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辛亥大军阀-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已经是全部脱落,露出了巨大的引导轮。
“是反坦克地雷!”李上士看见自己前方的这辆战友坦克被炸毁了坦克后也是脸色一黑。
反坦克武器当中并不止有反坦克炮、火箭筒之类的东西,还有反坦克地雷这个东西,一般都是用来防御所用,威力虽然不至于把一辆坦克炸上天去,但是炸断坦克的履带还是不成问题的,甚至还有一些磁性反坦克地雷就算坦克没有直接碾压上去而是从中间驶过的话,也会爆炸并损伤坦克底盘。
那辆被炸断了履带的坦克虽然停下了,但是它的炮塔依旧在转动着,既然已经无法继续冲锋,它索性就是当起了固定炮台来,上面的75毫米火炮和机枪快速的发射着,为其他坦克提供火力掩护。
随着冲锋时间的过去,突击群也是越来越靠近日军的阵地,而这个时候,跟在坦克后方的十多辆装甲车辆也是快速打开了车门,全副武装的步兵们快速下车,然后跟随坦克一起突进了日军的阵地但中。
此时此刻,双方步兵之间的战斗才开始展开!
如果没有这些坦克的掩护,这些乘坐装甲车辆突入进来的数十名步兵根本就无法有效对抗阵地内的众多日本,然而他们并不是自己在战斗,他们还有着众多坦克和装甲车辆火力支援。
十多辆坦克就代表着十多门的75毫米火炮,加上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辆上都装备了车载机枪,而这些就代表着步兵们此时此刻拥有数十挺重机枪的火力支援!
如此的密集火力对于一段只有一百多米宽的阵地而言,足以撕碎任何日本步兵的反抗!
在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火力掩护下,步兵们端着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人还没有靠近就是先扔了一轮的手榴弹,然而才是冲了进去和日本步兵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
这个时候枪声,呐喊声已经取代了坦克的轰鸣声成为了这个小战场上的主旋律,坑道里数个中国步兵相互配合着向前方延伸,一个想要阻拦的日本步兵刚端起步枪想要开枪就是被一梭子的冲锋枪子弹打成了马蜂窝。
“韩勇,枪榴弹准备!”那个刚打死那个日本兵的上士半蹲着,朝着旁边的一个一等兵道。
韩勇长的不算高大,不过撸起袖管的手臂却是极为粗壮,中国的军队伙食向来都是比较高,虽然不可能做到每餐都大鱼大肉,但是米饭馒头却是管饱的,充足的伙食加上大量的训练,这些军人的体质对于普通人而言要好许多年。
虽然说中国目前是实行的义务兵制,理论上来说每个男性公民满了十八岁之后都必须服兵役,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如果说把每个男性公民到了十八岁后都强制服役,军队的数量将会膨胀到好几千万以上。加上这几十年来由于中国施行的优军政策,使得普通人对参军的热情比较高,大量的农村子弟以及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子弟视参军为人生道路之一,毕竟参军退役后都会被安排到国内工厂里工作以及获得各种技能的培训。因此中国军队自从福州起义之后就没有缺过兵源,哪怕是二战大规模扩军后依旧没有遇到兵员紧缺的情况,很多时候地方上的招兵站都是从大量应募的人中挑选兵员。
总体上来说,目前中国表面上施行的是义务兵制度,但实际上却是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至少目前为止中国军队里的普通士兵绝大部分都是志愿参军的。
韩勇也是属于这种人,参军之前身体虽然健康,但算不上壮实,进了军队后磨练了两年现在已经是变的极为壮实。
只见他从腰间拿出了枪榴弹发射器挂载在手中的1937年式半自动步枪上,然后再拿出了一枚枪榴弹。
“老王,打那?”韩勇准备好了后问着。
被称之为老王的上士压低了身子:“看到了那个小土坡没有,往那边打一发!打完装弹待命!”
