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在大河北岸警戒,其余大军直杀乌水。
乌氏保指挥义渠人且战且退,毛子睿和司马断则带着精锐骑军轮番冲杀,以迟滞匈奴人的推进速度。
月氏人的主力日夜渡河。唐仰和司马昌带着四只中型排筏全力协助。
义渠大小部落则日夜撤退,终于抢在匈奴人“扫荡”草集之前撤进了长城。
匈奴人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千军万马在乌水东面的草原山川之间急速飞驰。与此同时,在乌水西面的山林牧场之间,月氏人的军队也在纵马狂奔,直奔六盘山。
义渠人已经无力阻挡匈奴大军,他们除了在占据有利地形的时侯进行有限的阻击外,只有打马奔逃。数日之内,义渠人急撤五百余里,逐渐接近了长城。
这段秦长城就修建在六盘山北麓,此亥月氏人的大军总算气喘吁吁地赶到了长城脚下。长城脚下就是乌水。乌水上游河道比较狭窄,韩非和琴唐已经先期接到宝鼎的命令,在河道上用羊皮胎和木筏搭建了三座浮桥。月氏人急速渡河,在义渠向导的带领下直奔伏击地点。
翁侯隧委过桥之后,看到站在河边大树下的公子宝鼎,匆忙迎了上去。
宝鼎微笑拱手,“翁侯一路辛苦了。”
隧委也不客套,急切问道:“匈奴人距离紫塞还有多少路?”
“大约一百里。”宝鼎举手指指天空。“暮色将至,匈奴人马上就要扎营休息,今夜到不了葬身之地。”说着他又指指正在飞速过河的月氏将士,“翁侯可以叫将士们暂时休息一下,吃饱喝足再赶路。”
“不,到了埋伏之处再休息。”翁侯转有冲着几个传令兵连续下了几的命令。 “义渠人还在前方阻击?”翁侯待传令兵离去之后,接着问道。
“今夜必须阻击一下。”宝鼎笑道,“我最初担心翁侯无法在预定时间赶到,所以在前方挖沟掘壕花了之番功夫,哪料翁侯如此神速,竟然抢在匈奴人之前赶到了长城。”
翁侯笑笑,“公子的命令。岂敢怠慢?”
宝鼎摇摇手,“我只不过想了个击败匈奴人的计策而已,至于这一仗具体怎么打,还得绮仗翁侯啊。”说到这里他躬身为礼,“紫塞安危我就托付给翁侯了。”
翁侯略感错愣,没想到公子宝鼎竟然把这一仗的指挥权交给了他。不过想想也情有可原,此仗攻击主力是月氏人,如果由秦人来指挥,当然容易出问题,只是一般人哪敢在此刻交出指挥权?要知道战场背后就是长城,而长城后面就是大秦京畿,一旦出了事,谁能承担?但公子宝鼎不是一般人,他的胸襟气魄令人折服,他就敢在此刻把指挥权交给月氏人。
宝鼎看到翁侯沉吟不语,笑着说道:“翁侯无须担心,我已严令帐下将率,绝对遵从翁侯的命令,若有阳奉阴违抗令不遵者,斩!”
