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葬清-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代巨枭皇太极,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刹那,他依旧是站着的,依旧是挺直了自己的脊梁,只是,这似乎也是一种最后的回光返照。
或许他的离去夹杂着遗憾,历史上他给多尔衮留下的是一个强盛的女真,但如今,由于有着护龙军的出现,女真的局势其实很是堪忧。
但皇太极也该是满意了,对他这种枭雄来讲,慢慢病卧床榻等待死亡或许是一种比凌迟更痛苦百倍的事情,枭雄,就该有枭雄的死法!在最后一刻,突然杀出的护龙军让皇太极情不自禁地重新调动起全身的精气神,即使这只是一种回光返照,但已经足以让历史上其他枭雄艳羡不已了。
……
皇太极身死的消息被正黄旗的固山额真们严格封锁,直到第三日,好不容摆脱了孔有德纠缠的多尔衮率着正白旗奉命来到了旅顺,只是,发布这道命令的人却已经不在了。
一切似乎如常,当多尔衮走近旅顺城内的帅帐时,看见的,不再是昔日威严无比,让自己既是敬畏又是痛恨的八哥,而是躺在白布上,冰冷冷得八哥。
痛,从心生。
多尔衮曾幻想过皇太极的无数种死法,他也曾幻想过当皇太极真的死后,自己究竟会如何地痛快开怀。
但是,他从没料到,真到此时,他的心情居然是痛,让他这个女真汉子都觉得无法承受的痛!
“八哥!”
多尔衮走到皇太极遗体前,一把握住了皇太极的手。
“八哥,十四弟来看你了。”
小时候,其实八哥对自己和多铎也是很好的,如果不是八哥他们一起逼死了自己和多铎的母妃,怕是这十几年来兄弟几个也不会表面亲热其实内心已经形同仇敌了吧。
“八哥,有什么遗言交代的么?”多尔衮冷着脸向身旁的正黄旗诸固山额真发问。
包括鳌拜在内的十余名正黄旗上层将领对视一眼,随后仿佛一起下定了决心,一齐向多尔衮下跪行礼,诚声道:“大汗遗命,汗位由十四爷您继承!”
多尔衮的手抖了一下,重新转过头看着皇太极的脸,随后他站起身来。
“大汗身死之事你们封锁得很好,继续封锁下去,直到咱们打完这一仗!”
“喳!”
翌日,一封命令传递到刚刚摆脱耿仲明纠缠,正在来旅顺途中的莽古尔泰,以皇太极的名义命令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向朝鲜边境开去,与之通行的还有从旅顺城开出来的正黄旗大军,共计约一万多人马。
见旅顺城内的八旗军出动,聚集在一起的尚可喜、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四将共计一万两千大军展开了向旅顺城的进攻,誓要拖住八旗军的步伐。
在旅顺城,护龙军东江镇和守城的八旗兵打起来攻坚战,正在酣战时,多尔衮领正白旗和新建镶红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白旗五旗大军忽然杀出,其中还有三十门大炮轰鸣,一下子杀得护龙军东江镇军一个措手不及,尚可喜诸将拼命收拢防线,但是在悍不畏死的八旗兵冲击下,护龙军的防线还是被击溃了。
护龙军迎来了首次败绩,这一战中,东江镇诸路兵马损失惨重,尚可喜准备自杀向龙辰谢罪,幸好被孔有德阻拦住。
而在另一面,正黄旗和正蓝旗在鳌拜和莽古尔泰的率领下和护龙军冉义部与祖大寿部交战数次,双方势均力敌,未分出胜负,但是由于护龙军东江镇诸路军被多尔衮打败,已经失去了牵制旅顺的作用。而在旅顺还有上万八旗军,若是投入朝鲜边境,怕是冉义和祖大寿也无法挡住,战火必将燃烧到朝鲜内去。
形势不堪,非常不堪,龙辰的七千最为精锐的直属军在山海关,朴氏军如今还有七八千人马也在山海关,祖宽的四千关宁铁骑也在山海关,赵一名和大仁部约五千人马也在山海关。
难道真的要向大帅告急,请求回师救援?
