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私大明-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那些送行的百姓,周重身边的王瑾萱更是哭的一塌糊涂,自从看到父亲被关押到囚车里,她的泪水就不停的向外流,虽然父亲的精神看起来很好,但看到一向慈爱的父亲被关押在小小的囚车上,连站都站不直,这让她不禁悲从中来,最后更是一头扎在周重的怀里,嘤嘤的哭个不停。

周重也没想到王瑾萱竟然会哭成这样,而且还一下子钻在自己怀里,感受着对方温软的娇躯,周重一时间大为尴尬,推开也不是,不推开也不是。

其实以王瑾萱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她身为女儿家的矜持,无论再怎么难过,她也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扑到一个男子的怀里,即便对方是她的未婚夫。

不过在这段时间以来,王瑾萱身边唯一的亲人入狱,而做为未婚夫的周重则成为她心中唯一的停靠,再加上周重这段时间为解救王伦跑前跑后,这些都被王瑾萱看在眼中,可以说在她心中,周重已经是除了自己外,唯一可以信任停靠的人,也就是说她已经悄悄的认可了周重这个夫君,甚至有时想起来也会有些窃喜,毕竟像周重这样重情重义的男子哪个女子不喜欢?

也正是王瑾萱已经从内心认定了周重是自己未来的停靠,所以她才对周重没有任何防备,在心情悲痛之时,也将他的胸膛当成了最好的港湾,扑在周重的怀里哭个不停。

现在已经是三月下旬了,天气已经十分温暖,周重身上穿的也很薄,很快他就感觉自己胸口的衣服已经被王瑾萱的眼泪打湿,再加上对方不停的抽泣,紧闭的双眸泪水涟涟,让人一见就禁不住心生怜惜。

看到王瑾萱如此可怜的模样,周重也不禁心中叹息一声,轻轻伸出一只手把她抱住,这样应该会给她一种安全感,这也是周重唯一能做的事了。至于周围的人目光,反正他身边都是商会的护卫,也怕别人看到,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打扮成一对小夫妻,在悲痛之余做出一些亲密的举动,也不算是有伤风化。

王伦的囚车不停的前进,周围也不停的有人上前敬酒,还有不少老人孩子送上一些熟鸡蛋、熟肉等,让王伦留着在路上吃,甚至有些全身都是补丁的灾民看样子身无长物,最后只好捧着一碗白水送上来,王伦也不嫌弃,接过来喝了几口,结果让对方激动的热泪盈眶。

敬酒的人实在太多了,王伦虽然每次只喝一小口,但最后依然喝的酩酊大醉,直到这时,送行的百姓这才不再上前敬酒,而是默默的把自己带的东西放在囚车上,最后小小的囚车里堆满了东西,众人看到实在放不下了,这才让开一条路让囚车离开。

只是这时伏在周重怀里的王瑾萱看到父亲的囚车越来越远,这一别也许是他们父女的最后一次相见,这让她不禁涌起一股冲动,站起来就想冲过去与父亲相见。

幸好周重的注意力一直放在王瑾萱身上,看到她不顾一切的想要冲出去时,立刻一把拉了住她,然后低声急切的道:“瑾萱,你要冷静一下,王伯父现在只是被收监,还有挽回的余地,你现在若冲出去,肯定会被锦衣卫抓走,之前王伯父为你花费的苦心不就全废了吗?”

听到周重的劝解,王瑾萱挣扎了两下,最后终于放弃了,再次伏着周重怀里痛哭起来,而周重这时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大防,伸手轻拍着王瑾萱的后背不停的安慰着,希望以此来来减轻她的悲痛。

看到王伦的囚车离开后,前来送行的百姓却迟迟不肯离开,最后一直到囚车和锦衣卫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下,这些人才陆陆续续的离开。周重看到斜对面的李政等人依然没有离去,担心人少之后被对方认出来,于是轻搂着王瑾萱也匆匆的离去。

等到周重两人坐到马车上时,王瑾萱依然没有停止哭泣,无论周重再怎么安慰,她也无法从父亲被押送走的悲痛中走出来,最后周重也没有办法,只好这就这么轻轻的搂抱着她,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马车还没到青村港时,王瑾萱的哭声越来越来低,最后竟然慢慢的睡着了。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法,同时也是人类修补创伤的最好办法,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所以在人受伤时,都会比较容易犯困,这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且在一觉睡醒后,无论再大的创伤,都会感觉好过一些。

