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与你等抗敌啊。”我说:“若是我只分与乡亲们粮食,那么只待我等前脚一走,这些粮食转眼便要落入强盗、驱口军,或是蒙军之手了。我等可不愿割肉喂狼,乡亲们以为然否?”
“大人……”此言在百姓中激起了一番不小的波浪,其中一老者激动地走上前来问道:“大人的意思是,你等这便要走了么?”
“是啊。”我点了点头。“不过……”
还不待我说完,众百姓便急声喊道:“大人,带我等同去吧!”
“是啊,大人,我等留在此处便是死路一条啊!”
“便是生,亦是生不如死啊……”
……
群情激愤,喊声此起彼伏。百姓们围拥着我,越挤越紧。便好似只要我说出一声不字,他们便要将我生吃了一般。
“众乡亲安心。”虽然一阵阵恶臭直冲我鼻头,但我还是不得不高声疾呼:“众乡亲旦请安心,此番我等不是回军大宋,而是北上追击蒙军地。”
“追击蒙军?”闻言百姓不由愕然,喊声也渐渐小了下来。
“正是。”我暗挥了一把汗,苦笑一声道:“我等此来。正是为了追击蒙军的,片刻之后我等便要出发了。”
“各位乡亲父老。”王坚最懂我心意,他借此时机,便一跃至马车上大声喊道:“蒙军此次攻宋,正是由蒙古大汗窝阔台亲自领军,奈何其先败于西川钓鱼城,后败于襄阳,便是名噪一时的怯薛军。亦被我等重创。如今,更是被我等大败于洛阳城外,有人头为证。”
说着,众骑军将士们便纷纷将悬于马后的人头高举手上,借着火光,那一颗颗鲜血淋淋、丑陋无比的人头。便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倒让胆小的百姓吃惊不少。不过更多地,却是咬着牙高声叫好,或是怒声对着人头喝骂,或是对着人头吐着唾沫。
“我等只听城外马蹄轰响,只道是蒙军大胜。”有些百姓不由小声议论着:“哪知却是宋军在追杀蒙军,如今这宋军竟有这般历害!”
“蒙古大汗啊!”有些百姓更是瞪着眼睛叹道:“蒙古大汗的军队亦被宋军击败,看来如今那些鞑子地气数已尽了。”
“对对,我等的苦难,也终于要到尽头了……”
众百姓的议论之声越来越大。底气越来越足。最后在他们的脸上,更是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眼里多了不少光彩。
“而这三败蒙军大汗的……”趁热打铁,王坚紧接着又对我拱了拱手道:“却正是众乡亲眼前的这位西川置制使,郑言郑大人。”
“哗……”闻言众百姓不由一片哗然,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站在他们面前这位没有丝毫架子,没有丝毫官腔,而且还彬彬有理,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呵呵,是有点夸张地人,竟然便是三次击败了蒙古大汗之人。一时在他们之中,不知便有多少双崇拜、炽热的眼光往我投来。如果眼神也能让人燃烧的话,我想此时的我早已被他们的眼神给溶化了。
“众位父老乡亲。”见此我不由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毕竟单说我三败蒙古大汗,确实有些勉强,但我还是默认了这顶扣在我头上的高帽子。我心里很清楚,并不是在任何时侯对百姓、对军队都要以诚相待的,有时说说谎话倒对他们、对整个国家都有利,就比如说曹操的望梅止渴之计。而现代地心理医生,在对付极度自卑的人时,常常要激起他心里极度自恋的心态。同样,如令我对付这些极度丧失信心的人,或许也只能以极度的自傲和自大,才能解决问题了。
“众位父老乡亲。”想到这里,我点了点头说:“是时,鞑子不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如今地大宋,已比蒙古更加强大了!城外的一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尔等若是有兴趣前去战场一观究竟,你等便会发现,我军只以数百人的代价,便杀敌六千余人。此时的他们,蒙古大汗窝阔台率着六万之军,更是有如丧家之犬一路往北逃窜了!”
“好!痛快!”
“大宋万岁!”
“郑置使万岁!”
……
听到这里,百姓们欢呼着、嚎叫着,眼里闪着泪光,有的甚至嚎啕大哭。他们等着这一天,也实在是等得太久太久了。先是金人,现在又是蒙人,自北宋灭亡以后,他们几代人共百余年的时间,都在外族的统治和压迫之下。特别是现在的蒙人,在凶残的蒙人地统治之下,他们简直就是过着奴隶般地生活,现在终于有一个人,带着一支威风凛凛的军队,站在高处大声对他们说——你们自由了!你们解放了!你们又重新回到祖国地怀抱了!,你们的苦日子到头了!
