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夜话-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公公站在一旁,笑道:“咱家在宫里这些年,见过的皇子们数七皇子最懂事,醒了也不哭闹,知道谁是真亲,谁是假意。”
皇后就想起今儿白日那一幕,脸色就是一沉。
打她诞下麟儿,宫里面各方势力就没少来走动,那些成年的皇子们不好到内殿来,就想着法儿的叫自己的女眷们上门。
三皇子派的是新纳得侧妃郑氏,四皇子就叫了自己的乳娘,五皇子、六皇子那边自然是各自的母亲上门讨好。
唯独不见大皇子那边的人。
要说这里面最没体面的就是四皇子的乳娘,偏她又是在先皇后身边伺候过的人,一进广宁宫就四处打量,话里话外透着追忆先皇后的意思。
荀皇后听了好大的不高兴,客套了几句就要赶人,谁想到四皇子的乳母却腆着脸说是要抱抱七皇子。在场众人看怪物似的盯着那乳娘,莫不是个疯癫的婆子吧,谁不知道七皇子是皇后娘娘的心肝宝贝,四皇子……的乳娘要抱七皇子。
大家不由得瞄了瞄地上光洁如镜的地面,这要是小脑袋着地磕一下……
荀皇后的脸当时就沉了下来,那乳娘硬着头皮,耍赖似的要去抱七皇子,人还没走几步,小皇子心有所感似的,扯开嗓子哇哇大哭,哭得荀皇后心都要碎了。
要不是她下不了床,早就亲自上前抱孩子了。
四皇子的乳娘冲撞了小皇子,被广宁宫的人架出殿宇,扔给了四皇子的随从,稍晚的时候四皇子亲自来请罪,荀皇后连见也没见,四皇子跪在殿外任人指指点点。
还是皇上做了和事老,领了四皇子进殿赔罪,又重重处罚了那个不知轻重的乳娘。
荀皇后想到这里,不禁问姜公公:“你说,皇上今儿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奴也看不明白,照理说,皇上不该给四皇子求情,本是他的乳娘冒犯了娘娘和小皇子,加上四皇子又不受宠,皇上该顾忌的是娘娘的心情。”姜公公屏退了四下里伺候的宫婢,殿中另剩下和皇后最亲近的两个女婢秀水、秀烟。
荀皇后摇摇头,叹道:“皇上的心思越加的难以猜想,说他看中老三吧,现在又重用着大皇子,说他厌弃先皇后吧,可四皇子回来之后又时时点拨,颇有与老三平分秋色的意思。”
秀水笑道:“娘娘管那么多做什么,咱们现在要做的事儿就是要小皇子健健康康的长大,以后的事儿谁说得清。”
姜公公附和道:“是啊,娘娘,七皇子才是咱们未来的依靠。”
荀皇后也明白这个道理,越加爱怜的亲吻着怀里的小不点,想到父亲知道消息后的喜悦,便道:“东南该知道消息了吧。”
姜公公笑得眉眼成了一条缝,回道:“娘娘好心急,这才几日的功夫,就是去东南最快的船也要十来天的功夫,不过娘娘放心,奴才相信,老侯爷一得到消息,肯定会动手安置好一切的。”
荀皇后打量了伺候自己的三个人,“秀水和秀烟是从老家跟着本宫过来的,从小跟在本宫身边。姜公公……最辛苦,这宫里面的风云变幻,你能安然度过,祖父没有看错人。”
姜公公忙道:“不辛苦,娘娘知道,奴才打小是个孤儿,是娘娘的先祖收留了奴才,为报恩奴才进了宫,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奴才还能有幸服侍娘娘。”
荀家地处东南,远离京城,得个消息不大容易,所以想了一个铤而走险的法子,选了机灵懂事的小孩子进宫做宦官,一有风吹草动就想法子递到宫外,荀家也派了几个子嗣在京城留守。
那个时候的荀家可没想过要将女儿送进宫去,一切都是天意。
皇后轻声说道:“大师已经走了?”
