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帝国1908-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⒂!N饣挂晃抟怕┑丶觳榱肆旱囊肝延虢诺祝峁且磺姓6帕迹谑橇河ň秃细竦爻闪肆踔镜幕屎蟆
如果不是蝉儿亲口告诉金宰阗,金宰阗还真不知道原来当皇帝可以如此荒淫无耻,难怪蝉儿不好意思说了。看来自己给资遣散宫女回籍是做对了,让她们和父母团聚,择个好人家嫁人,也好过在宫里面终老一生。
挑选女官当然不能用挑选宫女的老办法,于是金宰阗挥毫泼墨,刷刷刷写下了招选女官的章程,厘分八条,罗列如下:
(一)须身家清白,及品谊纯正。
(二)年龄在十四岁以上,及二十五岁以下。
(三)略具姿色,又体质健全,无其他暗疾者。
(四)未出室或未受聘之闺女。
(五)或孀妇及离异妇人而未经生育者。
(六)无烟酒赌博诸嗜好。
(七)三年后就开放出宫,其有愿意留者听。
(八)三年期满后,由女官长奏请皇帝,择优优奖。
书毕,就将其交与侍从女官长蝉儿,由她全权办理。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七十四章 万紫千红总是春(八)
(更新时间:2005…10…3 11:42:00 本章字数:3162)
章程一下,全国女界,无不争先恐后前来报名,一则身为朝廷皇宫侍从女官,其身价品位,便高出常人不少;二则侍从女官待遇优厚,比及纺纱织布,工厂做工高出许多。世人熙熙,皆为名利而来,世人攘攘,皆为名利而往,即便是女人,也逃不出这名利二字。
蝉儿既然受到了委托,又身为侍从女官长,于是尽心竭力,专心办好这件挑选女官的大事。她又自定新条例,于那八条章程之外,又严加鉴别。首先是忠诚,女官侍奉皇帝陛下,必须对皇帝忠心耿耿,若是叛臣逆子混迹其间,岂不是把一颗定时炸弹放在皇帝身边?所以一班候选侍从女官,都需要向皇帝宣誓效忠,在效忠书上按下指模,所有不愿意这么做的,一律不得入选。其次是美貌,虽然入选的女官环肥燕瘦,身材各不相同,但容貌上都是清秀端丽。再次是才艺,所有入选的女官,都有各自所擅长的一面。有人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有人诗词歌赋,全部稔熟;有人掌握数门外语,是翻译专才;有人能写会算,善于理家;甚至有人擅长技击之术,通晓枪械之用。
蝉儿挑选了这三百六十名女官,将其名单和其所擅长的技艺递交给金宰阗。
看着这份名单,金宰阗突发奇想,利比亚的卡扎菲不是有一对女保镖吗?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些女保镖前呼后拥,她们身着草绿色军装或迷彩服,个个体格健壮,英姿飒爽。他头高高昂起,深邃的眼睛看着远方,4个身穿迷彩服的女保镖在身后一字排开,这样的场景简直就帅呆了,酷毙了。这些女保镖一群美丽可爱的女性,她们首先在领袖身边服务,然后步步高升,最后加入利比亚最有影响力的妇女行列。
金宰阗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他的大权,却没有一支专属于金宰阗自己的力量。这一队女官,虽然都是女儿身,却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掌握了她们,就可以掌握整个皇宫,她们也是保卫金宰阗的最后一道屏障。
于是,金宰阗便决定去亲自看看她们。
一来到她们面前,金宰阗便仿佛走进了一座万紫千红的大花园,不但有如花一般美丽的容颜展现在眼前,而且空气中还弥漫着幽幽淡淡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张张嘴,沉醉不已。
众女见到金宰阗前来,便要下跪问安,金宰阗连忙制止道:“《中华帝国宪法》已经颁布,不久就要改革礼制,废除跪拜旧习,改为行西礼了。你们见了朕,不要再行跪拜,只需行屈膝礼就行了。”
