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凤哥传-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上的事大多这样,一味的夸也没多少知道,一味的贬,不一会也就罢了,倒是有夸有贬的,传说的才多。巧哥的事就是这样,不多久就连御史们都知道了。期间有个姓郭的御史,正是知道巧哥这名头原是圣上亲口御赐,又因知道巧哥原是自家顶头上司林如海之内侄孙,为着讨好这两个,竟是把巧哥的事迹一本奏上。
165见圣驾
这上书的御史姓郭;名豹;字文豹。郭文豹御史素有长才,工诗文善做赋,更写得一笔好金体;论外貌也算得堂堂,只是金无足赤无完;这郭御史有个缺陷——媚上。所以这回听着曾叫皇帝亲口赐名的巧哥做出了这样的孝行;他倒也不去查究底细;只把一本奏上。拿着他那一肚子圣教诲;引经据典地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好文章;只夸耀圣上慧眼如炬,能襁褓之中识拔英才;远超唐宗宋祖,汉武元帝,直逼尧舜禹汤;那巧哥也是家学渊源,不负圣上厚爱,小小年纪,孝感动天,足以入选孝子谱,这正是本朝鼎盛之象。
不得不说这郭御史的文采了得,一篇奏章辞藻华美,典故精准,只是这做皇帝的哪个不是多疑的,偏巧哥是林如海之内侄孙,林如海现任着左都御史,正是郭文豹之顶头上司。那皇帝不免多疑,以为郭文豹要奉承林如海,故意拿着巧哥的事来夸耀,这折子便留中不发。又想林如海竟使得这样奉承他,不知有什么图谋,就使了御前侍卫暗中调查。
侍卫查了数日,回来据实禀奏,只说是巧哥之母王氏也确是自生产之后昏睡不醒,请过几轮太医,都束手无策。这巧哥铁槛寺求过神之后几日就苏醒了,荣国府里头却是弹压着不许提这事,是以大小奴婢们都鸦雀无声。只是外头传扬得利害,有褒有贬,不一而足。皇帝听了,这才笑道:“这孩子倒是有些意思。”说了,就命摆驾承香殿。
贾元春自打承幸,初封即位贵,赐住承香殿偏殿,依附宋明妃而居,只是恩宠日稀,一个月也难得承宠一次。索性贾元春素性如风光霁月,宠辱不惊,倒也不曾自伤自怜,今日忽闻皇帝驾临,不敢失礼,忙整肃了衣饰,领着宫娥太监们门外跪接。
皇帝下了御辇,看着贾元春恭谨,倒也合意,笑道:“爱卿平身。”贾元春方谢恩起身。皇帝也不待她跟上,自顾进了殿门,把四下看过眼,就见桌上搁着一卷书,信手拿来一瞧,却是卷《列女传》,方向随后进来的贾元春道:“爱卿家中倒是家学渊源,怨不得有此佳儿。”元春身后宫,哪里知道前朝的事,听着皇帝夸赞,心中忐忑,回道:“陛下所言,臣妾不明,请陛下明示。”皇帝这才把王熙凤晕厥,巧哥如何为母祈福一事讲了,又向贾元春笑道:“卿家久宫中,想来也不曾见过这个侄儿,不如宣进宫来瞧瞧,同母亲,祖母也久未相聚,趁这会也见见。”
贾元春听着皇帝夸赞“有此佳儿”时私心只以为是宝玉,再不想竟是巧哥,一时就有些呆怔。这也难怪元春,当日她未入宫时,自幼也是贾母带身边教养,到后来添了宝玉,贾元春是长姊,宝玉是幼弟弟,且同随贾母,少有分离,且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元春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腹内了,因此上情谊格外深厚。贾元春这里略一呆怔,片刻也就回过神来,情知这大约是皇帝自己想见见巧哥,不过假托着自己的名头罢了。又见皇帝许她召见王夫,贾母等,心上大约也喜欢,含笑答应。皇帝又同贾元春说了回话,又摆驾去了紫兰殿,贾元春又率领宫们跪送,看得皇帝御辇去得远了,这才起身回宫。
