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行无忌闯三国-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纷纷摇头,毕竟,来的人都是文官,而且即便会武功的,也都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哪里敢上前。此时,袁绍看了看身后这些诸侯,要么是老头,好像陶谦刘岱等人,要么手无缚鸡之力,比如韩馥等人,袁绍突然后悔了,自己怎么没把公孙瓒带来啊!
  就在此时,只听陈留太守张邈身后一人喊道:“末将愿往一试!”
  袁绍放眼看去,只见一员大汉,此人身材魁梧,形貌雄伟,仪表非凡,背上背着双戟,这戟的手柄足有碗口粗细!手里拿着一把长刀!一看此人就不是一般的人!袁绍立刻问张邈:“这是何人?”
  张邈一看,这人的确是自己手下,但是自己却不认识,这人是手下司马赵宠的人,于是张邈立刻朝赵宠看去。
  赵宠见张邈看自己,立刻出来道:“回禀主公、盟主,此人乃是我手下侍卫统领典韦是也!”
  袁绍一看好一员大将,立刻点头道:“那典将军就走一趟吧!”
  典韦一听,立刻催马奔向三人!只见典韦将长刀挂在马上,从背后抄出双戟,加入战团。其实原因无他,这三人力气都不小,长刀太轻了,杀杀一般小兵还可以,但是要是跟眼前这三名大将打,肯定吃亏,而双戟则重达八十斤,所以典韦用重兵器不吃亏。典韦左手大戟朝颜良文丑处一伸,逼退了颜良和文丑,右边手上大戟一档,挡住了黄忠的大刀。
  只见火星一溅,典韦和黄忠二人身子都一晃。这边黄忠心想,此人好大的力气,我双手用刀,他用单手就能挡下来,此人的力气比吕布还要大!而那边典韦也吃了一惊,这个黄忠好大的力气,虽然自己是单手,但是能把自己振的身子一晃的人自己还是头一次见到!
  后面张德一看,出来个用双戟的大汉,一下子就架开了黄忠的刀。张德就琢磨开了,这三国当中用双戟的好像就那么几个人,太史慈现在在自己的手下,那么对面的猛男想必就是“恶来”典韦!
  典韦,给张德的记忆应该是个很强大的人。不是有句话叫“一吕二赵三典韦”,说明这典韦论武力只在吕布和赵云之下!虽然这是民间传说,但是,传说一定有他的根据。再看典韦那个碗口粗细的大戟,张德知道,这个典韦应该是名副其实之人!
  此时,裴元绍过来道:“主公,货都已经装到船上去了!”
  张德听了,心叫好险,立刻吩咐裴元绍开船,自己则笑嘻嘻的跑到了两军阵前。
  “哎呀!怎么打起来了!盟主和众位也在这啊!张德见过各位!”张德一脸茫然的来到两军阵前。
  众人当然看出来了,张德是故意现在才出来的,特别是袁绍,心中更是气愤,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个时候,老好人陶谦急忙出来打圆场,道:“张大人,我等还以为你不在这里呢!呵呵……”陶谦还要接着说,就见袁绍面色不善,吧后半句话咽到肚子里去,在那里干笑起来,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起来。
  此时,陶谦身后一人见自家主公在那里很尴尬,急忙出来道:“众位,看来这是一场误会!想必刚才黄将军正在和颜良文丑二位将军切磋武艺,看来现在大家也累了,我看不如先回洛阳休息一下如何?”
  众人朝着这个声音看去,此人正是陶谦手下治中——王朗。
  ——————————————————————
  期待黄忠战典韦的朋友们要失望了。馋虫要进行下一段剧情了,所以这场大战只好押后。
  回头看看。本书也上传了两个月了,两个月,三十五万字,平均每月十七万多字,应该算是不少的了,馋虫自我感觉,虽然比不上那些大神,不过在业余写手里算是快的了。感谢这段时间一直支持,关心馋虫的书友,也感谢那些不断给馋虫提意见和建议的书友。希望各位继续支持馋虫,馋虫会努力加油,写得更好!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哪位大大还有推荐,给几张吧!
