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大军阀-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日本人没有和陈敬云所期望的那样坚持下来,并没有比历史表现好太多的话,那么陈敬云也就必须改变战略方向了。

可是这一旦轻易改变的话,到时候就会容易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事情发生,比如陈敬云一直极力避免的中美战争。

难道要想获得太平洋上的利益就非得和美国人打一场?陈敬云皱着眉头思索着,可是这真要打的话,仅仅是常规战的手段陈敬云怎么也是看不到全面胜利的可能啊!

难道真的要和美国人来一场天长地久的消耗战,最后打到五十年代大家相互扔核弹?

如果不打,那么又该如何?眼睁睁看着日本失败,然后英美来个重返亚洲以日本为跳板包围中国?

第〇八三六章 1942年的结束(上)

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达尔文,这个充满着西方建筑风格的城市里却是出现了大量身穿黄色军服的日本人,一辆辆吐着黑烟的日军98式中型坦克和日本士兵们一队一队的走过街道,他们带着胜利者的姿态,而街道两旁则是有些一些神情落寞的白人,这些西方人看着街道上的这些日本兵,各自的神情都有着复杂。

不管如何,日本人终于是突破了英美联军的防线,跨过了大海登陆到了澳大利亚北部区地区,出现在达尔文这样的城市当中。

1942年6月份日本对澳大利亚发动的登陆行动中,由于规模极为庞大,所以也并不是局限在一地,而是先后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约克角半岛进行了前期登陆,趁着吸引了大批英美联军守备部队的注意力时,日本又是选择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地区的一个偏僻之地发动了大规模登陆,登陆部队虽然遭到了沿海守备部队的阻挡,但是并不多,登陆日军很快就是向东北方向发起了猛烈进攻,然后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达尔文,从而获得了日本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区的第一个真正立足点,而日本也是利用这个港口城市向澳大利亚西北部输送了大量补给武器以及兵力增援。

增援部队里还有日本陆军当中为数不多的装甲部队,日本的装甲部队以98式中型战车、96式轻型战车为核心组成了机械化兵团开始深入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区域。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澳大利亚的登陆行动中如此顺利,除了日本海军牢牢的掌控了制海权,并英美海军挡在了外头外,也是因为英美联军的地面力量不算太强有关,英美联军虽然连续向太平洋战区增援兵力,但是之前在双方争夺大小岛屿,尤其是在进行新几内亚岛以及附近岛屿的争夺战时,双方进行了惨烈的战斗,日本军人再一次发挥了他们的武士道精神,虽然在武器装备上远远逊于英美联军,但是东方军人血战到底的那种精神却是西方军人永远都无法体会的。

再者日本陆军虽然先后两次败于中国陆军之手,但是并不代表说日本陆军就没有了战斗力,相反一直以中国陆军为最大潜在敌人的日本陆军正在整二战前都一直潜心研究如何击败中国陆军,并根据双方各自的特型研究出了众多战术。

比如为了对抗中国陆军部队中的大量机械化部队,日本陆军一方面是发展自身的机械化部队力量,但是受到日本自身国力的限制,就注定了日本无法建设起一直可以对抗中国装甲部队的机械化兵团,所以还是回到了老路上,也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强步兵反坦克能力。

没有什么民族的人天生都是傻的,哪怕是中国人自诩华夏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那么德国人说日耳曼民族是第一等民族,但是谁生来都不比其他人差,之所以有强弱之分,只不过有些人有了发展的机会和基础,而有些则是没有而已。

日本人,并不傻,而且他们是非常善于学习强者的技术手段,尤其是近代以来日本的工业化进步非常快,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有着学习的心态。两次中日战争中,中国出现的众多新鲜事务,比如坦克,比如航空母舰这些东西第一个重视的国家不是英国也不是美国,而是日本。比如日本海军在第二次中日战争里吃足了航空母舰的苦头后,在随后的短短十年间就是建设了一支全球第二大的海军航空兵力量,甚至利用这支强悍的海军航空兵力量横扫英美海军。

