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辛亥大军阀-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其他行业上也许个人经历会给每个人造成不同的境遇,但是科学这东西,还真就是天才才能玩得转的,也许偌大的中国还有很多的天才比钱学森等人更出色,但关键是陈敬云不知道他们啊,大海捞针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核物理专家和航空专家,还不如直接找历史上出名的那些科学家呢,简单省事。
为了培养这些陈敬云记忆里的科学天才,陈敬云亲自指示教育部成立了专项办公室,从他们孩提时代就是直接听国内顶尖的教授授课,连学国文、数学、外文这些基础课程都是由那些名声外扬的大师所负责,略有所成的他们在青年时代就直接送出国去那些顶尖学府留学,然而直接师从核物理或航空领域的大师,施士元就是师从居里夫人,钱学森师从冯·卡门。
之所以把他们送出国,并不是说二十年代或者三十年代里外国的核物理研究或者航天领域上比中国更加先进,只是因为希望他们不在局限在国内,而是放眼世界和其他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也有着交流学习的经验。
因为由于陈敬云的重视,中国在核物理以及航天领域上的理论研究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了,当外国还只是几个科学家凭借自发的兴趣进行核物理和航天领域的研究时,陈敬云已经是用倾国之力建设了数个大型的实验室,集中了科学精英进行核物理和航天领域的专家进行研发了。
毫不客气地说,中国如今的核物理水平是处于世界顶尖地位的,第一个实际上发现核裂变,第一个建立链式核裂变反应堆,然而这些成果却都是绝密并不对外公布而已,比如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吴有训就一直在外界名声不显。
但是他却是主持建设了中国第一座核裂变反应堆。
而那些被送出国留学后回国的科学天才们直接被送到了核弹工程中,然后接触并学习以及研究中国最前沿的核物理研究。
科学,尤其是最前沿的顶尖科学研究,不是依靠人力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可以依靠物力可以解决的,陈敬云虽然能够为核物理研发投入重资,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方便,但是这些东西实际上还是那几个少数科学家的事,只能等他们灵光一闪,然后各种外人所无法理解的奇思妙想涌现出来后才能够解决重大问题。而这也是为什么陈敬云那么重视这些科学天才的原因了,理由很简单——少了他们还真不行。
有着这些天才科学家们的努力,有着众多技术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有着数以十万计的人员的工作,才造就了今日中国在核弹领域上的领先。实际上整个核弹工程中除了直属人员外,在外围还有着上百家中国企业的存在。
比如号称一家企业就支撑了大半个中国工业的福乐电气,这家巨无霸企业不但可以造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生产坦克等各种高技术的重要部件,同时也是承建了核弹工程中众多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毕竟核弹工程是一个庞大复杂无比的工程,要研发核弹需要用到太大的设备,而这些设备很多以前都是没有的,就需要重头研发并生产,核弹工程里虽然核物理学家一大堆,自身也有一部分小型设备工厂以及其他方面的科学家,不过涉及到这些具体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还是不如福乐电气这种巨无霸。
同时为了满足核弹生产所需的巨大电能,北方电力公司甚至专门为此配套建设了一大批的火力发电站以及水力发电站,由于中国核弹研发中采用的技术难度比较小,但是耗能却是非常高的气体扩散法来提炼浓缩铀,这所需的电力可是非常多的。
第〇八一九章 戈壁滩上的蘑菇云续
沙林镇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科研基地,里头生活居住的都是核弹工程里的工作人员,甚至连家属都没有,而且一些关系到绝密的工作岗位,更是不允许这些工作岗位的人员离开沙林镇,最久的依稀人甚至已经是在沙林镇生活工作了将近十年之久。
尽管沙林镇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在这里是做什么,对于他们所研发的东西更是所知甚少,但是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气运的庞大工程,而这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甚至足以他们为此奉献所有的工作热情。
现今的中国还处于一种上升阶段,而国社党的华夏民族优越论更是让中国人极大的提高了自信,加之中国自从建国以后数场对外战争获取了胜利,不断摆脱了以往的半殖民地地位,而且逐渐成长为列强之一,而如今的中国更是号称国力仅次于美国之下的强国。甚至一些人叫嚷着中国已经完成了民族的伟大复兴,重新站在了世界之巅,打遍全球无敌手,单挑全球的感觉。