“大人,让我等与你一同前去杀敌吧!”突然,几名青壮拔开了人群,昂首挺胸地站在了我的跟前。
“是啊,大人,给我等一个报仇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往我的跟前挤,有年青力壮的,也有骨瘦如柴的,甚至还不乏有女子与小孩。
“我等无需晌银,只需三餐裹腹!”
“我等可以为大人的军队埋锅造饭,洗衣磨枪!”
“我等可为大人操舟!”
……
“乡亲们,乡亲们。”见此我忙劝慰道:“虽然郑言也想带上你等一同北上,但倘若如此,又有谁来保护你等家中的父母妻儿呢?”
这句话便让百姓们安静了下来,我又接着说道:“是以郑言才要发与尔等军器,你等所要做的,便是保护自己周全,不让鞑子的残军或是强盗将你等的粮食抢了去。而由于我等急于北上追击蒙军,是以只来得及解救沿河城镇的百姓,而其它的地方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同胞,便只有靠你们了!”
“这还不简单。”一名青壮一把便抢过地上的一把腰刀,大声喝道:“蒙军都退了,那些驱口军失却了蒙军的支持,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而已,便让我等将这些平时只知欺侮我等的畜牲,全都砍尽了。”
“杀……杀……杀……”
百姓们大声吼叫着,个个眼里都闪耀着血红的凶光,这些平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一样的人,此时已被激起了杀性。比起那些残暴的蒙军来说,他们或许更恨那些倚着蒙军欺凌同胞的驱口军。如今他们知道蒙军已退,那么,再也没有什么阻止得了他们将恨意倾泄到驱口军身上了。在我提供粮食和军器的情况下,一场大屠杀在所难免,大地注定要再次被血水清洗。但是这种清洗无疑又是值得的,那些对蒙军卑躬屈膝,为了自己而出卖国家和同胞利益的人,在这场清洗中注定没有好下场。有他们做为负面榜样,有他们做为百姓们泄愤的工具,那么要团结起长江以北的数百万百姓,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大人。”当所有的骑军都回到了船队之中,军士们与洛阳百姓依依不舍地告别后,徐格望着远远跟着船队奔跑、挥手的百姓,不遗疑虑地说道:“如此激励百姓,虽说是件好事,只是……”
“只是倘若我军败了,那便更是雪上加霜?”我点了点头,知道徐格心里在当心着什么: “所以此战我们只许胜,不许败。胜,则在中原大地掀起一股抗蒙大浪;败,则百姓心死,大宋或许便再也没有收复这些地方的机会了。”
天色入黑,船队两旁再次亮起了一盏盏气死风灯,那是为船队护航的军士的杰作。一天的时间就这样紧张忙碌地结束了,明天迎接我们的又会是什么呢?再一个洛阳?还是陷阱?已经一百余年了,百余年来这段水域从来就没有大宋的船只进来过,对我们来说,它就像远处的黑暗一样,深遂而又充满了神秘。我们又不得不往前走,因为此次北伐,关系着数百万人的命运,同样也关系着大宋的命运。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章 燕京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章 燕京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章 燕京
一晃便是十余日,船队终于驶上了最后一段行程,此处离燕京已不过一日水路了。这一路上,像解放洛阳一般,我等又解放了长河今德州、幽燕今沧州、直沽今天津等大小数十座沿河城镇。这些城镇的居民也如洛阳一般,只要我稍加宣传,再给之以粮食和军器,他们便个个斗志昂扬地揭竿而起。所幸粮食和军器,一直源源不断地自襄阳运来,这才能够满足这些庞大的难民义军的需要。否则,若是即没有粮食又没有武器,那即便有十分响亮且很得人心的政治号召,却也是枉然。
然而,自洛阳一役后,蒙军便再也没有在运河旁出现、集结过了。这也是情理之事,哪有见识过我等船队远程武器的历害后,还会傻到以骑军与之硬捍之理。不过我却也早想过此点,之前我也根本就没想过要以蛇吞象,以不足四万人且素质还略逊于敌军的骑军,一口便把六万蒙骑给全吃了。正如蒙古骑军的策略一样,此回我对付这支逃跑的骑军所采用的战略是:埋伏、偷袭、骚扰。
