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在战斗结束后,他们将这些地方都移交给了帝国军队。”

“这怎么可能?”听了蔡茨勒的话,希特勒的脸上现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是确切和毫无疑问的。”作战部长约德尔也跟着说道,“事实上,现在中国军队已经离开了斯大林格勒,返回莫斯科,看样子他们并不打算进攻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是我们的”听了约德尔的话,希特勒突然重重的捶了一下桌子。

蔡茨勒和约德尔及凯特尔飞快地交换了一下眼色,蔡茨勒说道:“中国方面好象了解我们的需求,我的元首,他们并没有和我们抢夺高加索。”

“他们没有和我们抢,不等于他们没有这个实力”希特勒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似乎在为自己的部下反应如此迟钝而感到恼火,“只要他们想动手,是随时可以拿去的”

听了希特勒的这句话,蔡茨勒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找不出话来。

一直没有说话的戈林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德国陆军高级将领们,不由得在内心暗暗好笑。

此时一位军官走了进来,拿着厚厚一叠电报,他的脸上全是笑容,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元首脸上的烦燥表情。

“这些是什么?”希特勒看见他手上的东西,问道。

“这些是墨索里泥先生和佛朗哥将军,还有赖伐尔总理以及其它盟国政府首脑发来的贺电,祝贺我们在斯大林格勒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位军官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贺电交给希特勒,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希特勒并没有接的意思,脸上也没有高兴的表示。

“我知道了,你把它们拿走吧。”希特勒喘了一口粗气,说道。

军官一愣,但没有说什么,而是向希特勒敬了一个军礼,转身离去。

此时大厅里安静了下来,一众德国军政要员都有些不安地看着希特勒。

“我们是取得了胜利,只是,这样的胜利,有时比失败还要可怕。”希特勒看着地图说道,“我们想要消化已经取得的胜利,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

“没有谁能够阻止我们了。”凯特尔慢声细气的说着,象是想要安慰希特勒,“离我们向英国发出的最后通牒没有几天了,英国除了向我们投降,已经别无选择。”

