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天我让人带雷筒子去。”詹淑啸说道,“直接轰死他们算了。”

“雷筒子是什么?”孙纲听詹淑啸这么一说,不由得奇怪地问道,

“老赵见到了船政局炮厂造的迫击炮,觉得这个设计很好,但他觉得迫击炮两个人操作也还是麻烦,回来后就设计了一种一人就能操作的。东西不大。一个人就背着走了,可以把手榴弹和改装的炮弹打到200码左右,用起来可方便了,”詹淑啸说道,“大家都管这种小炮叫雷筒子。”

孙纲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他没想到,军情处那帮怪物根据他设想的迫击炮,居然连后世的“掷弹筒”都鼓捣出来了!

“今天太晚了,等明天给我放两下看看。”孙纲心痒难耐地说道。这个“掷弹筒”如果用好了,在部队里大量装备地话,绝对是步兵的近战利器!

可惜。第二天,朝廷那边没给他“试手”的时间,他只来得及老远看了一眼东西是什么样。

刚刚安排完送走詹淑啸他们去抓杀害方伯谦的凶手,李鸿章一早就给他来了电报,告诉他光绪皇帝已经同意了他那个“对日索偿权”的办法(可能是翁师傅觉得这样会给朝廷省出一大笔银子,因此和清流们“大力支持”了一回),朝廷委派的新驻日公使黄遵宪已经出发往旅顺这边来了,上他这里转船去日本。他要是有事可以和黄遵宪面议。让黄遵宪帮他去办。

没想到这件事这么快就让老头子给搞定了,孙纲心里十分高兴。这意味着,他在对外贸易方面将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力,可以为中国海军地发展壮大筹集更多地经费了!

他仿佛已经看见了,一个个光溜溜的日本美女,全都变成了一艘又一艘的钢铁战舰!

他这个想法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据后世网上一些资料上讲的,日本在二战结束后,为了筹集国家重建所需的资金,几乎把整整一代的青年女子都贡献出去了,让她们从美国人手中赚取了数不清的美元,从而才有了日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

后世好多人对日本从事那个什么行业地美女如此之多表示奇怪,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

现在,自己鬼使神差的也在做着同样地事,只不过,是在“慷日本人之慨”以肥中国而已。

想到百年后,历史将怎样记述自己现在的“行为”,孙纲就不由得一脸的苦笑。

他也学着梁启超那样自嘲地来了一句,“知我罪我,千秋功过,让天下后世评说吧!”

他刚准备了一下想要和黄遵宪说的事,这位黄大公使,就已经到了。

对于黄遵宪,孙纲原来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位爱国诗人,后来通过北洋军情处收集上来的资料后孙纲才知道,黄遵宪和梁启超一样,也是一位宣传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洋务官员和“鬼使”外交官之一,他在外交事务方面的熟悉程度其实也不比罗丰禄和伍廷芳等人差,诗歌只是他的爱好,但不能不说,是他倡导了中国近代诗界革命,他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占有重要地地位。

孙纲亲自带人到火车站迎接黄遵宪,刚一见到这位黄大诗人,给孙纲地感觉是,他根本不象是五十岁的人,一张面孔清瞿瘦削,留着两撇小胡子,显得十分有精神,让孙纲不由得想起了后世一本著名地武侠书中的那位四条眉毛的大人物。

也许,诗人因为心态年轻,所以才会不显老吧?

北洋船政大臣亲来迎接,让黄遵宪十分感动,两个人虽然是头一次见面,但好象早就认识似的,黄遵宪对祖国山水情有独钟,到哪里都是游兴不减,看见眼前的年轻人并没有拿他当外人,也没有和孙纲客气,下了车就直接要孙纲带他去远山,想看看旅顺口的远景,孙纲自然一口答应,立刻就安排下去了。

接站直接接到了山顶上,也只有他这个从后世来的穿越者才干得出来。

到了山顶,黄遵宪在那里迎风而立,登高远眺,望着远处的旅顺口炮台和港湾中停泊着的战舰,心中激荡不已,不由得诗兴大发,当场做了一首诗,叫做《赞旅顺》,并写下来送给了孙纲。

诗曰: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下有深池列巨舰,晴天雷轰夜电闪。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长城万里此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啖。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若有敌不自量来,定叫瓦解成劫灰!