不客气地说,1942年6月份的今天,日本海军当得上全球第二的称号,英国海军已经没落,不足为虑,美国海军在损失了数艘航空母舰后,再明年大量航空母舰服役之前,其实力也已经萎缩到无法威胁日本海军的存在。

现在这个地球上,如果说海军总吨位,中英美日三国还相近的话,但是这个航空母舰已经主导海战的年代,中国海军无疑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中国海军各型新旧航空母舰里头一共有十四艘舰队型航空母舰,其中两艘是巨大无比,作战排水量高达六万吨的天山级航空母舰,另外有四艘是中国最新锐,同时也是建造数量最多,标准排水量为两万七千吨,作战排水量可达三万四千吨的青山级航空母舰。

仅仅是这十四艘航空母舰,就足以挑战目前的全球海军了,更不要说目前中国沿海的各大船厂中的船台上还有众多的航空母舰在建中。

这一支海军,是陈敬云准备用来对抗同样处于大扩军当中的美国海军的,是准备用来和美国争夺世界第一海军这个称号的。

当然了,现在美国海军已经虚弱到极点,只能依靠仅剩的力量来苦苦抵抗日本海军的进攻。

目前来说,日本海军的总体战斗力是毫无疑问的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海军。

这样的一支的庞大海军已经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学习强者的心态,海军如此,他们的陆军同样如此,日本陆军的很多武器甚至战术都是仿制中国陆军,对于学习自己的敌人这事上,他们并没有感到羞辱,反而是觉得理所当然的,他们想要学习中国陆军,然后再击败中国陆军。

不过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不同,日本海军作为日本的镇国支柱,其发展航空母舰的战略几乎是受到了日本上至天皇,下到普通民众的支持,而日本陆军的话由于两次的战败,在三十年代里已经退居为本土守备部队的存在,所以日本陆军的经费远远不如海军那么充足。

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就注定了日本陆军无法学习中国陆军那样建设一支庞大的机械化兵团,但是日本陆军所面对的缺又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机械化兵团,所以日本陆军被迫以加强步兵反坦克力量来对抗中国陆军,同时也是量力而行发展了一定装甲力量,在战前已经是建立了三个战车师团以及若干独立战车联队。

日本发展的各型号坦克中,也和飞机的发展情况类似,都是以中国的各型号坦克为对抗目标,不过日本人的坦克技术比起航空技术来更差一些,研发的坦克性能并不好,而三十年代里头由于苏俄和日本都是中国的敌人,所以这日本也苏俄也进行了一定的技术交换,日本从苏俄那里获得了T26以及BT系列坦克的技术,同时根据多年从中国搜集来的中国现役坦克的一些技术情报,从而研发了98式中型坦克以及96式轻型坦克,随后成为了三十年代后期开始日本陆军的主力坦克,装备数量比较多。

这点装甲力量和中国装甲兵团比起来自然什么都算不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二战里头日本没有和中国打起来,反而是和英美打起来了啊。

这样一来,日军用于对抗中国装甲兵团很无力的日本装甲兵用在太平洋上,却是收获不小,而以往被日军陆海军都责骂不断的98式中型战车也是获得了日本国内外的一支赞扬,称之98式坦克乃是日本坦克工业的最杰出之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98式中型战车自身的缘故。在二战前,日本陆军的几乎所有武器乃至战术都是用来对抗中国陆军的,坦克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受到日本自身国力的影响,使得日本很难研发出来能够抗衡T912系列的坦克来,最后只能勉强弄出来一个98式坦克。

98式坦克,全重为十六吨,装备了一门57毫米的坦克炮,速度为三十八公里每小时,这款战车的性能充其量也就是和中国的T6坦克对比,和中国陆军的T912系列坦克打起来根本没有胜算,不过中国又不全都是T912,当时中国陆军部署在广大南方本土的坦克主力乃是T8轻型坦克以及T10中型坦克,98式坦克对抗T912系列坦克自然是不行的,但是对抗T10这个南方坦克的话还是可以勉强做到。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当初日本能够做出来最好的坦克了,所以明知性能一般般但是也大量装备。