  第一三零章 张德言戏袁本初
  王朗,字景兴,徐州东海郯县人,王朗的老师是太尉杨赐,而王朗也因为有才华被举为孝廉。这次讨伐董卓,王朗便在陶谦军中效力,陶谦知道王朗的才华,便让他在军中当了治中。
  这个王朗很有才气,而且,王朗这人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在王朗看来,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匹夫之能,而且王朗这个人也确实很有辩才,所以,一般的事情,王朗都来个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靠着自己那两片嘴皮子解决问题。
  袁绍一看王朗出来了,心说这个王朗怎么来了,这家伙太烦人了,跟自己手下陈琳倒是绝配,两个人骂人不带半个脏字,区别是这王朗用的是嘴,自己手下陈琳用的是笔。而且现在的袁绍也不想跟张德发生什么冲突,王朗出来,正好给袁绍个台阶。
  此时,颜良文丑回到袁绍身边,将刚才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袁绍一听张德朝船上运东西,急忙朝远处观看,见十几条大船已经启航了。
  “张大人,那些船可是你的?”袁绍问道。
  “不错,正是我的!”张德心说,反正你都看见了,我也就不隐瞒了。
  “张大人,船上都装的些什么啊?”袁绍又问。
  “呵呵,不过是些俗物罢了!”张德答道。
  俗物?此时袁绍哪里会相信张德的话,袁绍认为,张德连夜搬运这些东西,而且又是从洛阳方向运来的,一定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难不成张德在洛阳城中有什么收获?应该不会啊,洛阳城值钱的东西都被董卓搜刮走了啊!于是袁绍又问道:“不知道是何俗物?据我所知,洛阳城内已经被董卓搜刮一空,不知道张大人哪里来的俗物?”
  张德老早就想好了说辞,道:“不过是家父生前所留之物罢了,袁大人难道也有兴趣?”
  张德一句话,立刻把袁绍堵在那里了。袁绍是谁,“四世三公”,家世显赫,而要是船上装的都是张让之物,就算白给袁绍,袁绍都不赖要!宦官的遗物,袁绍就算是看一眼,都嫌脏了自己的眼睛,而且袁绍知道张德说的十有八九是假话,但是去搜张让的遗物,袁绍还真丢不起这个人!于是袁绍冷哼一声,掉头就走。
  这边,张德看了看袁绍的背影,暗自一笑,正巧典韦也回归本阵,张德急忙喊住典韦,道:“这位将军可是典韦典将军?”
  包括典韦在内,大家都一愣,典韦不过是张邈手下司马赵宠的一个侍卫,名声不显,刚才在两军阵前也没有报名通姓,怎么张德知道典韦!
  典韦愣了一下,答道:“不错,在下正是典韦,不知道张大人是如何得知在下的?”
  张德心说,自己猜的没错,这人果然是典韦,不过自己总不能告诉典韦自己是看了三国猜的吧,于是张德高深一笑,道:“在下对天象命理之术略有研究,呵呵!”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张德可不是一般人,别忘了他还是那个求雨的张神仙,不是说神仙能够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年么,看来张德果真有这个本事!
  ……
  长安城。
  董卓已经安定下来,毕竟仗着函谷关天险,董卓并不惧怕关东诸侯。
  但是,一件事情却一直围绕在董卓心头,那就是派谁去镇守函谷关。
  看看自己手下之人,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都是领兵大将,派去守函谷关有些大材小用,吕布的并州人马被董卓安排在了长安,保卫长安的安全,董卓舍不得他们离开,李蒙王方等人虽然是自己手下老人了,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董卓还真不敢把函谷关交给他们,本来最合适的人选徐荣,却被自己派去断后,结果兵败,至今下落不明。(张德并没有把自己生擒徐荣的消息散播出去)
  最后,董卓还是决定问问自己的女婿李儒该怎么办。这李儒还真是董卓肚子里的蛔虫,一听董卓问自己,急忙答道:“父亲大人,我看这函谷关守将,非姐夫莫属!”