说这些年轻人狂妄也好,说他们自信也好,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今的国人对民族和国家充满了自信,他们深信陈敬云能够率领中国完成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民族复兴,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军人们为此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战斗,俄罗斯一战,为了获取北方广阔无边的领土,中国陆空军付出了将近二十万人的伤亡,其中阵亡数就超过了四万人,整整四万人长眠于冰天雪地之间,整整四万将士的灵魂飘荡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上空,注视这一片刚成为中华共和国领土的广阔土地。
科研者愿意为了国家兴盛而日夜工作,呕心沥血在所不辞,为了研发各种最新科技而无视自己的健康、家庭而日夜奋斗。
工人们也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而进行加班加点,甚至为了降低军事装备的制造成本,中国各大工业城市的工会甚至主动提出了低薪加班措施。
而更多的年轻人则是涌向了各大征兵点想要参军,而那些有志向的在校学生,不管是高等中学的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是有着大量的人报考军校,使得中国数大军校的报考人数增加了数倍有余。
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要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更有凝聚力,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更有自信。
很多时候陈敬云都在庆幸,自己能够在这个时代领导如此的中国,何尝又不是自己的幸运。国内的绝大部分观点都认为,陈敬云的出现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最大的幸运。人们认为是陈敬云率领他们推翻了专制清王朝,并选择性的忘却了孙文和袁世凯等一大批辛亥年间为了推翻清王朝而努力的诸君,他们把这一切都归功于陈敬云;人们认为是陈敬云率领国人结束了内战,并开创了新中国;人们是认为陈敬云领导着中国击败了德国收复了青岛,击败了日本收复了旅顺台湾和朝鲜;人们认为是陈敬云率领中国插手俄国内战并一举分裂了俄罗斯,并在今年彻底吞并俄罗斯共和国,彻底解决了中国数千年来一直面临的北方威胁。
这一件件,一桩桩,人们都认为是陈敬云的功劳,加上国社党历年来的宣传,所以人们是把陈敬云推到了神台之上,成为了这个时代中国人心中活生生的“神”。
人们庆幸这个时代的中国有陈敬云,而陈敬云同样庆幸着自己所领导的是1942年中国而不是2013年的中国。
这是一个充满了自信,朝气的时代,这是一个伟大并让人热血沸腾的时代!
当从显示屏里看到沙漠中腾起的那朵巨大的蘑菇云时,陈敬云感受到了自己这人生当中的第一次激动,内心里的第一次沸腾,这一刻,他的眼睛已经湿润!
不管是福州起义时,还是正式建国的那会,又或者是连续两次击败日本,甚至是不久前他宣布正式吞并俄罗斯共和国领土的时候,他都是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他自从到了这个时代,一直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应对,尽管他已经有了一个大家庭,尽管他在这个时代成就了其他人连仰望都无法仰望的霸业,但是他对这个时代一直都是没有归属感的,所以他看上去那么自私,那么残暴无情。
说到底在这三十年来,陈敬云一直都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战略游戏的玩家,然后玩着战略游戏,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利益最大化,所谓的人性基本是不会考虑在内的,其他人的人都是被他当成了NPC,只是一段数据,一个符号。
毕竟也谁玩战略游戏也不会对里头产生什么感情,对会什么NPC有所人性上的顾忌。
然而在今天里,当陈敬云听着吴有训倒数着五四三二一的时候,他的心也是随着提上了心口,二十多年的等待就为了今天这一刻,二十年多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一刻。
当这朵盛大的蘑菇云绽放在这方天地之后,陈敬云就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而直到今天他才发现会为了核弹的爆炸而心情激动的眼睛湿润,直到今天他才发现,他对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有感情的。
这个时代的中国已经和他自身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注定是不能分割开来,也就不能让陈敬云置身之外了。
这种感觉也是让陈敬云对犹豫了很久的一个选择做出了决定。
这个选择题就是,要不要来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核大战!