“他们早该投降了,邱吉尔这个讨厌的混蛋”希特勒的脸上现出了一丝恶狠狠的表情,“他怎么没有被毒气熏死”

~~~~~~~~~~~~~~

继续求月票……

(一千三百九十九)胜利之日

(一千三百九十九)胜利之日

此时,在伦敦地下防御工事的一间不大的房间里,面色憔悴的邱吉尔猛然的打了个冷战。

一身军服坐在邱吉尔对面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年看着头发已经完全变白了的大英帝国首相,在心里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德国人的毒气攻击必须停止。”乔治六世看着邱吉尔,平静地说道,“不管使用什么方法,或者付出什么样式的代价。”

“帝国空军已经摧毁了德国人设在荷兰和法国沿海地区的许多火箭发射场……”邱吉尔哑着嗓子说道,却被乔治六世打断了。

“这样还不够,”乔治六世说道,“我不想让英国成为第二个美国。”

美国遭到中国氢弹攻击的劫后惨状,现在英国政府高层已经知道得非常清楚了。

“我听说中国用原子弹完全摧毁了除华盛顿以外美国东海岸的所有重要城市,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您知道吗?首相阁下?”乔治六世看到邱吉尔默然不语,又接着问道。

“根据我们的情报部门所掌握的情况,这样的攻击,很可能是潜艇造成的。”邱吉尔说道,“中国人建造了一种能够远洋航行的大型潜艇,这种潜艇能够在海上活动3到4个月,它们能够在水面发射象德国人的那种火箭,不过它们携带的是原子弹。应该就是这种潜艇摧毁了美国东海岸的城市。”

“中国潜艇竟然能够进入大西洋,而帝国海军和美国海军竟然对此一无所知?”乔治六世听了邱吉尔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惊奇之色,“德国潜艇在大西洋的活动被我们有效的遏制住了,而中国潜艇反而可以自由活动并且对美国东海岸发动这样毁灭性的大规模攻击,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仅仅是猜测,没有得到证实,我们能能够确定的是中国人肯定装备和使用了这种潜艇,也可能中国人采用了其它的方法投掷原子弹攻击了美国东海岸城市。”邱吉尔的额头再次冒出了冷汗,可能是由于紧张的关系,说话的时候牵动了被毒气伤害的肺部,他终于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

乔治六世起身递给了邱吉尔一方洁白的手帕,邱吉尔感激地接过来,捂住了嘴唇,好容易压住自己的咳嗽之后,邱吉尔又用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不管中国人使用什么方法攻击了美国,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中国人既然能用原子弹攻击美国东海岸,也能用原子弹攻击大不列颠。”乔治六世看着邱吉尔,说道,“是不是这样?”

“是的,陛下。”邱吉尔难受地点了点头,说道。

“德国和中国都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要求我们放弃战斗的最后通牒。”乔治六世问道,“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您准备如何应对?首相阁下?”

“内阁正在进行讨论,陛下。”邱吉尔额头的汗又冒了出来。

“内阁讨论了这么多天,有没有什么意见?”乔治六世接着问道。

“多数人认为,我们应该接受敌人的要求……”邱吉尔有些费力地答道。

“我知道这样的结果对您来说,并不公平。”乔治六世温和地说道,“历届帝国政府所犯下的错误,不应该由您来承担。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但是,情况已经到了即使我们无法忍受,也必须要忍受的时候了。”

听了乔治六世的话,邱吉尔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当然明白,乔治六世国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其实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从他知道美国遭到中国原子弹轰炸的消息后,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只是当这一时刻真的来临之时,邱吉尔还是没有想到,会如此的辛酸和难受。

“我真心的为您感到难过,”乔治六世显然也很难受,他起身对邱吉尔说道,“从这场战争开始,我们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这一切也许都是上帝的安排,我们只能接受。”

“是的,陛下。”邱吉尔好容易止住了抽泣,说道。

“我已经让温莎公爵(即要美人不要江山的英国前国王爱德华八世)给希特勒先生写了一封信。”乔治六世说道,“对于您和您所领导的内阁,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谢谢您,陛下。”邱吉尔再次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1945年3月27日,即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的两天后,英国首相邱吉尔辞职,英国战时内阁垮台,艾德礼接替邱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艾德礼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无线电台发布“和平宣言”,宣布接受德国和中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帝国军队自即日起,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在欧洲和非洲战区的帝国军队及在亚洲、中东、太平洋地区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帝国军队向轴心国军队投降。”

北京,居仁堂,华夏共和国政务院。

在一间巨大的通讯室内,一干华夏共和国军政要员们围座在一台大功率无线电台前,收听着里面的广播。

听完了这份有气无力的英语广播之后,所有的人脸上都现出了欣喜之色。紧接着,不知是谁率先鼓起掌来,很快,整个通讯室里掌声雷动。

总理谭延恺起身来到了窗前,向窗外望去,此时,一轮红日已经高高升起,谭延恺注视着金色的琉璃瓦映照而出的金辉,恍惚间竟然有身在梦中的感觉。

“应该把这个好消息马上报告给总统。”副总理文恒来到谭延恺身边说道。

“现在时间还早,他这一阵子身体不太好,应该是还没起来,让他多睡一会儿吧。”谭延恺看了看腕上的手表,说道,“现在他早一会儿知道和晚一会儿知道都已经无所谓了。”

“也好,上了岁数的人,受不得刺激。”文恒明白谭延恺的意思,点了点头,“毕竟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一阵子把他也累得不轻。”

“青年从军,半生为国,如今我华夏国势如日中天,而他却病疴缠身,思之令人神伤。”谭延恺叹息了一声。

“是啊还有松坡……”文恒听了谭延恺的话,想起了卧病在床的孙纲和已经在莫斯科战役前于前线夕与世长辞的陆军总司令蔡锷,也不由得感叹起来。

在蔡锷病逝后,为了防止消息传出后军心动摇,总参谋部作战处长蒋方震秘不发丧,继续以蔡锷的名义发号施令,按照蔡锷临终前制定的战略部署展开进攻,在成功的攻占了莫斯科和帮助德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之后,蒋方震才将蔡锷去世的消息发回北京。

一代华夏名将蔡锷,竟然没有能够看到这胜利的一天。

“其实自逸仙故去后,我和总统便有了退下来的念头,只是由于国际风云变幻,都不敢有一日息肩,”谭延恺看着比自己要年轻许多的文恒,欣慰地说道,“现在,我们这些老的都可以松一口气了。”

文恒似乎从谭延恺的话里听出了什么,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疑惑之色。

