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杀才能保住家人的性命。此计本万无一失,不料现在却成了杀死黑衣的夺命绝计。”

“所以,我一定要杀死西门老爹和长歌。”赵信神情决绝,毫无妥协的余地,“你随同武烈侯出塞。如此定可保住黑衣的秘密。”

赵仪心如刀绞,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九死一生到了咸阳。竭尽全力帮助赵人营救太子丹,一心一意守护赵国,结果事与愿违,黑衣竟然因此而自相残杀,自己竟然因此而走上了背叛赵国的不归路。

怎么会这样?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和这支黑衣走上了背弃王国的道路?

赵仪想不明白,她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这是叛国,我们都将成为赵国的叛逆,我们都将成为千古罪人。”

“那我们都会死赵信痛心疾首,手指屋外,“你会死,黑衣会死,武烈侯会死,所有的和我们有牵连的亲人朋友都会死,你知道吗?你知道女儿少人吗。我们犯了什么罪。我们做了什么叛国的事。邯押册杀我们。为了所谓的王国的安全而杀我们。我们难道就把脑袋乖乖地送给他们?难道我们死了,王国就安全了?王国抛弃了我们,王国背弃了我们。赵王要杀我们,我们就束手待毙?我们就这样让成千上万的无辜为我们陪葬?”

“不,不是这样的,这里一定有误会。小赵仪悲声哀求道,“叔,请你冷静一点,你不能自相残杀,你一家人都会因此而死。”

“你知道咸阳有多少黑衣吗?你知道这些黑衣有多少亲人吗?。赵信激动地说道,“我以一家老几十口性命保住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保住你和武烈侯,我值了,死了到了九泉下也对得起列祖列宗

赵仪心中混乱不堪,她不停地问自己,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我怎么会走上叛国的路?但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如果不把西门老爹杀死,不把黑衣长歌和他的手下杀死,那死的人就是自己和武烈侯,就是赵信和所有潜伏在咸阳的黑衣。

“好了,我该对你说的都说了。”赵信挥挥手,冲着赵仪勉强挤出一丝笑脸,“武烈侯请我来,是不是也为了此事?”

赵仪黯然无语。不错,宝鼎请赵信来,正是为了此事,而赵信的决策就如宝鼎的猜测一模一样。赵信不愿背弃赵国,但也绝不愿意就这样毫无价值地为赵国而死,他最终将不得不走上背叛故国的道路。

有个事实无可辩驳,当初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公子恒把黑衣的秘密一分为二了,结果一步错步步错。西门老爹、黑衣长歌和赵信一致认为。赵仪向武烈侯泄露了黑衣的秘密,也就是说,这支黑衣没用了。

武烈侯之所以没把这个秘密交给黑冰台,原因就是他自己也给牵连其中了,他必须想方设法掩盖这个秘密,这样一来这支黑衣必将被武烈侯所控制,成为武烈侯的一股黑暗力量,很显然,这股力量对赵国非常不利,而唯一阻止的办法就是毁了这支黑衣,连带把公主赵仪和武烈侯一起毁掉,以混乱咸阳局势。

赵信最初同意毁灭之策。但随着时间的延续,他的想法慢慢地变了。他一次次地质问自己,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亲人无辜受累?就为了一个抛弃自己的王国?

今天是他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天,甚至是整个家族几十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赵高升官晋爵了,因为赵高成了大王的近侍臣子,这意味着赵家被秦人承认了,接纳了,赵家将在这个王国里享受荣华富贵,重新过上有尊严有地位的日子。

是谁录夺了赵家的荣华富贵?是谁录夺了赵家的尊严和地个?是赵国。是自己的王国。如今赵家为了这个抛弃自己的王国竟然要付出整个家族的性命,是不是值得?赵信忽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愚蠢,很荒诞。我都干了什么?我是一个疯子啊。

赵信当然知道武烈侯为什么找自己。但武烈侯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好得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一切都是武烈侯的谋划。武烈侯牢牢控制了局势。控制了赵仪和这支黑暗力量。

赵仪进了内屋,扑进宝鼎的怀里泪如雨下。

她委屈,她痛苦,她甚至还非常愤怒,她实在想不到,自己为了赵国放弃了一切,放弃了生死荣辱,结果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回报。赵国竟然要杀她,要毁灭她。赵国已经烧死了她一次,李牧也已经杀死了她一次,但赵国人还是不依不饶,还要跑到咸阳来杀她,务必致其于死,地。我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让王国一次又一次地追杀自己?