看着怀中熟睡中的王瑾萱,即便是在睡梦之中,她修长的娥眉也依然轻轻的皱着,时不时的抽咽一下,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都是红红的,看上去我见犹怜,让人禁不住有种心疼的感觉。

周重承认,在这一刻,他真的心动了,若是没有谢灵芸的话,他真的很想好好的怜惜怀中的女子,可惜两人的相识实在晚了一步,再加上他又与谢灵芸有了夫妻之实,这也让周重根本没有其它的选择。

只见这时周重不禁轻叹一声,自己与王瑾萱的婚约注定是要解除的,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若是纠缠太深的话,恐怕对两人都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周重轻轻的将王瑾萱从怀中扶起来,准备把她放在马车的位子上,毕竟现在这种亲密的姿势实在有些不妥,但是让周重没想到是,睡梦中的王瑾萱似有所查,双手竟然紧紧的抓住他胸口的衣服,这让他根本就放不下来。

这下周重实在没办法了,再加上看到王瑾萱睡梦中依然时不时的抽泣,这让他不禁心中一软,只得再次把王瑾萱搂在怀里。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张臭嘴

王瑾萱因为悲伤过度,最后在周重怀中静静的睡着了,而且一直等到他们上船时,她依然没有醒来,最后周重没有办法,只好把她抱到船上的船舱里休息。只不过周重把王瑾萱在床上放好时,却发现对方紧紧的抓着自己的衣袖,好像这样能让她感到一种安全感似的。

对此周重也很是无奈,只好坐在床边陪着王瑾萱,不过他也是累了一天了,再加上这时船只也开始离港,在海浪的吹抚下,船只也有些摇摇晃晃,就像婴儿的摇床一般,最后周重也感觉眼皮越来越重,竟然也伏在床边睡着了。

睡梦中的王瑾萱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中她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自己扎着双鬓在花园里跑来跑去,满园都是自己欢笑的声音,而父亲则坐在花园里的小亭中,嘴角带着微笑的看着自己玩闹。

不过很快这种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一群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如同凶神恶煞般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就把父亲绑了起来,然后押送到囚车之上,她伸出小手想要阻止,可是她人小体弱,根本阻止不了任何人,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父亲被抓走,然后囚车渐行渐远,马上就要消失在地平线之下。

“不要!”王瑾萱忽然惊的尖叫一声从床上坐起来,全身上下香汗淋漓,额头的秀发也全都被打湿,紧紧的贴在白净的皮肤上。

趴在床边睡的正熟的周重也被王瑾萱的尖叫吓的全身一哆嗦,整个人也一下子坐了起来,当看到坐在床上满脸惊恐的王瑾萱时,这才明白过来,当下急忙开口安慰道:“瑾萱别怕,我们是在回双屿港的船上,王伯父肯定会没事的!”

这时王瑾萱也终于从恶梦的惊吓中清醒过来,当看到周重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而且自己的双手竟然还拉着他的衣服,这让她也不禁脸上一红,急忙松开双手道歉道:“瑾萱失态,惊扰到周世兄了!”

“无妨,你现在肯定饿了,我让人去准备点吃的东西,不许说不吃,否则你的身体垮了,日后我没办法向王伯父交待!”周重说着不待王瑾萱同意,转身就出了船舱,这时他才发现,原来外面已经是月朗星稀,看样子上半夜都已经快过完了。

周重来到船上做饭的位置,他乘坐的这艘船是以前商会的远洋大船,以前船体受损,所以无法再走远海,只能在近船跑。这种船的船体巨大,船上有专门的厨房,也有专门做饭的厨师,只是这时都已经半夜了,船上除了操船的船工外,其它人都已经睡了。

周重点上灯在厨房里翻了一下,结果倒是发现不少新鲜食材,而且炉子里的煤火也没有熄,所以他干脆把煤火升旺,亲自下手炒了两个小菜,很简单,一样炒鸡蛋一样炒白菜,另外还熬了一小锅白粥,这些当然不是给王瑾萱一个人吃的,他也是快一天没吃饭了,现在肚子里饿的厉害,刚好可以一起吃。

当周重端着饭菜回到船舱里时,王瑾萱已经坐了起来,而且自己打了水洗了一下脸,使得她看起来有了几分精神,只是眼睛还是红红的,眉目间也带着几丝忧郁。

周重这时把饭菜放在桌子上,然后微笑着向王瑾萱招呼道:“船上的厨子已经睡了,所以我就自己动手做了一点,瑾萱若是不嫌弃的话,就来尝尝我的手艺,镯儿和朵儿可是最喜欢吃我做的饭菜!”

