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话西游宝典-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草烧不尽了。只要有了盗版就必定会有繁殖的土壤,小镇上的录像厅、学校里的电化教室、电影院的两侧小厅,在电影院放映的档期内同时放映《大话西游》。但那时,在大多数人眼里,《大话西游》也无非就是夹杂在众多港台电影中的一部更为荒诞搞笑的片子罢了。热自校园——
有人说《大话西游》是超越时代的超级喜剧,也有人说《大话西游》是生不逢时,这部既没有太多前期宣传,也没有留下多少影评的周氏喜剧在当时不仅没有火爆的票房,就连批评的影评也很少石到。在经历了票房不如意之后,《大话西游》就几乎悄无声息了,至多能听到一些搞笑、荒诞的评价,当时大多数观众感到费解的是一个故事怎么被好端端地拆解成两集,看得不知所云,而且看惯了六小龄童的齐天大圣,怎么也难以接受周星驰演绎的新版大圣,无厘头的周星驰怎么也开始煽起情演起爱情故事?总之,对于《月光宝盒》《大圣娶亲》,观众觉得除了怪,还是怪。1995、1996两年,《大话西游》基本上仍属于一部没有口碑和推介的影片。
然而1996年年底,《大话西游》本身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盗版VCD开始猖獗,原来爱上电影院的人突然发现只用花上电影票的一半钱就能看到最新的电影,而本来就不上电影院的自此也更不会选择前者,盗版世界开始无孔不入。
1996年,结束影院惨淡经营的《大话西游》将拷贝传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也许电影学院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荒诞不经以及另类版《西游记入也许《大话西游》更适合在校园的土壤里开花,所以电影一在学校放映立刻博得满堂喝彩,巡回式的结构,被演绎成反叛性格的剧中人物,另类的爱情故事,《大话西游》中的对白被惊为天人。开始有人研究起至尊宝穿梭于月光宝盒的寓意,有人四处寻找剧本,突然有一天有人无意间脱口而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台词已经能从学生的口中自然地说出,而学生宿舍里不时能听见蚊帐里念念有词,不是单词而是台词,不是演出时用的台词,而是《大话西游》中的台词。对白兴起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喜欢《大话西游》的理由也无法说清。因为它彻底推翻旧模式,因为它用喜剧来演绎爱情,因为至尊宝太符合年青人的心态,这些都可以是理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看第N遍和第N+l遍的理由。热卖VCD。
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大话西游》的名声开始传遍高校了,买盗版VCD的热情犹如滔滔江水不可阻挡,在各个宿舍都会隐藏几个绝对够资格的“大话迷”,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不断使用《大话西游》中的各种对白,惹得更多的学兄学弟们。心里痒痒,渴望尝试一下。“《大话西游》好看”以谣言传递的速度,迅速在各大高校中传开。不懂《大话西游》,不看《大话西游》被认为是与时代脱节,根据《大话西游》改编的各种版本的故事也随之而出,年轻人以其取之不尽的热情反复欣赏着廉价盗版带来的欢愉,看《大话西游》成为像听流行歌曲一样普遍的事情。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是一个像至尊宝永远无法打开那扇“芝麻开门”的盘丝洞大门一样的问题。也就让我们姑且认为校园《大话西游》热处于现在进行式时,校园外的《大话西游》热也在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着。如果说《大话西游》在校园里的传递是以寝室为单位,那么在校园外就是以办公室为单位传递。《大话西游》曾经创下过一些惊人的记录,许多从来不屑看港台影片的VCD族,非奥斯卡经典影片不看者,因为《大话西游》的久负盛名而难以按捺住好奇,从此一看而不可收拾,《大话西游》的上座率远远高于奥斯卡最佳影片。关于《大话西游》的故事层出不穷,靠《大话西游》开始一段感情的例子已太过俗套,有更多的《大话西游》集团开始成立,定期复习和研究各种版本成为他们的乐趣之所在。这一切“大话迷”的欣欣向荣最后都要归功于盗版VCD的方便。