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私大明-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孝看到自己的炮击奏效,立刻指挥着战船直撞过去,结果把宗贞永的坐船从中间拦腰撞成两截,船上的所有人全都落水,宗贞永全身铠甲落入水中本来必死无疑,毕竟这身铠甲就有几十斤重,哪怕是水性再好的人也不可能穿着铠甲游泳。
不过就在宗贞永眼看着就要被海水淹没时,却被常孝船上扔下来的渔网抓住,然后十几个军汉一起用力,把宗贞永从海中救了上来,然后几个士卒一拥而上,把宗贞永给绑的结结实实,以免对方困兽犹斗做出伤害主将的事。
“启禀将军,这个人就是宗氏的家督宗贞永!”一个被常孝带到船上的朝鲜商人辨认了一下,立刻咬牙切齿的对常孝禀报道。现在朝鲜人恨透了这个挑起倭人叛乱的宗贞永,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若非这里是大明的船上,恐怕这个朝鲜商人会立刻冲上去咬掉宗贞永的一块肉吞下去才解恨。
常孝迈着悠闲的步子走到宗贞永面前,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浑身湿漉漉的倭人头领,还没等开口,却听宗贞永忽然满是愤怒的质问道:“朝鲜明明已经与我们罢战言和,而且同意放我们离开,你们却又在半路伏击我们,难道你们就没有半点诚信吗?”
第三百四十五章 强占城山浦
宗贞永被捉之后,万分气愤的向常孝质问,明明朝鲜都已经同意与他们罢战言和,并且提供船只送他们回对马岛,可是大明水师竟然不守诚信在半路伏击,丝毫没有一点天朝上国的风度,这是何道理?
对于宗贞永的质问,只见常孝哈哈一笑道:“你们宗氏与朝鲜人罢战言和,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过本将军是受总督阁下委派,前来剿灭你们这些倭寇,并不受朝鲜人的节制,所以你们与朝鲜人罢战本将军管不着,可本将军要攻打你们这些倭寇,朝鲜人也管不着本将军!”
对于常孝的解释,宗贞永气的是怒目横眉,差点把满嘴的钢牙咬碎,他实在没有想到,大明军中竟然还有如此无耻之徒,这场战争明明是自己与朝鲜人之间的事,大明只是派兵协助,可是现在按照对方的解释,大明却是单独行动,根本不受朝鲜的节制,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
对于宗贞永的愤怒,常孝却是撇嘴一笑,他才不管这个倭人首领想些什么,反正自己前来的时候,总督大人已经交待过,只要是有机会,就尽量削弱这些倭人的力量,若是能全歼那是最好,现在自己总算是不负厚望,至于消灭这些倭人后,是否会引起大明与倭国之间的纷争,这些就不是常孝考虑的了,反正一切都有总督大人顶着,更何况现在倭国乱成一团,国内连个主事的人找不到,哪有胆子为一个小小的对马岛得罪大明?
