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起苍茫-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中山亲自在地震灾区指挥赈灾。并没有在南京,这让孙科有些伤感。这次他在国内呆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他很珍惜回国的这段时间。

他特别的渴望能够跟父亲好好的聊一聊,让父亲看到自己身上的变化

日o8旧姗旬书晒讥片齐余

当初民国初建,他除了办报纸。便是给孙中山当总统秘书。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特别的厌恶周围人对他的看法,认为他是沾了父亲的光,他也特别的痛恨一直在父亲的光环之下。

更加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从心底里面厌恶李秉衡,认为是这个人夺取了父亲多年革命的成果,并且成为了他心里的一抹阴影。

当初父亲让他去德国的时候小他曾经认为这是李秉衡对他的配,这是在变相的报复他,并且敲打父亲。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一直没有给过李秉衡好脸色,常常冷嘲热讽,甚至在报纸上写文章批判他。

可是到了德国之后,父亲来信告诉自己。这是他与李秉衡商议后的结果,他力主将自己送到德国去,接受进一步的考验。

他们要在德国进行的许多计划。都是不能宣之于众的,更加不能让外界得知,所以,让他这个比较值得信任的人去,虽然有迫不得已的因素。但何尝不是在给自己机会。

是的,后来的一切都证明,这的确是他的挑战,他挑起了一个重担。

他亲自负责的许多计戈甚至在推动世界大战的走向,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他感到很骄傲小很自豪。

渐渐的,他的心态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变得沉稳,变得从容,变得更加冷静的去思考问题。

得知这些计划都是李秉衡制定并且在按部就班的实施后,他从心底钦佩对方,心甘情愿的默默在德国做一个隐形人。

国内的许多繁华与声望,都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消失在国人面前的衙内,一个伟人的后代,二世祖。

可是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清楚,一旦李秉衡的种种设想能够实现,那么对于中国与南华来讲,再也没有谁可以挡在崛起之路上。

事实上,他认为李秉衡的许多手段已经相当成功,欧洲即便能够尽快实现和平,也已经山河破碎。尤其是协约国,比如曾经肆意欺凌中国的法兰西。

一个破败不堪的欧州,将无法给东方的崛起带来任何的阻碍。

如果是之前的努力就是为此。那么接下来,想必李秉衡会很乐意的看到继续削弱英国与美国,尤其是后者,很有可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

主。

这次李秉衡又有什么高招出手,孙科很是期待。

他静静的坐在那里,眼神中闪烁着灼热的光芒。

过去他可以隐忍,但是现在他却可以轻松的宣泄情绪,在德国的几年确实太过谨慎了。谨慎到有些不像自己的性格。

他很乐意继续前往德国,从事这种有抱负的工作,即便不能公开的。光明正大的让史书记上自己一笔,但也值了。

人生在世,就应该做一番事业,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等到自己年老的时候,自己可以问心无愧,自己没有依托父辈的佑护,而是独自闯出了一番事业。

孙科的确没有其父的雄图大略。即使与同辈的政治人物相比,他也不一定有非常突出之处,但至少不是纨绔子弟、衙内、公子哥一类人物。也并不是资质平庸、毫无想法、只能依靠父亲名声混日子的一个人。

他仍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提出过实施宪政的政治主张,并且乐衷于办报纸。这几年,他在德县的表现可圈可点,得到了威廉二世等高层的认同。

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当初看中他去德国,实际上是因为他比较可靠。不会出卖自己,出卖自己,也就意味着让他的父亲声名扫地。

而且,李秉衡当初也认为他想要干一番事业,走出父亲的阴影,不想因为父亲耀眼的光环掩盖了自己的成绩。

的确,他在德国独自做出了成绩。让李秉衡很满意,现在,也应该让他继续挑更重的担子。

李秉衡的声音出现在了门口,但是孙科立即站了起来,他由衷的敬佩对方,礼数上标准恭敬,毫无任何当年的桀骜不驯。

“回来了?中山先生在西北小暂时回不来,你先歇一阵,总有你父子相聚的日子。”

李束衡亲切的关怀让孙科感到阵阵暖流在身上游动,太好了,这才是家的感觉,安全,温暖,不比在德国。什么都要小心翼翼,高举戒备。

“不是说我很快就要返回德国吗?新的计划呢?”