  李儒口中的“姐夫”,便是现在的汉中太守牛辅。牛辅和李儒都是董卓的女婿。以前说过,牛辅这人做事小心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他去受函谷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儒这一提醒,让董卓恍然大悟,不过,要是牛辅去守函谷关的话,汉中又派谁去呢?
  汉中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难免是刘焉的地盘,东面则是荆州。所以南郑和上庸两城担任着牵制益州刘焉和荆州刘表的重任,而且汉中富庶,是产粮大地,董卓自从得到汉中以后,就再也没有为军粮担心过。
  李儒见董卓踌躇,立刻看穿了董卓的心思。立刻说道:“父亲,您是不是担心汉中没人把守,其实小婿心中早就有了合适人选!”
  “哦!快说来听听!”董卓立刻问道。
  “汉中一郡,无非就是南郑、西城、上庸三城,上庸城临近荆州,但是荆州刘表虽然为一方诸侯,却不足为虑。荆州世家众多,刘表实际上还是要听从那些世家的,所以上庸只要派李蒙将军前往足矣!”
  “西城在南郑和上庸之间,依照小婿看来,不如派王方将军前去,如有意外,可随时增援两地!”
  “至于南郑么,则是汉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益州刘焉可不是善于之辈!虽然现在刘焉忙着和蜀中世家争权夺利,但是,一旦刘焉腾出手来,恐怕南郑就危险了,若是南郑不保,汉中休矣!况且蜀中能人众多,不可小视。所以,需派大将镇守,小婿向父亲大人举荐一人!”
  “何人?”董卓问道。
  “姐夫手下有三员大将,乃是结义兄弟,乃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此三人是姐夫前几年途径咸阳时招揽的。想必父亲大人应该知道!”李儒不急不慢的说道。
  董卓立刻回忆起在冀州讨伐黄巾军的时候,那个俊俏的白脸汉子,后面总是跟着一名红脸和一名黑脸,于是点头道:“恩,为父记起来了,那个张飞甚是厉害,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是这三人,能行么?”
  ————————————————————————
  讨伐董卓到这里算是结束了,本书也算是完成了基本的铺垫,真的好戏将要开始。下面的内容中,女主角将要闪亮登场,而诸侯们也将要开始火并,我们的主角终于要牛起来了!废话不多说了,求下推荐!
  第一三一章 李儒之计
  李儒也知道董卓担心什么,毕竟蜀中智谋之士众多,刘关张三人都是武将,虽然勇猛,但是从来没有独当一面的时候,南郑地理位置重要,让董卓不敢轻易将南郑交给这三人。
  于是李儒说道:“父亲,单凭这三人当然不行,不过父亲难道忘了贾诩贾文和现在也在姐夫手下。我看不如将贾诩留在南郑,帮助刘备一起守城,一定没有问题!”
  说句实话,李儒并不了解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儒和刘备三兄弟也只是数面之缘,只是平时牛辅唠叨多了。而且现在董卓手下还真没几个合适的人选。
  而董卓天天听李儒说贾诩之才不在李儒之下,想必贾诩是个很有智谋的人物,于是点头称善。函谷关和汉中这档子事算是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个武关需要人把守啊!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合称为“秦之四塞”,而武关另外一个名称便是“三秦要塞”,武关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修建。武关东面便是荆州的南阳郡,所以武关距离宛城很近。武关南面有一河,名为武关河,而北面则依靠着少习山,可谓是依山傍河,所以地势也算是十分险要。但是相比函谷关,武关的位置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原因是毕竟武关距离长安比函谷关要远的许多。
  但是,武关东面的南阳郡确实袁术的地盘,所以不派大将把守武关,董卓心里面还是十分不安的,于是董卓问李儒道:“贤婿,这武关守将可有合适人选?”