据一位号称北京盗版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大卖家透露,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市场出现过《大话西游》的盗版录像带,但销售平平,直到1996年底VCD版本出现,当时每盘30元的高价位都没有吓倒《大话西游》迷们。真正的火爆是在1997、1998年间,在这一段盗版VCD的黄金时节,《大话西游》的销售也屡创高峰,最高纪录一天就卖到上百张,热销的场面通常发生在公司和新闻单位。这个大卖家透露,在这两年期间,他无论拿多少《大话西游》的盘都会被抢购一空,光他个人这些年手中卖出的《大话西游》VCD就有两三千张,以他的“业内专业眼光”分析,全国至少卖出十万张以上,北京至少占到四五万张。《大话西游》和法国影星苏菲·玛索的《芳芳》并列为盗版VCD中的“常青树”。热卖高潮虽然早就过去,但是现在只要带来《大话西游》的盘,不需要推销仍会一卖而空。回忆起1997、1998年的那段幸福时光,大卖家还是无限向往之。
网络电视。——一
在与很多人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大话西游》经历是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始的。电影频道在影片放映一年后,就能获得播出权,电影频道播出《大话西游》的确有些出人意料,1997年春节期间,在电影频道的春节电影广告中,大家看到一个久违的名字和一种期待已久的声音。但是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似乎很难得到审片人的欢心,早在1996年《月光宝盒》上映前,无论是香港方面还是西影厂都为这部电影捏了把汗,庆幸的是顺利通过,但两部影片在大陆放映时还是略有删减,原因是太闹太怪。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审片人员眼里,《大话西游》难以登大雅之堂,所以细。动的话可以发现在电影频道七八次的播出都没有在黄金时间,而是选择在深夜。
虽然选择《大话西游》并不是因为选片人就是《大话西游》迷,仅仅是因为周星驰的片子够热闹,适合春节的气氛,但没有想到的是,电影频道的播出培养出后起的一大批“大话迷”。其中许多人一次不落地看完了电影频道《大话西游》的所有重播。这部被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播出的影片却创下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也正是在此之后,《大话西游》正式进人火爆期,校园、办公室、网络聊天室,处处都有《大话西游》的影子。
网络上真正兴起《大话西游》是和网站的兴起同步进行的。1999年属于《大话西游》网上讨论的繁荣期,随便输入《大话西游》几个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个《大话西游》的专门网站。当然许多网站内容相近,多为《大话西游》故事简介、故事新编、对白之活学活用、‘次话迷”论坛等。
罗嘉是一个《大话西游》网站的站长,1997年第一次看《大话西游》,也是第一次就被喜剧感动得落泪,为了那段“曾几何时,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据说也是因为《大话西游》,他得到了一份真挚的感情,把搞笑和情感奇妙地结合是罗嘉最为触动的一点,他把这称为对年轻人心理上的一种探索。两个月前,他开始作《大话西游》网站,目的就是想通过网站结交更多的“大话迷”。
有人认为是网站的火爆带动了《大话西游》的火爆,但事实上更多的‘次话迷”是在看完《大话西游》才想到要在网上共同讨论,无论是上网还是看《大话西游》,这一部分人群是重叠的,年轻、有朝气、又带那么一点点反叛,而网站的兴起也带动了《大话西游》的衍生物如火如条地蔓延。从《大话西游》立股东大会版到《大话西游》之考研版,《大话西游》就像一个创作源泉,带动着大批“大话文学”蓬勃发展。倾情之作。