翁侯深施一礼,“月氏人将用匈奴人的头颅来报答公子的信任。”
这一次宝鼎接受了将率们的劝谏,留在了长城要隘,但他命令所有的黑鹰锐士和虎翼卫去前方作战,只留下二十名墨者剑士保护自己的安全。
他既然信任月氏人,把战场指挥权交给了胖顿翁侯,他就不能再亲临战场,否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会让事情变得非常糟糕。
大帐内,宝鼎和赵仪帮助韩非修改誊抄《西行纪事》,但宝鼎根本没有心思,他全部的心神都飞到了战场上,他无数次想冲出去,骑着战马杀进战场。赵仪知道他心不在焉,不时提醒他抄错了字,后来实在忍不住,把他手上的笔夺了下来。
“你心神不安也做不了事,不如和师傅对弈一局,如何?”赵仪建议道。
宝鼎接受了这个建议,与韩非相对而坐,抓着一把棋子,却迟迟没有落下。
“师傅先请?”宝鼎恭敬说道。
“你有心思弈棋吗?”韩非抚须笑道,“此刻你若能静下心来,心无旁鹜,专心弈棋,我就承认你是个将才。”
“师傅说错了。”宝鼎笑道,“我是个帅才,是个天生的统帅。”
韩非嗤之以鼻。
宝鼎凝神屏气,郑重落下一子。
第171章我不怕对手多
“鼎弈棋水平不高。但他好胜心强,韩非叉是个诲人乐匹川好老师,师徒两人很快便沉浸在棋局之中。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暮色已临,而战场上却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期间宝鼎数次按捺不住,心烦意燥,但韩非很有耐心,一次次把他拉进棋局之中。
终于,帐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跟着信使飞奔而至。
匈奴人于日中中伏,我方伏兵尽出,将匈奴人的大军斩为三截,经过数个时辰的浴血奋战,已全歼匈奴人前军,重创匈奴人中军,匈奴人的后军拼死救援,我军虽顽强阻击,但奈何匈奴人太多,防线被其击破,让匈奴人的中军突围而去。现我军各部正在翁侯指挥下全力追杀。宝鼎高悬的心顿时放下,一时兴奋激动得难以自持,一把将赵仪抱了起来,“走,走,骑马去
赵仪面红耳赤,连连挣扎,“快放下,师傅在这里
宝鼎哈哈大笑,一边向帐外跑去,一边回头叫道,“师傅,同去,同去。”
韩非抚须欢笑,连连摇手,“公子小心些,天黑就回来。我叫墨家大庖整治一席上等酒馔以为庆贺
不待他说完,宝鼎和赵仪已经跑出了大帐。两人共乘一骑,在二丰名墨者剑士的前后扈从下,打马冲出了营帐,在黄昏余晖里纵马飞驰,在青山绿林里任意驰骋。
晚上捷报再传。大军奋力追击,一路衔尾追杀,斩获颇丰。
翁侯派人征询公子宝鼎,是继续追杀。一直杀进河南,还是止步于乌氏大草原的东部边界。
宝鼎果断下令,穷追不含。杀进河南,一直杀到贺兰山为止。明日我将带抬重牲畜随后跟进,确保大军有充足的武器和食物。
深夜,宝鼎召集韩非、琴唐、司马昌、唐仰,还有几个乌氏德高望重的长者,叫他们连夜组织一支抬重大军,天亮后就出发,跟随主力大军杀进河南。
长城脚下的这场伏击战打得非常漂亮,斩首北虏四千余级,俘虏三千多人,缴获牲畜几十万头,给了匈奴人沉重一击。匈奴人这个亏吃大了,做梦也没有想到月氏人竟然埋伏在长城脚下,但不可思议的事已经发生了,强壮的身体给打得遍体鳞伤,只有拼命逃了。形势骤然间颠倒,匈奴人和河南诸胡在前面舍命逃亡。月氏人、义渠人和秦人联手追击,大有不把匈奴人一口吃掉决不罢休之意。
出了乌水大草原,进入河南之地,双方的追逐战变得激烈了。匈奴人得到一些林胡、白秋小部落的支援,在食物和讯息方面得到了有力支持,随即化整为零,利用地形优势,不时给追兵以打击。
胖顿翁侯与公子宝鼎、乌氏保等人商议后,认为匈奴人既然以群狼之术四面偷袭。那联军干脆把兵力集中到一起,变成一头强悍的大野牛。在河南横冲直撞,烧杀掳掠,把匈奴人打得无处藏身,逼着他们逃离河南。
一个多月后,正当双方陷入僵持的时候,斥候忽然送来消息,横止方向的秦军出动了,已经抵达奢延泽一带。
公子宝鼎大喜,急忙派人联络,同时率军向盐湖方向移动。十天后,双方在盐湖会合,宝鼎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里与秦军主帅王贲紧紧拥抱。随后宝鼎把胖顿翁侯等月氏将率介绍给了王贲。翁侯代表月氏王庭向王贲表示了感谢,正是因为秦军在河南发动的攻击,才迫使匈奴人的南路军后撤,由此才扭转了河西的危急局面。
