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爱情不在服务区-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想什么呢?电话。”卓群在后面大声道。
  卓尔一怔,思绪被拉了回来。“谁呀?”
  “还能有谁?叶子。”
  卓尔跑去接电话,卓群转身进了卫生间,出来时见卓尔在厨房里准备早餐,不禁有些诧异。
  “哟,这么快就讲完了!今天怎么没煲电话粥?”
  卓尔笑笑,没吱声。
  “她找你干吗?”卓群问。
  “没事儿,让我等会儿去她家,她煲了鸡汤。”
  卓群呶呶嘴,开玩笑道:“我说,你们俩不是同性恋吧。”
  “别瞎说,女人和女人就不能做朋友了?谁象你,周围都是男朋友!”
  卓群耸了耸肩:“没办法,我就喜欢男人,对女人一点也不感兴趣。”
  “不用急,人生都是一段一段的,等过了这一段,被男人伤了心,就知道女朋友的好处了。给,拿进去。”
  卓尔把煎好的蛋给卓群,自己端了两杯牛奶,两个人在餐桌前坐下。
  “听方晓说,苏醒今天回来,你们晚上要一起吃饭。”卓群一边吃一边说。
  “嗯。本来想叫你一起去,你们台里会餐,你就别去了。你刚去,利用这个机会和台领导、同事熟悉熟悉,搞好关系,对你以后工作有利。”
  “哼,你们怎么一个论调。”卓群不满地嘟咛道。
  “我们?我们是谁呀?”卓尔问。
  “方晓。他也这么说。几乎和你说的一模一样,好象你们商量好了似的。”
  “这说明我们说的对,所以才不约而同。”
  “那也未必。错误就没有雷同的了?”
  “有,但很少,你没听人常说错误百出。100个错误要碰巧相同,几率太小了。”
  “好了好了,算你说的对。我不去行了。”
  卓群不以为然,把盘子往前一推。进屋换好衣服,拿上背包,去电台准备节目去了。
  卓尔收拾好餐桌,而后把房间清扫了一遍,拿上包,也离开家。
  雪还在下,地上铺了厚厚一层,卓尔在路边等了足有五、六分钟,才等到一辆出租车。司机把车开得很慢,边开边抱怨道:“路不好,不敢开快。”
  “是呀,好久没下这么大的雪了。”卓尔望着窗外,感叹道。
  还有两天就是新年了,路边的橱窗有的还画着圣诞老人和圣诞树。卓尔出神地望着,车子颠了一下,她坐直身子,抱紧怀里的包。
  到了叶子家。卓尔照例抱起久久亲热一会儿。叶子把煲好的鸡汤盛到碗里,端给卓尔。
  “不错不错。”卓尔喝了一口,赞叹道,“你的厨艺真是越来越好了,不知将来哪个有福气的男人把你娶到家。一辈子享受不尽。”
  “干吗让他们享受!让他们享受不如让自己享受。”
  卓尔瞅瞅叶子,见她不象是说气话,气色也比前几天好多了,不由感叹道:“看来,你真的成熟了。”
  “这要感谢他。女人不经过男人之手,就不会成熟。”
  “男人也一样,这回老宫经过和你分手,也会成熟的。”
  “也许吧,不过已经和我没关系了。”叶子长长舒了口气。
  卓尔看着叶子,连连点了几下头:“我真佩服你,说分手就分手,干净利落。不象有些人,反反复复,拖泥带水。”
  叶子轻轻摇了下头:“其实,在这之前,我们曾经闹过一次分手,后来又合好了。人都得经历一个过程。不满你说,刚开始几天,真不习惯,有时真想给他打电话,想去见他。可一想见了面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就狠狠心挺过去了。”
  “挺过去就没事了。有些恋人不分手,并不是感情多好,而是不愿意改变一种生活习惯。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心理学家说,20天就能养成一种新习惯。”
  “不用20天,我现在已经开始习惯了。一个人生活有一个人的好处,没那么多人照顾,全心全意照顾自己。享受宁静,还有思考的乐趣。这些天我总想以前很少想的问题。比如结婚,以前觉得理所应当,到了年龄就该结婚,可现在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觉得不可思议。人需要爱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结婚呢?为了繁衍后代?地球上已经这么多人了。为了占有对方?可占有的人也同样被占有,失去自由。”
  “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怎么说呢?”卓尔沉思道:“婚姻这种形式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必然有它的好处。它经济,安全,稳定,但就象你说的,它有一个最大缺陷,违背人性自由。婚姻是制度的产物,是用来管理、约束和局限人的。据说有的公司招聘员工时,同等条件下会录用有婚姻的,因为有家庭负担,会比较敬业,忠诚,忍耐,不会轻易跳槽。公司如此,社会亦如此。但对个人就不同了,它意味着自由度的减少。当一个人整天为面包发愁时,自由好象对他没多大用处,但当你账户上的钱多的连你自己也记不住时,就会发现,自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说,婚姻是相当脆弱的。所以,要用法律来保护,用孩子来维护,用道德来监护。”
