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褚一怔,“袁绍三路兵马,如今正在向济阴郡汇合。其西路军的兵锋。被子敬所阻挡,东路军也被仲德和元让拦住。所以,袁绍地兵马开始由两翼向中央汇聚,如今已抵达成阳廪丘一线……丞相,袁绍如今兵锋盛极,我前些日子听公达说,军中不少将领的心思,很浮动。”
  曹操一笑,“患难时。方见真情!”
  突然扭头看着许褚和曹彭,“你二人又如何?是否也和那些人一样,心思有一点浮动了呢?”
  这一句话,令许褚曹彭满面通红。
  “丞相怎可如此说我?若丞相不信,末将愿挖出心肺来,向丞相证明……”
  “仲康,何故如此激动?”曹操连忙握住了许褚和曹彭二人的手。“不过一戏言尔,若连你二人都不信,这天底下,怕是再也没有我曹某人能够相信地人了。你二人之心,我深知之。”
  若不是曹操的手脚麻利,许褚和曹彭说不定就已经剖心以明志了。
  曹操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一副弓的形状,轻声道:“仲康开弓满月之后,又会是什么结果?”
  许褚一怔,眼睛顿时亮了。
  “弓拉的越满。力量也就越大……只是丞相,我担心这张弓拉的太满了,会不会断了呢?”
  曹操抚掌大笑,“仲康能深思,是乃我之幸事。放心吧,一切尽在掌握中。不过……”
  说到这里,曹操的脸色骤然一沉,轻声道:“袁绍,不足为虑。我现在所担心的,有两件事。”
  “丞相明言。”
  “一是那许昌。s子孝有时过于刚愎,我总担心他不是关羽的对手。此次刘备调集重兵,显然是对许昌志在必得。可我现在偏偏抽不出手来……若许昌有失,兖州胜也就等同于失败。”
  “何不请妙才接掌?”
  曹操苦笑,“我何尝不希望妙才督战?只是一来。子孝心里会有疙瘩。弄个不好还会自刎明志。他的性子我太清楚了,受不得屈辱地人。此前吕布之事。已经让他感觉到非常的难堪……再说了,妙才镇守新郑,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又怎么敢轻易的让妙才和子孝换防?”
  “新郑?”
  曹彭愣着脑袋道:“为何要守新郑?有什么可担心?”
  曹操说:“你们难道不觉得,自雒阳大战结束后,董这近五年的时间里,表现的太平静了吗?”
  “平静,不好吗?”
  曹操说:“若在以前,他平静倒是好事。可是现在……董越平静,我就越觉得不能放心。那鄙夫看上去粗鲁不堪,但实际上却是生了一颗玲珑心。他这家伙,不出手则已,出手必定是全力一击。仔细回想,鄙夫从出兵西域,占据关中开始,哪一次不是行闪电般雷霆一击?
  他若是有些小动作,说不准还没事。可是往往就是在我们都忽视了他的时候,他猛然出击。
  攻占关中如是,塞外一战如是,夺取汉中如是,包括在西川、在荆南,也都是这般。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若只论用兵,鄙夫不在我之下。你们想想,那家伙可是个吃亏的主儿?他在荆南地水师大败,锦帆营几乎全军覆没,却偏偏一点反应都没有。如果是他没这个能力也就罢了,可他偏偏是有这个能力。他这么一动不动,反而让我感到不安……只怕,鄙夫又想要出花招了。”
  许褚和曹彭听完这番话,也陷入了沉思。
  “仲康,你立刻动身,前往陈留。告诉子敬,就说让他多留意京兆的关中军,一有异动,立刻抢先占领荥阳。”
  曹操越想,越觉得心中不甚安宁。
  许褚听令之后,立刻躬身领命,转身跨上马,带着一队人马急匆匆的离去。
  曹操也没什么心情再观赏了,带着曹彭返回了巨野。巨野,正好是在济阴郡和山阳郡的交汇地。
  如今已汇聚了十余万兵马,同时山阳太守满宠。也在源源不断的为曹操输送兵力。
  曹操在府衙中,屁股还没坐稳,就见荀攸行色匆匆的跑了进来。一见曹操。荀攸就大声道:“丞相,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公达,何事惊慌?”