众女闻言,只当金宰阗平易近人,与她们所设想的那种板起面孔,只知道训斥下人的皇帝有很大分别,对金宰阗的敬意和亲近,又多了几分。便照着金宰阗吩咐的作了。
趁着她们行礼的时候,金宰阗朝着她们的脸上望去,果然是明月清风,各擅胜场。有人艳如牡丹,有人美若桃李,也有人其淡如菊。她们姿态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无论把她们放在哪里,都遮掩不了她们的风采。
“朕招选诸位入宫,并不是贪图美色。朕知道诸位都是有品貌,有才学的奇女子。但今日中国之政治,虽云男女平等,但实际上,男女之间并不平等。几千年来,无能而又缺乏自信的男人们,总是要求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保持贞节,甚至立牌坊,直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女人身上创造了三寸金莲的奇迹,对于女性身心健康的摧残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性,而是社会把它们变成了女性。妇女长期被排斥在公众生活之外和被囚禁于家庭樊笼之中,其权利一直遭受剥夺,均是男权统治的社会强加于妇女的苦难;妇女从属于父权制家庭及其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表明了男人的压迫和剥削本性;要求女人婚前贞洁和婚后忠诚是根据男人利益而制造的禁忌,其目的是为了把女人变成男人的性奴仆和生育的工具;男性统治的社会设置了种种规范,以训化女人服从于她们的社会性别角色,使其安于自己的劣等地位;历史是男人写的,女人被排除在历史之外。除去对女性的歧视,解放妇女,可能就是解放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世界历史证明,一个自由的民族不可能由当奴隶的母亲产出;一个被铁链锁住的母亲,传给后代的只有这种束缚。从被束缚的母亲开始,一代一代的奴性被培养起来,越积越厚,于是积重难反。换句话说,没有伟大的母亲,哪有伟大的民族?如果一个母亲总是生活在歧视和压抑的环境之中,她又怎么能够获得一个容纳天地的心灵,而狭小和畸形的心灵所能给予孩子的能是宽容和高尚吗?恐怕这样的母亲是培养虐待狂的摇篮吧!我们必须直面解放妇女的大课题。朕认为,妇女解放,首要的是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的前提必须是经济独立,即女性获得独立和稳定的经济来源,而不再依附男人生存,不再成为男人的附庸和玩偶,也不再仅仅是生育的工具。只有妇女的经济独立,才能有她们的思想独立,才能从男人的思想枷锁中获得解放。这就要求,全社会必须关注女性,从教育、医疗、就业、生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全方位向女性倾斜。否则,我们的社会依然会枷锁重重,其进步依然会象蜗牛行路般的缓慢。中国,要想从思想上根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路还正长。为此,朕决定从自己开始,为妇女解放贡献一分力量!”
“今日参政之人,以男性为绝大多数,鲜有女子为官作宰。若是诸位流落民间,岂不是埋没了诸位的才华?是故,朕特别设立侍从女官一职,以待天下女子中有才学者,为朕分忧。出则以显我中华女子之美貌,入则为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诸位身为侍从女官,非朕之奴仆,实乃朕之姊妹肱股。朕以三年为期,三年之内,朕当厚待诸位;三年之后,朕为诸位择一佳婿嫁之,若诸位愿意留侍朕,朕亦听之,诸位以为然否?”