就在此时,女真方面派出了信使,女真向护龙军求和!
奴才是指待奉主子之奴仆(满语称包衣阿哈),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负面意义。明、清时期太监面对皇帝亦会自称奴才,而清朝的满族大臣面对皇帝也会自称奴才(表示亲近),汉人却不自称奴才(清朝也禁止汉人对皇帝自称奴才,认为汉人奴才不如,只准称臣)。在清代成为皇帝奴才是特权。因为乾隆时有汉臣邀宠自称奴才,因此发圣谕满汉今后上奏折一律称臣。宁可满人降格称臣,也不能让汉人做奴才。
“奴才”一词,虽含鄙意,却在清朝典章制度上有着一个特殊的位置。清朝规定,给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满臣,便要自称“奴才”;如果是汉臣,则要自称“臣”。汉臣如果自称为“奴才”就算是“冒称”。
“奴才”与“臣”这两个称谓,谁尊谁卑,以今人的眼光,无疑是“奴才”低于“臣”。但这种判断,与清朝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奴才”一称,从表面看,似不如“臣”字体面、尊严,实则“奴才”要比“臣”金贵得多。“奴才”,实际是一种满洲人主奴之间的“自家称呼”,非“自家人”的汉人是没有资格这样称呼的。
汉臣称“臣”,并不是皇帝为了照顾汉臣的面子,“特地优待,锡以佳名”,而是为了与“奴才”一称相区别,以显示汉臣的地位低于满臣俗谚云:“打是疼,骂是爱”,清朝皇帝让满臣自称“奴才”,实际是骂中之“爱”;反之,不让汉人称“奴才”,则是因为缺少这份“爱”。
呵呵,今天在一个贴吧,小龙说了句:清代汉人不叫奴才,奴才是满人自己叫的。然后被一群“小学生”围攻,被扣了个满遗的大帽子。汉人在清朝不是奴才,这是事实,因为在那时期满人眼中,咱们汉人连奴才的地位都不如。
第三十章 起兵以教天子如何为君(第一更)
护龙军辽东战事前期,由于有着牛二麾下哨骑近乎完美的封锁,让大明关外三城基本丧失了对外的联系,方便护龙军对其进行逐一攻克。然而这世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或者说,是护龙军在攻克山海关后,故意将大明关外三城陷落的消息传了出去,等于将这个已经透了风的墙又拿一把大斧头砸得破得更大,也让这股风吹得更加猛烈。
从山海关逃出来的杂七杂八的人群止不住脚地向关内逃亡,他们将山海关陷落的消息传了出去,而且他们传过去的不仅仅是这些,还传递着恐慌的情绪。不要小看这种传言的可怕,经过无数张人嘴“传递”后,绝对能把护龙军传得神乎其神,能够最大的发挥这种心理攻势的作用。
惊天动地的火炮声,龙帅手下那批如狼似虎的朝鲜蛮子,原本大明基石的辽东军的不堪一击,随着这支逃难人群的不断深入内地,这种恐慌思潮也被带动起来,本来这几年只是听说过而已的护龙军,在如今大明边关附近百姓眼中立刻就成了比女真鞑子还要强大的存在。
毕竟,前几年女真鞑子闹得再厉害,他们也没本事咬下山海关不是?
同时,护龙军哨骑更是明目张胆地向边关附近的各州县堡寨都发放了起兵文书,其言简练,差不多是历代起兵“作乱”中最言简意赅却又名目张胆的了。
“天子无道,苟合女真,残杀忠良,今起兵以教天子何为人君之道。”
据说,很多州县的官员看了这封文书后,直接吓得双腿发软瘫倒在地。这护龙军,这龙辰是直接打出了教天子如何当皇帝的旗号啊!历代起兵作乱里面,农民军是泥腿子,他们不讲究这个,但凡是朝廷系的力量或者说是已经自成格局的藩镇力量要造反前,总归会来个意思大体过得去文告,图个师出有名呗。
就像燕王朱棣当初打得也是“靖难”,“清君侧”的名义,意思就是我就是来帮你把身边的佞臣全都清理掉,让你好好做皇帝。当然,朱棣的心思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而建文帝直接开溜了,他可不相信自己叔叔打到京城后这皇位还会是自己的,甚至连自己的小命可能都不会是自己的。
而像护龙军这般行事却实在是破天荒的一次狂傲,他龙辰这是打算以帝师自居么,这让当今圣上情何以堪?