对马宗氏完了,在常孝带领的大明水师打击下,四万多人除了逃脱了寥寥几艘船外,剩下的大半全都葬身鱼腹,连家督宗贞永也被活捉,被常孝派人送往大明邀功,至于宗氏的老巢对马岛,虽然岛上还有宗氏的余孽没有剿灭,但却也不足为虑,常孝已经分出一半的水师战船驻守在对马岛上,以岛上原来的港口为基础,修建水师营地。
对马岛有倭人算是彻底的平定了,有常孝他们的水师坐镇,日后朝鲜南方沿海再也不会受到倭寇的骚扰,不过朝鲜人并不高兴,因为常孝他们打败了宗氏后,并没有任何退兵的打算,反而在对马岛上大兴土木,不但抓捕了岛上不多的倭人做工,甚至还雇佣了不少朝鲜人到岛上兴建港口,明显是打算长时间驻守。
本来朝鲜就对常孝偷袭宗氏的船队有些微词,毕竟他们已经答应送宗氏的大军离开,可是那位常将军却以自己不归朝鲜管辖为由,私自出兵灭了宗氏的大军,这让朝鲜感觉自己丢了不少颜面,不过这次常孝他们毕竟帮了朝鲜不少的忙,所以朝鲜官方也不好说些什么。而且他们还等着大明水师退兵后接管对马岛,可是没想到大明竟然开始在对马岛上驻兵,这让他们的愿望再一次落空。
朝鲜人眼睁睁的看着大明水师进驻对马岛,却丝毫不敢说什么,毕竟对马岛本来就不是他们的,而是大明水师从倭人手中抢来的,所以人家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过对马岛他们虽然管不着,但济州岛却是他们朝鲜的,之前为了让常孝他们有一个休整的地方,朝鲜特意将岛屿北端的城山浦一带划分出来,做为大明水师的驻地,可是现在战争结束了,常孝却还死皮赖脸的占着城山浦,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这就有些太过分了。
“常将军,现在对马岛的倭人已经被清除,而且连岛屿也被天朝水师占据,所以我们想要问一下,贵军什么时候撤出济州岛?”依然是那位朝鲜使臣崔伊括,脸上的表情也依然谦卑,不过目光中看向大明水师的厌恶却怎么也遮掩不住。
其实也不怪崔伊括厌恶大明水师,之前大明水师要随时备战,倒也十分的规矩,没人敢冒着杀头的危险违犯军纪,但是随着对马岛倭人的清剿,使得这些大明水师一下子松懈下来,毕竟水师士兵都是些粗汉子,平时上街调戏一下朝鲜的女子,买东西不给钱,甚至是打架斗殴更是数不胜数,短短几天之内,本来还算繁华的城山浦被大明水师祸害的没人敢上街,甚至家中有女儿的人家都已经躲到外地去了。
常孝坐在自己的营房之内,手执一把短刀从面前的盘子里切下一片生鱼肉,用刀子叉着在调料里蘸了一下,然后塞到嘴里嚼了两下咽下去后,这才有些阴阳怪气的开口反问道:“听崔大人的意思,是不是想赶我们走人啊?”
崔伊括是个读书人,交往的圈子也同样都是读书人,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说话喜欢绕圈子,明明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他们非要转着圈子说上半天,有时候还会引经据典,生怕你明白他们的意思。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崔伊括在听到常孝竟然如此直白的挑明了自己的意思,这让也不禁一愣,不过总算他还有些城府,很快就醒悟过来开口道:“将军误会了,下官并不是要赶大军离开,只是济州岛地小民贫,实在担不起供养大军的重责,若是从国内向岛上运粮,又实在有些不划算,再加上将军手下的士卒与岛上百姓相处的也不是很好,所以还请将军体谅!”
崔伊括的话虽然说的十分客气,口口声声也没有说要赶大明水师离开,但其实话中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那就是他们朝鲜已经供养不起常孝大军的消耗,再加上大明水师扰民严重,所以想快点把他们这些瘟神离开。
其实在崔伊括刚进来自己的营房,常孝就已经明白对方是想赶自己离开,不过他却揣着明白装糊涂,翻着眼看了一下对方道:“原来如此,本来我们大军的军粮的确应该由你们朝鲜提供,不过现在仗已经打完了,所以粮食就不劳你们费心了,本将军在对马岛缴获了一批粮食,足够应付军中之用,至于说到扰民问题,这个本将军自然会约束手下,日后绝对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
听到常孝的话,崔伊括的鼻子都差点气歪了,自己的话都已经说的那么清楚了,可是这个大明将军竟然在和自己耍赖,明摆着不想退出济州岛,一想到富饶的济州岛竟然被人硬生生的割走一块,这让崔伊括也是心痛万分。
“将军,刚才您自己也说了,现在仗已经打完了,那您和您的水师是不是该回大明复命了?”崔伊括这时终于放下读书人的矜持,咬着牙把话挑明了说出来,虽然常孝明摆着不想退出济州岛,但他无论如何也要再努力一下。
只见常孝听到崔伊括的话却是哈哈大笑道:“这个不劳贵使费心,在本将军前来之时,总督大人就已经吩咐我,现在倭国动乱不断,国内倭人困苦不堪,这些倭人很有可能会出海成为倭寇,到时肯定会骚扰大明和朝鲜沿海,所以总督大人已经命我驻扎在对马海峡,防止倭寇出海做乱,本来我还想让朝鲜的水师协助,可是现在看到朝鲜的情况,本将军就不劳贵国的水师出动了,至于城山浦这块地方,就当做朝鲜为我们防备倭寇提供的驻地吧!”