诸女喜出望外,忙又施礼道:“多谢陛下。”
于是侍从女官队正式成立。这个被后世称之为“帝国权力核心”的部门由侍从女官长蝉儿划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有“帝国智囊团”之称得参谋部;二是有“皇帝贴身女保镖之称”的保卫部;三是一般侍从部;四是后勤度支部。参谋部部长是“女诸葛”沈湘绮,保卫部部长是“天下第一女高手”吴艳秋,一般侍从部部长蝉儿(兼),后勤度支部部长“神算子”杜若英。
后世史学家评论道:侍从女官队虽然名义上是皇帝的侍从,实际上却是帝国真正的权力核心。按照《中华帝国宪法》,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虽然分立,但三权却都来自于皇帝,国会、内阁、大理院受到皇帝的制约,所以,只要掌握了皇帝,就等于掌握了帝国。侍从女官虽然人数不多,却始终与皇帝亲密接触,能够通过对皇帝的影响来左右政局。参谋部门为皇帝出谋划策,使皇帝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却始终屹立不到;保卫部门保障了皇帝的安全,若想行刺皇帝,必须从她们的尸体上踏过去;一般侍从部门侍奉皇帝的日常饮食起居;后勤度支部们保证皇室经费的收支平衡和皇宫的物资供应,每一年皇室经费预算就是由她们制定的。
到了后来,皇帝与侍从女官们已经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侍从女官依靠皇帝来保障自己的地位和权利,皇帝也要依靠侍从女官来免除后顾之忧,甚至控制朝政。皇帝将做满了三年的侍从女官下嫁给朝中大臣,比如第一任侍从女官长蝉儿就嫁给了中华帝国元帅蒋方震。虽然大臣都以迎娶侍从女官为荣,实际上却因此而被皇帝所控制。
因为侍从女官的特殊地位和权利,天下女子都以成为皇帝的侍从女官为荣,所以尽管政坛对女性逐步开放,女国务大臣、女国会议员、女省长等都先后出现,参加侍从女官考试却成为女子成年的传统,正如男性都参加文官考试一样,这也保证了侍从女官的来源。而侍从女官退休之后,也往往成为女国会议员、女文官甚至女国务大臣。中华帝国首任女内阁总理大臣就是曾经担任过皇帝侍从女官队参谋部部长的“女诸葛”沈湘绮。她也是因为功劳卓著而被皇帝赐封的第一个女贵族:一等英华公爵。
但这一段的评论将有一点忽略了,那就是侍从女官不但可以成为女国务大臣,女国会议员,女公爵,还可以成为一国国母:中华帝国皇后。虽然,这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七十五章 大浪淘沙(一)
(更新时间:2005…10…4 10:10:00 本章字数:2709)
伴随着大选之期的日益临近,各种政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将出来。虽然参议院议员要么是由中华帝国皇帝钦选,要么是由地方最高代议机构选举产生,与直接选举没有关系。但众议院的四百名议员,却是按照比例代表制,依选区人口数分配代表名额,实行直接选举。若是被选为众议员,不但每年都有年俸,衣食有着落,而且可以参与朝政,的确是无比荣光的一件事情。中国四万万一千万人口里面,有几个是不为名不为利的?又有几个人不想光宗耀祖的?少不得要落到这个圈子里面来。所以选举之事,异常激烈。
选举之中,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少不得要集合同志,本着党同伐异的意思,组建起政党来。仅仅在内政部备案的合法政党,便有四百个之多,其宗旨,不外乎安邦福国,促进宪政,推行民主自由,为人民谋福祉之类,只有那些意图颠覆政府,或者公然打倒皇帝之类的政党还没有出现。
有人看不惯政党这么多,公然诋毁这些政党为“朋党”,政党中人也毫不示弱,以欧阳修的《朋党论》回敬: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都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他们之间的笔墨官司,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开场了。
喧嚣之中,就连那些足不出户的淑女名媛们,也都发出宣言,组建中国妇女党了。其宣言云:
吾侪女子,群居噤寂,未闻有一人奔走相随于诸君子之后者,而诸君子亦未有呼醒痴迷醉梦之妇女,以为政党之分子者。岂妇女非中国之人民耶?抑众议院选举者,系重大问题,非吾侪妇女所可与闻耶?查《中华帝国宪法》向载中华帝国公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云云,既云中华帝国公民,自合男女而言,同胞四万万中,女子占半数,使选举仅男子而无女子,则此跛足不完之选举,不几夺吾妇女之公民权耶?女子不知,是谓无识,知而不起,是谓放弃。夫吾国妇女智识之浅薄,亦何可讳言?然避危求安,亦与男子同此心理,生命财产之关系,亦何可任其长此抛置,而不谋一处之保持也?吾等以纤弱之身,学识譾陋,痛时局之扰攘,嫠妇徒忧,幸蒙昧之复开,光华倍灿,聚流成海,撮土为山,女子既系公民,胡可不自猛觉耶?用是不揣微末,敢率我女界二万万同胞,以相随选举于爱国诸君子之后,姊乎妹乎!盍兴乎来!