姜公公神色一紧,忙往前走了几步,回道:“已经走了,娘娘放心,老侯爷亲自派的人护送,不会出岔子。”
“这就好,咱们事情成了一半,将来恼不得还要求到大师,可是又不敢将他留在眼皮底下,还是回东南为好。”皇后松了口气,“别看这位乩童大师只有十五岁,可是法力高强,小七出生的那日多亏了他,要不然……”
“娘娘。”姜公公打断了皇后的话,“小心隔墙有耳。”
皇后不再出声,她知道这深宫中不可信任别人,尤其自己做的不叫什么光彩的事儿,还是谨慎些的好。
小皇子早就沉沉稳稳的睡着了,荀皇后就轻点他的小鼻尖,笑道:“林家的小少爷是你的福星哦,我们小七今后找他做侍读,也算是奖励了他那天的勇敢。”
七皇子似乎知道了母亲在说话,嘟嘟嘴,可是并没有醒来……
第231章 风波初定紫鹃小产
荀家的动作是迅速的,在一得知皇后诞下皇子之后,老侯爷做了一件叫众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昭武侯向皇上请旨,推辞自己年纪已老,想要解甲归田在家中做个富贵闲人,又道自己的长子年纪轻,不堪大任,所以希望皇上能派个得用的人去东南管理水军。
奏折一递上来,皇上就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赞昭武侯贤良。
当初叫荀家镇守东南自然有重用他们的意思,可是时间久了,朝廷就很难再收回这种控制权,想要派人打进其内部,重新夺回权势,又难如登天。
老侯爷的这一招看似是釜底抽薪,其实是化险为夷。
因为如此一来,荀家在十年内是安全的,也就是说,七皇子未长大之前……荀家就有保存实力与另外几位皇子一搏的契机。
荀家最怕的就是皇上卸磨杀驴,明明叫皇后娘娘生下子嗣,可是等几年再亲手扼杀了这孩子的前途,这是荀家万万不愿意见到的。割肉饲鹰,刮骨疗伤,荀家下的是血本,要是不成,东南必将失手。
老侯爷的一纸奏折叫群臣蠢蠢欲动,尤其是军中大佬们。
东南是块肥肉,人人艳羡,可惜长久的被荀家独占,现在有了机会分一杯羹,谁不上去疯抢,连一向沉默寡言的大皇子都暗中嘱咐渐渐形成的势力,尽量去争取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大皇子尚且如此,何况余下几位。
可惜皇上并不着急,先是为七皇子举办了隆重的满月大典,又下了旨意,擢佟太傅长子出任泉州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委派布政使为东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举动叫众人摸不着头脑。
佟家大爷到底该算是皇上身边的人?还是荀家的人?
似乎两者都有些沾边,佟太傅是皇上的恩师,他的儿子自然也该皇上的左膀右臂,可是,佟家大爷在东南的日子久了,无论是人脉还是情分,看起来与荀家更亲近些。
皇上这一项任命叫好多人的如意算盘打了水漂。
众人便瞪大眼睛等着谁能成为东南水军新的领军人物。
一个月后,老侯爷依旧是水军统帅,不过皇上在这里设立了指挥使司,荀家长子任都指挥使,原泉州镇守升任都指挥同知,荀家三少爷出任都指挥佥事。
三人听命于朝廷,是皇上苦思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这位原泉州镇守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三皇子、四皇子忙派人去打探消息,可结果很失望。
南边来的消息说,泉州镇守十一岁当兵,从西南转战东南,仕途平坦,几乎没有什么遮拦。
有心人就从这位镇守的资历中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原来这人在十五年前还曾在当今圣上的府邸里做过侍卫。
