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大军阀-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艘船的话,日后我福州舰队就足够掩护陆军在浙北甚至长江地区的作战!”

陈敬云摆了摆手道:“这些先不谈,还有,刚才说了这么多,这飞鸿号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你还得再说说!”

宇文涛身为海军将领,对前清的军购案自然清楚的,当即道:“这艘飞鸿号是和在英国造的那两艘同一批,在纽约造船厂制造,排水量大致在两千五百吨左右,最高航速为二十点五节,船员两百三十人,主要配属武器为两门六寸炮,两门3寸炮,以及小口径速射炮数门,另外还有十八寸的鱼雷管发射器两具。订购的总造价为二十万英镑!”

“由于是训练巡洋舰,所以和三等巡洋舰有所距离,武备和船速都略低。不过对于我国海军而言,这船除了能够满足大型军舰的海员训练外,战时也能充当正规巡洋舰使用,配合主力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宇文涛说的时候已经是有些兴奋啊,如果这船真的能够买回来的话,他都不打算当海军处处长了,直接当这船的舰长去。

听着宇文涛的解说,陈敬云大致也算是有些了解,然后道:“你先回去,这事我还得再想想,毕竟两百万不是小数目!”

不提这两人,而说萨镇冰和林颖启,这两人一出都督府后,萨镇冰就道:“这事我们说了也不算,还得让海军部那边来做决断的,我现在就去电报房,给海军部发电。”

林颖启道:“我也随你一起去,这事是海军的大事,我林某也给京城里的几个人发个电报,人多了话说起来分量也大一些!”

不过,当这两人的电报发到了海军部后,却是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第〇一四六章 袁世凯的心思

“陈敬云真的肯拿出钱来购买飞鸿号?”汤芗铭说这话的时候面带着惊讶。

刘冠雄点了点头道:“萨镇冰和林颖启的联名电报上的确是如此说!”随后刘冠雄把手中的电文递给汤芗铭:“你自己看看!”

接过电文后,汤芗铭仔细地看过了后却是皱起了眉头:“这么说来,以后这飞鸿号就算是福州舰队的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这样做的话陈敬云怎么会拿出钱来!”刘冠雄近期为了造舰款已经是愁白了头发:“不管怎么说,只要陈敬云答应的话,这船也总算是能回国了!”

汤芗铭也是叹了口气道:“虽然都是我们中国的舰队,但是这福州方面的舰队和广东那方面的舰队可是不听我们海军部的调遣啊!”

刘冠雄却是不以为然:“不说你也大概知道,现在大总统正等着善后大借款呢,等钱款一到,接下来的事情你大概也能猜到,南方各都督肯定是无法硬抗的,等大总统一统南方诸省时,不管是福州舰队还是广东舰队,还不都得重新回到海军部下面来。”

听到刘冠雄这么一说,汤芗铭也是露出了淡淡笑意:“这说的也是!如此那就答应福州那边?”

刘冠雄道:“我们这边答应了也没用,现在陈敬云都没答应呢,这事要想成行还得萨镇冰和林颖启两人多多费心!”

汤芗铭道:“等会我就给他们发电,让他们多费心!”说到这,汤芗铭迟疑了下后道:“不过,现在他们两人在福州也没个名义,你看我们海军部是不是给他们授衔,好歹让他们有个名头!”

刘冠雄听罢却是一脸为难:“这事不好办,我们海军不同那些陆军,陆军里头可以随便发军衔,但是我们这边却不一样。林颖启还好说,让他先领个少将的军衔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萨镇冰的话的,他如果还坚持不来北京任职,恐怕大总统是不放心的!”