孙科有些错愕,不是说自己顶多只能待到2月底就要离开吗。

李秉衡在他身旁坐下,笑着说道:“不用这么赶,我准备冬天之前亲自到欧州走一趟,到时候你跟我一起过去。说不定,明年春天我们就能回来。”

“到时候,说不定战争已经结束了。”

李秉衡微微眯着眼,似乎在憧憬着自己访问欧洲的情景。

不错,自己是要去欧洲耀武扬威;给协约国压力,同时,也是想要调停战争。

调停战争的回报将会相当丰厚。中国的国际地位将会急提升,而且。似乎交战双方也需要互相有个台阶下。

“您亲自去欧州?”

孙科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仿佛是

“是的,我必须去一趟。在此之前,我希望能够听你好好的分析一下德国的现实状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制定新的计划。”

“来,给我先谈谈德国的倾向于革命的党派力量。”

见到李秉衡很关心社会主义革命,孙科并没有感到奇怪,因为,在中国也出现了罢工等现象,今年更是有人组织了工农党,公开活动起来。

孙科并没有任何的保留,而是像一个精确的通报者一般的叙述着。

“德国无产阶级这时还没有自己的革命政党。社会民主党在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待战争和暴力革命问题的态度不同而分裂为三派。”

“右派掌握了社会民主党的领导权。党的主席是艾伯特,国会党团领导人是谢德曼。右派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大战爆后公开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的叛卖政策日益为广大党员所识破,党员人数急剧下降。从旧旧年的傻万减少为州7年的出万。以哈阿兹和考茨基为的中派。反对世界大战,主张和平,但并不准备用革命手段结束战争,更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旧口年,他们退出社会民主党,另建独立社会民主党,有旧万成员。”

孙科非常详尽的对德国的主要政治力量社会民主党进行介绍,李秉衡则听的津津有味。

“左派是斯巴达克团,它创建于旧冶年,领导人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

斯巴达克团的力量十分薄弱。成员不足劲人。它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政党,最初是社会民主党的左翼。旧口年成为独立社会民主党的成员。”

孙科很明显的感觉到了,李秉衡更加的想要了解到艾伯特等人与第三最高指挥所之间的关系,以及。斯巴达克团的展势头。

这让他不得不佩服对方的洞察力,的确,军方与艾伯特等人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右派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且有时候也有争斗。

斯巴达克团则展迅猛,由于出色的组织能力而使得它名声大振。

孙科心中一直有许多的问题。无法解答,也没有人代为解答,这次。有个好老师他当然不会放过。

“我不明白,是什么导致了在威廉二世的领导下,会出现德国分裂的苗头。我看现在德国的味道变了,既不像君主**。又不像民主制度。我也很好奇,德国未来到底会走到哪一步。”

李秉衡淡妾的笑了笑,这个问题当然很好解答。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容克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资本主义工业十分达,产量在本世纪初占世界第二个。无产阶级人数达到刃刀万,占全国人口半数以上。但是。德国的资产阶级比较软弱。国家的政治生活基本控制在容克贵族手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有权召集和解散国会小批准和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任命和罢免帝国宰相、统帅武装力量、对外妄战媾和等等。最重要的国家官职、军官大多由贵族担任。容克贵族和垒断资产阶级勾结在一起,对广大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

孙科不断的点着头,可以说,这是战争前半段时的状况,可是,似乎近年来生了很多的变化。

“世界夫战使德国内部的矛盾迅激化。容克地主和垄断资本家在战争中大横财。劳动人民承担了战争重担。将近四万人在战场上丧生,的万人死于饥饿和瘟瘦。还有劲多万人受伤。大战使德国经济濒于崩溃。目前的战争阶段。德国的工业产量和农业收成,都比战前要逊色的多,居民的口粮供应减少了三分之一。”

这点孙科很赞同,别的不说,就光他最为熟悉的克虏亿公司开战前一年获利召口万马克,而旧旭年度增至乃。万马克,到了去年,更是过了3口。万马克。

他带着探究似的眼光望向李秉衡。认真的问道:“是不是因为容克贵族与垄断资本家都需要转移国内的视线,又由于互相争夺权柄的需耍。所以才放任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壮大。以民主为幌子进行争斗?”

