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私大明-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捞针。

“这个……”听到这个问题,足利一辉和田山尚义却都是傻眼了,他们当时被打个半死,而且对方又不会傻到留下姓名,所以他们自然不可能知道对方的身份。

看到足利一辉两人的反应,周重心中暗叫糟糕,不知道掳人者的身份,这可让他怎么找?不过就在这时,足利一辉却忽然眼睛一亮道:“大人,虽然我们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不过那些打我们的人衣着光鲜,特别是其中一人更是衣着华贵,看样子不像是普通人。”

周重听到这里却是苦笑连连,要知道这里可是京城,贵族富豪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光凭对方衣着华贵的特点,根本没什么意义,而且对方既然如此嚣张,那么肯定拥有强硬的背景,这更给找人带来不少的麻烦。

不过周重也不是没有办法,他立刻让人通知吴山让他来一趟,然后带着足利一辉两人来到客厅,不一会的功夫,吴山带着马亮和吴石就赶来了,接下来周重又让足利一辉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然后这才开口问道:“吴山,你们有把握找到掳走波多野秀乡的人吗?”

吴山听到这里却是笑了笑道:“大人不必担心,在这京城之中,还没有什么事能瞒的过我们锦衣卫的耳目,所以大人尽管放心,天黑之前,我一定会把掳走波多野大使的人给找出来!”

听到吴山如此保证,周重这才放下心来,接着只见吴山立刻吩咐马亮和吴石等锦衣卫行动起来,他自己也跑去向钱宁救援,毕竟只有通过钱宁,他才能借助锦衣卫的力量找人。钱宁虽然不像其它官员那样巴结周重,但却也想和周重打好关系,因此自然尽全力帮助找人。

吴山果然没有撒谎,等到太阳刚刚接触西方的地平线时,吴山就带着掳人者的消息回来禀报,只是这时他脸上的表情却十分奇怪,好像有种想笑又不敢笑的感觉,另外马亮和吴石等人也都是同样的表情,看向足利一辉和田山尚义的目光中也满是玩味。

第二百四十九章 寿宁候与建昌候

“启禀大人,掳走波多野副使的人已经查清楚了!”吴山进到大厅之后,立刻躬身禀报道,脸上也带着一种十分古怪的笑容。

“太好了,到底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劫掠外国使节,现在波多野副使有没有危险?”周重听到这里也立刻开口问道,虽然足利一辉他们并不算是真正的使节,但毕竟是代表着足利义材,而且还是他亲自带来的,所以他有责任把他们安全的带回去。

听到周重的追问,吴山脸上古怪的笑容更重,当下低着头回答道:“启禀大人,抓走副使的人是建昌候,至于波多野副使的安全,应该不必担心,建昌候肯定不会伤害他的。”

吴山的话音刚落,他身边的马亮和吴石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他们也不敢在周重面前放肆,因此急忙捂住嘴巴,看样子忍的十分难受。

周重这时也终于发现吴山等人的古怪,当下很是奇怪的问道:“吴山,你和马亮笑什么,另外那个建昌候又是什么来路,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光天化日之下就敢绑架属国使节?”

听到周重问起建昌候的身份,吴山立刻收住笑容介绍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建昌候的身份可不得了,他与寿宁候都是当今太后的亲弟弟,也就是陛下的亲舅舅,孝宗陛下当年专宠太后一人,一生都没有纳其它妃子,因此对于两位候爷也是格外宠信。”

说到这里时,吴山上前一步低声道:“正因为先帝的宠信,这也让两位候爷的脾气难免嚣张了一些,经常做些不法之事,也没人敢管,其中寿宁候还好,特别是当今陛下登基之后,使得寿宁候收敛了许多,但是建昌候当初十几岁就被封爵,性格自大乖张,陛下虽然几次想要教训一下建昌候,但都因为太后的求情没能下手,现在已经成为京城一霸,别说是一般人了,就算是官宦人家也不敢轻易招惹他。”

“寿宁候?建昌候?”周重这时终于想起来这两个人是谁了,原来他们就是正德的那两位亲舅舅张鹤龄和张延龄,历史上对这两个人记载虽然不多,但大多都是说他们横行不法,仗着姐姐张太后的疼爱,一直没有人敢拿他们怎么样,甚至连正德想要治他们的罪,最后都因为张太后的干预而作罢,由此可知这两人是多么难缠。