有人喜欢《大话西游》的对白,有人喜欢《大话西游》的巡回手法,有人喜欢周星驰的另类搞笑,有人喜欢朱茵的那么一点点伤感与纯情。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带来这么大的冲击波,也没有谁能像周星驰这样独占喜剧鳌头十数年。无怪乎有业内人士语重。O长地分析,《大话西游》之所以能够影响至今,就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喜剧出现,哪怕是周星驰自己也没有出过超越《大话西游》的喜剧,虽然《喜剧之王》沿袭了《大话西游》用喜剧演绎正剧的手法,但整体而言,仍无法超越后者,更迭论周星驰之后的喜剧明星如张卫健、张家辉等,他们虽然各有千秋,但与周星驰已经出神入化的喜剧表演相比仍显单薄。在喜剧断档之间,只有再重新找回原来的喜剧慢慢品味,其实爱一部电影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和吴承恩《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同名同姓,片中甚至也有唐僧、猪八戒、沙增,也有观音菩萨、菩提老祖、牛魔王、白骨精,但是这不同于搞笑版的《唐伯虎点秋香》,更不是被电视剧篡改的金庸小说——一即使最早的创意确实源自《西游记》,最后的效果也是比初衷走得更远更远,甚至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到不相干的地方,由相同的人物、类似的背景,叙说着一个与原著无关的故事。执导《网络时代的爱情》一片的新晋导演金珠是《大话西游》最早的一批观众之一。在他看来,《大话西游》更像是孟京辉的话剧,从另外的角度探讨文化,解构传统。尤其是至尊宝在时空穿梭的结局让金深叹为观止。
和无厘头大师周星驰的其他喜剧作品相比,《大话西游》显得另类,上下集合起来接近两百分钟,时空穿梭、前世今生、魔法神通等等元素天马行空地交织其中,甚至令人在看过一次两次之后难以清晰理解放事的结构,银幕背后的创作意图仿佛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是能够引起共鸣却难以描述的感觉。最奇妙的是,我们发现不需要真正去弄明白所有情节的来龙去脉,都可以被电影所传达的那种感觉所触动,好像每个人都能分别从中得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同的人受到的暗示可能不一样,心灵被触动的理由也不一样,但爱上这部电影是一样的。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大话西游》又是“非常中国”的,因为它饱含着中国文化的韵味。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留学生,坐在外国的电影院里看美国电影,尽管他的英语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但当影院里的外国观众为一句有趣的对由齐声大笑时,他仍很难感悟到其中的幽默,这时他想起《大话西游》中唐僧的那句“观音姐姐”,想无论汉语学得多么好的外国人也不会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于是文化上的隔膜感油然而生;想到自己事实上已经“为中国文化所化”,于是沉浸在《大话西游》的回忆中,潸然泪下。
新的打算——一
据说《大话西游》在香港并没有像大陆这样掀起长达六年的热潮,当时电影院的观众也是分成两派,喜欢和不喜欢两极分化,也许正像刘镇伟后来自己所检讨的那样,影片分为上下两集影响了观众。而周星驰本人对两集的分配也不甚满意,感觉不是他所想要的最好效果。于是自己操刀重新剪辑了一个全新版本的《大话西游》,时间上更短一些,浓缩为一集,据说周星驰本人对自己手中的新版本更为满意,但是,这个新版本除了他自己和为数很少的朋友看到过,至今还没有公开亮相(曾经在柏林电影节.上放映过,但外国观众能领会这部电影吗),甚至连周星驰的经纪人田启文也无线看到。
虽然周星驰很希望影迷能看到他的导演版本,但是由于版权问题,不能实现,现在周星驰自己的星辉电影公司已经准备买回版权,让周星驰自己的版本能早日公开。无独有偶,西影厂也对即将到期的《大话西游》VCD版权有了新的想法,毕竟他们也意识到《大话西游》的蛋糕已经越做越大。
对于国内至今仍保持《大话西游》高热,周星驰本人也有些意外,至尊宝虽然是他一个比较偏爱的角色,但他并不认为是最好的,虽然许多“大话迷”一致公认《大话西游》中的周星驰的演技已经达到巅峰,但周本人却更感兴趣的是以后还能演出哪些角色,他感觉自己在武打片上颇具天分,并且有兴趣拍一部足球题材的电影,据说2000年八九月份有开拍的可能。不知道等待已久的星迷最终会是满足还是失望。
对于《大话西游》有太多太多值得回味和挖掘的故事,或者,可以套用电影里那段经典对白作为结束语:
爱一部电影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大家不过是研究研究嘛,干嘛那么认真呢?——需要吗?