我将忠顺军分为三队,不稍说,自是将唐、蔡、邓三军分开,然后再为每军配上千余名骁骑军。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他们在被蒙军追赶时,能够从容不迫地撤军。我自己也着实没想到,在现代广泛应用的手雷,在这宋朝却是被发明来用于掩护骑军撤退。不过想想却也没什么不好,想像下那些骑军在撤退之时。后方有比他们更能耐久的蒙古战马,若是没有什么好手段,被追赶上也只是时间地长短。可如今,宋军却只需一路跑着,一路随手点燃几个霹雳火球丢在地上,便能让蒙军始终不敢靠前。我想,碰到这种情况的蒙军。他们的脸色一定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最后,我再为这些骑军配属了少量的海鳅船和车船。当然,还有他们乘坐的运兵船。我将他们以蛙跳的方式,每队间距百余里分布在蒙军前方的运河地三段。骑军则下船,直奔蒙军的侧翼进行骚扰、偷袭。让那些蒙军不得休息,不得收罗粮草,吃、睡都不得安宁。万一蒙军组织反击,便以骁骑军为掩护撤回运河。然后再凭着运兵船地速度。迅速跨过已方的两军,在下一个百里段设下埋伏。如此我等的骑军虽只有三万余人,可是对蒙军来说,每天都有一支已休息了一两天的万余骑军,在前方等着他们。可以想像,这样过了数十天后,就算窝阔台到达了燕京,却也是一支毫无战力可言的疲军了。
而我。则率领着龙卫水师主力,和数十艘海鳅船,直奔蒙军的终点——燕京今北京而去。我如此确定蒙军的终点便是燕京,是因为蒙军自金人手中夺得燕京以来,燕京便俨然成为蒙军劫掠中原地基地。此处贮藏着大量蒙军从亡金与大宋手中劫掠而来的财富和粮草,这也正是蒙军在人马奇缺的情况下。还会在此处布下五千蒙军的原因。五千蒙军,对于总数只有数十万的蒙古来说,这已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更何况,若是窝阔台想回蒙古休身养息,除了距燕京仅百余里之遥的嘉峪关外,他们便再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回去了。自嘉峪关而起,便是自东向西连绵万里的长城,长城处地崇山峻领,根本就不是那些以骑兵为主的蒙军可以逾越过去的。就是以当年的成吉思汗之勇,虽以裙带关系笼络了长期生活在长城一带的少数民族汪古惕部。但还是在金人驻守的长城面前。望着堆堆白骨而两年不得前进一步。最后还是因为燕京地辽国旧亲王耶律留哥发起暴*,集结契丹人前来降蒙。成吉思汗才抓住了这个时机攻破长城。
那么到了今天,这个燕京便无疑是此次北伐的重中之重了。可以想像,取了燕京,不但可以得到贮藏在其中的大量的粮食和财富,更重要的是,还有机会重建长城,在此构筑一条比长江防线稳固得多的防线。自从蒙军攻破长城以后,骑军便长驱直入,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同时也想不到要去破坏长城。他们一向以为蒙军只要攻破了长城,大量的蒙军涌入关内攻城劫掠,那么长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了。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将会知道他们错了。当他们再次望着高高的长城跺足捶胸之时,他们就会知道他们是错得多么历害了。
蒙古总兵力只有数十万,大部份兵力正在西征,而在南线的只有眼前地近十万部队。他们分别是窝阔台地六万主力,和主攻两淮战区的纽璘地三万大军。窝阔台的六万主力已接连惨败,士气大减,而且还被忠顺军一路骚扰、偷袭,便是还有三、四万能到达燕京也是不足为虑了。而纽璘进攻两淮的蒙军,却被运河挡在了东面,即便是日夜行军数十日,赶在我等攻下燕京之前来增援,也同样是不值一提的疲军。远征西方诸国的蒙古大军,却是要在得知窝阔台驾崩的消息后才会回军,从这点看,没能杀了窝阔台却也是件好事。当这支远征大军回来之时,我想长城都修得差不多了。我得意地笑了起来,现在,我再也想不到还有什么能阻止我夺回燕京、重筑长城了。至时,这里又是一片轰轰烈烈的抗蒙之声,那么从数千万被解放的百姓里北宋总人口七千到八千万,抽出把守长城的军队,想必也不是什么问题了。蒙古人,我在心里喊着,你们就好好的在长城外呆着吧!至于你们是不是要征战俄罗斯,血洗钦察,郑言却管不了这许多。
“大人!”就在我做着美梦的时侯,突然船速一缓,接着一名哨兵便惊慌地跑了进来:“禀大人,前方水路被封,而且还发现大量的蒙古水师?”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一章 朱清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一章 朱清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一章 朱清
“蒙古水师?封江?”闻言我不由大吃一惊,随后便将信将疑地走出了船舱,当我走上了海鳅船的甲板时,展现在我面前的画面不由让我瞪目结舌。
