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看上去很美-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米比长春的好吃”。可能还吃了一些美国大流氓的牛肉罐头,吃完把勺子带了回来。方枪枪一家喝汤每人一把沉甸甸的钢勺子。
  勺子把儿上刻着弯弯曲曲的花纹,一个是 U,一个是 S,一个是 A。方妈妈说这三个花纹意思是“美国陆军”。大流氓是会省事儿。方妈妈还说这钢叫“不锈钢”,意思是永远不会生锈,蘸水不擦干也没事儿。方妈妈轻飘飘的描述让方枪枪觉得她不是去朝鲜打仗而是去抢饭。由此方枪枪也得出结论:打仗比较理想的就是找美国兵打,他们吃得好,跟他们打除了可以抢他们的饭吃还可以抢他们的吃饭家伙。
  越南——方枪枪只能凭发音猜测是个南边的小朋友,越往南越是。大流氓没事又去他们家捣乱,早晚又是一场群架。方枪枪也是替大流氓想不明白:你吃得好穿得好老招那些苦哈哈的住得都挺远的小朋友干什么?你又谁也打不过,回头我们院和海军一起出兵你怎么办?我妈去都够你一呛,我爸再一急也去了呢?
  有时神经病还说错话。
  半导体一有口误,方枪枪就在一边着急带跺脚地嚷:错了,又错了——阿姨收音机又念错了。
  张燕生他妈,一个大胖女人就无比爱怜地摸摸方枪枪的头:小伙儿真聪明,这么丁点大就给收音机挑眼了。
  总和这些没文化的妇女混在一起也没多大意思,方枪枪像动物园湖中的水禽游人不再投喂新的食物就漫游开了。他骑车到保育院隔离室,扒着窗户往里瞧。老阿姨出来对他说,他同期病友都回家了。方枪枪隐约记得陈南燕家在23楼,便沿路往远处楼群方向骑。
  他嘴里含着一个枣,皮肉都吃干净,还舍不得吐核儿,舌尖反复舔着枣核每一条皱纹贪图剩下的一点点甜味。他穿过一排平房,家家门户敞开,不少门口站着衣不蔽体,又黑又脏的孩子。一些头发蓬乱,敞胸露怀的妇女在煤炉上熬粥或在搓板上使劲洗衣裤。她们一边干活一边大声叫骂,所用词汇不堪入耳。方枪枪以为她们接下去将要厮打,停下来想看热闹。等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发生。
  再看她们的脸,平和舒展,嘴好像是借来的,所骂脏话与己无关。被骂的孩子、大人也置若罔闻,照旧呆立、进出。有两个妇女隔着几个门点名互骂,意思接近方枪枪骂唐阿姨那句话,但不涉及长辈,只保留句首动词。与其说是宣泄情绪不如说是详尽叙事。她们把这个字形容成一件事,只在夜里发生,都说对方喜欢这件事,乐得不行。这语气和所述感受给方枪枪造成很大困惑和混乱。分明是骂她,讲的又是一件快乐的事。祝愿别人快乐,也惟恐别人不快乐,这怎么能叫骂人呢?这骂法实在低级,怪不得打不起来。方枪枪很想叫她们住嘴,教她们真生气了应该怎么说。想了想他会的那几句对她们也不适用,第一人家不是“流氓”;第二人家没“不要脸”;第三人家本身就是“妈妈”,不能两边都是妈妈——想到这儿他似有所悟:第一这在妈妈不是坏事;第二爱干好事也不能到处说;第三必须不是爸爸才算骂人话。
  他往一个正在烧饭的炉子跟前凑,探头探脑往锅里瞅,跟人家搭讪:你做什么饭呢?
