯了大事的犯人,才会被关到这里。唐时的大理寺位于含光门街,顺义门之侧,后面是将作监,前面是司农寺。

一路快走,不多时便到了大理寺,他是从三品官员,和大理寺卿品阶一样,进门之后,自然没人敢拦,王平安没找大理寺卿。而是找了一位少卿,也就是寺里二把手,将事情说了一遍。

这位少卿姓秦,听了王平安的话,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如此一说,陶太医不仅没有过错,反而有功了!”

王平安道:“正是,他开的方子,治好了萧良娣的病,正应好好嘉奖才是,哪能把人家给抓起来呢!”

秦少卿领着他俩,向后院走去,边走边道:“今天卯时刚过,东宫禁卫便将陶太医给抓来了,看来是宫门一开,立即就抓的人。不过陶太医却没什么惊慌,还说中午不过,您便会前来,您一来所有的误会定会澄清。”

说着话,他回头冲王平安一笑,道:“陶太医倒是对王侯爷信任的很啊,而侯爷你也没白让他信任,竟然真的这么快就赶到了!”

王平安笑了两声,道:“应该的,一署为官,理应互相照应!”

秦少卿点点头,心想:“谁要是有这么个好上司,那做起官来,可就顺心得多了,这个王平安很是护着属下啊!”

他笑道:“陶太医自信满满,说误会定会解释得清,我们当然也不会为难他了。和气生财,和气做官嘛!”

反正陶巨东也逃不掉,那么大岁数了,也没必要真往牢里关,皇帝不还没下旨立案审讯呢嘛,何苦提前得罪人呢。

进了一处小院,见陶巨东没有被关,而是蹲在树上,在看蚂蚁上树。陶巨东见王平安来了,起身笑道:“好久没这么轻闲过了,这还是托侯爷你的福啊!”

陶东升快步上前,叫了声叔叔。

王平安上前拉住陶巨东的手,低声道:“让陶大人受委屈了。”

陶巨东也不问原由,反正侄子自会向他解释。他也压低声音道:“王大人,你办事是最谨慎的了,那位萧娘娘肯定没事儿吧,而且身子一养好,就会真的怀上龙孙?”

王平安微笑点头,这件事他十拿九稳,半点差错不会出的。小声道:“我把后面的方子也给她开了,说是你的原方,而我没有向她解释任何事。如果所料不差,她不会再找我,但定会再找你,你便可将服药时要念阿弥陀佛的事,说给她听了!”

陶巨东笑道:“依着你的性子,要是她真产下皇孙,这份功劳,便要送给老夫了!”

王平安道:“有功大家立嘛,我现在进了中书省,这太医令一职怕是干不长了,便宜外人,不如便宜自己人呀!”

“对对,大家是自己人!”陶巨东老脸笑成一朵花,这趟大理寺没白来,看看蚂蚁上树,就立了一功,自己信任王平安,那是半点没有信任错的。

秦少卿看他们窃窃私语,也不来打扰,反而站得远远的,见他俩说完,这才过来,道:“王侯爷,昨天中书省下了道公文,说要提审一名妇人,我听人说是长安县令上的奏章,由中书省批复下发的……”

他将事情说了一遍,正是昨天王平安批复的,那道有关病人被火烧死的事,当然他是不会看到奏章原本的,也不知就是王平安批的,只是想打听一下,毕竟王平安现在是中书省的官员了!

王平安奇道:“不是让此案仍由长安县令审理吗,连刑部大堂都不用过,怎地却转进了大理寺?”

秦少卿摇头道:“具体的下官就不清楚了,估计是因为此案奇特吧!不瞒王侯爷,因为长安县令无能,查不出此案的蹊跷,这才上报,想要把麻烦推给刑部。可奏章到中书省,立即就批复了,而且批复的极为奇特,竟要查死者是否口中有灰……”

王平安皱眉道:“就算长安县令无能,这件事也能查得清楚吧,为何反而转到了你们这里?”

“怪就怪在这里了。中书省让如此办理,却又要我们详细记录审案过程,再回报中书省!”秦少卿摇头道:“照这么看,这个批复实际上中书省也不知对不对,所以要我们进行证实,可既然未经证实,岂有如此批复之理?”

他审案子,审得习惯了,做什么事都非要有个合理的解释,而且还大讲前后因果关系,要有逻辑性!

王平安看了他一眼,没回答他的话,却道:“你能证明此事吗?”

秦少卿眨眨眼睛,小声道:“还没来得及证明,昨天刚接到公文,今天去提人,估计得中午时分,才能将那妇人和她死掉的丈夫带来。”

王平安转头对陶巨东道:“陶大人,你先回署里吧,我在这里等等,帮帮秦大人的忙。”

陶巨东却道:“又没什么急事儿,老夫也在这里瞧瞧热闹!”

秦少卿一笑,没说什么,可心里却琢磨上了,官场上的事情,大家虽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有数。眼前这个王平安可了不得,年少有为就不必说了,可年少有为的人多了,他自己年轻时,也是个飞扬少年。

然而,他听无数的人说起过,王平安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他要是有了什么功劳,一定不独吞,一定会分给别人,所以大家都喜欢他,表面没人议论,可背地里却都说,只要和王平安扯上关系,就一定会有好处!

这种人当官,谁会不喜欢呢?

秦少卿心想:“我要是能王平安交上朋友,那就好了,不过官场之中讲究礼尚往来,我要想和他交朋友,就得先让他感觉我这个人够朋友,值得一交!”

他陪着王平安等人离了小院,装做不在意的样子,道:“王侯爷,你来京城日子不算太久,人生地不熟的,要是遇到什么难事,你就张嘴,别把下官当做外人。”

王平安嗯了声,想了想后,他道:“秦大人,我还真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秦少卿心中一喜,想让我帮忙就好,怕的就是你不用我给你帮忙!

王平安道:“我有个结拜兄弟,名叫狄仁杰,和我一同来京,要参加明年的科考,要以他的才学来说,中进士是必然的。”

秦少卿点了点头,那个狄仁杰有你这个副主考当大哥,中进士不难,不中才难!

王平安接着道:“他在断案方面很有天份,但可惜没人指点,如果秦大人不嫌弃,能不能让他暂进大理寺,做个帮闲也好,如他明年中了进士,还请秦大人帮帮忙,让他进入大理寺任职?”

秦少卿笑了,这位中书舍人还真有当宰相的觉悟啊,这才哪儿到哪儿呢,就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