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三桂新传-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两人终于商量的差不多时,三桂忽然想起一件事。抬头对袁崇焕歉然道:“对了督师,标下还有一件事忘了向您禀报,希望您听了之后莫要气愤悲伤。”

袁崇焕不知三桂所指何事,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问道:“怎么了?究竟是何事?”

三桂便将与黄州知府田海斐之间的纠葛诉说了一遍,其中当然将徐过强此人抹除,只说是自己当时见田海斐神色不对,对他产生了怀疑,便在他出房后点晕他的公子,随后尾随在后,这才发现田海斐要将他出卖。遂将他擒回房中,哪知他为了取得三桂的信任挥刀将自己的独子砍死。这使得三桂对他深恶痛绝,一怒之下将他杀死,随后远遁而逃。

袁崇焕听了脸上阴晴不定,良久才摇头叹道:“田海斐当年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门生,此人博学多才,善解人意,一向很得我的看重。没想到他竟是这样的一个人!不但利欲熏心,贪生怕死,而且为了自己活命竟然亲手残害独子!简直是禽兽不如,奇Qīsuu。сom书死有余辜!唉,我一向自认为眼光独到,没想到也会看走了眼。惭愧,惭愧啊!”

三桂上前道:“如果当时您就和此刻的身份地位一样,那我估计田海斐也不会去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来。说到底还是贪欲在作怪。”

袁崇焕突然向三桂深深施了一礼,慌得三桂连忙拉住他连叫使不得。

袁崇焕深切道:“吴将军,都怪本督师看错了人,险些害了你的性命,如若真是如此,那就算杀了我,也弥补不了我大明损失的未来名将啊!”说完低下了头。

三桂连忙劝解道:“督师您又何必如此自责呢?这都是他田海斐自身的错,和您根本就扯不上关系。况且您在标下危急之时不顾自身安危屡屡将此事上报先帝,从而遭到魏阉的报复丢官罢职。但您依然为我指点避难之所,虽然出了问题,但这一切都是出自您的好意啊!标下怎能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敢怪罪于您呢?”

三桂劝解了半天,袁崇焕最终也未能从低沉的情绪中彻底走出来。三桂清楚他不单是为了险些害了自己而自责,更重要的是他多年来一直信任有加的人彻底颠覆了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使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接下来的日子,三桂与手下的亲信开始寻觅操练之所。经过多日的查看,终于在一座隐秘的大山中确定位置。随后将一万名新军拉进大山,开始他独特而有效的练兵之术。

而袁崇焕自然也对三桂不太放心,特地抽出时间亲自到大山中查看三桂的练兵情形。而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三桂的练兵之法不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且效果却出奇的好。虽然很多复杂难懂的操练方式与内容让人难以理解,但从那些新军训练的积极性以及身体素质看,这些训练方法绝对不是惑人耳目的小把戏,而是三桂耗尽心血研究出来的。

袁崇焕在此住了三日,感觉很满意,对三桂的信心又增大了几分。随后出山去辽东各镇巡视。

三桂在操练新军的同时头脑中也没有闲着,他不断的派人四处寻觅能工巧匠,为自己的军队打造各种新奇的作战工具。当然,这一切都处于最高机密,只有洪安通、郭师刚等寥寥几个人知道。

这一段日子是三桂有生以来最意得志满的时光,在这里他是一万多名新军的头,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生杀大权都在自己手中掌握,俨然一个土皇帝。而粮饷、衣物、器具等一应物资也不用他发愁,自有袁崇焕为他准备一切所需。而正因为他手中掌握着一万大军,所有的人包括武功高明如洪安通都要围着自己转。处处听候自己的差遣、调派。最痛快的是只需全身心的投入到练兵之中即可,根本不需担心有敌人来袭或者补给不够。因此这段日子对三桂来说犹如一种潜龙入海、无拘无束的感觉。