  那妇女没给他好脸:去去,一边呆着去。
  那些光屁股的孩子看方枪枪的眼神也不是很友好。他们和方枪枪差不多同龄,但都没上保育院,方枪枪一个也不认识。
  这几排平房是大院的贫民窟,住的都是不穿军装的职工:司机、炊事员、烧锅炉的、木工、电工、水暖工、花儿匠什么的在方枪枪看来都是些老百姓。在方枪枪的词典里“老百姓”这三个字是贬义词。他把不穿军装的人家都称作“老百姓家”,小孩叫做“老百姓的孩子”。听似仅有一点精神上的优越,其实小心眼里充满地地道道的势利,那是指穷人、无权无势的人。平房人家的普遍赤贫在简朴的旧时代仍觉触目惊心。他们的妇女衣衫槛楼,终日辛劳,未老先衰。孩子满脸莱色,颊上染癣,手足生疮。
  个别人家还要靠拣垃圾维持生活。平房有个很小的孩子,一年大部分时间不穿衣服,赤身裸体玩土。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黑屁股红老二。没事我们就让这些孩于把东西亮出来给大家看,以证实确是红的。然后狂笑,得了什么宝物似的。
  平房的人从不和楼上的人来往。方枪枪经过那里时有强烈感受:这儿没人喜欢他。
  方枪枪骑到23楼前的空场,看着四个单元门不知陈南燕家在哪个门里。他绕到楼后,两脚平衡踩着车蹬子直起身,手搭凉篷往楼上一间间阳台上望。23楼紧挨着海军围墙,墙那边海军汽车队发动引擎和司机们的说话声听得一清二楚。这边楼上悄无声息。方枪枪小声喊了句:陈南燕。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又喊了两声,声音仍憋在嗓子眼里也就自己能听见。他鼓了鼓勇气,已经张大嘴还是随之羞怯了。想了想觉得意思到了,坐下蹬车离开。边骑边抬头,盼望正巧遇见陈南燕上阳台。二楼阳台一个女人在晾衣服,手里干着活眼睛盯着他。这女人眼熟,也许是陈南燕妈妈。陈南燕在吗——想着方枪枪就说出了口,声音也很清亮。女人摆摆湿手,往上一指,接着她伸出脑袋仰头大喊:老周,周玉茹,有个小孩找你们家女儿。
  这一喊直令方枪枪丢魂落魄,走也不对留也心虚,脸一下红了。
  三楼阳台门响,探出一个文质彬彬戴眼镜的女人脸,俯视方枪枪捏着嗓子小声说:你是谁呀,南燕病还没好,不能下楼,你自己玩去吧。
  说完缩了回去。方枪枪听见陈南燕在屋里和她妈妈吵了起来,大人的声音低得几乎是一阵阵空白,女孩的嗓门又高又飘如同一缕缕鸽哨。
  方枪枪从23楼另一端绕出去,看见杨彤一个人在锅炉房前的大杨树下跳皮筋,念念有词地在两棵树间蹦跃不休。方枪枪骑到她跟前,她也没回头。方枪枪举枪瞄了她一会儿,她总是在晃动很难达到三点一线。方枪枪嘴里喊了声“啪勾”,蹬车走了。
  他上身俯把将车蹬得飞快,一路叮令当啷从二食堂小松林里冲上小马路。保育院的散步队伍正好晃晃悠悠经过面前。方枪枪立刻挺起胸脯,一脚着地,单臂挎枪,作骄矜巡逻状。李阿姨看都不看他那个操性一眼,昂首而过,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同他搭话:你病好了吗?什么时候来上保育院?昨天我们吃果酱包了。
  我不上保育院了。方枪枪自我吹嘘:我自己在家。自己到食堂吃饭。昨天我还吃过狮子头呢。
  他骑车跟在保育院行列旁,一会儿直行一会儿拐弯,前前后后找人说话,掏出身上所有宝物向小朋友显配:我有弹球你没有吧?我有奶糖你没有吧?我这兜里还有两分钱,裤兜里还有个转笔刀,这一把老根儿都是我在食堂门前拣的那儿老根儿特多我家里还一冲锋枪没拿下来我觉得巡逻带一刺刀枪就够了。
  李阿姨猛一转身大步奔向喋喋不休的方枪枪,拎起他的车把连人带车拖到通往办公区的岔路口,脚蹬小车后杠用力一踹,方枪枪箭也似地向前滑去。方枪枪在高速滑行中感到几分快意,自己也顺势猛蹬了几圈轮子,到了礼堂门口才慢慢停下来。回头再望,保育院的队伍早没了影儿。
  礼堂是院里最雄伟的建筑,有很多高大的门窗、拐角、凸凹和宽阔的台阶。门两边有两个宣传栏,玻璃箱子挂着锁,里边贴着一些照片和漫画。礼堂周围种着金宇塔一般的雪松,阳光充足的白天也一地阴影。如果这里藏着游击队是很难发现的。方枪枪下了车,端着枪鬼头鬼脑摸进松林,在一株株松树后闪来闪去,悄悄地接近,猛地跳出来大喊一声:不许动!