韩勇听罢后点头,然后端起了手中的1937式步枪,瞄准了后就是把枪榴弹给发射了出去,那枚枪榴弹划出了一道弯弯的弧线后落入了那小土坡之后,随着爆炸声过后那边传来了阵阵惨叫声。
“哈哈,我就知道背后有日本鬼子,果然被我猜中了!”王上士哈哈一笑然后就是带着半截手套的手往前一压,就是带着士兵们继续向前进攻。
他手中的半截手套实际上并不是部队配发的标准装备,中国军队里虽然有不少兵种都有配发手套,比如飞行员、装甲兵等,但是普通步兵的话只有在寒带地区的步兵才会配发战术手套,而那种战术手套也主要还是为了保温,1941年中俄战争的时候,参战的部队里就是普遍配发了这种战术手套,避免士兵的手裸露在外冻伤,毕竟西伯利亚等北方俄罗斯境内的地区冬季温度可是零下好几十度的,冬季作战的时候整个士兵几乎都是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手上戴着皮质的战术手套,穿着长筒人造革军靴、棉衣裤外还有呢子军大衣以及能够盖住耳朵的军帽,虽然看上去臃肿无比但是总比冻死冻伤好得多。
但是在非寒带部队里却是没有配发战术手套,一方面是成本因素,要全部部队里装备配发手套的话一年就得消耗上千万对手套,这里头要花的钱也不少,而陆军又不是有钱没处花,自然是能省就省。而另外一点就是带着手套作战多少会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到时候开枪要是晚了那么几秒可就悲剧了,毕竟北方和南方不同,北方为了防寒是没有办法才戴,而南方部队的话则是没有这个需求。
但是部队里虽然没有配发,但是很多士兵在看见了装甲兵和伞兵等特殊军种的士兵一个个都是带着手套后,有些人为了耍酷就是自掏腰包购买半截手套,这种半截手套不会影响到手指扣动扳机,而且也能够有效的保护手掌不受摩擦等损伤。
不过说到底南方部队里的普通士兵佩戴手套都是自发性的行为,这个就和中国陆军里众多步兵自己购买了1911年式手枪带上战场一样,并不是军方的标准编制而是属于额外编制。不过为了照顾这种行为,军方还是专门研发了这种半截手套摆在军队商店里,以成本价格让士兵自行选购,就和步兵自发携带手枪一样,为了照顾这种自发性的行为军队商店里是有着1911年式手枪可以让士兵自行选购,而且价格非常低。免的士兵们从外面购买其他乱七八糟型号的手枪带上战场,到时候的手枪弹药可就不好解决了。
不过尽管部队不会供应任何非制式的手枪弹药,但是依旧有许多军官喜欢带着自己的手枪上战场,手枪类型也是乱七八糟各种都有,这是由于手枪的最大作用是用来当装饰品以及自杀用。因此军官们更加注重外观和喜好,实用性可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关乎到手枪自杀,战争里头有着太多战败军官手枪自杀的例子了,战争里头哪怕是全面胜利但是也不可能说每一场战役都能够获胜,1941年至1942年的俄罗斯战役中,中国可以说是打的极为顺利,但是在诸多战役中依旧有不少战败的例子,而一旦被包围而无法突围的时候,大部分军官都会在弹尽粮绝后选择用手枪自杀,毕竟中国军方对于任何形式上的投降都是无法忍受的,不管以什么理由投降都是军方所不能接受的,哪怕是弹尽粮绝,哪怕是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都不能投降。尽管没有任何的明文规定不能投降,但是真的投降而被发现的话,立马就是叛国罪来了,甚至还会牵连家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在全球各国军队范围里都算是极不人道的一条规律了。
由于手枪涉及到自杀的问题,为了照顾军官们的荣誉因此军方对军官使用的手枪管理上是极为宽松,基本上是属于你自己喜欢并有什么的话就你自己用什么,军方并不会干涉。
这一点和日本军队里对军刀的管理是非常类似的,日本军队里稍微有点家底的军官都会带着家传宝刀或者购买的上好宝刀安装上制式的刀柄带上战场。
仅仅是手套的话自然没有手枪那么严重,军方不认为手套会给南方部队带来战斗力的多大提升,因此也就不想为每年上千万队的手套买单,不过依旧研发并采购了大量战术手套让士兵们自行选购,不得不说在这个方面中国军方做的还是相当人性化的。
王上士带着数个士兵猫着腰走过了这段坑道后,靠近了那小山坡几个人又是掏出了手榴弹往后头扔了好几枚,撑着爆炸烟尘还没有散开,王上士就是带着人冲了上去,韩勇看见个一个黄影后就是毫不犹豫的连续开枪,而其他几个战友也是陆续开枪。
一阵枪声过后,硝烟也逐渐散开,地上躺着五个日本兵的尸体,王上士看着地上一门已经翻到的迫击炮:“没想到我们歪打正着,打掉了他们一个迫击炮组呢!”