这首诗做得磅礴大气,雄浑有力,让孙纲不由得鼓掌赞叹不已,看黄遵宪那意思有让自己也和一首的样子,想到自己在被窝里面对绝色佳人,连首情诗都做不出来,这个时候就更别提了,他等黄遵宪尽兴了就把他带到了旅顺口基地,还让他观看了火炮和新式鱼雷的试射,并让他上了潜艇下水“体验”了一圈。黄遵宪激动不已,“几疑身在梦中”。

“旅顺和大连这里,才算是真正的新政。”参观完毕后黄遵宪对孙纲说道,“中堂大人每言及敬茗,总不吝夸赞溢美之辞,今日一见,我心亦服中堂大人知人之明。”

“中堂大人过爱了,晚辈实在惭愧,”孙纲说道,“晚辈每有举措,中堂大人莫不全力助之,方有今日之功,没有中堂大人,这些单凭晚辈是弄不出来的。”

“我本欲从天津乘船赴日,临行时见过中堂大人,中堂大人嘱我到旅顺来见敬茗,商讨对日索偿之方略,”黄遵宪对孙纲说道,“敬茗需要我做什么就尽管吩咐,总是为国出力,我无有不遵。”

“总不外乎孔方兄而已。”孙纲笑道,“眼下海军军需浩繁,所费甚大,然户部饷拙,经费无所筹措,朝廷既允海军经费从日本予我国之赔偿中出,所以,就得有劳黄老先生了。”

“海军初有规模之时,便一停十年不购船械,是以甲午一役,海军将士牺牲甚重,我每每思量起来,痛恨不已。今日国家方兴未艾之时,绝不可重蹈覆辙,”黄遵宪正色说道,“你只要告诉我怎么做就行了,为了咱大清的海军,咱们石头里也要榨出日本人的油来。”

“首先,要他们尽量以黄白之物支付赔款,如果实在没有,可以用实物支付,比如船舶,工厂,机器设备什么的,日本在八幡和横滨都有造船厂,他们的设备德国人和英国人不一定稀罕,咱们正好可以拿回来用用,还有分日本海军舰艇的事,说是六国平分,这个一定要注意,只要是船,管其它国家要不要,咱们一定得要。”孙纲说道,“粮食、钢铁、纺织品、文物、刀剑、只要是能卖钱的,就统统地要。”

(二百五十七)天上掉下个财神爷

“这些恐怕也远远不够,”黄遵宪说道,他好象对自己即将成为“收破烂的”并不在意,“日本土狭民贫,而人口众多,若贩其民为奴,虽可获大利,然必为列国所不齿。”

孙纲听了不由得一愣,想不到这位黄大公使不用他提词儿,自己就先想到这方面去了。

“男人咱们不要,咱们光要女人。”孙纲努力让自己的表情变得庄重一些,对黄遵宪说道,

“要女人何用?”黄遵宪奇怪地问道,这个人是正人君子,没有想到从后世来的孙纲肚子里的那些弯弯绕,也没有怀疑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企图。

“东瀛岛民,女子众多,民间女子至十四岁未嫁者,为免饥馁,多为父母所贩,”孙纲一本正经地对黄遵宪说道,“可以让彼国以女子抵赔款,我们按其相貌,分等售于民间大户之家及小户未能娶妻者,所得之款以充海军之用,而民间亦得其便,可谓两利也。”

“此法甚好,”黄遵宪点头说道,“今岁山东水旱频仍,民间家破者甚众,敬茗此策,有古恤怨旷之意,法度良美。我也去过日本,日本民间看待女子甚为轻贱,我国远较日本为富,彼女若至我国,比在日本为人转卖倒手,倍受颠沛流离之苦,其强亦不知几许。”

没有意想当中地大摇其头和道学说辞。黄大诗人的这番话可是让他为之一愣。

“昔年去日本游历,曾写了一本《日本国志》刊行国内,惜乎不为朝廷所重。”黄遵宪看他不甚明白的样子。苦笑了一声,说道,

孙纲恍然大悟,原来黄遵宪对日本地了解也是相当详尽的,所以才会明白他的计划。

“我曾在北洋军情处见过此书,对军情助益极大,想不到是黄老先生所为。”孙纲佩服地说道,这本书他上次见陈志坚江穆齐在看。他还真就没注意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原以为饱读诗书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黄大诗人会说他这个法子缺德,没想到他居然这么痛快的就同意了,照这样看来,也就没什么出乎意料的了。