  在一株雪松后面,他刚跳出来,只喊出一个字:不……。嘴就被人捂住了。张宁生等几个大班男孩坐在礼堂的窗台上,晃荡着腿,笑嘻嘻地看着他。捂他嘴的是又瘦又高总是很严肃的高晋。
  把他带过来。张宁生招招手。
  高晋捂着方枪枪的嘴,用膝盖顶着他屁股往前走。方枪枪上身几乎躺在他怀里,挺着肚子,两手还横端着刺刀枪。
  张宁生咚一声跳下地,看了眼路口,顺手下了方枪枪的枪,往旁边的树干上一个跨步突刺,木刺刀扎在树干上,尖几立刻绽开,变成乱糟糟的方头。破枪——他把枪背在肩上,问方枪枪:听说你是你们班的大王?
  高晋松开手,方枪枪大口喘气。目不转睛盯着另一个孩子从张宁生肩上摘下自己的枪,往树上、礼堂墙上一通乱扎。
  你是不是老欺负我弟——高晋操了他一下。
  还我。方枪枪说,期期艾艾看着高晋。
  我操——张宁生做扇大嘴巴状,手抡圆了从方枪枪脸上轻轻刮过直接进了他的衣兜,搜出弹球装进自己的口袋。
  高晋从方枪枪另一兜搜出牛奶糖,退开几步剥开纸就往自己嘴里塞。
  还我。方枪枪跟着高晋。
  张宁生也跟上高晋:一人一半。
  高晋吐出半截牛奶糖,咬下一块湿漉漉递给张宁生。
  又咬断一点还给方枪枪。
  三个孩子都嚼着牛奶糖,一时无话。其他孩子围上来要,张宁生高晋都张大嘴:咽了。
  还我。方枪枪去掏张宁生口袋。
  张宁生拨开他的手,躲开他:一会还你。
  方枪枪又去要枪,拿枪的孩子用刺刀扎他不让他靠近。
  你来的时候看见保育院的队了吗?高晋问他。
  看见了,他们都出西门了。方枪枪说。
  看见我们班了吗?张宁生说。
  看见了都出去了。
  走。张宁生带着大家往松林外走。
  这是你的车吧?高晋坐上方枪枪停在路边的车,蹬起来走。一个孩子站到车后杠上手扶他的双肩搭车前进。
  一行孩子横穿大操场,方枪枪也跟在后面。
  警卫排的战士正在苦练捕俘拳,拧腕反掌捂笼抓鸡,又齐刷刷跌倒一排脚有力地蹬向半空。
  跑!张宁生一声喊。孩子们撤丫子狂跑。
  方枪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心中充满通过敌人封锁线的喜悦。
  孩子们跑过大操场,冲过大柳树、桃树和东马路,进了隔离室和果园之间的杨树林。杨树林地表长着一层苔藓,十分滑溜,张宁生先一个屁顿儿摔倒,方枪枪也一脚踩呲,差点滑个大劈叉,裆部一阵扯皮拉筋,脸上皱眉咧嘴。高晋一个捂笼抓鸡——即手从裆后伸过攥住前驮,将他抬起。其他孩子纷笑。方枪枪他自己也笑。一瘸一拐又跟大家继续跑。
  跑到围墙边,方枪枪发现那儿堆着几十根潮湿巨大的原木。方超领着另一些从保育院逃出来的孩子在上面玩,看见他们跑来发出兴奋的叫嚣。
  冲啊!每人四两大烟土。高晋率先往木堆上爬。
  方超站在制高点一根原木上,上来一个推下去一个。
  高晋和他像点穴似地互相推胸脯,都摇摇欲坠,最后还是高晋脚下一滑,迎面趴下。张宁生扑上去想抱他腿,被他蹲下一点脑门,仰面坐倒。方枪枪好容易爬上来,刚想一笑,方超毫不留情地当胸一掌,方枪枪双臂向后抡了两圈,失去平衡,一屁股坐张宁生身上。高晋再次冲向方超,一腿蹬上原木死不后退,就手搭住方超膀子,另一条腿也迈了上去;张宁生抱住方超腿,使他寸步难行,自己跪着爬上原木。三个人都在一根原木上,张宁生高晋一起喊:一二三,胖方超纹丝不动。方枪枪爬了上来,把他们三人一古脑推了下去。
  占领喽——方枪枪跳着脚在原木上喊。
