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大军阀-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感于中日战争中舰载机飞行员的不足,战争中中国的舰载机飞行员只不过损失了近百人而已,但是这已经极大的影响了中国航空母舰部队的调配了,后续作战中,各舰的舰载机数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直到现在都没能够补足。按照海军部的预测,如果和一个海军强国开战时间达到一年以上,那么海军的舰载机飞行员就会因为损失过多而导致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大降低,到时候很有可能出现空有航空母舰和舰载机,但是却找不到足够飞行员的尴尬事情。

因此,海军内部已经开始筹建另外三所航空学院,加大对飞行员的培训,而对现役的精英飞行员也是不鼓励让他们继续在舰载机部队里服役,而是挑选出一大批的人让他们担任教官。并强行规定了舰载机飞行员到了一定程度后继续晋升的话,必须有担任教官的经历,并建立了多个训练中队,装备训练机数量更是大幅度提升。

此外按照以往的经验,海军内部主张舰载机要多出航空母舰,不再局限于目前的六个舰载机联队,而是准备建立第七个舰载机联队,以便在战时舰载机部队出现损失后,有足够的舰载机部队对航空母舰进行补充。

1932年的春节国宴落下帷幕后,军方的海陆空三军按照着各自的计划发展着,而这个时候陈敬云也已经把视线从军事方面转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上来,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是否强悍,说到底并不是军队本身决定的,而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力量决定的。要想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保持不败捞取战争利益,就必须把国家的工业经济这个基石打牢固了,毕竟有了大量的工厂才能够源源不断的造出大量的坦克和飞机来。

1932年,中国再一次掀起了大规模建设的浪潮。

与此同时希特勒正在率领纳粹党为了总统选举而努力着,他用着夸张的语言和手势为德国人民描绘了一个美好而虚幻的未来,届时德国人民将会亲手选择希特勒作为他们的领袖,带领他们一起进入极度疯狂的时代。

第〇七〇九章 希特勒的崛起

“驻德国方面的人已经汇报了德国方面的第二次总统选举,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在选举中大获胜利,其党魁阿道夫·希特勒获得了高达百分之三十七的选票。按照这个情况下去,希特勒主政德国是迟早的时期了!”外交部的顾维钧向着陈敬云回报着德国方面的事务。

说实话,顾维钧是有些不太理解为什么陈敬云这么关注德国了,这段时间连接让外交部接触德国方面,以便随时了解到德国的最新进展。虽然那说德国也算是一个工业强国,但是在顾维钧的眼中,德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业强国而已,对于世界局势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

如果说一战中的德国还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话,那么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随后又是被英法联手打压了十年,纵然二十年代中后期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得到了一定的复苏,但是这个时候的德国和一战时期的德国是两码事。

他自然是不知道陈敬云关注德国的原因是什么。

陈敬云之所以会这么关注德国,自然是和后世里的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陈敬云虽然到了这个时代改变了很多事情,但是依旧有些事情是他无法改变或者说不像改变的,比如一战的德国战败,又比如德国纳粹党的崛起。

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土地被割让,但泽走廊的成立把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一分为二。二十年代里德国在经济方面也是不容易,二十年代中后期获得了来自美国的大量资本注入,这才让德国的经济重新焕发了生机。

然而1929年经济爆发后,美国人自顾不暇大量从外国抽调资本回国,短短两年内就从德国抽调了大约两百亿马克的贷款,而大量的贷款被抽走后一下子就让德国经济陷入了崩溃,银行倒闭,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几乎是一下子就把德国逼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而这种时候,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纳粹党如同金星一样从德国政坛上崛起,1929年前德国纳粹党的党员不过十万人左右,然而到了今天他们的党员数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之巨,在1930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了高达六百四十万的选票,占据全部选票的18。3%,而纳粹党人现在也已经放出豪言,要在今年七月份即将举行的国会选举捞取超过百分之四十的选票。