远处,数百艘战船威风凛凛地在运河上排成了一字长龙,黑色的蒙古军旗在桅杆上烈烈作响。近处,运河上泛起一道道鱼鳞般的不同寻常的波纹,在那下面,是一根根植入水中的木桩。江面上,则横跨着数十根腕口粗的横江链。两岸整齐地分布着数百架抛石车,抛石车的旁边,千余名蒙古骑兵正保护着车阵的侧翼。那一根根高耸着的抛石梢,那蒙古战马所打的每一个响鼻,都好像是在对我们这支庞大的船队发出嘲笑。
蒙军打入运河的木桩并没有将河道完全封死,河道中心还留有一条仅容一艘车船驶过的空间。这可以从水面上泛起的波纹可以轻易看出,这也正是封江者的高明之处。如同围城最忌闷围一样,封江也最忌封死。若是完全将河道封死,则他们自己的船只却也无法通行,那么他们的水师也就毫无意义了。
如今这局势,若是我等的船队要强行通过的话,便只能一艘接着一艘地,排成长龙自这数里长的狭窄水域通过。这其间要不断地承受岸边抛石车的石弹,还要对付江面上的一根根横江链,即便有些车船幸运地闯过去了,但在另一头等着它的,却是数百艘蒙古战船。
近乎完美地封江!见此我不由有一种从天堂跌落到地狱般的感觉。为什么我就没能想到蒙军会封江?为什么我就以为燕京的守军会等着我前去攻城呢?我自责地想着,我早就应该想到,船队的速度虽是快过窝阔台的骑军,但他们的阿赤勒斤却会快过船队。传说中能日行千里的战马虽是没有,但是,带上充足地粮草,再备上几匹备用马。那么一日夜走上数百里却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燕京的蒙军就可以早几日得我们要来地敌情。然后便在此布下封江巨网。
“敌情?”我强压着心头的沮丧,冷声问着身旁的传令兵。
在这冷兵器作战时代,大规模军队的运作很难不泄露些秘密,骑哨总会自周围的百姓,或是自蒙军的驱口军的口中知道些什么东西。比如说三军地主帅,还有军队大慨的数量等等。
果然,传令兵很快就回答道:“敌军共有四万。统帅为答巴都鲁。其中只有两千为蒙军,两岸各一千,水师一万,其余人等均为驱口军。”
奇?“嗯。”我点了点头,另外三千蒙军想必是留守燕京了,毕竟这打的是水战,骑军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这两千蒙军的作用或许也只是监视那些驱口军作战来的。
书?“水师。”我又接着问道:“水师是何人统领?”
网?“这个。”传令兵迟疑了一下:“只看那旗号打着个朱字。有人说是个名为朱清的宋人,却也不能肯定。”
“朱清?原来是他。”到了这时我才明白过来,我一直都在奇怪,为蒙军组建水师的刘整已被我收入囊中,为何蒙古还会突然冒出一支水师来了,却原来是朱清。
说起这朱清。他在宋朝时的名头倒也不大,不过就是一名在海上贩运私盐地商人。但他在元朝时的名声可就大了——元朝海运的创始人,一代宗师啊。蒙古人不会制商船,也不懂如何在海上贸易,所以,朱清在元朝的时侯,便总揽了一切海运大权,由此更收罗了金钱无数。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蒙古急需水师之时,以自己的全部积蓄为蒙古建了车船五百。正如吕不韦所做的投机一样。在赚钱方面他可以说是十分成功。不过其结局也与吕不韦十分相似。因为其富可敌国。是以元朝统治者才会担心他作反,便随意找了个籍口将他满门抄斩了。难道此时在我面前地。便是他赠给蒙古的战船?倘若当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封江之局想必也是他的杰作了。
“郑置使。”
不过一会儿,李宝便脸色凝重地走到了我的身边。他可以说这只船队的最直接的领导人,如今碰到了这等大事,自然是要到我船上来与我商讨一番了。
“若是强攻,有几分胜算?”我直截了当地问着。
“十分。”李宝的回答却是让我大出意料之外。
“竟有如此高的把握?”我不禁疑惑地望向李宝。
“郑置使当相信龙卫水师的实力。”李宝点了点头回道:“只不过虽有十分把握,却也是惨胜。此战之后,老夫料想水师也必会损伤过半了。”
闻言我不由叹了一口气,倘若水师军士当真元气大伤,那我还能靠什么来攻打燕京,就算打了下来,又凭什么守得住它呢?此时地我,已陷入了一个艰难地选择之中。战,前景不堪尔观。龙卫水师有可能全军覆没不说,若等窝阔台的骑军进驻燕京得到补给,然后再稍作休整,那么便是忠顺军也只怕难逃厄运。不战,以前所作地一切努力也随之付诸东流。而且再想重新来一次这样的奇袭燕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唉!”看着我为难的样子,李宝叹上一口气:“倘若不是岸边的那数百辆抛石车,就凭这些战船、木桩、横江链,又岂能挡得住龙卫水师?”