  他转身凝视海军大院。原木堆和围墙等高,一抬腿就能站在围墙上,很有些居高临下一览无余的舒畅。别的孩子也从四面八方爬上围墙,站成一排,假装人人怀抱一挺后座力很大的机关枪向海军大院内横扫。这儿是海军大院荒僻的一角,种着无数矮小的苹果树。果园后面是海军两个警卫连的营房,可以看见浪桥、转梯和圆圆的“伏虎”。这些运动器具不像29号体育用具漆成深绿而是都漆成海蓝色。这种颜色的差别使一墙之隔的两个院风景大不相同,像两个民族建立的风格迥异的国家。29号的主要色调是大红大绿:楼是红的,人和树是绿的。海军大院的主要色调是蓝和黄:人是蓝的,楼是一大块明晃晃的黄。与红绿的沉郁比蓝黄显得更明快,与远方的蓝天更吻合,稍带一点外来的味道。“海”这个字使人轻易能联想到陆地尽头的巨大区域,它的颜色又和天空同为蓝色更拓展扩充了这种辽阔深远的想象,令一个孩子超出自己经验感到了世界的大。孩子眼中的海军大院是一个强盛的帝国,有更多的楼,更多的汽车和更多的兵。一切建筑、道路、广场都比29号院堂皇、讲究、宽大。这观感使孩子深感压抑,像是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进而心存敬畏神向往之。
  29号的孩子们站在墙上嫉妒地议论海军。方超说别看他们院大只有一个大将和一个上将;张宁生说咱们院原先有两个元帅;高晋说李作鹏在咱们院只能当副部长到他们那儿就当了副司令,所以他们院和咱们院平级。他们三个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人名、官衔。方枪枪在一旁听着十分钦佩,暗记人名,默涌少中上大四种顺序。
  孩子们排成一队在围墙上走着正步,嘴里唱着: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歌声惊动了东小门站岗的海军哨兵,吹着哨向这边跑来。
  大孩子们纷纷跳下院墙,方枪枪吓呆了,看着地面不敢跳。
  那水兵一手指着方枪枪喝道:你别跑,下来!
  方超张宁生在这边墙下喊:跳啊没事。
  方枪枪含泪看看他们,蹲着蹭到另一边墙沿,被水兵一把揪了下来。落地时他踩了水兵的脚。水兵踢了他一脚,提溜着他的耳朵脚不沾地拎回哨位。方枪枪双手抱着那只大手一路一走蹦高疼得哇哇大叫。
  方枪枪一边抹泪一边如实交代了和他一起上墙的其他孩子的名字,说了保育院阿姨的姓。陆军哨兵进岗亭往保育院摇电话,一会出来说:人家说这孩子现在没上保育院,不管。
  你爸叫什么,哪个处的?陆军问。
  方枪枪说不清楚,一指42楼:就是那个楼的。
  我怎么对你没印象?陆军说。姓方的多了。
  先不管,让他站这儿。什么时候想起大人叫什么,亲自来领才能放走。太不像话了,你们院小孩老爬墙。上次我就挨了我们排长一顿叱儿。
  水兵把方枪枪拉到海军这边靠墙站着,自己悻悻回到门外哨位继续站岗。
  这时中午下班号响了。方枪枪想到爸爸会在食堂门口等他,心里很恐怖。非常后悔自己胆小不敢跳墙,心里又把那墙跳了几遍,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他直腰往远处看,苹果园那边临街是铁丝网,大概有小孩钻过,扯开个口子。我敢不敢悄悄跑了从铁丝网钻走?方枪枪问自己,结论是:不敢。他又往墙上看,伸手够够高度,掂量自己能否一跃窜上去,结论是:不能。只好死心塌地留在原地。
  独在异国,倍感凄凉。
  几个海军小孩手拿弹弓走过来,一路仰头找着树上的鸟。看见他围上来问:你到我们院干吗来?