当然,黄大诗人是绝对不会知道,孙纲这个计划背后的那个“限制同化日本人”地“潜台词”了。

最难说出口的都“通过”了,那剩下的就都不是问题了,孙纲又和黄遵宪讨论了一下这些个“对日索偿”的细节,黄遵宪又在这里盘桓了数日,他听说梁启超也在。还专门去和梁启超碰了面,梁启超曾经和黄遵宪见过,有相见恨晚之意,这次两个人更是抱着背子谈到天亮,让孙纲着实吃惊不小。

几天后,孙纲请示朝廷后,让黄遵宪乘座王德军的“追日”号巡洋舰,前往日本上任去了。

梁启超虽然和孙纲及孙文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想在旅顺多呆些日子。但碍于师命,最后也只能怏怏返回京城。

对于孙纲托他的事情,梁启超一口答应下来,“无海军则不能强国。纵勒颈束腰,节衣缩食,佛面刮金,针尖削铁,海军亦不可不办。”他表示,一定想办法发动民众认识到海军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筹海军经费,不惜为吹鼓手也”。让孙纲放心。

梁启超走时。孙纲前去送行,并嘱咐他多多规劝康有为和其他维新人士。行事不要太过急切,并且希望梁启超还是想办法去张之洞那里,梁启超答应了,依依惜别之中,和妻子踏上了返京的火车。

送走了他们俩,亲自带队出发“追凶”的詹淑啸他们目前还没有消息传回来,让孙纲不由得有些担心,苏鑫这次回来后,应该是受了日本美女忍者小泽久美地“刺激”,要求孙纲安排他去北洋军情处“特侦司”(孙纲的爱妻弄的那个什么“杀手团”就在那里)学习并“历练”,孙纲担心他的安全,本不想让他去,可实在拗不过这小子,也只得答应了。

詹淑啸他们没回来,可爱妻马居然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那天,她是这么对他说的,“我又给老刘汇了四十万两银子安置山东灾民,咱们现在有钱了,你想造什么就抓紧吧。”

“哪来的钱?是南方那边出效益了?”孙纲听她这么一说,不由得愣住了,前几天他们俩还在为钱的事发愁,现在怎么突然一下子就变得财大气粗了?

“说什么呢,你当是母鸡下蛋哪,能有那么快么?”爱妻看着他,调皮地眨了眨眼睛,说道,“我有时候真是怀疑,是不是你运气太好,你要做什么,老天都在帮你。”

“下官不甚明白,请夫人明示。”孙纲看着她,“一脸企盼”地说道,

“有人给我们投赞助了,指明要你为国家最少再造两艘战列舰。”爱妻对他说道,“钱他们负责。”

“还有这么好的事?我没听错吧?”孙纲吃惊地问道,“是谁这么大方?不是还有什么特殊要求吧?”

“我原先也以为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企图,但后来接触后才知道,应该不是。”爱妻感叹道,“就咱们俩那个时代,这样一心为国地人我也没见过几个。”

“到底是谁要帮我们?”孙纲有些着急地问道,

“你平时不太注意我这边的事,光知道从我这里掏钱,”爱妻微晒道,“大名鼎鼎的同庆丰钱庄,你这个银行小职员出身的海军,总应该知道吧?”

孙纲不好意思地一笑,“金融非吾所长,每每思之,愧对大学先师,”他“恳切”地对她说道,“请夫人明示。”

中国地金融发展史,他多少知道一些,可细节方面,就不象军事,因为感兴趣,知道得那么多了。

“胡雪岩知道吧?”爱妻好笑地看着他,问了一句,

“红顶商人胡雪岩给咱们投钱?”孙纲大吃一惊,问道,

听了他的话,她很没有形象地放声大笑起来,“你想象力太丰富了,”她一边笑一边说道,“胡雪岩都去世了十多年了,他要是现在能给你投钱那可就出了鬼了。”

“那会是谁?”孙纲让她笑懵了,不由得追问道,

“你刚才只说对了一点,这个人的确也是红顶商人,而且是一品红顶,胡雪岩是二品红顶,比他还差了一级呢。”马好容易止住了笑,对他说道,“王炽,你听说过吗?”

经她这么一说,孙纲好象想起来了,记不住在哪里见过王炽这个名字,听说是云南首富,可北洋离云南这么远,他难道要上这里来投资不成?