  “董,董他……遇刺了!”
  这本来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可不管是说这话的人,还是听这话的人,脸色都变得惨白如纸。
  曹彭在一旁不免感到奇怪。
  董遇刺了?
  这不是好消息,怎么丞相和荀军师。都是这样地表情?
  想问,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只好看着曹荀二人,眼中流露出迷茫之色。
  曹操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手不由自主的连连抖动,片刻后问道:“是何人?在何时?”
  “是谁下地手,还不知道。据细作回报,大概有六天之前。长安如今已经是乱成一片。风声鹤唳。”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
  “袁绍兵马已经聚集的如何了?”
  “与昨日,大将高览已经和袁绍汇合。只是其西路军,至今尚未抵达……据说,在两日前,董大将文聘,突然自河内出兵,占领了延津……韩琼辛毗二人被文聘牵制,未能行动。”
  “河内出兵了?”
  “正是!”
  曹操听了这话,反而有些糊涂了。
  就如他说过的那样,不怕董行动。就怕董不动。可现在董动了,他心里的不安越发强烈。
  “公达……我们不能再等了!”
  “臣下也如此认为。”
  曹操沉吟片刻,突然一咬牙,站起身来,“立刻传令子和,命他在后日子时,发起攻击!”
  与曹操的反应不一样,袁绍在得知董遇刺的消息后,呆坐在大椅上半晌,突然间仰天大笑。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
  袁绍站起来,挥拳大声说道:“如今兖州即将落入我手,曹贼眼看着就要灭亡。没想到,没想到……嘿嘿,董这一死。关中一定会大乱。待我收拾了曹操。再挥军攻打关中,天下可得。天下可得啊……”高览审配在听闻此消息后,却未曾露出笑容。
  只是问那细作:“可知道,是何人下的手?”
  细作说:“尚未知晓……长安现在很乱,整座城市,全都被兰池大营和董家长子所控的督察院所控制。不过听说,董家长子和兰池将军赵云之间,好像不是很愉快。二人发生了两次小冲突,但很快就被承明殿司空顾雍给压制了下去。至于刺客地来历,目前还没有消息。”
  “主公……”
  袁绍摆手,“二位莫要担心。以关中如今地声势,用不着行此诡计。以我之见,定然是刘备那边的行动。正南,你若是不放心,可派人前往徐州询问。刘备那厮,想必正在得意呢!”
  审配还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高览想了想,“主公,董虽然被刺,但我们还是要小心一些。最好让朱灵提高警惕,命牵招留心幽州并州的关中军动向……若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越是要小心。另外,辛毗二人来信说,董出兵占居了延津,我们也不能不防备。应该命辛韩二将,尽快和我们汇合。”
  说完,高览又补充了一句:“兖州之战,当尽快结束!”
  袁绍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河内有异动,也不能不多加小心。这样吧,让高干带三千人马前往酸枣。韩琼领大戟士,在封丘(今河南新乡封丘县)牵制住鲁肃地兵马……恩,三日之后,大军向巨野发动猛攻。战事一经展开,所属各部,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
  三军齐动,定要把曹阿瞒地主力,消灭在巨野。”
  高览想了想,觉得袁绍这计策,也算是不错。当下和审配插手领命而去,只留下袁绍一人,在大帐中冷笑不停。
  这一次看你曹阿瞒,还能不死?