“外面是什么声音?”

睡梦中的孙纲被一阵爆豆般的声音惊醒,他直起了身子,问道。

“是放礼花鞭炮的声音啊。”正在给他按揉手指的年轻女护士王秀丹微微一笑,说道,“总统连这都听出不来了吗?”

“已经放了有一会儿了,刚才怕吵到您,我把窗户关上了。”另一位护士高迪心笑着跳下了床,将窗帘拉开,让孙纲能够看到窗外的情况。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孙纲看到墨蓝色的夜空中,时不时的有绚丽夺目的礼花闪过。

“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要放礼花?”孙纲有些奇怪的问道,“我是不是睡了很久?”

“您是从昨天晚上一直睡到现在的。”王秀丹抿嘴笑道,“哎呀,最关键的时刻让您错过了,真是太可惜了。”

“我错过什么了?”孙纲从她笑意盈盈的眼睛里感觉到了什么,“难道……”

王秀丹笑着取过了一张《京华晨报》,递给了孙纲,孙纲接过报纸,立刻便看到了头版刊登的“英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大幅标题。

“我说怎么跟过年一样。”孙纲放下了手中的报纸,目光又望向窗外,此时天空中出现的礼花越来越多,不时的绽放出绚烂的光芒,照亮了孙纲的脸庞。

此时的孙纲,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又躺了下来,静静地享受着胜利的时刻带给自己的那份淡淡的喜悦。

此时,在“华岳”集团总部大楼里,第一夫人马月象当初接到美国投降的消息一样,表现得很是平静,不象下边人那样的欣喜若狂。她放下了手中的报纸,看了看刚刚送上来的关开武器生产方面的报表和数据,开始拨打起了电话。

在上海的罗斯彻尔德银行总部,尤吉菲尔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取出了一封有些泛黄的信件,轻轻的抚摸着,眼中闪耀着激动的泪水。

在西北的秘密火箭发射基地(也就是洲际导弹发射基地)的大楼内,武备部长史司上将正在给几名执行完任务成功归来的女飞行员们授勋,他那张平日里总是板着的棺材脸上此刻也全是开心的笑容,他辞不达意地说着祝辞,将一枚枚金质双龙宝星勋章小心地别在姑娘们把军服撑得高耸起来的胸前,尽量不让自己的手碰到姑娘们丰满的胸脯,防止引起姑娘们的误会。

在北京的华夏国家科学院,陆军元帅张作霖和段祺瑞也将一枚枚金质双龙宝星勋章授给了钱厚中、钱纪臣、陆韬文、邓皓铧等为“大杀器计划”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当张作霖将勋章授给了科学院院士虞珉之后,白发苍苍的老元帅竟然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了这位为国家工作隐姓埋名多年的核物理科学家,表达自己内心的崇敬之情。

而此时,远在新加坡的叶欢,听到胜利的消息传来之后,又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一边在黑暗中放着贝多芬的那首“命运”,一边大口地呷着从英国人那里缴获来的优质红酒,那天晚上,他头一次醉了。

此时,整个华夏乃至亚洲大陆,到处都是走上街头欢庆胜利的人们。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欧洲各轴心国,也出现了同样的情景,只是有一些人,并不象街头的人们那样高兴。

尽管已经是深夜,但在柏林的第三帝国总理府,却仍然是灯火通明。

此时的希特勒正在和第三帝国的高官将领们开怀畅饮(希特勒本人是素食主义者,也不喝酒,但他在请客的时候,还是注意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的)。

对于许多德国军政要员来说,从1944年秋天开始,受东线战事失利的刺激,他们的元首已经同过去大不一样了。亲自掌管军队的他变得沉默和孤独,平日里把自己圈在一个由女秘书和文职人员组成的小圈子里,讲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说一些逗不起人笑的笑话。他长期失眠,改成夜间工作,害得别人陪着他脑重加铅。他处处计较小事,关心慕尼黑人的滑雪问题、自己墓碑的式样和他的爱犬郎迪的训练,以及柏林发生政变时的应急后备计划。在军事会议上,他死不放手,亲自过问一个连的位置、一辆装甲列车的调动和一门火炮的自动装置。他自己把自己累倒,却连夜设计一种在未来才能使用的宽轨铁路。他在得知美国被中国使用原子弹击垮后,变得越来越固执而自负,肝火也越来越大,不再象以前的从善如流,而是不愿意听任何人的建议。他象是对当下世界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的现实故意视而不见,只是不断的重复自己的老套路。

此时的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已经又一次的站在了顶峰之上,但对于他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他似乎本能的怀有一种恐惧,象是害怕它们会在自己的眼前立刻消失。

“今天还有一个好消息,我的元首。”海军元帅雷德尔说道,“在大西洋,我们和那艘中国潜艇会合了,他们将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都带来了。”

“太好了。”希特勒点了点头,“那就是说,我们也快有原子弹了。”

“中国人一向讲信用。”戈林元帅放下手中的刀叉,说道,“我原来还以为,他们不一定愿意把这么重要的秘密告诉我们。”

“不过,据我们的科学家对发生在美国的爆炸的相关资料进行的分析,中国人在美国使用的,很可能是另一种威力超过原子弹的武器。”希姆莱看了戈林一眼,意味深长的对希特勒说道,“所以我们不能把中国人送给我们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和材料看作是一种慷慨的表示。”

“你怎么知道那不是原子弹?”戈林对希姆莱的话感到有些不爽,他忍不住问道,“是哪一位预言家告诉你的?”

听了戈林的话,希姆莱的脸上现出了一丝怒气,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发作,而是露出了一个轻蔑的笑容,没有回答。

“党卫军的科研机构拥有德国最为优秀的科学家,”希特勒说道,“我相信我们也能很快拥有同样的武器。”他象是想起了什么,有些恼火地说道,“当初也不知道是哪些混蛋竟然暗杀了海森堡,如果他现在还活着的话,我们很可能会先于中国人制造出原子弹。”(希特勒当然不知道,海森堡如果活着,德国也未必能先于中国拥有原子弹。在另一历史时空中,海森堡这位物理学界的帝王在原子弹这幕大戏当中,只扮演了一个极其滑稽和不光彩的角色。)

戈林有些奇怪的看着希特勒,不明白他们怎么突然把大家都不太愿意提及的“长刀之夜”里发生的事在现在这个场合揪了出来。

“是啊,那一天晚上,我们可是失去了好多个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希姆莱接着希特勒的话说道。

“我一直想要知道这些暗杀事件到底是谁干的。”希特勒扫视了一眼大家,说道,“可到今天为止,仍然无法知道真相。”

“事情的真相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总理戈培尔笑了笑,说道,“不过,我们可以推论一下,谁会在这件事情上得到好处,也许就会知道事情的真相。”

“得到好处的,当然是我们的敌人了。”戈林说道,“英国,美国和苏联,都可能从这里面得到好处。这些科学家们的死使我们的原子弹发展计划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事实上,英国和美国一直在破坏我们的原子弹研制计划,象我们的重水被破坏就是英国人干的。”他看了一眼希姆莱,说道,“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有很多科学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从我们这里逃走,去了英国和美国。这也是美国为什么比我们先拥有原子弹的重要原因。”