相反,乌氏保和一些义渠部落首领则对王贲比较冷淡,同样因为秦军对河南发动的攻击,导致义渠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成为匈奴人和河南诸胡首要的报复目标,义渠人为此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然,如果咸阳愿意给予物质上的补偿,义渠人也乐意为秦人戍守长城,不过从目前咸阳局势来看,这显然不可能,咸阳或许正耍借刀杀人,借助匈奴人的力量来消耗义渠人的实力。
“左更何以二度杀进河南?。宝鼎一边陪着王贲走向大帐,一边问道。
“接到武烈侯的书信,得知武烈侯要联合月氏、义渠人在六盘山一线阻击匈奴人的攻击,我随即报请上将军蒙武,请求二次出击,以便牵制匈奴人,缓解六盘山一线的危急形势。上将军当即下令,命我火速出击,只是没想到我还是来迟了一步。”王贲笑着指指四周,“武烈侯既然能率军杀到盐湖,可见在六盘山一线已经击败了匈奴人。”
“小胜一场宝鼎轻描淡写,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我们和匈奴人在河南周旋了一月有余,双方僵持不下,迟迟打不开局面。究其原因,就是军队太少,实力不足。此夏左更能即时赶到,正好帮了我们大忙,解决了眼前的困局
说到这里,宝鼎停下脚步,转头看看胖顿翁侯和乌氏保说道。“接下来,我们两路共击,齐头并进,把匈奴人赶过大河,占据河南。”
占据河南?众人互相看看,脸上带笑。嘴里应承着,心里却是齐齐否决。当前之所以有这样好的局面,那是因为集结了月氏人、义渠人和秦人三家之力,而匈奴人的主一刁“尚未赶到,只要局势稍有所变化,河南战局必将洋转二刃刚候二家只能各奔东西,分道扬镀。
占据河南不过是公子宝鼎的雄心壮志而已,而要实现这个雄心壮志,至少要在河南与匈奴人决战一次,彻底击败匈奴人,把匈奴人永远赶出河南。但目前三家之中,义渠人没有这个实力;月氏人的根基在河西,它占据河南的意义不大;只有大秦人才需要河南并且拥有击败匈奴人的实力,不过大秦人在没有统一中土之前,不可能两线作战,所以河南还是匈奴人的地盘,匈奴人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持续威胁着河西月氏和中土大秦。
筵席上,王贲和一帮北军将率被宝鼎在河西的所作所为所震惊。当初他们听说宝鼎在渡河北上的时侯诛杀休旬王,已经真得不可思议了,谁知到了月氏王庭,他竟然还有惊世之举,一夜之间击杀了匈奴人的左贤王和左日逐王,这是何等惊人战绩?接着说到了乌水大草原的伏击战。在大秦人面前,翁侯当然不会把这一仗的功绩抢到自己身上,事实上这一仗的确是宝鼎所策划,这一仗的功绩就是宝鼎的。
王贲和一帮北军将率们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们的“丰硕。功绩完全是“打劫”打来的,虽然在最后撤离的时侯,他们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但与宝鼎的功绩比起来,那就差了不少。北军是正规军,宝鼎的帐下却是兵力有限,只能借助月氏人和义渠人的力量而他竟然能把这些力量集结到一起打败气势汹汹的匈奴人,这不仅仅需要介。人威信,更需要卓越的才能。
宝鼎的威信在北军将率们的心目中直线上升,没有人敢怀疑他的军事上的惊人天赋,他就是目前所有军队的统率,实至名归的联合军队的大统率。
筵席结束后,宝鼎把一帮将率们都留下了,详细解说了一下攻击之策。
“我们的主力到了,兵力骤增,匈奴人更不敢和我们决战他们的游斗袭击之术也难以奏效,只有后撤,撤过大河,撤进贺兰山。”
宝鼎在自己绘制的洱南地形图上做出了几个标注。