……
朱由检这阵子心情格外得好,因为大明对农民军的绞杀告一段落,虽说没能将这股农民军斩草除根,让他们逃出去不少,但农民军也是元气大伤,暂时是不会再有能力闹腾什么事儿了。
而且在辽东,自己也和女真人达成了停战,皇太极还向自己称臣,接受了册封,对外对内的事情都平息下来,让自登基以来就被一系列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的朱由检大是快意。
“今日去皇后那里用午膳,把慈烺也叫过来。”朱由检批阅完奏折,向身旁的王承恩吩咐道。
“老奴这就去准备,皇上你现在就可以移驾了。”王承恩见朱由检今日心情很好,自己心里也不禁高兴起来,明朝虽然盛产专权的大太监,但不得不说这些太监和皇帝的关系那是极好的。像王承恩这种就是,在历史上他能陪朱由检一起殉国,可见其对朱由检的忠心耿耿。
其实,朱由检和周皇后的关系并不是非常融洽,尤其是对皇帝来言,他最喜欢的往往不会是自己的正牌皇后。
朱由检其实比较宠爱田贵妃,然而田贵妃恃宠骄横,常常故意和周皇后争风吃醋。明朝皇帝的皇后有个传统,那就是从平民家中挑选,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外戚做大。然而,这也导致了明朝皇后普遍不给力的情况,纵观明朝,能够有些魄力或者有些作为的皇后,有是有,但少得可怜,对比一下宋朝皇后,就差得十万八千里了,当然,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你总不能强求一个平民家庭出身的皇后能够多么会玩政治。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明朝宫斗剧比不上清朝宫斗剧的缘故吧,清朝皇帝的妃子们基本都是有家世出身的,从小耳濡目染下来,等进了皇宫勾心斗角起来那真的是别开生面,阴得狠得背地里使劲儿折腾,但明面上依旧做得滴水不漏,这种题材拍成电视剧真的很有看头。而明朝的宫斗呢,由于“选手”们出身不好,导致争宠的素质和手腕上明显差清朝同行们不止一筹,如果仔细将明史读一遍,你会发现明朝的宫斗真的很傻很二·逼,这种题材却确实难以搬到荧幕上去吧…………………………小龙喧)
周皇后自然会反击,她开始有意冷落田贵妃,有一年正月初一,田贵妃依例要到周向皇后拜年,由于天气寒冷,乘车直到皇宫才下车来,周皇后很不高兴,让她等了好久才受拜,二人见面也没有说什么话,田贵妃自讨没趣,匆匆回去,继而袁贵妃来拜年,周皇后对她十分热情,有说有笑,在后宫座谈了近一个时辰,这一冷一热,反映了周皇后的厚此薄彼,田贵妃受此冷遇,含恨在心,便向思宗泣诉,这样也就影响了思宗与周皇后之间的关系。毕竟你是皇后,那种气度还是得有的吧,这般明面上削了田贵妃的面子,其实也是在削自己的面子。而且还会让本就不喜欢自己的皇帝更加讨厌自己。
有一次,朱由检在交泰殿与皇后相会,不知因争论什么问题,竟大动肝火,思宗用力把周皇后推倒于地,周后愤而绝食,后来思宗也周后太粗暴了,令太监赐给周后一件贵重的貂裘,且问起因,周后争回了面子,帝;后始和好如初。这件事是史料记载的,你又可以再次发现周皇后真的水平不怎么样,居然跟自己的男人玩起了绝食,恐怕拿这种事儿要挟就算是寻常男人也受不了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朱由检最后向周后妥协其实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罢了,毕竟周后顶着一个国母的名头。
但朱由检对自己的太子朱慈琅还是很喜欢的,算是爱屋及乌吧,周后的地位应该是不可动摇的了,除非是明朝灭亡。