“李大人……”闻言我不由精神一振道:“李大人的意思是,只要岸边没有抛石车,那么龙卫水师便能轻松获胜?”
“自然是这样。”李宝点了点头说道:“对付这些木桩与横江链,龙卫水师早就训练了一套破解之法,只是这岸边的抛石车……”
“这便成了。”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我不由大喜道:“李大人尽可自去备战,抛石车交与郑言便了。时日无多,我等还需在窝阔台赶至此地之前夺下燕京,是以一切应从速行事。”
“是。”李宝虽还是心存疑惑,但他也知道时间紧迫,是以也只点了点头便退了下去。
我再次将目光定格在了两岸的抛石车,看看列队于车阵旁的蒙军,一个血腥残酷的战场,便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二章 火攻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二章 火攻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二章 火攻
三声炮响,数百艘运兵船朝两岸分靠而去。那里面装着我仅剩的一支骑军——王夔的广武军。我本来想以这支骑军进攻燕京的,此时却不得不将其用在了这里。广武军的素质可以说是我拥有的三支骑军中,素质最差的一支。原因无他,广武军原本为马贼,所谓积习难改,是以要整备与训练这支骑军,那一向都是十分困难的事。但有些地方,他们却是不输于任何骑军,那便是他们的狠劲和义气。
在长年的马贼生涯之中,他们早就习惯了打打杀杀、生生死死的,正如其中一位军士所说的,哪种惨死状他们还没见过?哪种人他们没杀过?老人、妇女、甚至小孩!当然,那都是以前的事了。但这种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却是让他们拥有了如同蒙军一样,野兽般的狠劲。而义气则是维系着这支近骑军的根本,这不同于任何一支其它的骑军,忠顺军、骁骑军、蒙军,这些军队的存在更多的是因为民族大义、纪律或是其它的什么东西。而广武军,他们有的只是兄弟义气。
就因为有这两点,所以当我告诉王夔,此次的任务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全军覆没时,王夔只是很冷静地点了点头。
“是时侯了。”王夔很平静地说对他的下属说着,就好像是在谈论着某些不值一提的东西:“是时侯把我们的命,还给那些死在我等手下的百姓地时侯了。”
“大哥说得对。”一名军士在旁赞同道:“与大哥同去赴死,做兄弟的若是皱下眉头。便让我下辈子再做马贼。”
“对,生不同时,死当同日!”