宣言既然发出,便于劈柴胡同之中,觅了一间古屋,悬出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中国妇女党五个字。自此以后,倒也有数十个女同志,联翩趋集,当拟定一篇呈文,呈入内政部备案。惟妇女手续,未免少缓,因此备案亦稍落人后了。好在内务部大臣杨度受了金宰阗关照,很快就做了批复,于是一个竞争女权的团体,便正式落入参选政党的名录之中了。
诸位或许要疑惑,以女子之纤弱,奈何成事如此之速?其实,这中国妇女党,也是金宰阗为了全国妇女之福祉,命侍从女官队中,那些能言善辩之人共同成立的。那篇洋洋数百字的宣言,便出自于“女诸葛”沈湘绮之手。这,便是中国妇女参政的开始了。
既然为了选举成立了政党,那接下来的选举战自然也就免不了。
因为党派不同,竞争甚烈,或用强力胁迫,或用金钱买嘱,或用情面恳托,选举人受这三种运动,不管他是甚么党派,只好依着投票,有时强力相等,金钱相等,情面相等,反使选举人左右为难,往往因投了甲票,未投乙票,投了丙票,未投丁票,甲丙果然被选,乙丁竟致向隅,于是乙丁不肯罢休,当场哗扰,甚且强夺投票匦,或捣毁投票所,搅得他秩序紊乱,票纸散失,令他再行选举,非运动到手,总不甘心。当议决选举法时,亦曾料到此着,将选举诉讼事件,及选举犯罪条例,尽行规定,预为防范;偏中国是个章程国,形式上很觉严密,实际上绝少遵行,以致选举风潮,屡见叠出。
不过,也有人看不惯选举战中互相揭短的丑态,便向金宰阗上书,要求皇帝出面干预了。其文曰:
乡举里选,昉自古制,而后世不行,良由古时选举,已多流弊,后人不得不量为变通,非好事蔑古也。至近十余年间,因各国选举法之盛行,遂欲则而傚之,岂今人之道德,远胜古昔耶?观帝国第一届选举,已是弊端百出,各党中人,往往号召同志,竞争选举,实则良莠不齐,多半口与心违。揣其愿望,除三数志士外,无非欲扩张势力、把持权利而已。是故选举风潮,屡见叠出。万望帝国政府重视云云。
金宰阗看见这篇文章,开始只是付之一笑,后来见情况越来越糟,也知道要维持选举秩序了。选举法为什么设立?原是国成民主,应归人民立法,但人民很多,不是个个能立法的,又不是个个好去立法的,由是令选举代表,拣出几个熟习政治、晓得利弊的人物,使他当选,作为全国或全省的立法员,凡是众望所归,定然有些才识,这是外洋立宪国的良法,偏被我中国仿行,第一届选举,便生出无数情弊。内阁得此报告,因严命遵守法律,且令初复选监督,摘录刑律第八章,关于妨害选举之罪各条,揭示投票所,又就投票所周围,临时增派警兵,保持秩序,各选举区,才得稍稍平静,只暗地里仍然运动,各立党帜,各争党权。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七十六章 大浪淘沙(二)
(更新时间:2005…10…9 19:47:00 本章字数:3137)
在四百多个政党里面,大多数都是些像什么民主党、进步党、柿油党之类的小党,只能纠集数十个成员摇旗呐喊,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不过由于政治观点新颖,中华劳工党、中国农民党和中国妇女党也比较引人注目。而影响力最大的党派,要算是以康有为、梁启超、杨度等人为核心的中国保守党了和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了。
中国保守党的前身是保皇党。它主要由百日维新的成员、倾向新政的满族贵族、立宪派等人员组成。
而中国同盟会则是革命派的大本营。
保皇党和同盟会从各自诞生的时刻起,就开始了与对方的论战。
甲午战争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激于不甘亡国灭族之义愤,便通过上书请愿、开学会、办报纸等方式,广造舆论,鼓动变法维新,逐步取得了光绪皇帝的支持。
从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政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措施,出现了史称戊戌“百日维新”的高潮。
当时孙中山和他在日本的朋友们经常聚会议论局势。有一天晚间,他和陈少白、宫崎寅藏、平山周等人一直聊到深夜还意犹未尽。只见孙中山双眉紧锁,不无忧虑地说:“光绪皇帝是个傀儡,维新派把希望完全寄托于他肯定不行!”