“咦?不对啊,建昌候是陛下的新舅舅,就算他再怎么胡闹,可是他为什么要把波多野副使掳走,难道他就不怕陛下的怪罪吗?”周重这时再次有些奇怪的问道,就算有太后的庇护,但掳走他国使节可是杀头的大罪,恐怕就算太后再怎么偏袒,恐怕最后建昌候也要因此吃不少苦头。

“大人您误会了,建昌候掳走波多野副使,并不是因为对方的身份!”这时吴山再次伏在周重的耳边轻语道,“建昌候不但喜欢女色,同时也喜好男风,街上见到漂亮的男子时,就会找个由头把对方掳到府中,然后……嘿嘿~”

周重听到这里时,全身也是感到一阵恶寒,同时也为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感到有些无奈,本来波多野秀乡就是足利义材的小姓,现在倒好,到了大明之后,竟然又被建昌候这个人渣双性恋抢走了,而且人已经被抢去这么长时间了,估计两人已经成为好基友了。

想到这里,周重在恶心的同时,也不禁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说起来波多野秀乡和建昌候也算是有缘,两人相隔万里竟然还能凑成一对,世事之奇妙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吴山,你把锦衣卫召集起来,咱们去建昌候府要人!”周重很快吩咐道,波多野秀乡虽然也不是什么好鸟,但他毕竟是自己带来的,所以他必须要把人要回来。至于建昌候虽然背后有太后撑腰,但以周重现在名望和权势,想必对方也不敢不给他这个面子。

看到周重愿意出头救人,客厅里的足利一辉和田山尚义也都是激动不已,刚才周重和吴山说话时的声音很轻,为的就是不让他们两人听到,毕竟大明皇帝有建昌候这样的亲舅舅,实在也不是一件体面的事。

只不过吴山听到周重要直接带人去建昌候府要人时,脸上也带上几分迟疑,不过他也没再说什么,当下立刻转身出去集合人手,很快就把一百多名锦衣卫聚集起来。足利一辉和田山尚义本想跟着一起去,但却被周重拒绝了,毕竟对方是正德的亲舅舅,也算是大明的家丑,最好不要让足利一辉看到。

不过就在周重带着吴山他们这些人出了府门时,这时吴山却上前开口道:“大人,咱们若是想要从建昌候那里要人,绝对不能直接带着人上门,而是需要先去见一个人,若是这个人肯帮忙,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

“哦,为什么不能直接上门,我们要找谁帮忙?”周重有些惊讶的道,虽然建昌候在京城中嚣张跋扈,但周重现在不但是大明的新贵,而且他岳父王伦还是都御史,若是建昌候敢不放人的话,不用周重去找正德,光是王伦发动御史的弹劾就够建昌候喝上一壶了,所以只要建昌候有点脑子,就绝对不敢不放人。

不过吴山这时却是苦笑一声,然后给周重解释起来,最后周重终于明白了吴山这样说的苦心。原来据吴山所说,那个建昌候还真不是一般的嚣张跋扈,甚至用通俗的话讲,那就是有点二百五,做事只凭一时冲动,向来不考虑什么后果,反正也没人敢拿他怎么样。可以说整个京城除了他姐姐张皇后和哥哥寿宁候外,也只有正德能让他有些畏惧,其它人谁的面子他都不买,甚至当初刘谨见到他时,也都要赔笑三分。

也正是明白建昌候的性格,所以吴山知道就算以周重现在的身份亲自去要人,恐怕那个二百五的建昌候也不会给面子,而他们又不能真的动手去候府抢人,因此最好还是能找一个让建昌候畏惧的人,而这个正是建昌候的亲哥哥寿宁候。

说起来寿宁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前些年仗着张太后的势力,在京城周围圈下不少的土地,欺男霸女的事同样也没少做。不过相比他弟弟,寿宁候至少还是个有脑子的人,特别是在正德三年时,寿宁候兄弟被正德好好的整治了一顿,从那之后寿宁候就收敛了许多,也知道什么人可以得罪什么人他们得罪不起,所以想要从建昌候那里要人,最好是把寿宁候叫上,然后让他这个做哥哥的教训一下建昌候。

周重听到这里立刻醒悟过来,虽然他不怕建昌候,但却不得不顾全张太后的面子,所以能不撕破脸皮把人要出来是最好的,因此他也立刻同意了吴山的建议,当下两人带着一帮锦衣卫先赶到寿宁候府。

寿宁候府就在皇城的东侧不远的一道街上,另外建昌候府也在附近,距离寿宁候府只隔着一条街。来到寿宁府门前时,周重让人送上自己的名贴,候府中的下人看到周重身上的气势,以及周围的那些锦衣卫,也知道来的是大人物,当下也不敢怠慢,飞奔到府中给寿宁候报信。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见候府的大门一开,只见一个身穿锦袍的中年人满面笑容的从里面走出来,看到门前等候的周重时,立刻开口笑道:“想必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提督吧,本候这段时间一直听说关于提督大人的传言,本想到府中拜访,没想到周提督竟然亲自赶来候府,实在让本候荣幸之致啊!”