听到这些饭菜竟然是周重亲手做的,王瑾萱也不禁很是惊讶,注意力也从父亲被押送回京的悲痛中转移过来一些,接着很是奇怪的问道:“周世兄还懂得厨艺?”

周重就知道王瑾萱肯定会这么问,这也是他故意想让对方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因此只见他笑了笑,故意逗趣道:“圣人虽然说过君子远庖厨,不过我敢打赌,圣人在说这句话时,肯定有人给他做饭,若是让他自己生活几年,恐怕也会练出一身的好厨艺来!”

听到周重如此解释孟子的话,而且还拿圣人来开玩笑,这下也让王瑾萱也不禁感到十分有趣,一下子没忍住笑出声来,不过她的笑容也公公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被心中的悲伤所占据。

看到这里,周重也知道这时候不好再逗王瑾萱,当下再次招呼对方道:“瑾萱你快坐下,尝尝我的厨艺如何,我知道你现在没胃口,所以就做了两个清淡的小菜还有白粥,咱们吃完早点休息……”

周重说到这里忽然一愣,因为他发现自己话中的有些歧义,当下急忙再次解释道:“我是说我回自己的船舱休息,不是在这里……”

周重发现自己越解释越尴尬,王瑾萱这时更是把小脑袋深深的扎在胸口,耳朵都因为害羞而变成可爱的粉色,所以周重干脆不再解释了,坐下来默默给对方盛好粥,然后递了过去,结果王瑾萱因为害羞,接粥的时候差点把碗打翻。

因为周重一句无心的话,使得船舱里的气氛尴尬中又带着几分暧昧,王瑾萱低着头轻轻的喝着粥,周重则以最快的速度吃饭,准备早点吃完早点离开。不过就在这时,就见脸上还带着一抹羞红的王瑾萱忽然抬起头开口道:“周世兄,我听家父说过,你好像有放弃仕途的打算,不知这是不是真的?”

周重听到这里也是一愣,不明白王瑾萱怎么忽然问起这个,不过他还是开口回答道:“倒也不是完全放弃,只是我家中的事情你也知道,自从父亲去世后,我就成为家中唯一的男子,身为镯儿和朵儿的长兄,我自然要担起养家的重任,同时也要想办法重振家业,所以才接手了父亲的生意。”

说到这里时周重顿了一下,接着又把当初说服王伦的理由讲出来道:“另外现在朝中阉党弄权,朝堂之上黑暗一片,甚至听说朝中的官员只要有所升迁,就要给刘谨送上一份贺礼,称为什么‘贺印钱’,少则几千两,多则上万两,有这种规矩在,就算是考上功名又如何,难道也要屈从于这些阉党的淫威之下吗?”

周重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一种大义凛然的表情,好像他真的是不屑于与刘谨那些人同流合污似的。可惜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肚子里的那点古文基础别说是去参加会试了,恐怕再考一次乡试都过不了。

不过王瑾萱自然不知道周重身上发生的变故,在她眼中,周重依然是那个十四岁考中秀才,十五岁写出西游记的大才子,用才华横溢来形容自己这位准夫婿是再合适不过。因此她在看到周重说出放弃舍弃仕途的两个理由时,心中也不禁更加敬佩,前面那个理由说明周重是个有担当懂舍弃的人,后一个理由更证明了周重的人品,这些都让王瑾萱对周重越发的满意,甚至心中也不禁有丝丝窃喜的感觉。

有了王瑾萱主动打破两人之间的尴尬,周重也就不再只顾着吃饭,而是开始与王瑾萱边吃边聊,说起来自从两人初次见面到现在,他们还是第一次说这么多的话,而且通过这场聊天,周重和王瑾萱都对彼此加深了许多了解,这下更是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另外王瑾萱也对周重的厨艺赞不绝口,虽然只是两样十分普通的小菜,但周重炒出来的却恰到好处,简直可以与一些大厨的手艺相比。这让周重也很是高兴,最后得意忘形之下,竟然脱口而出道:“瑾萱你若是喜欢吃的话,以后我可以天天做给你吃!”

结果周重话一出口,立刻就感觉不对,因为这句话表达出来的意思实在太暧昧了,王瑾萱在听完后立刻再次低下头,脸上也是羞红一片。不过更让周重没有想到是,王瑾萱虽然害羞,但却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同时轻声“嗯”了一声,算是对周重的回应,以她从小受到的教育,能做出这样大胆的举动,已经算是十分难得了。

只是这时周重却是心中苦笑,同时恨不得狠狠的搧自己几巴掌,都怪自己这张臭嘴,吃饭就吃饭吧,可偏偏还非要聊天,聊天也就算了,竟然还说出这些让王瑾萱误会的话,现在人家已经给了自己下面的回应,以后他该怎么开口提退婚的事?