纳粹党之所以崛起的这么快,和德国国内糟糕无比的经济状况是分不开的,从经济爆发后到现在,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暴跌40%,这个年代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煤炭和钢铁产量都出现了暴跌:煤炭产量下降32。7%,钢产量下降65%。此外对德国工业经济而言至关重要的机械制造业产值下降62。1%,产品卖不出去自然也就没钱进口,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暴跌,下降幅度高达百分之七十。

如此糟糕的经济状况很自然的就会让无数人实业,1932年的实业人数超过八百万,这还是把那些临时短工的人给排除掉了,如果加上这部分人的话,少说也有一千多万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维持生活,而当时的德国总人口也不过几千万而已,经济危机不但让普通工人实业,同样也重创了中小商人,手工业者等。

经济危机时期的德国就是一个充满了愤怒和怨气的国度,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用着夸张的手势和语言为德国人描绘了任何一个德国人都无法拒绝的美好未来,于是乎人么开始把希特勒当成了德国的希望和救星,纳粹党快速发展并快速地在议会中壮大。

1932年7月31号,新一轮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收获百分之三十八的选票,一跃成为德国第一大党派,此时,任何人已经无法阻挡希特勒登上德国元首的宝座了。哪怕是德国总统兴登堡劝说希特勒和佛朗茨·冯·巴本联合组建政府,但是被希特勒严词拒绝了,声称要求获得包括一切的整个国家权力。

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希特勒登上德国元首的宝座了。

获知希特勒的纳粹党赢得了德国国会选举后,陈敬云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给自己倒了一小杯酒独自庆祝。

陈敬云的庆祝自然不是诚心诚意的对希特勒表示庆祝,实际上陈敬云对希特勒并没有什么好感,对德国也没什么好感,好吧,既然说到这里,实际上陈敬云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好感,包括他一手建立的国度。

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这个利益包括了权力,包括了名望,包括了钱财,一切他所想要的东西。建立这个国家,发展这个国家并对抗日本和苏俄,大体上都是因为这些理由。至于他经常说的华夏复兴,口号说说就好,当真了多没意思啊。

说道根子里,他就是一个利己主义者。

但是他的个人利益是和国家利益结合到一起的,他率领国家打赢了战争,获得了胜利同样也能够为他自己收获庞大的利益。金钱他不缺,权势他现在也有了,名望也够高了,对于陈敬云来说,剩下能够追求的不外乎身后名以及一些虚荣心或者恶趣味了。

人的追求在不同阶段是会不同的,以前的陈敬云追求权势和名望,现在这些他都有了,就会开始追求内心里的虚荣心了,比如带领中国成为地球霸主?又比如弄点核弹随便扔扔,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坐在陈敬云的这个位置上是很难理解他的想法的。

这样的一个人已经是把中华共和国当成了自己的私产,这个国家是属于他的,而不是说他这个人是属于国家的。

现在的他仿佛就像是玩战略游戏一样,经营国家,发展实力,争霸地球,追求的是自己心中的爽快,至于拯救中华民族,那只是顺带的。

而在这场世界战略游戏中,有那么多的玩家,而他陈敬云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经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当成了潜在敌对国的陈敬云自然是很欢喜看到德国陷入地狱的深渊的,只有德国在希特勒那疯子的带领下发起狂了,然后把整个欧洲搅的一团乱的时候,他才好浑水摸鱼嘛。如果没有德国来挑起世界大战,他陈敬云可没有信心单凭中国自己就掀起一场世界大战来。

尽管知道希特勒那人会在欧洲掀起一片腥风血雨,但是现在时间还太早,而且中国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坐看世界大战打的那么热闹而不管啊,等到了适当时机就去插上一脚,要想插手世界大战,就得需要足够的实力,不然学慈禧对全球宣战了也没人拿个正眼瞧你啊。

