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话西游宝典-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镜头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状元苏艺儿》中两段截然不同的大笑。在开始,苏灿(周星驰)给爹(吴孟达)自己的寿帖——
  吴孟达:“做寿也不打扮得精神一点,跟个小乞丐似的。”
  周星驰:“做乞丐哪像我这么有钱,有这样的乞丐,我早做了。哈一哈一哈一哈。”
  笑中透着张狂得意。二人因乞丐而笑,也为后期做好了铺垫。后来,周星驰因考场作弊事发,被皇帝罚做一世乞丐,所有财产抄家。二人看着财产被统统搬走依旧强颜大笑——
  周星驰:“玩儿完了,全玩儿完了,家都被人抄光了,哈一哈一哈一哈。”
  吴孟达:“儿子,我现在好想哭哇,哈一哈一哈一哈。”
  周星驰:“继续笑,千万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哈一哈一哈一哈。”
  看到此段时,我们的心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镜头二:在《唐伯虎点秋香》中,也有一段笑。
  祝柱山:这么好的风景,不如我们就作诗一首。
  江南四大才子一:前面一群鹅。
  江南四大才子二:摇摇摆摆走下河。
  江南四大才子三:脱衣下河摸鹅去。
  唐伯虎:吃完回家玩老婆。哈一哈一哈一哈。
  才子二:唐兄你才学过人,家里又有好几个老婆,真是羡煞我等。
  唐伯虎:哈一哈一哈一哈。
  虽然笑声依旧,却掩不住内心的凄凉,与苏灿被抄家时的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不同的背景下,用同样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真乃高人行事。
  三、“周星驰式青年”的“玉树临风”
  “周星驰式青年”的“玉树临风”也是周星驰风格的重要体现。典型的星酷主要有这些部分组成:慢镜头的特写,身披风衣或大学或系一条白围巾,总之是一些容易飘动的服饰,在微风吹拂中款步走来,双手隐藏。摄影机从叙下方45度角跟身仰拍,这过程中还要略带微笑且有一个慢慢眨眼的动作。这个创意最早在《赌圣》中出现。
  镜头一:星仔(周星驰)和“赌圣克星洪爷”(秦沛)慢镜头入场,二人衣带飘飘,表情凝重。突然周围人的镜头恢复了常速度,但这两个人却依旧漫步款行。
  镜头二:《无敌幸运星》中幸运星(周星驰)在拳台比武时被人痛打,他急中生智用隐藏的铁饼将对手打倒后,抓起一件披风技在身上,微风吹动着他挂满汗水的头发,脸上有若干块青肿,围观的人围过来鼓掌,眼中流露着景仰之情。
  这些“周氏酷态”,是受到了早期周润发等江湖侠义时装片的启发。但同时又对这种颇有些俗套的手法进行了嘲讽,让原来非常正经的描写,变得异常可笑,反讽意味强烈。
  四.“无敌风火轮”
  “无敌风火轮”(《破坏之王》中的除外)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王八拳”,典型动作为将对手打倒后,弯身,双臂膀交替挥舞,在身体侧面形成圆圈状,同时配以跳跃和口中的“打——你老母”等口号。
  镜头一:在《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被皇帝封为钦差,重审张敏全家被杀一案,被告常威辩护律师方唐镜在隔离线后与包龙星及达叔斗嘴,并叫嚣“你敢打我么”,没想到当即被二人放倒殴打。虽然他们在过程中也使用了脚,但主要还是利用王八拳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镜头二:在《逃学威龙》中,周星驰(周星驰)惩治了在校作恶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团伙主要成员。他先将黄小龟等弱小同学安排在自己的身后,随即将主要头目打倒,并使用了王八拳。
  王八拳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套实用街头拳法,周星驰在片中套用这一拳迭,体现了他塑造人物的平民性,又把这种平时在公共场会拿不出手的东西搬上了桌面,制造了笑料,对电影这种艺术的严肃性进行了调侃。
  五、疯狂吃饭