他立刻向爱妻细问端详,她告诉他,王炽早就想和北洋方面合作,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现在知道了孙纲这里海军经费短缺,立刻就向他伸出了援手。

王炽,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生于云南,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商业和金融奇才,他幼年丧父,以母亲变卖首饰所得10两银子起家,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居然成为了云南首富,民间称之为“钱王”,别的不说,他开办的“天顺祥”商号,是沟通川、滇、黔三省商品流通的重要商业机构,而他开办的“同庆丰”钱庄,可以说是中国汇兑银行地前身,业务已经遍布全国二十二个行省当中地十五个,因为大连成为了中国北方重要的商港,“同庆丰”想要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当地商会和“北洋商贸集团”搭上了线,听说孙纲造舰经费方面出现了困难,马上表示愿意帮忙。

“这位王大财神一向以急公好义、爱国爱民著称,法国入侵越南时,他就曾捐了六十万两银子地军饷,甲午战争后从民间筹集的海军经费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出的(钱都已经让孙纲变成了船,可王炽捐的钱的具体数目是多少他居然一点都不知道),丁酉战争时又捐银四十万两给前线充作军饷,李中堂称赞他为大清半个国库,”马对孙纲说道,“这次山东黄河决口,他居然捐了200万两银子以助河工,我知道后简直佩服得要死,如果不是朝廷下旨褒赏,给他赐匾诰封,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听了她的话,孙纲终于知道天上掉下一个财神爷是个什么滋味了。

我这不是在作梦吧?孙纲在心里问自己。

象王炽这样的爱国商人,后世都不多见。

(二百五十八)中国版的“无畏”舰

“钱王现在可能身体不太好,所以托人给我们传话,让我告诉你,说列强在侧,巨舰万不可停工,盼再造二艘,以固海疆、复故土。如有所需,愿为筹措,他们知道我们捐了六十万两银子安置山东灾民去东三省后,就让同庆丰在大连开业的当天给我们从昆明转汇了一笔款过来,一共是100万两呢。”马继续对孙纲说道。

“花了人家这么多钱,我们这个人情可是根本没法子还哪。”孙纲听了爱妻的话,不由得苦笑道,

“他们好象也没指望咱们能还,”爱妻说道,“简直就是党员哪。”

孙纲使劲点了点头,今天,王炽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什么叫“仗义疏财”。

“我怕老刘那里钱不够,又给他匀了四十万两过去,剩下的给你当海军经费,”爱妻对他说道,“他们说他们帮咱们算过,龙扬号战列舰的造价是300万两左右,他们会照着这个数,最少再给咱们筹600万两。”

听了爱妻报上来的数,孙纲倒吸了一口冷气之余,也不由得对王炽的义举十分感动。

他和王炽可以说素昧平生,没有任何的联系,可为了心中共同的那个强国之梦,王炽居然给他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以这样几乎可以说倾尽全力的支持!谁说这个时代的人全都是昏庸沉沦一盘散沙!

越是在这样一个腐朽没落的时代,就越是有一些人,能够作出感天动地的壮举,留下让后人赞叹不已的足迹!

谁能想到在暮气沉沉的大清朝,居然还会有王炽这样的爱国商人!

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他们这些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真正的贡献的人,才使得中国没有就此沉沦下去!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如果能多有几个象王炽这样的爱国者,国家就不愁强盛不起来!

相比之下,自己对国家地贡献,其实也不能说比王炽大得很多。

那一刻。孙纲不知怎么的,鼻子有一种酸酸的感觉,眼睛也开始湿润模糊起来。

王炽给了自己这样的支持,自己要是还不能把中国的大海军弄出来,就不象话了。

“冲着这位钱王的心意,我也要打造它一座海上钢铁长城出来!”孙纲坚定地对她说道。“等一会儿我给他写封信,告诉他,我要让他亲眼见到,四海靖、山河一地那一天!”

他给王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表达了对王炽保国爱民义举的感激之情,并向他表示了自己为国家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决心,“为公之义。敢不尽心竭力。公以实业富民,吾以海军强兵,盖富民为强兵之基,强兵为富民之卫,唯愿与公同始终,共进退,以报国家,此生足矣。”

他在信里还说,北洋及东北三省“资源丰富。商机无限”,希望王炽能够把自己的实业也发展到这里,为振兴国家的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信写好后。他和爱妻亲自去了一趟大连地“同庆丰”钱庄,对“同庆丰”在大连开设分支机构表示祝贺和支持,并委托“同庆丰”地人把自己的信转交给王炽,表达自己的谢意。

有了“钱王”的大力支持,他的各种一系列造舰计划,可以说就全都在眼前了!