“原定计策中,由月氏大军切断匈奴人的后撤之路,但现在变成了我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已经无法阻止匈奴人撤过大河宝鼎说道“目前我们不知道居延海的匈奴人何时杀进河南,但估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姑且以一个月的时间来计算。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想方设法掳掠林胡、白秋诸族部落,最大可能削弱匈奴人在河南的实力。”
“公子,匈奴人的援军来了,我们是不是与其决战?”毛子睿兴奋地问道。
“当然宝鼎说道,“只要这一仗打赢了,河南就是我们的土地。”宝鼎说道,“我们占据了河南,也就断绝了匈奴人从河南威胁河西和我们大秦西北疆的可能,如此月氏可保平安,大秦的西北疆可保稳定。这就是我们攻打河南的最大战果
宝鼎这番话激起了众人的斗志,不管是月氏人义渠人还是大秦人,这一刻都知道了河南对他们未来生存的重要性,所以接下来的这场决战即便代价巨大也要打。
深夜,宝鼎和王贲、王离父子秉烛而谈。
安鼎已经从乌氏保那里知道了这段时间咸阳形势的发展,但对河北战场的事却一无所知。
“河北的仗打得怎么样?”宝鼎问道。
“大王志在必得啊王贲叹道,“蒙武在北线集结了二十万大军,由蒙恬、蒙毅、冯母择、李信统率,一路打赤丽、宜安一线,一路打中山番吾一线。南路则由杨端和为统率,集结了十五万大军攻打漳水一线,威胁邯郸
宝鼎笑了起来。果然,和历史上的记载一模一样,秦人还是用南北夹击那一套。
王贲看到宝鼎的笑容里有一股幸灾乐祸的味道,心里没来由地紧张起来。难道咸阳的传言是真的?太子丹的逃跑当真和他有关系?赵人和燕人秘密结盟了?
“南路无关紧要,虚张声势而已。”宝鼎笑着问道,“北路战况如何?蒙武的大军打到哪了?,小
“李信和蒙恬的大军已经打到了番吾王贲说道,“蒙毅和冯母择的大军则在赤丽受阻。李牧把主力放在赤丽、宜安一线,筑垒死,守,大军连攻两个月,没有丝毫进展
“李牧到了河北,打仗的手段就与昔年的廉颇如出一辙,筑垒死,守。”宝鼎摇头道,“当年长平之战,如果邯郸信任廉颇,一直让他坚守壁垒,恐怕武安君鼻终也只有撤军了事
“公子认为我大秦军队无法突破赵人的堡垒?”王离不服气地问道。
“当然。”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邯郸大战后,赵人在漳水北岸修筑了一道长城,请问至今为止,秦人何曾突破过那道长城?如果长城容易突破,我大秦军队为什么不把主力放在南路?南路距离邯郸不过百十里,咸阳为什么舍近求远,把主力调到太原,翻越太行山,深入河北腹地作战?”
“以公子的意思,假如赵人在呼沱水一线修建一道长城,我大秦岂不无法杀
“李牧就是赵人在呼沱水一线的长城。”宝鼎笑道,“你不要不服气。就算你大父复出。亲自率军攻打河北,一样会被李牧击败。”
王贲和王离互们看看,目露惊色。
“公子是说,蒙武这一仗要败?”王贲吃惊地问道。
“你认为蒙武比桓腑更有本事?”宝鼎反问道。
“公子,蒙武的本事未必比桓腑大,但桓腑的攻击让赵人蒙受了惊人的损失,赵人的实力急剧下降。此刻蒙武再攻,他的对手已经赢弱不堪,即使强悍如李牧,也未必是蒙武的对手。”
“你不了解李牧。”宝鼎从容笑道,“当今世上,没人可以击败李牧,包括你父亲,都不是他的对手。赵国即使再弱。即使病入膏盲了,但只要李牧在。他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在狂风暴雨中牢牢守护他的王国。”停了一下。宝鼎又意犹未尽地补了一句,“他是战神,和武安君一样的战神,可惜邯郸没有给他机会。历史也没有给他展露才华的机遇。假如他能投奔我大秦,那我可以保证,大秦统一天下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说到这里,宝鼎心里突然涌出一个念头,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他在走投无路的时侯投奔大秦?记得后世曾有一种说法,说李牧被邯郸解职后,曾试图逃亡魏国,他是在逃亡魏国的路上被赵人所杀。假如李牧投奔了大秦,得到秦王政的重用,那历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宝鼎陷入沉思,但他的思绪随即就被王离打断了,“公子凭什么认为我大父打不过李牧?”