  “我以后——”叶子抬头看着卓尔,“不想再踏进婚姻了。如果遇到喜欢的人,我会选择和他生活在一起,但不会举行仪式,不办法律的手续。”
  “一个人足够成熟和理智的话,就会自我约束,而不必依靠外在的东西。仪式和手续就是多余的了。法国大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一生没有结婚,但他们却相伴生活了50年,比许多有婚姻的人更长久稳定。”
  两个人越谈越投入,以致于忘了喝碗里的汤。
  “哎,别光说话,汤都凉了。来,我去热一热,再弄点儿饭吃。”叶子起身道。
  “别弄了,我们出去吃。别把时间都浪费在厨房。”
  叶子爽快地道:“好。正好我顺路去银行。”
  “怎么,学校发奖金了?”卓尔开玩笑道。
  “没有。是他汇来的。昨天打电话告诉我,汇了一万美金。让我去银行查一查。”
  “真的?想不到他还挺绅士的。”卓尔颇感几分意外。
  叶子点点头,感叹道:“你说有没有意思。以前做夫妻象冤家似的,每次打电话说不上两分钟就吵,现在离婚了,倒客客气气的,象个知根知底的老朋友。昨天我们在电话里讲了一个多小时。”
  “讲了一个多小时?都讲什么了?”卓尔饶有兴趣地问。
  “说出来你可以写小说。他怕我情绪低落,消沉,讲了几个中国人在美国的奋斗故事,鼓励我振作起来。我说我都30岁了,还能往哪儿奋斗哇!你猜他说什么?”
  “说什么?”
  “他说,不能这么想,人的有效生命从30岁开始。30岁之前是做准备。”
  “这句话比较经典。”卓尔点点头,赞叹道,“看来他在那边不光刷盘子,也学了点儿东西。”
  “是,这是我这辈子从他那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还有那一万美金,他让我将来有机会去读书用。你看,我们离了婚反而成朋友了。婚姻,真是太可怕了。”
  “也没什么可怕的。人生是一场淘汰赛,婚姻也一样。人家有更好的选择,把你淘汰了。做为优胜者,给你一点儿补偿或帮助,也是正常的。你不也一样,也把老宫给淘汰了。振作起来,好好干吧。”
  “是。就算为了这个,也得好好干。以后多淘汰男人,而不是被男人淘汰。”
  叶子笑嘻嘻地说。卓尔推了她一下:“这话只能跟我说,可别在男人面前讲。”
  “知道。要是说了,他们还不把我当成荡妇,谁还敢和我好。走,今天我请客。我们找个地方好好吃一顿。”
  卓尔和叶子在校门前分手,脚步轻快地走进中文系那栋灰色大楼。
  也许是心情好的缘故,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离下课时间还有10分钟,卓尔清了清嗓子,把讲的内容做一个小结。
  “人生就是一部经济学。因为人所拥有、可供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是稀缺成本,所以需要经营。就是说,要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设立目标。你的人生是从你设立目标那天开始的,在此之前,都是在围着别人绕圈子。当然,目标也不要设立的太早,可能有的人4岁就立志做钢琴家,并且做到了。但对大多数而言做不到。但也不能等到40岁,那就没机会了。从你们现在这个年龄到未来10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要在这一阶段尝试并确定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以及未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其次,要每天总结、反省自己。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可以说,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从一个错误到另一个错误的过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错误。为此要经常总结、反省,观照自己,少走弯路,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增加成功的几率。”
  “老师,因为有张朝阳、丁磊等学子创业成功的例子,现在大学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一流人才应该自创公司,二、三流人才才去给人打工。您怎么看?”后排一名学生举手提问。
  卓尔略一沉思,正要回答。这时,从后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经营自己并不是指经营自己的公司。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自创公司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至少目前在中国不是。”
  卓尔顺着声音望去,惊讶地叫出了声:“方晓!”