刚说完眼角就是看向了旁边的韩勇,当即就是眉宇皱了起来:“你什么时候中弹了?”
此时的韩勇腹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染红了,忍不住剧烈疼痛的他也是站不住了跌坐在地上,双手抱着的步枪也是散落在地上,满脸痛苦之色的他强撑着道:“没事,就刚才吃了个子弹!”
第〇八九三章 新加坡战役(下)
新加坡原野丛林之上,数架F6D战斗轰炸机正在以小编队巡航着的,其中的一架长机飞行员正在和空中指挥部联系着。
“明白,本部预计将会在三分钟后抵达!”
关闭和空中指挥部的通讯后,长机飞行员立即通过对讲机道:“立即左转向,跟上我!”
随后这数架F6D战斗轰炸机就是快速转向,然后直奔东南方向而去,而那个方向正是4312步兵营作战的方向!
F6D战斗轰炸机,在空军内部的定位是具备一定自卫空战能力的对地支援轰炸机,乃是F6战斗机系列中的其中一种改型,同时也是F6系列生产最多的一种改型。
中国空军中原先承担对地支援任务的乃是B13前线轰炸机,而B13前线轰炸机乃是一款比较才传统的俯冲轰炸机,作战效能和定位和德军中的斯图卡轰炸机类似。但是随着二战的进行,技术的进步后对地支援作战的时候单纯的俯冲轰炸机已经变得极为危险,投弹命中率不高的同时,航程也过短,当然以上这些都不算是太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B13前线轰炸机威力是足够了,但是自卫能力实在太差,面对敌人的地面防空火力还好,但是在面对着敌人战斗机拦截的话基本就是死路一条,俄罗斯战役期间,大量空军的B13轰炸机在执行对地支援任务的时候被击落,仅仅是战争的前面两个月里B13轰炸机就是被击落高达百架,占据损失的各种飞机当中最多的一类。
巨大的损失让空军重新审视了前线轰炸机的项目,甚至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停飞了所有B13轰炸机,并且改用F5战斗机,F6战斗机甚至F4战斗机挂载少量的炸弹用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战后中国空军准备研发新一代前线支援轰炸机的时候,却是发现F6战斗机临时改装的机体用来执行对地支援任务的时候相当不错,命中率以及载弹量都不错的同时还能够拥有可观的空战能力。
空军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装后,就是出现了专门的F6战斗机对地轰炸型号,也就是F6D战斗轰炸机。
这个F6D战斗轰炸机相对比纯俯冲轰炸机而言,拥有更强的自卫火力和性能,而且载弹量和航程也都还可以接受。而和其他战斗机临时加装炸弹进行对地支援相比,F6D战斗轰炸机拥有更大的载弹量和机体防护性能,加固后的机体能够抗住地面高射机枪的扫射,而且经过优化的低空性能和低速性能能够让它更善于执行对地支援任务,而且对地火力也是相当猛。
和现役海空军战斗机普遍装备12。7毫米航空机枪不同,F6D战斗轰炸机装备的是二十毫米航空机炮,为的就是能够加强对地扫射的能力。
这数架F6D战斗轰炸机以低空快速接近,然后在即将划过战场的时候,机翼下的火箭弹就被发射了出来,十多枚的火箭弹陆续爆炸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团团烟尘。
这些火箭弹乃是中国空军专门为了对地支援而研发的空射火箭弹,虽然说由于不是制导武器比较简陋命中率也不咋地,但是用来对地支援的话还是效果不错的。
这年头,基本上所有的空投武器命中率都不咋地,传统模式下命中率最高的俯冲轰炸模式了,以海军那些精英飞行员驾驶俯冲轰炸机攻击敌舰的时候,命中率能够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当然这说的是那种超大的军舰,一艘航空母舰可是好几十米宽几百米长呢,要是放在陆地上打坦克的话,俯冲直接投弹的命中率就会低得多了。
整个二战中,损失的坦克主要还是被地面火力所击毁,被飞机击毁的坦克数量并不多,这主要是命中率的问题,这年头的火箭弹攻击坦克的话,命中率也就百分之五上下,机炮的命中率更高一些但是也高不到哪里去,至于航弹,命中率就更低了。
与此同时,飞机上的二十毫米机炮也是开始对地扫射!
