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清-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阁下,您真是见多识广啊。”

燧发枪和普通的鸟铳比起来优越性还是很高的,它由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发明,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一直1848年,足足装备了200多年。

“鲁克,你的工厂能够造出燧发枪么?”

鲁克拍了拍胸脯,“大元帅阁下,请您放心,这种燧发枪原理不是很复杂,真的量产的话成本也不是很高,我们筹办的工厂由生产他的能力!”

马丁这时候就插不上话了,毕竟他原本只是一个海盗,后来依附于鲁克的手下,如今又被龙辰雇佣,他擅长的只是战斗而已,而且他相信自己之前的表现绝对震撼了这个东方大军阀。

就在这时,大地开始了震动,一列列铁骑从多个宫门口冲杀进来,他们以一种近乎于表演艺术的形式将所有正在逃跑的朝鲜“义士”们斩杀,画面血腥而暴力,给马丁带来的极大的震撼。要知道这些骑士都穿着甲胄,若是向自己发动冲锋,自己也只有等着被马蹄践踏的份儿。

第二十一章   大风起(上)

在火器上占据优势的葡萄牙人为何不敢真的靠自己力量侵入这朝鲜,反而得倚靠龙辰的力量;眼下正在称霸欧洲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何只敢占据着台湾一岛,不敢真的窥觑中国。

作为殖民者,掠夺是他们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但也必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才行。

即使强如荷兰,面对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也依旧会泛起无力的感觉,这些西方殖民者万里迢迢将自己的势力投送到东方,本身就十分艰难,力量也十分有限。也就只能欺负欺负南洋的土著野猴子,面对文明也相对发达,底蕴雄厚的国家他们也是有心无力,生怕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将自己好不容易投送而来的力量给耗光。

再加上眼下他们在武器上占据的优势也不是特别明显,远远没有达到清末那种天堑鸿沟般的差距,大明虽然在火器方面略逊西方,但也不输太多,而且此刻冷兵器还是比较占优势。清末数千英法连狙可以牛气哄哄的杀入京城,但现在郑成功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打败台湾岛上的数千何兰兵,收复宝岛。

马丁看着这些骁勇的骑兵,眼神有些呆滞,原本那种自视甚高的气焰一时为之收敛,这些骑兵只要摆下个简单的方阵向自己冲击,那自己以及手下这百来号人肯定是没活路的。

也就在此刻,马丁才真的认识到自己身旁这个年轻军阀的可怕。

龙辰依旧在把玩着那把燧发枪,枪身虽然还有些简陋粗糙,但和鸟铳比起来是真的有了枪的感觉了。(有史料记载明末毕懋康也发明了燧发枪,但毕懋康本身就是掌管火器局的官员,小龙认为是他看到了西方传来的燧发枪,由此仿造出来,应该不是原创。)

“陈继胜,日后本帅的火枪队,就靠你带出来了。”

陈继胜神情一肃,沉声道:“请大帅放心,末将定然全力以赴。”

“马丁先生,本帅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请您像徐年你自己手下那样帮本帅来训练士兵,至于薪酬,按照原来合同上的两倍来发放。”

“为您服务是我的荣欣,大元帅陛下。”马丁向龙辰鞠躬行礼,让桀骜不驯的海盗向你低头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你拥有着绝对超过他的力量。

龙辰转向鲁克,“鲁克先生,关于我们的合作,我已经全权委托给我的副手方仲来和你洽谈,有什么事日后你就找他吧。”

方仲此刻虽然葡萄牙语说得还有些结结巴巴,但也能勉强交流了,而且方仲为人有些阴沉,只有他算计别人的份儿,鲜有人能够算计到他,故而龙辰将这项关系重大的合作交给方仲很是稳妥。

“一切听您的吩咐。”鲁克向方仲点头示意。

方仲也是微微颔首,两只狐狸眼中都闪烁着慧黠的目光。

……

今晚之事,龙辰已经派人向李澄知会过了,言简意赅,今晚皇宫会来一股反贼,陛下您得受点惊了。

李澄对于龙陈的话除了点头还是点头,自己的王位不也是自家姐夫给的么?眼下只要让他坐到这个位子上,别的什么都可以无所谓。权力是一种罂粟,当你可以抓到时,就会情不自禁的迷恋进去。

但李澄一向胆小,知道王宫内今晚会来反贼后就将金正男给找来商议,商议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安全。对于直属军的战力李澄是很相信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天知道自己会不会出个什么意外?明儿个就要登基了,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出事。

李澄原本想请龙辰派一队兵马来保护自己,但被金正男否决了,理由也很恰当:大元帅还政于您,将兵马撤出王宫,您怎么还能叫他再把兵马拉回来呢?