想到这里,周重脸上也不禁露出懊恼的神色,幸好王瑾萱只顾着害羞了,根本不敢抬头看他,这才没有发现周重脸上的异样。

好不容易把这顿饭吃完,周重急忙借口告辞回到自己的房间,只是他这时却没有丝毫的睡意,想起自己与谢灵芸、王瑾萱两女之间的关系,他是感到万分的头痛,当初谢灵芸的父亲谢达让他一个月内退掉王家的婚事,可是因为王伦出事,再加上谢灵芸的劝说,这才去掉了这个期限,可是以现在的情势来看,自己想要退婚好像越来越麻烦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安化王叛乱

刘谨,陕西兴平人,八虎之首,正德元年至正德五年,他利用正德皇帝的信任操纵朝政,人称“九千岁”,更有“立地皇帝”之称,纵观整个大明朝,他都是最有权势的太监之一。

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刘谨的名声都不太好,甚至可以说很差,当时的士林之中给他总结了两大罪状。

第一个罪状就是刘谨独揽大权,排斥异己,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他一上位,就立刻把三贤相之中的谢迁和刘健,以及一大批的朝臣全都排挤走了,而且还笼络了焦芳、刘宇等一批爪牙为已用,总揽朝中大权。

不过这个罪状在周重看来,实在是有些冤枉刘谨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时正德刚刚继位,谢迁和刘健这些老臣却一直想要压制君权,甚至依然把正德当成小孩子,时不时都要顶撞一番。结果正德不得不依靠身边的宦官夺权,于是也就出现了刘谨为首的阉党与朝中大臣之间的对峙,最后以刘谨获胜而结束。

刘谨的第二大罪行则是贪财,这点倒是完全没有冤枉他,身为太监不能行男女之事,因此他们对黄白之物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这点在刘谨身上更加突出。在他掌权后,就想尽办法为自己敛财,索贿、受贿、贪污,都是一般的手法,为了敛财,他甚至还天才的发明了许多从来未有过的名目,或是将一些原来的礼节发扬光大,比如贺印钱,比如拜见礼等等。

而且刘谨与一般的贪官不同,他的胆子特别大,因为他上头只有一个皇帝,而且这个皇帝还是一个喜欢玩闹的家伙,向来不太爱管事,这也就给了他大肆敛财的机会。另外刘谨为人很霸道,在他看来,自己要别人要钱是看得的起对方,所以别人想给也得给,不想给也得给,否则就会得罪他,后果自然也很严重。

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敛财方式,使得刘谨在短短几年内,就积累起巨额的财富,在周重所处的后世,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曾做过一个权威统计,结果将刘谨列为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五十人之一,由此可知他积累的财富有多么惊人。

不过刘谨虽然贪财,也极其贪恋权势,但他能够在八虎之中脱颖而出,独自把持朝政,自然不是什么无能之辈,甚至在满足了自己对财富的追求的同时,他开始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这个追求就是流芳青史。

刘谨在获得权势之后,也并不是无所做为,恰恰相反,他针对当时大明的一些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

刘谨变法的条目很多,这里没必要一一描述,在这些变法条目中,有些的确很有针对性,解决了当时大明朝政方面的一些问题,当然也有些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有些条目更是出于刘谨的私心,为自己的利益所服务,所以刘谨变法的内容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在这些变法的条目中,其中有一条最终要了刘谨的命,这个条目就是整理军屯。所谓军屯,在当初朱元璋搞出来的一项军事制度,说白了就是让军人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在农闲时练兵,而这些军人则被称为军户。

本来军屯制度还是不错的,一来大量的军人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出产的粮食还能支援国库,二来军人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也不会轻易的被鼓动造反。当然这些军户的战斗力肯定不如职业军队,但做为治安部队还是不错的。

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朱元璋制定的一些制度开始崩坏,其中就包括军屯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军队之中的一些高层开始侵吞军户们的土地,结果使得军户们一步步失去自己的土地,最后变成了军官们的佃户,生活无比悲惨。

军屯制度的崩坏,使得大明绝大部分的军队兵无战力,毕竟那些军户一个个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去打仗了。这种情况在其它地方还好,但是在陕甘宁等边疆地区,却无疑是致命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刘谨就提出了整理军屯,重新丈量土地分发到军户手中,希望以此来恢复军屯制,达到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目的。