怪不得能平步青云……
秋日一闪即逝,黛玉曾应邀去贾府上参加诗会,她本是不愿意的,可林致远认为在那次诗会上黛玉方能尽展才华,若是不能将那几首精妙绝伦的诗句留下,实在是人生憾事。
黛玉并未见到薛宝钗,加上迎春待嫁,诗会并不十分尽兴,探春和惜春就悄悄告诉黛玉,说宝姐姐忙着将薛家表哥救出来,已经开始变卖在金陵的房产了,还托了王夫人帮忙找人,琏二嫂子,不,是凤姐姐那里也上门求过,可惜被人家管事客客气气的“请”了出去。
迎春的婚事被安排在十一月初九,天已发寒,是长公主定下的时辰,曲驸马身子骨不好,叫管家给大儿子在邻近水井坊的地方买了个五进五出的大院子,花了两千来两。别看宅子大,但是地方并不惹眼,出入水井坊的人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在这地方买宅子,纯粹是不希望长公主看了迁怒。
贾家的嫁妆整整六十八抬,贾母出了一万两的银子,贾赦邢夫人出五千两,在西山置办了一座小庄子,两百亩水田,两百亩旱田,古董玩器、金银珠宝、绢帛绸缎十几箱。
加上这些年迎春自己裁制的衣裳也能凑个几箱子,新嫁娘的东西并不寒酸。
黛玉清楚,贾家虽说给了一万五千两银子做嫁妆,可实际上换成了东西能花费一半就不错了,大舅舅和大舅母必然处处克扣。二姐姐未必就能拿到那些钱。
她叫雪雁去贾府送了自家的礼,如今林家在京城的绸缎庄越来越火,连富锦楼也在上月开张,客流稳定,都是文人雅士,黛玉想来想去,还是送迎春那些实际的,将来用得上的东西最好。
雪雁领着几个婆子去了小半日,回来时一个劲儿的嚷嚷渴,就是边青花的大海碗灌了几口才道:“姑娘不知道,我去贾府听到什么了。”
碧蝶等人就催她快说。
“是宝姑娘的哥哥从牢里面放出来了,可惜变成了个傻子。”
碧蝶就嗤笑:“他本不就是个傻子吗?我听人说还有个诨名叫呆霸王。”
雪雁忙摆手,说道:“那是以前呆愣,现在是真傻了,连话也不会说,每日就是发呆,听人说是得了失心疯,我回来的时候听侍书讲,薛姨太太要将香莲抬为二房奶奶,要是薛家大爷一辈子娶不到媳妇,她就是薛家未来的女主人。”
碧蝶张大嘴巴,吃惊的说道:“就是那个和雁蓉姐姐有些像的女孩子,怎么会这样,那个傻子怎么能娶到她,这不是糟蹋人家女孩子嘛。”
黛玉对香菱有几分的印象,好像是薛家从金陵带回来的,自己在贾府的时候见过,和已经故去的小蓉大奶奶有几分的相似,是个标致的美人。
黛玉沉声问道:“你见过香菱了?”
“没有,雪雁走的急,一切都是听侍书、琥珀她们提的。这香菱真是个可怜人,没有父母兄妹,现在又要嫁给一个傻子,她将来可怎么办。”雪雁想到同为丫头,可是香菱要比她们艰难的多,心里泛着酸楚。
黛玉也觉得这个世界真是没有道理,明明该受惩罚的薛蟠,可结果却是叫一个花样少女为薛家的恶行赎罪。薛蟠傻了,香菱跟着他,将来还有什么好出路。
“雪雁,你先歇着去吧。”黛玉头有些疼,心里越发的不待见薛宝钗。
碧蝶见黛玉神色不对劲儿,频频向雪雁摆手势,示意她赶紧离开,雪雁走到半道上,突然又回了身,说道:“姑娘,紫鹃姐姐……小产了。”
第232章 姑嫂小谈色衰爱弛
紫鹃小产的消息是雪雁想了又想,最终才决定告诉姑娘的,紫鹃纵有千般不好,可是到底服侍了姑娘一场,姑娘知道这个信儿也是应该的。
至于自己做的对不对,雪雁并不知道,她心里既恨紫鹃的忘恩负义,同时又同情紫鹃的处境。
黛玉听得这个消息的时候明显有些不知所措,紫鹃这个名字在繁花坞是个小小的禁忌,那些刚进门没当差几天的小丫头们甚至不知道府上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不次于雁蓉、碧蝶等人的大丫鬟。
紫鹃……紫鹃,你到底都做了什么。
黛玉低声问道:“宝玉那里究竟闹出什么乱子了?紫鹃还是个未嫁的女儿吗,怎么会小产?”