  就这样,袁曹两军以大野泽为中心,拉开了阵势。一方是是要赶尽杀绝,一方是要做殊死抵抗。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两日过去。
  高干和韩琼已经换防成功,而辛毗则奉命,坐镇于濮阳,守卫袁绍地后方。
  夜,无声的将临。
  秋蝉在草丛中鸣叫着,给寂静的夜色,增添些许生气。
  袁绍布置完了人马之后,回到军帐中,和衣而卧,躺在行军榻上,思索着即将到来的大战。
  已经过了子时,大帐之外的蝉鸣声越来越响。
  远处荷塘里,青蛙发出连片的叫声,吵得让人无法入睡。
  袁绍被那蝉鸣蛙叫吵得是头昏脑胀。忍不住从榻上起来,大步走出了军帐,“蝉蛙因何吵闹?”
  担任袁绍亲卫大将的眭元进,急匆匆的跑来。
  “主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晚上这蝉虫和青蛙,叫的特别厉害。小将已命人查探……”
  “速速查明,这该死的东西,搅得人无法难以安生。”
  眭元进刚要回答,却突然间听到一种奇怪地声音,由远而近的传来。刚开始,声音还不甚清晰,可渐渐的,就听见轰隆隆,好像万马奔腾的声响。
  袁绍也听见了,脸色一变,“出了什么事?”
  “主公,主公……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一名亲兵飞马来到了袁绍跟前,翻身下马道:“河水,河水决堤了,正在朝这边涌来!”
  袁绍停了这话,先是一愣,旋即厉声喝道:“尔敢胡说八道,河水,河水怎么会在此时决堤?”
  “不知道,不知道……”
  轰隆隆的声响,越来越清晰。
  眭元进脸色大变,一脚踹开了那亲兵,大声喊道:“主公,快快上马,往高处走,往高处走!”
  袁绍这时候已经懵了,连忙翻身上马。
  眭元进顺势从另一亲兵手中抢过一匹战马,一手拉着袁绍的马缰绳,迅速的朝着营外山岗上奔去。
  月光如水,格外的温柔。
  当袁绍和眭元进登上山岗的时候,整个袁军大营已经乱成了一片。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
  只见从西北方向,一条白线翻涌而来。
  水声轰鸣,巨浪排空。
  眨眼的光景,自无数座营寨就被那汹涌地洪水所吞噬。
  惨叫声,哀鸣声,在苍穹中回荡。袁军士卒拼命的向各高地上涌去,一座座土丘,很快就挤满了人。袁绍所在的山岗上也是如此,眭元进领着士兵,把袁绍牢牢的守护住,不断的厉声喊喝。
  但是,用处并不大。
  袁军已经彻底地乱了,那里还顾得上谁是主公,谁是小卒?
  洪水汹涌地冲过来,撞击在山腰上,激起了冲天的水雾。水,很快地就漫过了袁绍的鞋面。
  直到此时,袁绍仍没有弄明白。
  原本好好的局面,怎么一下子会变成了这个样子?河水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间的决堤?
  不过有一件事他清楚,那就是:几十万大军,完了!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四七一章 关中总动员(一)
  更新时间:2009…1…4 0:06:46 本章字数:3259
  清晨,朝阳升起。
  奔腾的洪水在经过一夜的肆虐后,于凌晨天快要亮的时候,渐渐的平静下来。
  袁军的营寨,七零八落,只剩下少数尚保存着。九成以上的营地,都变成了泥泞的沼泽。
  到处可以看到袁军的死尸。
  战马的尸体浸泡在污水之中,若同一堆堆烂肉。曹军在各部将领的指挥下,收拢俘虏的袁军,拾取在沼泽中的辎重,打扫这一片死寂的战场。曹操,在众将的陪同之下,信马由缰。
  不知为何,看到如此凄惨的景象,曹操并没有感到任何胜利后的喜悦。
  脸色有一点阴沉,抿着嘴,眯着眼睛,不见半点笑容。以至于身后众将,也一个个表情严肃。
  “丞相,大胜之后,为何还如此不快?”