随后金正男替李澄喊来了朴正恩,这个根正红苗的朝鲜系朴氏将领便带着自己麾下五百兵士亲自入宫保卫准君上,也幸好孙府正没真的顺道去杀李澄,朴氏兵马虽然对八旗军和直属军来讲是渣渣,但砍杀孙府正手下的这些乌合之众是绰绰有余了。

听着外面的喊杀声愈来愈远,知道事情已经被控制住了,李澄心里逐渐安定下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完全湿透了。

“这帮天杀的反贼,孤即将登基,本想大赦天下,可他们居然还敢反叛,真当孤好惹的么!”

金正男眼皮轻轻一番,狠厉道:“君上登基在即,理应一扫妖氛,重整朝纲,有些人,确实不需要留了。”

朴正恩也是上前一拜,扬声道:“末将愿为陛下开路,肃清一切心怀异心的奸佞!”

李澄感觉自己胸膛有一股火焰在燃烧着,这才是当君王的感觉,这才是君王一怒伏尸百万的豪情,他本想着大喝一声,就命金正男和朴正恩便宜行事,可是说到嘴边却变成了,

“孤还是先和大元帅商议一下吧。”

金正男和朴正恩很晦涩的对视了一眼,现在,他们对这个君上是不抱一点幻想了,这样的君上,日后就算成长起来,也根本和龙辰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为了自家势力传承大计,还是一条道跟着龙辰走吧。

……

从李澄那里出来,已经熬了一夜的金正男和朴正恩顾不得休息,即刻来到龙辰面前,向龙辰禀报李澄的请求,是的,请求。即使李澄即将是朝鲜的君上,但面对龙辰,他永远低了好几个层次。

“这件事,你们看着办,只要你们可以保证这个朝鲜不至于完全失控起来,本帅就不会干涉。”

这是在暗示自己两人可以借着这次机会排除异己了,也算是龙辰收买人心的手段。要想抑制朝鲜的王权,就必须扶植出几个权倾朝野的权臣出来,到时候这些权臣定然会与王权产生天然的冲突,李澄日后若想反复,就必须解决这几个权臣,而这几个权臣为了对抗王权就必须紧紧依附于龙辰这个外来力量。利用这种方法,龙辰虽然不直接干预,却依旧能很大程度上掌控朝鲜的政局。

趁着天色尚未放白,金正男起草了一份名单,里面包罗了朝鲜朝廷上三成的大臣,朴正恩接了名单,二话不说,直接带着麾下兵马抄家捉拿。

今日朝鲜王京的早晨,是喧闹的,他们终于迎来了新王登基的清洗浪潮。

今日朝鲜新王的登基,是冷清的,因为有三四成的官员被缉拿,又有一部分官员不敢来参加,所以真的参加李澄的登基大殿的居然只有不到一半朝臣。

李澄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他对此也不在意,此时的他身穿蟒袍,头戴王冠,一步一步在大臣们的注视下走上了王位。

大明崇祯元年,清天聪二年,朝鲜国君李倧下罪己诏,宣布逊位。同日,王子李澄在未经金国授权,未得大明同意的情况下宣布登基,史称“顺宗”!

与此同时,另一件大事也发生了,这件事的影响和震动甚至不亚于朝鲜新王的登基!

袁督师于崇祯二年(1629)五月二十五日自北汛口开洋出海,经大王山风中岛松木岛小黑山大黑山猪岛蛇岛虾蟆岛,二十八日泊双岛。

二十九日,督师登岛岭,谒龙王庙,身边只有副将冉义。当晚,毛文龙至。

六月初四,督师颁东江三千五百七十五员名赏,军官每员自三两至五两,士兵每名一钱。并将饷银十万两发于东江。袁崇焕传徐旗鼓王副将谢叁将商谈。随后要命令毛文龙,今后旅顺以东公文用毛文龙印,以西用袁崇焕印。又命令制定东江营制,同时命令准备收复镇江旅顺,毛文龙均不同意。

六月初五,袁崇焕传东江各兵登岸,较射给赏。

毛帅问“袁崇焕何日行?”