早就接到传信的周后替朱由检准备好了午膳,在吃穿住行方面,朱由检确实是明朝皇帝中最苛刻自己的了,一场帝王家的小家宴,也就五菜一汤,就连旁边吃饭时奏乐的项目也被朱由检给取消了。
“陛下来了。”周后向朱由检请安。
“儿臣给父皇请安。”朱慈琅也向朱由检行礼。
今年朱慈琅也已经八岁了,这几年朱由检一直忙着女真鞑子和农民乱军的事儿,一直没怎么抽出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太子,因为从两岁到八岁这六年时间里,朱慈烺一直住在钟粹宫里。
如今朱由检烦心事儿暂时解决了,就准备好好提点提点自己的孩子,用膳时朱由检问了朱慈琅好几个学业上的问题,朱慈琅回答得都很好,周后在饭桌边也是幸福地笑着,天家日子虽说刻意过得清淡些,但也算是有些人情味儿。
朱由检对朱慈琅的表现很满意,当即下令给朱慈琅增加了东宫用度,朱慈琅也立即起身谢恩。
正当这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时候,掌握司礼监的曹正淳连跑带爬得“闯”了进来,禀报道:
“陛下,山海关丢了。”
一同丢了的还有朱由检手中的筷子。
第三十一章 三叠浪 (第二更)
山海关易主的消息最先传达到京师,震惊的朱由检再也顾不得享受什么家庭温暖了,连忙召集大臣开始议事。
当诸臣知道山海关易主的消息后,顿时炸开了锅,惊慌地议论起来,本就心里烦躁的朱由检直接在殿上亲自喊起了:成何体统!
朱由检这一喊,场面迅速变得鸦雀无声,这不是说明朱由检在大臣们心目中威望有多高,更不是朱由检的王八之气有多浓郁,而是因为诸臣都怕了自家这位皇帝。怕和敬畏是两个概念,朱由检通过自己的手段狠厉,贬谪打压,砍头杀戮,成功地让朝野大臣怕了自己,但这种怕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明成祖是以自己的王霸之气统御群臣,嘉靖帝擅长袖里乾坤,即使不上朝却依旧可以将朝野大臣掌握在手中,这是一种境界一种统御下属的境界。可惜朱由检这个半路出家的皇帝在这一点上甚至连天启帝都不如。天启帝至少还懂得养一条叫魏忠贤的狗狗,狗狗在前面咬人,天启帝一边做着木匠活一边依旧能够对朝野保持着强大的控制力,不像朱由检这般自己直接赤膊上阵,将自己彻底搞成了独·夫。
也无怪乎历史上李自成进京时,大明大臣们纷纷争相请降,上演了一出出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思的闹剧,这皇帝得做得多么失败,才能让底下大臣们如此离心离德?
以前当护龙军情况不清楚时,朝野上对护龙军是招抚还是打击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如今护龙军已然公开作乱,成了第二个女真,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打吧。
主战派反正在历史上总是享有美名的,反正又不是自己去挂帅打仗,动动嘴皮子喊喊口号又有什么损失?历史上就是这样一批铁骨铮铮的大明朝臣,在李自成和多尔衮先后进京时表现得却比哈巴狗还要像哈巴狗。
喊完口号,大臣们就开始玩老一套,开始追究责任,追究丢失山海关的责任人,借着这次山海关丢失,打击政敌。党争,似乎已经融入了明末大明大臣的骨子里头,已经成为了明朝大臣们的一种本能。
首先被推出来的罪人就是刘文镜,这个蓟辽督师,跟京师将门一系有仇怨的派别就开始借着刘文镜丢失山海关的事儿发起进攻。
想当初袁崇焕当蓟辽督师的时候,虽说让女真鞑子偷偷进了大明腹地,但至少女真鞑子还是拿大明边镇没什么办法,怎么就你刘文镜当了蓟辽督师后就把山海关给丢了呢?