李秉衡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错,在德国这几年,总算被你看出了些名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德国无产阶级的斗争。旧口年德国的罢工人数达到;苗万,比上一年增加了2倍多。旧侣年;月底,拍林田万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按照苏俄的建议饰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罢工迅扩展到汉堡、基尔、莱比锡、慕尼黑等城市。全国参加斗争的人数过;四万。

这才是李秉衡最为关心的,从这些活动就能分析出容克贵族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争斗到了哪一步。

可以说,他接下来的计划,不仅针对协约国,也针对德国。

第533节 槟榔屿之梦

李秉衡也一直思考,如何让德国在接受失败的基础上,埋下仇恨的种子,但又不过度的削弱德国。

同时,也要使得德国的存在能够牵制欧洲的精力,让欧州诸强忙于战后恢复与殖民地独立运动。

是的,民主的种子已经撒下,民族独立的意识也开始觉醒,在俄罗斯大地上生的巨变更加的刺激了殖民地国家的独立渴望。

虽然民族独立运动要到二战后才达到**,但是还是能够给殖民列强们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这些麻烦可以使得列强们在持续的经济危机中丧尽元气。

后世的经济危机使得各国一直没有能够恢复实力,没有办法摆脱经济上的轮回宿命,始终躲在阴暗角落里的经济危机一直是列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经济危机,加上一战遗留的仇恨,成为了二战的主要原因。

世界大战已经比后世的一战延后了两年多,显然德国仍然有将战斗继续下去的能力,但是赢得战争的希望,却在一点一点的失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国内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一部分容克贵族反而与垒断资产阶级一起,投向了军方的怀抱,并且这股势力不断的推动文官集团的出现,而文官集团,正是社会民主党右派实现话语权的所在。

以艾伯特为的部分人认为,只有实现民主政治,才能够抑制国内的赤化,并且能够打破**统治所带来的危害。

英美传媒经过密集的宣传战后,成功塑造了德意志帝国具有普鲁士式军国主义与犯下危害人类罪的恶名。协约国之一的君主**国家俄罗斯退出战争后,以德国为的同盟国与英美等协约国形成强烈对比。

英美等国者,以所谓自由与民主见称。而同盟国则是“**国家”此论调为西方传媒所大量炒作。

这对于美国带领盟军参战之事非常重要,因为美国总统威尔逊支持美国参战,指出要“使世界安全,捍卫民主”

这使得同盟县相当的被动,德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丝裂痕,不得不说,这是一着相当有用的宣传战。

要不是中国极力宣传日本这个**国家的残暴与野蛮,以及所谓的民主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帮助与支持,世界人民几乎要被这些无耻的骗子所迷惑。

既然口口声声要捍卫民主,那么为什么要支持这个**国家,还要放任这个国家继续将**带给中国。

英法甚至不惜向中国宣战,这都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

英法轻易的就在这场宣传战中败下阵来,毕竟它们的确是对不起中国,过去的一套都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正因为这个,美国倒是得意洋洋,由于他们出于正义与捍卫民主,并没有站在英法的一的,向中国宣战。更是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友谊。