袁崇焕云:“宁远重地,来日行。今邀贵镇岛山盘桓,观兵角射。”又说:“来日不能踵拜,国家海外重寄,合受余一拜。”

交拜毕,登岛山。谢叁将暗传合营兵,四面密布,将文龙于随行官百余员,绕围内,兵丁截营外。袁崇焕询问毛文龙随行各官姓名,俱曰姓毛。

毛文龙曰:“俱是敞户小孙。”

袁崇焕曰:“岂有俱姓毛之理?似尔等如此好汉,人人可用。我宁前官兵,俸粮多于尔等,倘然不能深(饱)暖。尔等海外劳苦,每月领米一斛,且家人分食此米,言之可为痛心。尔等亦受我一拜,为国家出力,此后不愁无饷。”各官垂泣叩首。

随后对文龙说:“余节制四镇,严海禁者,恐天津莱登,受心腹之患。今设东江饷部,钱粮由宁远运来,亦无不便。昨与贵镇相商,必欲取道登莱,又议移镇,定营制,分旅顺东西节制,并设道厅,稽兵马钱粮,俱不见允。岂国家费许多钱粮,终置无用?余披沥肝胆,讲至三日。望尔回头是岸,谁知尔狠子野心,欺诳到底,目中无我犹可,圣夫子英武天纵,国法岂能相容?”

说完,向西请命,缚毛文龙,去冠裳。毛文龙尚倔强,不肯就擒。袁崇焕又说:

“尔疑我为书生,不知我乃朝廷一员大将。〃

随即颁布毛文龙十二条罪名;并对东江各官说:

“毛文龙如此罪恶,尔等以为应杀不应杀?若我屈杀文龙,尔等就来杀我”。

来官俱相对失色,叩首哀告。

毛文龙语塞,叩首乞生。袁崇焕说:“尔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尔。东江一块土,以非皇上有也。”

请尚方剑,合水营都司赵不歧,何麟图监斩,令旗牌官张国柄执尚方剑斩毛文龙首级于帐前。又令将毛文龙首级,备好棺木安葬。围外兵丁汹汹,见袁崇焕兵严整,不敢犯。

崇焕又谕东江各官云:“今日斩文龙一人,以安海外兵民,乃杀人安人,尔等照旧供职,复原姓,为国报効,罪不及尔。”

后分东江兵二万八千为四协;用文龙子承祚管一协,用旗鼓徐敷奏管一协。其余二协,东江各官举游击刘兴祚,副将陈继胜二员分管。

将带来饷银十万,分给各岛官民;令冯旗鼓,往旅顺宣抚。又令将毛文龙将剑,东江事权,让陈继盛代管。谕毕;离岛登舟;发牌晓谕,安抚各岛军民。檄承祚偿所欠各商银两;差官查岛中寃狱,并抢来各商船只。俱即发商人洪秀等。

六月初六,备祭礼,到文龙棺前拜祭。云“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

遂下泪,各将官俱下泪戚叹。

六月初九,往旅顺,官军迎,宣谶毕,扬帆以归!

第二十二章  大风起(下)

舟上,袁崇焕对着身旁的冉义叹道:“吾所做足否?”

冉义无言,向着袁崇焕一拜,这一拜,他是代表龙辰。

“本帅就是让他知道,为了整个大明,为了这个汉家江山,本帅什么骂名都敢去背,都敢去扛!就看他龙辰有没有这个魄力去做了,希望,他不要让本帅失望……”

……

辽东只要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陈继胜已经投奔了龙辰,现在为龙辰手中一大将,然陈继胜亦是在兵部造册的东江镇将领,袁崇焕将东江镇交与陈继胜是名正言顺。当然,是名正言顺的将东江镇送给了龙辰。

这个礼,不可谓不大,这份信任,不可谓不重。据传,当龙辰接到这个消息时,曾经在城楼上静坐一夜,无人可知这如今权倾朝鲜的大元帅究竟在思虑什么。

数日之后,在朝鲜水师的护送下,李聚亲领两千兵马陪同陈继胜接手皮岛事宜,斩不听号令者上百,震慑军心!自此,东江镇防区基本也落入了护龙军手中。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在袁崇焕斩毛文龙后的一个月,八旗铁骑与蒙古骑兵合流,组成十万满蒙联军,在一代天枭皇太极的率领下,破关而入!