“命运就如流淌的河宝鼎抱紧了她,附耳说道,“它不知道前进的方向,也不知道终点在哪。它就那样默默地流动,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人生,无论喜怒哀乐,无论悲欢离合,它都默默地忍受,将其化作奔腾不息的动力。”宝鼎叹了一口气,“人生其实就是忍受一切,等到死去的那一天,你会豁然顿悟,原来我竟然已经抵达了终点,过去的一切,不过都是过眼云烟而已。”

赵仪似懂非懂,茫然无语。宝鼎在她心里就是一座需要仰视的大山。她已经习惯了顺从,虽然有时候她也想爬到大山的数峰,但每次抬头。她都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她随即放弃。不再幻想着去征服,去超越。

宝鼎半搂半抱着黯然垂泪的赵仪走进了堂屋。

赵信恭敬见礼。他本想说几句感激的话,但旋即觉得太多余了,又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有些事你不用干,也不能干。

。宝鼎请他坐下,笑着说道。“有些事你必须干,不干也得干。”

赵信沉吟稍许,微微领首,“武烈侯是不是担心我破坏了你的全部谋划?。

“你已经破坏了。”宝鼎说道,“万般无奈。我只能把你请到蔡园来,但公主显然没有说服你,反而被你说服了。”

赵信又想了片复,问道:“小武烈侯有把握救出太子丹?”

“你怀疑我欺骗你?”宝鼎笑了起来。

“从咸阳逃回燕国,路程太长,武烈侯的计策即使再高明,成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赵信说道。“再说,你马上就要出塞了,返回之期无法确定,请问武烈侯,太子丹的事怎么办?”

“太子丹的事,即刻解决。”宝鼎从容说道,“你或许不知道出塞一策出自何人。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出塞一策就是我的主意。”

赵信吃惊地望着宝鼎,一脸的匪夷所思,“武烈侯要带太子丹出塞?。

“否则呢?”宝鼎问道,“你有什么办法让太子丹安全逃出秦国?”

赵信再无疑虑,当即躬身为礼。“请武烈侯放心,有些事我必须干。不干也得干。”

“中!”宝鼎笑道,“一言为定”小



        第148章 剑道大师

二烈侯公子宝鼎离开了咸阳“西出塞外,出使北虏诸至度出…

出使车队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咸阳人的预料,甚至也超出了秦王政的预料。

这是一支庞大的车队,在各方全力支持下,车队实力惊人。

其中黑鹰锐士多达四十二人。几位老将军不惜血本。把麾下黑鹰锐士全部调给了宝鼎,确保他的人身安全。

司马断出任虎翼卫统率。白氏和司马氏再出精锐,将虎翼卫人数补足一千。王陵、王剪、废公和狂龋各自调给宝鼎两百五十名卫士。这一千悍卒由王剪的孙子王离为统率。

乌氏小琴氏应宝鼎的要求,派出商队随行出使。商队有五百辆满载货物的辐车,有两百辆特制的满载粮秣武器同时又可以用于防御结阵的大型战车,配备一千名护卫,还有大约一千五百名车夫彳卜役和近百名各类工匠。

如此庞大的出使车队,在大秦历史上规模空前,在中土历史上恐怕也是罕见,震动了咸阳上下,但宝鼎却不以为意。此去大月氏不过数千里而已。而大月氏的疆域就是河西走廊,就是祁连山。河西走廊对于一个穿越者而言太熟悉了,后世中土的疆域囊括了大半个西域,相比较而言,河西走廊距离中原已经是很近的地方了。