显然,结束中国与英法的战争状态,同样是民主与进步的表现。

或许这场反宣传战的胜利,能够为德国挽回些时间吧。

李秉衡想要去欧洲访问,不仅是为了向英国施压,逼迫英国放弃英日同盟,而且也是在向德国施压,威廉二世的权力在进一步的被削弱,离开威廉二世,他的许多计划都耍打折扣。

更为重要的是,李秉衡并不信任将来的资产阶级政府,他们软弱无能,一手被支持他们上台的军方打入深渊。

军方为了推卸战争责任,以及逃避和谈带来的耻辱,让资产阶级政府背了黑锅,并且刺激着德国人的仇恨心理,向纳粹党等政党灌输了刺刀在背意识,最终酿就了二次世界大战。

毫无疑问,离开威廉二世,这帮蠢才只会被协约国牵着鼻子走,却又不愿承认失败。

后世的魏玛共和国一直挂着德意志帝国的国号,始终没有胆量将霍亨索伦王朝彻底的撇在一边。

如果可能的话,李秉衡希望看到两个德国的存在,作为战败国,德国可以割让土地,但是从苏俄得到的土地却不在此类范畴。

将来一旦接受失败,德皇威廉二世或许可以在东普鲁士重建统治,管辖波兰、波罗的海沿岸以及芬兰等土地,或许,还能争取一部分的乌克兰的土地。

将大部分的德国领土留给社会民主党。然后矛盾依然存在,仇恨依然在萌,纳粹党的上台依然没有人能够改变。

想象一下,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或许,为了分裂德国,削弱德国,加上削弱苏俄,用一个新的东普鲁士王国来抵制苏俄的往西渗透,这会是个不错的结果。

当然这还只是个设想,真要实现,只怕困难重重。

对于能去德国,最高兴的莫过于维多的亚公主,当李秉衡确定圣诞节左右一定能出现在拍林时,她兴奋的雀跃着,终于显露出了小女儿神态。

过去她一直谨记着自己不仅是德国公主,更加是德国在中国的形象代言人,所以恪守规矩,保持着高贵端庄的形象。

可是霍导索伦家族就她之个女儿,哥哥的照顾下,她坏是个喜欢撒娇喜欢依赖的小一竹惯公

看着她真情流露,李秉衡心头也有暖流在流动着,自己的确亏欠她太多。

政治婚姻就是这样,对方又是远离故国,自己只能对她好些。能让她过的开心一点。

还有那个娇怯的俄罗斯公主。安娜斯塔西娅,同样如此。

维多莉亚公主丝毫没有在意眼下还只是三月份,离圣诞节还有大半年之多,可是,她顾不得了,这已经能让她欣喜若狂。

等待不算什么,九个月的时间而已。

正当全世界都将目光集中到波斯湾沿海的时候,中国政府宣布将在合适的时间访问欧州,访问国家将在磋商后确定。

这倒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政府的动机让各方纷纷猜测不已,完全摸不透中国那位总理到底想要干什么。

开春后,协约国集中了所有能挤出的兵力,在美索不达米亚全面起总攻,目前成功的攻占了巴士拉等地,彻底的关闭了波斯湾沿海口岸,同盟国对外的海上贸易彻底的断绝。

这一胜利让协约国士气倍增,第一次看到了赢得战争的曙光。

断绝对方的外部贸易,然后凭借消耗国力来迫使德国走向山穷水尽。没有资源,战争根本就无法打下去。

现在已经不是人力资源的问题,而是战争使得交战双方的国力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耗,有美国这个大金主,协约国怎么都不会失败。

明旧日,南华海军宣布第一艘使用山o毫米口径主炮的战舰服役,“大唐。号,“帝国”级的第三艘战舰。

6月;日,南华与英国政府同时布声明:为了满足槟榔屿华人的进一步自治的要求,尊重槟榔屿华人的选择,英国方面决定将槟榔屿的主权交给南华。

同时双方还共同确定,将升级外交关系为大使级,这是英国第一次给予南华这个待遇。

美国与同盟国都与南华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唯有英国与法国一直没有承认南华的地位,现在,看来是英国选择与东方和解的时候。

6月旧日,南华政府正式宣布在槟榔屿建省,省会为槟城。

当天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李秉衡与徐锡麟等中国、南华高层尽数到场。

而英国方面则略微晏得有些低调,前几天他们已经举行了交接仪式,只不过没有公诸于众,毕竟,这并不是件光彩的事情。

“光华。回想当年槟城诸事,不觉已是十二年过去了。当日可曾能想到今日?”