但是到了二战中,日本却是和英美打了起来,而原本用于对抗中国陆军的日本陆军也是把作战目标对准了英美联军。

然而英美联军虽然工业强悍,但是战争之初他们可没有什么强悍的坦克啊,哪怕退一步说哪怕是美国研发出来更先进的坦克,比如M4之流也服役的话,日本的98式坦克同样也是日本陆军的中流砥柱。因为这里头涉及到一个海运以及丛林作战的问题。当涉及到这两点的时候,那么就会对装备的重量极为敏感。

日本大量运输船只当中,基本只能调运装卸十八吨以下的货物,也就是说一旦装备的坦克超过了十八吨,那么日本就很难把坦克通过海运运输到海外战场,而这个原因也是日本没有把国内的有限的那些二三十吨的重型坦克也给运输到澳大利亚战场去的原因。

除了海运的重量限制外,在东南亚各岛屿的丛林作战中,装备的重量同样限制极大,这一点不但日本陆军深有感受,中国陆军也是深有感受,中国陆军广泛装备的十六吨中的T10南方坦克都在东南亚各国当难以施展,迫使中国陆军研发了T16坦克作为代替坦克使用。

基于各种原因,日本人的98式中型坦克虽然性能一般般,但是它在太平洋战场上却是比较适合日军的。加上这个时候英美联军的坦克力量也不咋地,美国陆军的主要装甲力量是M3坦克,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款比98式坦克更渣的坦克,所以目前日本人的98式坦克在太平洋暂时没有敌人。

第〇八三七章 1942年的结束(下)

日本的学习让他们的战术水平以及装备水平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这也就是日本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大半年里横扫太平洋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过也只有在太平洋,也只有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才能够占据如此大的优势了,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这种优势就会慢慢消失。

这一点中国的大多数将领知道,陈敬云知道,人家日本人同样知道,所以他们才会那么急迫的发动了澳大利亚战役,试图快速的攻占澳大利亚后,彻底奠定在南太平洋地区的胜利,只要把澳大利亚给拿下了后,那么美国想要反攻日本的话,就失去了在南太平洋的基地,只能依靠珍珠港和中途岛这些距离遥远的岛屿了。而这个时候,日本也就有了资本和美国进行谈判,最后通过谈判的方式结束战争。

然而日本人的这种心思同样是陈敬云所不允许的,陈敬云不希望看到日本人短时间内失败,更加不希望看到日本人短时间内胜利。

他要让日本人去攻打澳大利亚,但是他并不允许日本人快速并顺利的拿下澳大利亚,他所希望的是日本和英美两国在这里进行一场类似苏德那样的残酷消耗战,他想要看到除了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在这场战争中流血,流的越多越好。

所以陈敬云会支持德国,支持苏俄,支持日本,支持他们把战争持续下去。

“没有我的同意,谁都别想结束掉这场战争!”陈敬云在他的总统府办公室里,看着墙上的那副巨大世界地图,和以往一样思索着和各种事情。

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燕井邝走了进来:“总统,二公子到了!”

陈敬云听罢,点头:“嗯,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陈华俊走进了陈敬云的办公室,一看到陈敬云就是对陈敬云敬了个军礼。陈敬云看着这个儿子,面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略微点头,然后走了过去坐下,陈华俊也是过来给陈敬云倒起了茶。

“什么点回来的,可都安顿好了!”陈敬云接过茶杯,随口问着。

陈华俊道:“飞机是午时到的,刚才我已经见过母亲了!”

陈敬云道:“回来了就要多陪陪你母亲,这些年你不常在她身边,她总是念叨你!”

“儿子会的!”陈华俊面色如往而道,言语也没有太多的话,他知道和父亲在一起,更多的时候他是需要听,说的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

陈敬云继续道:“你在西北那边做的都不错,我都看在眼。你在西伯利亚也待了好几年了吧,这次就回来,去参谋部的作战司!”