盘旋俯冲轰炸扫射,拉高回转再俯冲,一直到把弹药都打的差不多了才相继返航!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新加坡外围的诸多双方交战阵地上空,为了掩护陆军进攻新加坡,负责南太平洋战区的第二航空军抽掉了六个联队的空军部队参与作战,其中三个联队为战斗机联队,三个则是轰炸机联队,各式参战飞机达到六百多架。
空军的编制对比陆军和海军相比要简单的多,中国空军一共辖有五大航空军,分别是负责朝鲜、日本、琉球区域的第一航空军、负责印度支那半岛、菲律宾地区的第二航空军,以及负责中亚地区的第三航空军和负责西伯利亚地区的第四航空军。以上四大航空军都是负责对外作战的航空军,此外还有专门负责本土防空任务的第五航空军。
到1944年7月的今天,由于对日作战的需求,其中第一航空军的兵力最为雄厚,集中了中国空军中大部分的战略轰炸机以及相当数量的战斗机,因为他们需要负责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任务,其次就是第二航空军了,第二航空军将要负责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区的作战任务。相当而言没有作战任务的中亚以及西伯利亚方向空军实力已经大幅度削弱,大量作战联队被抽调到了第一航空军和第二航空军之中。
至于第五航空军则是变化不大,因为它们的任务相当固定,那就是本土防空,不会直接参与对外作战,甚至装备的飞机也多是巡逻以及截击机为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五大航空军外,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独立联队以及驻外独立飞机部队。其中包括中国驻缅甸以及伊朗的几个租界军事基地,这两个国家由于英国方面的存在,就无法做到和东南亚其他几个国家一样可以让中国随便驻军,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伊朗和缅甸的领土上是没有正式驻军,只能在几个海军军事基地上派遣少量驻军,而这些军事基地上自然也就配属了空军的作战部队,数量也不多,基本是一个混合式的作战大队,也就数十架飞机的规模。
除了这些驻外部队外,还有不少没有归属五大航空军管理的联队。
截止到1944年6月为止,和日本爆发战争之前,中国空军一共拥有B11、B16、B19等大型战略轰炸机八千多架左右,以B12、B17为主的战术轰炸机群也是一万多架,F5、F6、F7三个系列各种改型的战斗机约两万多架,另外还有一千多架的B10喷气式战斗机。因此整个空军的现役主力飞机大约为四万多架。
以上说的是现役主力飞机,此外空军还拥有大约一万多架各种型号的训练飞机,其中除了部分是专职训练机外,也有大量退出一线的飞机,比如空军的F4战斗机已经是大多数全部转入了训练部队作为训练飞机使用。然后还有好几千架乱七八糟的飞机,包括巡逻飞机、运输机等等。
如果说把所有在役的飞机都算上的话,1944年6月为止中国空军拥有的飞机数量总数在六万架左右。
这可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据,比当今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飞机总数都要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是中国在1944年之前基本没有打过打仗,也就是和俄罗斯打了一仗后损失了几百架飞机,但是总体来说损失并不大,因此前期服役的飞机都能够有效保留下来。不同于美国和英国,他们如今保有的飞机总数虽然没有中国空军那么多,但那时因为他们的飞机损失的非常大,美国在欧洲战区和北非战区以及太平洋战区加起来,损失的飞机超过三万架。
所以说中国空军的飞机保有量多过美国人,并不是说中国的飞机产量超过了美国人,而是因为中国损失不大。甚至在前几年里中国的飞机产量一直都是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想美国和日本那样一年都生产了好几万架的飞机出来。
同样由于战损问题,美国人的旧式飞机差不多都被拼光了,现在保有的基本都是新式飞机,然而中国空军里头却是存在着大量的旧式飞机,虽然空军对一些老式飞机比如F5的早期型号进行升级改装,不过从质量上来说依旧不如1944年生产的那些最新批次的F5战斗机。
要改变这种情况,还得等战争爆发几个月后,空军得到国内生产的大量新式飞机补充才能够改变。
毕竟从1944年开始,中国才算是实际性的进行了大规模的战时生产计划,并大幅度提高各种飞机的产量,为了就是补充战争当中的消耗。