  周星驰在片中吃饭,也是我们见过的最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用餐方式,只能用“疯狂”二字来形容。最典型的周氏吃饭方式为,双手端饭碗,双肘高抬至与耳部向高,将嘴张至极限,碗贴近嘴边,以筷子快速地扒动饭菜至口中,没有咀嚼动作,眼睛四处漫无目的地搜索。
  镜头一:在《大内密探零零发》中,阿发(周星驰)在老婆的宴会上奋力吃饭,直到后来大家才发现,他的碗里根本就没有饭。其妻为其添上一碗饭后,他依旧重复刚才的动作。这段描写,把阿发魂不守舍的心理状态体现了出来,虽然过分夸张,但运用得十分贴切。
  镜头二:在《龙的传人》中,小龙(周星驰)和父亲(元华)在饭桌上与师叔聊天。二人采用的都是疯狂吃饭送,在结尾NG镜头回放中,就包括这个镜头。采用这种吃饭的方法固然是剧情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二人的身份,剧中父子二人是大澳的农民,这种吃饭方式更能体现他们豪爽淳朴的个性。第二节周星驰的语言风格
  相信大家对周星驰的语言风格也有所领教,最典型的就是他那“那我走先了”的倒装句了。其实在粤语俚语中,这种格式是很常见的,只不过将其搬上银幕,在各种文化间传播时,便成了极其有趣的语言。
  《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中瞎子为了帮助至尊宝(周星驰)而被妖怪所杀,至尊宝义愤填膺,准备与妖怪决一死战,而后却发现瞎子起身跑了。至尊宝瞪大眼睛问:“瞎子,你不是死了吗?”瞎子说:“帮主,刚才我是装死的。”至尊宝打了个响指,说:‘了服了yoll。”(IfOOI yoll)
  喜剧最基本的结构是笑话。笑话是一种民间言语,也是无厘头影片喜剧效果的重要来源之一。周星驰影片中的笑话含有广东话的口语特点,无厘头影片常歪曲一些日常用语本来的意思来产生喜剧效果。周星驰在《食神》中将“春招”变作“看蕉”,而影片的打斗场面发放的不是刀剑招式而是名副其实的香蕉。
  周星驰在语言中使用了大量的俚语,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儒家风度”。这一特色在古装片中显得更为突出。如《九品芝麻官》中,最后公堂对质的一场戏,周星驰总是滔滔不绝让对手应接不暇,大俗大雅,跌宕起伏。
  正是受了这种风格的影响,一批年轻人开始模仿他创造新的流行词语。比如‘上ac”。“bac”据说是来自日本的“寇”一词,有点“酣’的意思,但又不只是“酷”这么简单,还有“爽、滑稽、圆滑”等多种复合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星驰缔造了一种新的语言时尚模式。
  即便是《鹿鼎记》中,像韦小宝这样的文盲青年,在拍马屁的时候,依旧显出一派儒雅之气,令观众的佩服之心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特别是这大多数理由实属狗屁理由,但经周星驰义正辞严地说出来,便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当然,一个来自平民的小人物是不可能脱离他的文化背景的。所以,作为一个平凡而完整的青年,周星驰还是要在影片中骂人,最常见的是“妈了个头”。说这句脏话,通常都是在周星驰百般劝解某人而毫无结果之后才说出的,表达了极度的失望和忍无可忍。在《大话西游》中经典的“Only yoll”一段中,周星驰在歌声即将再次响起的时候,便报之以“呕,呕,呕你妈了个头,完全不管人家的想法”,并辅以拳脚将唐僧击倒。这段骂用得恰到好处,如果继续让唐僧唱下去,势必会导致情节拖沓,但有什么理由让唐僧结束他的歌声呢?骂体现了至尊宝当时出离愤怒的感觉,通过人物的情绪变化,保证了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X你老母”也是周星驰常用的骂人语汇。这种平时大家都忌讳使用的、带有淫秽色彩的词成了周星驰片中的常用词,不仅如此,包括“鸡鸡”“咪咪”“爽”等生活中很暧昧的词语,也都在影片中经常出现,这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挑战,然而这种挑战却又不是直接的,而是利用谐音或故作他言的手法表现出来,既避开了舆论最锋利的一面,又让大家接受了他传达的信息。其结果是使不少像笔者这样“别有用心”的人“妹妹”地坏笑。