于是希特勒在德国乱搞的时候,陈敬云也是把大量的精力投入了国内的建设中来。

1930年陈敬云重新上台主政后,连续颁发了一系列的振兴工业经济的政策,为了避免进出口贸易的锐减带来的影响,陈敬云大力开发国内市场,用扩大需求来消化刺激国内工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本来就多,虽然因为中国的多数民众收入偏低,导致国内自身的工业市场并不大,但是经过中国十几年的经济复兴,国内的市场已经扩大很多,加上贸易壁垒的存在,中国出口不了,但是外国的商品也不能进入中国市场了啊,这一部分进口货的市场被国内产品挤占后,让国内的工业也是缓过气来并继续发展。

中间虽然爆发了中日战争,持续将近半年的中日战争尽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但是却是利大于弊,军工生产的刺激让国内轻重工业的发展得到了一个短时间的刺激,尤其是国防工业相关的重工业更是发展迅速。

1931年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的各方面需求持续增加,进入了1932年后中国又是颁布了数个刺激工业发展的计划,国内的基础建设进入了一个更大规模的高潮,而这就导致了中国各方面的行业都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增长。

以国家工业基础的钢铁行业为例子,在经济危机爆发前也就是1928年的时候,中国的钢产量只有五百万吨左右,1929年的时候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影响了钢铁行业的增长,1929年的钢产量为五百三十万吨。然而到了1930年的时候,陈敬云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其中大量的基础建设让钢铁行业呈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达到了七百万吨之巨。1931年的时候因为中日战争的缘故以及国内基础建设持续加速,使得钢产量达到了八百万吨。经济发展预计今年也就是1932年就能够突破一千万吨的大关。

1931年的时候中国的钢产量仅仅排在美国、德国、法国之后,排在世界第四,这已经算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铁强国那里,超过了苏俄很多,至于日本就更无法比的,而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打酱油的国家就更不用拿出来说了。

第〇七一〇章 养狗咬人

1931年中国的钢产量达到了八百万吨,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攀升,预计1932年的时候就能够突破一千万的大关。

中国的钢产量继续攀升,但是其他国家却是深受经济危机影响非但没有增产,甚至出现了产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各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产量萎缩。

当然了这里说的并不是各国就只能生产出这么多钢铁,而是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他们生产出来了也卖不出去,美国的钢铁行业目前的产能远远没有到达上限,一旦市场有了需求,各国的钢铁产量都会急速攀升,这种情况不单单是中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也会如此,但关键的是,他们就没市场啊!

而中国的钢铁行业得益者国内市场的扩大,却是能够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让中国的钢铁产量在这短短几年内大幅度增长。非但钢铁行业大幅度增长,其他的基础行业比如化工、机械等行业都是出现了大规模的增加幅度,这些基础行业的发展也是直接带动了轻工业的发展,以轻工业中为代表的纺织业为例子,1932年的产值相对比1931年足足增加了40%,不但挽回了1929和1930年的损失,甚至还有着大幅度提高。

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在这场经济危机的大浪潮中犹如一艘巨船稳妥而高速的航行在海面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种成绩的背后虽然隐藏着诸多的问题,比如通货膨胀这个大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面前都是被掩饰掉了,国内的经济学家们一个个都拍着胸脯说中国的经济至少能够持续高速增长二十年以上。

对于政府干预并拨款带动基础建设所蕴含的风险不是没人知道,经济发展司里的一票专家都知道风险,但是面对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让他们选择了无视这些风险。

用经济发展司刘大均的话说就是:“通货膨胀总比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强!”