  前排的同学也都回头往后看,发现教室后面多了一张陌生面孔。方晓站起身来,自我介绍。
  “我是卓尔老师的读者,今天来旁听她讲课,借此机会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卓尔打个手势,示意他坐下。方晓坐下来,侃侃而谈。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有三位大学同学,在校时表现都差不多。毕业后分别去了三个不同的单位。三个月后再见面,感觉就不一样了。第一位走路方方正正,不急不火,说话慢条斯理,言必有据,到哪儿先拿报纸看看,倒杯茶喝喝。他去的是政府机关。第二位走路慢慢腾腾,说话言小慎微,问他什么都说请示请示、研究研究。他去的是一家国企。第三位走路快捷,思维敏捷,说话简捷,注重礼节。他去的是一家外企。你们看,才三个月的时间,变化就如此之大。”说到这,方晓稍一停顿,扫视了大家一眼,用手指敲了一下桌子,发出一声清脆地响声。“这就是环境的力量。而环境,其实就是人。你接触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是因为我们不想受环境影响,被环境束缚和改变,所以才要自主创业,保证个性自由。”那名学生又说。
  “可自由是有代价的。自主创业,打个比方,就象开出租车,乘客一摆手,你就停。你的路线是由乘客决定的。而单位就业,就好比开公共汽车,路线和目的地都是固定的,没有跑空车的风险,也不用自己寻找方向。”
  “照你这么说,我们都得开公共汽车了?”
  “当然,没有人愿意开一辈子公共汽车。但需要这个过程。利用这个阶段提高技术,熟悉路线,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再做选择。”
  “你的意思是先在单位工作一段时间,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再独立创业?”
  “对,除非你有一项市场急需的核心技术,能找到投资人。除此而外,还是不要自主创业,先为自己找一个好的依托。这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北大方正’依托北大,‘联想’依托中科院。这种依托是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依托固然好,但也有很多负作用。前一阵联想不是闹着和中科院分家?”另一名学生插嘴道。
  “这就象一剑双刃。凡事有利有弊。关键看你怎么用。言而总之,我认为-这也是我的人生哲学,叫‘皮毛人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个人是‘毛’,要粘在‘皮’上,‘皮’就是依托,是你生存的舞台。可以是具体一个单位,也可以是某个团体或组织。明白这一点,那么经营自己就很好理解了。一是要让自己成为好‘毛’,二是给自己找到一张好‘皮’,‘毛皮’在一起才有价值,有价值才有价格。”
  “可‘毛’是随着时间改变的,变了怎么办?再换新‘皮’?” 那名学生又问。
  “对。人生就是一场淘汰赛。‘毛’提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更新旧‘皮’,换高级新‘皮’。”
  “假如一个人做到总裁,是不是就由‘毛’变成‘皮’了?”
  “不是。一个人不管做到多么高的职位,别说总裁,就是总统,也依然是‘毛’不是‘皮’。如果把自己当成‘皮’,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方晓这一席即兴讲话,不仅同学们,连卓尔也心悦诚服。下课时间早已过了,同学们还围着他争论。卓尔看看表,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于是,清了清嗓子,说:“好了,今天课就到这儿,下课吧,去晚了食堂没饭了。”
  同学们陆陆续续往外走。卓尔收起讲义,装进包里,方晓走过来。
  “你怎么进来了?”卓尔问。
  “来早了点儿,在外面呆着没事,就进来听你讲课了。”
  卓尔穿上外套。两个人往外走。
  “不用去机场了。刚才苏醒来电话,还没上飞机呢。蓝城雪太大,飞机无法降落,机场暂时关闭了。”方晓边走边说。
  “那——”卓尔放慢脚步,脸上掩饰不住的失望。“什么时候能起飞?”