  曹操说:“虽说战场上刀枪无眼,生死有命……可是那些无辜百姓,却不应该遭此灾难。机伯,你立刻带人,分别前往成阳廪丘一带查看。若有幸存者,一并都救下,先妥善的安顿起来。”
  “丞相宅心仁厚……”
  “机伯,莫要说这些没用的话语。若不是袁绍把我逼得太急了,我又怎么可能用这样暴烈手段。决堤河水……当年董家鄙夫以此威胁与我,可终究只是威胁。而如今,我却实实在在的做了。这一场洪水,不晓得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我原想扶助生民,而如今生民因我而死……”
  曹操说到这里,忍不住仰天一声叹息。
  “袁绍如何?”
  “据俘虏的袁军交代,水势一缓,袁绍就在亲卫军的保护下,往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撤走。此战之后,袁绍至少折了二十万人马。就算他纠集部众。怕也不会再超过二十万人。”
  “二十万?”
  曹操感到一阵头痛,在马上一晃,险些摔下来。
  二十万人。说起来很轻松,可那终究是二十万生灵。虽然说乱世中,人命如草芥,不值钱。
  但一下子二十万人没了,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曹操,心里如何能感觉舒服?
  不错,这二十万人是袁绍的,和曹操无关。s但是,洪水一路奔腾下来。兖州又损失多少人?
  想必,不会比二十万这个数字少吧!
  曹操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他也不是不知道。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他手中的人,百八十万却是有地。可没有一次。如今日这般的心痛。
  荀攸看的出来,曹操地心情不好。
  于是上前岔开了话题,“丞相,如今袁绍败逃离狐,正是我们一鼓作气,将其消灭的好时机。”
  曹操却笑了。
  “公达,若我们想要歼灭袁绍,能否一战功成?”
  “这个嘛……”
  “呵呵,你不用顾虑,我也知道。那绝无可能。袁绍虽元气大伤,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要一下子一劳永逸的解决他,没个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是做不到的。而今,我虽胜了袁绍,可是周遭却有虎狼窥视。杀袁绍,与我无益,放袁绍。却能够增添一盟友。”
  曹操口中的虎狼,虎是董,狼是刘备。
  就如同他说的那样,他现在固然可以解决袁绍,进而甚至可以夺取冀州。可又能如何呢?
  曹操的根基在许昌!
  如今和袁绍一战结束。也是元气大伤。在这样的时候。妄图消灭袁绍毫无疑问是不现实地,甚至有害无利。于曹操而言。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情,是和袁绍和解,迅速回师许昌解围。
  哪怕曹操吃一点亏,送给袁绍一些土地人口,也要迅速解决刘备。
  如此一来,他方有可能站稳脚跟,抵抗来自关中的攻击。曹操心里很清楚,此时的关中,如同庞然巨兽,绝非关东任何一家诸侯可以吃掉。唯有固守中原,结盟袁绍,迅速吞并徐州和荆北,说不定还能和董抗衡一下。否则的话,以曹操现在的实力,绝非董的对手。
  荀攸闻听,先是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曹操地心思。
  “丞相睿智,非我等所及!”
  “好了,莫要再说这种虚透巴脑的话语。立刻派人前往离狐和袁绍谈判……告诉袁绍,只要他愿意,我可以供他一百万石的粮草,并割让平原郡。条件是,他要帮我挡住董家鄙夫。”
  在心底,几乎是在嘶喊:希望还来得及吧!
  “那丞相下一步……”
  “传令鲁肃,火速自陈留出兵汝南,将关羽的退路截断。我将亲自领兵,增兵定颖,与关羽决战。”
  “那巨野这边……”
  “就由元让和仲德二人主持,元让勇武,仲德沉稳老辣,对付现在的袁绍,定不成太大的问题。”
  荀攸闻听这话,也不由得连连点头。
  “丞相所言,极是!”