一直以来,陈敬云对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中国是没有归属感的,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属于这个时代,他只是一个从其他空间而来的过客,来这里只是为了进行一场争霸大业的战略游戏而已。而基于这种想法,陈敬云从来都是不关心下面普通人的死活,当年为了和日本争夺青岛,他愣是让部队在缺乏重炮的掩护下发起强攻,以死伤惨重的代价夺取了青岛。建国初期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时,面对众多人的反对,陈敬云直接动用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清剿,任何反对的人一律被枪杀,死伤者数以十万计。1924年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罢工,陈敬云一声令下就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大清扫,被枪毙的人数以数十万计算,而被发配去挖矿、修铁路的人更是高达数百万之多。
陈敬云甚至都懒得统计自己这些年杀了有多少人了。
如此的陈敬云自然也就不能指望他在二战里顾忌民众的死活了,他是来玩争霸游戏的,要的不仅仅是所率领的中国崛起,他还要带着中国争霸全球,至于能不能成功是另外一回事,成了自然最好,如果败了对于陈敬云来说不过是游戏失败而已。
至于争霸的过程中民族和国家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甚至失败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模样基本都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有着这些想法的他自从研发核弹的那一天起,就没打算过把耗费了无数资源而造成的核弹仅仅作为威慑,他是准备用的,不但准备用在日本,还打算用在莫斯科、柏林、巴黎、伦敦、纽约华盛顿他都是准备扔一颗下去的。
每当想起因为自己而掀起一场核大战,他就兴奋无比,觉得只有如此才不枉来这个时代走上一会,至于核大战之后这个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完全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好吧,有时候连陈敬云都承认自己的想法有些疯狂,不过也是很好理解的,后世人看小说不也常常幻想着能够看到中国的核弹核平全球嘛,而陈敬云差不多也都是这样,两者的想法非常类似,都是以一种置身之外的态度去想,去看。至于后果,套用某句装逼短语:“Who cares!”
然而这种在他内心里持续了很久的想法在今天却是突然就平息了,就连陈敬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以往的那些疯狂想法一瞬间仿佛就消失的无影无终一样,而现在他想的是,如何用核弹来为这个民族谋取更多的利益。
到这个时代数十年里,尽管陈敬云心里还是不愿意承认或者面对,但是不可避免得他已经被这个时代同化,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来自后世的穿越人,他已经变成了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一样,而一旦有了这种变化,那么人的想法随之也就变了。
一个人莫名其妙的从现代到了古代,甭管到了什么朝代,要是一开始就能够忧国忧民或者融入到这个时代里,那基本都是瞎扯淡,除非你真是孙文那种有着崇高的救国理想,有着蔡锷的那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甘愿放弃一切的情操,不然的话那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自私自利,想的是如何好好活下去然后为自己谋取更大的福利,至于那个时代人死活基本不关他们屁事,穿越人生活在古代和周围人一起的交集就跟他在看古装片一样,他们之间实在是没有实际性的交集。剩下的那个一到古代就高喊救国救民的纯粹是脑子被烧迷糊了的那种,不属于正常人类,故不列入讨论范畴。
陈敬云开始乃至之后的十几年来都是如此,自私自利就是他的最好体现。然而时间久了,尤其是他和这个时代已经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的时候,想法也就慢慢改变。
当核弹被引爆的那一刻,当陈敬云眼睛湿润的那一刻,他就是知道,自己和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整体,无法再分割,他也无法和以往的时候一样继续保持旁观者的态度了。
不过陈敬云还是以前的那个人,性格没变,只是做事不再和以前一样什么顾忌都没有!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得庆幸陈敬云的想法出现了改变,不然陈敬云就会把核弹乱扔,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打完,这地球就完蛋了!