萨镇冰在海军的影响力太高,先前袁世凯就一直拉拢这萨镇冰,企图说服他北上任职但是萨镇冰却是一直都没北上,所以顾忌着萨镇冰影响力的袁世凯也就一直不肯给萨镇冰授衔了。

汤芗铭道:“既然如此,那萨镇冰暂时不理,先给林颖启一个名头,嗯,之前和福州那边商量的不是可以把福州船政学堂改称福州海军学校后,校长陈敬云要亲自兼任,然后副校长的位置让给我们嘛,这样,就让林颖启就近任职福州船政学堂的副校长,授少将衔。”

当林颖启接到了海军部的任命电报后,整个人露出了明显的笑容,他林颖启虽然因为辛亥革命的原因不得不暂时留在福州,但是多少也期望着海军部能够重新启用自己,现在任命终于是来了,虽然没有能再管着舰队但是当上少将,成为福州海军学校的副校长也是不算低了。

“林兄,恭喜了!”萨镇冰是真心为自己这个老朋友高兴,他也清楚自己这个老朋友和自己不一样。以自己在海军内的威望而言,只要自己肯北上,那么身居高位是不意外的,而自己这个老朋友这些年机遇不太好,现在能被海军部重新任命的话已经是个很不错的结果了。

林颖启也是满脸欢喜:“海军部那边总算是没忘记我这把老骨头!”

“谈什么老,你我岁数相近的,你说自己老岂不是说我老嘛!”萨镇冰故作不满。

不过两人半晌对看一眼后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待笑声过后,林颖启道:“不过海军部那边虽说起用了我,但是这担子也不轻啊!”

萨镇冰笑呵呵道:“这是肯定的,正所谓能者多劳,如果这担子不重他们又何虚用你呢!”

“萨老兄,你说说,这事我们该如何办?”林颖启并没有因为海军部给他的少将头衔而分不清现实了。

他很清楚,这次和陈敬云的会谈里,自己不过是配角,主要依靠的还是萨镇冰。尽管林颖启不太了解萨镇冰和海军部以及袁世凯里头的那么多绕绕弯弯,不过他还是很清楚,这次的会海军部明里是让自己主持,但是实际上主持人还应该是萨镇冰的。

萨镇冰道:“老办法,现在陈子华他不是说要考虑嘛,那我们就不给他考虑太久,明天我们就再去都督府一趟,尽快让陈子华把这事定下来,免得多长梦多。另外,宇文涛这个人很重要,得和他好好地说一说,毕竟这船要是回来了可是他福州舰队的船,有了这个人相助,事情就好办很多。”

林颖启道:“如此,今夜邀请宇文涛过来一叙如何?”

萨镇冰点了点头道:“嗯,如此也好!”

萨镇冰和林颖启谋划着该怎么样才能让陈敬云拿出钱来购回飞鸿号的时候,这事却也是慢慢传了出去。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也不知道从哪里透露出去的消息,仅仅一两天功夫很多人就得知了陈敬云要拿出钱来购回飞鸿号。

袁世凯听到这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惊讶于陈敬云手里的钱:“他哪来那么多钱!”不过当他一想到陈敬云已经掌控了闽浙两省之后也就释然了,如果陈敬云搜刮的狠一些,手里应该是有不少余钱的。

想到这的时候,袁世凯想了半天,然后道:“他陈敬云不是有钱嘛,那就让他花,一艘飞鸿号不过两百万,但现在英国那两艘巡洋舰还有日本德国奥匈意大利诸国订购的船都没给呢的,这样,告诉刘冠雄,让他都找陈敬云要钱去!”

一边听着袁世凯说话的杨度却是疑惑道:“袁公,这么多欠款加起来怕是过千万啊,陈敬云他肯拿出来?”

说到这杨度有些担心道:“而且这样的话,恐怕海军那边会心生怨气啊!”

袁世凯却是笑了笑道:“你想多了,正如你说的,这批欠款高达千万之数,先不说他能不能拿出来,就算他有钱如果不是嫌手里钱多就肯定不会拿出来,你说,到时候全国人都知道他有钱,但是却不肯拿出来的时候,你说外人会怎么想,海军会怎么想?”