面对这种情况,空军的和海军的解决办法是相同的是,那就是尽量抽调新式飞机参战,而把那些老式飞机留在国内或者调往中亚和西伯利亚。
因此别看中国空军规模庞大,但是真正参战的飞机数量并不多的,绝不是说好几万架飞机都一窝蜂的拥挤到前线了。
第二航空军为了支援新加坡作战,抽调了六个联队已经不算少了,毕竟第二航空军所负责的也不只有一个新加坡方向,他可是负责整个印度支那半岛,而且后续的菲律宾方向也是在他们的负责之内。
但是中国的空中力量并不只有空军啊,还有一个海军航空兵呢!海军航空兵的飞机数量可不少,在新加坡方向也是派遣了一个联队参战。
不过这一个联队的海军岸基航空兵部队作战任务却不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而是准备对新加坡的日本海军舰艇发起袭击,支援海军部队作战。
当空军的轰炸机们对日本地面部队发起作战的时候,海军的这个岸基舰载机部队的数十架飞机也是正在天空中飞行,他们的任务是前往新加坡港口,袭击港口里的日本海军部队。
第〇八九四章 制导时代的来临
这数十架飞机分为了两个编队,一个是护航的F8C战斗机编队,F8C战斗机,乃是中国海军F8战斗机的数种早期改型之一,早期和F8A一起成为舰载机联队的主力飞机,后来F8G战斗机大规模服役后,F8C战斗机则是退出了舰载机部队中,掉入了岸基部队中服役。
在F8C战斗机编队不远的是B14轰炸机编队,B14轰炸机,乃是海军第一种专门研发的水平轰炸机,采用双发布局,性能类同于空军中的双发战术轰炸机。不过B14轰炸机由于是需要对海作战,因此航程比空军的战术轰炸机远一些。
当这数十架飞机组成的机群抵达新加坡港口上空的时候,日本的地面防空火力也是陆续开火了,按照传统的空袭港口模式,这个时候应该是来袭机群的俯冲轰炸机出击,然后鱼雷机冒险降低高度投下鱼雷了。
然而让日本人意外的是,天空中的这些中国飞机却是丝毫都没有降低高度的意图,还保持在万米高空之上。
“难道他们就准备从万米高空投弹吗?”这年头高空水平投弹的命中率是悲剧无比的,如果真是这样基本这次空袭就是只能作无用功而已。
高空之上,一架F8C战斗机上的飞行员通过无线电道:“左下方发现敌人机群,跟我来,拦下他们!”
“收到!”
紧接着就有十多架F8C战斗机冲了下去,在他们的左下方是四五架日本人的零式战机。
当战斗机们缠斗在一起的时候,一架B14轰炸机却已经是打开了弹仓,然后一枚巨大的航空炸弹就是被投下!
然而这枚航空炸弹却是和以往的传统航空炸弹有所不同,其被投下后并没有作规则的自由落体运动,竟然在半空中就是略微改变了航向。
与此同时,刚才投下炸弹的那架B14轰炸机之上,一个投弹手手握着一个操纵杆,眼睛紧紧地盯着他身前的一个显示器上,显示器上的画面虽然模糊,但是依旧可以看得出来画面正在快速变化着,已经可以从画面中依稀看见港口的俯视图,港口正在不断变大,而慢慢地也就能够看见了港口内停泊的众多船只。
随着投弹手的手轻动,显示器的画面也是突然一动,然后画面就是朝着港口内的一艘大型军舰直奔而去。
如果是在空中近距离观看那枚被投下的航空炸弹,那么就可以发现这枚航空炸弹的尾翼竟然是正在变动着,而通过尾翼的变动也是让炸弹的航向发生了变化。
随着显示器里画面的那艘军舰越来越大,投弹手也是可以扔出来,那应该是一艘巡洋舰或者驱逐舰之类的,至于具体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而随着画面越来越靠近后,不用几秒钟时间,显示器的画面就是突然白花花一片。
而再看港口里,一艘日本的炎阳级驱逐舰突然出现了一阵猛烈的爆炸,巨大的火团仿佛要直冲天际一样。
“命中了!我就知道这玩意靠得住,哈哈!”投弹手从万米高空往下看,可以清晰地看见下方腾出的火焰。
“这玩意那么贵,要是还打不中上头那些人怎么舍得采购了!”
他们口中的这玩意乃是中国海军里最新列装的一种航空炸弹,这种航空炸弹并不是传统的航空炸弹,而是一种电视制导炸弹。套用后世里的时髦词汇说它是属于精确制导炸弹的一种。
中国的制导炸弹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主要也是海军在进行研发,海军之前研发过目视+无线制导的炸弹,但是后来发现效果很不理想,于是后来改用电视制导。但是这种可以算得上最为新锐的新技术武器技术难度非常大,海军研发试验了好几年后才在去年采购了小批量服役,并正式名为1943式航弹。
而这也是中国第一种大规模装备的制导炸弹,前几年的那些试验型号可不算在内。制导炸弹其他国家也都有研发,德国和美国都有,不过他们的制导炸弹性能一般般,可靠性极差,也就是和中国海军前几年里的那些试验型号差不多。抡起成熟性和可靠性远不如1943年式航弹。
说起制导炸弹,也就得说说导弹了!