贾元春转回偏殿,便命心腹小黄门,叫做齐明的,命他回荣国府传谕太夫,王宜携巧哥觐见。说毕,又想着自己母亲王氏到底是个天真烂漫没有机心的,从来把宝玉爱逾姓名,这回不召宝玉,怕伤其心,想了想,就向齐明道:“见着王宜,只说宝玉已然长成少年,出入内廷多有不便。”齐光领命,自去荣国府宣谕。
果然如贾元春所料,王夫听着元春召她同贾母并巧哥觐见,其间并无宝玉时脸上就不大好看,因当着宫内太监的脸,也不好很是露出来,想一想笑问道:“劳烦公公了,贵只宣了这几个么?”齐明就把贾元春的意思透了,王夫听着这样,也只得罢了,把荷包来谢过齐明,由赖大亲自送了出去,齐明自回宫向贾元春覆命不提,
贾母并王夫两个就写了折子递进中宫。皇后因得过皇帝吩咐,就准了,荣国公贾代善之妻史氏,同宫中贾贵之母六品员外郎贾政之妻王氏觐见贾贵。至是日卯时,贾母王夫皆按品服大妆,又把巧哥抱了来,把这几日来教的进退规矩又提点了番,看着巧哥已记住的模样,这才三两乘轿子往宫门去了,贾母所乘乃是八抬大轿,十分宽敞,自是由她携着巧哥坐着。
贾母如今已将七十,何事未经,贾元春虽未明说,他也猜着了几分,怕是巧哥纯孝的名声传进了宫里头,又知道巧哥年幼,进宫面圣,还不知能说些什么出来,所以十分担忧。只是贾元春名义上是她孙女,如今却是皇帝的妃嫔,正所谓君臣有别,更何况这回怕不是元春要见,许是皇后要见,亦或是圣上要见也未可知,断不好拒召的,只是提着一颗心进了宫。
从来宫内妃嫔召见自家女眷,女眷们都要先往昭阳正宫给皇后请安,而后才能往自家闺女宫中去。今日也是如此。当贾母,王夫携着巧哥到昭阳宫前时,已有不少外命妇宫前侯旨。
这些外命妇们见贾母同王夫携了一个三四岁的哥儿,又想着这些日子来的传言,便猜着是巧哥了,虽后宫,不好交谈,看看却是无妨的,就把眼光巧哥身上盯着。这巧哥能多大,叫这么些盯着瞧,就也怕起来,又不敢哭,涨红了眼,泪珠儿眼眶里转折。贾母看着心疼,就轻声道:“巧哥不怕,一会老祖宗带去瞧姑妈去。”王夫看着巧哥害怕,嘴角微微一笑,又看贾母劝慰,便也劝道:“好孩子,这里可不能哭的,不然就要把拖了去的,那巧哥就见不着母亲,妹妹了。”贾母听着王夫的话,眉头一轩,只是不好发作,不想巧哥心上最敬爱王熙凤,又是才做了哥哥,格外骄傲,听着要是哭了就不能见着她们了,果然把眼泪都忍住了。
又过片刻,皇后宫中总管太监宋柯出来,宣了皇后口谕,命外命妇们宫外叩首请安即可。贾母同王夫两个领着巧哥磕了头,这才转到承香殿。先来见承香殿的宋明妃。
宋明妃倒也是个恬淡的性子,看着贾母年老,即命赐坐,又见巧哥玉雪可爱,就笑道:“这孩子倒是生得俊。”又叫宫娥,“去请贾贵来罢。”宫娥领命出去,少顷就带了贾元春过来。贾元春因是依附宋明妃而居,进宋明妃主殿先给宋明妃请安,宋明妃因笑道:“罢了。祖母母亲来了,带着她们回那儿去罢。这个侄子倒是招喜欢,这里有一个金镶八宝的项圈,只当是见面礼了,可不要嫌绵薄。”说了既命宫娥取来,亲手替巧哥戴上。贾元春,贾母,王夫,巧哥都磕头谢过,这才倒退着出了承香殿主殿到了贾元春所住侧殿。
回了侧殿,贾母王夫就要行礼,贾元春亲身向前,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止住二,满眼垂泪,三个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了会,宫娥才女们过来劝慰了,这才分君臣坐下,正要说话,就听外头小太监唱传道:“皇上驾到。”贾元春等忙起身迎出殿外,果然见皇帝御驾已到殿门前,太监们服侍着皇帝下了辇,这才赐了贾元春,贾母,王夫,巧哥平身。
皇帝入殿,贾元春等随侍而入,都殿中束手而立。巧哥因年纪极小,又是初见皇帝,并不知道皇帝一言可决生死,倒是不怎么知道惧怕,张了乌溜溜的大眼珠子往皇帝这边儿偷看。皇帝见巧哥果然年纪极小,面目倒是十分清楚,就有几分喜欢,又看他不住瞧自己,就向巧哥道:“是何如何不住瞧着朕?莫非不知朕是哪个?”