陈敬云也是知道风险的,但是他依旧这样选择了这样做!他的考虑比刘大均要简单多了,现在他需要的是国家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而且是短短五六年内就需要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而等五六年后这些经济政策的负面效果出来了也不怕,因为到时候就是世界大战了,都世界大战了还怕什么经济危机啊。

中国施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也是被许多国家学了,第一个就是日本,结束战争后日本新上台的内阁立即着手恢复国民经济,也尝试借鉴了中国的一些经济政策,但是效果不佳。因为中国的种种经济政策其实说白了就一点,那就是扩大内需。但是日本的人口虽然也不算少,但是日本国内自身的市场比较有限,而更重要的是日本自身缺乏足够的资源,它需要依托国际贸易才能够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它需要印度的棉花,需要中国的铁矿石和煤炭,然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销售到国外,经过中日上海条约,中国和日本签署互惠商贸条约,日本的部分产品重新得以进入中国的市场,这为已经快要崩溃的日本经济注入了一注强心针,与此同时日本的市场也是对中国产品开放,大量的中国产品也是进入了日本。

这里头是双方获利,倒也不好说谁吃亏谁获利了。

这样的日本经济要想依靠扩大内需来振奋经济的话,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单单借鉴中国的经济政策根本就无法达到。

而美国方面也是有意学中国的经济政策,民主党的纽约州州长罗斯福已经正式进行总统选举,而他的竞选纲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经济政策就是被诸多人认为是借鉴了中国方面正在施行的经济政策,至于效果会如何还得看罗斯福真的当上总统再说。

实际上,当时间进入了1933年的时候,这场蔓延了全球范围,造成了重要影响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放缓脚步,各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或多或少的都能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咬牙坚持后,1933年时候的日本已经是渡过了最难的关头,而这个时候也是尝到了和中国签订商贸互惠条约的好处,虽然说这个条约被日本国内指责为出卖日本国家利益,导致日本国内市场里充满了中国制造的商品,从高端的精密机械产品,再到普通的螺丝钉,从中产家庭所用的电器再到普通百姓都需要用的洗衣粉,从年轻人嗜好的自行车到富人家庭和企业组织的轿车,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着中国商品的痕迹。

然而日本也得到了许多,其中收获最大的自然是日本的纺织产业,虽然面临着中国本土的大量纺织企业的竞争,但是日本的纺织企业依旧占据了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而这些出口中国的纺织产品占据了日本出口额的60%以上。除了纺织外,其他的一些日本商品也是进入了中国市场。

到了1933年的时候,中日两国已经成为彼此间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这两个国家明明就是潜在的敌国,两年前的战争谁都没有忘记,但是这个时候却是变成了彼此间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事说出去让日本内阁的头脑门都是苦笑不已。

两国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变得这么复杂,也和陈敬云有些关系。1931年中日战争的时候,英法美已经赤裸裸的表现出来了对中国的防备和敌视,昔日和中国是准盟友的美国这两年也是频繁指责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问题上表现的过于强硬。

至于英法两国就更是把中国当成了东亚地区的最大敌人来防备了。如果说一战时期,日本是他们顾忌的话,那么二十年代他们就是同时顾忌着中国和日本,但是进入了三十年代,日本已经从他们的潜在敌对威胁国名单上被排除掉了,中国变成了他们最顾忌的国家。

这个时候,如果中国和日本之间如果继续敌对的话,那么不用想都会知道,英法美等国就会支持日本来对抗中国,就和当年英国支持日本对抗俄国一样,在没有准备完全之前,陈敬云也是不愿意冒着太大的风险让中国成为各国的眼中钉,所以战后和日本修复关系就成为了很有必要的事情。

这不是说陈敬云对日本有好感,而是防止日本全面倒向英美两国,这就好比家门口有一只土狗,它朝着你吠了几声,你踢了它几脚。而这个时候不远处还有好几条更加凶猛的流浪狗盯着你,继续踢那土狗的话那些流浪狗就会一起扑上来咬你。但是你要是这个时候给那土狗丢几块骨头,这被打贱了的土狗就会一边露出狠色一边咬上肉骨头,同时还会对那几条流浪狗露出凶狠之色,生怕它们扑上来和它枪骨头,这个肉骨头就是中国市场。

毕竟日本可不是英法美的殖民地,它也是一个独立国家,而且还拥有着世界第三规模的庞大海军,英法美是中国潜在敌人的同时何尝又不是日本的敌人。要知道日本海军的战略目标可是对抗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日俄战争后美国海军就是日本海军的最大假想敌的,这一点一直到1930年才改变过来。