从刘文镜的能力批判到刘文镜的品行,攻击一方火力全开,大有借此机会彻底打压京师将门一系力量的意思。而京师将门一系的大臣只能选择暂时观望,因为他们弄不清自家皇帝的意图,不过依着自家皇帝的性格,刘文镜这次估计逃不脱拉个午门斩首了。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攻击刘文镜的大臣们正兴高采烈地吞吐着唾沫星子时,朱由检发话了:
“刘文镜上了奏折,禀明了护龙军的狼子野心,同时也向朕请罪了,如今刘文镜已经背上出关,去宁远找满桂商议如何收复山海关之事,这个时候,就让他先戴罪立功吧。”
好了,皇帝开口了,攻击一方只能停止战斗,接下来就是扯皮商议之中。
一番折腾,朝臣们讲得是口干舌燥,朱由检也是听得头脑发昏。
就在这时,一道提神的消息来了!
一名小太监将一份加急奏折送到额王承恩手中,王承恩呈递给了朱由检,当朱由检打开奏折扫了一眼后,脸色大变,同时怒吼道:“祖大寿,朕要诛你九族!诛你九族!”
锦州归降护龙军,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大明朝堂这潭死水中。
本来大家想着,山海关丢了,还有着宁远和锦州不是?大明如今还有一些个兵马可以调动,湊一凑,聚一聚,将山海关再夺回来,最后再将关外三城好好整治调理一番,也就行了。女真鞑子前些年这么利害,不也是没打得破宁锦防线么,护龙军这次怕也是一时运气好夺了山海关罢了。
退一万步说,护龙军如今得了山海关,背后还有锦州的祖大寿和宁远的满桂牵制着,他难道还敢长驱直入大明内地不成?
但如今祖大寿居然投降了护龙军,大明不仅仅少了可以在关外牵制护龙军南下的力量,更是让护龙军实力声势大增。眼下关外就剩一个满桂守着宁远了,满桂的压力会有多大?
“陛下,应该调卢象升和洪承畴一同北上收拾局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当知道锦州投降后,朝臣们也终于意识到失态的严重性,若是大明朝都玩没了,大家还争个什么劲儿啊。
朱由检点了点头,下旨道:“命杨嗣昌加固大同和宣大的军务,不能让护龙军再钻空子,命洪承畴领军北上入大同,命卢象升领军北上入蓟镇,命孙传庭领军北上入宣大,待得三军开至,粮草器械筹备完善后,再准备北击护龙军!”
如今的洪承畴仍任陕西三边总督,但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前些日子里刚刚把农民军收拾了顿,声望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是眼下大明少数几个有真本事的军事统帅。而且洪承畴麾下的一员将领曹文诏更是号称如今大明第一猛将!
而卢象升,起初是在前些年皇太极领满蒙大军第一次入关时组织义军起家的,这些年里在征战农民军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已经升任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手下有一支近两万人的“天雄军”,战力强悍,算是明末除了辽东军外勉强能打仗的少数军队之一,在各大农民军眼中,卢象升就是个“阎王”,谁碰到谁倒霉,可见卢象升的军事统帅能力之高。
孙传庭如今是陕西巡抚,按道理归于洪承畴手下,但因为其履历和战功太过卓著,就连洪承畴也不会将其视为下属,而是以平级对待,而孙传庭手中的一支上万的“秦军”,更是有着一种打不死,嚼不碎的韧劲儿,极具战斗力。
三支大明如今最能打动军队北调,已经足够表现出朱由检对此次护龙军犯边的重视。
商议了大半天是辽东军事,诸位大臣早就是饥肠辘辘了,朱由检自己高兴玩自虐,但这些大臣的身子早就被锦衣玉食浸泡软了,确实是撑不下了,只能期盼着这次议事能够早点结束,大家伙好回府吃饭。
然而,事与愿违,又一道军情传来,让众大臣知道吃饭的时刻又得拖延了。
宁远城被破,守将满桂战死,护龙军屠宁远全城的消息最后被传来。山海关消息传的快,是因为有着逃难者和刘文镜奏折的功劳,锦州消息来的比宁远早,也是因为锦州内有大明朝廷眼线的缘故,这些眼线对锦州易主和祖大寿投降护龙军无力改变,但传递个消息还是可以的。最后传出消息就是被大仁和赵一名一怒屠了的宁远城了,全城都被屠了,而且宁远在锦州和山海关之间,护龙军哨骑在这块地域最为活跃,消息自然也就传得慢。
总之,朱由检终于分了三个时间段,才知道了自家在关外的所有军事力量被护龙军摧毁得一干二净!
