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海风云录-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愿意去干涉别国事物,他们认为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只要美国政府管好自己家的事情,不要让美国人民再陷入什么经济危机就可以了,至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想干什么,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那都不是美国政府需要操心的事情,美国政府唯一所需要防御的,就是北南美洲,这是美国的地盘……)
正文 第七十三章 亚洲人民的亚洲
这种孤立主义情绪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在美国国内越来越有市场,在年初,《纽约时报》曾经在全美国做了一个抽样调查,题目是关于如果欧洲或者亚洲再次发生大战,美国是否应该参战。而调查的结果非常的一边倒,有超过96%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国参战,他们认为与其用美国年轻人的生命去开拓美国的海外市场,远不如用美元去开拓划得来,至于说要为美国人民开拓未来的生存空间的说辞,随便一个美国人就会啐你一脸:我们美国大陆上还有n多的无人区和森林,自己家里都住不满人,开辟你奶奶个熊的空间!
美国人民的这种想法,严重的影响到了美国政府的对外决策,就算是罗斯福这样的优秀领导人,也无法在美国这种政治体制下去违背全民的意志。尽管在罗斯福政府中包括罗斯福本人都对未来的局势忧心忡忡,但是这时的民主法制却恰恰成了他们的绊脚石。
罗斯福政府所担心的并不是欧洲局势,哪里有英国的那些长袖善舞的政客们在斡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且欧洲就算是发生了战争,对于美国、准确的说对于美国的大资本家们并不是什么坏事。
别忘了美国是如何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那还不是在一战中趁机向欧洲交战双方卖了好几年的物资装备,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一举成为了战争的最终获益者。如果没有那个该死的南海联邦也跟着凑热闹的话,美国还会赚的更多。
说起南海联邦,这才是美国政府最为担心的一个国家。从双方在一战之后撕破脸之后,美国在亚洲的势力就被南海联邦一点一点的清除干净了。最近的一次是南海联邦利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机,与中华民国政府突然间打得火热,不仅归还了台湾岛的主权,还在上面弄了一个什么经济特区。
南海联邦依靠着这个经济特区,采用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把联邦的商品卖得满中国都是。采用了联邦的技术和设备,再加上中国的极度便宜的劳动力。从这个经济特区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在质量上不次于欧美国家,还在价格上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同类商品。
再加上南海联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民族同一性上又非常接近,所以在文化、习惯上,由南海联邦所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远远要比西方人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和中国人的口味。光从文字商标上看。联邦的商品就可以说是中国的商品。更有亲切感。
这几种优势集中起来的最终体现,就是欧美各国在中国大陆原本就被南海联邦挤占得没有多少的市场份额瞬间就损失殆尽,那些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欧美产品除了堆积在码头仓库里发霉之外。卖破烂都没人要。
在中国和东亚仅存的一些欧美商人和公司,在年之前就完全退出了东亚和中国市场,目前在这里能够和南海联邦稍微竞争一下的,也就是印度和苏联了,而且这两个国家也都是仗着靠近中国边境,而且那里的交通状况非常糟糕,才阻止了那些合资商品的大规模进入。
不过这种情况也维持不了多久了,有了经济特区的资金支持,民国政府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铁路网,随着铁轨的铺设,合资商品就会进入那些边远山区和边境地区,到时候的结果不用猜也是一边倒的结局。