听到这里,杨度已经是明白了袁世凯心思,也是露出了一阵微笑:“如此恶心了陈敬云之后,怕是担子还是得落到我们肩上啊!”

袁世凯哼了一声:“重建海军重担难道还能指望着南方那些军阀?那一群拥军自重的家伙,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是国家利益!”

“这些时间拖延的也多了,财政部那边还得想想办法把那批军舰要回来,我们暂时没现金的话,可以用国家债券之类的暂时抵押嘛。至于那飞鸿号,实在是贵了点,暂时就不要弄了,把船卖掉后用这批款子当作留学经费好了,海军那边我会和刘冠雄说的!”

“袁公大善!”杨度不失时机的恭维着。

民国初年,能够舍得拿出千万之数来为海军赎回这些军舰的,除了袁世凯再无他人了。陈敬云嘛,拿两百万买一个飞鸿号都瞻前顾后了,要是拿出千万之多的话陈敬云要是敢开这口,国民军陆军的那群人就敢直接发动兵变,行清君侧之事。蔡锷呢,虽然靠着云贵的烟土捞了不少钱,但是他同样要养滇军,比起陈敬云来要穷的多,把他压榨干了都凑不出这千万之数。至于孙文黄兴之流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嘴皮上说的厉害,但是没见他们做过几件实事。历史上,海军自从民初这两三年袁世凯筹钱付清了这些军舰的欠款把军舰拿回来后,海军足足沉寂了将近二十年,一直到三十年代才开始一次小规模的造舰风潮。

袁世凯的心思很简单,那就是陈敬云愿意拿出钱来更好,只要陈敬云能把千万的巨款投入到海军里头,那么就代表着陈敬云手下的陆军就少了千万军费,陆军军费少了扩军自然也就慢了,日后自己统一南方之时受到的压力也会小很多,真要发生如此情况的话袁世凯做梦都能笑醒。如果陈敬云不肯嘛,那么发动舆论,让国民们看清楚陈敬云这个大军阀的嘴脸,然后海军那边也会和陈敬云彻底翻脸从而坚定的站在中央这边来。

不管怎么说,都是好事一件。

所以在袁世凯的授意下,飞鸿号事件也就通过数个渠道透露了出去,报纸上开始报道飞鸿号诸事,而且在北方以及一些偏向中央政府的报纸上几乎全是说中央财政困难,而南方财赋大省就应该承担起责任来,仿造前清北洋旧例,由各省筹钱支付造舰费用,其中矛头直指占据闽浙的陈敬云。

袁世凯如此大张旗鼓,其他省份的都督们也都齐齐来凑热闹,毕竟占据了闽浙两省的陈敬云对于南方诸多都督而言,和北洋一样都是敌人。江苏山东各都督先后发电给陈敬云,说你陈敬云既然有钱,那么就该为国家出一份力。就连南京的黄兴和在上海的孙文也是先后发电,劝陈敬云要急国家之所急,为中国海军的崛起出一份力气。

不但如此,就连蔡锷也是给陈敬云发来密电,劝陈敬云也出一份力,并且声称只要陈敬云出钱,他蔡锷也不甘落于人后,并且已经给海军部汇去了十万元的特别造舰款。

在北洋以及南方各军阀的刻意推动下,这原本只是小事的飞鸿号事件一下子就变成了全国性的事件,这是陈敬云以及海军部都没能想到的。

第〇一四七章 舆论控制

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又或者是未来数年内,陈敬云都没有打算过大规模的扩充手下的海军力量,更加没有计划说要投入上千万之数。陈敬云手底下的财政一直都是很紧张的,即便现在已经占据了浙江,把浙江财政纳入到国民军体系当中了后,财政紧张的状况也没有得到太大的缓解。

毕竟地盘占的多了,那么相应的就需要更多的军队来守着,以前只占据一个福建的时候,陈敬云手底下五万人已经是大体上足够了,但是现今占据浙江之后,依靠原先的部队根本就不足够,所以就才了扩建第五师、第六师以及第七师。等这些部队扩建完毕后,才能有足够的部队来控制闽浙两省。