大秦帝国灭亡后仅过了一百多年。河西走廊和匈奴人就被强悍的大汉军队赶走了。从此这片土地就是中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宝鼎踌躇满志。打算在有生之年大展宏图。把这片疆域纳入帝国的版图,让帝国的西北疆在战略上形成优势,确保关中的安全。

此趟出使,就是打探北虏虚实,实施远交近攻之策,利用北虏诸种之间的矛盾,混乱大漠局势,为大秦统一中土赢得足够时间,为帝国未来向西北拓展疆土迈开坚实的第一步。

这样一个关系到中土未来的大战略,咸阳知之者甚少,也就咸阳宫一牵中枢大臣们清楚内情。

不知内情的还以为公子宝鼎在咸阳激烈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了,饮恨收场。被赶出咸阳,被他的对手们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送上了“刑场”。各人不禁为之叹息,暗暗为公子宝鼎祈祷,希望他还能活着回来。再展绝世风采。当然,奔走相告、鼓掌相贺者更多,他们终于看到了公子宝鼎轰然倾覆的一天,只是这一天来得稍稍晚了一些,让许多人至今还在大牢里痛苦煎熬。

秦王政亲自到长亭相送,赠镇秦王剑,许其便宜行事。

相国昌平君和一帮公卿大臣们则殷殷叮嘱。无论是真情还是假意,这一刻公子宝鼎所表现出来的大气魄大勇气还是让他们暗自赞叹。毕竟提出高瞻远瞩的策略容易,身体力行亲自北上大漠实施大策略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了,非大智大勇者不敢为之。

公子宝鼎倒是洒脱,一口饮尽伐行酒,拱手告别,绝尘而去。

车队过于庞大,抬车又满载物资,行进速度比较慢。

宝鼎并不着急,与韩非、公孙豹、琴唐、赵仪等人坐在辊车里,把酒弈棋。谈笑风生。

韩非其实不愿意出塞,倒不是害怕塞外北虏的凶残,而是因为宝鼎的献策。宝鼎建议秦王政暂缓攻赵,先把韩国灭了。现在关东六国就韩国最弱,而韩国最近又在不遗余力地展开合纵游说,灭弗不但可以破坏合纵,更能震慑关东诸国。从战略上来说,灭韩之后,秦军坐拥关、洛,可以直接威胁魏齐楚三国,同时更有利于秦军南北夹攻赵国。

秦王政和公卿大臣们对此有争议。秦王政的身体里流淌着韩人的血液,他的祖母夏太后就是出自韩国。从地理个置上来说。秦国第一个就应该灭掉韩国;从实力上来说,秦国灭韩没有丝毫悬念,但或许就是因为秦王政这种感情上的因素。秦国一直把兵锋指向赵国,却迟迟没有对韩国下手。

历史上,韩国迫于影势,晚些时候将向秦国献地称臣,试图延续国稽,但第二年,秦王政就出兵灭了韩国,所以宝鼎毫不犹疑,也不管秦王政是否高兴,极力说服秦王政灭韩,而他罗列的一大堆理由中,第一个理由就是利用灭韩得来的财富攻打赵国。

韩非生气归生气,但不得不正视现实。韩国国诈的确保不住了。灭亡是早晚的事。他想利用自己待在秦王政身边的机会,为王国再尽尽力,但宝鼎死拉活拽,又在秦王政耳边鼓捣了一大堆理由,结果秦王政耳朵根子软,真的就答应了,命令韩非为副使,随宝鼎一起出塞。

弗非没办法,带着几车书卷上路了。“品藻遥远,没有年也有半载,一路也只有读书打发刚愕门谁知宝鼎把书卷全部扔了,装了满满几大车空白竹简,然后交给韩非一个任务。出塞后,每日记载沿途所见所闻,什么地理风俗等等统统详细纪录下来。

韩非一听就懂了。对宝鼎这份慎密的心思大为佩服。这就是宝鼎的远见,中土有了这份详细的北虏资料,以后在南北战争中必能占据先机。

不过,韩非对宝鼎带着公主出塞非常不满。这件事瞒不了的,宝鼎只能实话实说,还哀求师傅务必保密。韩非气得大骂,出塞办得是国事,不是游山玩水,你竟然偷偷带着公主出行,你眼里还有王法吗?你们才网刚订下婚的,男的未婚。女的未嫁,就算郎情妾意感情深 也不能无视礼法,现在就天天双宿双飞?