如此情况下的日本如果没有被中国逼到绝境的话,是不会弯下腰向英美求援的,因为求援就意味着需要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绝不会比中国做侵占的日本利益轻多少。

相对敌对又有着彼此间的利益纠缠,这就是中日关系会变得如此复杂的原因之一,除了这个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陈敬云不希望让现在的日本变得太过虚弱,他还等着日本保持一定的实力,然后和英法美开战呢,要是没有日本跳出来,陈敬云还真不好对英法美在亚洲的殖民地出手,这要是贸然自己开打,估计到时候中国可就是独自对抗全世界的局面,陈敬云哪怕再自大也没认为中国有单挑全球的实力。

这事关后续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的战略方向选择,陈敬云短时间内也没有太过清晰的思路,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而目前来说,和日本修复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中日在整个三十年代都进行对抗的话,中国也别想安稳发展了,而一边的英美就会笑死了。至于后期会怎么选择,就得看局势的发展了,万一希特勒要是突然想要当一个文艺青年不挑起世界大战的话,陈敬云也就只能干瞪眼,万一希特勒要是发了飙,一下子就横扫法国而且登陆英国成功的话,陈敬云的选择也会不同。

而在这些可能性到来之前,陈敬云所能够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发展,积蓄最大的力量,不然到时候不管是灭英美还是核平日本又或者推平苏俄德国,都没有足够实力的话,任何的战略都是只能成为空谈。

为了加紧和日本的联系,陈敬云又是主导了四国商贸互惠条约,而参与国自然是日本和中国以及朝鲜和俄罗斯了。

陈敬云是希望短时间内把日本绑起来,让它对中国形成依赖,这个从中国消化了日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出口商品,几乎供应了日本将近半数的铁矿石和高达七成以上的石油就可以看得出来。一旦中国切断和日本的贸易,中国自身的损失并不会太大,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让其经济一夜之间彻底崩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有着中国方面的支持,那么日本就能够被武装起来,然后露出锋利的獠牙。

陈敬云现在做的就是养狗咬人,至于最后是咬着敌人还是会咬到自己那就得另说了,但是陈敬云知道现在要是不养这条狗,它就会乱叫,咬不死自己也会把自己恶心到的。

第〇七一一章 各国新政

1933年,德国的希特勒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利益交换和妥协,和德国内部的诸多政治派系取得了合作,希特勒成功当上了德国总理,希特勒一上台后打击政敌掌控权力的那些手段和事情就先不谈了,但是希特勒上台后施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却是成功的把德国拉出了经济危机的深渊,一系列政策的事实让德国经济重新振兴,甚至是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绩。单单从这一点来说,希特勒玩经济还是非常有一套的。

而同一时期里也还是1933年,美国民主党人罗斯福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并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罗斯福一上台就是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尽管其中的诸多经济政策和中国实施的经济政策有着较大的相同,但每个国家都这属于自己的特殊情况,想要完全的复制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同来施行不同的经济政策。

但是不管是美国罗斯福还是德国希特勒,又或者是中国陈敬云,这三个国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却都是奉行了同一个准则,那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用政府的杠杆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说起来也有些好笑,这三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但是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却是异曲同工的,也许有些些许名词的不同,也许有些细节方面的手段不同,但是说到底了其实都是差不多,比如放弃金本位阻止黄金外流,人为的制造本国货币贬值,国内通货膨胀抬高本国农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对出口产品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政府直接投入海量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比如美国的巨型水电站,中国的铁路,德国的高速公路都是这一类的代表产物。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各自的经济复苏政策后,也是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扭转危机的希望,1933年开始,各国的经济不同程度的放缓了下跌速度,甚至有少数国家开始缓慢的增长,似乎这场经济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这场蔓延了三四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尽管远远还没有过去,但是在1933年的时候却已经触底,之后的事情就是慢慢的恢复了,至于需要多久才能够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那自然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受益于美国和欧洲经济开始稳定好转的影响,中国在1933年的第一季度出口量增长达到了25%的水平,而增长部分主要来之于美国和欧洲国家。