巧哥哪里知道皇帝两个字,见这个一身明黄的男问他话儿,瞧着也和蔼,他素来胆大,不然也不能一个偷跑出去,就出来回道:“是巧哥。知道是皇上。皇上,看着比们家庙里的菩萨还有威风呢。”这一句话唬得贾元春,贾母,王夫脸上都颜色变更,齐齐跪下请罪,又按着巧哥叫他跪,巧哥倒也不强,乖乖跪下了。
皇帝因见巧哥拿他比作菩萨,不独不恼,反哈哈笑道:“都起来,都起来,孩子话,当不得真。”又问巧哥道,“听着巧哥给娘去庙里叩头了?”这话一出,贾母,王夫心上就战栗起来,只怕巧哥一个答得不好,触怒天颜,便是泼天之祸。
166不世恩
巧哥听着皇帝问他给王熙凤往铁槛寺叩头的话;他是个孩子,哪里知道其中厉害。贾元春;贾母,王夫人等都知道其中关系;只是皇帝坐在上头,又有哪个人胆大到敢出声提醒,只得捏着一把汗听巧哥答话。
贾母来前几番提点过巧哥如何答话,只是巧哥到底年幼,这一回都忘记得差不多了;也不称您;就道:“是啊;皇上怎么知道的?老祖宗说不许说呢?”皇帝听着这话,就把贾母看了眼;又转向巧哥笑道:“为什么不许说呀?”巧哥恍若未听见皇帝的话,自顾道:“哦,我知道了,你是皇上,皇上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再没有你不能知道的。”
虽说皇帝每时每刻都听着奉承话,别出心裁的亦有,文采风流的亦有,只是从这么小一个孩童口中说自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格外趣致可爱,皇帝就哈哈笑道:“谁告诉你朕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啊?”巧哥就答到:“是我二叔说的,我二叔教我念书,我二叔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就是说着天底下都是皇上的,所以皇上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巧哥口中的二叔,正是宝玉。贾母,王夫人同贾元春听着从巧哥口中提着宝玉,心中都欢喜起来,只望皇帝问一句:“你二叔是哪个?”好把宝玉给讲出来,不想皇帝到底不是她们,哪里管巧哥说的二叔是哪个,只笑道:“孩子话,倒也可爱。巧哥,你还没告诉朕哪个叫你去庙里给你娘烧香的。”巧哥就道:“哦,皇上,是巧哥想求神佛保佑我娘,可是巧哥又怕自己心里想的佛祖离得远听不着,后来巧哥看赖大要去给庙里送东西,就想叫赖大带我过去,赖大他们忙着装东西,我就自己爬到车上去了。”巧哥说在这里,就想着贾琏为了这个还打了他,倒是小嘴儿一憋,眼圈儿红了。
巧哥的话虽然答非所问,倒是显得天然质朴,试想若真是贾家为了邀宠推了这么一个孝子出来,又知道要面圣的,岂有不教好了话来的,如何能叫他这样自说自话?皇帝听了仅有的一丝疑心也去尽了,又看巧哥就要哭了,反起了逗弄之心,就道:“即是你自己要去的,如何就要哭呢。”皇帝这话一出,贾元春,贾母,王夫人才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巧哥见皇帝问着他如何要哭,便想起王夫人方才吓他的话,倒是把眼泪一收,道:“皇上,我不哭了,你不要抓了我去,抓了我去,我就见不着我娘和我妹妹了。”