《大话西游》的校园神话
周星驰和电影《大话西游》之于90年代后期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如同罗大佑和《光阴的故事》之于80年代中期、金庸和《笑傲江湖》之于90年代初期的大学校园。在当下这个爱情与网络一同进行着的时代,一个香港人讲述的古老神话成为了内地青年大学生文化生存领域中最可爱的一个童话。究竟这样一部电影在内地大学校园里演绎出了什么样的神奇传说呢?究竟《大话西游》这样一个近乎癫狂的电影话语图景在多大程度上造就了新一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以及未来的生存境遇呢?对于这样一系列关于一部电影与一代人的问题,我们究竟能不能得到一个答案呢?也许思考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大话”的状态吧,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不经意间形成一种狂热。
与其说《大话西游》是以电影的方式进入了内地大学校园,倒不如说是以盗版VCD这样一种非常现的方式进入的。90年代中后期,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对大学生来说就好像是过年陪爹娘去看望亲戚,浪费时间并且耗费金钱,尤其是在一个人去看而无人相伴的情况下。这时电脑在大学校园里已经几乎成为和牙刷、袜子一样的生活必需品,男生们耗尽用来讨好女友的钱财或租或买地拥有了一台宿舍PC,并将它改造成为一台游戏机十一台VCD,便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大话西游》在很普通很一般很无聊很寂寞很漆黑孤独的环境中钻到了大学男生的PC中,一双双“色迷迷”的眼睛看着它,一个商业化改造出来的神话开始在内地大学数以万计的男生宿舍楼里流传开来,此后发生的种种状况在当时并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
《大话西游》的盗版光碟并没有像我们现在所料想的那样迅速地被租借和购买,开始的情形很平静,据说《大话西游》在电影院刚刚推出时的票房也不容乐观。
很难说清楚究竟是什么使得《大话西游》在后来的日子里出人意料地成为了校园电影的“至尊宝”的,究竟是电影的因素高一点点,还是校园里那些玩世不恭的至尊宝们高一点点呢。我们权且武断地认为是至尊宝们最终高那么一点点。自从《大话西游》几年前落草大学校园以来,至尊宝们中有那么几位总是像一群印度苍蝇一样罗哩罗陵叽叽歪歪,没事找事地将不小心记住的几句《大话西游》台词胡乱使用一通,殊不料竟惹来一场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师兄弟师姐妹们心里痒痒不免也想尝试一下。这样一来,《大话西游》竟然在几乎绝望的境遇中觅得一条生路,反倒掀起了一个校园“大话西游”热,并且经久不衰。
如今的至尊宝们和紫霞仙子们已经深深地沉浸在《大话西游》搞笑而又胡闹的幸福里不能自拔了,盗版“大话西游”也已经在校园里的录像厅小剧院里以低廉的价格被反复出售,电影发行公司的统计数字早已经是不足与论了。令人激动得不知所措啼笑皆非的是,在很多校园里,《大话西游》的公开放映竟然需要配合重大活动,例如五四青年节时往往是一年一度的校园“大话迷”共同温习《大话西游》的日子,校园大操场上的露天电影几乎每年的五四之夜都要隆重推出《大话西游》,以此来犒劳平日“命运多外”的至尊宝和紫霞们。虽然平日这部片子大都已经看了不下四五遍,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放过这样一个温故知新、共同进步的机会,尤其在这样一个月色宜人、气氛阴森的环境里。
以下是在校园里秘传的《大话西游》读片秘笈——
最适于温习《大话西游》的时间:一个燥热无比的夏日午夜;最适于温习《大话西游》的地点:一个漆黑孤独的大学宿舍。
温习《大话西游》的必要准备:一、清除宿舍里各种有杀伤性的物件,包括牙刷、勺子等,以防止唐僧逼你自杀;二、把镜子用衣服挡上,以免看见猪之类的动物。
温习《大话西游》的注意事项:一、温习的过程中不可以乱扔东西,以免唐僧给你一个自杀的理由先:二、温习时切忌抠脚丫子,以克将脚底板搞出三个点三、温习时不要眨眼睛,很容易变成斗鸡眼而改变了以往对事物的一贯看法;四、晚到的英雄进屋时,千万不要喊“芝麻开门,口令已经改成:‘娘子,和牛魔王睐看上帝!“大话迷”众生像。