张振勋红光满面,身体很是康健,看样子是完全能够比后世多活不少年。

人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向上,充满着削情,前途有希望有动力。如果像是后世那样山河破碎的中国,活着也是件痛苦。

中国正在开启第三咋。五年计划,张振勋等一干人却退居幕后,开始颐弃天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表意见。

这也是李秉衡的意思,树大招风,而且为了惠及后代,还是让子孙去拼搏比较好。

看着当年在南华的旧人,李秉衡心生感动,当年的确想不到有今日。

“当年我还是个毛头小伙,现在都是十来岁孩子的爹了。往事历历在目啊,这里是我们的源之地,繁荣之地。可以说这里有一条龙脉,怎么能属于它国管辖。如今心愿已了,万事顺利,今日我们痛饮,不醉不归。”

李秉衡的兴致很高,的确,想到当年诸事,总是忍不住的心潮澎湃。

“当年我们在爪哇相遇,谁能想到却是这样一段传奇

黄仲涵也是喘嘘不已,当年一个冒冒失失来到南洋的让人摸不透底的小伙子,居然翻起了这么大的风浪,而且与他相识的人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当时人世险恶,只是因为看不透你,所以没人向你动手。后来你随便出手的都是惊人之举,再没有人敢打你的主意。

要不然,这个世界会是怎样,还真不好说。”

黄仲涵开起了玩笑,的确,当年只是因为对方来历神秘,存着几分好奇之心,想要看看对方的底,这才有了诸次合作,才有了南华的崛起。

温生才与徐锡麟等一干老弟兄也是心情激荡,这不亚于一次盛会,当年一干打拼的弟兄都在两国出任高个,举足轻重。

这一刻,他们却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只知道周围都是值得性命相托的兄弟,都是一条战壕中的战友。

回忆,都是回忆,美好的回忆。

李秉衡几圈酒下来,已经是脚步踉跄,却依然是兴致盎然。

阿曼达轻轻的扶住了他,不无关切。

两人相视一笑,当年在槟榔屿结下的情缘,到现在历久弥新。就像醇酒一样,浓烈宜人。

“当年蛇庙藏宝你们都知道,却不知道净矿岛藏宝,都是在南洋的时候,得到了这么一笔天赐之宝,成就了今日南华与中国的强盛

对于蛇庙藏宝,大部分人都清楚,也知道这些资产大部分都是在阿曼达的名下,不过近年来大部分都通过阿曼达

而净矿岛藏宝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只有张振勋等一干核心人物才清楚光华银行还一直藏着这么一笔庞大的财富。

“当年净矿岛上现的藏宝,光黄金就有一百一十六吨半,白银八十二吨多,各种宝石十数吨,其他各种器皿、文物等也不在少数。后来我用宝石在英国市场上得到了一批资金,然后在英国的金融市场上着实揽了一大笔资金,加上橡胶股票风潮,前后得到了一亿多英镝的资金,有过半数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南华。”

李秉衡谈起在英国金融市场上的十余年博弈,忍不住一阵的心驰神摇,这是他最为自傲的一笔,现在拿出来重提,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感到喘嘘不已。

如果说通过投机能够得到一百万英傍,这很正常,得到一千万,这是李秉衡的能力,而一亿英傍,着实让周围的人感到了极度的震惊。

这些年除了李秉衡与徐锡麟、温生才还有张黄等大佬,没有人知道李秉衡究竟在海外捞了多少钱。

现在徒然听到这些,都是震惊了。

而核心圈子之外的那些人并没有听到这里在谈论什么,只是听说李秉衡在讲起净矿岛藏宝,这才知道原来当年南华扩张如此之快,是因为得到了海盗藏宝。

就像听到了传奇故事一般,众人的兴致更加高了起来。

张振勋听到李秉衡故意将净矿岛藏宝的事情流传出去,知道他必定是有用意的。

如今南华已经实现了金本位汇率制度,而中国也筹备了好几年,显然李秉衡是在造势。

从俄罗斯得到的那令人震惊的数百吨黄金是见不得光的,所以,也只能公布净矿岛藏宝,让世人知道,原来南华与中国的黄金储备都出于此。

实际上,李秉衡并不需要如此的小心谨慎,世界大战打到现在,从交战国流入中国的黄金除了俄罗斯部分,已经不下于百吨,这点各国也都心中有数。

一战开打后,各国纷纷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但是官方流出的黄金全部到了美国与东方两强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净矿岛鼻宝的事情许多人到现在才了解到,又是一阵的感叹。