“百日维新”失败后,1898年10月26日,康有为、梁启超仓猝逃走,并分别由宫崎寅藏和平山周护送至东京。孙中山认为彼此都为国事尽心,虽然方法不同,但目标却是一样的,准备前往慰问,建立友谊。但康有为以帝师自居,自称不便与革命党首领来往,托辞不见。两天后,孙中山委陈少白拜访康、梁,陈少白痛陈满清政府的腐败,非推翻改造不可。但康有为却认为清帝圣明,总有复辟的一天。结果是不欢而散。
1899年8月初,梁启超前来会见孙中山。孙中山是有气度的人,尽弃前嫌,和梁启超共商合并大计。经过讨论后,梁启超赞同两党合并,并推孙中山为会长,梁为副会长。会后,梁启超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在新加坡逗留的康有为时,康有为非常生气,并派人携带款项到日本,促梁启超立刻赴檀香山办理“保皇党”的事务,不得延误。于是两党合作的计划告吹。
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日本颇有往来,他的思想是徘徊在保皇和革命之间,对两党合作的事是相当赞成的。但由于他老师康有为的立场,使他的立场变得摇摆不定。1899年12月19日,梁启超赴檀香山之前,请孙中山写介绍信,介绍檀香山的朋友给他认识。孙中山不疑有他,写信给自己的哥哥和多位侨商,请他们支持梁启超。檀香山华侨接受到信后,对梁启超非常礼遇,并且捐出巨款。梁启超极力向华侨宣传,说“保皇党”和“革命党”原属同流,名称虽然不同,宗旨却是一样的。部分“兴中会”的会员竟然被迷惑,变成“保皇党”的会员。于是梁启超就在檀香山创立“保皇党”,并设立机关报《新中国报》,宣扬保皇思想。
1900年6月,康有为寄居新加坡友人邱菽园的家,宫崎寅藏因为和邱菽园是好友,便到新加坡来探望邱、康两位。谁知康有为怀疑宫崎受清廷指使,前来谋杀他。于是向新加坡英国殖民地政府报案,逮捕宫崎。孙中山知道后,急忙从西贡赶到新加坡营救。在孙中山新加坡友人的救援下,宫崎才获得释放,英国殖民地政府禁止他再入境。
1902年2月至7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长达十万言的《新民说》,把满清的腐败昏庸归结为人民的愚昧。同年9月,康有为在同一家报纸发表《辩革命书》,攻击革命派。康有为指革命派一谈革命,就开口攻击满洲,是一件不可解的事。满清在中国已有两百多年,现在无端引用法国人、美国人的理论在国内搞内讧,对中国来说是一种祸患。
1903年9月下旬,孙中山从日本到檀香山,“保皇党”机关报《新中国报》知道孙中山到来,便写文章诋毁革命党,同时还涉及孙中山个人的名誉。孙中山于是在《檀香新报》发表《敬告同乡书》,与“保皇党”论战。孙中山指出,“革命党”和“保皇党”理不相容,势不两立:革命者,志在倒满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两者背道而驰。而保皇党在《新中国报》撰写《敬告保皇会同志书》,大肆攻击,向“革命党”挑战。
1903年12月下旬,孙中山发表《驳保皇报》,痛斥“保皇党”所言,似是而非。“保皇党”空言爱国,却不知道自己所爱的国家是清帝国还是中华国。
1904年3月31日,孙中山抵达旧金山,当时旧金山关税翻译人员多为“保皇党”会员,多方阻挠孙中山上岸,并向旧金山移民局告密,说他是中国乱党。幸好,孙中山得到旧金山《中西日报》总理伍盘照和“洪门致公堂”的协助,才准入境。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黄光、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70多人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1906年夏天,“保皇党”筹备改组政党,将组织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得到满清权贵的支助。后因闹分裂,梁启超于是组织政闻会,社员约有两百人。
1907年10月17日梁启超等在东京举行成立仪式时,张继率领革命党员出席。当梁启超致词时提到朝廷下诏,实行君主立宪时,张继等人上前,将会议捣散。