  方晓耸耸肩,“不知道。这得问老天,雪什么时候能小。”
  走出教学楼。外面的雪更大了,周围白茫茫一片,路上的行人一个个都成了雪人。
  “好大的雪啊!”卓尔仰天望望,拿出手套带上,转身对方晓,“这么大的雪开车太危险了。反正没事,我们散会儿步吧。”
  “好。”方晓兴奋道。走了几步想起什么,“哎,把包给我,放到车上去,要不都湿了。”
  方晓紧跑几步,把包放到车上,卓尔在路边等着。然后,两个人顺着马路往前走。两旁的火焰松挂着层层积雪,看上去象一个银白色火炬。松柏后面的凉亭也被雪罩住了,四周的藤蔓被雪遮的严严实实。远远望去,象一座小白屋。卓尔被眼前的迷人景象吸引住了,脚步越来越轻,方晓被拉在了后面。
  方晓紧走几步,赶上卓尔。“你怎么讲起经济学来了?我以为你讲文学呢。”
  卓尔侧身看看方晓:“不是经济学,是人文学。”
  “人文学?”
  “对。当初是让我来讲文学,可我整天看文学,谈文学,再来讲文学,都被文学包围了,所以我要求讲别的。就选了人文学。”
  “人文学范围太广,包罗万象,不好讲吧。”
  “好讲。正因为大,什么都可以讲,连教材也没有,课题是我自己定的。只要能引起同学们兴趣,让他们辩论就行。越辩越明嘛。你今天的辩论就很精彩,回去整理一下,可以拿去发表。”
  方晓摇摇头:“我这个人说还行,写不行。”
  “怎么会呢?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
  “我说的主要是观点,要写成文章,得组织论据,还得字斟句酌,给文字润色。我懒得做。要不这样,我把观点写出来给你,你去组织写,好赚稿费。”
  “行啊,到时稿费分你一半。”卓尔开玩笑道。
  “稿费就免了,请我吃饭吧。对了,你饿了吧,要不先去吃饭?”
  “不饿。中午才在饭店饱餐一顿。”
  “你是作家,肯定经常吃请。蓝城的饭店大概全吃遍了吧?”
  “以前在报社时是经常吃请。”卓尔自嘲地笑笑。“中国人好客,不知道别的行业,反正记者这一行,有一半工作是在餐桌上完成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是因为他们想出名,中国的名人都是让你们给吹出来的。”
  方晓弯身捧起地上的雪握了个雪球,用力一挥,雪球在空中划了个漂亮的孤线,落在地上散开了。
  “这也不能怪我们,这是商业化的结果。读者要看名人,报纸要发行量,只好不惜版面,成篇累续地报道名人。”
  “不过我敢肯定,有一个名人你们肯定没报道过。”
  “谁?”卓尔看看方晓。
  “上帝。”
  卓尔“扑”的一笑:“上帝太忙,又没有秘书,不好采访。”
  “那你采访我吧,我给你当一把上帝。”
  “好,那我开始采访了。请问,上帝现在在想什么?”
  “上帝在想:世界上只有人类和蚂蚁这两种动物非常相近,他们从不停下来,他们会在同类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撕杀,导致战争和毁灭。”
  “为什么?”
  “因为贪婪。”
  “他们想要什么?”
  “权力和金钱。”
  “为什么想要权力和金钱?”
  “因为要用权力去控制不需要他们的人;用金钱去购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
  “上帝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
  “创造了人类。”
  “上帝感到最痛苦的是什么?”
  “也是创造了人类。”
  卓尔停下来,方晓问:“你怎么不问了?”
  “因为不知道会采访你,没准备好采访题纲。象你这样的大人物都需要先准备好题纲。”
  “没关系,你可以想到什么问什么。上帝的时间和你一样,是平等的。”
  卓尔回味着方晓说的这句话,又问:“上帝很富有吗?”
  “是的。”
  “那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穷人?”
  “因为贪婪。”
  卓尔想起那个寓言《皇帝的新衣》,问道:“上帝有漂亮的新衣服吗?”
  方晓一笑:“上帝不穿衣服。”
  卓尔也笑了。“上帝会犯错误吗?”
  “会,所以他宽恕别人,也宽恕自己。”
  “上帝相信爱情吗?”
  “相信。”
  “上帝认为人一生中真正的爱情有几次?”
  “只有一次。其它都是插曲。”
  卓尔低头沉思,方晓看看她:“还有问题要问吗?”
  “有,上帝会说再见吗?”
  “不,上帝不说再见。”
  “为什么?”