既然经费有了着落,原先被迫缓行的“海昌”级大型装甲巡洋舰立刻就重新上马了。

孙纲同白里安和魏瀚等人多方商议,将这种中国第二级装甲巡洋舰的舰形确定了下来。

这级新式的快速装甲巡洋舰的设计排水量为7000吨。主炮是双联装203毫米大口径速射炮。两座炮塔一前一后沿中轴线首尾分布,152毫米副炮8门。布置在两舷,设计航速为22节,相比中国地第一级装甲巡洋舰“海陵”号,“海昌”无论火力、防护性能还是航速,都要强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同时期英国人设计的同类战舰,如果“海昌”建成入役,将意味着中国海军巡洋舰队的实力,也将发生质地飞跃!

既然王炽表示要中国最少再拥有两艘战列舰,那么,关于这个中国第三级战列舰的设计问题,立刻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中国的第二级正在建造中的战列舰“龙乡”号因为光绪皇帝要求加强火力的“指示”而作出了改动,虽然火力变得更强了,但却牺牲了航速,而且因为吸取了第一级战列舰“龙扬”号的主炮防护不足、炮手容易伤亡的教训(“龙扬”号战列舰也已经准备开始改装成装甲炮塔),“龙乡”号全部采用了装甲炮塔的设计,结果使得干舷进一步降低,因而又牺牲了部分适航性,几乎和“定远”、“镇远”一样,又成了主要用于近海防御地低干舷战列舰(铁甲舰)了,在第三级战列舰地设计上,孙纲不想继续再走这种弯路。

他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吨位比前两级舰要大,高干舷,高速度,高防护,强火力,续航力可以适当降低(因为俄国人和其它列强就在眼皮底下,也不用中国海军跑太远去找人家决斗),但一定要有良好地适航性能。

他给这帮船舶设计人员出的这个难题也不比光绪皇帝差哪去,以白里安和魏瀚为首的中法船舶设计人员为此进行了多方的设计和论证,一些美国的技术人员也帮着出主意,最后魏瀚提出来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

魏瀚的意思是,干脆取消大口径的副炮,省出空间来多装主炮,以加大全舰的火力强度。

这其实也是甲午大东沟海战和丁酉壹岐海战中实战得来的经验。

在海战中,给日本舰队的致命打击主要都是由战列舰的主炮完成的,因为北洋舰队炮手技艺的高超,“定远”、“镇远”、“开远”和“龙扬”的大口径主炮都给了日舰以毁灭性的伤害,中国战列舰的齐射之威也让全世界的海军为之瞠目。

在这两次决定性海战中,各舰150毫米以下的各种火炮的命中率也很高,给了日本巡洋舰队以很大的打击,但对日本战列舰造成的伤害却甚为有限。

魏瀚认为,15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才能对坚盔厚甲的战列舰造成真正的伤害,因此不如在战列舰上取消150毫米到80毫米之间的火炮设置,省出空间来多装200毫米以上的巨炮,至于近距离防卫敌方驱逐舰和鱼雷艇的自卫武器,75毫米的速射炮就差不多可以了,再说,在战列舰的巨炮远距离轰击下,敌方的舰艇想要抵近攻击,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根据这些得出的结论,魏瀚拿出了自己根据“开远”的舰形改进的战列舰设计方案,即沿中轴线在舰首尾各布置一座双联装320毫米主炮外,在两舷各布置一座双联装240毫米大口径速射炮(这也是速射炮目前能够达到的最大口径),这样无论在哪个方向,都可以得到六门主炮的齐射火力,相信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哪一艘舰船可以挡住这种新式战列舰的一次齐射。

魏瀚的设计方案得到了白里安的支持,火力均衡布置一直是法式战舰的设计风格,白里安也认为战列舰之间的决斗主要由主炮进行,150毫米炮在巡洋舰上是攻敌利器,但在战列舰上,威力就显得不足了,不如换成更大口径的火炮。

孙纲知道了他们的设计方案,心中可以说有着难以言表的兴奋和激动。

这种“开远”的加强版如果造出来的话,将绝对是侵略者的恶梦!

从后世穿越来的、熟知舰船发展史的孙纲知道,这级战列舰如果建成,对世界海战史将意味着什么。

魏瀚们压根儿还不知道,如果他们将这个设计再改改,将舰体再拉长一些,舰尾靠中部再布置一座双联装主炮塔,然后将主炮口径全部调整为305毫米的话,那可就是一经出世就轰动了整个世界、吸引了全世界海军的目光、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海军时代来临的“无畏”级战列舰了!