更让美国政府乃至西方政府头疼的是,南海联邦除了在经济上独霸东南亚之外,还在政治上大力排除西方势力。它先是打垮了由英法美等国支持的日本,并成功的把日本分割成了2个事实上独立的国家,让西方政权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有力的落脚点来向这一地区进行渗透。
然后,南海联邦又利用英国急于遏制苏联和法国的机会,强拉着中华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坐在一起,把原本由英国控制的中国海关关税给收归了中华民国,这样一来,中华民国政府就全面倒向了南海联邦,西方政权在这里唯一的存在感和话语权也没有了。
现在欧美各国在东南亚唯一还能保留的就是各国的租界和在租界中的治外法权了,但是随着各国在此的经济利益的减少,租界里已经没有什么外国公司的存在了,租界的地价一落千丈,除了少数的各国侨民和使领馆在此落脚,大多数租界都逐渐变成了鬼城,就算是中华民国政府不提出废除租界,各国政府在这里也没有任何利益可以诉求了,反倒成了各国政府的一个包袱,因为维持租界治安和驻军都是要花钱的。
眼看着南海联邦把东、南亚洲慢慢的收入囊中,经营成了铁板一块,美国政府和部分美国财团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任何牵涉到干预别国或者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决议无一例外的都会在国会被否决,而提出这个决议的人或者团体,也会被美国国内的各大报纸骂得狗血淋头。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因为到了议员、州长的竞选季,当初曾经提出过这种提案的个人或者团体还会因为曾经的这种政治倾向而损失大部分选票,美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警告了那些不安分的好战份子:咱们老百姓虽然没权利管住你的思想,但是有权利不给你y的投票,我看你当不上议员,当不上州长,你去哪里再得瑟去。
总之,美国政府被经历了一战又经历了大萧条的饱尝了苦难的美国人民给绑架了,他们除了能够在南美洲再展现一下这个世界强国的风范之外,其他的世界事务就别找美国政府了,现在它就像一个极端怕媳妇的男人,你约他晚上出去吃个饭喝个酒,那不是在关照他,而是在害他,因为他需要向媳妇汇报自己的动向,下班不按时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还敢出去喝大酒,这是回家跪cpu的节奏。
除了英法美这些老牌的强国,刘芾还关注着另外的3个国家,他们就是德国、苏联和异色列。
关注德国和异色列,那应该是刘芾的本质工作,因为南海联邦在这两个国家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他还指望着这两个国家在未来的战争中成为南海联邦的最大助力呢。但是苏联有什么可关注的呢?从地理位置上,双方的关系上,这时的苏联和南海联邦基本挨不上边,既远又偏还没共同语言。
自从红色革命之后,苏联为了巩固其革命成果,抵御来自西方的干涉,它在欧洲开始收缩其势力范围。在成功的挫败了国内武装和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之后,苏联也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其中以丧失的部分俄国时期的领土为最。
在列宁去世,斯大林掌权之后,苏联开始动用了全部的精力开始国内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和德国不相上下,但是在国内的人民生活水平上,还明显低于欧洲各国。
当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也迅速崛起,由于苏德两国领土接壤,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审视苏联与德国之间的外交政策,因为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唯一政党国社党是个**产主义的党,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苏联与德国之间肯定会有冲突。
正文 第七十四章 小胡子的邀请
但是当斯大林把目光投向英法等国时,这些国家对德国的崛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仿佛忘掉了一战时受到德国的伤害,而对苏联这个他们曾经的盟国,却百般刁难。这种现象让斯大林非常失望,对于无法得到英法等国的支援而独立对抗德国,斯大林既没有底气也没有动力,于是,他选择了停止与英法等国的军事谈判,转而向德国寻求和平。
政治这个东西真的是很神奇,它往往会把不可能转变为可能。按理说,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从哪个方面来看也是一对死敌,但是出于双方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和对当时周边环境的忧虑,它们居然抛弃了西方大多数国家认为不可能逾越的意识形态鸿沟,开始秘密的勾搭起来。