大军先是绕道以避开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防区。十月二十七日突破大安口,至十一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彦国自尽。

京师震动而戒严,同时崇祯诏令各路兵马勤王关,各省官员招募丁勇赶赴京师。

蓟辽督师袁崇焕对后金此举,已有所料。为此,袁崇焕曾正式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

意思说得很清楚,蓟门比较薄弱,应当设重兵把守。不仅如此,袁崇焕又上了一道奏疏,说:“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因为宁锦防线坚固,皇太极打不破,就会以蒙古为向导,突破长城,来威胁北京。

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欲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

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

盖崇焕自任复辽,殚精拮据;甫及期年,锦宁一带,壁垒改观。正拟器械马匹,稍有头绪,决计渡河,惟虑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

但是,袁崇焕的两次上疏,都没有引起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派出的援军也被遣回。不幸的后果被袁崇焕言中了。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二十六日,八旗军东、西两路,分别进攻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时蓟镇“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军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顺利突破长城,于三十日,兵临遵化城下。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三百里。

十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

(在这里小龙想废话几句,这次满蒙大军入关,兵锋达到了京城,直接促发了袁崇焕的悲剧下场。见过很多自以为是,自认为懂历史的人在这里评判袁崇焕在这次防御中的不作为,居然让皇太极这么轻松地打进去了。

首先,小龙想说一点,袁崇焕的官衔是“辽东巡抚,蓟辽督师”,似乎蓟门也应该在袁崇焕的直辖之下,皇太极从这里突破也应该是袁崇焕的失职。但上述袁崇焕的奏折里已经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袁崇焕根本就没有对蓟门重镇的指挥权。联系实际想想,估计也就是官帽子给得大了,给了好看了,但实权并未全都给下去。和当今共和国内很多部门类似,挂着这个大牌子只是做做样子,根本就管不了下面的事儿。

崇祯已经将辽东全权交给了袁崇焕,又岂会再将蓟门这一重镇也交托给他?这点帝王心术崇祯还是有的,也就是说,袁崇焕是名义上蓟门的掌控者,但根本就管不了蓟门,那么蓟门被皇太极当作突破口,该不该算袁崇焕失职?大家心知肚明。

第二点,小龙曾看过一本书,名字记不得了,是老蒋和他的一批将军们败退台湾后编写的,里面涉及了很多古代战事,其中就有这一次。书中对皇太极的进军路线表现出了高度赞叹,被那帮真的上过战场的老将们当作神来之笔。虽然国民党被我党打败了,但我们无法否认,国民党将领们的军事素养还是很高的,而且人家也是真的打过仗,比我们这种只会看看历史书意淫下的小白们高出了无数个层次。

网上有些人,就看了一点文字记述,就开始大放厥词,指点江山,列出一系列袁崇焕的失职之处,反而对皇太极的表现只字不提,小龙只能说“呵呵”)

……

牛二负责对女真一方的侦查,自然知晓了女真大军的动向,随即点了十几路信使将最新情报送到护龙军元帅府。

护龙军元帅府在朝鲜王京,但牛二的信使还没到王京,护龙军大元帅龙辰就已经现身于义州。

这是一种姿态,这是一种态度,说明龙辰在得知女真鞑子动向之后就快速做出了决定。

护龙军不会在这次女真鞑子伐明中作壁上观,也不会趁机发展自己的力量,护龙军要战斗,他们的元帅要带着他们亲身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即使面对着强大的女真铁骑和一直令人恐怖的蒙古骑兵,他们亦是一往直前。

与此同时,袁鹏麾下的驻义州大军开始开拔,在与龙辰从王京带回来的直属军会合后直接压向了朝鲜边境,五千精锐已经准备就绪。

方仲和金正男一起调动整个朝鲜的力量,供给着这支五千人马的消耗。这是龙辰力排众议的决定,大家都觉得既然去大明勤王,不说犒赏了,总归大明朝廷会给自己供给粮草吧,但龙辰非要自己预备好粮草消耗,自家也只得硬着头皮应了下去,这个朝鲜才刚刚恢复的一点元气几乎被这么一下都给折腾掉了。

……

此刻的京城远看依然那么大气磅礴,流露出泰然稳壮,一队队流民远眺那雄浑的京城,心里头似乎又出现了点儿热乎气儿。当异族入侵,家破人亡时,这些百姓心中最后的希望就是京城,自己皇帝呆的地方。他们幻想着,能够在京城脚下喝点热粥,再也不用怕鞑子打来。流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整个京城外表的模样,即使大明末世,这个京城仍然给与他的子民心里最后的依靠。