  “因为上帝无所不在。只要你闭上眼睛。”
  方晓闭上眼睛,卓尔看着他,心中微微一动。
  “我知道了,如果哪天我失业了就去做记者。做记者很简单,只要会说为什么就行了。”
  方晓睁开眼,带着几分戏谑地瞅瞅卓尔。卓尔搡了一下他,“去你的。”
  方晓就势拍打身上的雪,又替卓尔把头上肩上的雪拍打掉。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有几个学生从身边走过,卓尔侧着身子为他们让路,脚下一滑,身子一倾,险些摔倒。方晓一把拽住她。
  “小心点儿,在雪上走,有雪的地方不滑。”
  方晓把卓尔拉到路边雪没被踩到的地方,松开手。前面不远,就是学校操场。诺大的操场,铺着一层厚厚的积雪,洁白松软,光滑平整,象一张银白色地毯。几个学生在打雪仗,一边跑一边喊叫着。
  也许是受到感染,方晓象个孩子似地兴奋道:“嘿,太好了,我们去打雪仗吧!”
  不等卓尔答话,方晓拉着她就跑。还没到操场,就迫不急待地捧起地上的雪,握成一团,往卓尔身上打。卓尔也同样握起雪球打他。两个人互相追打着跑到操场。身后留下一长串脚印。
  卓尔拼力奔跑着,头上、身上都是雪,顾不得往下抖落,弯腰捧起一把雪,来不及握结实就扔。雪球在半路上散开了,没打到方晓,反而让方晓抛来的雪球结结实实打在自己身上。卓尔见方晓又弯腰拾雪,转身就跑。跑了几十米远,实在累得跑不动了,蹲在地上,双手抱头,做投降状。嘴里呼呼喘着气,连声道:“别打了,别打了!”
  方晓一看卓尔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把手里的雪往远处一扔,伸出手。
  “起来吧。本人优待俘虏。”
  方晓伸手一拉,把卓尔从地上拽起来。不知道是用力过猛,还是雪地太滑,卓尔没站稳,身体向前一倾,倒在方晓怀里。
  方晓一愣,一股电流一样的东西涌遍全身。他张开双臂,把卓尔抱在怀里。
  第17章
  苏醒到蓝城已是第二天中午了。
  比原定时间晚了十几个小时。和漫长的一生相比,实在不算什么,却让苏醒的人生拐了一个弯。只不过现在他还不知道罢了。
  不知者是幸福的,尽管这幸福隐藏着被告知的危险,但至少现在,苏醒比坐在他身边的方晓幸福并快乐着。
  “我还担心一半会儿走不了呢。幸好早晨机场通知可以起飞了。昨天的雪很大吧!”苏醒望着路旁厚厚的积雪,脸上依然带着以往那种温和的表情。
  “嗯。”方晓眼睛盯着前方,轻声道。
  “真巧,上次去北京,也是下雪飞机晚点,不过那次幸好晚点,要不然,还没机会认识卓尔呢。”
  方晓的手猛地抖了一下,他用力握紧方向盘。
  “你吃饭了吗?我们是去吃点东西,还是回公司?”方晓把话题叉开。
  “回公司吧。现在不怎么饿。”
  前面是红灯,方晓一踩刹车,停了下来,用手敲打着方向盘,侧脸望着窗外。马路两边的雪在阳光照射下闪着奕奕白光,有些刺眼,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
  “怎么了?”苏醒看看他,问。
  “没什么。可能是没休息好,有点儿乏。”
  “我来开?”