  我爬墙被逮了。方枪枪老实回答。
  有弹球吗?有烟盒吗?海军小孩们搜了一遍方枪枪,一无所获,骂:穷鬼。
  海军哨兵听见这边有人说话,从门口探出身。
  以后再逮着你爬墙打死你——海军小孩指着方枪枪狐假虎威吓唬。走开。
  那几个小孩走过去又走回来。哨兵也换了岗,回到营房端着碗蹲在转梯架子旁吃饭,边吃还往这边瞅上一眼。
  方枪枪吐干了嘴里的全部吐沫,把一窝蚂蚁陷入汪洋大海。下午上班号也响了,方枪枪饿得前胸贴后背,捂着肚子不断到门口探头探脑。
  新上岗的水兵是个脸色苍白的男孩,看样子中学还没毕业,穿着那身水兵服像个姑娘。方枪枪看他一眼,他也瞟方枪枪一眼,两个人似乎都有点紧张。陆军哨兵也换了,是个大黑个子老兵,不时和海军小兄弟说笑。
  方枪枪沮丧地靠墙坐在地上,用手指甲抠泥,不知该不该主动去找两个新哨兵承认错误,还是死等人家处理。
  他觉得鸡蛋炒西红柿是人间至香。
  此刻,有人从小门里出来。他抬头一看,是陈南燕牵着她妈妈的手。
  你藏这儿干吗?陈南燕问,你爸到处找你,都找到我们家去了。
  他们不让我走。方枪枪两眼一挤,掉下两颗眼泪。
  你们去哪儿?两滴泪后,方枪枪又关心地问。
  我们,陈南燕有些扭捏,我跟我妈妈去七一小学上班。
  陈南燕妈妈找哨兵询问,两个哨兵莫名其妙。海军那个小兵还说:我还纳闷这孩子为什么老在这儿看我们站岗还以为是我们院小孩呢。
  你妈妈是老师啊?
  昂。
  那你将来上七一还是上翠微呀?
  咱们快别聊了。你还不回家?
  陈妈妈赶紧把方枪枪领进院:快回家吧,大人都着急看见方枪枪没往42楼走,又在后面嚷:你去哪儿?
  方枪枪回头,举起一只手指着方向,楞了片刻带着哭腔说:找我车去。
  刚绕过李作鹏家,只见方爸爸押着一队孩子从杨树林中走出来。方超打头,垂头丧气,脸上还有红手印子。
  方枪枪本能地拉开步子要跑,被方爸爸一声怒吼喝住:看你跑!
  方枪枪缩肩拱背站在路边期待着,30秒之后,背上重重挨了一掌,身体往前一扑,差点没把心脏呕出口。
  第九章
  很长时间,我把方枪枪他爸当作我的“大部队”,寡不敌众,危难时刻想着他。严酷的事实教育了我:没有哪个“大部队”真爱救自己的“小部队”。小股流窜部队除了给大部队添麻烦不干什么正经事,所以大部队赶到之后横扫敌人倒在其次,第一件要干的事是先把那些惹是生非的散兵游勇收拾一顿。
  方枪枪他爸平时严肃不乏温和,偶尔露出狞厉令人震悚不已。他一向处处注意自己作为正规军人应有的仪容、风度和举止。整洁的军装、笔挺的腰板也确实为身材中等的他平添几分尊严和庄重。我相信他总是正义和战无不胜的。这是大的方面,值得我学习。小的方面,我认为他不够文明之师的称号。身为军人,他长期违反两条军纪,《八项注意》的第一条和第二条:第一不许打人和骂人;第二不许虐待俘虏兵。
  有段时间,他内心痛苦,打起方枪枪来好像他是万恶之源。这就严重混淆了敌我,破坏了军民关系。他的榜样力量促使方枪枪形成这样的认识:一,当兵的不一定不打好人;二,打认识的人不犯法。关系越近越亲社会公众越不干涉;三,打人是一种日常的情感表达方式,或者毋宁说是一种深情厚意的流露。当你特别爱一个人的时候,他有点不识拍举,你可以照死了揍他。
  那天余下的时刻方枪枪破涕为笑如果算不得狗熊掰棒子——撂爪就忘。家里来了很多亲戚:舅舅、舅妈、三姨和姨夫。他们都是新婚不久的年轻人,也许未婚正在谈恋爱。