“你……你……”崔伊括气的全身真哆嗦,他没想到世上竟然还有如此无耻之人,竟然强词夺理的硬要把城山浦这块土地割出去,而且还找出什么防备倭寇的借口,简直是欺人太甚!
对于崔伊括的愤怒,常孝根本就视而不见,反正不管对方怎么说,这块地方他是占定了,甚至若有可能的话,他都想把整个济州岛给吞并了,可惜现在他手中的兵力不多,而且也不好与朝鲜人完全撕破脸皮,因此这才只割占了城山浦这一块地方,还让士卒故意闹事把朝鲜人从城山浦逼走,这在常孝看来,已经算是给朝鲜面子了。
愤怒的崔伊括为了保卫本国的领土,与常孝是据理力争,可惜非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甚至被常孝赶出了水师大营,而且最后常孝还放下话来,让他们快点把城山浦附近的百姓迁走,否则日后出了什么事情他可不会负责。
被赶出大营的崔伊括开始时还十分不服,指着大营边骂边哭,最后守营的将官实在被对方哭的心烦,当下叫来几个士卒把崔伊括抬起来扔到时船上,然后让他早点滚回去做准备,否则就别怪他们不客气了。
崔伊括也知道和常孝这些粗人没办法理论,最后只好回去禀报,结果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国王李隆手中,只是这时李隆在平息了南北两端的战乱后,心中得意非凡,不过这也让他更进一步的迫害国内的士族,根本没有时间理会济州岛的小事,更何况他也担心大明会出手支持国内的士族,毕竟那些士族其实就是儒家传过来的读书人,所以李隆在略一思考后,就把崔伊括的奏折扔到一边,默认了大明水师对城山浦的占领。
第三百四十六章 简陋的台南县
周重收到常孝发来的战报后,看完满意的点了点头,本来他只是想在倭国和朝鲜之间埋下一根钉子,以便日后影响两国的内政,没想到常孝做的这么出色,不但灭了对马岛的倭了,而且还在济州岛占据了一块地方,这次给自己的战报中已经开始向他要求迁移一些百姓过去了,毕竟对马岛已经空了,城山浦的朝鲜人也被他赶走了,若是能迁移一些百姓到岛上,才能更好的统治那里。
对于常孝在对马海峡的作为,周重十分的满意,不过对于他要求迁移人口这件事,周重想了想还是没有同意,毕竟对马海峡距离大明实在有些远,其中朝鲜也就罢了,供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对迁移的百姓做什么,但是倭国现在战乱不堪,万一有倭人跑出来,常孝若是保护不周的话,那只会带来无谓的伤亡,所以在安全性无法保障前,周重觉得还是只在济州岛和对马岛驻兵,迁移百姓的事以后再说。
周重亲自给常孝写了回信,告诉他接下来就好好的呆在对马海峡,另外也要联系倭国的足利一辉,之前他带领着原来的足利商会回到倭国,现在就在九州岛的东端,也就是后世的长崎和佐世保一带修建港口,平时周重派往倭国交易的船只也都是在那里与足利一辉交接,若是常孝有什么困难,比如需要粮草之类的,可以直接去找足利一辉。
朝鲜那边的事情暂时告以段落,周重家中也终于恢复了平静,镯儿订婚的事随着周重对男方的调查,终于让王姨娘改变了主意,暂时不再提把镯儿嫁出去的事,瑾萱和灵芸也在家中安心养胎,暗中较劲看谁能生出长子,梦婉的温柔也让周重十分喜欢,平时忙完公务再去逗一下女儿,生活乐趣无穷,一切都显得十分美好。
不过周重的好日子很快就被一件事情打断,之前他给正德上了道奏折,请求他把台湾列为番薯的试种区,这道折子已经被正德批准了,而且还送来不少的番薯苗,现在已经运往台湾,对此周重有些不放心,毕竟那些灾民都没有种过番薯,所以他决定亲自去视察一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几天之后,周重再次告别了瑾萱和灵芸她们,只带着梦婉乘着船去了台湾,这次不是打仗,所以周重身边自然要有伺候的人,瑾萱和灵芸都有身孕,自然只能带着梦婉前去了。