雪雁只听了个大概,并未将事情的始末了解清楚,“具体怎么回事儿我也不知道,就知道二太太发了好大的火气,叫人将袭人给绑了,我猜想,紫鹃出事儿和她脱不了干系。”
黛玉面色沉郁,良久才说道:“我早说过,路是她自己选的,将来的苦果也只好她自己往下吞。”
雁蓉等人看着黛玉进了内室,互相瞅瞅,拉着满是惆怅的雪雁去了外院。
几日后,黛玉领了丫鬟仆妇去荣国府给迎春添妆。贾赦为讨好长公主,不将嫁妆的礼单子送到曲家,反倒是递到了一墙之隔的长公主府,长公主心里不大舒坦,可是为了名声,还是皮笑肉不笑的接了,她是名正言顺的嫡母,又是她同意给庶长子娶的贾家的闺女,所以给迎春的见面礼很是厚重。
贾母不是特别疼爱这个儿孙女,但是时间久了,到底有些感情,便请诸多亲朋来家贺喜。
王子腾临出京赴任的时候将侄儿王仁留了下来协理王夫人,李纨的寡婶也领着两个女儿进京来观礼,说是观礼,其实就是家中生活窘迫,前来投靠李纨,恰好邢夫人之兄嫂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看邢夫人。除去王家的人一早在京城,余下李家、邢家刚好在码头上相遇,另有一艘大船和他们同时靠岸,大家互相一打招呼才知道,竟都是往荣国府去的,不禁大笑。
这尾随其后靠岸的一家是薛蟠的从弟薛蝌,带着妹妹薛宝琴进京成亲的,薛姨妈打从儿子呆傻以后知道家里不能没个主事的,就写了信给已经分家出去的侄儿薛蝌,劝他来帮薛蟠打理生意。
薛蝌之父乃是庶出,当年分家的时候并无太多家产,到了薛蝌这一辈却攒了不少的家当,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皇商的名号从长房那边夺回来,薛蝌与宝琴没有爹娘,二人一商议,决定上京探个究竟。
三家人合为一队人马进了内城。
贾母见人多热闹,别提多高兴了,又见薛宝琴知书达理,却不失少女天性,很有老太太当年的风采,于是欢喜的非叫王夫人认薛宝琴做干女儿,又叫鸳鸯收拾了自己的屋子,晚上就叫薛宝琴在自己的内室安寝。
薛姨妈见宝琴如此受宠,心里很不是滋味。
宝钗进宫的希望是没有了,北静王那边也没了消息,现在也就只有拉住贾宝玉这根救命稻草,攀上贾家,薛家才能得以喘息。
当日李家婶子跟着李纨住到了稻香村,邢岫烟碍着迎春即将出嫁,被安置在了探春的屋子里,薛蝌自去薛蟠的外书房小憩。
黛玉没去凑这个热闹,见贾母疼爱薛宝琴也没泛酸,反而是言笑靥靥的瞧着众人姐姐妹妹的呼乱叫着。
用了晚饭,雁蓉等人正收拾潇湘馆,久不住人,这里疏于管理有些凉气,好在现在不到冬日,点上几个暖炉子,不大一会就能叫屋子里暖和起来。
黛玉歪在湘妃榻上看惜春和雁蓉伏于桌子上描花样子,不禁好笑的打趣道:“四妹妹,我见你以往是不大动这些针线的,怎么现在这样热衷?”
惜春和黛玉关系最好,心里也没什么瞒着掖着的,她淡然道:“林姐姐看二姐姐那里,老祖宗给了那些嫁妆银子,大老爷那边也顾忌……顾忌着长公主的面子,所以嫁妆还算过得去,可即便这样,还有好几抬的箱子是二姐姐自己置办的,为了赶制衣裳,眼睛都敖红了。二姐姐尚且如此,何况是我,林姐姐别看我总说将来剪了头发当姑子去,可是我要做出这样的事儿怎么对得起我早逝的母亲。”
黛玉知道宁国府那边不大看中惜春,要不是老太太照应着,纵是嫡出的惜春也指不定会成什么样子呢。
珍大哥……不会像大老爷那样阔绰,而惜春又不是荣国府正经的小姐,外祖母当然不会将她与迎春一般看待。
门外帘子一动,进来三人,其中一个笑道:“谁要当姑子去。”
黛玉一看忙迎了上去:“是大嫂子,天都快黑了,有什么事儿只管打发个小丫头来不就成了?”