巧哥并不知道他方才那句话的厉害,在贾元春还好,她还不知原是王夫人拿这话吓的巧哥,贾母,王夫人两个脸色颜色都有些变了,尤是王夫人心上十分惊惶,只是不敢出声。果然皇帝脸上颜色就有些变更 ,虽是雷霆雨露皆是皇恩,可是巧哥这话倒像是他煌煌天子,威吓着一个幼儿一般,因道:“好孩子,你莫要怕,哪个告诉你朕要抓了你去?”巧哥看着原本温言同他说话的皇帝脸上现了怒色,也害怕起来,不敢就答,把乌溜溜的眼睛一转就朝王夫人那里看了眼。王夫人一见巧哥看过来,情知要糟,脚下一软,险些跌下去,偏是在御前。从来君前奏答,做皇帝的不开口,臣子们不能开口。做皇帝的问了话,做臣子们的不能不答话。这回皇帝没问王夫人,估计王夫人便是想辩解几句也不能,心中只是后悔如何多了那么一句嘴,又埋怨巧哥人小鬼大。
皇帝看着巧哥瞧的是贾元春之母,他是由皇子而太子而天子,也是权利倾轧过来的,经历几番争夺才得的大位,立时就想到了爵位承继上去,——这巧哥本是荣国府之嫡重孙,日后要承继爵位的,这王氏嫁的是贾代善之嫡次子,自己生有两子,且虽是贾赦承继的爵位,荣国府却是由贾政一房住着,王氏心思大了,瞧不上这个孩子也是有的。
也是王夫人见识浅薄,忘了巧哥的名字正是皇帝钦赐,她恐吓巧哥,分明是伤了皇帝的颜面,这皇帝的脸也是那么好打的么?虽不能就此入罪,叫她颜面无存,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当下就问贾母道:“史氏,巧哥可有学名没有?”
贾母听着皇帝问话,忙过来在巧哥跟前跪了,回道:“回陛下,臣妾重孙年幼,还未入学不曾起学名。”皇帝听了,就笑道:“这孩子倒是一派天真质朴,又有孝心。既然他的乳名是朕所赐,索性一并儿连学名也赐了罢。”贾母闻听此言,脸上自然喜笑颜开,忙推着巧哥谢恩。贾元春同王夫人也跪下谢恩。
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夏公公闻听皇帝说要赐名,忙去备了纸墨来,在书案上铺了纸,又把松烟墨碾浓,将狼毫吸足墨,双手奉于皇帝。皇帝接过笔,因问贾母:“卿家重孙辈儿做何排行?”贾母回说从草字。皇帝点头,略一凝神,就在纸上写下一个“蕙”字,又用了私印,笑道:“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朕索性连字也一并赐了罢,就叫自芳。”
贾母听着皇帝为巧哥赐名,顿时觉得老脸生光,便是磕头谢恩毕起身时也万分轻健。王夫人心上酸涩难言,只是在御前,不敢失了礼数规矩,一样磕头谢恩,又推了贾蕙过来,令贾蕙跪着双手接过皇帝亲手写的那个“蕙“字。皇帝就把贾蕙的头摸了几下,向着贾母,王夫人笑道:“此乃佳儿,切记好生教养。”说了摆驾而去。贾元春,贾母,王夫人,贾蕙送至殿门前。
承香殿一宫主位宋明妃听着皇帝给方才那个孩子赐了名,深觉一个金镶八宝的项圈儿太简薄了,又领着宫娥彩女过来,送了两匹上造内用的妆花彩缎,两匹彩金绒,两匹联珠团窠纹并些湖笔端砚宣纸徽墨来,看着贾母等谢赐,尤笑说:“简薄了。”又笑着向贾元春道,“我有个侄儿,同哥儿差不多年纪,憨吃憨玩的,只怕没哥儿聪明呢。”说了带了宫娥彩女逶迤去了。
贾元春听着宋明妃的话,贾情知是贾蕙得皇帝赐名之故,宋明妃那里吃醋,她依附宋明妃而居,只怕日后难免尴尬且又想,贾蕙这一得赐,日后只消他循规蹈矩,从宝玉起,并贾环,兰哥儿再没人能越过他去。她同王夫人母女两个倒是同心,也觉不乐起来。