几天之后,宽大的南洋号甲板上,周重站在船头看着远处已经在望的台湾岛,对于这座宝岛,来自后世的他对这里可谓是十分熟悉,只可惜这里现在并没有后世的繁华,有的只是一片又一片的原始森林。
周重的船只并没在台湾北端停留,而是直接去了台南地区,那里的气候火热,而且土地平整,以前就有大陆上的百姓通过澎湖列岛到达这里开荒居住,算是台湾岛上最早受到开发的地区,所以那些迁移来的灾民也大部分安置到了这里。
台湾已经单独切为一府,府下设有数个县,以眼前这个台南县最为繁华,岛上约有一半的人口都在这里,所以台湾府的治所自然也在台南县,当周重的船来到这里时,就见到港口上站着不少官员,正等着迎接他的到来。
“下官拜见总督大人!”等到周重的船靠岸,他刚走下船时,就见台湾府的知府吕松年立刻上前行礼道。这个吕松年今年四十多岁,长的黑黑瘦瘦的,以前是松江府的一名知县,而且还是周重的岳父王伦的学生,十分有才干,特别是对于农桑之事十分精通,因此这才被王伦推荐,最后由朝廷调到台湾做知府。
“吕知府不必多礼,上次家岳来信还问起本官,不知道他这个学生能否担当起治理一府的重任,本官可是把你好好的夸了一顿啊!”周重笑呵呵的大声道,而且话中也把自己与吕松年的关系交待的清清楚楚,使得码头上那些官员听后都是一惊,看向吕松年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敬畏。
感受到身后那些官员的目光变化,吕松年向周重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而周重则是洒然一笑,之前他听说吕松年这个知府做的十分不容易,毕竟台湾这里一穷二白,手下的官员也对他不是很服气,使得政令不太通达,所以周重一下船就挑明了自己和吕松年的关系,只要那些官员不是傻子,就会明白吕松年有个强硬的靠山,他们这些人可惹不起。
吕松年也是个人精,得到周重这么大的帮助,心中也是感激其名,当下又热情的帮着周重介绍了一下身后的台湾府的官员,然后这才迎着来到台南县城。→文¤人··书·¤·屋←
台南县虽然集中了台湾府一半以上的人口,但所有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才十六七万,而且这些人口大部分都分布在各地的乡村,每家每户都忙着开荒,至于县城中的人口却只有一两万人,大多是一些从漳州府和泉州府赶来的商人,贩卖家具、布匹之类的用品,另外也收购一些台湾当地的特产。
周重与吕松年等官员一起来到所谓的台南县城,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座县城实在是太寒酸了,城墙只是用一些石头垒成了一道一人高的石墙,小孩子都能翻过去,根本没有什么防守能力,城门就更是个笑话了,仅仅只是一个木头架子,上在挂着一个写着“台南县”的木牌,丝毫没有任何县城的威严。
吕松年看到周重在打量着台南县城的城门和城墙,当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启禀总督大人,因为台南县新立,而且迁来的又都是一无所有的灾民,对于这些灾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开垦土地,所以下官也就没有征调民夫修缮县城,这里的一切都还是以前迁移到台湾的汉民所建!”