~~~~~~~~~~~~~~

继续求月票……

(一千四百)征兆

(一千四百)征兆

“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戈林元帅。”希特勒看了戈林一眼,不动声色的说道,“但你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不光是我们的敌人可以从中得到好处,我们的朋友也一样。”

“我不认为墨索里泥和佛朗哥能比我们先研制出原子弹。”戈林元帅开玩笑似的装了一次糊涂。

他当然知道希特勒说的“我们的朋友”指的是哪个国家。

听了戈林的话,希特勒本来有些阴郁的脸上也现出了一丝笑容。

“墨索里泥那个傻蛋,给他什么武器都是浪费。”希特勒轻蔑地说道,“佛朗哥的西班牙就更不用提了。至于法国和土耳其,同样也是一个笑话。”

“我们的盟国当中,实力最强的是中国。”希姆莱接着希特勒的话头说道,“中国在那场暗杀活动中,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听了希姆莱的话,在座的纳粹政要和将领们的脸上都现出了惊异的神色。

可能是觉察出了大家异样的目光,希姆莱索性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说道:“德国在核物理方面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中国要想在我们之前研制出原子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消灭掉那些对德国至关重要的科学家,海森堡等人在那一天的离奇死亡并不是偶然的……”

“你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暗杀了海森堡?”戈林元帅冷笑着打断了希姆莱的话,“你说这些,有根据吗?”