  李儒想了想道:“张济有一侄子,名叫张绣,乃是枪神童渊的徒弟,武艺非凡,在凉州人称‘北地神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听说就连马腾也不及他,父亲大人可派张绣前往把守武关,足矣抵挡袁术!”
  “恩,好!就让张绣去守武关!哎……”董卓突然叹了口气。
  李儒见董卓叹气,急忙问道:“父亲大人,为何唉声叹气?”
  “那些关东诸侯,真是可恶,我给他们官职,到头来他们却来反我,一群白眼狼!”董卓突然气愤的大叫道。
  李儒踌躇了一下,说道:“父亲大人,关东诸侯看起来齐心合力,实则是各怀鬼胎,其实只要稍加分化利用,这个诸侯的联盟,不攻自破!”
  “贤婿有何计策?”董卓问道。
  “十八路诸侯当中,徐州刺史陶谦,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都已经是暮年之士,垂垂老矣,相信没多少年头了,可以不用考虑。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乔瑁,济北相鲍信,三人乃是平庸之辈,不足为虑。西凉太守马腾,远在西凉,可以暂时不用管他。广陵太守张超,一向以哥哥张邈马首是瞻,陈留太守张邈,颇有能力,手下又有重兵,需要防备。冀州刺史韩馥乃是袁家故吏,若是袁绍登高一呼,想必韩馥会将整个冀州交给袁绍。因此袁绍此人不得不妨!南阳太守袁术,有孙坚这样的人做爪牙,也是很难对付啊……”
  李儒还没说完,董卓就不耐烦了,直接问道:“贤婿,你直接将妙计说出来吧,别兜圈子了!”
  李儒见董卓有些不耐烦,索性不分析了,直接说道:“若是冀州归属了袁绍,那边幽州公孙瓒和并州的张扬、黑山贼张燕等人肯定坐不住了,到时候不用咱们费事,只要稍加挑拨,他们自己肯定会打起来。袁术身在南阳,背靠汝南,汝南乃是袁家祖籍所在,相信袁术一定会想法染指豫州,而袁家则是袁术最大的仪仗,父亲可任命山阳太守袁遗为豫州刺史,到时候袁术袁遗二人必然有所争斗,让他们袁家的人自己争斗,即削弱了二人的力量,又能让袁家内讧,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兖州,恰好在众位诸侯之间,无论是袁绍、袁术还是其他诸侯,想必都想得到兖州,到时候,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都能让张邈头疼一阵子。不过张邈应该不是袁家兄弟对手,而且我听闻曹孟德和张邈关系关系不错,依小婿看,咱们不如给曹操个河南尹,正好和陈留挨着,到时候,曹操一定不会看着张邈灭亡,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曹操还是明白的!”
  “恩,贤婿说得好,不过好像还有一个人吧!那个北海太守张德,他手下黄忠足矣和奉先一较高下,实在是我心头大患!”董卓说道。
  “张德么!容易。父亲难道忘了,青州刺史焦和现在可是在长安啊!”
  ……
  焦和已经来到长安好久了,自从被灵帝招到洛阳以后,焦和便一直待在洛阳。焦和不是不想回去,但是自己是被灵帝招来的,灵帝不发话,自己也不敢回去。焦和曾经多次上奏灵帝,请灵帝下旨,让自己回青州。但是,都被张让想办法压了下来。
  董卓进京后,对京中大小官员严加监视,焦和当然也在此列。但是京中豪门官员甚多,焦和一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二来背后也没有什么大势力,况且京中官职比焦和大的官员大有人在。于是,董卓很快的便将焦和遗忘了!