宝鼎气苦,心想我这是何苦?你如果不是我师傅,我救你干啥?我好心好意救你一命,你倒好,不但不领情,还抓着这么件山事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岂有此理嘛。

韩非认为宝鼎这件事做得太幼稚太冒失了,但公孙豹却不以为意,相反,他倒是很高兴带上赵仪同行。

公孙豹自始至终就没把赵仪的身份当回事。赵仪有倾国倾城之貌,又知书达礼,性情也温婉柔弱,公孙豹很满意,至于什么同姓不能为婚的礼俗,在他眼里就是狗屁。如此貌若天仙的女子当然要占为己有,不抢是白痴。诸侯国的宗室王族中违背礼法的一抓一大把,不要看个个人模狗样、光鲜照人,其实揭开华丽的外衣,里面都是见不得人的肮脏东西。

像宝鼎这样费尽心思把抢来的公主安排个合适的身份娶回家算是道德模范了,碰到其它贵公子早就霸王硬上弓收为私闺禁裔了,哪里还讲什么礼法?律法都约束不了贵公子,更不耍说礼法了。所谓的礼法,不过是一帮吃饱了无聊到极点的老夫子想出来的约束普通庶民的枷锁,老百姓知礼了。遵纪守法了小也就听话不造反了,做一头温驯的小绵羊。以方便君王权贵们刻皮吃肉。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韩非和公孙豹倒是非常投机,这一文一武性格截然不同,坐到一起竟然谈得热火朝天,倒是让众人啧啧称奇。

乌氏和琴氏虽然对宝鼎出塞有信心,也同意了宝鼎的建议派出了一支庞大的商队,但心里还是虚得狠。乌氏就把少家主乌重留在了咸阳,而琴氏也坚决反对琴建出塞。年轻人总是富有冒险精神,愿意追随公子宝鼎做一番大事,但家里的长者却不敢拿家族的未来做赌注。

乌氏由乌氏保的庶长子乌原带领商队,而琴氏则派出了大匠琴唐,这倒是让宝鼎大感意外。

琴氏当然不愿意让琴唐出塞冒险,但琴唐一句话就说服了院清。公子宝鼎既然能发明鼓风箱。那他就能发明更多的东西,而他发明的每件东西都能给琴家带来无法估量的财富,所以,要一直跟着公子宝鼎,不断激发他的灵感,把他发明的每一件东西都牢牢控制在手,那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啊。

琴氏特意给公子宝鼎准备了一辆超级豪华的辊车,以方便长途跋涉。辊车里,宝鼎和韩非、公孙豹轻松闲聊,琴唐却和赵仪对坐弈棋。忽然,王离匆匆打马而来,“公子,墨家柜子在前方相候。”

车内几人相视而笑。他们早就料到墨家要来人,如果墨家眼睁睁地放弃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不是墨家了。

“师傅是否与我同行?”宝鼎问道。

韩非摇摇手,“柜子主动约见,必有私密毒宜。你一个人去见他就行了。”

宝鼎笑着拱手告退,下车换马,与王离飞驰前方树林。曝布带着黑鹰锐士扈从四周小心戒备。

墨家矩子站在山岗上,竹笠短褐,身形挺拔,须发飘拂间自有一股出尘飘逸的高洁气质。山岗四周的树林里,墨者林立,三三两两,或坐或站。足有近百名之多,人人竹笠布衣,脚下一双麻雇,身背硕大竹篓,一副出门远行的架势。

宝鼎飞身下马,急步走上山岗。远远便躬身施礼,“矩子远道来送,晚辈担当不起。”

蒲溪子的身还了一礼,略略寒暄了两句,然后手指身边一位老者介绍道。“这位就是墨家剑道大师南山子。”

宝鼎吃了一惊。南山子?南墨剑道第一高手?他怎么到了咸阳?楚人请来的?