李纨将站在自己身后的另个姑娘拉到前面,与黛玉说道:“妹妹刚才见过了,这是我两个妹子李纹、李绮。”
两位姑娘似有害羞,先是不敢看黛玉,又觉得这样做有失礼数,便悄悄抬头:“林姐姐好。”
黛玉这一年来见过的世面不少,待人接物上也不像早些年那样疏离,见这俩姑娘都是水葱一般的人物,而且还是大嫂子的妹妹,心里就待见了几分,“两位妹妹快坐。”
李纨也不打马虎眼,一点李纹说道:“我这个大妹妹喜欢看书,可是来的时候匆忙,婶子不准她们多带东西,说是进京再买,正好我一提,林妹妹是博古通今的,房中存书定然是数不胜数,她们两个动了心思,想到妹妹这里来借点书看呢。”
原来是这档子事儿,黛玉笑道:“我们不是常住,只从家里带了几本闲书打发时间,要是两位妹妹看得上眼就拿回去。”她叫雪雁带了李纹等人去后面的书阁去书。
李纨瞄了一眼惜春,又道:“我们家婶子将孩子管教的狠了,什么也不懂,四妹妹帮她们去瞧瞧,别挑花了眼。”
惜春会意,知道大嫂子是有事儿与林姐姐说,便起身跟着去了,顺便带走了屋里伺候的几人。
李纨笑望着惜春出门,等人走后,脸一沉,低声与黛玉说道:“林姑娘可知道紫鹃的事儿?”也不等黛玉回答,便自顾自的道:“前几日她来找我,说是想见见你,我拦着没叫她来,紫鹃……现在很不好。”
“嫂子,我不想听这个。”黛玉不高兴的说道。
李纨故作生气的说道:“你以为嫂子愿意理这闲事儿?还不是看在她服侍你一场的份上,要不然谁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自打二老爷收了金钏儿做小妾,二太太就没了心思管教宝玉房里的事儿,紫鹃有了身子也不敢和别人说,就自己硬挺着,结果,唉,一碗汤坏了事儿。那到底是宝玉的骨肉,二太太有些火气,找了半天,原来是袭人叫人做在汤里放了九真子,羊肉配上九真子还能有好了?不小产才怪。”
黛玉冷笑:“袭人必定不会承认此事。”
“可不是,袭人睁着眼睛与二太太说瞎话,她不知道紫鹃有孕的事儿,二太太还没来得及发落袭人,袭人倒先病倒了。找了个大夫一瞧,竟也有了一个月的身孕,你说宝玉做的这是什么事儿,现在里里外外都瞒着,连老太太也不敢告诉,”李纨贴到黛玉的耳畔说道:“听二太太的意思,是要给宝玉寻个了不起的亲事呢。”
人常说,大族之乱是从根儿上先坏的,外祖母家行事不敢叫人苟同,幸好自己早早的离了贾府,要不然,以宝玉的性子还指不定闹出更大乱子呢。黛玉一想到两个婢女同时受孕,心里就好大不舒服,“二舅母要是心疼宝玉,就该正正经经的叫宝玉搬出园子去住,现在大观园里这么厮混着算怎么回事儿。”
李纨也不齿王夫人的行事,“林妹妹自己小心点就是,在门口多多的叫上人看着,不叫宝玉随便出入。最好用你身边的婆子,我们府上的不顶事,见了宝玉还不跟闻到蜂蜜似的涌了上去,现在三丫头、四丫头都避讳着呢,等闲不去宝玉的院子。”
黛玉长叹一声:“世事无常……”四个字道尽了贾宝玉的处境。几年前大家小,都是亲兄妹似的玩在一处,贾宝玉是唯一的男孩子,自然得宠,黛玉那个时候与他最好,甚至见宝玉与哪个姐妹多说一句,心里都好大不舒服,可现在,对宝玉,她只剩下冷漠。
宝玉总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是一个人,竟变出三样来。
黛玉当初听了还有些不以为然,现在想来,贾宝玉就是个重色相的俗人,色衰就爱弛,他这么不定性,又仗着外祖母和二舅母的宠爱,将来指不定还要害多少人。
第233章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小厨房的柳嫂子跟在银蝶身后,不断的将眼睛向潇湘馆里瞄。