“如果我没有把握,如果我不是断定蒙武将败于李牧之手,我岂敢让老秦人以退为进,让你大父和蹿公等一帮老将主动请辞?”宝鼎笑着摇摇手,“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事实是不是如我所推测,你们拭目以待。不过我可以在这里预测一下,蒙武的大军马上就要败于番吾。李牧在番吾击败秦军后,火速南下,又在漳水一线击败了杨端和。大王的灭赵之策再告失败,而这次失败的后果只要一个,那就是老秦人的全面崛起。”
宝鼎冲着王贲躬身为礼,“叔父,你在河南建功,蒙武则在河北大败,而这场大败尤其凸显了我老秦人的强悍武力,所以,我先在这里恭贺叔父了,恭喜叔父升官加爵,未来叔父将成为我大秦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王贲父子相视而笑,都把宝鼎这番话当作了公子的年少轻狂。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从内心来说,他们还是希望宝鼎的预测成为现实,毕竟现在老秦人的处境太惨了,假如前线大败,数万将士因此血洒疆场,咸阳宫的大王总应该清醒一点了,他所信任的人,他所倚重的人,并不是守护大秦的鼎柱,相反,他们正在把大秦推进灾难的深渊。
“公子对咸阳的事了解多少?”王贲主动问道。
宝鼎冷笑,脸色马上就变了,“咸阳有些人总是骄横自大,以为自己是大秦的主宰,简直是笑话。我出塞了,就一定会死?我死了,难道他们就能主宰大秦的未来?可笑至极。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尤其对算置我于死地的时侯,我绝不会手下留情。”“公子不要以为楚人仅仅要吃掉乌氏,公子也不要以为咸阳只有楚人一个对手。
”王贲面无表情的说道,“我听说,最近咸阳有传闻,说太子丹的逃离与你关系,还有传闻说。公子非是太子丹逃离咸阳的幕后策戈者。”
“啡,宝鼎目露寒光,用力一挥手,“我不怕对手多,我就怕对手不堪一击,那才是最无趣的一件事。”
王贲微笑点头,“公子打算何时返回咸阳?”
“快了。”宝鼎说道,“河北大战一旦战败,咸阳就要催我回去,我即使想赖在乌氏都不行。”
“公子走了,河南怎么办?”王贲追问道。
宝鼎笑笑,无奈摇头。他明白王贲的意思,王贲根本不想与匈奴人决战,因为就算打赢了,大秦也没有军队驻守河南,大秦更没有实力两线作战,咸阳也不会同意在此刻把主要精力放在河南这块蛮荒之地与匈奴人连番大战。
“事实上这也违背了我此次出塞的意图。”宝鼎说道,“我此次出塞的所有目的都已达到,但咸阳的局势让我非常担心。”
“大秦若要统一天下,首先需要一个精诚团结的咸阳宫,需要大王绝对信任老秦人,为此我需要时间铲除对手,稳定京师,所以我现在必须在北疆营造出紧张气氛,让咸阳不得不关注西北疆的局势,不得不暂时停止对关东诸国的征伐,如此老秦人才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控利军队,我才有足够的机会做我想做的事。”
王贲听懂了,对宝鼎返回咸阳后的“杀伐”非常期待。
两路大军横扫河南之地。匈奴人无力与其抗衡,退入贺兰山。
这天,公孙豹突然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联军大营。
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
老王病嘶,紫苏继位。河西局势紧张
宝鼎面带黯然之色,心里却很满意,他知道月氏老王的日子不多了,但老王能坚持到月氏危机逆转之后升天已经难能可贵,甚至可以说是老天相助了。
“西域诸国的形势如何?。宝鼎问道,“紫苏是否已经返回王庭?”