又过了一段日子,三桂终于收到徐过强的密信。他已于前不久在老家河南宝丰率众揭竿而起,名为抗击大明朝残暴的统治,实为自己扩充实力。由于有宝藏作为后盾,在短短的两个月,已经汇集了两千多名人马。当地官府也曾组织军队进行围剿,但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稳定的落脚之点。常常是今日在这里,明日又跑到了百里之外,根本就无从下手。况且他们也不像其他的一些义军那样攻城略地,这便使得当地官府认为他们无非是一群乌合之众,并没有推翻大明的心意。因此只当他们是一群山匪流寇,遂放弃了对他们的追击。将围剿之心全力放在了其余的各支义军上。

信中还提到,宝藏内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足可装备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有余。三桂看了大喜,自己正发愁没有金银去买战马,这下好了,一下子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下三桂召来自己精心挑选的几百名亲卫,命洪安通亲自带队,去埋藏的宝藏那里偷偷的运送来一批金银。以作不久后买战马之用。有洪安通这个绝世高手亲自坐镇,三桂还是非常放心的。这种非常隐秘且还有困难危险的任务由洪安通担当最是合适。

过了不久,洪安通他们无惊无险的将金银运送回来。三桂见之大喜,随后又命郭师刚带领一千新军北上蒙古去买战马。并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带给蒙古大汗林丹汗,相信他看过信后会如数将战马交给自己的。

郭师刚走后几日,三桂突然从心底里有了一种想家的感觉,这种感觉异常的强烈,以致三桂睡觉都不安稳。当下决定出山回家看看,顺便看望一下父亲及舅舅们。

第二日,三桂留下韩跃天在此负责新军的操练。自己则带着洪安通及三百名亲卫出山回家走一趟。

第五十五章   人生如棋  上

三桂一行三百余人快马加鞭来到中后所城的家中,立时在吴府内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众家丁何时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就算吴襄在军中任职多年也从未如此兴师动众过。一方面是他级别不够,另一方面也没有隶属于自己单独的军队。

由于此来人数众多,三桂命手下三百名亲卫在门外大街上等候。自己则和洪安通急匆匆的向院内走去。

几年不见,当年的祖小姐如今已变成了一个身材臃肿、容颜憔悴的中年妇人。乍一见到三桂,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直到三桂跪倒口呼母亲的一刻,才敢确认眼前这个高大威猛的年轻人竟是离家三年多的二公子吴三桂。立时激动欣喜的拽着他的胳膊上下仔细的打量着他。有心还像以前那般将他搂入自己怀中好好疼爱一番,但面对身高已与成年人无异的三桂却实在放不开胆子。

三桂由祖夫人的口中得知,在这三年多来她又为三桂相继生下两个妹妹。由于吴襄经常不在家,吴三凤又常年驻守大凌河,家中只剩下祖夫人与弟弟三辅和两个妹妹,其余的就是一些丫环、下人了,日子过的十分的平淡无奇。而祖夫人也由三桂口中知道了他这几年的复杂经历,在心惊之余,再三的嘱咐他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莫要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弟弟三辅已经十岁了,而两个妹妹一个刚刚会走路,另一个才只几个月大,当丫环抱出来的时候依然还在酣睡之中。由于几年没有见到三桂比较认生,而且三桂的样子变得也很大,弟弟、妹妹在三桂的一再召唤、逗弄下依然不肯上前,只是拼命向后躲去。如不是祖夫人在那里拽着他们,恐怕会立刻跑出屋子。

三桂蹲在地上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后缓缓站起身,对祖夫人又说了些保重身体之类的安慰话语后,便准备动身离去。

祖夫人没想到三桂刚刚到家一会儿便又要走,急忙上前拦阻,想让他多住几日。三桂推脱军务繁忙,时间紧迫,而且还要去宁远及锦州看望父亲及舅舅,实在抽不出身。祖夫人只得作罢,但坚持着送出大门外。

当三桂、洪安通挥起马鞭,率领着三百名亲卫在大街上向远处疾驰的时候,祖夫人依旧站在大门口处痴痴的凝望着。心中百感交集,几年不见,三桂这个从小就被老爷和哥哥们寄予厚望的少年天才如今终于长大成人且事业有成。只看他身后紧跟着的几百名骑兵就知道,否则为何老爷从未如此风光的回到过家中呢?