  当下,曹操领众将回转巨鹿,安排解救许昌的事情。
  然则,就在曹操整备兵马,准备回师许昌的时候,汝南的战事却突然出现了意外的变化。
  面对曹仁那号称是固若金汤地临颍防线,关羽并没有去硬碰硬的攻击。
  相反,刘备派出司马朗为使者,前往襄阳,游说刘表。此时的刘表,正处于左右摇摆之中。
  一方面他不想和董硬碰,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放弃他手中的权利。
  同时,他需要面对荆州世族所带来的压力。根据他手中的情报,蒯家蔡家,已经倒向了董。
  刘表想要动这两家,却没有能力。
  而诸葛亮前去劝说周瑜,却是一去不复返。江东水军并没有退出荆南,按照刘表的说法,周瑜把诸葛亮扣在了江东,并且调集水军,准备将甘宁彻底消灭在云梦泽中,顺势占领荆南。
  刘表也想去动周瑜,同样是没有能力……
  不过,他还是把蔡瑁调出了襄阳,命其镇守在南郡,堵住了江东水军从汉水至襄阳的同道。
  至于蔡瑁能不能挡住周瑜,刘表已经顾不上了。
  他密令大将吴巨从南郡撤回襄阳,同时任命魏延为将军,设法从蒯家的手中,夺取兵权。
  世族之庞大,即便是刘表也很头疼。
  但就在他头疼的时候,司马朗却恰到好处地来了。
  司马朗向刘表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借道南阳,从牛兰累亭入颍川,绕过临颍防线,直去许昌。
  相应的,司马朗可以派大将文丑,率领三千白耳精兵,秘密抵达襄阳,听从刘表调遣。
  这对于缺兵少将的刘表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所以,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刘表同意了。
  七月,袁曹之战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
  刘备以许攸为军师,沮授为元帅,领十万大军,猛攻临颍防线。同时关羽率领一支轻骑军,人数大约在三千左右,自柏亭悄然进入南阳,转道颍川郡养阴里,突如其来的占领了汾丘(今河南襄城东北)。
  这汾丘,于颍川而言,极为重要。
  左传襄公十八里曾记载,楚国伐郑,治兵于汾。这个汾,也就是现在地汾丘,也叫汾丘塞。
  汾丘一失,向东北可直逼许昌,同时临颍防线地软肋,也尽入关羽的眼皮子下。
  就在曹操命曹纯掘开河水,水淹袁军地前一日,关羽趁曹仁和沮鹄激战的时候,突然从斜里杀出。
  曹仁构建起来的固若金汤防线,在一日之间溃不成
  乱军之中,关羽闯入敌军,斩了曹仁首级。曹军在失去了主将之后,也就立刻失去了再战的决心。十万大军溃败而逃,若非荀提前发现情况不妙,命许昌兵马守住了关隘,一边收拢残兵败将,一边抵挡徐州军的攻击……同时,荀还派出信使,往新郑和陈留求援。
  那关隘仅坚持了一日,就被徐州军攻破。
  十余万徐州军把许昌围得风雨不透。同时许攸又派出大将刘辟,抢占了尉氏,卡在了新城陈留通往许昌的必经之路。而关羽则奉命攻占阳翟,和尉氏一左一右,形成了犄角之势。
  沮鹄,指挥兵马,对许昌发动起猛烈攻击……
  这一章相对较短,是一个过渡交代。
  大战已经拉开序幕,敬请期待……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四七二章 关中总动员(一)
  更新时间:2009…1…4 19:52:02 本章字数:6054
  自雒阳入颍川,可选三关通行。
  但不论是从哪一个关隘通过,想要抵达许昌,就不可避免的要经过一个地方,那就是阳翟。
  而入阳翟,就必须要经过阳乡。
  如果说,阳翟是许昌的门户,那么阳乡就是颍川的屏障。居于嵩阳山隘口处,地形极为险要。泰平元年,雒阳大战结束以后,由于三关丢失,曹操就在阳乡修建了一座坚固的要塞。
  同时,为了防止董偷袭,曹操还安排了一个人,坐镇于阳乡。
  此人姓娄名圭,表字子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才学出众,曾游历雒阳,与当时还是雒阳北都尉的曹操交好。黄巾之乱时,又曾协助秦颉抵御黄巾贼的攻击,和董有一面之交。
  不过当时的董,只是白身。别说他不知道娄圭是谁,而娄圭也不会看得起他。
  黄巾之乱结束以后,娄圭为了躲避董卓的征辟,就遁入终南山,做了隐士,道号梦梅居士。
  此人很有才干!