银蝶与素云是李纨身边的左膀右臂,本该算到丫鬟的头等里,可惜主子不争气,处处低人一等,两个丫头就没什么体面,比袭人等是不能的了。银蝶好笑的看着柳嫂子,劝道:“嫂子该规矩些,潇湘馆可不比别处,叫人家看见笑话。”
柳嫂子不以为意的抻抻脖子,笑道:“谢姑娘提点,不过,我听人说,林姑娘也不是那种不开面儿的人,少为难咱们下人,我不过是个传话的,能碍着我什么事儿。”
“林姑娘虽然好说话,但是林大人可不好说话,要是知道咱们府上有人怠慢了姑娘,大人不上门来讨问才怪呢。”
柳嫂子撇撇嘴,显然没将银蝶的话放在心上。
这柳家的嫂子本是在梨香院服侍,伺候过薛家的主子们,后来娘娘省亲,将梨香院分出来给小戏子们住,柳嫂子和那些人混熟了,她做事又殷勤,爱攀个高枝,所以后来老太太给姑娘们在园子里弄小厨房,她使了些银子,就成了一名小小的管事。这不,今儿遇上难题,来找李纨讨个主意呢。
香卉将银蝶二人让进屋,李纨问道:“你不在家好好呆着,来这里做什么。”
柳嫂子涎着脸往前迈了几步,笑道:“是这么个事儿,刚刚二房奶奶那里派了人去小厨房,说是大姐儿的燕窝没了,叫我们从什么地方匀出来点。大奶奶知道,这燕窝的份例是有定数的,我们小厨房怎么敢随便乱动,我就将话回了那人,可没多大一会儿,二房奶奶把我叫去,说今晚吃不着燕窝,就叫我们小厨房里的人卷着铺盖卷走人。大奶奶,我也是没法子,这才……”
黛玉听的不明不白的,忙问李纨:“大嫂子,这二房奶奶是什么人,我怎么没听过。”
李纨冷笑两声:“妹妹怎么没听说过,不就是琏二爷新娶的那位,当时闹腾的多厉害,老太太拿琏二爷没法子,就说生下男嗣就正式抬为正房奶奶,可惜人家肚子不争气,还是个丫头。二太太就说,不如叫二房奶奶,将来琏二爷娶正妻也好圆这个局面。”
黛玉听的一阵厌恶,琏儿哥算是彻底上了二太太的当,什么“二房奶奶”,不当不正的,地位尴尬的很。她问道:“大姐儿定然就是那位生下的,二表哥糊涂,这个也叫大姐儿,那咱们正经的侄女怎么算?”
黛玉指的是王熙凤生的大姐儿,都叫一个名字,将来孩子们长大了可怎么说真是糊涂。
李纨没搭话,只是无奈的拍了拍黛玉的手背,与柳嫂子说道:“你去把这事儿与宝姑娘说说,就说我这边忙着安置几个侄女,没有时间,请她拿主意吧。”
柳嫂子心道:两边都推脱,薛家的小娘子叫我来找你,你又叫我去薛家,感情都不想得罪人。柳嫂子咬咬牙,说道:“大奶奶,宝姑娘到底不是咱们府上的人,这种事儿叫她拿主意,岂不是叫人家倒贴?传进二太太的耳朵里……怕是不大好吧。”
李纨听的好生的刺耳,脸一沉,哼道:“罢了罢了,谁叫我没钱没势,指使不动你柳嫂子。银蝶你去将我的话告诉宝姑娘,就说她现在也管着内院大小诸事,凭她从哪一出调动出多余的燕窝,反正对牌都在她那儿,我省的麻烦。”
银蝶“唉”了一声,直直越过柳嫂子出了门。
柳嫂子不知所措的站在地当中,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李纨冷道:“怎么,还要我亲自送柳嫂子出门不成。”
柳嫂子吓得忙欠了身小跑出去。李纨冲着柳嫂子的身影恨恨道:“林妹妹,你看看吧,这柳嫂子不知道收了薛家多少银子,肯为她们这样卖命。”
黛玉早从惜春那里知道薛宝钗和李纨、探春一同管家的事儿,又见李纨这个样,心里就明白,三人中唱主角的必定是薛宝钗,而贾家正经的奶奶、姑娘们差不多要往后靠。黛玉问道:“我没记错的话,琏二表哥的新生子也没几天吧?难道就能用燕窝。”
李纨大为不屑的说道:“不过是拿根鸡毛当令箭,听人家说吃燕窝好,偏叫琏二爷回与老太太,说是想熬粥给孩子吃,哼,孩子能吃着什么,还不是进了那个当娘的肚子里。老太太不愿意搭理她们,就任由琏二爷那边闹腾。”
姑嫂俩正说着话,李纹和李绮跟着惜春进了屋,惜春脸上似憋着笑。黛玉就问:“四妹妹,你笑什么?”