由于目前的历史已经被南海联邦所改变,在亚洲没有日本的武力扩张,所以苏联在欧洲的军事实力要略强于历史上的同期,因为他们不用布设重兵来防御日本在远东的进攻了。对于这样的局面,刘芾也没辙,他深怕由于自己的一些举动而大幅度影响了历史进程,从而使自己失去一个最大的能力,预测。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南海联邦政府曾经与中华民国政府秘密协商过一个计划,那就是由南海联邦作为后盾,中华民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收回原本在俄国事前所占领的全部中国领土,以借此挑起苏联政府的关注,并加强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实力。
而事实上苏联也正是这么干的。当中华民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这个要求之后,遭到了斯大林的断然否决,并且开始通过铁路向远东运送部队,以加强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实力。当苏联做出这个动作之后,中华民国政府有些害怕了,毕竟这是光头同志还没有彻底稳定全国的局势,他深怕苏联会在这个问题上趁虚而入。
面对光头的退缩,南海联邦不得不站出来拉他一把,联邦政府向苏联政府发出了正式通告,告诫苏联政府不要在远东挑起任何事端。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而且表示联邦政府愿意充当这个中间人。
苏联政府在接到联邦政府的抗议之后,也立刻意识到在亚洲的东方不止有一个中国,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南海联邦,而且苏联的很多军事项目尤其是海军都在依靠着联邦政府的技术援助。于是立刻通过大使馆转达了苏联政府并无意在远东挑起战争的意思。不过联邦政府的谈判解决双方争端的建议也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并且从这个时候起。苏联政府开始逐渐减少与南海联邦的军事合作,并开始疏远两国之间的关系。
其实斯大林的这个举动并不出乎刘芾的意料,以他对斯大林这个人的了解。他是一个非常铁腕的人物,而且他的性格绝对不会屈从与其他国家的武力威胁。当初与南海联邦发展军事合作关系,并不是苏联政府想和南海联邦成为什么盟国,而是因为当时各国对苏联的封锁使得苏联政府不得不有求于联邦政府。
但是联邦政府在这些军事项目上也丝毫没手软,当初联邦海军在潜艇、鱼雷艇上没少赚苏联的真金白银,所以苏联方面对于联邦政府的态度只是一个生意伙伴,联邦政府对于苏联的态度也仅仅是有钱不赚王八蛋。
当在中苏边境问题上南海联邦与苏联之间产生了矛盾之后,苏联政府才真正意识到,在自己的肚皮下面,还藏着这么一头猛兽,而且从感情上或者意识形态上来讲,南海联邦都比欧洲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更令苏联政府感到抵触。双方之间的关系之所以没有更加恶化,完全是因为两国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庞大的中国。
不过在苏联政府眼中看来,南海联邦这次完全就是要为中国出头而故意打压苏联,还不仅仅是如此,这还是帝国主义打压红色政权的一种形式表现,所以苏联政府很干脆的拒绝了联邦政府的提议,不愿意由联邦政府作为中间人而与中华民国政府去展开什么有关领土的谈判,因为苏联政府觉得联邦政府肯定不会向着他们。
对于苏联政府的这种态度,联邦政府并没有表示什么,只是在外交辞令上说了说遗憾一类的p话。其实刘芾也并不是真的要去当这个和事老,因为他深知,像苏联这种骨子里比法国人还骄傲的政府,想靠谈判从它嘴里抢肉,基本没希望,对于这种问题,你只能把他打趴下,然后亲自动手,把以前你抢我的东西给抢回来,然后顺手再多抢点别的。
而且刘芾的最终目的也达到了,苏联政府看到南海联邦政府若无其事的反应,就更加疑惑了,于是在远东就又增加了1个集团军,这样一来,苏联在西线的军事力量也就得到了消减,让苏联人不能把所有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欧洲,这是刘芾唯一想达到的目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第11届奥运会又临近了,这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是德国,举办地就在柏林,南海联邦作为奥委会成员国,自然也接到了德国奥委会的邀请。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联邦不仅接到了德国奥委会的邀请,联邦政府还接到了德国政府的正式外交邀请,德国总理希特勒希望联邦总统刘芾能够借奥运会之便,对德国进行一次国事访问。