陈华俊听着眉宇略皱,他和他的大哥陈华天不一样,他不喜欢呆在司令部了,而更喜欢呆在野战部队中任职。

虽然两父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是这陈华俊可是他陈敬云的儿子,这儿子想什么这老子多少也知道一些,当即就是道:“陆军有陆军的规矩,你虽然是我陈敬云的儿子,但是也不能坏了这个规矩,你要想升中将,就必须回来。”

作为一支庞大军队,中国陆军有着属于他自身的严格晋升体系,而这种体系哪怕是陈敬云也很难改变,陈敬云对于自家儿子的晋升所做的就是缩短这个过程,很多时候陈敬云也不好直接做得太过了。

中国陆军中少将晋升中将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很多方式都是野路子,对后续发展有着诸多弊端。陆军中少将晋升中将,最为正规的路子就是走作战司司长这个位置。一个陆军将领,如果没有担任过作战司司长这个职位,那么就会被认为是非正式出身。这种数十年来形成的传统虽然并非是固定不变,但是已经深入人心,哪怕是陈敬云也是不愿意改变这一点。

中国陆军中目前位高权重的上将以及中将,绝大部分都是担任过作战司司长这个职位,其他的上将和中将对比这些人多少有些弱势。

陈华俊从军多年,对这些自然是清楚无比,但是让他疑惑的是,年初他的大哥也就是陈华天晋升中将的时候,之前可没有担任过作战司司长这个职位,但也是一样被任命为第六集团军的参谋长,并因此而晋升为中将衔。

因此这心里头不由得也是疑惑着:这老头子这么安排到底是怎么考虑的?莫非是要加强我在军中的影响力?可是这样的话他怎么又是一步把大哥提到了集团军副司令这个职位上呢?

对于继承人的安排,外人大多数都已经猜得出来陈敬云是准备从陈华俊或者陈华天两个人当中选择,但是具体选谁却是谁都猜不出来,因为陈华俊和陈华天都是一步一步被陈敬云扶持起来并身居要职,而且这种扶持并不是说一步登天的那种,而是历尽多年磨练的那种,别看他们两人年轻,但是这两人从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从军,从那个时候就已经是被陈敬云安排着未来之路了,这军校还没有毕业呢就被陈敬云安排上了朝鲜战场,随后在进攻东南亚六国以及俄罗斯战役等诸多战争中,这两个人都是被陈敬云安排到要职上,以此来不断积累资历。

而随着两个人相继把军衔提升到中将后,也就是开始进入陆军中的高层将领之列,如此就下更加难以让外人猜测陈敬云到底选择了谁。

实际上说别说外人不知道了,现在连陈敬云自个也没有确定,毕竟以后的事情谁都无法预知,陈敬云索性就两个人一起扶持,以后就看他们各自的机缘如何,当然到了最后陈敬云肯定是要做出决定的,只不过不是现在下决定而已。

当中国对外扩张暂告一段落的时候,陈敬云一方面进行人事上的调整,提波了一大批在俄罗斯战役中踊跃而出的杰出将领,同时也把一批在和平时期依靠资历熬上来的平庸将领陆续从要职上撤出来,这些重要职位将会以这数年来涌现的杰出将领所代替。使得内战时期的老一代将领陆续退出,而一大批建国后培养的新生代将领成为了陆军的中流砥柱,少将的平均年龄更是从五十多岁降低四十多岁,甚至出现了一批才三十多岁的少将。而俄罗斯战役后更是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少将级别将军,让中国陆军中的四十多岁的中将数量增加了一大批。

如此情况使得中国出现了建国之后首次军方将领的平均年龄降低。

除了人事上的调动外,中国的整军步伐依旧在加快,1942年编制计划得到了陆续实施,不到半年时间中国陆军的五十多个常备步兵师就已经完成了编制改动,随后众多大扩军期间建设的步兵师也是陆续进入了整编。

海军中,多艘改进型的青山级航空母舰陆续得以建成并服役,两艘长江级大型巡洋舰也是建成服役,此外还有更多的轻型巡洋舰以及驱逐舰。

中国继续积蓄力量的时候,1943年初,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域附近进行了一场惨烈的大规模交战,双方各有损失,但是此时对于日本海军的打击显然比美国海军要大,因为美国海军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补充,沉掉一艘航空母舰的同时他就有两艘建成并服役,而日本海军却是无法得到补充,因此日本海军也是被迫进入了战略防御态势。