惜春撑不住,伏在黛玉的肩膀上大笑:“林姐姐快瞧李纹姐姐和李绮姐姐挑的是什么书。”
李纹和李绮被惜春笑得发毛,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的看着李纨。
李纨故作埋怨似的拍着惜春的后背,说道:“好个疯丫头,瞧将我两个妹子吓成什么样儿了纹儿,绮儿,别理会她,你们林姐姐最大方,拿出来叫我看看,到底是什么书。”
李纹窘然的将自己手中的三本书递了过去,李纨看了看,素色绫绢裱的皮儿,一尺来长,左右对称着玉圭的花纹,暗花底儿,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中间用楷书端端正正的写了四个大字“山居笔记”。
“这是谁写的书?怎么没听过?”李纨抖抖手上的薄册子。
李家虽然已经没落,但是原先祖上也曾做过国子监祭酒,因李纨这一辈没什么精干之辈,家里的老底也吃得差不多,所以就迁回老家泰安去住。毕竟京城里面的开销实在太大,李婶娘是因为丈夫没了,又没有儿子傍身,听说贾兰做了秀才,才活动了心思上门。
李家没银子没人脉,可就是藏书多。
李纨没听说过这个《山居笔记》,更何况李纹和李绮呢。
李纹小声的问道:“我见林姐姐那里好多书,也有我们读过的,也有我们未读过的,只选了这三本,实在是好看,想求林姐姐叫我们回去誊写一份,不知可否?”
李绮也眼巴巴的瞅着黛玉。她们姐妹俩打大姐姐那里知道林家姐姐博学多才,就想走动走动。
林姐姐的书不多,她们初时还有些笑话大姐姐夸大其词,后来惜春告诉她们,原来林姐姐不常住荣国府,怪不得后来李纹和李绮就看到书案最左边有五本一模一样的书,叫什么圆山老人做的,这个名字生疏的很,李绮问李纹谁是圆山老人,可李纹也没听说过。惜春就一个劲儿的笑,也不告诉她们,只问她们书好不好。
姐妹俩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去读,这一翻就放不下了,写的真真儿是好。
只怕手不释卷就是这个意思吧。
李绮就悄悄问姐姐,能不能将书带回去誊写一份,将来回了泰安也能叫族中姐妹们瞧瞧。李纹也有此意,可是一看书上批注十分多,就知道是林姐姐心爱之物,所以没好意思将五本书都带走,只拿了三本出来。
黛玉接过了李纨手里的书,手一点书皮儿上暗黑的小字,笑语李纨道:“嫂子看,这不是写着呢嘛。”
李纨一瞧,可不是嘛,四个顶小的字儿:“圆山老人听着怎么这么耳熟?”李纨思忖了一番,惊道:“呀,是林兄弟的墨宝。”
李纨笑拍着黛玉,嗔怪道:“还在嫂子面前藏掖呢,早说是林表弟的不就成了?”李纹和李绮不明所以,怎么又凭空冒出个林表弟?
李纨便介绍道:“圆山老人是林姑娘长兄的名号,这书也是他的墨迹。”
李绮年纪小,满是艳羡的说道:“林姐姐,你哥哥真厉害。”
林致远虽不是李纨的什么正经亲戚,可是因为有儿子贾兰的关系,李纨对林致远是万分的推崇,于是话语中就带了自己都没察觉的骄傲,好像是自己的亲兄弟一般:“林家表弟可了不得,是当朝从四品的侍读学士。”
李绮偷偷背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