现在陈敬云手下养着七个步兵师和一个警卫师,一共就是八个正规师,然后闽浙两省还有若干守备团,一个海防团,加上国民军系统下的其他人员,这国民军的总人数已经接近了十万之数。这么多人别说那些装备器械之类的,单单是人员薪金就足以让陈敬云头痛了。

如此情况下,陈敬云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扩充海军。即便是现在陈敬云手中还有些余钱,但是这些钱陈敬云是准备用来养军的,不可能随便就扔出去了。

陈敬云和萨镇冰、林颖启两人谈过后,仔细的考虑了一天之后,已经是在心里否定了林颖启的建议。

虽然说飞鸿号被卖掉会损害中国海军未来的前途,但是从现实考虑的话,陈敬云宁愿看到这艘军舰被卖掉,也不愿意自己拿出数百万来。

然而陈敬云在考虑之时,北边的袁世凯等人却是估计把消息传扬了出去,而且推波助澜的到处宣扬,仅仅两天功夫报纸上就是到处充满了飞鸿号的消息,而且陈敬云还接到了各地都督包括蔡锷在内的电报,非但如此,除了这些上层政治人物发来电报外,陈敬云甚至受到了一些普通民众的信件,甚至连福州中学的师生们给他联名上了一封请愿书,请陈敬云出钱购回军舰。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陈敬云感到极为意外。

他甚至有些搞不明白,这本来就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怎么一下子就变得沸沸扬扬起来。

“查,给我查不来到底是谁在搞鬼,其他地方的我不管,也管不着,但是在福建和浙江我决不能让他们有着性子来!”陈敬云把手中的报纸摔到地上。

那报纸是福州本地的福州日报,规模并不小,影响力也大,而且这福州本地的报纸一般都是支持国民军立场的,然而在这种关头下,福州日报竟然是接二连三的把飞鸿号以及海军诸事登上了头条,这种情况明显不正常,陈敬云闭着眼睛都能猜得出来是背后有人在兴风作浪。

“还有调查局,都是饭桶呢,这么明显的篓子都看不出来,几天功夫了怎么还没有控制住事态!”

陈彩低着头默默听着陈敬云的话,实际上他是有点冤枉的,他掌管的调查局别看陈敬云看了很大权力,但是主要管的还是对内官员的腐败或者忠诚问题,然后还有刺探情报,刺杀之类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控制舆论并不是陈彩的本职工作,至少当初陈敬云和陈彩一起起草的军事调查局章程当中并没有包括这些内容。

但是陈敬云却是不管,军政府里头可没有宣传部这样的机构,而且这次的事情很明显就是背后有人操控的,绝对不是正常的舆论现象,这种涉及到敌人的事情自然得归调查局管。

陈彩见陈敬云的脸色似乎已经略微缓和了些,才开口道:“司令,我回去就封了那些报馆,明天绝对看不到一点关于海军的事情!”

然而听到这话陈敬云却是又生气了:“你跟了我也不少年了,怎么就还没长脑子,这报馆是可以随便封的,要是都封了民众该怎么说我?还不都得说我是独裁啊!”

陈彩刚才也是说话没经过脑子,这被陈敬云一说也是回过神来:“司令教训的!”

陈敬云怕他还不明白,干脆继续说明白些:“好好查一查,把报道这些事情的相关人员都找出来,找到背后的主谋除掉,至于那些报纸,你看着安排,让他们别把这个事天天弄到头版,具体怎么做自己去想!”

陈彩被训了这一顿后道:“卑职明白!”

等陈彩出去了后,冯勤随后进来:“司令!”

见冯勤来了,陈敬云道:“怎么,你今天也过来了,莫不是因为海军的事情?”

冯勤道:“司令明鉴,我这次过来的确是为了这事!”