第〇八二〇章 核弹和火箭
当核弹爆炸的那一刻,不但陈敬云心情有些失态,而其他几个人同样失态,吴有训看着屏幕上的那朵盛大的蘑菇云,嘴里更是喃喃着:“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然后就是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抡起对核弹工程所付出的心血,哪怕是陈敬云也不如吴有训啊,自从知道陈敬云打算研发一种超级炸弹,而这种炸弹能够让国家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时候,吴有训就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他搞出来,从最开始的各种基础理论的研究,再到进入实际上的各种实验,然后建立核裂变反应堆,再建造制造浓缩铀的巨型工程,这一步一步走过来都有着吴有训的身影。
如今为止努力了十几年的核弹终于是研发成功了,这让吴有训是止不住心中的激动。
身边的其他人也是在欢呼着,有着大笑有的大哭,核弹爆炸的那一刹那他们就知道自己这些人二十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而一旁的参谋部总长陈仪以及海军的关时杰则是目瞪口呆,尽管先前他们还不太相信那些科学家们解说的,这个核弹爆炸足足有十万吨TNT的当量,可是当他们看到这朵巨大的蘑菇云时就知道,之前吴有训等人没有说假话,这么一枚核弹足以摧毁一个城市。
就当其他人心情激动的时候,陈仪却已经是开始考虑其他的事情,比如这个核弹的成本,能够制造出多少来?
毕竟之前他也听陈敬云说了,核弹工程目前已经花费了数十亿之巨,如果说一枚核弹的成本就要好几十亿,那么不要也罢,但是如果核弹的成本能够降低下来,能够批量生产达到数十枚甚至数百枚的时候,那么他陈仪就敢和其他军方的激进派将领一样说:“中国单挑全球一点问题都没有!”
此外,这样的一枚核弹重达好几吨,要运载这样的核弹轰炸敌人国土,尤其是轰炸美国本土的话,即便中国现在已经占领了俄罗斯共和国的领土,而北方起飞的话穿越北极圈,那么就至少需要上万公里航程的轰炸机。
而想到这里,陈仪就是想到了空军的那种超过上万公里航程的轰炸机B19。
“我说当年怎么花费巨资研发B19这种超远航程的轰炸机呢,哪怕是数百万元一架也要装备,原来是打算这么用的!”陈仪当年可是极力反对空军购买这些昂贵无比的B19轰炸机呢,认为B19轰炸机就是一种昂贵的玩具,虽然能够飞到美国本土轰炸,但是昂贵的价格导致他们进行轰炸时的性价比极低,到时候带那么几百吨炸弹也不管用啊。
但是如果把普通的弹药换成核弹的话,只要核弹数量足够,那么这些B19轰炸机就足以成为中国对美轰炸的最佳选择。
陈仪所想并没有错,当年陈敬云下令研发B19轰炸机就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作为核弹载机而研发,常规轰炸根本就不是B19的设计目标。
而另外一边,关时杰的想法和陈仪又不同,毕竟他们两个人的身份不同,出发点也不一样。陈仪是参谋部总长,但是中国的军事体制当中,虽然有陆军、海军以及空军之分,但参谋部并不是单纯的陆军参谋部,而是一个负责全国所有军事力量的参谋部,制定全国战略作战计划的时候不但包括了陆军,还包含了空军和海军,为了配合参谋部工作,海军和空军都是有将领在参谋部中任职。
比如参谋部次长这个位置,一开始只有一个次长,后来又分成了作战次长、常务次长,而在三十年代后期,又是加设了两个次长,即参谋部空军次长、参谋部海军次长,都是中将衔的高级将领,主要是配合参谋部协调三军作战。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还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个大陆国家,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以陆军为主体,哪怕是现今的1942年也不例外,空军和海军甚至都可以说是配合陆军作战的。
三军之中海军的独立性还强一些,而空军则是一直都很难摆脱陆军的影响,说得不好听些就爱是陆军航空队了。不过近年来中国空军大力发展战略轰炸,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空军试图摆脱以往那种“支援陆军作战”的印象,转向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战略空军。
目前中国以陆军为主,而陈仪这个参谋部总长虽然是陆军将领,但是他所考虑的却是全国性的战略问题,所以才会想到用核弹轰炸美国本土这方面,然而关时杰却是个纯粹的海军将领。
当他看到核弹爆炸的那一刻,脑子里想到的不是轰炸美国本土,而是想象着以后中美海军进行海上决战的时候,如果自己的海军能够往美国舰队头顶上扔这么一颗核弹,那岂不是胜券在握了?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关时杰立马是问向旁边的钱三强:“你们这核弹现在有多少了?什么时候能够大批量生产,我海军不用多,到时候有个几十枚的话也就够用了!”
钱三强一听关时杰张口就是几十枚,那脸色涨得有些通红,深吸了口气后才道:“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造了两枚,现在一枚试验了,也就只剩下一枚了!至于大规模量产现在还不太可能!”