  顺便要和大家交代一句的是,周星驰的影片大多有两个版本:国语版和粤语版,粤语版基本上采用的是周星驰的原音,但国语版则由好几位配音演员在不同的片中扮演。不过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大话西游》《九品芝麻官》《鹿鼎记》系列中给周星驰配音的石班鱼。这位仁兄嗓音尖亮,特别是在处理周氏笑法时,不仅吸取了周星驰的精髓,还在某些指标上超过了“星爷”。在处理大段的对白中,往往是一气呵成中间绝无半点磕绊,所以内地的很多星迷都说,星爷能够得到这么多观众的爱戴,和五班鱼的功劳是分不开的。_一第三节周星驰的肢体表演艺术周星驰对自己肢体的驾御极其擅长。大到他的姿态、造型,小到手指和眼部动作,都能很适当地打中观众的“笑穴”。
  镜头一:在《逃学威龙》开始,周星驰训练自己的飞虎队员一场戏中,安排任务的时候,周星驰以手指模拟人体运动,表现得惟妙惟肖,一套连贯的动作下来,让人觉得十分好笑,但给人更多的感受是演员的机灵劲。镜头二:在《百变金刚》中,身为富家少爷的周星驰自认是帅哥,趾高气扬高抬着脑袋扛着西服走过广场,周围的人穿梭如潮。但当钢牙四眼妹(梁咏琪)说他根本就不帅的时候,他拖着西服再次走过广场,依旧人潮穿梭。此时的他已经和刚才那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才周星驰的出场是身体后仰超过20度,而现在头和腿几乎贴在了一起。如此夸张的变化,把阿星内心受到沉重打击的感觉表现得十分可信。在这一处理手法上,周星驰明显地借鉴了舞蹈和哑剧的表现手法,只不过用在这样的场景中,变成了笑料。不过我在看这场戏的时候,却没有丝毫笑的意思,而似乎真被剧中的人物打动了。在《审死官》中,宋士杰因不愿出山而在睡梦中被换上女人衣服,涂脂抹粉,家仆叫醒他后,他的所有言语动作都是夸张的女人咪,将女人的特征刻画得十分到位。
  电影艺术主要是通过画面和情节来吸引观众,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像《黑客帝国》这样的情节紧凑、画面华丽的电影已经成为商业电影的主流。在香港,如此的商业套路也经常被电影人不假思索地套用着,而像舞蹈、哑剧等舞台表演正在被人们渐渐地淡忘。周星驰又将这些搬上了银幕,除了增加喜剧效果之外,也对正在发生的文化蜕变作出了反思。第四节情节的特殊处理
  以前港片的喜剧表演是一种纯喜剧式的表演,即摆明了要搞笑,因此常常会有许多令人不快的“硬滑稽”,这种现象甚至在喜剧泰斗许冠文先生身上亦有发生,如《抢钱夫妻》。而周星驰的表演则更不像是喜剧表演,他往往会掺杂许多其他类型片如正剧、悲剧的表演风格,将其打乱重组,从而产生新的喜剧效果。周星驰组织的笑料经常给人以很冷的感觉,而不是通过夸张的表情和过分的动作来实现,而是这件事儿本身就很有趣。
  镜头一:《破坏之王》中周星驰与吴孟达下战书一段戏:
  两人杀气腾腾地到体育中。动企图与林国斌决一死战,进门后达叔看见一个熟识的小姐,便将杀气一收,马上与她搭讪,调笑几句后发现周星驰神色有异,便不作声。周星驰紧锁眉头,苦口婆心、悔恨不已地说:我们是来下决战书的。本来杀气很重,这样一来搞到杀气尽散。这场戏周星驰处理时语调低沉缓慢,似怨似恨,完全是正剧表演,但从场面上看却非常可乐。
  周星驰对“商业后现代艺术”的深刻探讨
  有人曾经这样评论周星驰的表演和他的电影:周星驰本是一个丧失了道德的流氓,一个保留了低级趣味的痞子,一个不利于人民的搞笑大师。没有文化,庸俗浅薄,挑拨委赖,形象差劲,动作夸张,语言无聊……淮一的好处就是好笑!随便一句话一个鬼脸一个怪招,都让人忍不住发笑。笑过了也就忘了,第二次看还是那么好笑。
  他们对周星驰创造的票房纪录也是这样总结的:人生就是一场肥皂剧,商业搞笑大有市场。非得找出周星驰的社会内涵、现实意义、文化背景,那是批评家的事。所以,周星驰正是迎合了观众的这种口味,才取得了胜利。
  其实,这位作出结论的哥们儿完全被周星驰愚弄了!周星驰的表演实际上是在完成对‘商业后现代艺术”的尝试。“商业后现代艺术’是后现代艺术中比较成功的一支。很多后现代艺术作品虽然实验性很强,但往往因为主题过于尖锐和内容过于刺激而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了真正的“小圈子里的实验体验”。而商业后现代艺术则是通过一个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作品,并在对观众的观察中实现‘它身体验”。第一节反传统道德的实验性措——
  周星驰的电影是反传统道德的,他会把公众。动目中的美丑、对错、文明与不文明彻底地打乱重组。这正是对人们传统理念的重新评价和思考,换句话说,就是人类这么多年创造的规矩到底对不对,是不是当年的时候煤球的颜色真的叫“黑”?