“当然有。”希姆莱迎上了戈林质问的目光,“据我们事后对周围目击者的调查,目击者称是一群穿着希特勒青年团制服的人闯进了海森堡博士的家,杀死了他和他的家人,但经过仔细的调查,希特勒青年团并没有人参与这次卑鄙的暗杀,是有人伪装成希特勒青年团的人干的。”

“那又怎么样?你怎么证明是中国人干的?”戈林不屑的追问道。

“希特勒青年团的制服和佩剑有很多都是在德国的中国工厂生产的,中国人搞到这些制服相当容易,”希姆莱说道,“众所周知,中国人一直在保护犹太人,而犹太人是我们要消灭的敌人,事实难道不是很明显吗?”

“这就是你的证据?可笑”戈林哈哈大笑起来,“我想你是喝多了吧?”

“您刚才说的这些只是猜测,作为直接的证据是不够的。”雷德尔元帅看到希姆莱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见过他们俩上演过全武行的雷德尔不想让矛盾激化,适时的插言道,“我同意您的说法,就是除了我们的敌人英国、美国和苏联,中国也能够从这次暗杀中得到好处。但是我有个疑问,就是如果中国人不想让我们拥有原子弹,为什么我们提出来要求共享他们手中的相关技术资料时,他们又答应了我们并且真的履行了承诺呢?”

“他们知道我们迟早会拥有原子弹,他们的目的是想抢在我们前面。”希特勒突然说道。

听了希特勒的话,大家一下子全都安静了下来,目光全都集中在了希特勒身上。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希特勒看着大家,意味深长地说道。

在结束了这场让人感到消化不良的晚宴之后,大家离开总理府,不知怎么都感觉到心情十分压抑,雷德尔元帅和戈林元帅并肩走了出来,雷德尔注意到,希姆莱并没有跟出来。

戈林元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在回到了自己的行宫之后,戈林来到自己的通讯室,打了一个电话,过不多久,他看到窗外的院子里有车灯闪动,他随手拉开了窗帘,刚好看到一辆中国“金龙”小轿车停了下来,从车里出来了一位一身黑色西服头戴礼帽的中国人和一位高个子的日耳曼女子,他点了点头,起身来到了客厅,等候客人的到来。

很快,中国“天城”集团总裁孙浩诚和妻子的身影出现在了客厅里,戈林起身,微笑着迎了上去。

“这么晚了,打搅了您的休息,真是太抱歉了,亲爱的元帅阁下。”孙浩诚亲热的和戈林握了握手,“是不是您又有什么‘麻烦’了?我能帮忙吗?”

“这回有麻烦的不是我,而是你,我的朋友。”戈林有些夸张地叹了口气,示意他们夫妻坐下来说话。

听到戈林的这句怪怪的话,孙浩诚象是感觉到了什么,他的瞳孔微微一缩,飞快地和身边的妻子佩尔塞芬妮交换了一下眼色,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北京,居仁堂,华夏共和国大总统府,深夜。

坐孙纲面色阴沉的看完了手中的报告,对总统府秘书于芳说道:“请谭总理和几位副总理还有顾部长和单总参谋长马上过来一趟,对了,让晨硕也过来。”

于芳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孙纲又看了看手中的报告,冷笑了一声。

很快,当孙纲穿好衣服来到客厅里时,大家都已经到齐了。

孙纲把刚刚孙浩诚通过特别专线发来的报告交给了谭延恺,让他看完后给大家传阅一下。

“国与国之间,本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在大家都看完后,外交部长顾维钧先发言道,“德国人现在要把我们当成敌人,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是德国人要把我们当成敌人,而是希特勒先生和赞同他这个主张的一小撮人。”副总理周骧予摇了摇头,说道,“并不是每一个德国人都象他们的元首这么想的,至少这位给咱们通风报信的戈林元帅就不是。”

“没错,德国党卫军的立场会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但德国国防军是肯定不愿意把咱们当成敌人的。”总参谋长单轲威上将也说道,“他们和咱们军队的关系太密切了,这个大弯,他们不会这么容易的就拐过来。”