不过制导炸弹和导弹是两码事,因为中国海军目前采用的制导炸弹用的是电视制导模式,而且是无动力的炸弹。导弹却是属于有动力的火箭弹,然后加装引导头,采用雷达制导或者红外制导等方式。
对于导弹的研发,基本上都是从中国的核弹工程中分裂出来的,中国的核弹工程为了取得投送核弹所用的载具,一直在研发超远射程的导弹,里头所射击的火箭发动机技术也是推动了战术导弹的发展。
海军就是最开始想要研发一种反舰火箭,而根据当时国内的技术力量,火箭本身是没有太多的技术问题,国内的那些火箭专家们随便都能够弄出来一枚火箭,射程随便你要几十公里哦还是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都没有问题。但对于现今的中国而言,导弹的难点不在于火箭,而在于引导部分。
如果是核弹载具的话,不用考虑太多的命中精度,用惯性制导就足够了,但是用来反舰的话,就得需要非常高精度的引导系统了,其中最为希望的自然是雷达引导。
而里头又设计到了雷达小型化的问题,要把雷达装进火箭里难度可不小,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军研发了多年的舰对舰导弹还是处于试验状态中,暂时还没有进入大规模实用化的阶段。
然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弹分支,也就是对空导弹上,同样是面临类似的问题,不管是雷达制导还是红外制导都有着不小的技术难关,至少短期内是看不到他们服役的了。
陈敬云对于导弹之类的新式武器也没有太大的急迫性,虽然这些武器的技术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现今的技术水平,别看二战当中各国都已经有了类似导弹的计划,不过除了德国人的V1/V2这些惯性制导的地对地导弹外,又或者是制导炸弹外,其他的雷达制导导弹或者红外制导导弹基本都还处于初步研发的状态,历史上这两种武器服役的话基本都是五十年代后了,而导弹成熟并大规模运用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年代以后了。
而中国有着陈敬云的前提指导和重视,加大了力度提前研发,能够在未来数年内弄出来也就不错了。
不过尽管还没有正式服役,但是海军的部分高层对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却是寄予厚望,这两种导弹都没有正式完成研发呢,海军就是迫不及待的改装了一艘驱逐舰自丹号,搭载了试验型号的反舰导弹系统和防空导弹系统进行各种试验,尽管自丹号并不具备实战能力,但是在理论上来说,自丹号却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导弹驱逐舰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丹号也算是划时代的一艘军舰了,世界上第一艘导弹驱逐舰,这名头听起来可不错。
不但改装了自丹号进行试验,海军内部的舰政司甚至已经是开始研究导弹时代的军舰该如何设计的问题了。
虽然说那些划时代的雷达制导或者红外制导的导弹海军暂时还弄不出来,但是弄个电视制导的航弹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欲这个1943年式航弹就这么大量服役了。
而受限于1943年式航弹的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同时它投弹还需要操作系统,而不是说把炸弹搬上飞机投下去就可以了,投弹的时候飞机上还得有专门的操控台和投弹手进行指引,整个系统比较繁杂,所以暂时也就无法装备上航空母舰的那些舰载机上。目前1943年式航弹是少量装备在海军岸基航空兵中,搭配B14轰炸机使用。
而1943年式航弹的入役也是让海军的B14轰炸机焕发了新生,一直以来高空水平的传统轰炸命中率低下,使得海军的B14轰炸机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对海面舰艇的支援,原先预定的作战任务也只适合轰炸地面目标而已,现在1943年式航弹的服役,也就可以让这些B14轰炸机具备反舰能力了。
二战就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被研发出来,导弹、核弹、雷达、喷气式飞机等武器被先后研发出来,而这里头所牵涉的众多零部件也都是衍化了众多民用产品,比如显示器,电视机等一开始都是作为军用产品研发的。
说二战的爆发直接推动了人类技术的数十年进步也不为过。
海军的岸基航空兵动用1943年式航弹空袭了新加坡港口,并取得了击沉多艘日本军舰和众多其他舰艇的战果,而这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