寿宁候说着话,伸手就想请周重进府,不过周重现在急着救人,自然没心情和寿宁候喝茶,因此只见他露出一个笑脸道:“候爷您太客气,在下今日是有一件要事来找候爷,因为事情紧急,所以就不进府喝茶了!”

周重说着,就把建昌候把倭国副使波多野秀乡给掳到府中的事讲了一遍。结果寿宁候听完之后,脸色已经变得一片铁青,最后狠狠的一捶自己的大腿怒吼道:“这个畜生,抢谁不好竟然抢走一国使节,看我这次不打死他!”

周重听到寿宁候的话却是撇了撇嘴,心想这个寿宁候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他话中只是骂建昌候抢了一国使节惹下麻烦,但却没有骂建昌候抢人已经犯了国法。

虽然周重十分不耻寿宁候兄弟的为人,但也知道像对方这种皇亲国戚,一般的罪行很难治他们的罪,就算是这次建昌候抢走了倭国使节,但只要有张太后在,他们兄弟就不会有事,所以他也不想将事情闹大,能把人安全带回来就行。

寿宁候可是知道周重现在是陛下面前炙手可热的大红人,甚至他的一句话就能让陛下改变主意,这种影响力可不是他们兄弟能比的。所以看到周重亲自找上门来,他也知道那个倭国使节的身份十分重要,当下也不敢耽搁时间,立刻上了周重的马车,然后赶到不远处的建昌候府。

第二百五十章 事情解决

建昌候府的规模与寿宁候府差不多,一条街被整个候府占去了大半,候府的大门建造的极其华丽嚣张,让人一看就能明白这座府邸主人的脾气,府门前还有四个健壮的家丁守着,路上行人路过这里这时,都会不自觉的向外绕个圈子。

周重他们下了马车之后,只见寿宁候带着他们大步的走向府门,建昌候府的下人自然都认识寿宁候,守门的那几个恶仆也急忙上前见礼,可惜寿宁候现在一肚子的火气,根本没理会几个下人,带着周重和一帮锦衣卫就闯进府中。

建昌候府中的下人也都不傻,看到寿宁候的脸色不善,再加上又有一帮锦衣卫闯进来,因此他们也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到府中的管事之人,结果就在周重他们刚走过前院时,就见一个管家打扮的中年人一脸谄媚的凑上来对寿宁候行礼道:“小人张忠见过候爷,不知候爷今日前来有何要事,需不需要小的帮忙?”

寿宁候认识这个叫张忠的中年人,知道他是候府的管家,不过现在他可没什么好脸色,当下怒声问道:“老二在哪里,快叫他出来见我!”

“这……”张忠身这候府的大管家,自然知道自家老爷现在在哪里,不过他也了解自己老爷的脾气,若是这个时候打扰了他的雅兴,那他可没什么好果子吃,因此一时间也很是迟疑。

寿宁候张鹤龄的父亲去世时,建昌候张延龄还没有成年,所以后来张延龄就一跟着哥哥张鹤龄生活,因此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张鹤龄比任何人都了解。

只见张鹤龄见到张忠脸上的犹豫之见时,他气的立刻一拍大腿,当下也不用张忠代为传话,抬腿就要往候府的内宅里闯,反正他对自己弟弟家里也十分熟悉,就算没有人带路,他也能找到张延龄。

看到寿宁候往内宅里走去,张忠自然也猜到了张鹤龄的想法,当下急忙上前拦住道:“大候爷,我们老爷现在有要事……哎哟~”

还没等张忠把话说完,张鹤龄抬腿就是一脚,正中张忠的胸口,结果这一下把张忠踹的是四仰八叉,好半天都站不起来。而这时张鹤龄再次冷哼一声,大步就走向候府的内宅,这下候府里的那些下人再也不敢拦着,一个个缩在墙角偷偷观瞧,反正现在是两位候爷之间的事情,根本不是他们这些人可以管的,日后就算怪罪,也怪罪不到他们头上。