周重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道:“吕知府做的不错,县城修不修缮无所谓,现在你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让那些迁移来的灾民吃饱饭,而且这次迁移来的灾民只是第一批,国内的情况你们也知道,大灾小灾不断,只要你们把这次的灾民安置好了,日后国内再有灾民时,还会迁移到台湾来,相信过不了几年,台湾就会成为一片人间乐土!”
周重的话自然引来吕松年等人的一片赞颂,接下来周重进到县城里面,结果发现县城外面虽然简陋,但里面却还规划的不错,一排排木质的房屋耸立在街道两侧,门前挂着各种各样的招牌和货物,一看就知道里面是卖什么的。
看着这些新修建的木屋,以及街道上来来往往购买用品的行人,也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据吕松年介绍,那些买东西的人大都是刚刚迁来的灾民,只见他们身上背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大部分都是各种猎物或皮毛,这是他们开荒时偶然间打到的,拿到城中和店主交换一些用品,虽然交易手段十分原始,却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那些灾民手中可没什么钱。
穿过台南县不长的大街,周重很快就来到台湾府衙,和城门一样,府衙也同样十分寒酸,和那些街道两侧的店铺一样,都是木质的房屋,院子则用木栅栏围了一圈当做围墙,吕大年已经把府衙后院最好的几间屋子腾了出来,做为周重在台南的住处,不过周重看了一下这里的环境,又看到吕大年的家小竟然挤在两间小木屋里,当下就拒绝了他的好意,准备这几天就住在船上,毕竟相比这里的简陋条件,船上的船舱可比这里强多了。
按照官场上的规矩,周重来到下面视察,吕松年这些官员自然要给他准备接风酒宴,不过整个台南县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酒楼,周重也不喜欢接风宴的风气,所以就让吕松年一切从简,在府衙内随便准备了点酒菜,然后把几个主官的官员叫上,大家边吃边谈,周重主要就是想了解一些那些灾民现在的生活情况。
据吕松年介绍,之前迁移到台湾的三十多万灾民已经安置完毕,除了台南县这里安置了近半灾民外,另外的十几万人则分别安置在其它几个县内,不过因为人数有限,所以与其说是县,不如说是汉人的聚居地,而且为了防备岛上土人的进攻,这些县也都安排了一些驻军,虽然这些从南方各地调来的府兵战斗力不高,但威吓一下那些连铁器都没有土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这三十万人的粮食倒是一个大问题,尽管周重已经从林邑、安南等地购买了不少粮食,但依然是紧巴巴的,每人分到的口粮很少,吃不饱但也饿不死,幸好台湾岛物产丰富,森林中有不少可以食用的动植物,这也解决了不少人的口粮问题,甚至还能用一些动物皮毛换取生活物品,这点周重在街上已经见到了。
大概了解了一下台湾的现状,周重又问到他此行的最主要任务,也就是番薯的种植,只不过说到这个问题时,吕松年等人的脸上却露出几分为难之色。
第三百四十七章 番薯的种植
“怎么,有什么问题?”周重看到吕松年等人脸上为难的表情,当下有些奇怪的问道,台湾现在开垦的荒地就算种上其它的粮食,产量肯定也很低,根本不够灾民食用的,但若是种上番薯就不一下,这东西本来就不挑地,而且产量又高,按说那些灾民应该会抢着种才对,怎么吕松年他们都露出这样的表情?