        第149章 与钜子论道

南山子的大名不传于坊间。但在显学诸家子弟中却颇负世刀门

中土三墨,各具特色,但均习剑道,尤以南墨为最,而这个南山子就是其中翘楚,有剑道大师之称。

这咋时代尊崇大贤,以“子”或“夫子”为尊称。韩非又称韩非,荀子本名荀况,而南山子姓氏不传,以所居南山为号,墨者尊称其为南山子。三墨保持联系很正常。毕竟同根同源嘛,只是蒲溪子在此剪把一位南墨剑道大师介绍给武烈侯,其中就颇具深意了。

宝鼎恭敬见礼,南山子则躬身以还。南山子大约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又黑又瘦。颧骨高耸,眼窝深陷,一双眼晴黯淡无光,与乡野间的老叟没有任何区别。宝鼎说了几句久仰之类的废话,南山子始终面带和善浅笑。一言不发,连句谦恭的话都没有。

宝鼎自觉无趣,正打算转身与蒲溪子交谈。眼睛余光却忽然看到了南山子的右手,随即被其吸引。南乡子的右手一直背负于后,这宏稍稍侧身,宝鼎霍然发现他的右手竟然没了。从臂肘以下空无一物。断臂?南山子竟是断臂,而且还是右手断了。那他岂不是用左手剑的剑 道大师?

蓦然。一斤,不可思议的念头掠过宝鼎的脑海。此人难道刻是神秘的西门老爹?宗越说西门老爹有残疾,这个南山子正好缺右手,而且又正好出现在这里。这仅仅是巧合?

整个车队里的每一吓。人都被宗越过了一遍,没有发现可疑的陌生人。但墨家此剪派墨者加入车队,宝鼎就没办法一个个调查了。如果西门老爹要混入车队,那假扮墨者就是最好途径,或者西门老爹的另一吓,身份就是南墨南山子。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宝鼎觉得太荒诞了,一笑置之。抛于脑后。

蒲溪子又为宝鼎介绍了两位中年墨者。一个叫姜平,一个叫马脯,显然是此次墨家追随宝鼎出塞的领头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武烈侯出塞远行。机会难得,不知可否让墨者追随于后?”蒲溪子笑呵呵地问道。

“矩子有命小子岂敢不从?”宝鼎深深一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些事彼此记在心里就行了,无须挂在嘴边。该报答的时候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宝鼎在墨家危难之际仗义援手,墨家在宝鼎关键时刻给予助力。这就是患难之交了,以后就是两肋插刀的兄弟。

蒲溪子抚须颌首。心里却是颇为感叹。此子虽出自蛮荒。但古道热肠。一夜之间便逆转墨家危机。此等手段即便是放眼咸阳也唯有他一人而已。坐拥如此实力,在咸阳潜心发展。有个三五年自然权势倾天。但他竟然要出塞,要去大漠和北虏面对面的战斗,此等气魄和勇气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由此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更是让人大为惊叹。此子前途不可限量,大秦赢姓王族有此等贵胄公子,未来也是让人无比期待。

“前些日子与公子非坐席论道。”蒲溪子虚手相请。一边与宝鼎信步于蔓萋草地,一边笑道,“公子非对武烈侯推崇备至,对你在大一统上的见解赞不绝口。我听了之后也有霍然顿悟之感。万万没想到法家之术一旦与大一统相结合,威力竟然如此之大,更没有想到的是,法家竟因此失去海纳百”之量,竟不能容诸子百家之学,不能与显学共享百家争鸣之硕果。”