  “不用。”
  黄灯一闪,绿灯亮了起来,方晓坐直身子,发动汽车。
  “你怎么往这条路上拐?你要去哪儿?”苏醒问。
  方晓发觉自己拐错了路。这条路通往山屏街,是去卓尔家的。他掉转方向,一个斜穿,回到人民路。
  又是红灯,方晓停下来,一只手横搁在方向盘上,一只手掀开扶手箱,想去拿烟,却触到一副手套。是卓尔昨天晚上丢在车里的。方晓怔了一下,把扶手箱合上。
  苏醒看看他,这才发觉好象什么地方不对劲。
  “怎么了?”苏醒问。
  “没事。”方晓说,打开音响。
  伴着维瓦尔弟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国际酒店到了。
  快到新年了,酒店大堂装饰一新,洋溢着节日的喜气。方晓丝毫未感觉到,径直走向电梯。
  “对了,老三让我给你带好。这小子,原先独身主义喊的最响,现在倒跑到前面去了。”在电梯间,苏醒笑着对方晓道。
  方晓一缩嘴,“‘主义’都是对别人的。很多时候,人的行为和语言往往相反。”
  “也许是环境所迫吧,咱班同学现在一多半都结婚了。有几个都当爹了。”
  “谁愿意当谁当吧。反正我是不当。地球人这么多-”电梯停下了,方晓打住话头。
  因为是周末,办公室没人。方晓脱去外衣,冲了两杯咖啡,苏醒打开公文包,把几页活页纸递给方晓。
  “基本上和原来谈的一样,只是那笔款稍往后拖几天。”苏醒解释道。
  方晓没吱声,把那几页活页纸从前往后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没关系,来的及。我7号去上海。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方晓说着,不觉兴奋起来,从抽屉里拿出一盒555香烟。
  “抽这个吧。这是老三特意给你的喜烟。”
  苏醒拿出两盒中华,方晓一摆手:“你抽吧,我还是喜欢这个。”
  方晓斜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半天吸一口烟。苏醒看看他:“你要是累,就上去休息吧。”
  “不用。趁这会儿静,我们俩好好想想,看还有什么没想到的。”方晓往烟灰缸里弹了下烟灰。
  “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剩下的就看命了,想也没用。我惟一担心的就是我们和客户资金比相差太大,如果跌幅不大、短期调整还可以,万一跌幅大,长线不回落,我们没钱补仓,客户就会要求平仓,那样就前功尽弃了!”苏醒担忧地说。
  “我也反复考虑过,这样做确实有点儿冒险。不过按今年势头看,明年应该更好,再加上申奥,还有入关,选择这个时机赌一把。资金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们上次去北京见老庄,他答应拆借一部分给我们。万一他有问题,银行方面我也会想方法。而且-”方晓顿了一下,加重语气道:“我们资金主要用在蓝城制药上,现在已经握有300万股,上市后肯定会增值的。”
  苏醒脸色开朗了些,点头道:“是,我们已准备了三年。按说不该有问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如果不成功,那就是天不助我了。”
  方晓把烟捻灭,站起身来。
  “走吧,我们去吃饭。”
  苏醒迟缓了一下,道:“要不要找卓尔和卓群一起?”
  “嗯-”方晓犹豫了一下:“也好。”
  苏醒拿起电话,往卓尔家打,没人接。又打她手机,里面传来:“你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
  方晓有些紧张不安地看看苏醒,“怎么了?”
  “不知道。家里没人,手机不通。你打电话问问卓群吧。”
  方晓拿出电话。
  “卓群,你在哪儿呢?”
  “在电台。”
  “苏醒回来了,想一起吃饭。你-姐呢?”
  “噢,她去北京了。”
  “什么?去北京了!什么时候走的?”
  “不知道,我起来的时候她已经走了,给我留了张便条,说是去北京,和编辑谈稿子。可能是坐上午的飞机吧,说是到了给我打电话。可现在还没来。昨天还说今天晚上参加报社给她举办的欢送会,现在一声不吱地走了,也不知道她怎么跟人家交待。”卓群不满地嘟哝道。
  方晓和苏醒到二楼餐厅简单吃了点饭,苏醒提议去游泳,方晓推说累,要回房休息,苏醒一个人去了。
  快新年了,往日热热闹闹的游泳馆显得冷冷清清。苏醒换上游泳衣,沿着狭长的通道,走进游泳区。活动几下四肢,跳进水里。
  周围非常安静,只有哗哗的击水声。苏醒游了两个来回,感觉有些累了,靠在池边休息。
  门口处传来一阵说笑声。苏醒抬头望去,只见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手牵手走过来,看样是一对情侣。苏醒愈发感觉到孤单。他吸口气,跳进水中,游向深处。
  方晓一回到房间,立刻拿起电话。
  电话里传来:“你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内。”
  稍顷,方晓又打,依然是同样的声音。他把电话扔到地上,身子一歪,倒在床上。刚一躺下,恍忽觉得卓尔躺在自己身旁。耳边响起她娓娓的细语,鼻尖飘来她沁人的清香,唇边腾起她诱人的温热。浑身上下一阵惊挛,好象心脏被突然接上了电源。
  方晓翻身下床,把地上的电话捡起来,给卓尔发短信。
  “想和你好好谈谈,你在哪儿,请尽快打电话给我。”
  发完还觉不够,又发了一个。
  “我知道你现在不想见我。无论如何我想见你一面,请打电话给我。回信也行。”
  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