  二十二路诸侯伐董卓的时候,他就知道诸侯难以取胜。而后董卓任命刘表出任荆州牧,娄圭主动出山,随刘表一同前往荆州。凭借他在荆州的声誉,的确是给予了刘表非常巨大的帮助。
  但是,刘表随后与荆襄门阀妥协,让娄圭大失所望。
  此时曹操在北方崛起,娄圭就弃了刘表,带着家眷投奔曹操,并且为曹操谋划了许多事情。
  只是这个人并不争权夺利,所以在许昌名声不显。
  曹操很清楚娄圭这个人的能力,在考虑镇守阳乡的人选时,第一个就想到了娄圭。并上疏汉帝刘协,封娄圭为阳乡侯,坐镇阳城。经略嵩阳地区。娄圭到任之后,做的也非常出色。
  关羽占领汾丘,娄圭第一个发现了情况不妙。
  但是他手中的兵马并不多,所以对整个颍川的大局也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曹仁战死,许昌被围,娄圭只能守住阳乡,也做不得其他的事情。不过他相信,荀一定能够守住许昌。
  当然,前提是曹操能尽快赶回来……
  可是该做些什么呢?能帮助荀拖延一些时日?等待曹操的援兵抵达?
  娄圭也感到非常地苦恼。他所能做的,一方面是死守阳乡,防止董趁机偷袭。另一方面派出小股人马,袭击阳翟,在某种程度上给关羽造成一定的麻烦,使之无法腾出手来兼顾其他。
  除此之外。他还真的做不了什么。
  许昌被围的第三天。阳乡城外,来了一个人,口称是娄圭的故人。
  娄圭正在书房中思考问题,闻听有人求见,不由得一怔。故人?在这个时候,谁会来求见。
  “那人可说他叫什么名字?”
  “启禀阳乡侯,来人说他是南郡中庐人(今襄樊南漳县),与大人有两世的交情,姓蒯。”
  蒯?两世交情?
  娄圭激灵醒悟过来。一定是他!
  所谓两世交情,想必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其引申之意应该是娄圭曾跟随过两个人,一个是秦颉,一个是刘表。而来人想必也是如此,加之又姓蒯。是中庐人。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蒯良,一定是他……
  不过他在这个时候来找我。又是什么意思?听说蒯良如今投靠了长安,倒也混的风生水起。
  娄圭想了想,“领他去客厅伺候,我随后就到。”
  然后,娄圭又急忙派人将他的好友习授找来。这习授,也是南郡人,和娄圭有过命地交情。只是为人功利心太强,时常有小人的举动。娄圭被任命为阳乡侯,经略嵩阳地区,就把习授请来,做他的幕府。别看习授地人品的确不怎么样,但是论才能来,也确实是很出众。
  协助娄圭把嵩阳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被娄圭视为左膀右臂。蒯良前来,一定是别有用心。在这个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娄圭必须要和习授商量一下。s
  不一会儿地功夫,习授走进了书房。
  这习授,年纪大约在五十上下,生地风度翩翩,仪表不凡。一袭青衫,手中折扇轻摇,道不尽的风流倜傥。脸上总是带着令人如沐春风般的和煦笑容,只是那双眸子,细长而显阴鸷。
  “子伯,这么急匆匆的找我来,有甚事情?”
  娄圭说:“元干,蒯良来了!”
  “蒯良?那个蒯良……哦,你是说那个中庐蒯子柔?他不是去了长安,怎么却跑到咱们这里?”