“启禀大人,番薯这东西已经在京城的皇庄试种过了,产量的确十分惊人,这点我们都知道,可是那些迁移到这里的灾民却根本没见过番薯,更没有亲手种过,所以他们对于番薯的产量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再加上他们好不容易才开垦出一些荒地,都想着在荒地上多种些粮食,毕竟他们都被饿怕了,所以他们对于番薯这种新作物,都不太愿意试种。”吕松年这时苦笑着诉苦道。
听到吕松年的话,周重也一下子皱紧了眉头,之前他把番薯献给正德时,也担心百姓一时间接受不了,所以才让正德在皇庄试种,现在经过一年的丰收后,番薯的大名已经在京城一带传播出去,不少人都是求爷爷靠奶奶才搞到一些番薯苗,可是迁移到台湾的移民却从来没听说过番薯,他们现在抵触种植番薯也情有可原。
不过理解归理解,今年的番薯还是要种的,毕竟番薯苗都已经运过来了,而且移民也急需粮食,若是不种番薯的话,恐怕下一年还需要他满世界的运粮食,这样一来不但花费钱财,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今年种下番薯才能保证移民们在下一年自给自足。
“吕知府,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现在每个移民可以开垦五亩荒地吧?”周重沉思了片刻忽然开口问道。
“大人记的不错,这次所有迁移到台湾的移民,每个男丁不论大小,都可以开垦出五亩田地,女子则可以开垦三亩,到时由衙门出具文书,这些田地日后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了,而且这些田地免税三年,可以说是十分优厚了。”吕松年拱手说道。
“嗯,分出这么多土地,台南县等地的荒地还多吗?”周重接着又问道。
“呃……这个……”听到周重的这个问题,吕松年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道,“虽然台湾府迁来三十万人人,但府内的土地广阔,适合耕种的田地也同样很多,就算分给移民一部分,剩下的荒地依然很多。”
“这就行了!”周重这时抚掌笑道,“你们传本总督的命令,今年若是愿意栽种番薯超过两亩以上者,每户就可以多分得一亩荒地,栽种番薯超过四亩者,分得两亩,以此类推,种的番薯越多,一户分得的土地也就越多!”
“大人不可!”周重的话音刚落,吕松年等人就立刻出言反对道,“大人,台湾府的荒地虽多,但也不能白白分出去,毕竟日后还需要迁移更多的移民到台湾,若是前期分出的土地太多的话,那日后又该拿什么分给后来者?”
吕松年他们做为台湾当地的官员,自然希望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好,毕竟人多了也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台湾也会更加的繁华,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无比的政绩,日后升官发财可全都靠它了。
对于吕松年他们的想法,周重也十分清楚,当下脸色一板开口道:“土地再多没有人耕种有什么用,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台湾三十万百姓在下一年收获足够的口粮,然后让他们安心在台湾居住,只有这批移民安定下来,朝廷才会放心迁移过来更多的百姓,为此付出区区几亩荒地算的了什么?”