三桂面无表情,一路上马不停蹄的奔赴宁远,心中却起伏不定。为何此次回到家中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亲情的感觉?虽然在面对祖夫人的时候心中也曾有过一丝温情之意,但却远没有从前那般的浓厚与热烈。难道是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些看的淡了?还是离开家的时间太长而突然感到陌生了?带着丝丝的困惑与不解,三桂等到达了宁远。

此时蓟辽督师袁崇焕正亲自坐镇宁远,督师辽东。闻得三桂前来,忙命人打开城门,放他们入城。

见面后三桂连忙向袁崇焕施以军礼,随后又在袁崇焕的介绍下向宁远主将,总兵张献龙行礼。

袁崇焕笑呵呵的问道:“三桂此来所为何事啊?是否来此探望你的父亲吴襄?”

三桂点头应是。

袁崇焕摇头道:“真是不巧,你父亲正好于昨日率队押运粮草到广宁,估计还要过几日方能赶回来。如果你认为来得及的话,就在此等候他几日吧!本督师正好与你切磋下排兵布阵以及练兵之法,你看如何?”

三桂摇头道:“标下好不容易才抽出三日的时间,再过几日恐怕等不了。这样吧,既然我父亲不在,那标下就先赶往锦州去我舅舅祖大寿那里一行,而后再回到这里。如果到时候我父亲依然还未返回,那标下只得先返回山中了。待日后有机会再来看望我父。”

袁崇焕见三桂说的郑重,也表示同意。随后道:“不过此时天色已晚,本督师看还是明日再去锦州吧。怎么样?”

三桂见事实的确如此,便点头同意。

此时那宁远总兵张献龙见三桂只顾和袁崇焕说话,半天都没有搭理自己,只当自己不存在一般。心中顿时有些不快,暗道就连你父亲吴襄都在我的手底做事,处处都要仰仗我的鼻息。你一个小小的参将为何如此狂妄自大!年轻人仗着自己薄有微名便目空一切,将来如何在官场上立足?当下嘿嘿干笑两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望着三桂身后摇头道:“吴小将军的确是不同凡响啊!只看身后这些威猛的亲随就知道,我估计大概有三百人左右吧,呵呵,就连袁督师出门都只带五百亲卫!看来真应了那句古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日后这天下都将是你吴小将军这样人的了,而袁督师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都该被淘汰喽!”说完啧啧连声。

三桂听了心中直皱眉,张献龙此番话虽是表面上夸赞三桂,但实际上却是讽刺他级别不够还要强自摆谱,且最后话里话外还有挑拨袁崇焕与三桂之意。

三桂虽不知张献龙头一次和自己见面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但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澄清为妙,免得袁崇焕真的对自己心生看法。当下三桂冲张献龙拱了拱手,正色道:“张总兵所言差矣,标下此番带来这三百名兵士并非我的亲随,而是标下精挑细选的精兵。这些人不但身手敏捷,且头脑精明,是做战场上斥候的好材料。标下将他们带出来主要是为了熟悉辽东各处的环境与地理形势,为日后他们的行动打下基础而已。”顿了顿又道:“至于古人的长江前浪后浪之说,则更属无稽之谈。标下就算再怎么狂妄,也不敢和袁督师相提并论,这点自知之明标下还是有的。”

张献龙听了面色登时一变,没想到吴三桂这厮竟然胆大妄为至如此地步!不但敢当面顶撞自己。反而还暗指自己没有自知之明。张献龙心中怒火沸腾,但鉴于袁崇焕在此,虽不好当场发作,但脸色却极为难看。

袁崇焕也看出二人逐渐有剑拔弩张之意,不由的心中暗自责怪三桂。因为无论怎么说,三桂的级别都太低,还没有资格当面顶撞一个总兵。但也没有当即训斥三桂,毕竟少年人都有年轻气盛、不肯服输的脾气。当下也没有明说,只是道:“好了,天都快黑了,不要在外面站着了。我们还是进房内去吧!”说完当先向里走去。

次日一早,三桂准备起行。可就在临行之时忽然手下亲卫急匆匆的跑来对他道:“将军,不好了,我们所有人马上的马鞍都不见了!”