  再到后来,董卓放弃洛阳,逃亡长安,原来洛阳城中大小官员全都被董卓强行带到了长安,于是倒霉的焦和也跟着董卓一起来到长安。焦和以为,恐怕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青州了,所以此时的焦和心灰意冷,天天只是赋闲在家,打发时间。
  但是,这日,李儒却来了。焦和当然知道,李儒在董卓身边的地位。老谋深算的焦和很明显的感觉到,上天可能要眷顾自己了,于是立刻迎接李儒。果不其然,李儒给自己带了个好消息,自己可以返回青州继续当青州刺史了!
  “焦大人,现在的青州可不比以往的青州了啊!北海太守张德你可认识?”李儒问道。
  “不错,在下认识!”焦和陪笑的答道。
  “焦大人,张德手下有雄兵三万,战将数十,恐怕焦大人的刺史位置,坐不稳当吧!”李儒接着说道。
  久经官场的焦和马上明白过来,这董卓放自己会青州可不是白方的,看来董卓是要自己去对付张德啊!焦和这个人也是有些野心的,不过这种野心并不是那种图霸天下的野心,如今诸侯各自为政,焦和一直觉得眼红,所以,焦和心里面,还是很羡慕那些诸侯的。无奈自己一直困在京城中,所以此时的焦和一直想回青州。焦和也知道,董卓要还张德,如果是自己不答应,恐怕肯定回不去,可是自己答应的话,哪里会是张德的对手!临淄城中不过只有两万郡兵而已,自己守城尚且不足,哪里敢招惹张德!于是焦和立刻说道:“李大人,临淄城中可调动之兵不过两万人而已,要对付张德,在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李儒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本书,递给焦和,焦和一看此书,大感疑惑,莫名奇妙的的看着李儒!
  ——————————————————————————————
  烦心事太多了,太影响状态,不知道怎么了,最近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来,流年不利啊!不过这章也接近三千字了,馋虫尽力用字数补偿一下!
  另外征集下女主角的名字,只要名,不要姓,一到二字均可,要能用全拼拼出来的,关键是,要好听,不要外国名字!
  第一三二章 剑神误杀孙文台
  李儒递给焦和一本书,焦和一看,这本书自己没少读过,正是司马迁编写的《史记》!焦和心中琢磨,李儒给自己《史记》干什么?自己虽然不敢说精通诸子百家,但是《史记》自己也曾经看过多遍了!难不成这书中有什么玄机不成!于是焦和便翻开了这本《史记》。
  焦和一翻书,就翻到了一张被折了一角的书页。咱们现代人也有这个习惯,看完书,将自己看到的那一页折上,下回直接翻到那页接着看。汉代的纸张虽然不如现在纸张质量这么好,但是蔡伦改进的纸也不至于经不起折,于是焦和这一翻,就直接翻到了折了的那一页。
  焦和一看那一页的开头,心说熟悉,这不是项羽本纪的内容么!这些内容自己虽说不能倒背如流,但是也算是熟读多次!焦和不解,又朝李儒看去,见李儒示意自己看下去,不得以,焦和只好看了下去。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焦和自己看着这段话,心说上面没写错啊,和自己以前读过的一样,猛然,焦和发现,这一段的内容正是“鸿门宴”!
  ……
  此时的张德并不知道,李儒已经设计算计了自己,此时的他已经在回北海的路上了,现在诸侯都还聚在洛阳城中。但是张德知道,再耗下去也没什么结果,自己还是赶快会北海清点一下那十几条船上的财宝最是实际,于是张德便跟众位诸侯告辞,成为继曹操、孙坚两人以后第三个回兵的诸侯。而袁绍早就巴不得张德赶快滚蛋,于是也不挽留,任由张德离去。
  不过,当张德出了虎牢关的时候,师傅左慈却决定暂时不跟张德一起回北海城,而是说有事情要办。张德虽然多加挽留,但是左慈却执意要走,张德也不好阻拦,只好给了左慈准备了马匹银钱和干粮,送左慈上路,而左慈临走前也给了张德一样东西,那就是当年张德单枪匹马会臧霸时候所带的迷烟“神仙倒”。
  左慈辞别张德以后,直奔荆州而去。师弟王越一直跟着孙坚追查和氏璧的下落。左慈虽然对王越很放心,但是事关重大,而且现在也没什么事情,左慈决定,自己还是亲自走一趟的好。
  另一边,王越也跟了孙坚很长时间了,但是却一直没找到机会。不过,几日后,王越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孙坚的部队,被人拦截了!
