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浪-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枚穿甲弹以不到点一秒的间隔时间。同时击中了“康涅狄格”号二座烟囱之间的舰体部位。从了望观察到的结果来看。二枚炮弹都打穿了对手的主装甲。且在舰体内生了爆炸。只是因为主装甲后方还有数道装甲隔舱。所以无法判断炮弹是否击穿了装甲隔舱。并且摧毁了后方的动力舱。只是在中弹之后。“康涅狄格”的速度就开始下降。很快就降低到二十节以下。由此推断。即使没有摧毁动力舱。也很有可能导致位于左侧的二套力系统受到了损伤。不然其速度不会降低到二十节以下。

损失点速度。并没有要“康涅狄格”号的小命。

此时。前方的“蒙大拿”号也已经减速。而此时。其他战舰上的美军舰长并不知道米切尔已经阵亡。结果。当“蒙大拿”号开始减速的时候。“康涅狄格”号的舰长还以为米切尔准备与对手决战。从而降低战斗航速。以提高命中率。其他的六名舰长也一样都认为舰队指挥官放弃了逃跑。准备与对手死拼。

连续放空了二轮之后。在三点三十八分的时候。“黑龙江”号再次收获战果。

穿甲弹直接打中了“康涅狄格”号C炮塔的炮座。并且穿透了炮座。最后在扬弹通道内发生爆炸。

与之前击中了A炮塔的那枚炮一样。这枚穿甲弹并没有打爆C炮塔的弹药库。

大概在一分钟之后。又是一枚穿甲弹打中了“康涅狄格”号的D炮塔。

因为入射角非常合适。所以穿甲在击中了炮塔的正面装甲之后。竟然击穿了后达二十二点五英寸的装甲板。并且在进入炮塔之后就发生了爆炸。

打到这个时候。“康涅狄格”号的十二门主炮全都变成了哑巴。

到三点四十五分。也就是“康涅狄格”号的B炮塔重新开火的时候。“黑龙江”号又收获了至少四个战果。

因为当时对手的主炮都以哑火。所以“黑龙江”上的炮手全都瞄准了对手的舰体。

结果。当对手的B炮塔再次开火的时候。“黑龙江”号四座炮塔的十二门主炮几乎同时瞄准对手B炮塔。

只是。这仍然晚了一步。

三点四十七分。“康涅狄格”号的B炮塔重新开火之后的第二轮齐射就直接打中了“黑龙江”号乙炮塔。并且彻底摧毁了乙炮塔。

仅仅二分钟之后。第三轮齐射。从“康涅狄格”号B炮塔打出的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又砸中了“黑龙江”号甲炮塔。虽然穿甲弹没有能砸穿炮塔的正面装甲。但是在爆炸后直接震毁了炮塔内部的三座俯仰装置。飞起的碎片还导致炮塔内的官兵全部伤亡。结果导致甲炮塔也丧失了作战能力。

三点五十分。一枚从“黑龙江”号丙炮塔某门主炮内打出的炮弹击中了“康涅狄格”号B炮塔。瓦解了对手的反能力。

随后。“安徽”号加入了炮击行列。开始向“康涅狄格”号开火。

接下来的战斗再无悬念。

仅有六门主炮的情况下。“黑龙江”号仅仅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就打中了对手十二枚穿甲弹。且其中至少有八枚穿甲直接击中了舰体。“安徽”号则在十二分钟之内。用十一轮齐射打中了“康涅狄格”号九枚穿甲弹。且中七枚穿甲落在了舰体上

到四点过五分的时候。“康涅狄格”号舰体左倾角度超过了十八度。

随后。该舰舰长下达了弃舰的命令。十五分钟之内。近二千名美军官兵离开了这艘即将沉的战舰。

四点二十八分。“康涅狄格”号翻覆。

大概十四分钟之后。“康涅狄格”才从海面上消失。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六十三章 … ~运气无敌~

在这场海战中。第四舰队中运气最好的肯定是“江西”号。

二点四十一分。“安徽”号首先向目标舰开火。大概在二分钟后。“江西”号就抢在了“龙江”号之前。第二个向交战对手开火。

连续五轮急促射击的第一轮齐射中。“江西”号就收获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战果。

当时。了望员明确看到一枚炮弹落在了敌舰。也是“阿肯色”号左附近的海面上。且认定是一枚近失弹。可随;一股巨大的海水就从“阿肯色”号舰体左侧中部腾起并且升起了数十米高。沉重的战舰也被抬起了一米多。