跟在张鹤龄身后的周重看着前面这位怒气冲冲的寿宁候,心中却是在暗笑,虽然张鹤龄现在表现的十分生气,又是骂人又是打人的,但其实周重知道,这是张鹤龄在表演给自己看的,主要就是给他出气撒火,免得周重把火气全都撒到张延龄的头上。

前面有张鹤龄带路,周重他们很快就进到候府的内宅,然后七拐八拐的又来到一处建造的十分豪华的院落,不用问,这里肯定就是张鹤住的地方。为了给这位建昌候一点面子,另外周重也怕进去看到什么不该看的东西,从而脏了自己的眼睛,所以他并没有跟着张鹤龄进院子,而是和吴山他们一起站在院子外面等着。

结果只见张鹤龄气呼呼的冲进院子,很快就从里传出门被踹开的声音,紧接着是张鹤龄的愤怒无比的咆哮,以及一个陌生男子的哀求声,不过很快这种哀求就变成了惨叫,期间还夹杂着物品的碎裂声,看来张鹤龄下手还真狠。

过了好一会儿,才见张鹤龄气喘吁吁的从院子里走出来,另外他手上还拖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虽然被打的鼻青脸肿,但从依稀可以辨认的五官上可以看出来,这个男子与张鹤龄长的十分相像,应该就是那位传说中的建昌候。

只见张鹤龄出来后,立刻狠狠的把张延龄狠狠的推了一把道:“周提督,这个就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弟弟,你别看他三十多岁了,但整天和一帮泼皮无赖混在一起,时不时的就被人教唆着犯点错,每次都把我和太后气的半死,现在人我已经抓来了,您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太后那里由我去说,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庇护他!”

张鹤龄的话表面看起来像是十分生气,而且还把张延龄交给周重处置,不过他话中却数次提到太后,这已经是在暗示周重,让他看在太后的面子,不要把这件事情闹的太大,否则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

这时张延龄也已经知道自己得罪的是什么人了,虽然他不怕周重,但却怕自己的大哥,所以他现在表现的十分老实,耷拉着脑袋一句话也不说,不过当看到周重时,眼睛中却还是闪过一道凶狠的余光,看样子他把自己挨打的事全都怪到周重头上了。→文¤人··书·¤·屋←

周重明天就要离开京城了,自然没心情和张鹤龄这对人渣兄弟纠缠,更不想因为这件事耽误了行程,因此对于张延龄凶狠的目光是视而不见。另外波多野秀乡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自己与对方更没有什么交情,因此也没必要为他出头,只要能把人带回去就行了。

想到这里,周重当下也是笑道:“寿宁候太客气了,在下与建昌候本来就没有什么过节,只不过是因为一些误会,所以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处置,只要建昌候把波多野副使交出来让周某带走,那这个误会也就算解除,大家日后该如何亲近还是如何亲近,千万不要因为这点误会而伤了和气!”

听到周重如此说,十分知趣的张鹤龄心中也是松了口气,同时脸上也立刻挂上几分笑容。不过相比之下,鼻青脸肿的张延龄却依然狠狠的瞪着周重,而且脸上还多了几分得意之色,看样子他是把周重息事宁人的态度当成是软弱,以为对方不敢得罪自己。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我把人放出来!”张鹤龄这时也注意到自己弟弟脸上的表情,当下更是一肚子气,立刻再次踹了他一脚道。同时心中暗骂自己自己这个混帐弟弟不知道好歹,现在周重不追究这件事,那就是给他们兄弟这个面子,否则若是闹到陛下那里,恐怕就算是太后想保住他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张延龄挨了哥哥一脚,却是再次瞪了周重一眼,然后亲自进到院子里的厢房之中,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见衣衫不整的波多野秀乡从里面走出来,一张俊俏的小脸气的通红,正在恶狠狠的瞪着张延龄,估计若不是知道周重也在的话,他很可能会和张延龄拼命。

“咳,那个……波多野副使没事吧?”看到波多野秀乡走过来,周重干咳一声上前问道,虽然他知道这样很不道德,但不知为何,在看到波多野秀乡的那张脸时,总有股爆笑的冲动。

“多谢大人关心,小人没事!”波多野秀乡这时低下头说道,不过周重总感觉对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为了大局,这个委屈他也只能忍了。

“没事就好!”周重说完转身又对寿宁候道,“候爷,既然波多野副使无恙,那周某也就不打扰了,日后若是有机会的话,周某定然会登门拜访!”