  拦截孙坚的不是别人,正是荆州牧刘表。刘表自从接到袁绍的书信后,听说孙坚私藏玉玺,顿时火冒三丈。这玉玺可是自己老刘家的东西,哪里能够让孙坚染指,于是刘表立刻命江夏太守黄祖派兵拦截孙坚,而自己则召集精兵,准备支援黄祖。
  论起兵力,黄祖略微占优,毕竟孙坚手下在洛阳已经折损了不少人手。但是江夏士卒久疏战阵,战斗力当然不如刚从洛阳战场退下来的孙坚,而且孙坚手下有数员大将,孙坚自己又是勇不可挡,所以打起来,黄祖确实接连败仗。
  不过,黄祖却没有放弃。以前说过,黄祖曾经向吴家求亲,但是却被孙坚来了个大小通吃,可谓是夺妻之恨!而且孙坚和黄祖两人当年在宛城对阵张曼成的时候就有矛盾,两人可谓是积怨已久,此次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于是这两人打得是格外起劲,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所以黄祖虽然连连溃败,却不停的从江夏下面各县调来人马,而孙坚虽然连胜数场,本来可以杀出一条路来回长沙的,但是因为对面是老冤家黄祖,让孙坚决定,干掉黄祖再走!
  所以,两军进入了相持阶段,这可给了王越莫大的机会。
  夜里,王越偷偷摸进孙坚大营,窜进了孙坚的营帐。王越偷眼查看,见孙坚正在床上大呼,心中顿时安定下来,小心翼翼的搜寻起来。
  这王越翻箱倒柜的本事还真不错,很有当小偷的天赋。只见王越轻拿轻放,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终于,王越在一个包袱里发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黑暗中,王越仔细一看,这个盒子雕工精美,一看里面装的就不是俗物,王越又轻轻地将盒子拿起来一掂量,分量可不清!王越敏感的察觉到,这个盒子里面可能就是和氏璧!
  王越慢慢打开盒子,只见里面发出了碧绿的的光芒,一块玉玺出现在盒子里,正是传国玉玺,王越欣喜若狂,师门数百年的托付,终于能够在自己这一代完成了!
  于是王越赶紧从怀中拿出假玉玺,准备给来个偷龙转凤,就在此时,王越感觉到身后金风袭来,王越也来不及回头,本能的抽出长剑,用肉眼看不见的速度向后面刺过去。只感觉扑哧一下,王越知道,自己刺中了一人。
  王越回过头来,见孙坚手中拿着刀,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自己的剑,已经刺进了孙坚的咽喉!
  孙坚本来睡得很熟,但是孙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首级被人砍了下来,孙坚顿时惊醒。孙坚睁开眼睛,正好看见一个黑衣人在翻自己的东西,孙坚便知道,这是招来贼人了。
  开始孙坚觉得这个人好生大胆,竟然跑到军营来行窃,但是,突然见那个人从自己包袱中拿出一物,接着绿光一闪,孙坚知道,这人找到了传国玉玺,看来此人是冲着传国玉玺来的。既然这样,那么就不能让这个人活着回去。
  于是孙坚悄悄的来到王越背后,准备给他来个突然一刀。孙坚武艺本来就不错,加上王越找到和氏璧太过兴奋,于是直到孙坚到了王越身后,王越还没有发现,而当孙坚举刀要砍的时候,古锭刀带动了风声,让王越察觉,王越立刻知道有人从后面偷袭自己,于是看也不看,有绝招将后面的人刺死。
  其实这也是孙坚倒霉。孙坚武艺很强,要是正面对王越,最起码能撑上个几个回合,或者孙坚直接喊人,那么王越恐怕也得逃跑。但是以来孙坚向来骄傲自大,仗着自己武艺超强,没将这个刺客放在眼里;而来自己也不想将玉玺的事情暴露出去,于是孙坚便直接去偷袭王越,却没想到反被王越所杀。
  王越见自己杀了孙坚,心中暗叫不好,师兄曾经叮嘱过自己尽量不要伤人,但是自己现在却杀了一路诸侯,就在此时,外面喊杀声四起,王越顿时惊起,难不成自己被人发现了!