贾母那里不想贾蕙能有此恩遇,这一喜欢得意那还了得,携了贾蕙辞了贾元春出宫,路上就把贾蕙拢在怀里,满口夸赞,心肝肉啊喊个不绝,待得到了家里,也不及回房歇息,携了贾蕙就往王熙凤房里来,不意见着邢夫人也在。贾母就笑道:“正好,正好,也省得我遣人去叫你了。”
王熙凤自贾蕙叫贾母,王夫人两个带进了宫,心上就十分担忧,这回看着贾母带了巧哥进来,脸上正是盖不住的喜色,跟着他们后头进来的王夫人脸上颇有些尴尬,倒是隐约猜着是好事,却不想竟是皇帝把名同字都赐给了巧哥,这一下欢喜至极,知道贾敏所说的大事,竟是阴差阳错,成就了一大半儿。便是贾蕙日后做不成皇子伴读,只要他有这个倚靠,只消谨守本分,便是贾元春在皇帝跟前得意,也不能夺了该贾蕙的去。又想王夫人两世里蝇营狗苟,只是为着那个爵位,前世把自己利用得好惨,今世又想故技重施,如今算是机关算尽,终是枉费心思。王熙凤不由又是得意又是悲喜,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因此上呜咽了一声。
邢夫人听着也是十分欢喜,又看王熙凤哭了,她哪里知道王熙凤心中所想,欢喜之余也把王熙凤劝道:“好孩子,你还在月子里呢,哭什么!这是喜事,大喜事!正该欢喜才是!”说了又在贾蕙手上接过那幅字来,展与王熙凤看,笑道:“巧哥这孩子真是有福气,才降生就得皇上赐了乳名,如今更有御笔题名,这样大的体面,若是老太爷地下有知,也必定喜欢的。”说了把眼向王夫人那里一横。
贾母把邢夫人这一眼也看在眼里,她心上多少也有些怪责王夫人不该在宫里吓唬贾蕙,若不是贾蕙伶俐,只怕得的不是喜就是祸了,故此只装没瞧见,笑着向王熙凤道:“好孩子,你好好休养。我这里叫人把这幅字制成匾,也好挂起来,你瞧着挂哪里的好?”王熙凤就笑道:“老祖宗多费心了,挂在哪里只凭老祖宗做主便是,左右都是我们家的体面。”
王夫人看着贾母,邢夫人,王熙凤婆媳三个欢喜得意成这样,口中发苦,还得装个欢喜的模样来凑趣说笑话,便是李纨得了信,也赶了过来道喜。至于赵姨娘,周姨娘,郑雪娥,傅绿云等身份不够,进不得屋,都在外头道喜了。
又说住在梨香院的薛姨妈得了这个信儿,哪里敢耽搁,带着宝钗也过来贺喜,看着贾母欢喜的模样,忙上来笑道:“我当日就说巧哥儿头角峥嵘,将来必定有大出息的,如今可应了不是?这样大的体面,往远了不说,本朝可是头一例。老太太,不是我当面奉承,都是老太太教养得好。看宫里的贵人,再有宝玉,巧哥,哪一个站出来不是千伶百俐的。”贾母笑道:“姨太太夸的好,也是孩子们自己争气。我人老了,还能有什么见识呢,就是看惯的人也有出乎我意料的时候,何况其他
167另图谋
因王夫人在宫里威吓了巧哥几句;巧哥在君前奏答时险些说漏了嘴,然则巧哥虽未讲;当今皇帝又是明君圣主,只怕也猜着了。这大房二房争驰的事由来已久;贾母也不大放在心上,偏今儿这种场合,王夫人还是这样胡闹,贾母自然不悦,她是老封君;从来都是她教训人的;一时脾气上来;当着薛姨妈的面儿也把话递给了王夫人。王夫人在一旁听着贾母的话,知道是冲了自己去的;心上又羞又悔,一声儿也不敢出。
薛姨妈不知内情,听着这话也就罢了,只当着贾母谦逊,因又笑说:“老太太也太谦了,老太太若是没见识,我们这样的人可不就是傻子了。”贾母又笑道:“只怕有人看我不管事,拿着我当傻子看待也未可知。罢了。罢了,这事也不要再说了,左右我们巧哥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又向王熙凤笑说,“我的儿,巧哥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有我呢。这字我立时就叫人制成匾,挂巧哥书房去。”