但是刘谨只顾着自己贪财,他却没有想过,军屯早已经成为军队中上层的私田,现在他要重要丈量土地重新划分,无疑是从那些军官身上割肉。所以这个整理军屯的改革刚一出来,就立刻遭到军队系统的反对,特别是那些握有实权的将领更是反应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终于跳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安化王朱寘鐇,这个人素有野心,特别是在看到正德不务正业,整天呆在豹房中嬉戏玩闹,朝中大权竟然被刘谨这个宦官所把持,这下更让他野心勃勃,准备做一番大事业。

大明正德五年四月初,朱寘鐇苦苦等候的机会终于来了,刘谨整理军屯造成军队绝大部分将领的不满,军心也十分不稳。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朱寘鐇说服了宁夏都指挥史周昂等一批将领,在一场宴会上杀死镇守太监李增、总兵姜汉,以及宁夏的一批文武官员,正式起兵造反,而且为宣扬自己造反的正义性,朱寘鐇发表了一篇针对刘谨的檄文,将所有过错都推到刘谨身上,然后以诛杀刘谨、为民除害的口号起兵,希望以此得到各地的响应。

但是朱寘鐇实在太这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他以为自己只要振臂高呼一声,立刻就会得到各地的响应,但事实却是他的檄文发到各处,但却没有任何人响应,反而还有人把他的檄文送到朝廷,结果一时间使得朝野大震,连豹房中游玩的朱厚照也被惊动了,第一次主动召集几个重要的大臣议事。

武英殿内,年轻的正德皇帝皱着眉头坐在龙椅上,少有的露出一种正经的表情。而在他的面前,刘谨、李东阳、杨廷和等重要大臣全都在列。

“陛下,安化王心怀不轨,竟然于此时起兵造反,老奴以为应当立即派兵镇压,以儆效尤!”头发花白腰部佝偻的刘谨站在大殿之中,正在义正言辞的向正德建议发兵镇压起兵造反的安化王。

看到刘谨如此积极,旁边的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却都是心中暗笑,安化王起兵造反的檄文已经传到京城,檄文中句句都是针对刘谨,难怪他会如此着急了。

“臣附议,安化王身为皇室子孙,不懂得教化百姓,反而唆使边疆军户造反,实在罪大恶极,必须尽快派兵平定!”李东阳虽然心中暗笑,但在这种国家大事上,却还是必须与刘谨站在一起,毕竟安化王谋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自然要派兵镇压。

刘谨看到李东阳支持自己,也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前段时间身为内阁首辅焦芳的一个心腹向他秘密效忠,而且还把焦芳暗中所说的一些诋毁自己的话告诉他,结果这让刘谨为之大怒,本想着将焦芳整治一番,但没想到对方也十分滑头,看到情形不妙时,立刻向他请辞,最后他也就批准了,所以现在内阁中的事务大部分由李东阳暂代,而且对方的表现也让他十分满意。

坐在龙椅上的正德皇帝看到刘谨和李东阳都同意派兵,于是也就懒洋洋的道:“两位爱卿所言甚是,只是朕现在苦恼的是该派谁去统兵平叛,你们可有什么好的人选?”

听到正德问起平叛的统兵将领,刘谨等人都露出几分苦恼的表情。说起来大明除了初期重用过一段时间武将外,之后就再次将扬文抑武发挥到极致,甚至边关的统兵之人很多都是文官出身,一个武将的官职再高,但有时见到比他低几级的文官时,都会自感矮上一头。

正德朝的情况尤其如此,整个朝廷几乎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武将,现在想要平叛的话,不但要派一个懂兵之人,而且这个人还要能被朝廷信任,可是纵观整个朝廷,满足这个条件的几乎没有。

“陛下,老臣有一人举荐,还望陛下恩准!”这时李东阳却忽然站出来,一脸微笑的开口道,而且他的笑容中好像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在里面。

“噢,李师傅想要推荐谁?”正德看到终于有人说话,很是高兴的问道。李东阳当初身为太子太保,负责教授正德读书,因此正德一向对他以师傅相称,这也是刘谨以前不敢擅自对付李东阳的原因之一。

“启禀陛下,老臣推荐原三边总制杨一清,他在朝中为官多年,又在宁夏、甘肃一带总领军务,在边疆的威望极盛,若是朝廷可以再次启用他,到时也许不用一兵一卒,只需要杨一清到达宁夏,那边的叛军肯定会不战而降!”李东阳终于把心中的人选讲了出来,只是在他在说这些话时,目光却不经意的瞟了一下刘谨,心想也许自己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反常的朱厚照