“不过,在英国人投降后,德国人并没有马上要求引渡战犯,而是忙于接收英军的武器装备,而英国人竟然也十分配合,英国海军主力舰队目前已经陆续驶抵德国港口,竟没有一人违抗军令将军舰自沉,”副总理文恒说道,“这里面的玄机,现在应该是很好解释了。”

“德国海军的情况和陆军差不多,除非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他们哪怕就是把英国舰队全收编了,也不会考虑同咱们开战。”单轲威笑了笑,说道,“别忘了,咱们还有‘大杀器’呢。”

“他们已经得到了咱们的帮助,以他们的技术,原子弹还是不成问题的,”文恒说道,“虽然说他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把这东西扔到咱们头上。”

“话虽如此,但在德国出现的这个苗头却是非常危险的。”谭延恺说道,“我们必须要在它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扼杀掉才行。”

“正象老周说的,德国人并不全是疯子,”副总理刘绍基说道,“如果那位元首先生想要和咱们华夏开战,德国国内必当先爆发内乱。”

“爆发内乱?这话怎么说?”听了刘绍基的话,一直没有作声的孙纲突然问道。

“总统熟知历史典故,《三国演义》里的邓艾钟会伐蜀后的结局,总统还记得吗?”刘绍基笑了笑,反问道。

“看我说得对不对。”看到孙纲眼中的疑惑之色,谭延恺微微一笑,说道:“钟会出师伐蜀之时,邵梯疑钟会有异志,密谓司马昭防之,司马昭则曰:‘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钟会即有异志,蜀人败后丧胆,安能助之?魏人得胜思归,亦不会从会而反,更不足虑。’邵悌拜服。现在德国的情况,亦即此类也。”

“是这样,当时看明白钟邓二将结局的不止一人。”谈起历史,周骧予也来了兴趣,“钟会出师之时,人皆称羡,魏相国参军刘寔微笑不语,太尉王祥见其冷笑,就马上执其手而问之曰:‘钟邓二人,此去可平蜀乎?’刘寔曰:‘破蜀必矣,但恐皆不得还都耳。’王祥问其故,刘寔但笑而不答,祥遂不复问。”他说完,转头看了看刘绍基,“你想说的,就是这个吧?”

刘绍基笑了笑,没有回答。

“其实德国现在就已经有内乱的苗头了。”孙晨硕突然说道,“因为由德国统一的欧洲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久。”

“怎么说?”孙纲听了小儿子的话,微微一笑,问道。

“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是国家民族社会主义,也就是极端的种族血统论。他们认为日耳曼民族是头等的优秀民族,除此之外的民族都是二等货色,犹太人、斯拉夫人则是应当消灭的劣等民族。简单来说,这是蒙元满清奴隶制或者印度种姓制度的现代翻版。而欧洲是个多民族的地区,日耳曼民族虽有近七千万人,但相对于数亿的其它各种不同民族来说只能算是少数民族。而在这样极端的少数民族当权兼种族歧视政策下,国家有可能稳定吗?很明显的,绝不可能。也许在强力高压政策下,会维持住暂时的稳定,但对绝不可能长久。事实上,这样的德国多半会是欧洲历史上各个短命王朝的翻版,撑不了多久。”孙晨硕说道,“在这样的种族血统论的背景下,欧洲必然爆发内乱。如果从现在开始德国将精力专注于国内建设,改善民权众生活,调和社会矛盾,兴许支撑的时间还会长一些。要是希特勒先生想要同我国争夺世界霸权,那德国的内乱很快就会开始了。他很可能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丢了性命。”

“就是这个意思。”刘绍基笑着说道。

“长痛不如短痛,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结果,不如让它早些到来好了。”孙纲想了想,平静地说道。

“总统打算怎么做?”谭延恺发现孙纲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亮色,知道他已经有了主意,立刻问道。

“很简单,逼他们改变政策,”孙纲笑了笑,“不换脑筋,就换人好了。”

北非,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坐在半履带车里的隆美尔元帅看着落从自己面前垂头丧气的走过,来到堆放武器的地方抛下自己的枪支的美国大兵,在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在阿拉曼战役当中,尽管“非洲军团”在德国空军的支援下顶住了蒙哥马利的进攻,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但非洲战场的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德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仍然没有多少改变,“非洲军团”好象一名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