澳大利亚那里,已经成为了日本和英美联军的大战场,日军陆续向澳大利亚投入了将近两百万的部队,和数量同等的英美联军进行了残酷的争夺战。

比澳大利亚战场更残酷的是苏德战场,那里苏德两国军民进行着生死争夺,每一天都有无数人伤亡,然而和两年前的战局不同的是,1941年,是德国人在进攻,苏俄在溃败,在1942年,虽然德军还保持了一定的攻势,但是苏俄人已经不是连接溃败,而是稳定了战线进入了僵持状态。但是到了1943年,苏俄人已经开始尝试着进行小范围的反攻,现在已经是变成了双方互有攻防了,而可以预见的是,苏俄人大反攻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但是1943年对于中国来说,却是显得极为平静的一年,甚至是前两年喊的很厉害的大扩军也已经是消停了下来,因为经过了数年的扩军后,中国陆军的规模已经扩充到了一个临界点,达到了八百万之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灭国之战,那么对于中国来说继续扩充陆军已经是没有必要的了,甚至即便是目前八百万陆军也是属于过剩的局面,之所以维持那么庞大的陆军,是因为陈敬云知道,中国随时都会面临着战争,而战争一旦打起来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中国陆军重新动员那么多部队。

和陆军已经转向保持数量并进行装备的更新换代不同,海军和空军的扩军步伐依旧在进行,只不过相对而言海军和空军所需要的人员数量没有那么多,他们所需要的更多是装备上的扩充,毕竟中国增加一艘航空母舰的话,也只是需要增加四五千人的海军兵员而已。而空军那边现在都好几万架战机了,人员也才刚刚突破百万而已,而空军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还是因为空军有着为数众多的地面防空部队。

总体而言,1943年的中国海陆空三军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的人员扩张,进入到了装备大量更新换代上了。

第〇八三八章 只能有一个胜利者

这数年来,各个参战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扩张,而军备扩张是需要大批量的军事装备的,这些军事装备的大规模量产也就导致了各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得到了全面爆发。

毕竟这些军事装备也是工业产品,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时候自然要把这一部分计算进去,这样一来即便因为战争因素而导致民用工业产品的产量有一定的萎缩,但是各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却是都出现了大幅度攀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39年的时候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过九百多亿美元,但是到了1943年的时候,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达到了一千九百多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了一倍还多。

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和和平时期的工业生产总值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和平时期有着如此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总值,那么不可否认这绝对是一个工业奇迹,但是这种情况发现在战争时期,那么就显得非常正常了。

如此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美国,其他国家比如德国,苏俄,英国都是如此,而中国同样也不例外。

1939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过一千两百华元,然而到了1943年的时候,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空前的两千八百亿华元之巨,按照当时美元兑换华元汇率来计算,大约是相当于一千四百亿美元左右。当然了基于两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部分、基础建设等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纯粹的工业生产总值是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但是这里还得考虑到一点,那就是比较两国经济数据的时候,所采用的是官方汇率,也就是两华元兑换一美元,而实际上由于战争的爆发各国货币的汇率已经陷入了比较胡乱的状况,国际贸易都是真金白银或者以物易物,谁还要你本国的纸币啊。哪怕是以往含金量最充足的英镑现在在国际贸易市场里都不好使,英国不管是从中国购买物资还是从美国购买物资,都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黄金。

所以各国货币的汇率是混乱并且没有一定标准的。

同时各国货币在本国的购买力也不尽相同,受到各国生活水平以及薪资水平不同,就会出现货币购买力的极大差别,尤其是在劳动力密集行业中,比如造船,以同等级的货物来比较,比如中国的青山级航空母舰和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来比较的话,中国的一艘青山级航空母舰在1943年的造价为一亿两千万华元元,折合美元不过六千万。而这六千万别说是在1943年了,就是在1939年也造不出来一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943年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造价可是高达八千多万美元。