1931年中日签订商贸互惠条约后,中国的出口贸易开始复苏,但是主要的出口国却是日本,其次就是朝鲜和俄罗斯了,这两年虽然有着缓慢的增加,但是受限于日本和俄罗斯以及朝鲜自身的市场较小,虽然增长的幅度还可以,但是增加的出口总量却是不多的。现今美国和欧洲那边经济开始好转,也是直接带动了停滞不前的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曾经作为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的生丝、茶叶、瓷器的出口量也开始增加,而新兴产业中的电器产品出口也是开始回升。

1933年,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结束经济危机的希望,甚至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主张召开一场协定关税会议,力争让各国把关税水平回复到1929年以前的水平,但是这年头谁都知道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号的出口国家,美国想要各国重新降低关税自然是为了美国产品重新进入东亚和欧洲市场打通道路。虽然说中国和欧洲对美国的出口也不少,但是响应者却是不多,以为现在中国和德国方面都是属于那种树立了高额关税,利用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的,这关税一降低下来,美国产品就会重新大量进入,到时候对于中国或者德国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陈敬云看来,和美国商定关税互惠的话,中国固然能够重新获得美国的大量市场,中国以往的生丝等出口商品就能够为中国带来大量的外汇,但是有利也有弊,中国也会因为向美国重新开放大量的市场,从而让美国的诸多工业产品挤占大量的国内市场。

而现在中国的国内情况已经和二十年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中国是需要通过出口来获得宝贵的外汇,然后用这些外汇来换取外购的先进工业技术设备甚至军事装备,在中国的早期经济发展中,中美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大的,让中国通过大量低级工而已产品和农业产品和矿石产品的出口赚取了足够的外汇,并用这些外汇买回来了中国急需大量工业设备,从而为中国的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什么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和日本都那么重视生丝的出口呢,因为这是他们少数几种能够大量出口并换取外汇的商品。

然而到了今天,中国的工业化大体已经完成,尽管技术上还不如西方这些有着百年底蕴的强国,但是好说好歹是可以造出来了,别说是低技术的轻工业产品了,就算是需要高技术的工业品也能够制造出产,南京机械设备公司生产的纺织机已经足以代替外国同类产品。诚心而论这些国产货和德国货,美国货比起来性能上要略差一些,而价格也不会便宜太多,这种情况下一旦重新降低关税,就会让国内这些企业陷入困境,这是陈敬云所不愿意看到的。

用句很不客气的话说,除了粮食外,中国现在已经没有太多需要进口的东西了!就算是有那也只会少数高技术产品,之类产品别人也不会轻易卖,就算卖中国也不会说需要太多。而其他的低技术产品中国几乎都能生产,这些产品本来国内企业的竞争就已经够大的了,如果还在外国产品的话,那么就更让国内企业难过了。

在1930年到1933年这几年里,由于主要大国贸易壁垒的存在,中国和日本、朝鲜、俄罗斯四国已经演变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这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几乎能够提供所有的产品和原料,同时又有着足够的市场,能够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内循环。之所以说脱离了美国和欧洲后技术会不会降低,这倒不用太过担心,中国和日本虽然都是后进国家,但是作为世界上少数工业国之一,这技术上虽然有些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尖端行业,尤其是军事装备上面,而其他的民用方面技术并不算太差。

这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体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极大的限制了日本的选择性,使得日本越来越依赖中国。说起来也简单的,因为贸易壁垒的存在,日本无法向美国和欧洲出口大量产品,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美元或者英镑等外汇,没有外汇也就不能向这些国家购买足够的工业产品或者原料了,但是和中国进行贸易的话,日本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华元储备,然后用这些华元购买中国的原料和工业产品从而维持经济循环。

如果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而世界局势也一直不变的话,说不准中国和日本还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