  镜头一:在《武状元苏乞儿》中的一段父子对白。
  周星驰:老爹,我要上京考武状元。
  吴孟达(兴奋地):儿子!我们苏察哈尔家等你这句话等了整整20年了!
  周星驰:错,我是为一个女人。
  吴孟达:好!为女死为女亡,为女去考状元郎!英雄!敢问是谁家女子?
  周星驰:怡红院如霜姑娘。
  吴孟达:啊?!妓女?!!
  周星驰:有何不妥?
  吴孟达:敢爱人之所不敢爱,品味与众不同,老爹我佩服你!
  妓女在大家的眼里是很下贱的,但周星驰却恰恰在片子中体现“她”的“品味”,简直是有意作乱。
  这种对人类既有规则的质疑正是后现代艺术的主旨。不过,在观众的眼中这些都是笑料,很好玩,如果你看懂了其中的意思,那就是接受了我“周星驰式青年”的观点,如果不想做太多的思考,那剧情本身也可以满足你的娱乐要求。
  再比如《逃学威龙》整部片子把学校描写成了黑暗、危险、充满压迫的“魔窟”,这跟大家心里学校的模样显然是完全相倍的。虽然这其中的夸张成分过多,但那通天的校规难道不令我们熟悉吗?难道那横飞的黑板擦不让我们觉得亲切吗?别以为把校规牌改成了“XX守则”我们就看不出来。
  周星驰正是通过这种反道德手段,来完成对世俗道德虚伪性的批判。
  值得注意的是,周星驰在他的实验中,保留了对善恶标准的尊重。
  镜头H:在《济公》中,杀人成性的十世恶人,在斩杀了49条人命后,被周星驰制服,周星驰掏出了他的心,但那只是一颗黑石头。恶人发现自己效忠多年的“主公”,竟然给了自己一颗石头的心时,幡然悔悟,亲手将。已捏碎,并喊道:“来世不要让我再做人!——下世他当了一头猪。
  “善恶”是人类得以正常发展的根本,也是不需要讨论的了。所以,大家能够看到周星驰塑造的小人物的善良,才觉得他是很可爱的。内地女导演黄蜀琴就曾经说过:“周星驰的表演充满了人性。”第二书反传统观念的实验性
  周星驰的影片中也处处体现了对某些衡量标准的探讨。最突出的就是对“美”的质疑和重新评价。
  镜头一:在《大内密探零零发》中——
  零零发:“陛下有众多后宫佳丽,真是令世人羡慕,为何··
  皇帝的泪水慢慢地淌下。众多佳丽慢镜头出场,跑在最前面的一个由男演员扮演的满脸胡子茬的佳丽一边满脸媚态搔首弄姿,一边做出挖鼻毛等举动。
  镜头H:在《国产凌凌漆》中——
  007仰望着丽晶大宾馆的牌子,皮箱不觉落地。007由一领班领着,进入一房间。
  领班(还是那满脸胡子茬的哥们):老板,看你穿的倒是挺派头的,这个房间算你七十块,每天十二点之间记得要退掉唤。
  007环顾房间,在桌上发现一本色情杂志,掀开中间页,见是一裸体女郎。
  领班:戴上立体眼镜才看得过疲。
  007:是吗?(接过立体眼镜,看)
  领班:怎么样,可以吧。
  007:可以,不过这个东西我不喜欢。
  领班:那你要不要召妓?
  007:都什么货色?
  领班:有大陆妹还有本地货,全套一百五。
  007:(思考片刻)试试本地的。
  领班:好。(开始蹲下脱007的裤子)
  007:大婶,你干什么?
  领班:我帮你脱裤子。
  007:为什么要这么做?