现在,中国版的“无畏”舰就要横空出世了!想到“中国的无畏舰”这个名词,孙纲就有一种全身热血沸腾的感觉。

“中国的无畏舰”的出现,毫无疑问地向世界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中国作为一个天然的海洋大国,将开始真正的崛起!

(二百五十九)“背负式炮塔”和给台湾的“壮阳药”

魏瀚的这级不同于以往的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也给孙纲带来了灵感。

孙纲想起了后世的好多著名的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于是又提出来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设想,那就是:

背负式炮塔。

对于他这个穿越者和后世的军迷们来说,背负式炮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据史书记载,背负式炮塔是1906年俄国军舰设计师古列夫提出来的,即把沿中轴布置的两个串列炮塔中的一个升高,看起来象是一个背着另一个,所以叫做“背负式炮塔”。这种火炮布置方式能使火炮发挥前后两侧所有的射击能力。这种火炮布置方式后来成为了“超无畏舰”的标准布局。

可在目前,“背负式炮塔”绝对是划时代的设计,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过这种火炮布置方式。

当孙纲提出来这个“设想”之后,所有的造船技师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好象看见了怪物。

“孙大人的意思是,这种新的战列舰的吨位是不是要达到20000吨以上?”白里安小心地询问道,

“20000吨以上?咱们目前的船台还弄不了这么大的船吧?”孙纲问道,他不明白法国造船大师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您的这个构思可以说巧妙之至,代表了以后巨型战舰的最好发展趋势。”白里安说道,“但是目前。您地第三艘战列舰如果吨位不想超过16000吨的话,就无法采取这种全新的设计。”

白里安的话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有些不甘心地问道,“为什么呢?”

上次俄国人迫击炮的“专利”已经让他给“剽窃”过来了,这次的这个“背负式炮塔”,应该是比迫击炮简单多了,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白里安给他的答案让他又长了知识。

原来。在目前地技术条件下,受战列舰的建造尺寸限制,一艘战列舰不可能在舰体中线上布置全部或者至少座以上的主炮炮塔而同时又能达到足够的防护能力,就这时的造船能力来讲,要在16000吨内达到这个设计标准,其舰体重量将是龙骨所不能承受的,即使勉强能够承受。在开火齐射的一瞬间。舰体也将无法忍受那巨大地反冲击。

如果现在就用“背负式炮塔”地话,中国的这款“无畏舰”,可就真的成了“不沉之舰”了!

记得这个“不沉之舰”其实是舰船发展史上的一个笑话,意思是这种超级多炮塔战舰在海战中永远不会被敌人击沉,因为它们会用一次齐射来“自己搞定自己”!比如后来英国的“阿金库尔”级战列舰(7座双联装主炮塔)和日本的“扶桑”级战列舰(6座双联装主炮塔),当然了,日本人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再弄这种超级BT船了。

白里安和魏瀚还告诉他,如果采取这种火炮布置方式,第二座炮塔的供弹系统附带的额外设施也会使船舱内的布置变得更加复杂化。在战斗中一旦被敌舰炮火击中,可能会导致整个炮塔失去战斗力,所以。在总吨位没有大地增加的情况下,还不适于采用这种新式的火炮布置方式。

孙纲听了他们地话连连点头,太超前的设计如果脱离了目前所能达到的技术标准,也是没有用处的。

孙纲由此又联想到了目前还在进行中的“维新变法”,不由得一脸苦笑。

经过反复论证后,孙纲批准了这级中国版“无畏舰”的设计方案,开始进行建造的筹备工作,并给中国自行研制的这第三级战列舰命名为“龙昶”号。

第二级“龙乡”号战列舰很快就会完工。在这段时间里。正好可以用来积极准备第三级中国版“无畏舰”地建造,眼下北洋船政局只有一个能够用来建造万吨以上巨舰地船台。第三级战列舰的开工,只能等到“龙乡”号完工以后了。

目前北洋船政局地所有船台都在紧张地建造着新舰,除了“海昌”级大型装甲巡洋舰外,新的“金元”级装甲炮艇也在建造中,当然了,还有新潜艇。

新潜艇的最后定形工作完成后,孙纲给这种中国的第三级潜艇命名为“海鲲”号。

由于这种新潜艇去掉了甲板炮和一些水面舰艇用的多余装置,制造工艺变得相对简直,因此制造工期也大大的缩短了,估计建造一艘的时间大约不到四个月,比“金远”级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