城内,一队队兵马紧急调派着,弄得城内鸡飞狗跳,一片紧张惶恐的氛围。城内的百姓的情绪不禁被这些举动给感染,心里也开始变得惴惴不安。有些老人不禁叹息道:“自打万历爷太平到现在,安生了这么多年现在,鞑子又打来了。”

军情如火,满洲兵已经快要兵临京师,此刻的京城原本腐朽钝化了的行政体系立刻被人为地转动起来。

万岁爷下旨,京城三大营、御林军、五城兵马使司的兵马,九门提督的巡捕营全都开始备战,准备拱卫京师,击杀奴寇。

接到这道旨意,京城内的勋贵们不禁苦笑起来,万岁爷到现在居然还指望着京兵呢!

话说在太祖成祖年间,京兵确实是全国做强的一支兵马。明成祖更是提点京兵,三扫漠北,所到之处,望风披靡。接着明朝大定,京兵出师的机会也不多了,但是武勇仍存,只要明朝皇帝一道旨意,京兵就可以迅速整装待发,向任何敢于威胁明帝国存在的势力举起屠刀。

那时候京兵虽然不复当年精悍,却精华扔在,稍加打磨下就是一支强军。可惜啊,明英宗朱祁镇和太监王振两人在土木堡将五十万大明精锐全部败光了,这里面大部分就是京兵,而且都是当时京兵内的精锐,就这么败得干干净净。之后新组建起来的京兵都只剩下了花架子,白白吮吸着帝国的血液,却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各大勋贵豪门居然在朝廷给京兵的粮饷抚恤上大下其手,克扣得厉害,导致京兵粮饷不足,装备陈旧,很多原本在册的士卒都转身去给豪门当家丁去了,或者干脆脱下军服,去干点码头营生。没法子,纯粹指望着军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

天启年间,为了平稳辽东局势,曾经选派了近万京兵开赴辽东,天启帝还想着重振京兵大明第一强军的声威,可惜啊,这支部队实在太烂太烂,开到前线丢足了脸,最后还稀里糊涂打了个败仗,灰溜溜地又钻回了京城,自此大明昔日的第一强军彻底沦落。

此刻,万岁爷又打起了京兵的注意了。众臣不禁无奈了,据说前天晚上,崇祯亲自查阅京兵兵马册,发现自己身边竟然还有十多万披甲精锐更有战马兵甲无数,崇祯皇帝当时就乐了,十万虎贲在手,区区建奴有何惧之?

可是兵册上的那些东西,咱能当真吗?看着兴高采烈的万岁爷,众臣心里不禁犯了嘀咕。

更加犯嘀咕就是那些京兵掌控者,那些个世袭的世家,他们随着成祖靖难后就世袭掌控京军,而如今京兵的堕落,他们的功劳也是巨大!

PS:最近状态有点不好,感觉写出来的文章自己不怎么满意,似乎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文风变得浮躁了,所以小龙直接将剧情拐进了“己巳之变”中,小龙要调整状态,将下面的内容写得让自己满意,也让大家看得满意!接下来一卷是小龙为本书设立的高潮…………“忠魂依旧守辽东”,小龙会在那些人身上多下点笔墨,可能会小小的冷落下主角,但相信大家不会说小龙在水剧情,因为接下来小龙每一句都会写得很用心。

忠魂依旧守辽东

第一章   大明京军

此刻在吴家客厅内,坐着一杆执掌京城各路兵马的勋贵世家家主。

吴家经过多年经营,已经俨然有勋贵世家之首的气象,所以面对眼前的局势,吴家发出了邀请,各路勋贵世家家主莫不及时赶到。

吴英松轻轻放下了茶杯,摸了摸手上的玛瑙扳指,道:“别的我都不说了,大家现在就赶紧拿个章程出来议议,怎么应付过眼前这个局面。”

刘家作为执掌神机营的世家首先起身道:“诸位,万岁爷前个看了京城各路兵马的兵册表,呵呵,据说,万岁爷还很高兴。可是,现在京兵到底是什么模样,咱们自个儿心里都亮堂着,咱们的难处万岁爷还不清楚,到时候要是发现不对了,咱们拿什么和万岁爷交代?”

马家家主也起身道:“交代?需要交代啥?俺们老祖陪着成祖爷靖难,封下来的铁杆世家,谁敢动咱们?就算万岁爷自己也得掂量掂量,没了俺们这帮勋贵撑着,他江山能坐得那么稳当?”