“人性贪婪,贪婪必起祸端。即使大贤大家,亦不能幸免。”宝鼎淡然说道,“就以墨家和矩子来说,以天下兼爱为己任,为此不惜一切代价。结果如何?兼爱尚遥不可及,而墨家已摇摇欲坠。凡事须量力而行。抱负理想更亦如此。兼爱之举本是王国和君王的责任。如今却由墨家承担,此事是否做得合理?做得明智?我个人认为,此事墨家做得不合理。也不明智。”    “墨家若要实现抱负和理想,首要之务是把自己的学术思想献给王国和君王,以举国之力行兼爱之事,如此天下才能兼爱,但今天下人皆知墨家兼爱而不知王国与君王兼爱,这显然背离了墨家兼爱的初衷,事与愿违,不但无法实现墨家的抱负和理想。反而把墨家推进了衰败的深渊。”

“墨者花费了无数心血,耗费了惊人的财力,结果适得其反,距离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越来越远。距离王国和君王更是遥不可及了,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宝鼎这话语气平淡,但言辞犀利而尖锐。不中听。蒲溪子白眉深皱。沉默不语。南山子和姜平、马骗两个墨者也是神情凝重,目露不满之色。你一咋,少年公子读书有限,也敢在墨家面前大言不惭?不过没办法。你是贵胄公子,有身份有地个,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宝鼎似乎说得兴起,继续诣诣不绝。

“墨家学说天下知名,但不容于中土诸国,以致墨家一分为三。东墨潜心钻研天地之奥妙,试图发展新墨学;南墨以剑论道,虽了另辟蹊径。但已品”泵,与墨家宗旨渐行渐远:西墨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圳一…向不客气的话,西墨衰败也是最快。为什么?我个人认为,缘于西墨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学术上没有新思想,行事上也没有新举措变革,墨家因此渐渐失去了生命力

宝鼎停下脚步,拱手躬身,言辞恳切地说道:“柜子,墨家能否复兴,不在于财力大不在于君王是否支持。而在于其本身的生命力。没有旺盛的生命力,墨家今日的复兴不过是回光返照,昙花一现而已。

蒲溪子抬头望天,陷入沉思。南山子和姜平、马骗两位墨者对宝鼎的看法悄然改变。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少年公子竟能在矩子面前说出这番惊人之论,但站在一斤,全新的高度往下看。或者回顾一下墨家数百年来的历程,又不能不承认他的这番话正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诸位或许认为我的话不中听,但请诸位看看法家,就知道我所言不虚。



“法家的商鞋以“法,治国,其后有申不害的以“术,治国,慎到的以“势。治国,如今更有韩非子集“法术势。三家之长以强国统一的思想。法家一直在发展。在进步,在强国富国的大一统道路上苦苦求索

“反观墨家。墨家几百年来。学术上有什么新思想?学派上有什么新变革?没有。墨家思想守旧。墨守成规。既使出现了新学派。也未能在学术思想上更进一步。东墨研究天地奥秘,南墨以剑论道,西墨则行兼爱之举。请问墨家三派在治国上有什么新思路?在强国富国上有什么新办法?在大一统上有什么高瞻远瞩的大策略?。

蒲溪子鼎然无语,眼里更是露出羞愧之色。

公子宝鼎虽是弱冠少年,但这几句话却是说得发人深省。

蒲溪子在墨家财政危机解决后,马上着手复兴之策,因为公子宝鼎只能帮他这一次,而财政危机不过是墨家衰落的一种表现,这个危机的解决是暂时的。如果墨家深层次的危机不解决,财政危机还会爆发。当下次财政危机爆发的时候,谁来挽救墨家?但他找不到复兴之策,看不到墨家复兴的希望。他与韩非论道,就是试图寻找一条的解决之策。

韩非应该是知道墨家衰落的原因,但他不好说。韩国衰落到要亡国了,他这吓,韩国公子有什么资格给人家指点迷津?于是韩非把当日宝鼎说的一番话做了转述,意思是宝鼎天赋异禀,远见卓识,非常人可比你,可以与他谈谈。

岂不知宝鼎也想找蒲溪子谈谈。他必须给墨家以提醒,否则任他如何扶持墨家,都无法真正复兴墨家。墨家不能复兴,就不能在改变历史轨迹上这件事上给自己以很大助力。

“公子以为,墨家在复兴之路上首先之务是什么?”南山子忽然问道。

这话矩子问不出口,但这个问题却偏偏是墨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复兴之路的第一步怎么走?大道理谁都会说。纸上谈兵者众。真正务实做事的又有几个?