  方枪枪妈妈有很多兄弟姐妹,尤其两个妹妹,常来常往,是方枪枪和方超最欢迎的来宾。三姨是个快乐活跃的空军中尉,飞机制造工程师,讲一曰流利的俄语。老姨在一所中学教语文,更爱说爱笑,不是那种假模善道的姑娘。她们的开朗在那个时代相当惊人。她们都对生活怀有一种孩子般的热爱。每次来京,无论怎样匆忙,也要赶来带方枪枪方超逛一圈公园,下一把饭馆。你不会觉得她们是在糊弄孩子,因为她们对逛公园下饭馆比孩子还要兴致高昂和孜孜不倦。由于有这两个姨,方枪枪才享受到正经的家庭娱乐。
  她们找的丈夫都烧的一手好菜。三姨夫是个憨厚的上海人,不善言谈,一来就钻进厨房,似乎他的任务就是专门来为可怜的每日只知粗茶淡饭的方枪枪和方超改善生活。他常做的几道菜方妈妈也无师自通缺糖少醋地会了,成了方家的日常主菜,使方枪枪这个地道的北方孩子养偏出一种不很地道的南方口儿。很早就预言上海菜终会流行北京。
  老姨夫在一本正经的方妈妈眼里算个花花公子。这个相貌酷似乔冠华的中学体育教师,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抽烟喝酒无所不为,顶大逆不道的是居然爱看小说。我对小说这东西第一次耳闻,就是听他和老姨讲他们上大学时如何上面听课底下看小说。方妈妈大惊失色地批评他们腐蚀少儿,他二人嘻嘻哈哈全不在意。当时我不辨是非,觉得方妈妈假正经,对这两个不守课堂纪律的大人喜欢得不得了。老姨和老姨夫是方妈妈那一族系出名的落后分子,大概连共产党也没入,学习也不好,要不怎么去念了师范——这都是方妈妈的观念。
  年轻亲戚们在方家大操大办,煎炒烹炸。方枪枪跑进跑出,欢欣鼓舞,对即将开锣的盛宴寄予厚望。方妈妈提前下了班,方超也从保育院接了回来。哥儿俩见面都忘了刚才的同声一哭只顾赛着激动。这是他们人生最初掀起的小高潮:有这么多很亲的人,一会还有很好的饭,明天还要一同出游,拍照、吃冰棍、喝汽水——这就叫幸福吧?
  夜里,大人们聊得很晚,喧声笑语阵阵传到已经合眼躺在床上的方枪枪耳中,使他睡着后仍有知觉,睡梦中也跟着偶尔喜上眉梢。后半夜这笑语变成嘈嘈切切的雨声,方枪枪尿了床。
  第二天醒来,外面果然下过雨,阳台地都是湿的。天空阴霾密布,刮着小凉风,看样子白天还有雨。方妈妈先建议取消出去玩的计划,方超方枪枪一起跟她急了。每人背起昨晚灌好凉白天的塑料水壶,戴上自己的遮阳帽,各自手拎一根指挥交通的三色棒,擅自开门,三步并作两步抢先下楼了。
  哥儿俩在楼下路口指挥了一会交通,隔两秒就轮流冲楼上喊:快下来呀你们。
  大人们陆续下来,一个个乔装打扮,方爸爸也换了身浅白色的炸蚕丝军便装,让方枪枪觉得像个特务,不愿意拉他的手。
  方妈妈又是最后一个下来,花枝招展,香气扑鼻。每次出去玩她都是干呼万晚始下楼,大家都等她一人,下来后还要再上去,一定忘拿了什么东西。方枪枪皱着眉头噘着嘴,一腔高兴都被她破坏了,直想宣布:不带你了。
  一干人在路上横排走,方枪检跑在前面,见路口就抬棒挥手指示大家往前走。有时自己指错了方向,大人拐弯了,又忙不迭夹棍按壶屁颠颠跟过去。
  通北门的路上有很多家盛装大人孩子往外走,其中很多保育院小朋友,方枪枪每超过一家,没人打听也要告诉人家:我们家去中山公园。
  方超觉得他很跌份,笑着跟三姨说:就跟哪儿都没去过似的。
  三姨笑道:他是不如你去的地方多,他比你小埃咱们还去过中山陵呢对吧?那时候还没有他呢对吧?方超在后面故意大声说。
  方枪枪在前边听得很气,想了半路没找到反驳的话。
  跑回来拉佐三姨另一只手。
  出北门往东没走几步,大家一片惊叹,大一路公共汽车站排队等车的人龙见首不见尾,一直甩到海军北墙。海军空军的男女老少出来不少,一家子一家子站在那儿等车进城,其中还混有成班成排的男兵女兵。
  方妈妈又是第一个打退堂鼓:我的妈呀,这么老些人,哪辈子才能轮到咱们上车?