三桂闻听心中大奇,好端端的马鞍怎么会不见了呢?当下随同这名亲卫前去查看。一见之下果真所有的马背上都是光秃秃的,三桂转动着脑筋,立时联想到张献龙身上。

当三桂好不容易找到张献龙时,没想到他根本就没有抵赖的意思,直接张口说道:“对,是本将军命人卸去的马鞍。”

三桂沉声质问道:“不知张总兵这是何意?”

张献龙慢条斯理的道:“昨夜本将在巡夜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马匹上面的马鞍都已经脏旧不堪,当下想都没想便召来手下将马鞍卸去洗刷。但却没想到这些马鞍原来是你手下士兵们所有,还以为是我这里的。唉,误会啊!”

三桂听他如此一说立时知道此事是他对自己昨日顶撞他一事进行的报复,没想到此人心胸竟如此狭窄!当下忍住气道:“既是误会,标下也不追究了。只是我等急着要上路,还望张总兵将马鞍归还”。

张献龙点头应承道:“那是自然,来人啊!”

随后张献龙召来一个小兵,命他领着三桂去取回洗刷完毕的马鞍。

当所有的马鞍都送到亲卫们手中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皱起了眉头。这些马鞍依然还有些湿漉漉的甚是沉重,三桂见状知道此时不宜立即给马套上。无奈之下只能暂时等待马鞍干透,还好今日阳光比较充足,估计很快就能晒干,但最少还要等一、两个时辰。

当袁崇焕带着张献龙经过这里的时候不由奇怪的走到三桂面前问道:“三桂,为何你还没有上路?”

三桂抬头见是袁崇焕,身后还跟着张献龙,不由用眼神瞄了他一眼后对袁崇焕道:“都因张总兵太热情,连夜命人将标下士兵们的马鞍全数洗刷了一遍,直到此时还未干透,标下在这里等待它晒干呢!”

袁崇焕听了也知是张献龙搞的鬼,便回头看了他一眼。张献龙连忙走到三桂的面前,热情的笑道:“吴小将军,如果你急着上路,那暂时先用我们这里的马鞍如何?”

三桂当即摇头拒绝,开玩笑,这些马鞍都是经过自己根据前世的知识专门制作的,无论是重量、质量还是乘坐的舒适度上都比普通的马鞍强得多。万一留在这里等自己回来的时候那这些马鞍有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一个多时辰后,所有的马鞍终于全部晒干,三桂趁手下亲卫们装马鞍之际,来到城楼上向袁崇焕辞别。

简单的说了几句客气话后,三桂便准备下城。忽然只听袁崇焕喊了一声:“咦,怎么前方远处忽然出现了一支军队?”

三桂没有在意,依旧向城下走去。又走了几步,只听得上面袁崇焕又喊道:“咦,看旗帜好像是我大明的军队。怎么才几百人的样子,难道是吴襄回来了?”

第五十五章   人生如棋  下

三桂听到吴襄两字,立时精神一震,扭头向城上跑去。难道自己运气竟会这么好,刚好赶上父亲及时回归?

三桂匆匆来到袁崇焕的身边,这时正听到一旁的张献龙大声道:“看清楚了,真的是吴襄率队回来了!奇怪,他怎么会这么快就将粮草运送到广宁了!”