宝鼎举步再行,走了几步后。再度停下。

“当务之急当然是变革,而变革的第一步就是改变兼爱之举,以单纯救济贫困改为扶持贫困,让贫困者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如此则贫者渐少,而王国渐富。王国富了。上至君王,下至庶民,都会对墨家感恩戴德。墨家声望由此高涨,随即就,具备向君王献策的实力

“这时候,墨家也应该完成了学术上的变革。学术上的变革应保特墨家的传统。坚持在大一统基础上的以战止战。而不是反战;坚持在以民为重的基础上顺应天志。而不是反对天命

宝鼎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目光从蒲溪子、南山子等人的脸上缓缓扫过,郑重问道:“诸个都知道韩非子集“法术势,三家之长提出了一系列的强国之策,那么,你们知道大王最中意的是哪一策吗?。    几人同时摇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宝鼎笑道,“大玉最中意的就是大一统基础上的中央集权。”

“请柜子三思。”宝鼎继续说道,“墨家的学术思想需要变革。变革的宗旨是顺应时代、顺应发展,要顺着统一的大潮奔腾向前,否则 必被统一的大潮所吞没

蒲溪子频频点头,若有所悟。武烈侯果非常人,随便指点几下 便让自己有了一种醒蹦灌顶之感。

“武烈侯。请问扶持贫困有何高策?。墨者马骗问道。这是墨家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墨家的财政危机就是因救济贫困而来,救济贫困是一个无底洞,但墨家骑虎难下,不得不强自支撑。

“短期内。墨家可以利用与琴氏、乌氏联合营商的机会,大兴各式作坊,以此来扶持贫困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在郡县。则以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增加亩产来扶持贫困。至于长期的解决办法,刻,是边郡垦荒了

宝鼎手指西北复与风发地说道。”中十大统后,我们将北卜拓边,十渡河北上,将把河南之地、河西之地尽数纳入我大秦版图。中土疆域不断扩大,土地不断增加。何惧耕者无田,植者无山?耕者有其田,植者有其山。这样才能让饥者有食。让贫者有衣,让劳者有息,这才是天下兼爱啊

“所以。墨家若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就要竭尽全力帮助大秦统一四海,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大王吞并六国,如此,天下烽烟散尽,苍生安居乐业。最终天下兼爱。



蒲溪子躬身致谢。    墨家有墨家的思想,墨家不愿意承认自己脱离时代,但宝鼎这番话却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如果再不激流勇进,锐意变革,墨家就完了。将被历史的大潮无情吞噬小谁也无力解救他们。现在宝鼎给他们指明了变革的方向,按照这个大方向持续走下去,墨家未必会重新崛起,但肯定能生存下去。生存是第一要务,如果连生存都保证不了 还谈什么抱负理想,还谈什么天下兼爱?

小子有感而发,胡言乱语。请柜子多多谅解。”宝鼎笑着拱手说道,“再次感谢矩子远道送别之情。你我就此告别。待我返回咸阳。再去鼓角楼向矩子求教。”

“墨者出塞,志在苦修,途中还请武烈侯妥为照拂。”蒲溪子躬身再拜。

“矩子放心,回京之日小子必将墨者完整送还。”

宝鼎说完深施一礼,转身就耍走路了。“武烈侯请慢行一步。”南山子突然喊道,“老朽不才。也想追随武烈侯出塞一行,不知武烈侯意下如何?”

宝鼎愣了一下,刚才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再次涌现。他稍稍迟疑了一下。转目望向蒲溪子。蒲溪子也感错愣,他冲着宝鼎歉意一笑 把南山子拉到了一边,与南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