……
望着那一群群丝毫也没把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的广武军军士,我突然发觉我欠他们很多。因为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他们竟然一直称王夔为大哥而不是统领;因为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这么的无畏;也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广武军一直都只听命王夔一人。而我。只不过是个让王夔听命的人罢了。那时,处身在广武军中的我。俨然便成了一个外人,一个在他们义气之外地外人。
又是三声炮响,运兵船的船板轰然放下,王夔地骑军便呼喝着冲了出来。自襄阳奔袭打草谷的蒙军之后,由于素质上的原因,广武军已锐减至三千余人。此次便是全军尽出,每岸的骑军也只有不足两千人。由于抛石车阵与封江口实在太远。是以即使是海鳅船上的火炮也无法为其助阵。以这样的兵力,想要冲破蒙军一千骑兵的阻拦,再冲入蒙军地抛石车阵中放火,可以说是即便能成功,他们也无力返回了。
“驾……”
“喝……”
在我歉疚的眼神之中,广武军的军士们大声吼叫着驱赶着战马,朝挡在他们面前的蒙军冲去。他们没有一个人有意地放慢脚步,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冲上了这条不归之路。
此时正值酷日当头。河岸多沙,马蹄踏处便扬起漫天沙尘。蒙军此时也呼喝着朝广武军冲来,霎时岸上便扬起了两道对冲的滚滚尘土。旌旗若隐若现,只闻马嘶人喊,却不见人影,刀枪反射的阳光不时划过观战者的脸庞。只有最前排的骑队还十分清晰地映入了众人地眼里。却有如腾云驾雾一般。
终于,两队骑军对撞在一起,惨叫声、马嘶声和刀枪相击之声,随之而起。两道沙尘也随之布满了整个战场,这使众人全然看不清战事发展得如何。终于,有几道身影冲了出来,是广武军的骑军,这从盔甲的样式可以轻易分辩出来,接着又是几个……
结局是悲惨的,我叹上一口气。只是一次拼杀。广武军便元气大伤,能冲出来的只有五百余人。而这五百余人每人身上都带着大小不等的伤。有地甚至已失却了整条胳膊,鲜血自断臂处一路飞洒,其人却勿自乘着还有些意识,不断地策马朝车阵扑去。
距车阵只有四百步,我咬了咬牙,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能够成功地冲至车阵了。为了能够放火烧车,广武军的每匹战马上都载有几罐火油。
还有三百步,我紧张地握了握拳,抛石车最忌的便是火攻,因为蒙军使用的是老式的抛石车,其上有许多拉绳,这些拉绳只要让火油一粘上,便是及时灭火却也来不及。
还有两百步,不……此时车阵中转出一队队的枪盾兵,及时地在车阵前摆了个枪阵。
完了,我苦笑了一下,五百余名骑军根本就不可能冲破这样的枪阵,事到如今,广武军这几千人算是白牺牲了,而我所有的计划,也就此灰飞烟灰了。
但是,这时事情却有了新的起色。不知是谁带头的,在我,不,是在所有人惊愕地眼神之中,那五百余名骑军纷纷打破火油罐,将火油浇洒在自己身上,浇在座下地战马身上,而后又毫不犹豫地点燃了火折子……
腾,数百堆火焰在河边升起,战马惨嘶,其负痛之下却以更快的速度奔向车阵。而战马飞奔时所带起地劲风,却又让火头燃得更旺。所有人都被这惨烈的一幕给惊呆了,即便是凶残嗜血的蒙军也一样,他们本在后面追杀着这些骑军,可是突然就发现这些骑军个个都变成了火球!
首当其冲的还是那挡在车阵之前的枪盾手,他们本是驱口军,素质原就不高,此时更见着这番场面,却惊得连逃跑都忘了。直至最前的几骑火人火马,以强大的冲击力飞撞入他们阵中后,那四处飞射的火花才让他们醒觉过来而慌忙奔逃。跟着大乱而逃的,就是在车阵之中众多的驱口军,他们本是负责控制抛石车的,此时哪还会顾得上这许多,霎时便如潮水般四散逃开,许多甚至还慌不择路地跳进了运河之中。
五百余匹火马,载着五百名火人,横冲飞撞进了抛石车阵中,他们很快就燃起了处处火头。接着,伴随着漫天的黑烟,他们的最后一声惨叫也消逝在烈火之中。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三章 水战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三章 水战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二十三章 水战
“杀……”
正当还目瞪口呆地望着岸边的这一切的时侯,近处又突然传来了战鼓与喊杀声。扭头望去,却见不知何时周围已多了上百艘小舟,每艘小舟上都乘有数十名不着盔甲的军士,有些还光着膀子,此时正奋力挥着船桨划向封江之处。
李宝不会是想以这些小舟去进攻蒙古水师的车船吧!见此我不由愕然,这些小舟由于吃水极浅,而且船身也低于横江链的高度,是以要想通过前面的封江处倒也可以。但若是想以这些小舟去进攻车船,那无异于自寻死路。车船上的弓弩手可以让他们近不得身,甚至,车船只要这么奋力一撞……
但很快我就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了,因为当那些小舟驶进封江处时,随着扑嗵声一片,舟上的军士已跃入了河水之中,我注意到了他们人人手上都拿着一把锯子。无怪乎他们都不着盔甲了,却原来是要下水锯断那些植入水中的木桩。
这却是我从未想过的,望着那连绵数里的木桩,我不由颇觉有些意外。以现代人的思维,要对付这些植入水中的上万根木桩,能想到的只怕不是用铁甲船冲,就是用炸药炸。但是以熟悉水性的军士潜下水去,将其一根一根的锯断,却是只有生活在这工具极为落后的宋人才会想得到了。不过我却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最有用的法子。因为无论是铁甲船还是炸药,对这水下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