看到周重要告辞,张鹤龄却是极力挽留道:“这怎么行,现在刚好到了晚饭的时间,而且周提督好不容易来府上一趟,怎么能不吃饭就走呢,若是让别人知道的话,恐怕会说我们兄弟不懂礼数,所以周提督一定要留下来吃顿饭再走!”

张鹤龄知道周重是正德面前的大红人,年纪轻轻就成为大明有数的封疆大吏,日后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虽说这次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弟弟得罪了对方,不过幸好周重不再计较,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与周重结交的机会,而且借着酒宴,也能弥补一下双方的关系。

不过周重却没有和张氏兄弟结交的打算,在他看来,这两个号称候爷的家伙根本就一无是处,若不是张太后一直保着他们,恐怕早就被杀死无数遍了,而且历史上也的确如此,在张太后死后,他们兄弟就立刻死在大牢之中。

想到张氏兄弟的结局,周重当下笑着婉拒道:“多谢候爷的好意,只是在下身负皇命,明天就要离京上任,但现在家中却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安排好,因此周某必须回去处理一下,另外岳父大人也有些话要交待,因此今晚实在不宜喝酒,不过等到周某再次回京之时,定要请候爷大醉一场!”

听到周重明天就要离京,张鹤龄只能暗叫可惜,当下也不再强留周重喝酒,拉着张延龄亲自送周重离开了建昌候府。

“大哥,你就因为周重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至于把我毒打一顿吗?”周重的马车刚一离开,鼻青脸肿的张延龄立刻一脸委屈的道,在他看来,就算周重再怎么受宠,那也是一个弄臣,根本不足为惧。

“闭嘴!”张鹤龄却是瞪起眼睛再次骂道,“不知好歹的东西,日后你要是再敢惹到周重,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第二百五十一章 平定叛乱

带着波多野秀乡回到府中,足利一辉和田山尚义看到他平安归来,也都是松了口气,当下向周重道谢之后,这才与波多野秀乡一起回到住处准备回去的事,至于波多野秀乡在建昌候府到底经历了什么,所有人都十分默契的没有追问。

虽然周重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自己离京的消息,不过他现在可是京城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不少人都拼命的想要见他一面,有关他的消息也传播的特别快,再加上他又没有刻意保密,因此不少人都知道他要离京的消息。

第二天周重他们会合了足利一辉和吴山的锦衣卫后,从崇文门出了京城,本来送行的只有王伦,其它人周重并没有去通知,但是当他出来崇文门才发现,城门外竟然已经站满了前来为他送行的人,其中除了李东阳、杨廷和等少数几个自己认识的人外,其它大部分人周重根本就不认识,另外让他意外的是,张鹤龄和鼻青脸肿的张延龄竟然也来为他送行。

虽然周重知道这些送行的人中,除了少数几个人外,其它绝大部分的人都带着几分功利色彩,不过既然人家主动来给他送行,那就是想与他结交,周重想要在官场上混下去,就必须拥有广阔的人脉,因此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周重对这些送行的人都表现的十分热情。

看到周重在这些送行的人群中应付的游刃有余,旁边的王伦也是满意的笑了,周重刚开始接任四海提督一职时,他还有些担心周重会不适应官场,不过现在看来,他实在有些多虑了,周重的表现比他想像的还要出色。

与送行的众人告别之后,王伦和李东阳等少数几个人又亲自送出周重一里,最后瑾萱和父亲王伦含着眼泪告别,这让王伦也是老泪纵横,他已过花甲之年,今天一别还不知道这辈子能否还能见到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以及即将出生的小外孙?

告别了王伦之后,周重骑在马上,瑾萱她们也都坐上了马车,不过他们并没有沿着大路向南,而是偏了一点向东南方向的天津卫前进,这是因为北京正南方的霸州现在战乱不堪,刘六刘七带领着爆民正与神英带领官兵打的热火朝天。

说起来周重他们在来京城的时候,就是从霸州经过的,当时刘六刘七还没有造反,虽然霸州距离京城只有一百多里地,但周重对那里的印象却只有贫穷二字,之所以给周重造成这种印象,主要是因为城中的乞丐实在太多了,而且这些乞丐在见到经过霸州的车队时,都会拦路乞讨,若是车主不给钱的话,那是不可能离开的,幸好周重的车队中有锦衣卫保护,那些乞丐才没敢拦他们的队伍。