第三十二章 厉兵秣马(第三更)
山海关头,“龙”字旗迎风飘扬,各部兵士进行每日必备的操练,虽说大军出征在外,但只要没有战事的时候这种日常训练也不能落下,平时多流汗战时方能少流血。而且有规律性的适宜强度训练能够稳定军心,维持全军士气,当然,还有一项好处就是让士兵们多余的精力给消耗掉,省的这些兵汉们闲得慌斗殴惹事儿。
与此同时,护龙军还征伐起当地的百姓给山海关城墙进行重新休整,由于工钱给得足,还管饭,前来登记做工的当地百姓数不胜数。这也是在边地民风彪悍的原因,天天见着生死,不是蒙古鞑子过来就是女真鞑子过来,边地百姓对皇权的敬畏是最薄弱的。他们只管今儿个有饭吃,有衣服裹着御寒,这些就够了。在他们眼中,护龙军和其他明军也没什么不同,护龙军造不造反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护龙军是打算将山海关经营起来的,也比较注重对山海关附近辽民的安抚,甚至已经开始向当地进行征兵了,辽东边民,只要是个汉子,扛个刀骑个马基本都不成问题,稍加打磨一下也就能成军了。
护龙军能够在这里快速建立起统治基础的原因还在于宁远的全城被屠,杀鸡儆猴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以山海关为中心,方圆百里内的乡堡村寨大部分都不敢反抗护龙军,当护龙军骑士来到这片堡寨前时基本上都是立刻开门投降,鲜有顽抗者,顽抗的结果可能就是全村被屠,这个代价实在太大太大。就算是一些个堡寨的小将领死脑筋想做那大明朝的忠臣,其麾下兵士也不会同意,甚至还有被麾下兵士绑着出来投降的堡寨小将领。
对这些投降的堡寨,护龙军并没有怎么难违,只要求堡寨内的兵丁抽调如山海关征入护龙军即可,而且只要完成兵员配额的堡寨自此以后都不要征税,甚至还按出兵名额配给口粮给这些堡寨。这些本就是护龙军在朝鲜征用汉家兵士的做法,拿到辽东来效果更加好。相信,用不了多久,护龙军就可以在这山海关旁扎根,并且迅速发展成第二个朝鲜,甚至远远超越朝鲜的规模。
从山海关内奔出一队起兵,约莫三十余骑,领头的男子穿一身光亮黑甲,马背上挎一柄杀气内敛的长刀,一头飘逸的头发随着胯下战马的奔腾而飞舞起来,身上有着一种无上威严流露出来,双目中更是流露出睥睨天下的神采,不是龙辰又是谁?