薛姨妈看着贾母这样,也知她话里有因,又想巧哥正有不世之恩,那说的大半不是邢夫人,王熙凤婆媳。薛姨妈想在这里就把王夫人偷看了眼,却见自己这个妹子脸带红涨,心中明白了□分,因此忙接了贾母的话笑道:“老太太说的是,这字可不是该挂在书房。不是我这里讨人嫌,巧哥再伶俐,到底还小呢,性子又灵动,有这字在眼前,也能有个激励,才不辜负了这一番奇遇。”
王熙凤也笑道:“老祖宗要么不管,一旦出手,那真是再无纰漏的。只可惜我在月子里,不能,也好长些见识,跟着学些,倒是怪可惜的。”贾母看着王熙凤这样恭谨,丝毫没有因巧哥得了圣眷就轻狂起来,更加喜欢,笑道:“就你嘴乖,你真心要学,我还能不教你么?”王熙凤就道:“那等我能起来了,我一定过来讨教,老祖宗到时候可不能嫌我啰嗦。”贾母就是喜欢王熙凤这样半是撒娇半是奉承的模样,笑道:“姨太太,你瞧瞧这凤丫头,竟是得寸进尺了,看来我不教她都不成了,不然怕又要说我不疼她,只疼巧哥了。亏她还是做娘的,连自己儿子的醋也吃。”说了看王熙凤脸上有些倦色,就心疼起来,吩咐了几句叫王熙凤仔细保养的话,命平儿把郑雪娥,傅绿云两个叫进来,叫她们千万仔细伺候王熙凤,不许调三斡四的,不然她第一个不能答应,郑雪娥傅绿云两个提心吊胆地答应了。
贾母亲眼看着王熙凤歇下了,这才放心,起身要回去,邢夫人,王夫人看着贾母要走,两个也安抚夸奖了王熙凤几句,忙跟了上去,薛姨妈也随即起身跟了上去。
虽贾母依旧心爱宝玉这个孙儿,终究对王夫人有些失望,且如今巧哥后来者居上,他这一得圣眷,整个荣国府都有荣光,故此对王夫人的耐心就少了许多,是以到了外头就向薛姨妈笑道:“姨太太不要计较我失礼,我年纪大了,也禁不住累,这会子身上倦得很,只想歪一会子去,你们姊妹两个不要拘在我这里了,自管说话去。”薛姨妈王夫人都答应了,看着贾母去了,薛姨妈就向薛宝钗道:“我的儿,我同你姨妈有话讲,你跟着嬷嬷自己先回去,若是见着你哥哥回来,叫他好好在家呆着,不许出去胡闹。”薛宝钗答应了,带了丫鬟莺儿同奶嬷嬷先去了。
待得宝钗一去远,薛姨妈就拉了王夫人道:“我的妹妹!怎么今儿出了这样的事来不成想巧哥一个四岁的孩子,造化竟能这样大!”王夫人心中羞愧悔恨,只是在园子里不好说话,就把薛姨妈领去了自己屋子,挥退了服侍的丫鬟们这才拉了薛姨妈的手,涨红了脸道:“都是凤丫头那个小蹄子!我只不信事上有这样的事,好好的就能晕了,请了多少太医就瞧不出病来!我们家园子,二门,大门上多少双眼睛看着,巧哥能多大!还不足四岁呢!竟能自己跑出去!跑出去还罢了,他一求神佛,凤丫头就能醒!我只不信这里头没人捣鬼!”
薛姨妈听了,也叹道:“当日我听着这样的传言,我就觉得蹊跷,只是究竟是没凭据的事,我也不好乱说。如今巧哥即有了这样的恩遇,日后自然前程万里的。我只问你,你这里有什么盘算没有?”王夫人听说,心里一酸,对着薛姨妈就落下泪来:“好姐姐,我命苦罢了。好好一个珠儿,不上二十就中了举,我只当着他能替我扬眉吐气,我也就不计较其他了,偏一病没了,虽有个兰哥儿,比巧哥大多少岁呢,竟是木讷的!只可怜我那宝玉,性子太憨了,他拿着巧哥当亲侄儿待,巧哥眼内可未必有他这个二叔!”薛姨妈听得此话,自然要问究竟,王夫人便把宝玉如何教巧哥读书,巧哥在君前奏答时如何说了。说了就道:“你听听!都说到这份上了,偏不肯提宝玉的名字!”