  说完拿眼看方枪枪方超。
  方枪枪扭脸不理她。
  方妈妈又抬头看天:这雨我看还得下。带伞也不管用。这些人怎么都那么傻呀,呆会都得沦到半道上车都下不了。
  下雪也去。方枪枪说。
  大人都笑了。
  下雨中山公园就不好看了,也照不成相,去了也白去。方妈妈煽动群众:要不咱们去一近的地方,八一湖?也能划船。
  反正我去过中山公园,不去也行。方超超然地说。
  我不同意。方枪枪气急败坏。
  其实你也去过中山公园。你忘了咱家还有你在那儿拍的照片呢。方妈妈对方枪枪说。
  就没去过,去过也要再去。说好了的。方枪枪低头睃寻,若不是脚下一片泥泞,怕弄脏新裤子,他非躺下打个滚。
  你看你看,别人都看你了,穿得这么漂亮的小孩哭鼻子,和大人闹。方爸爸猜出他的念头,一把拽住他胳膊。
  姐,三姨说,你就依孩子去吧,何必让他哭呢?
  没说不去,我这不是征求大家意见嘛。好好,去去,一帮大人,都让一孩子治住了。咱们小时候哪有说跟大人犟的,还不是大人怎么说都听大人的。回头我就上保育院跟你们阿姨提意见去,怎么把孩子都教成反叛了?
  方妈妈咸一句,淡一句,半句真半句假。
  方枪枪嘟嘟嚷嚷,两字轻三字重,该点标点符号的地方都不点:说话不算话出门就反悔还妈妈呢都不如小孩。
  方爸爸笑:这可真是娘儿俩,顶起嘴来真像。
  行了姐,你跟个孩子较什么真儿?三姨端着“上海”120照相机退开几步蹲下对准方枪枪:咱们等的时候先照个相。
  方枪枪刚想擦泪,重整笑容,那边照相机已经喀嚓一声照了。
  我胳膊还在脸上呢。方枪枪想重拍。
  没事,三姨笑道,等你将来有孩子了,给他看:这是你爸爸小时候。
  公共汽车总站的车早都发光了,大家翘首期盼行驶一圈回来的空车。站台上人头汹汹,成百上千个脖子齐刷刷伸着像庄稼地一排排谷穗,一镰刀上去不知能砍落多少。
  还有数不清的人从四面八方走来加入到这个庞大的行列,毫无怨言无比耐心地越排越远。方枪枪和方超跑前跑后,挨个扒拉着数人,每走一车就跑回来报告:再有30车就到咱们了。
  各位,我有一个比喻:这么多人就像杨柳万千条——方枪枪笑道,背手等着夸奖。
  舅舅、姨噼噼啪啪地鼓掌:真聪明。
  这是你想出来的吗?方超嗤之以鼻,这是人家早说过的。
  方枪枪受到揭发,害臊地走开。
  公主坟浓荫雾霭,像一大团降落到地凝固不散的乌云。方枪枪发现陈北燕一家站在队尾,走过去对她说:过去你就躺在那里。
  陈北燕不明白他说的什么鬼话,眨巴着眼睛看着他一声不出。
  你才躺在那里呢。陈南燕伶牙俐齿回了他一句。
  不许跟小朋友说话这么厉害。陈妈妈批评大女儿。
  我们家在前边,你们排到我们那去吧。方枪枪热情邀请她们加塞儿。
  那可不行,别人可不同意。陈爸爸笑道:这小孩很有礼貌,是跟你一班的吗北燕?
  他老欺负我妹,还打过我呢。陈南燕说。
  是么,陈爸爸收起笑容,那可不好,男孩子不该欺负女孩子。
  方枪枪窘得不知说什么好,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