“乌孙和楼兰已经臣服于紫苏,其它西域王国不足为虑,西域的形势暂时趋于稳定。”公孙豹神色憔悴,皱眉说道,“紫苏日夜兼程返回王庭,继承了王位。也就在这个时侯,居延海的匈奴人向月氏发动了一次攻击。月氏人击退了匈奴大军。匈奴人随后撤退,离开了居延海,不过他们留下一句话。”
“匈奴人是不是要报复月氏?”宝卓笑道。
公孙豹点头,“匈奴人即使相信他们的左贤王和左日逐王死在你的手上,但月氏人难逃同谋嫌疑,匈奴人当然要报复月氏。”
“好,形势发展对我有利宝鼎说道,“不过今年匈奴人已经无力攻打河西,最多在冬天到来之前打一下北地的义渠人。”
公孙豹惊讶地看着宝鼎,“形势发展对你有利?什么意思?。
宝鼎把咸阳的形势大概说了一下,“老爹,老秦人即将全面崛起,但如果大王继续征伐关东诸国,咸阳内部的激烈矛盾必将对征伐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所以在咸阳没有稳定之前。在我没有控制咸阳局势之前,大军不能继续征伐关东了,因为一旦战败,老秦人必将再遭重挫,我们再想找到全面崛起的机会就难了,事实上也找不到比这一次更好的崛起机会了。所以我们务必把握住这次机会,务必让老秦人全面控制军队,然后在咸阳局势稳定的情况下,再度开始征伐,确保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而确保我老秦人逐步控制朝政,让大秦在我们的扈从下完成统一大业
公孙豹有些疑惑,“这和西北疆的局势有关系?”
“当然,匈奴人被激怒了,他们要报复,要打月氏,要打我大秦,西北疆形势因此紧张,这时候咸阳宫还敢发动对关东的征伐吗?。
公孙豹恍然,抚须想了一下,说道,“西北疆的战事主要由北军和陇西军承担,北军和陇西军都是老秦人的根基所在。西北战事越多,对我老秦人控制军队就越有利。这倒是个好办法。但问题是,我们和匈奴人打起来了,兵力集中在西北疆,会不会对东线战局造成重大影响?” 宝鼎笑而不答。
“赵人强悍,只要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就能迅速恢复元气。”公孙豹说道,“虽然去年桓腑打败了,今年蒙武在你的眼里也是毫无胜算,但连续三年的攻击,让赵人伤痕累累,奄奄一息,这时只要再给他们沉重一击,必能攻占邯郸,灭亡赵国
宝鼎笑着摇摇头。他本想说,只要李牧在,秦人就拿不下邯郸,但公孙豹性格火爆,这句话不能说。“老爹,咸阳有多少人愿意看到我们老秦人拿到灭亡赵国的功绩?”
公孙豹忿然冷哼,“也对,咸阳如果在我们的背后下黑手,那我们就万劫不复了。
若耍灭赵,首先就要稳定咸阳,老夫同意你的看法。你早点回咸阳吧,该杀的杀,该下黑手的就下黑手,总而言之要把我们的对手统统铲除,否则老秦人永无出头之日,大秦也休想完成统一天下的盖世功业。”
“怎么?老爹不打算回咸阳了?”宝鼎问道。
“有你在咸阳足矣,我回去干什么?给你添乱?”
宝鼎莞尔,“老爹,老王临终前,是不是托付了你什么?”
公孙豹瞪了他一眼,“老夫真的想不明白,你离开乌氏的时侯痴儿一个,怎么在代北挨了一顿酷刑就变成天才了。如果人人都能想像你一样挨一顿酷刑就变得绝顶聪明,那还勤奋读书干什么?”
宝鼎大笑,“老爹,老王是不是担心新王继立,河西不稳,一旦遭到匈奴人的南北夹击,局势大乱,所以他恳求你必要的时侯伸手帮一把,是不是?”