见陈敬云不答话,冯勤则继续道:“这几天飞鸿号以及海军欠款一事闹的沸沸扬扬,下面不少人也都跑来我这里打探口风呢!”

陈敬云自然知道冯勤担心什么,更加明白此时国民军陆军的那群人在担心什么,所以直接道:“这事是个意外,前头萨镇冰和林颖启来见过我,说是海军部那边有艘船在美国建好了,但是没钱付尾款,所以找到我这里来了。当时我也没答应,只是会考虑两天,但是不知道怎么的就给传了出来,而且还不单单是飞鸿号,连带着前清购置的一大批舰艇都说要我出钱买回来!”

冯勤多少也是听到了风声的,这次来只是想要亲耳听到陈敬云这么说,防止陈敬云一个想不开就把千万元给扔了出去。

见冯勤明显有着担心神情,陈敬云道:“放心,事情孰轻孰重我分的很清楚。现在我们手里的闲钱虽然有些但是绝对不会花在海军上面。嗯,把我的意思也传下去,免的一群大老爷们都在那提心吊胆!”

冯勤听罢后大大的松了口气:“司令放心,回去后我就司令的话传递下去,安抚众将!”

陈敬云点点头,然后道:“现在三师的扩军计划进行的如何了,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战斗力!”

冯勤听陈敬云问题三师扩建的计划,立即回答道:“第五师和第六师扩建的早,现在人员都已经满编了,只是相应的装备军械还很缺乏,轻重机枪以及迫击炮都没有到位,甚至连步枪手枪都暂时没有满足。另外第七师的话情况也差不多,枪支弹药用的多是缴获的前浙军第三师的武器,轻重武器都有缺编。”

这三个是的扩编计划从五月份就已经开始了,到目前七月份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扩编计划当中,人员是最好解决的,这年头想要招兵并不是一件难事,随便给十来块安家费就能招一批的农村年轻人参军,难的在于养兵,现今的军费开支里头,人员薪资是大头。

人员好解决,但是武器却是不太好办,第一个就是步枪和手枪,福州兵工厂的步枪和手枪产量虽然不低,但是即便加上之前的库存以及缴获的汉阳造也不能在短短两个多月里就满足三个师的需求。轻重机枪也不好办,现在福州兵工厂的重机枪月产量不多二十多挺,轻机枪不多五十多挺,要满足三个师以及补充其他师的损耗少说也得几个月时间。

轻武器如此,重武器也不乐观,比如迫击炮现在产量不高,平均分下去后就更少了,现在也就在杭州的第一师满编了迫击炮,其他的或多或少都是缺编的,新编的这三个师就更少了,只有少数几门用于训练而已。

而火炮的情况却是要好一些,这是因为陈敬云的火炮是外购的,只要把钱大把大把的扔出去后,几个月以后大批火炮就来了。之前陈敬云购置的那两批德国火炮已经到了一批,下一批也将在一个月之后到达,等这些火炮到达后陈敬云就能装备三个炮兵团,把第五师和第六师的60毫米速射山炮以及第七师装备的国产汉阳造57毫米山炮替换下来。

“按照预计,第五师将在一个月后完成装备满员,第六师将在两个月后完成满员,第七师将在三个月后,也就是十一月左右完成满员。预计到年底时期全军就能完成装备和人员的满员!”冯勤身为参谋部总长,对于部队的训练的扩编情况一直是清楚的,毕竟这扩编的事情就是他参谋部在负责。

“部队的训练你要抓紧,我们每年花好几千万的军费不能白白花掉!”陈敬云如此道:“不但正规军的训练要抓紧,那些地方守备团的也要抓紧,不要变成和以前的守备师一样,只能看不能用。”

陈敬云和冯勤商议着的时候,海军处里的宇文涛却是再一次的迎来了萨镇冰的到访。

宇文涛一脸沉闷:“两位,你们说的我都知道,飞鸿号我也想要。只是现在和之前不同了!”