听到周重说出如此严厉的话,吕松年他们吓的不轻,之前他们还觉得这位年轻的总督大人没有什么架子,心中也不免有几分轻视,可是直到这时才发现,原来这位总督大人表面虽然随意,但是在政务上却是丝毫不马虎。
想到这里,吕松年他们也都是连连称是,立刻让人把周重刚才的话写成告示发往台湾各县,同时朝廷运来的番薯苗也一起送了过去,相信有了土地的诱惑,那些移民肯定会争抢着种植番薯。
吃过饭后,周重又来由吕松年他们陪着来到台南县城的城外,之前为了奖励吕松年这些官员跑到台湾开荒,所以朝廷也奖励了这些官员们相当一部分田地,现在这些田地都已经由吕松年他们带来的人种上了番薯,周重来到这里时,田地里一片绿油油的,番薯的长势十分喜人,相信今年的收获肯定也不小。
“大人请看,这里就是下官分到的田地,总共五百亩,现在已经全都种上了番薯,而且因为人手不够,下官把老家的族人也带了过来,最后连下官和妻子儿女也都一起动手,再加上家中的仆人,好不容易才把这五百亩种完。”吕松年指着面前这片紧挨着一条大河的上好田地开口道,脸上的神色也有些唏嘘,为了给台湾多收获一些粮食,他堂堂知府也亲自下地栽番薯,实在是不容易啊。
听到吕松年的话,周重打量了一下这片田地,只见那条大河刚好从田地中间穿过,日后灌溉肯定十分方便,看来吕松年在给自己分田地时也动用了点私权,不过周重对此却不在意,毕竟大明的官场里根本就没有清廉一说,只要是吕松年能够把台湾事情办好,他的那点私心自己也就当成没看见。
周重沿着吕松年家的田地转了一转,不时蹲下来看看番薯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在河岸边的那些沙地上,番薯的长势明显比其它地方的要好,毕竟河边的土地本来就比较肥沃,再中上沙子透气性好,十分适合番薯的生长。
“吕知府,你一下子种了五百亩番薯,按最低的产量算,每亩也能出产两千斤,这样一来就有百万斤的产量,你想好怎么处理这么多的番薯没有?”周重满意的笑了笑问道。
吕松年听到这里先是一愣,他也是第一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收获这么多的番薯,不过他很快就清醒过来,当下想了想道:“启禀大人,下官也没想到会有百万斤的产量,这么多的番薯光靠我们一家吃是吃不完的,而且新鲜的番薯又不好存储,到时看看能否卖到泉州等地,若是卖不掉的话,最后估计只能晒在番薯干保存起来了。”
听到吕松年的回答,周重当下哈哈大笑道:“你们是守着宝物而不知宝啊,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番薯不但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还可以制作成粉条,虽然比上绿豆制作的粉条可口,但却也是十分美味,特别是粉条干了之后可以长时间储存,到时运回大明贩卖肯定获得甚高,另外番薯也可以酿酒,反正番薯的产量这么高,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肯定是吃不完的,所以拿来酿酒最合适不过。”
吕松年他们都知道番薯是周重献给皇帝陛下的,现在听到这位年轻的总督大人告诉他们番薯的另外两个作用,当下都是大喜过望,毕竟这可是两条长久的财路,若是台湾能够先行一步发展成两条产业的话,那对于台湾的发展绝对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想到这里,吕松年等人都是纷纷向周重行礼致谢,随后周重又让人摘了一些番薯上的嫩叶,带回去让人洗净撒上面粉,然后在上锅一蒸,蘸着蒜泥也是一种难得的乡间野味,而且在番薯收获后,地上的番薯藤蔓也可以拿去喂养牲畜,所以他也叮嘱吕松年不要忘了发展台湾的养殖业,只有百姓们吃饭穿暖后,台湾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周重在田地里转了半天,甚至在遇到乡间干活的百姓时,也会上去攀谈几句,开始时那些老乡见到一位身穿官服的贵人和自己说话,后面还有一群官老爷,一个个都吓的不轻,直到后来周重让人都脱去官服,这才有人敢和他说话。
说起来台南县城这边的情况还算不错,特别是有吕松年这些当官的人带头种番薯,而且一种就是几百亩,这让那些怀疑番薯产量的百姓也不禁对番薯有了几分信心,毕竟他们也不傻,连那些见多识广的官老爷都种了番薯,这其中肯定有他们不知道的好处,所以这些百姓大都会在种其它粮食的同时,选上一两亩种上番薯,这也让周重颇感欣慰。
周重在台湾一直呆了半个月时间,期间他也乘船去了台湾的其它几个县转了一下,结果看到的全都是一片荒凉,人数最少的一个县竟然只有一千人,分成两个村落居住的在一片广阔的平原上,县令都是在茅草屋子里办公,对此周重也只能好言鼓励几句,让他们安心开荒,等到下一年时,就会有新的移民到来。
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