这倒也是一剂催化剂,让场面更加的热闹起来。

今年李秉衡的任务不多,除了访问欧洲,开始国内新一轮的工业布局,就是实现金本位。

像欧洲打到了这个地步,没有五六年别想恢复起来,加上又有后起之秀的挑战,在金融上注定要受制于人。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

除美国与东方两强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将来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个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这种制度必将在经济危机的破坏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

美元要到二战后才能确定主导地个,所以,这段时间之内,便是中国与南华的机会。

将来世界货币的地个,必定要有东方两强一席之地。

中华元与南华元一起,只能走主导货币体系的道路,因为金本位制度并不十分适合东方,而且。将来与美国争霸”必定要打击美元。

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加上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将来要不被美元绑架,那么必定要抢在这个时候实现金本个。并且凭借强大的黄金储备抢先一局。

要是二战还能够生,那么李秉衡就有信心在二战后挤掉美元。

这次欧洲访问如果能够成行,他将亲自促进一个仇恨的种子埋在欧洲,只要停战和约并不公平,那么将来总会有人出来重新确定权利分配。

对于自身将来的战略,则是推动欧洲爆二次战争,化解欧美对于亚洲事务的干涉,死死压住日本。

今年是英日同盟第三次到期之时,能不能废止这个同盟,对中国很重要。

《英日同盟》共有3次,第一次同盟条约于;哑年;月匆日在伦敦签订。

当然英日同盟之前完全是针对俄罗斯的,后来美国想要掺和,英日同盟也起到了抑制美国的作用。

沙俄解体后,英日同盟则将矛头对准了中国。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个同盟继续存在,不,绝对不能让他们续约。

第534节 访问欧洲?

二凉如水。给笑热的天与带来了几许清※

李秉衡与阿曼达携手漫步在槟城雨帘花园的小湖边,当年两人没少在这里逗留过,没有什备娱乐活动,就在这湖边散步,谈心,成为了两人回忆中的一段美好。

“李,你在想什么?”

看着李秉衡低着头,始终默默不语,阿曼达有些好奇,之前他的情绪还颇高,现在却略有些低沉。

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道:“我从没有想过,十几年来,我可以带着中国走到这个地步。我很欣慰,但更多的则是惶恐。我怕我会迷失了方向,将中国带入深渊。到时候,受苦的将是中国的人民,每当我想到这些,就感到无比的紧张与压抑”

阿曼达有些惊讶于这些。她从来就没有听他谈起过这些。

在她的眼中,李秉衡总是那么的乐观向上,充满着漏*点。

“我常常梦见,由于国家的错误政策,导致民不聊生,大量的饿死人,到处都是人吃人。这样的噩梦一次又一次的让我感到心力交瘁,仿佛是真的一样他无比的重视农村与农业问题,尤其关注粮食生产与储备。

他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刀世纪的年代时的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那是标准的**。

三年困难时期是;嗯年**提出一年粮食增加一倍的口号,因而导致各地掀起“浮夸风”各级干部严重夸大、虚报粮食产量所造成的。

由于施行统购统销的关系,农村除了口粮、种子、饲料以外的粮米全须上缴,而粮食则交由人民公社的公共大食堂负责,农民不能储粮。当中央派员到地方征收粮食时,是以地方干部上报的严重夸大的粮食产量来计算征收量的。征收量大大超出实际粮食产量,地方干部为了填补缺口,逼迫农民将原本应该留下的口粮、种子、饲料“三留”也全都上缴。于是各个农村的粮食短缺,公共食堂无米下炊,导致了严重的饥荒,有许多人因此被饿死。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后世的资料证实,那几年饿死的中国人高达效口多万人,甚至有学者认为死亡人数超过联口万,不亚于又打了一场抗日战争。

爷爷总是带着伤感,一遍又一遍的回忆当年,他的哥哥与弟弟都是在那个时候饿死的,甚至家族中许多人都在那场灾难中死去。

这是他记忆最为深匆的历史,所以他穿越后,从来就没有忽视过农业生产,这才有了中国与南华在农业上的辉煌成绩。

在他的计发;中,要储备心乙人能吃三年的粮食,才是正常的粮食储备计划。

同时这也是为二战准备的,到时候粮食价格暴涨,有人为陈年粮食买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