刘芾在拿到这份邀请之后,突然感觉到有些恍惚,自从1928年自己借故参加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与小胡子在德国见面之后,这一眨眼又是8年过去了,自己如今已经整整65岁了,头发都全白了,还能活几年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能扛到那个时候,也得看天意。
这些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刘芾已经很少出国访问了,除了没事在研究所当当半仙之外,也就是在联邦国内还可以凑合转转。但是在接到德国政府的邀请之后,刘芾的心又活泛了起来,他非常想去德国看看,看看那个自己寄予厚望的家伙干的咋样了,尽管从内务部传来的消息看,小胡子真是个全才,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刘芾还是想去自己看看。
在征询了几位医生的意见之后,刘芾终于获得了批准,可以进行这次国事访问,而且还像28年那次一样,刘芾选择了乘坐军舰前往德国,南海联邦奥运代表团也将与他同行,不过这次就没有欧洲几国游了,刘芾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汉堡港。
此次陪同刘芾出发的还是一艘重巡,但已经不是洲级重巡了,那一款重巡已经退出了联邦海军的主力序列,成为联邦海峡舰队的防御性战舰,不再进行远航了。这次刘芾所搭载的是一艘全新的洲级重巡,它代替原来的重巡级别,成为了联邦海军除航母之外的最大水面舰艇。
这款重巡的排水量超过了27000吨,采用了全新的燃气轮机为动力,3轴推进,航速可达34节。与原来的蒸汽轮机相比,新的动力系统启动速度快,不用再提前1个小时进行锅炉预热加压,体积也更小,可以腾出宝贵的空间去装载更多的武器或者燃料。
不过这种新式动力装置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费油,因为它在高速和低速时燃烧的油料基本相同,为了能够省一些燃料,联邦海军研究所不得不在船体上又单装了一台小型的燃气轮机,用于平时的巡航,而剩下的两台燃气轮机只在船只需要高速行驶的时候才会启动,所以这种新式的重巡会有奇怪的3轴推进,中间的那个轴就是平时巡航速度的主推进器,它能够让洲级重巡以15节左右的速度平稳行驶。
正文 第七十五章 三赴德国
除了动力装置,新的洲级重巡上还安装了灯塔…3型舰载雷达系统,与原来的灯塔1型、2型相比,这种雷达系统才真正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系统了。灯塔…3包括了海面扫描雷达、对空搜索雷达和对空火控雷达,其海面扫描雷达发射的不再是普通的电波,而是由大功率磁控管发射的高频微波,这种微波在探测精度、抗干扰和全天候方面都优于发射普通电波的雷达。
灯塔…3在其对海探测距离方面最远可达到40海里,精度可达100m,探测精度角1。5度;其对空方面扫描距离最远200公里,精度50米,探测精度角3度;除此之外,灯塔…3还可以依靠对空火控雷达,来指引舰队的防空武器对空中的飞机形成弹幕射击,对其进行有效的拦截。
另外,灯塔…3已经改进了其原来的示波器显示方式,而是采用更先进的平面显示系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那种360度圆形扫描显示器,能让操作人员更直观更准确更方便的发现敌方的目标,不用再像用示波器那样必须由非常有经验的操作员来从一大堆波形中去辨别那个是军舰那个是小岛。
新型重巡在武器装备上也比原来的重巡要更符合这个时代一些,它终于装备上了符合它吨位的300毫米主炮,不过在数量上略显少一些,只有2座3联装6门主炮。别看它的主炮少,空出了的吨位它却一点都没浪费。120毫米高平两用炮、40毫米高炮和20毫米高炮密密麻麻的挤满了舰体,如果不光看主炮质量的话,新型的洲级重巡在主副炮的数量上,不能说最多也是很多了。
新型的洲级重巡与其说是重巡不如叫战列巡洋舰,不过在联邦海军中一直都没有使用战列舰这个编制,所以这款军舰还是延续了原来洲级重巡的编号。由于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联邦海军这款重巡只能先建造4艘,而另外4艘重巡则像重型航母一样,采用了分段制造方式建造,暂时还不下水。
除了这艘“亚洲号”洲级重巡之外。刘芾的出访舰队还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其实就是经过现代化改装的天王级航空母舰,目前这种排水量只有16000吨的小型航空母舰已经退居二线,成为联邦海军的一款护航航母,专门为舰队提供反潜和侦查之用。
洲级重巡“亚洲号”、大洋级重巡“太平洋号”、天王级护航母舰“广目号”、再加上一艘大型补给舰和3艘马尼拉级大型驱逐舰。7艘军舰组成的舰队在年7月1日从巴厘巴板港出发。浩浩荡荡的穿过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和北大西洋。在7月24日抵达了汉堡港。