  娄圭无奈的一声长叹,“元干,都这个时候了,你正经一点。如今丞相远在山阳,许昌被困,我心急如焚。前门有虎,后院进狼。以你的智慧,又岂能猜测不出那蒯良前来的目的吗?”
  习授闻听,不由得嘿嘿笑了。
  “子伯莫怒,授不过出言相戏尔……其实前些日子长安传凉王遇刺,我就觉得这里面有文章。现在看来,凉王是想要有动作了。蒯良前来定然是游说于你,且听听他有什么说辞,再做主张。”
  娄圭一蹙眉,轻轻点头。
  二人一起走进了客厅,就见蒯良站在厅堂里,正背着手,看那墙上的一副字画。
  听闻脚步声,蒯良转过身来。见娄圭和习授一起来,蒯良一笑,上前拱手道:“子伯,元干,一向可好?”
  娄圭说:“怎么比地长安大学士的快活?”
  蒯良如今在长安太学院中担任大学士一职,表面上看是没有什么实权,可实际上这太学院直属于礼部尚书石韬的治下,归承明殿所辖。这身份和地位,绝对是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
  娄圭这一句话,不免带着讽刺之意。
  蒯良却恍若不觉,笑道:“子伯还是当年那般模样。我虽当了个大学士。却怎能比得了阳乡侯?”
  娄圭的阳乡侯是汉帝刘协所封。
  但世人皆知,汉室正统是在长安,他这个阳乡侯名不正言不顺。蒯良却提起了他地爵位,让娄圭不免心中一怔。疑惑地看着蒯良,却见他满面春风,不禁问道:“子柔此话什么意思?”
  “无他,只是想子伯知道,阳乡侯一职,凉王和陛下。都是承认的。”
  瞳孔一缩,娄圭道:“子柔,还请明言。”
  “哦。凉王听说子伯有大才,心中颇为爱慕。故而想请子伯前往长安,出任太学院山长一职。
  不知子伯,意下如何?”
  娄圭冷笑一声。“只怕是想要我献出阳乡吧。”
  “子伯此言差矣。常言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天下是汉室地天下,这阳乡也是汉室的阳乡,何来献与不献的说法。如今,伪帝气运已衰,曹操被阻隔于山阳,怕是难有作为。凉王以为,伪帝虽是伪帝,终究是皇室中人。若在落于宵小之后。于我汉室,无半分好处。
  子伯你是聪明人,何必做那逆天之事?
  凉王准备经略豫州,结束这天下的动荡……此乃大势所趋,子伯何不顺势而为。博一富贵?”
  “可笑!”
  娄圭冷冷的说:“丞相在巨野大败袁绍。数十万大军怕是指日可抵许昌,何需董操心?再说了。丞相代我不薄,我若在此时献了阳乡,世人又该如何说我娄圭?子柔此话,莫要再说。”
  在某种程度上,娄圭并不占上风。
  蒯良的那句话说的不错,这天下是汉室的天下,阳乡也是汉室的阳乡。董如今占居了皇统,占居了大义。从这一点而言,娄圭虽不愿承认,可也不得不承认,他只是个乱臣贼子。
  所以,娄圭根本不接蒯良地话岔子,只说曹操的事情。
  蒯良冷笑一声,“凉王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曹操就算有百万大军,也休想回转许昌。”
  娄圭这心里,不由得一个哆嗦。
  “子柔这话是什么意思?丞相和董有协议,五年不交锋。如今只过去了四年,难道……”
  蒯良的目光柔和,幽幽一叹。
  “所谓协议,不过是拿来撕毁地,谁又会真正的在意?这一点曹操清楚,刘备清楚,袁绍清楚,偏我家凉王不清楚?子伯,你是聪明人,当知大势,又何必拿这件事来说事儿呢?”
  “这个……”
  娄圭当然也知道,所谓的协议根本就是一张废纸罢了。
  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