显然。那绝不是炮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

更不可能是弹药库生爆炸。毕竟没有任何一艘战舰在舰体中部设置弹药库。而且弹药库爆炸的场面要壮观的多。

因为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所以了望员无法断定是不是炮弹击中了舰体水线以下部位。

数十年后。一支科队伍找到了战沉的“阿肯色”号。并且在其舰体左侧中部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破损点。由此推断。击中该舰的第一枚炮弹确实打中了舰体水线以下部位。并且发生了爆炸。

后来。还有人用计算机建模的方法来模拟了这枚炮弹的飞行路径。

弹着点应该就在舰左侧附近的海面上。距离舰左不会超过三米。入水之后。炮弹发生偏转。最终击中了“阿肯色”号舰体左侧的减摇鳍。然后发生爆炸。并且炸穿了由主装甲带延伸下来的。包裹着舰底的装甲。

虽然这个战果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是这枚炮弹却导致“阿肯色”号舰体底部的几个舱室进水并且最终影响到了整艘战舰的稳定性。

给了对手一个下马威之后。“江西”号越打越勇。运气也越来越好。

二点五十三分。在对手的一轮齐射全部落空之后。“江西”号取的了第二个战果。

炮弹准确无误地砸中了“阿肯色”号D炮塔的顶部。并且在炮塔内部发生了爆炸。虽然扬弹通道内的二道防火门。以及三层弹舱之间的二道安全门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没有使弹药库受到威胁但是这枚穿甲弹也摧毁了“阿肯色”四分之一的主炮火力。

“阿肯色”号的还击也非常的凶猛。

三点刚过。一枚十英寸穿甲弹就砸中了“江西”号乙炮塔。并且非常幸运地砸穿了炮塔的顶部装甲。在进入炮塔内部之后。却没有发生爆炸!更重要的。这枚穿甲弹是从二部液压俯仰机之间穿过的。结果对该炮塔的三门主炮都没有造成影响,只是使该炮塔内的二枚炮手阵亡。三人负伤。

可以说。这运气也确实好的有点离谱了。

编队转向之后。“江西”号放慢了开火速度。枪炮长也抓紧时间重新测算瞄准点。为等下重新进入线列决战做好准备。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江西”号收获了第三个战果。

据了望员观察。这枚从甲炮塔某门主炮内打出的炮弹落在了对手A炮塔B炮塔之间地露天甲板上。并且在进入舰体内部后发生爆炸。从爆炸炸起的战舰碎片来看。穿甲弹没能够击穿水平装甲。也就没有能够对下方的关键舱室成损伤。可是却直接导致对手A炮塔的水平液压旋转机构严重受损。且导致B炮塔的炮座受到损伤。从而使其旋转角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用一枚炮弹就导致方二座炮塔受损。这只能说运气。

随后:江西”挨了第二枚炮弹。

结果这枚砸在了司令舰桥顶部地十六英寸穿甲不但没有能够击穿装甲。反而迅速变向。飞到了舰体左侧。落在了数百米外的海面上然后发生了爆炸。

从这一情况可以推断。穿甲弹在命中“江西”号之前其风帽就已脱落,从而导致弹道严重失稳,不然不会在击中了司令舰桥的顶部装甲之后改变弹道。直接飞了舰体上空落到海面上发爆炸。

如果穿甲弹的风帽没有脱落。就很有可能击穿装甲。导致“江西”号受到重创。

舰队再次转变航向。也就是与对手的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七千五百米之前。“江西”号连续放空了十多轮齐射。似乎运气正在离它而去。

结果。到三点二十七分的时候。也就是在重新回到了向西的航向上之后。“江西”号仅浪费了一轮齐射。就收获了第四个战果。

穿甲弹的命中点在“阿肯色”号二根烟囱之间。并且打穿了沿途的所有甲板与装甲。甚至穿透了一号轮舱上方地强化装甲。变更路径之后。打在了一号轮舱与二号轮机舱之间的隔离装甲板上之后才发生了爆炸。