在这次的近8000海里的航行中,这支联邦舰队只在异色列停靠补给了一次,然后就一口气开到了汉堡。中途未再做停泊,这也是刘芾所提出来的一个要求,他要借此检验一下联邦海军在远航上面的能力。
对于这支还算强大的联邦舰队耀武扬威的从亚洲一路招摇到了北欧,世界各国的态度截然不同。美国海军部发言人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直言美国海军已经落后于联邦海军了,这对于美国在太平洋和西海岸的利益很是不利,并敦促美国政府增加下一财年美国海军的预算,一边尽快使得美国海军能够追赶上联邦海军的脚步。
英法两国对于刘芾的这支舰队表面上并不在意,但是实际上却观察的非常仔细,自从联邦舰队进入地中海之后,就有多艘英法两国的船只跟在联邦舰队身后,并通过光学仪器对联邦舰队的每一艘船只都进行了仔细的勘测。时候一位法国海军将领曾在公开场合说:南海联邦在航空母舰和潜艇上的设计和建造天赋一点都没有遗传到大型主力战舰上,并取笑联邦海军的洲级重巡和大洋级重巡设计比列完全失调,那么大的船上主炮要不就是口径不足,要不就是数量太少,根本没什么战斗力。
不过各国海军中也不乏明白人,他们在观察了联邦海军的重巡、航空母舰和驱逐舰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联邦舰队的防空能力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舰队相比都是无以伦比的强大,不光大口径防空炮数量众多,小口径防空炮也是装满了整个舰体。
而如此数量庞大得不成比例的防空炮恰好反应出来联邦海军已经形成的和未来所会采用的作战方式,那就是以空军为主,也就是以航空母舰为主。在看明白联邦海军的作战方式之后,一部分各国海军专家们突然发现自己国家的海军在防空上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他们纷纷上书自己国家的海军部门,强烈要求加强本国舰队的防空体系,以此来消减联邦海军在这方面上的优势。
至于各国海军部门会不会采纳这些建议,刘芾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小胡子同学对于联邦舰队如此大规模访问德国显得非常高兴,以至于他在码头上见到刘芾之后,并没有立即陪同刘芾前往驻地休息,而是兴致勃勃的参观了联邦舰队的重巡和航空母舰,一直折腾了3个多小时才把刘芾送到了下榻的地方,夏洛腾堡皇宫。
这已经是刘芾第三次来德国了,第一次是在一战之前,那时候还是威廉二世皇帝的德意志帝国,当时的德国在俾斯麦苦心经营下已经是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但是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并达不到欧洲一流,港口、火车站都充斥着无业者和流浪汉。
第二次是在1928年,那时的德国是魏玛政府在执政,但是这个政府并没有把德国从战败的泥潭中带出来,反而越陷越深,虽然当时德国获得了美国的很多投资,但是失业率和国内经济恐怕连它身边的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小国都不如,尤其是在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更是悲惨,联邦内务部曾经向刘芾描述过当时德国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当时德国的失业和无业民众每个星期能够领到9马克的救济金,而这些钱只能买一点土豆和面包,他们把土豆弄成土豆泥,然后拌上盐,让孩子抹在面包上吃。除了经济问题之外,当时德国国内人民对执政政府的失望情绪也很高,普遍对国家的未来不抱什么希望,看不到未来。
而这次刘芾第三次来德国,从踏上汉堡港之后,还真是让小胡子的执政才能给吓到了。这时的汉堡港干净整洁,穿着褐色夏装的纳粹冲锋队员们在港口两边排成了几百米的长的人墙,而人墙之后是上千名德国百姓,他们喊什么刘芾听不懂,但是他们的精气神与上次来德国的时候明显不一样了。
如果说码头上的德国人很可能是经过了政府的组织,那么在从汉堡到柏林的路上,刘芾连一个流浪汉和乞讨者都没有看到,在柏林市区内也是如此,此时的德国和德国人给人一种干劲十足、希望就在前方的感觉。
其实在来德国之前,刘芾就通过很多侧面关注过德国和小胡子的政府,但是大多都是干巴巴的数字,这让没有什么经济学头脑的刘芾无法直观的感受到德国的变化。但是结合到眼前的景象,刘芾终于明白什么叫强人了,对比了一下自己,真是人比人得死啊。自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联邦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而且还是依仗着逆天的预知能力。而人家小胡子之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就把一个破烂不堪的德国变成了一个欧洲最富裕的国家,看看那些行走在路上的德国老百姓的笑容,刘芾就能感觉到小胡子给德国带来了什么。