大学校园里一直活跃着为数不少的超级“大话迷”,他们种种不知所以然的行为证明了《大话西游》无疑有着催人泪下、感人肺腑、蛊惑人心、摄人魂魄的影响力。这些人几乎以男性为主力,当然其中为数不少的女英雄其手段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这类人长像、性情、阅历、知识水平、政治面貌、身高体重、星座血型全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对《大话西游》的疯狂执著——一种近乎癫狂的执著。这些校园超级大话迷大致可以分为以F几类——
话语痴狂型
有这样一种校园“大话迷”,生活在《大话西游》的特定语境里,从话语到行为都追求达到“大话”之精神,尤其在话语表达上穷浑身之所能极力推崇大话式精神,几乎达到了癫狂的程度。
姓名:草草虫
年龄:20岁
性别:男
籍贯:江苏镇江
恋爱否:否
大话等级:六级(高级)
大话经历: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大话西游人此后就沉迷其中。
大话症状:典型的癫狂性“大话迷”,中毒深厚,主要表现为不分场合地运用《大话西游》的台词进行正常交流交往。
病历一某节数理统计课上,草草虫趴在桌子上沉思那道令他的心扑通扑通扑通地乱跳的习题。这时,窗外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眼见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突然有人低语道:“打雷啦!下雨啦!快收衣服啊!……好大一个棉花糖!”说话的便是草草虫。当时整个课堂都爆笑不止,草草虫抬起头很平静地说:“跟你们说了,不要乱吵吵,乱吵吵是会破坏课堂环境的,就算不破坏课堂环境,吵到别的教室,也是不对的嘛!”这次之后,草草虫的“大话西游语狂症”就更加不可收拾了。
病历二某年北京地区流星雨现象出现,大家纷纷前往郊外看流星雨,草草虫自然也和同学一同去看那百年不遇的盛景。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大家就在草地上聊起天来。大家说起自己的风月经历,自是若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轮到草草虫交代历史问题,草草虫清了清嗓子,说:“当时我距离那位女英雄的自行车还有零点零一公分,但是四分之一位香之后,那辆车的女主人将会彻底地爱上我,因为我决定说一个谎话。虽然本人生平说了无数的谎话,但是这一个我认为是最完美的。我对她说:‘你应该撞到我,我也应该被撞到。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车轮在我的身躯上压过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卜’大家都紧张地追问那么后来呢?草草虫故作深沉状地说:“那是我平生听过的最美丽的声音,她缓缓地说:‘对不起,我想你应该去看病了肝天哪,她竟然如此关心我,这简直是上天安排的一段姻缘,没有人能够拒绝。我说‘你要送我去吗?其实我也没被你撞伤啊!’她笑了笑:‘我想你是不是脑子被撞坏了。”’大家听完,悬着的心总算有了着落,不禁仰天长笑,纷纷感叹这位姑娘总算眼神不错。
症结一台词性过敏造成的角色错乱,破坏力一般,但不易治愈。
症结二惟一的治疗办法是转移法,但需要一定的强行管制,三年不准接触与《大话西游》有关的任何东西。
苦行僧间歇性抽搐型
这是一些资质稍浅但精神可佳的“大话迷”,尽管对“大话”式生存方式不能运用自如,但仍旧执迷不悔,苦苦修炼以求有朝一日能求得正果。
姓名:胡闹闹
年龄:19岁
性别:男
籍贯:海南三亚
恋爱否:
大话等级:四级(次高级)
大话经历:三年半来一直苦心学习《大话西游》
大话症状:仰慕那些话语痴狂类的“大话迷”,但苦于记忆力较差,无法自如运用“大话”式话语。不过胡闹闹同学意志坚定,百折不挠,苦。已修炼大话功夫,几乎是闻鸡起舞、废寝忘食。
盘腿坐在床上,嘴里念念有词:“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父母尚在吗?你说句话啊,我只是想在临死之前多交一个朋友而已啊。所以说做妖就像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乙。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了,是人妖。哎,他明白了,你明白了没有?人和妖精都是妈生的,不同的人是人他妈的,妖是妖他妈的。你妈贵姓啊?”这时在屋子外偷听的众弟兄们全都当场呕吐不止,更有甚者险些以头抢地,最终大家作鸟兽散,内心充满了恐惧。原来这位仁兄在独自苦练《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以备不时之需。