钱三强继续道:“如果投入继续加大,各种配套设施能够跟得上来的话,一年五枚也极限了,不过这么多资源投下来,估计你们海军的战舰也就没钱造了!”
这年头核弹就是拿钱堆出来的,理论研发并不怎么花钱,花钱的在于生产尤其是浓缩铀的这个过程,以中国目前的技术能力,花费了无数巨资,建立了举行的浓缩铀工厂才弄出来两枚核弹的量,要弄几十枚的话凭借目前的技术还是很难的。
关时杰一听就是郁闷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那么难造啊!
关时杰郁闷的同时,另外一边的陈敬云也在和吴有训说着话了:“你们的研究已经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核弹的成功足以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而今后你们的工作就是加一步加大核弹的产量,不要怕花费资源,我会让各个部门配合你们的,另外核弹的小型化要加快,只要这核弹小型化了后才能装上火箭嘛!”
整个核弹工程中,不但有核弹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导弹研发也是属于核弹工程的一部分,因为导弹是核弹的运载工具,两者是搭配使用的。如果不能用导弹的话,就只能依靠超远航空的轰炸机了。
吴有训道:“核弹的小型化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我们的工作人员一直都在努力,应该能够在航天部研发出战略火箭弹之前把核弹成功小型化的!”
“嗯,现在火箭的研发应该也差不多出成果了吧!”陈敬云问着。
吴有训道:“火箭的研发目前进展顺利!”随后他招了招手,然后对一个人道:“钱学森,你来说说你们火箭的情况!”
钱学森道:“现在我们火箭部这边的进度还是非常快的,上个月我们已经试射了一枚三百公里射程的火箭弹,虽然最终落点偏差有些大,但是对于以运载核弹为目的的火箭来说,这区区数百米的偏差不算大。现在我们根据研发成功的火箭发动机正在进行更大射程的火箭研发,预计年中就能够进行试射,一旦能够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就能够在这一级火箭上设计二级火箭甚至三级火箭,并最终把火箭的射程提高到五千公里以上!”
目前火箭部的研发主要是以火箭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研发为主,因为火箭也和飞机一样,其根基还是在于发动机,只要发动机设计成功了那么就能够根据发动机来设计火箭。
陈敬云点头道:“不错,不过你们火箭研发的进度还是要加快,尽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成功!”
火箭的研发进度是有些延后的,不过这种延后也是因为大环境,目前人类航天科技还处于极为原始的水平,中国至少还成功试射了三百公里射程的导弹,而除了中国还有火箭研发的德国,现在还挣扎在V型火箭的研发当中呢,至于其他国家,连研发的计划都没有。
相对来说中国的导弹研发还是处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目前已经是正在向突破一千公里射程而迈进了。
另外研发导弹研发中,也是出现了众多导弹的支线研发,虽然整个核弹工程中的导弹研发是以核弹运载工具为核心目标的,但是导弹的技术却是通用的。
可以说研发核弹运载火箭的计划直接带动了中国常规导弹的发展,而一边的海军关时杰听到说有导弹这东西后,立即就是生出了兴趣问:“不知道这导弹可不可以常规装药然后进行反舰攻击?”
旁边的钱学森道:“理论上是可以的,如果要攻击敌军移动目标,那么只需要一个指引系统了就可以了。”
钱学森说到这里,然后想了想后又道:“你们海军如果要用的话,射程太远也用不上,五十公里的射程也就够用了,如果距离足够近的话,那么可以用军舰上的雷达进行引导,导弹自身就可以不装探测搜索系统,如果距离过远军舰无法引导的话,那么就需要在导弹上加装探测引导系统了。这方面主要还是一个探测目标和引导攻击的限制,我们的导弹自身是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
导弹或者火箭,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运载工具,只要火箭发动机够给力,就可以运载核弹,也可以运载常规装药甚至发射卫星,其中的射程和载重取舍都是比较简单的事情,现在钱学森的火箭部连上千公里射程的导弹都正在试验了,要弄一个海军用的几十公里射程的火箭还不是小事一桩!