赵家家主也立刻起身:“对啊,这年景大家都不好过,外面兵荒马乱的,咱们世家也有世家的难处不是,这京兵崩坏也不能全指在俺们勋贵头上。”

·······

齐家手中掌握的是巡捕营,也是此刻在座诸君中心情最轻松的一刻,呵呵,鞑子打来了,总归不会让俺们这些捕头去和鞑子拼命吧。到时候你们这些领兵的世家就得顶在第一个,唉,原本感觉巡捕营油水少,没什么空响搞头,现在看来,也是最舒服安全的了。

吴英松重重地拍了下茶几,止住了众人无休止的扯皮,搭巴下眼皮,重重地问:“现在,都别藏着掖着,都把自家手头上的兵头都给我对对帐,看看还有多少!都他娘的别给老子藏着掖着,眼看鞑子大军就要到京城地面儿了,不管咱们京兵如今再怎么不堪,也必须得拉出来溜溜,这点事跑不掉的。老夫就请你们现在报给老夫一个实数,我们再想着怎么安排安排,算老夫求求诸位了,行不?〃

说着吴英送竟然起身给诸位家主抱拳行礼。

诸位家主赶忙起身回礼,此刻的老吴家刚刚还出了一个贵妃,地位在这十年不可动摇,已经是京城勋贵之首了,既然老吴家主都这么说了,众家主也命各自家里的账房先生们进了大厅核算。来之前就预料到有这出的,所以各家都将账房带来了,能坐到家主位子上去的,谁没个大体思量?

此刻诸位家主都安静地坐在自己位置上,也没心思喝茶聊天,都紧张地看着诸家账房核算,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但是都各自管各自地面上的事,可是整个京军到底什么样的状况,到底糜烂到什么程度,心里也没个底,趁这会儿,就将这面纱撕开,看看吧,当年大明第一强军现在成了什么模样。

作为华夏政治文明中心的京城,面对来自北方的异族铁骑,显得是那么手足无措,帝国已经僵化的系统虽然在巨大的压力下再次快速转动起来,但是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平时窝着不动看不出什么,但是一旦蹦蹦跳跳,毛病就全抖出来了。

吴英送手中的茶杯已经换了七八趟水了,可是各大家族的账房先生还在紧张地核算着各家所代表的军队实力。

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吴英送眼睛有点犯迷糊了。难道当年先祖陪着成祖爷夺江山时,也是这番景象吗?出征之前,先请账房先生们核算下自己手中实际兵马铠甲,再决定怎么打仗?

呵呵,唉,强烈的无力感充斥着吴英松那已经步入暮年的身躯,心头感觉堵得慌,并且暗下决心,等过了这个关口,老头子我立马把家主之位送人,谁愿意当谁去当,凭得给自己心里添不痛快。

众位家主额头上也渗出了冷汗,平时自己躲在家里对着自己的这一块伸手拿拿不觉得什么,真要大家一起在一起清算一下,就感觉到一种恐怖,众人心里都有点犯憷,这京军现在到底成什么样子了?还有把握和马上挥师而来的鞑子勉强一战吗?

终于,众账房先生最后统计了一下,将最后的结果给了吴家账房,然后一杆账房先生都完成了工作,收拾了算盘等工具,静立在后面。

最为关键的时刻到了,诸位家主都等着吴家账房报出最后的结果,倒要提点心里准备,看看这大明昔日第一强军现在如何了。

吴英松向着账房点了点头,“大概跟在场诸位说下一下,这大明京军还能有多少披甲的军汉可以拉出来干仗,还有多少战马真正存在,别的条条框框都别念了,老夫我头疼。”

吴家账房微微颔首,拿起了最后的统计,念了起来:“奋武营、耀武营、练武营、显武营、敢勇营、果勇营、效勇营、鼓勇营、立威营、伸威营、扬威营、振威营诸营在册之兵共计八万一千九百四十五,战马九千二百一十二匹,明凯一万两千四百三十二副,实际核算后,确实在营人数一万七千人九百七十二人,战马一千八百余匹。”念道这里,诸位家主面色一滞,八万在册大军一下子就没了六万多人,战马一下子没了七八千,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执掌这些营的勋贵脸上也露出了讪讪地表情,在这种赤裸裸地绝对数字面前,真叫人幕拧

接着账房继续念道:“神机营在册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斤;

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实际在职步兵一千五百四十五人,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