“在关外打了七八年的仗,终于能够又一次尽情地策马关内了。”龙辰大笑着勒住了缰绳,让战马停下来。
“大帅,四年前咱们不是也入过关嘛。”大仁从腰间解开水囊,丢给了龙辰。
“哎,那次咱们入关是靠的辽东军让路,而如今,大明对关外的大门已经在我们手中,想什么时候就进来就什么时候进来,想何时出去就何时出去,再无后顾之忧了。”牛二替龙辰对大仁解释道。
“对,是这个理。”大仁也附和起来。
“牛二,那边侦查得怎么样了?”龙辰开始询问起牛二麾下游骑对进军关内的地形侦查情况。
“禀报将军,到今夜末将派出去的游骑就能全回来了,到时候进军路线图就能描绘出来。”
“你做事一向严谨,本帅很放心,本帅说过,这次入关是为了教教那个大明皇帝怎么做人,那就一定要说到做到。”
“大帅,这次入关带谁去,我大仁可是早就想着打到京城脚下,指着那个大明鸟皇帝骂个两句,想想就觉得痛快。”大仁抢先请战,他确实是个闲不住的性子。
龙辰摇了摇头,道:“这次本帅进军就带着本帅的直属军和祖宽那四千关宁铁骑,一万一千骑兵,够了。”
“大帅,要带不把咱们全都带上?”大仁见不带自己去,还是有些不死心。
牛二也道:“宣大、蓟镇和大同都有军队调动迹象,大明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说辽东军基本被咱们灭的灭,收的收,但依旧有着几支能够打仗的兵马,还有着一批能够带兵的将领。大帅全带骑兵,来去自如,那些明军想拦也拦不住,想围也围不住,如果人带多了,反而行动不变,若是真的被明军几路大军给困住了,那反而不好办了。”
“大仁,你就给本帅安心将这个山海关收整好了,等下次我护龙军夺京城时,本帅让你打头阵。”
“末将领命。”
……
为了应付忽然巨变的辽东局势,防止没了后顾之忧的护龙军南下,大明朝廷四处调兵,准备在大同、宣大和蓟镇一线重新构筑防线,而分别镇守三镇的则是洪承畴、孙传庭和卢象升。
洪承畴治军严谨,从其麾下行军时的一丝不苟就能看出来,此时他坐在战马之上,看着大军从自己身旁列步而行,曹文诏也是策马在洪承畴身旁驻足。
此时的洪承畴身上没有披甲,穿的是便服,但依旧有着一种浓郁的杀伐之气显示出来,也是,这些年洪承畴一心杀农民军,身上的煞气早就积了一层又一层了。
“文诏啊,那护龙军着实好生厉害,三大重城说没就这么没了。”一想起大明辽镇的覆灭,洪承畴还是忍不住有一些唏嘘。
“管他多厉害,那也不会是咱们的对手。”曹文诏拍着胸脯说道,语气中很是狂傲和自信。
“不可轻敌,你当护龙军是农民军不成?他们连女真鞑子都能打败,绝对不是好对付的角色。”洪承畴虽说年轻,但气度已经养成,行事很是沉稳。
曹文诏被训了一番,心里委实有些不高兴,但也不敢当众反驳洪承畴,只是在他心中依旧没把护龙军当回事儿。
洪承畴心中其实想的更多的是:若是自己是龙辰,在大明和女真为了共同对付自己而停战时,自己会怎么办?会不会有龙辰这种先下手为强的魄力?
……
卢象升的天雄军在紧急行军中,这支军队是从多次绞杀农民军的战事中锻炼出来的,战斗力极为强悍。
“龙辰啊龙辰,你怎么就反了呢。”卢象升低声呢喃着,他知道因为护龙军的存在,将女真的势头打压了下去,这才给了大明朝廷专心收拾农民军的机会,而现在,昔日的“盟友”护龙军居然成了如今的敌人。
也是,咱们皇上确实太心急了些,行事太急切了些,怎么就同意和那帮女真鞑子停战了呢,硬生生的将护龙军逼到了对立面上去了。
一念至此,卢象升脑中回想起袁崇焕从京城墙头跃下摔死的情景,当时的卢象升才算刚出道,而给他上第一课的就是袁崇焕被逼致死的一幕。
这一幕,深深烙印在卢象升脑海中,他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如此为国尽心尽力的督师会落得如此下场,他想不通,也不敢去往下仔细想。他只能这般劝自己以袁崇焕的例子为鉴,情愿战死疆场也不愿意被朝堂上那帮大头巾生生压迫死。
若是当初袁督师战死疆场,怕是也能得到个体面的收场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