三桂紧跟着向城外望去,果真见到由远处快速赶来的一队几百人的骑兵。上面挂着大明的旗帜,为首一员年过五旬的将领看上去依稀似是父亲吴襄。而此时袁崇焕却凝望着城外没有说话,而是神色越来越凝重。忽然他对三桂道:“三桂,你从这支队伍中看出什么没有”

三桂凝目望去,边仔细查看边回答道:“好像队伍行进的速度要比一般的行军快了不少,而且队伍有些凌乱,还有……”

三桂还要再细细查看,这时袁崇焕忽然猛地回头对身后的亲兵大吼道:“赶紧传令下去,立即全城戒备!有敌人来袭!快!”

张献龙闻听全身一震,扭头不可思议的望着袁崇焕询问道:“督师,城外来的确是吴襄副将,您为何说是敌人来袭?难道、难道说他吴襄竟投靠了敌人不成?”说完不由拿狐疑的眼神扫了一眼旁边的三桂。

三桂还未来得及反驳,袁崇焕已接过来郑重的道:“这倒不是,吴襄将军的人品本督师还信得过,只是怀疑他所押运的粮草已被敌人劫去,否则无论他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这么快就将粮草送到广宁。况且送到之后还要进行核实、签收等事项,所需的时间更是漫长。而且你向外仔细的看看他们,队形散乱,衣冠不整不说,而且还时不时慌张的回头张望,显是在他们的身后不远处有敌人追击。而且敌人的人数还不少,否则不会令他们如此惊慌。”

一旁凝神观注城外的三桂此时突然回应道:“督师所料不假,果然有大批的敌人追了上来。”

袁崇焕、张献龙闻听连忙回头向城外望去。果真见前方远处烟尘滚滚,大批的人马声势浩荡的杀将过来。

张献龙望着逐渐迫近的敌人,不由倒吸一口气道:“我的天,竟是后金军!看样子敌人至少有两、三万人,且清一色的俱是骑兵。督师,这可怎么办?”

袁崇焕急速的喘了几口气,随后定下决心,回头下令道:“命各处紧闭城门,并准备好弓矢及滚木礌石等物,没有本督师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打开城门,否则军法处置!”

三桂听了立时浑身巨震,回过头来不能置信的望着袁崇焕。双目一眨不眨的冷冷质问道:“督师这是何意?难道不放我父亲他们入城么?”

袁崇焕摇了摇头,遗憾的道:“来不及了,你看看城外的情势,如果此时本督师下令打开城门,虽然你父亲等人能够顺利进城,但在他们身后紧追不舍的后金骑兵也会紧跟着蜂拥而至。我宁远城中只有一万守军,但却有数十万百姓,如被这些如狼似虎的后金军攻入城内,后果不堪设想。三桂,本督师知道你们父子情深,此时此刻这么激动我也理解,虽然你救父心切,但你要记住你是个军人,在战场上就要时刻以大局为重,有时候必须要作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但却是非做不可。明白么?”

三桂瞪大了双目说不出话来,此时他心中已认可袁崇焕的话,当下没有再多言,而是默默的注视着城下发生的一切。

而此时吴襄已经率队赶到护城河前,但此时吊桥却高高升起,根本没有放下来的打算。吴襄回头望着逐渐追近的后金军,已经明白城里为何要这么做了。当下他调转战马,抽出长刀,慷慨激昂的对身旁的几百名兵士道:“弟兄们,如果此刻我们进城了,那身后的敌人也会紧跟着入城,你们难道愿意看到城内的亲人、百姓被敌人残忍的凌辱、杀害吗?”