但现在的问题不是火箭的运载能力问题,而是火箭如何击中目标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核弹轰炸来说问题不大,因为运载核弹的导弹是采用固定弹道,即便有着偏差,但是偏差距离哪怕是有几千米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一颗核弹扔过去,谁还管那几千米的命中偏差的。但是对于常规导弹来说就不行了,海军要用导弹攻击敌军的军舰,难度可不小,因为对方是高速机动的目标,无法使用固定弹道,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机动。而这里头就需要一个探测和引导的系统了。
钱学森继续道:“关于探测和引导方面,就需要国内其他企业的帮助了!”
关时杰道:“这么说来,这个火箭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钱学森点头:“问题不算大,只要你们能够解决探查和引导问题,几十公里射程和几百公里射程的火箭随便你要那种都可以搞出来!”
关时杰听罢笑容满面:“这就好,这就好,探测和引导这个东西交给汉中电子公司或者福乐电气那边都可以,他们搞这个还是比较强的,现在飞机都能撞上雷达了,还不能在火箭上装不成!”
关时杰现在是一厢情愿的想着,在他看来,现在飞机都可以装备雷达了,海军甚至都改装了一部分的轰炸机,装备上雷达,然后最为雷达预警机使用。然而他并不知道现在中国的雷达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但是受限于整个时代的局限,雷达技术依旧是有着不小的缺陷的,军舰上装备的那些大型雷达就不说了,而能够装上飞机的那些雷达,探测距离很有限,根本不可能引导飞机作战,实际上现在的中国海军装备的雷达预警机就是一个初步预警的东西,使用性有限得很,可不是后世里人们常说的那种预警机可以引导数十架飞机直接进行空战的。
要在小小的火箭上装上雷达系统,可不是一般的难。
关时杰到底不是技术人员,他只是从海军的作战角度去考虑,想着如果自家海军有了导弹这玩意,哪怕射程不用太远,只有几十公里的话,那么也足够了,到时候把自家的那些巡洋舰、驱逐舰什么的一水的装上这些导弹,看见敌军的战列舰就打几发过去,到时候纵观全球海洋,还有谁是中国海军的对手?
看着关时杰有些兴奋,钱学森觉得有必要提醒下关时杰:“关老,这火箭要装雷达系统还是比较困难的!”
关时杰却不管这些,心里头已经是想着,等完了今天的行程后,立即就让海军对国内的几家企业下研发合同,让他们尽快拿出来成品!
陈敬云视察西北核弹基地后,很快离开了核弹工程基地,然后继续往西北的中亚和西伯利亚而去,他要亲自去那里看一看,看看那些中国刚获得的土地到底是怎么样的!
再也没有比亲自踏上开疆扩土后的领土更加让人高兴了,而且不久前陈敬云等人还观看了核弹的爆炸试验,不但是陈敬云,陈仪和关时杰两人也是显得兴奋无比。
当然了,核弹工程作为中国最为绝密的工程,陈敬云已经是亲自吩咐陈仪和关时杰两人不得把这个消息外泄,所以除了核弹工程内的科学家外,知道中国已经成功爆炸核弹的只有陈敬云和陈仪以及关时杰这三个人了。
在中国之外,美国、德国、甚至英国和日本都有着各自的原子弹计划,不过到了现在日本早就放弃了原子弹的研发,而德国也是因为困难重重而放弃,英国的核弹研发已经都和美国的进行了合并,算起来,目前除了中国外,也就只有美国还有核弹项目。
中国为了延迟美国的核弹研发进程,中国对外情报机构,也就是军事情报处早就已经对美国的关键科学家进行暗杀,实际上自从陈敬云掌管中国以来,就一直有对外国的科学家进行暗杀,著名的都杀了不少,但是后来陈敬云很悲剧的发现,他杀掉了A科学家,但是人家又冒出来一个B科学家,杀来杀去也没有怎么影响整个西方科学界的进展。
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很多发明都是经过了深厚的底蕴沉淀后才爆发出来的,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已经有了,所缺的只是少个人把他率先替出来。很多实物发明不同于那些纯理论性的研究,理论研究是走在人类发展的最前沿,比如爱因斯坦,说实话他的一些理论性研究是一个长期性的影响,对于二战并没有直接作用,而在二战中呈现出来的那些实物发明的理论基础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