  领班:你不是要本地的吗,我在这里是最红的。
  (007应声倒地。)
  美和丑是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不过一般人是根本没有办法预订自己容貌的,所以大多数人讨论的所谓“美不美”实在是一种无聊之聊。但令人遗憾的是,不美的人却因为自己不能左右的东西而受到歧视。所以周星驰在他的影片中彻底打乱了美与丑的观念,让人们在爆笑之余也清醒一下。
  第三节反传统“性”论的实验性必——
  传统的“性”观念是让人们最痛苦的一件事,明明看见了一个漂亮女人“烧”得难受,还必须假装正太君子。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只要想在社会上混下去,就必须在“性”问题上,进行比较彻底的伪装,要不然就是克林顿的下场。其实在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对性是十分崇拜的,人类早期的石刻壁画,涉及性主题的很常见。只是在进入封建社会后,性才被当作一种模仿人们思想的工具来使用,才被伪装了起来。
  很多后现代艺术家都以性为对象进行了自己的体验。前卫艺术家徐冰曾经进行过一场名为文化动物的表演。他让一头满身打上英文字的公猪和一头打满中文字的母猪在人群的围绕中交配,意在指出动物的暴力性是自然属性而人类的暴力性则是文明属性。
  对性道德的探讨是电影艺术一直在追寻的话题。相信大家还记得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经典名作《发条橘子》,该片中充满了浓重的性味;特别是一件模仿“男根”的超大瓷艺术品,在观众的眼前晃来晃去,给大家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周星驰却用另一种手法将自己的见解展现了出来。如果说库布里克是用喘着粗气的方法,把他的意识强加给你的话,那周星驰则是用微笑的方式把这个“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镜头一:在《逃学威龙》中,历史课老师讲课——
  老师:明朝是一个很讲究刑罚的朝代……如纠党结社,就要受到宫刑。
  黄小龟:老师,什么是宫刑呀?
  老师:就是剪“小鸡鸡”呀。小同学。你有多长,够剪吗?
  (坐在一旁周星驰看了看自己的下身,用手指比量约有半米的长度。)
  镜头二:《逃学威龙三之龙过鸡年》中,周星驰赶到王百万被杀现场——
  黎警司:派你去做卧底。
  周星驰:不会吧,喻,又做卧底。
  黎警司:你是不是还想回去做交通警呀?
  周星驰:我已经答应了我马子,会妻离子散的。
  黎警司:那好,明天你就回交通组报告。
  周星驰:别那么生气嘛?死者是谁呀?(顺手抄起一张纸给黎警司擦汗。)
  黎警司(擦汗):死者叫王百万,是在做爱时被人用钉锥刺死。
  (周星驰低头看床上尸体的粉笔圈记,发现下体处像长了一条尾巴,吃了一惊。)
  黎警司(看擦汗的纸):这是什么纸?这是死者用来擦那儿的。
  周星驰:500,y,so”y。(端起茶几上的一只杯子喝水。)
  证物调查员(在“逃学”第一集中的化学老师,片中也曾提到):喧?死者的那杯精液哪去了?
  “周星驰式青年”只是小人物的化身——小县令(候补)、小警察、小状师,即便是身为鹿鼎公“不及阁”大学士的韦小宝,同皇上比起来,其实也不过是个小人物。他与普通人一样,平凡却又不安于现状,好色贪财却又胆小怕事。惟一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周星驰式青年”敢做一般常人不敢做的事,换句话说他其实就是大家的“理想”,只不过不是“光明正大的理想”。这种公开叫板的方式,把人们对性的虚伪面纱彻底撕破了。第四节强烈的反讽意味
  周星驰的很多笑料都是通过移植和模仿实现的。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做出了不合适的动作,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也就是在这一时刻,模仿的本体也被深深地灭了一道。
  被周星驰反讽的对象主要是日见迂腐陈旧的香港商业电影。王家卫的电影虽被很多影评人视为很有艺术价值的艺术片,然而在“周星驰式青年”的眼里,他只不过是拔了一层文化外衣的“商业片”,蒙蔽了观众。所以在周星驰的影片中经常会看到以王家卫影片为母体的模仿移植。
  最有代表特色的就是《大话西游人经典镜头周星驰被宝剑顶住了咽喉的定格,话外音则是完全移植自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人
  而另外一段“曾经有一段爱情”的经典对话,也同样是对《重庆森林》的模仿,巧妙的移植嫁接,把一些不相干的东西经过重新加工整理,产生了颇具震撼性的效果。当人们只记得《大话西游》中至尊宝这段名言,而忘记《重庆森林》时,其反讽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周星驰对很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很多更加尖锐的反讽对象。