宇文涛的心情很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到处都在说要国民军拿出钱来付前清外购军舰尾款。可宇文涛是什么人,他虽然是海军将领,但是他也是国民军中的一员,对于大局看的也是很清楚的,他是想要造舰,是想要从陈敬云手里那一两百万来购回飞鸿号,但是不代表着他同意陈敬云拿出上千万之数把所有的军舰都买回来。

就算他是海军将领,他也明白现在国民军依靠的是陆军,自己从陈敬云手里弄几十万甚至一两百万应该不会伤及国民军的根本,甚至弄一个五年造舰计划,每年拿出两三百万来也没什么,但是如果说现在就一下子拿出来上千万之数的话,那么绝对是会伤害到国民军的根本,这是宇文涛所不愿意看到的。

宇文涛对海军的事情很关注,而这两天的关于海军的舆论突然扬起后他就预感到了不妙,果然略微一调查后才发现,这是和林颖启以及萨镇冰有着关系。

萨镇冰显然也是没有预料到会发生现在这种情况,当北京那边放出了种种风声之后,各地报纸沸沸扬扬之际,他和林颖启也是利用了一些关系试图在闽浙两省把这个声势造起来,目的就是试图侧面影响陈敬云,但是他没有想到这种情况会让陈敬云乃是宇文涛都相当反感。

“宇文处长,这事实在是个意外!”萨镇冰试图解释着。

但是宇文涛却道:“萨老,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其实在昨天夜里,我就已经见过了我家司令,我家司令已经亲口对我说,飞鸿号一事勿需再提!”

第〇一四八章 吉利斯(一)

由于北方袁世凯乃至萨镇冰等人的故意宣扬,飞鸿号乃至前清外购战舰一事闹的沸沸扬扬,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在进行着报道,甚至一度弄成了全国性的事件,一开始闽浙两省也同样如此,连续好几天都在报纸上说着这些海军军舰上的事情,这些舆论几乎都有着统一个观点,那就是现今中央缺钱,那么各省就应该效仿前清旧例,分摊海军军费,尤其是闽浙广东等省份,其中又因为飞鸿号一事,把矛头直指陈敬云。

如此情况让陈敬云有些恼怒的同时,下令调查局立即调查幕后推手,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在闽浙境内全面禁止继续宣扬此事,调查局甚至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宣传处,监管境内的报纸,那些公开批判陈敬云和军政府,甚至有煽动暴乱倾向的报纸一律封掉,然后推出报业管理制度,公开发表刊物的报业要经过登记审核后才能重新营业,一改之前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公开办一份报纸,单单福州城内就有数十份报纸的情况。

这年头,普通民众们对于信息来源是很单一的,主要就是集中在报纸上,只要报纸这个源头控制住了,就好办很多了。

至于所谓的言论自由,这年头的普通人还没有这么高的精神需求,这东西一般都是和平盛世里,大伙都吃饱了后无聊之余才会发现自己还缺了个言论自由,在乱世里,能活下去才是关键,当你吃都吃不饱的时候,是不会在乎自己能不能随便骂政府的。

在调查局雷厉风行的行动下,几乎两天内闽浙两省内的舆论就重新出现了平静,伴随而来的是众多小报纸关门或者是联合起来又或者是被收购,经过这一次整顿,闽浙两省的报业开始出现数家影响力较大的报纸,比如民办的福州日报,杭州日报,比如军政府为主导的福建商报,浙江商报。还有调查局为了掌控舆论为收购了众多小报纸联合组建的国民日报。

闽浙两省的舆论归于平静,至于外省在说什么就不是陈敬云所能管的了。只是这样长久宣扬下去的话,恐怕陈敬云在全国范围内的声望就会急剧下降,最后说不准就可能变成人人喊打的独裁大军阀了,嗯,之前的朱瑞就是差不多如此。