薛姨妈闻听,就叹息一声,劝道:“我瞧着巧哥也不能有这样的心思,他才多大,能计较成这样。那可真是妖怪了!小孩子家家的,想着一出是一出也是有的。如今很不用计较这些,如今巧哥即有这样的恩遇,只消他不走大褶子,这爵位必定是他的,你可有什么计较没有?宝玉那孩子聪明俊秀的,好好谋划一番,自然也有出息。”
王夫人听薛姨妈提起宝玉来,心上就有说不出的愁绪,这孩子聪明之处多少大人都挤不上他一个,可顽劣之处也是万万人不及。若是从前,家里好歹还有个爵位,以贾母对宝玉的偏爱,还能一争,经过今日,除非了巧哥死了,王熙凤再生不出其他儿子来,不然是决计落不到宝玉头上去的,如今看来也只好靠着宝玉自己了。
在薛姨妈这里,王夫人是她亲妹子,王熙凤又是她嫡亲的侄女儿,两个都是骨肉。且如今看来,王熙凤这里得势的一定的了,巧哥才四岁就能有这样成就,便是有人教的,也是个聪明受教的孩子。再长大些,只怕更不得了。自家死了丈夫,儿子又是个任性的,便是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随分从时,到底是个女孩子,前程怎么样还未可知,是以王熙凤这头是万不能得罪的。可她与王夫人又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几十年的亲情在,且元春又在宫里头,如今虽不算得宠,可指不定日后如何,也是不好得罪的,故此先为巧哥分解,而后又给王夫人出谋划策。
薛姨妈看王夫人不言语了,移近了王夫人轻声道:“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现有个好女儿,你还愁什么?”王夫人便把薛姨妈看了眼,道:“元春虽在宫里,不过是个贵人,还能左右皇上不成?”薛姨妈笑道:“元春虽不能左右皇上的决议,却能左右宝玉的亲事。宝玉这孩子,聪明俊秀的,有个得力的岳家,还怕没前程吗?”王夫人听了,想了想,也自称善。
要给宝玉寻得力的岳家,王夫人心上就盘算了回,满划拉着京中那些一等的富贵人家。虽她把宝玉看得性命一样,也知道以自家的身份,宝玉的学识,那些公侯家的小姐嫡出的未必求得着,若是求庶出的,一来自家心上勉强,二则,既是庶出,岳家也未必肯提携。若是往次一等的人家寻去,自然能匹配嫡女,只是未免委屈了宝玉,且岳家身份不够,自然助力不大。王夫人左思右想,竟是没个可心意的,不免就发起愁来。
却是皇帝给巧哥赐名贾蕙的事,不一会就传扬开去。大凡仕途上的人,都是势利的,看见巧哥有这样的恩遇,又是三四岁的小孩子,且家里还有世袭的爵位,未来前程自然未可限量。哪个不来恭维?荣国府倒是好一阵热闹。
可那宝玉生就一个呆性子,十分厌恶仕途经济,更不愿同这些仕途上的人往来应酬。这回看着这样的热闹,自己不得脱身,不由心中闷闷不乐;偏我兄弟可诉。虽有贾环,只是他兄弟二人从不同道,也如同没有一般。
这日宝玉走在园子里,忽见群鸟惊飞,就触动了愁肠,向着跟着他的小幺儿茗烟道:“你瞧瞧那些愚人,为着人家的富贵就欢欢喜喜的,却不知水无长势,花无长红的道理,今儿看着是一团锦绣,明儿许就是镜花水月了。倒是林姑父是个明白人,不来凑这个虚热闹。只是他既然**,怎么也就走了那个路子去呢?”
原来虽是来贺喜的人不少,便是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郡王并王妃们也先后来过,偏林如海贾敏夫妇不曾过来,就把林如海另眼看待,以为林如海也是清高不流俗的,故此在小幺儿跟前夸耀林如海,不想他的话音才落,就听着一个声音道:“我想请教二哥哥一句话。”
作者有话要说:猜猜来人是谁?
168问宝玉
宝玉闻声看去,却见梦坡斋小书房那边走出一个哥儿来;七八岁年纪;额发齐眉;梳着双鬏,颈上带着金项圈,下坠长命锁儿,形容俊秀,正是林如海同贾敏之子林瑾。宝玉因见是林瑾,脸上倒是一笑:“瑾儿是来瞧外祖母的吗?”林瑾脸上倒是殊无欢容;只把一双眼盯着宝玉。
却是贾琏王熙凤之子巧哥得皇帝赐名;这样的大喜事;无亲无故的都来贺喜;何况是林如海贾敏夫妇。他二人原是头一日就要过来的,不巧林如海的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