  当然,周星驰也不会放过自己。尽管周星驰的表演已经赢得了.相当的观众,但在一些顽固派的眼里,他依旧是庸俗低级的演员,所以,周星驰并没有在事业上得到应有的评价。于是便有了一幕在《大内密探零年发》模拟奥斯卡颁奖的情节,周星驰(剧中的阿发)的岳父因为一句台词“我见到他去了会贤雅叙”而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此时,剧中饰演佛印的罗家英说出了一句话:“至于你阿发,你在整个表演中根本就没有进入情绪,表情做作略显浮夸。阿发你根本就不是做演员这块料嘛。”这既是对周星驰悲惨经历的写照,也调戏了那些顽固派,逗他们玩。第五节”周星驰式青年”的文化内涵
  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总会有东西生长出来一样,在香港这个充满商业文化的大杂烩槽中,生长出了一棵奇怪的植物,这就是周星驰的喜剧——充满后现代主义味道的电影行为艺术。
  周星驰影片的成功因素要从港产片的基本特征谈起。港产片由于必须要无时不刻地考虑到商业利益,因此往往牺牲了其艺术价值。港产片不仅要考虑到本地票房,还要考虑到卖埠。由于卖埠因素,港产片拥有了“武打”与“搞笑”这两个永恒的主题,最值得港产片骄傲的当然是李小龙先生,因此在许多类型不一的港产片中(如警匪片、文艺片),都会莫名其妙地加上一段武打,搞得老外看完港片后以为香港人人都能“打”。港片除了“随时开打”的特征外,另一特征是“随地搞笑”。全世界大概只有香港这个地方称喜剧片为搞笑片。几乎每部影片中(无论正剧、悲剧)都有一二个人物专门负责生产笑料。“武打”与“搞笑”是港产片卖座的两大保证,虽然这两者毒害了许多港产片,但无可否认的是,观众对这两大保证仍然相信与认同。纵观周星驰的近四十部影片,绝大多数是喜剧片,有一些夹杂着功夫片的成份,因此他的影片总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票房。
  周星驰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几乎能把最代表他风格的电影穿成一条线,也许他叫“周星驰”或者叫“包龙星”,但在观众心里他永远都是“周星驰式青年”。
  “周星驰式青年”也创造了新的都市童话,充满了想象力,有些天真,还有一些矫情。间杂了这些复杂的因素,人们发现童年时曾经有过的一些幻想,现在由一个成年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实现了。
  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百变金刚》和《破坏之王》。《百变金刚》虽然模仿了《变相怪杰》中的一些情节,但剧中使用的道具和出现的人物如“阳婆婆”、“西人牙膏”、“人头马桶”却经常出现在孩子的口中和幻想里。《破坏之王》中不仅以加菲猫作为噱头,还让弱者仅靠撒泼打滚就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敌人,虽然有些阿Q精神,但这些幻想不都曾经在我们的童年时代出现过吗?
  周星驰的文化就是人性的文化,代表中国特色的儒家世俗文化。虽然很“俗”,但绝不“低级”。这就是让你我觉得亲切的原因。
  周星驰及其他周星驰的影片很具有职业精神,有很多精致的道具,让观众觉得拍电影的人下了很大的功夫。像在《算死草》中那间设计巧妙的“不得不亲水控接吻间”一样。这当然要归功于制作人员,还有那些与他搭档配戏的“搭档”。
  第一节 功不可没的搭档师——
  在周星驰的典型影片中,周星驰本人的戏分占绝大多数的比重,但同他搭档的配角演员也在其中起了相当的作用,有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这些搭档在片中,有时被周星驰戏弄,有时和周星驰一同戏弄别人。他们在大多数的影片中为‘周星驰式青年”提供了社会环境,创造‘周星驰式青年”存在的文化背景。
  …
  众多搭档中最默契的恐怕就是吴孟达了,二人总共合作了20部影片。他们的合作被认可是从《赌圣》开始的,之前他们也曾在《江湖最后一个大佬》等影片中有过合作,但那时并不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达叔通常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感觉,因此经常在剧中成为“周星驰式青年”的戏弄对象,是周星驰最好的附和者和支持者。但他有时却非常清醒,总在细心地观察周星驰的表现,虽然大多数时候趋炎附势,但也会在关键时刻让剧情发生变化。比如《百变金刚》中,_他就有一个纯粹的帮凶,变成了最后引领周星驰继续生存的精神领一袖。
  与达叔风格截然相反的要算是陈百祥了,达叔憨厚,而他却十.分狡猾,敢于出卖朋友,虽然有时也被周星驰戏弄,但仍就是一种。对手戏的状态。《鹿鼎记》中的多隆,虽然一直在当帮凶,可关键时、_刻还是站出来把周星驰出卖了,他用刀架着周星驰的脖子,在他的S回回胸前挂上“韦小宝罪大恶极”,还在“韦小宝”的名字上打叉。”。
  还有一位重要的演员,就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罗家英。他在《大话西游》中塑造的唐僧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