症结一苦行僧式的大话西游。心肌抽搐症,表现为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演练《大话西游》台词和表演行为。
症结二治愈的可能性更小,因为这类人往往性情偏执,意志顽强,不达目的不罢休。就随他们去吧,等到发展为话语痴狂型再进行治疗。
文艺创作类型
作用力较为单一的“大话”迷,将精力集中在文艺创作上,希望通过对“大话”的个性化理解,创造出全新的“大话”文艺作品。这是精神最为偏执、影响力最深远的一类‘大话”迷。
姓名:乐百是
年龄?1岁
性别:男
籍贯广东新会
恋爱否:否
大话等级专业七级
大话经历:尽管只有两年半的大话经历,但是富有专业精神,精心演习,日渐五载,功力不见
大话症状:痴迷于改造、嫁接、移魂、再生、复制、剪贴、格式化《大话西游》创作了不少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大话文本,其中包括了评论、随笔、小说、剧本、诗歌等各类文学体裁。
病历一乐百是好舞文弄墨,一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但却苦于找不到敲门砖,始终无法得到外界的承认,直到第六遍温习《大话西游》的时候,才突然豁然开朗,决定把《大话西游》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题材。开始的时候他主要写一些小段子,例如《二当家娶亲》(主要讲述了二当家至尊贝如何从一个神仙变成一个强盗又变成了盖世无双青光灿烂猪八戒的故事)、《牛香香和沙和尚的那段情》(沙和尚和牛香香在移魂大法中生出一段情缘之后的故事)、《梦境对现实的文学化冲突》(关于《大话西游》的文学评论)等等。之后随着社会文学大环境的变迁,乐百是的创作倾向有了重大改变,开始用王朔的语言、石康的笔调、余华的思维进行大话式创作,主要作品有:《猴子凶猛》(讲述孙悟空青春期成长历程的小说)、《跑来跑去》(讲述孙悟空师兄弟青年时代的思想和生存状态的小说)、《在风雨中取经》(讲述从北京至西宁的列车上唐僧师徒四人经历的小说),文学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乐百是仍旧对《大话西游》念念不忘,在作品中力图再现大话精神,深得方圆数公里的“大话迷”的热爱。
病历二乐百是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边看《大话西游》边写自己的文章,据说这样能够保持自己的风格。乐百是还有个习惯就是,他的作品往往在半夜三更出炉,他总会拖起一位兄弟听他朗读新作,以至于所有的弟兄都把他称做“黑山老妖”,就是《大话西游》里半夜出来吸人阳气的那位。
症结一很有创造性的“大话迷”,中毒程度很深,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症结二破坏力较大,容易走火入魔。
E人类不明症状型
将“大话”与网络结合在一起,致力于弘扬“大话”精神和“大话”作品的新人类,《大话西游》及其校园文化产品如今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借助网络实现的,这些“网络大话人”自然功不可没。
姓名:仇楚
年龄:22岁
性另小男
籍贯:河北唐山
恋爱否:是
大话等级:专业八级(最高级)
大话经历:四年半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失恋之夜,为了排遣失落的心请第一次租了《大话西游人从此走上了大话不归路。
大话症状:精心收集各类有关《大话西游》的内容,创建自己的《大话西游》网络专区,每日在网络空间里进行自己深信不疑的大话网络生存,推广自己的大话创想和主张。
病历一经过多年来的苦心钻研,一年多前仇楚将自己收集的诸多有关《大话西游》的文本、图片和音频内容作成了一个网页。其中不仅有各种流行的大话版本、经典台词、酷评、热图、MP3,还有他自己编辑的各类大话迷的生活笑话。他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经营这个大话西游专区,但却仍不忘和几个网友在聊天堂里为至尊宝究竟爱谁争论。
病历二仇楚近来一直很忧郁,原来他为自己的网页如何才能作出与其他大话西游网页相区别的独特模式大伤脑筋,他说:“发展是硬道理,这对于《大话西游》网页来说也是适用的。现在网上关于《大话西游》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大同小异,不能有所创新,这对推广和研究《大话西游》是不利的。”他整天都魂不守舍,寝食难安。据说,有一天夜里,仇楚在梦里念了《大话西游》的名字刀遍!(不过,水煮肉的名字他念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