正文 第七十六章 他是个爱国者
其实刘芾所看到的还仅仅是德国的一个片面,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从二战后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德国,你就会发现,小胡子同学在其执政的头4年里,是如何展现了他的才能的,如果他只执政一届也就是4年的话,他很可能会成为德国历史上媲美俾斯麦的英雄人物,可惜的是,他在内政上的成功只是他理想中的第一步。
在后世中,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曾经这样评价希特勒的执政初期,他说:
“他认识到,只有同时控制工资和价格,才有可能迅速的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受经济恐惧压制的国家,会响应希特勒的号召,一如美国人民支持罗斯福,这不足为奇。或许,他并不懂得多少经济学,不知自己之所为,但是在经济学方面,如果你走上了正道,却不知其所以然,这才是最了不起的。”
除了在经济方面的出色天赋,希特勒还一力主张建设了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就像刘芾从汉堡到柏林所走的那种4车道的宽阔公路一样,德国的全国都在建设这样的道路,而且是全部免费的。但是光有了公路还不是最终结果,希特勒为了让德国人民都能用轮子走路,他还专门找到费尔迪南特。波尔舍,让他专门设计一种坚固耐用、价格便宜的经济型轿车,并把这种车命名为“国民轿车”
说道费尔迪南特。波尔舍这个人,可能很多不是汽车迷的人都不清楚他是谁。但是要说道保时捷这个汽车品牌和公司,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而这位波尔舍先生,正是保时捷的创始人和总工程师,保时捷这个词的发音在德语中,就叫波尔舍。在创建保时捷汽车公司之前,波尔舍先生还是德国奔驰…戴姆勒汽车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和公司董事,就是因为在开发经济型轿车的问题上,波尔舍和奔驰公司闹翻了,才自己独立开创了保时捷汽车。
在接到希特勒的指令之后。波尔舍重新捡起了他的经济型轿车项目。并在短时间内就设计出来一种小型轿车。这种轿车采用了联邦的气冷汽油发动机技术,发动机后置,由于散热口的面积无法缩小,所以这款汽车取消了后窗。在经过5万公里的严酷测试和200万公里的实用性测试之后。德国汽车协会非常肯定的向全体德国民众做出了推荐。他们推荐这款汽车作为德国的第一款“国民轿车”
但是这款轿车也遭到了不少非议。最主要的问题是它的外形按照当时德国人的审美标准来说,是非常丑陋的。因为它采用了整体流线型的设计,这种流线型在当时的欧洲乃至全世界。也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德国人把一个非常恶毒的称号放在了这款经济型汽车上,这个恶毒的称号就是“甲壳虫”
说起“甲壳虫”汽车,作者就顺便提一下后世的大众汽车公司吧,大众汽车公司和其他汽车公司不一样,它是先有了汽车而后有的汽车公司。在年,波尔舍在气冷汽油发动机上安装了一个高效的散热风扇,于是发动机散热窗口的面积就可以缩小,于是这款汽车的后窗也就被抢救了回来,这个新款的甲壳虫汽车被命名为“vw38型”而vw就是“大众汽车”的缩写。而生产这种新汽车的工厂是一座新建的汽车制造厂,它的地址在沃尔夫斯堡的郊外,这座工厂也就随之被命名为“大众汽车制造厂”这就是大众汽车公司的前身。
说完了波尔舍先生和他的甲壳虫汽车,我们继续说希特勒为德国做出的贡献。有了高速公路,又有了便宜坚固耐用的经济型轿车,但是希特勒认为这还不够,在城市中还要修建地下停车场,加油站和汽车服务项目,所有这些统统配套才是他的目标。
而且希特勒不光在经济方面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他同样在环保方面走在了当时所有国家的前面,从某些方面讲,刘芾怀疑小胡子应该也是一个穿越人士或者他们的后代,要不他怎么会想到那么长远的事情呢?
就在希特勒的汽车工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如何消除汽车乃至所有工业所带来的有毒气体的问题。在他的坚持下,城市中必须建有足够数量的公园和树林,以便用来净化空气。在鲁尔盆地中,他鼓励工厂安装空气净化装置,而且他规定,凡是新建的工厂,必须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否则德国政府不予批准建设。
这个后世的大魔王小胡子同学除了是位经济实干家、德国汽车工业的推动者、环境保护者,他还是个对艺术非常执着的城市设计师。他对德国城镇设计的兴趣不光是在大城市,连乡村和小镇也不放过。
他曾经对他的亲信们说:我们的建筑师们在制定规划时,考虑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