“不行!”听到李东阳竟然推荐杨一清,刘谨立刻站出来反对道。说起来刘谨排挤掉的朝中大臣很多,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记得对方的名字,但是对于杨一清,他却是记忆犹新,因为对方的才能实在太过出众,最后他很想将杨一清收为已用,但可惜对方却宁死也不愿意投靠,结果让他是又气又怒,这才把杨一清贬为庶民。

看到刘谨反对,李东阳并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见他向刘谨一躬到地道:“刘公,安化王造反来势汹汹,宁夏一地已经乱做一团,若是不尽快派一得力之人平定的话,恐怕会酿成大祸,而杨一清无疑是最好人选,还望刘公三思!”

李东阳的话音刚落,只见杨廷和也紧随其后站出来道:“李公所言甚是,臣也以为平叛人选非杨一清不可,刘公万不可思私怨而耽误了政事!”

看到杨廷和也支持重新启用杨一清,刘谨也不禁很是为难,同时他也有些后悔,若是焦芳还在的话,必定可以帮自己想出个更好的人选,可是现在李东阳和杨廷和都支持杨一清,自己这边却没有其它人选,这下他实在没有其它的理由拒绝。

就在刘谨为难之时,忽然一直懒洋洋的坐在龙椅上的朱厚照十分少见的主动开口道:“好了,你们就不必再争了,杨一清这个人朕记得,当年他在边疆之时,的确立过不少功劳,因此这个人的才能还是有的,传朕的旨意,重新启用杨一清为三边总督,统领军务,泾阳伯神英为总兵,朕身边的张永也通晓军务,就让他做个监军,希望他们三人齐心协力,早日将安化王之乱平息掉!”

朱厚照出人意料的主动参与朝政,这让李东阳等人都为之一惊,因为以他们对朱厚照的了解,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朱厚照自从登基以来,根本对任何朝政都漠不关心,在他看来,处理朝政还不如去豹房斗蛐蛐重要,所以他更不会在朝政上花费任何心思。可是今天朱厚照竟然主动处理了一件朝政,而且处置的还如此合情合理,至少站在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的立场来看,朱厚照的处置正合他们的心意。

刘谨虽然不满意重新启用杨一清,不过既然是朱厚照少见的主动处理政务,他也不好反对,另外泾阳伯神英是他提拔上来的,张永虽然和他不和,但毕竟同为八虎之一,整体上的利益还是一致的,因此最后也没有再说什么。

事情商议已定,杨廷和亲自拟定了圣旨,然后由刘谨和朱厚照看过后盖上玉玺,于是对于杨一清等人的任命也就定了下来,同时朝中也开始紧张的运转起来,准备调集兵马平叛。

不过就在武英殿的议事散了之后,李东阳满脸微笑的走在皇城之中,准备回去好好庆贺一番时,忽然后面追来一人,一把抓住他的衣袖道:“李公慢走!”

李东阳扭头一看,结果发现竟然是杨廷和,当下也是笑道:“原来是介夫,不知你拉住老夫可有何事?”

杨廷和字介夫,而且他比李东阳小了十几岁,因此在李东阳面前,一向都是以晚辈自居。只见杨廷和向李东阳行了一礼,很是欣喜的开口道:“李公,今天借此机会,终于让朝廷重新启用应宁兄,日后朝中有他相呼应,李公身上的担子想必也就轻多了!”

杨一清字应宁,而且他和杨廷和年纪差不多,两人的交情也很是不错,都是李东阳看重的晚辈。

对于杨廷和的话,李东阳却是神秘的一笑,看了看四周空旷无人,这一脸严肃的道:“介夫何必拿话眶我,这次应宁能够重掌兵权,恐怕某些人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听到李东阳的话,杨廷和也是精神一振,脸上的笑容也收敛起来,锐利的目光直视对方道:“怎么,李公您终于要做出决断了吗?”

“嘿嘿,应宁重掌兵权,张永为监军,再加上安化王之乱带来的契机,这样的机会的若是再不抓住,恐怕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李东阳冷笑几声道,脸上也带着果决之色。

“太好了,杨某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若是李公有需要杨某的地方,但请差遣!”杨廷和也明白李东阳口中的机会是指什么,而且以他的才智,也十分看好这次机会。

接下来李东阳和杨廷和又密谋了几句,他们四周是一片空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