为此,调查局宣传处在陈敬云的暗示下,积极展开舆论反击,大肆批判北京的中央政府不顾国家海军利益,意图出卖英造的两艘巡洋舰,甚至要取消在德意奥数国的造舰合同。然后又说海军事乃是中央政府所为,强由地方省份来办海军是本末倒置,然后还说北洋既然缺钱到了没办法维持中央政府的存在,连区区千万造舰款都拿不出来的话,那么就该把位置让出来。

这摆明了说,海军乃是中央的责任,不能推倒我陈敬云身上来。如果北洋实在没办法,那简单嘛,袁世凯你下台,换个人上去,比如孙文。

这番的舆论反击并不涉及闽浙两省范围,主要是在上海乃是全国其他地方去操控舆论,方法和袁世凯的差不多,无非就是请人写稿子或者干脆自己办报。

总之目的就是一个,把这水给搅浑了。

这些表面的舆风波其实看起来很大,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顶多就是让人们聊天时偶尔谈及而已,并不会实际影响到各地实权人物的判断和抉择。

比如陈敬云就没有因为舆论的影响而发晕扔出去千来万,袁世凯从一开始也没指望过这些舆论能够影响到陈敬云的抉择,袁世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恶心恶心陈敬云之余,随便收揽海军的忠诚以及普通民众对中央的好感而已。

萨镇冰和林颖启等知陈敬云明确拒绝了购买飞鸿号了后,心灰意冷,林颖启也是到了福州海军学校那边上任副校长去了,这个副校长虽然带了个副字,但是由于校长是陈敬云兼任,所以说海军学校的实际管理还是得副校长来进行,林颖启对如此的安排还是满意的。

至于萨镇冰,在福州待了五六天之后也觉得无趣了,正打算回去,然而在他连船票都买好了后,正准备回去继续当他的上海淞沪商船学校校长的时候,却是有个人找到了他,而且还是一个洋人。

这洋人并不是普通的洋人,而是美利坚合纵国在远东的造船业代表:海军上校吉利斯,也是美国驻华副武官,这人在民国清末以及民国初年的两国海军关系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美国驻华公使更重要一些。

清末宣统年间,清廷打算重新建设海军向外购订购军舰的时候,美国也极力的争夺造舰合同,而为了避免美国国内的数家船厂相互竞争拆台,美国国内派出了海军上校吉利斯统一代表美国造船业,负责在远东地区推销美国的军舰。

正是他的极力竞争,才让美国得到了飞鸿号的订单。当时美国对这个订单看重的并不是区区二十万英镑的造价,而是希望借助飞鸿号这个订单从而打开中国的军舰市场。在一战前,或者说一战结束之前,美国的军舰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多大的竞争力,大多数国家外购军舰时,第一选择是英国,第二选择往往是德国,第三梯队是法国、意大利、甚至奥匈帝国。而美国的军舰制造业要向打开国际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尽管当时飞鸿号的订单只有船体,甚至连武器都被中国指定为英国货的时候,美国依然兴致勃勃的接受了这份订单。当然了,这种情况让美国国内的大军火商们尤为不满,因为武器,尤其是军舰上的巨炮这种东西规格是很重要的,一旦一开始中国全部用了英国武器,那么往往以后也都是继续沿用英国武器,所以当时的美国军火巨头伯利恒公司为了飞鸿号上的武器几乎是挣破了脑袋,美国的国务卿乃至驻华公使都是参与到了其中,但是最后他们却是无法改变中国的决心。

不过依旧想要中国庞大军火市场的伯利恒公司并不甘心,恰好当时中国也有大规模扩建海军的心思,所以就有了打算帮组中国重建海军的计划。当时美国正在执行“金元外交”政策,为了维护军火商的利益,为了扩大美国在华的影响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越来越庞大,在太平洋上给美国海军造成了极大压力,并且还有一个英日同盟时刻压着美国,所以美国政府也就有了扶持中国海军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