事后周重也向吴山打听过,结果对方告诉他,霸州城中的乞丐大多都是因马政而破产的农户,为了活下去才不得不沦为乞丐,结果当时周重听后也是沉默不语,对于马政,他也有所了解,知道这是大明朝廷为了保持骑兵的用马而立下的国策之一,毕竟想要战胜北方的蒙古骑兵,大明就必须保持一支强大的骑兵,可是这些天北方天灾不断,再加上马政的沉重负担,已经造成北方各地的无数百姓破产,这对于大明朝廷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果不其然,接下来发生的事也证实了周重的猜想,刘六刘七这两个悍匪揭竿而起,立刻得到霸州寻些破产百姓的响应,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几千人,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幸好因为周重的提醒,使得正德改变了主意,派出神英这样有经验的老将担当平叛的将军。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和自己有关系,所以周重这段时间也一直关注着霸州叛乱的局势,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神英的确像他自夸的那样,对于带兵打仗的确很有一套,在他刚刚到达霸州时,就与刘六刘七的叛军打了一仗,结果是大获全胜,把叛军杀散了大半,至于刘六刘七等几个核心人物,也被神英调集的军队围困在一片固定的区域内,并且官兵步步紧逼,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能把刘六刘七的残军给挤死。

虽然周重也知道,除了刘六刘七这几个反叛的头目外,其它大部分的叛军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参加造反,因此周重对他们也十分同情,不过同情归同情,刘六刘七这次的叛乱若不快点剿灭的话,最后将给大明王朝造成沉重的打击,死亡的无辜百姓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为了大多数百姓的利益,周重只能狠下心向正德建议剿灭他们。

就在周重他们的车队刚过天津卫,霸州那边再次传来好消息,刘六刘七等人被神英率领的大军围堵在一片区域数日之后,终于决定要突围而去,可是没想到他们手下却有人暗中投靠了朝廷,并且把突围的消息也泄露给神英,结果在刘六刘七带兵突围的当晚,却是中了神英布下的埋伏,整个突围的队伍几乎是全军覆没,就连刘六刘七也死于乱军之中,但唯独叛军的另外一个首领齐彦名却不知所踪。

刘六刘七这两个匪首死了,剩下的叛军群龙无首,再加上又牌包围圈中,逃都逃不掉,所以最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投降,霸州的叛乱也总算平息了。

当周重听到神英不负众望,竟然在短短几天内就平定了叛乱,甚至连刘六刘七也死于乱军之中时,他也不禁长长的出了口气,刘六刘七这两个叛军首领在刚造反就死了,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原来的历史,想必历史上给大明造成巨大伤害的刘六刘七起义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不地还没等周重高兴,他忽然又想到,这场叛乱的另外一个关键人物齐彦名却逃脱了,对于这个齐彦名,历史上记载的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在起义没多久后,他就战死了,可是现在却反了过来,刘六刘七却兄弟死在他的前面,反而应该早死的齐彦名却逃脱了,这让周重心中忽然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也许历史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就在周重为齐彦名的逃脱而苦恼时,距离天津不远的霸州,东南方向的一条大河之中遍布尸体,河水也被鲜血染的通红,堆积在一起的尸体几乎将河水都给堵住了,另外河两岸的土地上,也全都是死尸,地面上的泥土与鲜血混在一起,形成一种酱红色的泥浆。

这里就是刘六刘七带兵突围的地方,只可惜突围的计划被叛变的人告诉了神英,于是神英在河两岸设下埋伏,等到刘六刘七的突围队伍渡河渡到一半时,两岸的官兵突然从黑暗中杀出,结果把叛军杀了措手不及,刘六刘七也根本无法指挥队伍应战,最后终于被数倍于已的官兵杀了个精光,其中刘六被一个官军中的把总一刀砍下脑袋,至于刘七本想跳河逃跑,却没想到神英在河两岸布下了弓箭手,结果刘七也被射死在河里。

刘六刘七造反的核心人物就是当初他们做响马时的那十几人,现在刘六刘七这两个首领死了,其它有名号的核心人物也是死的死降的降,可是在叛军中与刘六刘七平起平坐的齐颜名却偏偏不见了人影,甚至连那些投降的叛军也没有人见过他。

若是换做以往,身为贼首的刘六刘七两人已经身死,而且叛军也被消灭,就算逃了一个齐彦名,也算不了什么大事,毕竟只凭他一个人,根本翻不起多大的风浪,不过神英在来霸州之前,就被周重叮嘱过他,让他最好把这次造反的几个核心人物全都抓起来,所以神英也不敢怠慢,在大战之后,又派出十几只小队在附近搜索齐彦名的下落。

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见在河两岸的战场上,甚至是河边的水草中都可以见到搜索齐彦名的官兵,到现在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