到了光华元年的这一次大选,保皇党和倾向新政的满族贵族、立宪派合流,共同组成中国保守党,参加大选。其著名人物有:梁启超、张謇、郑孝胥、汤寿潜、谭延辏А⑺锖橐痢⑵训羁 ⑻阑⒘荷萍谩⒘殖っ瘛⑽饩板ァ⒃痤⑿矶α亍⒗追堋⒙砹迹硐嗖⒄旁谩⒙蘼凇⒚险殉!⒙藿堋⑿辉逗榷恕F渲校硐嗖堤熘鹘淌兰遥豢伎凭伲宦藿苁歉缴焕追苁切悴牛痤枪鄙黄渌16人都有举人以上的功名(举人8人,进士8人)。他们就好比英国所谓的“绅士”。
绅士是传统社会的精英。一方面,他们有传统的科举功名,或曾担任过政府官员,在地方社会有着显赫的地位,对民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绅士们维护帝国政府的统治,是帝国政府统治的基石。另一方面,帝国政府也给予绅士种种保护与优待等。因此,绅士和帝国政府可以说是一种互相支持、互相利用的关系。一般来说,绅士是保守的,他们比较倾向维护传统的体制和意识形态,因为这与维护他们的地位和在地方的威望是一致的。
这也就是中国保守党得名的由来。
在新政时期,绅士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事件的打击,很多绅士也像帝国政府的大多数官员一样,终于认识到闭关锁国那一套不行了。因此,在新政的大背景下,不少绅士放弃了过去的保守观念,致力于兴办新式学校、新式企业等新政措施。等到光华元年,帝国政府宣布实行君主立宪,这些参与新政的绅士们又大多加入争取立宪的行列。然而,就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有不少人出国考察、游览甚至进新学堂学习或留学,获得了新的知识;也有一些人参与兴办企业,成为实业家,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以后保守党和由同盟会转化来的自由党在立场上逐渐合流的原因。
因为中国同盟会始终以推翻帝国政府为目标,以暴力革命为手段,所以,他们中大多数人抵制了这一次大选,只有少数人宣布放弃革命目的,组建了中国自由党参加了大选,其代表人物为宋教仁。
到了选举结果揭晓的时刻,公布出来的结果是中国保守党成为第一大党,在众议院占有二百四十五席,中国自由党因为影响力稍低,只占有一百二十席,剩余的三十五个席位由其他小党和独立候选人获得,其中,中国妇女党三名候选人全部当选。她们的名字是沈湘绮、吴艳秋和杜若英。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七十七章 光辉的起点
(更新时间:2005…10…13 11:22:00 本章字数:2114)
炎热的夏季在轰轰烈烈的光华维新之中匆匆过去了,西山峰岭浓密的丛林被秋风染红,京郊大地上的谷子黄了,收获的季节到了。辛苦了一年的农夫佝偻着腰,托起谷穗掂掂分量,不错,这一年的收成不错,风调雨顺,连小虫子也不来作梗,每亩地多收了三五斗。想起来,天子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有过多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呢?别的不说,就说当今皇上登基以来,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京师二十里以内,地亩永不干旱,庄稼连年丰收,有民谣唱道:“光绪坐龙楼,五谷回丰收,四海民安乐,福如长水流。”
而当光绪皇帝改成光华皇帝以来,顺心的事情就更多了。以前没有自己的土地,收成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而今土地是咱自个儿的了,交了皇粮,那可全都是自己的粮食了。这金灿灿的稻谷,简直就是自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舒心。
天色空濛,太阳从薄云后面透出一轮惨白,慵懒地照射着禁宫内苑三海一山,照射着九门五城纵横街衢两千胡同十万人家芸芸众生。
金宰阗身穿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乘上大红色的御用汽车。宝熙、胡嗣瑗两位大臣为“前引”,陈曾寿、商衍瀛为“后扈”,而陪同金宰阗坐在汽车里的,是侍从武官长张海鹏和侍从女官长蝉儿。
一群人一路上也算是浩浩荡荡,到了天坛。金宰阗在前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