众手下齐声回应道:“不能!”声音远远的传了开去。

吴襄点头道:“那好,既然我们此刻不能进城,那就让我们在临死之前多杀几个鞑子兵吧!弟兄们,随我冲啊!”说完带头向回路杀去。身后的几百名辽东战士见主将不顾生死的身先士卒,均被其感染,况且此时城门紧闭,众人已根本没有后路。抱着破釜沉舟的热切心情纷纷亮出兵刃,紧随吴襄其后向身后的后金军杀去。

吴襄这几百人的队伍迎面冲进了后金的大军之中,就如同几粒小石子扔进河里一般,只起了几个小泡泡。立时被上万的后金骑兵所淹没。

此次率队的正是后金国主皇太极,他和父汗努尔哈赤一样,喜欢亲自带队出征。不过比起努尔哈赤只顾攻城略地,徒逞匹夫之勇来,他更加懂得在战争中运用各种策略。为此他不但在用人上大胆启用汉人,而且在作战上还经常征询他们的意见。在他雄才大略的几番指导下,后金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了许多。

此番皇太极亲自率队三万由盛京出发,打算悄无声息的突袭广宁,并在守军不备之下一举攻下此城。哪知临近广宁不远,派出的探马却回报此时的广宁城由于前些日新增的人马…qī…shu…wang…,城内拥有守军达到四万,且护城河既宽且深,要想一举拿下此城可谓是难如登天。皇太极失算之下,心中郁闷之极。正打算撤兵返回,突闻由宁远赶来一支运粮的队伍。一番筹思之下,决定率军劫掠粮队。

吴襄刚刚走到半路,就被迎面而来的后金大军撞了个正着。顷刻间八百余人的队伍立时折损了将近一半,吴襄见敌人势大,无奈下只得丢了粮车仓皇率队跑回宁远。

皇太极见截获的粮草为数不少,一方面可以补充自己的大军,另一方面广宁四万多人马从此将过上缺粮的日子。登时低沉的心又活跃了起来。当下派出五千骑兵将粮车护送回盛京,自己则率领其余两万五千人追着吴襄等向宁远城奔去,企图紧随着他们趁机杀入城内。弥补自己无法攻入广宁的遗憾。

此刻皇太极正端坐于中军之中,望着不远处被团团围困的几百名辽东军士。不由的摇头骂道:“城上的明军实在是太狡猾了,竟会丝毫不顾同僚的死活,硬是紧闭着城门。看来我等要攻入此城的打算又落空了。”

身后的九弟多尔衮上前狠狠道:“既然城上的明军愿意看着自己的同僚一个个身死,那我们倒不着急将他们杀死了。一个一个的慢慢来,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痛苦,另一方面还可让城上的明军内心的恐惧感更加强烈,使他们的心底留下阴影,将来在对抗我们时会更加的不中用!”

皇太极点头道:“嗯,好主意。传令下去,不要将他们围的太紧,慢慢的陪他们玩儿,并且要让城上的明军都能看到。”

三桂望着自己的父亲吴襄衣衫不整,浴血战袍,虽然身处后金军的团团包围之中,但却依然没有丝毫软弱求饶的意思,兀自拼命挥舞着兵刃不断的向四周的后金军身上招呼。而他身边的兵士也一个一个的倒下,逐渐的减少。

此时三桂的心里虽然有些不忍见到父亲这样的下场,但却并不像外人所想象那般的激烈。三桂不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昨日在家中就是如此,此时面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依然如此。难道是自己变得冷漠无情了么?三桂遥望着远处的战场,忽然间有了一种置身事外的感受,就好似自己脱离了整个战场,也脱离了宁远城。三桂诧异的扭头四处看了看袁崇焕、张献龙以及身遭的一切人和物,那种感觉就好似自己是一个局外人一般。

突然间三桂豁然醒悟,终于明白为何自己的心会是那般了,其实就是自己已经逐渐习惯了“人生如棋”。方才自己深深的体会到了,无论是城外战场上的父亲吴襄或是后金大军,还是城头上的袁崇焕、张献龙以及身遭的一切人和物,在自己的眼中都已变成一枚枚的棋子。什么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在这刻都已不重要,一切都只是从客观的角度,以棋盘的角度去衡量每一枚棋子的价值。三桂在为自己终于初步达到“人生如棋”的境界而欣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冷血感到有些吃惊。