  ————————————————————————
  继续征集女主角的名字,感谢热心书友已经提供了好几个,不过集思广益嘛!大家谁有好名字说一下,只要名不要姓,女主角家世馋虫已经安排好了。
  另外关于焦和,本来馋虫已经准备让他回家养老了,可惜的是,为了引出女主角,只好让焦和出来自我牺牲一下了!另外有书友肯定要抱怨张德好几章没出现了,不过现在发生的剧情将左右后来的天下大势,也直接影响了张德的发展,所以馋虫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的!
  第一三三章 小霸王怒杀黄祖
  王越听到外面喊杀声四起,急忙将玉玺掉包,然后将假的玉玺放回原处,而真的则揣进自己怀里,手提长剑,准备突围。
  但是,当王越走出营帐一看,外面已经打成了一片,原来是黄祖军趁夜偷营。王越心说天助我也!几个垫步,消失在乱军之中。
  黄祖手下大将苏飞,趁夜袭营,很快就杀到了孙坚大营之内。由于孙坚被王越误杀,孙坚军中无人指挥,苏飞很快便杀到了中军大帐。
  苏飞闯进孙坚营帐一看,见一人倒在地上,正是孙坚!苏飞急忙下马查看,见孙坚脖子上有一道明显的剑伤,是孙坚致命的原因。苏飞心说,怎么有人捷足先登了!不过现在由不得苏飞多加考虑,反正孙坚已死,苏飞拔出佩剑砍下孙坚的头颅,就朝外走!
  苏飞出了大营,将孙坚头颅挑在兵刃之上,大喊:“孙坚已经被我所斩,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苏飞这一喊不要紧,只见从人群中窜出一员小将,十六七岁年纪,手提长枪,相貌颇似孙坚。此人见苏飞挑着孙坚的头,顿时睚眦迸裂,大叫道:“苏飞,还我父亲命来!”说完直奔苏飞。
  这名少年便是孙坚的大儿子,后世的小霸王孙策。孙策今年只有十六岁,却是英雄出少年,长随孙坚在军中。今夜苏飞劫营,孙坚许久没有出来,孙策自然担心父亲,便朝孙坚营帐奔去,正好看到苏飞正挑着自己父亲的头颅。
  苏飞见孙策奔了过来,心说不过一十六七岁的娃娃,并没有将孙坚放到眼中,提兵刃就要战孙策。突然,苏飞感觉自己胸口一凉,接着发现,自己怎么飞了起来!猛然间,苏飞意识到,自己这是被孙策给挑了起来。
  孙策将苏飞挑起来,狠狠的摔在地上,接着就是一通乱刺,将苏飞刺成了筛子。然后抱着孙坚的头颅痛哭起来。而荆州兵见主将苏飞已死,纷纷四散而逃。
  这时候,祖茂程普等人也赶过来,见到孙坚的头颅,更是大吃一惊。祖茂和孙坚感情最好,而且也将孙策当自己的孩子看待。此时他见孙策哭得伤心,刚要来劝劝孙策,猛然见孙策站了起来,捧着孙坚的头颅回到孙坚营帐,将孙坚的头颅和尸体放在一起,然后从营帐中抄起古锭刀,狠狠说道:“刘表,黄祖,我誓杀汝等!”
  ……
  黄祖正在营寨中等候苏飞的消息,但是却等来了苏飞已经身死的噩耗。但是,黄祖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孙坚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