公孙豹没有否认,“我在西北疆前前后后待了二十七年,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我想留在这里。我不想去咸阳,我不喜欢咸阳,过去不喜欢,现在更不喜欢
宝鼎理解他的心情,咸阳是他永远的伤痛,他老了,已经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去面对伤痛、治愈伤痛,他只有选择逃避,远远地逃避。
“老爹,那你就留在北地,留在乌氏大草原吧。”
宝鼎拿出西北疆的地形图。手指沿着大河一直向西,“老爹你看,沿着大河西去,这里是贺兰山和河南之地。这里是乌氏大草原,再往西就是河西和陇西。”
“匈奴人打河西、陇西,要沿着大河西上。匈奴人要打我大秦,最佳位置就是乌氏大草原,他们只要突破了六盘山长城,就能直杀关中,威胁集畿。”
“老爹如果在乌氏大草原建立一支膘悍的骑军,那么向东,你可以抗衡匈奴人;向北,你可以渡河而上,与月氏人前后夹击匈奴;向西,你可以给陇西军以有力支持
地图卜把河西、陇西和乌氏大草原用朱辈连成了帜
“老爹看到了吗?河西、陇西、北地,这三地的军队如果联手 互为支援,那么不但可以保证三地的安全。还对河南的匈奴人形成了夹击之势。”
公孙豹连连点头,心里对未来局势的忧虑霎时不翼而飞。
“小子,长大了,真的长大了。”公孙豹感慨不已,亲昵地摸着宝鼎的脑袋赞叹道,“怪不得你要出塞,要与月氏饰结兄弟盟约 原来你真正的目的是洱南,是要为大秦开疆拓边啊。”
宝鼎笑笑,不置可否。他最初的目的不过是想联合月氏遏制匈奴人。但形势发展到今天,占据河南之地已经成为他急于实现的一个愿望。
宝鼎的朱笔在地图上继续划动,沿着大河向东北,过河套。过阴山,进入了代北。
“拿下了河南。我们不但把匈奴人遏制在阴山以北,还能对代北形成威胁。一旦我东线大军攻克邯郸,北上攻击代北,那就可以与河南军队南北夹击,如此代北轻松可下。”
历史上,帝国在统一数年后由蒙恬带着三十万大军攻克河南,收复云中。当时匈奴人已经崛起于大漠,东胡和月氏都已经衰落,蒙恬带着帝国的大军历尽数次决战击败了匈奴人,夺取了河南。这一仗耗费之大可想而知,对帝国命运的影响难以估量,其后筑长城、修直道,劳民伤财。可以肯定,北疆的战事激化了帝国内部矛盾。加速了帝国败亡的步伐。
假如能在匈奴人尚没有真正崛起之前,在他们对河南的控制还不够稳固的时侯,在月氏人还没有完全陷入衰败的时侯,大秦人乘机攻占河南,必将改变历史轨迹,改变帝国的命运。
宝鼎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改变历史轨迹的捷径。
他不知道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控制大秦朝政,但以秦王政的强势王权和他远大的抱负,以战国四大公子的人生道路做为前车之鉴来看,自己恐怕没有机会实际控制大秦朝政,不能控制大秦朝政就无法推行和实施自己的治国理念,只能在永无休止的残酷斗争中求生存,求妥协,最终不但不能改变历史轨迹,反而可能会加剧帝国的败亡速度,所以他必须考虑其它的办法,从其它的途径着手,而后期直接影响到帝国命运的南北战争,直接加速了帝国败亡的北疆大战就成了目前宝鼎唯一可以尝试着进行改变的最佳目标。
“大王的日标是吞并六国,统一中土。在中土没有统一之前,大王不会考虑集中力量攻打河南。”宝鼎说道,“究其原因,是大王和咸阳都没有正确认识到匈奴人对中土的巨大威胁,没有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南北战争可能给大秦和中土带来灭顶之灾。”
这句话公孙豹不能认同,但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他久在边疆,自然知道北虏对中土的威胁,但现在大漠匈奴人的崛起改变了整个北方形势,一旦匈奴人统一了整个北方大漠,其实力之强悍绝对不是四分五裂的中土所能承受,这一点公孙豹认同,所以宝鼎把话说得如此严重,他也勉强能接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