此时,战场上的辽东军士已经死亡了大半,只余下吴襄带领着仅存的一百余人绝望的反抗着。

三桂的思路霎时间变得无比的清晰,根据战场上的形势以及对今后的分析,突然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出城去营救父亲吴襄!为的并非是那割舍不下的亲情,而是其他种种原因。

虽然自己知道此时出城到万军之中营救父亲异常的凶险,但此刻自己被逼到这份上实在是无奈之举。谁让自己刚好赶上此事呢?面对着亲生父亲在眼前浴血厮杀自己怎能置身事外?不过有洪安通以及手下三百名勇猛无比的亲随在身边照应,生还的希望最起码还是有的。而且据自己对前世历史的了解,吴三桂当时的确是将父亲营救了下来,这样看来相信自己也能成功。到时不管能否将父亲救回,自己忠孝两全的威名算是传扬出去了。必将使自己在整个辽东军乃至整个大明声名更胜,对自己将来的大业大大有利。冲着这几点,三桂此次是非去不可。至少去了还有回来的机会,而自己一旦傻傻的站在这里看着自己的父亲死于乱军之中,到时不但母亲、舅舅们会责怪自己,恐怕对整个辽东军的将士来说也会认为自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从而对自己的人品产生怀疑。

想通了这一切后,三桂回头对身后的洪安通大声道:“立即去叫弟兄们上马准备好,我要出城去营救父亲!”

袁崇焕听了立时猛地回头望向他,叫道:“你疯了么?此时出去无异于找死!”

三桂没有说话,而是扭头向城下走去。袁崇焕、张献龙见状紧紧在身后追赶。

第五十六章   舍身救父  上

当三桂来到城下后,洪安通已经率领三百名亲卫全副武装的端坐于马上等候了。三桂见状点了点头,举步向自己的战马走去。

这时袁崇焕上前一把将他拽住,声色俱厉的道:“吴三桂,你这是要干什么?难道你不知道这么做是违抗军令么?”

三桂仰头昂然道:“三桂甘愿受任何刑罚,但是要在我回城之后!”说完又要转身上马。

张献龙大声道:“吴三桂,你自己去找死不要紧,何必还要拉着这么多人陪你一起去死!更何况你此番出得城去,万一后金军借此闯入城内怎么办?”

三桂不屑的看了一眼张献龙,随后翻身上马,高声对着手下的亲卫们问道:“你们当中有谁不愿意随我出城救人的就留在城内,我吴三桂绝不勉强!”

话音落下半天,队伍中没有任何的反应,依然人人平静的面对三桂。

三桂点了点头,道了声好样的,随后向看守城门的兵士叫道:“给我打开城门!”

守门的兵士望着袁崇焕、张献龙迟疑着不肯开门。

袁崇焕再次上前拉住三桂深切的道:“三桂,本督师知道你的难处,如果不出城营救父亲,日后恐无脸再面对家人以及亲朋好友,而且这件事也会在你心中埋下深深的阴影,使你一辈子都会为今日发生的一切耿耿于怀。但是无论如何,本督师希望你不要出城去送死。你要知道,吴襄阵亡,对你来说是损失了父亲,受伤害的只是你及你的亲人。可是你想过没有,一旦你阵亡了,那损失的可是一名未来的绝世猛将啊!到时候受伤害的不仅仅是你的亲人,还有辽东军数十万名将士,甚至包括整个大明啊!这些你都想过没有?”说道最后袁崇焕的情绪已激动至极点。

三桂静静的低头望着苦口婆心相劝自己的袁崇焕,长叹一声,随后目光坚定,断然道:“督师的一番苦心标下心领了,但人生在世短短的几十载,何必要考虑那么多呢!三桂只知道父母养育之恩不易,此生此世都难以报答。如今标下的亲生父亲就在城外命在旦夕,作为亲生儿子难道能眼睁睁的袖手不理么?大丈夫在世就要活的轰轰烈烈,生又何欢,死又何妨!如果今日标下不能出城营救父亲,那还不如干脆让我去死!”随后三桂猛地拔出暗夜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