在造船业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远远低于美国造船业,然而在另外一项极为重要的军工产品生产中中国的购买力却是没有这么大的成本优势了,那就是飞机,中国的F5以及F8等先进战机的价格折合美元后,并不会比美国的同时代先进战机价格便宜到那里去。这主要是因为飞机对技术含量比较高,但是对劳动力以及其他的低成本支出比较少。

总体而言,在一些纯高科技产业上,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体现不出来。

如此的各种购买力上的差别以及汇率上混乱,就导致了战时各国货币的换算变得非常不准确,真要比较各国工业经济实力的话,还真的只能通过生产了多少飞机坦克来比较了,但是这又受到了各国所面临战争威胁的不同而有改变,比如中国在1942年前,中国的各项军工产品生产数量是远远超过美国的,但是在1942年后,美国的各项军功生产却是开始大幅度超越中国。这里头并不能说明两国的工业基础的差距,因为1942年前中国是处于大扩军时代,对军工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但那时到了1942年后随着俄罗斯战役的结束以及陆军大扩编的结束,中国对各项军工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加上没有战时的损耗使得中国实在没有必要保持每年生产好几万辆坦克的状态呢。

而美国同样如此,1942年前,美国还没有参战,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大量生产坦克飞机之类的,然而在1942年后,由于同时面对非洲、欧洲、太平洋三个战场,美国急需大量的飞机坦克,这产量自然也就大幅度提高。

1943年的现在,基本上是非常难判断出中美两国的工业经济基础详细数据和对比,更加难判断出双方的详细战争潜力对比,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比较,那就是美国在工业经济上依旧保持领先。

不过这种领先的势头能够保持多久就不知道了,因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在这数年已经不能用快来形容了,而是得用爆发来形容了。

这两年来绷得有些紧的战时经济纵然出现了一定的缓解,不过国内的工业生产总体上依旧还处于国家军事委员会的掌控之下,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目前依旧处于战时经济状态下,只不过执行的只是片面的战时经济而已,并非和其他参战国一样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战时经济。

然而通过了二战前期的一系列对外扩张,不但获得了东南亚各国的资源和市场,更加获得了西伯利亚和中亚以及远东这些庞大的领土,这些新占领的领土纵然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独立势力以及游击队等问题,但是这片广大的领土不但让中国把国防线全面推进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同时这一大片的地区也给中国带来了数不尽的资源,尤其是中亚地区的各种资源众多,虽然中亚局势稍微稳定之后,中国国内的资本界就是掀起了一片向中亚扩张的潮流,众多的资本力量投入到中亚之中,然后开发各种矿产资源。

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移民,从1942年开始,每天都有大量的移民乘坐火车进入远东和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这些移民除了一些寻发财梦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国内无地或少地农民,中国国内人多地少的情况一直都存在着,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几个人口大省,土地资源更是紧张,但是东北大开发虽然也缓解了一定的人口紧张问题,但是随着数十年的和平发展,人口又是增加了好几千万,到了1943年,不算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其他民族人口,仅仅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人口都已经达到了五亿六千万之数。这么多人口总是有众多人没有土地或者是土地比较少的。

这个时候,政府把新占领区的大量土地以无偿的形势送给移民,并且许诺分得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后就获得永久拥有权,这样的移民措施使得了大量人不惜冒着北方的严寒移民。

当移民越来越多,当地的人口比例移民占据了主体之后,那么这些领土就永远会成为中国领土了。

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大开发,也给中国带来了庞大的工业发展机遇。

本来中国军方的战争物资需求就极为庞大,使得国内工业力量满负荷运转,但同时还有着广大的日本市场、东南亚市场、国内民间市场,这些市场每天都需要海量的工业产品,而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了中国工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张,每一天里都有新工厂被建成,每一天里都有无数农村离开土地,然后走进工厂。

如果说以往的三十年工业发展奠定了中国工业基础的话,那么过去数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带给中国工业的是坐火箭般的扩张。

1939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千两百亿华元。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高速攀升,到了1941年的时候,达到了一千六百亿华元。然而在控制了中南半岛,占领了中亚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后,到1943年的今天,中国的国民生产种植达到了两千八百亿之巨,短短数年内就是翻了一倍还多。

当然了,这并非是中国的特例,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