结果可想而知。一枚穿甲弹干掉了“阿肯色”号一半的动力,不得不说这仍然一枚运气弹。

按理说。复合穿甲弹在打穿了露天装甲。二层甲板。水平装甲之后就应该发生爆炸。基本上没有可能靠近轮机舱。更不可能在轮机舱内发生爆炸。

更离奇的是。穿甲在进入轮机舱之后没有立即发生爆炸。而是在打中了一号与二号轮舱之间地装甲隔板之后才发生了爆炸。

“蒙大拿”级战舰上。一号与二号轮机舱是连接在中央二根推进轴上的。因此二座轮机舱紧密地设置在了一起。这一个比较大的隐患。所以美国地工程师在二座轮机舱之间设置了一厚度达到了八英寸的装甲隔板以确保任何一座轮机舱被摧毁之后。而不会危害到相邻地轮机舱。另外。轮机舱内的所有管线都在各自的一侧。没有穿透中间的装甲隔板。以确保密性。

这个设计确实发挥很大的作用。除了“阿肯色”号之外。其他“蒙大拿”级战列舰都没有在实战中被一枚炮弹摧毁二座轮机舱。

打到这个时候。“江西”号只击中了对手四次。

也仅仅用了四枚炮弹。“江西”号就使“阿肯色”号战列舰丧失了四分之三的主炮火力。以及一半的主动力。显然。这个作战效率在历次炮战中绝对算的上是最高的。只是。“江西”号的精彩表现。以及“阿肯色”号的垂死挣扎并没有就此结束。

三点半。“阿肯色”出人意料的向左转向。

这既可以说成是主动送死。又可以说是与对手拼死一搏。

面对逼近的敌舰。“江西”号上的官兵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迅速调整了战术。将瞄准点;到了对手的舰体上。

三点三十四分。“江西”号收获第五个战果。

仍然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战果。炮弹打在了“阿肯色”号舰体左侧。距离舰首大概三分之舰长处。而命点的左侧就B炮塔的弹舱。虽然穿甲弹在打穿了主装甲带之后。仅仅打穿了二道隔舱的舱壁。没有能够威胁到后面的主炮药舱。但是中弹部位附近的至少十四个隔舱被横飞的弹片打穿。

接下来的数分钟之内。“阿肯色”号左隔舱进水量就超过了一千五百吨!

三分钟后。“江西”号再次收获战果。

炮弹仍然打在了“阿肯色”号的舰体上。且距离舰尾大概三分之一个舰长也就是在其C炮塔左侧。与前一次一样穿弹在进入隔舱之后发生爆炸。没有能够威胁到后面的主炮弹药库。却导致附近的十来个隔舱进水。加重了“阿肯色”号隔舱的进水情况。也就导致“阿肯色”号的左倾更加严重。

此时。“江西”号挨了一枚炮弹。

十六英寸穿甲弹落在了后桅杆的底部。并且在上层建筑内部发生爆炸。

随后。“江西”号火控雷达就失去了作用。毫无疑问。穿甲弹爆炸之后。炸断了连接到火控雷达上的电线。或者传输信号的数据线。

经过损管队员的紧急抢修。大概十分钟之后。“江西”号的火控雷达再次开始工作。

三点四十八分“江西”号收获了第七个战果。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战果。炮弹的弹着点与第六个战果的弹着点几乎完全一样。穿甲弹避开了对手厚重的主装甲。在打穿了一道隔舱舱壁之后。击中了包裹着C炮塔弹药库的装甲盒。而且弹着点就在装甲盒的下端。虽然在穿过海水的时候。穿甲弹的速度降低了很多。但最终还是打穿了弹药舱外的装甲。并且在弹药舱的底部发生了爆炸。

毫无疑问。这是致命的打击。

无论“蒙大拿”级主炮弹药舱的设计有多合理。安装了多好用来提高弹药舱生存能力、防止弹药殉爆的设备。在被穿甲弹直接命中的情况下。这些措施都难以挥作用。穿甲弹爆炸之后。在海水涌入之前就引爆了储备在底层弹药舱内的主炮射药。

结果可想而知。猛烈的爆炸足以葬送掉“阿肯色”号战列舰。

当然。这也是一枚不折不扣的“运气弹”。

三点五十分刚过。距离“江西”号仅有一万四千米的“阿肯色”号就在大爆炸中断成了二截。舰尾部分迅速下沉。在三分钟之后就从海面上消失了。战舰的主体部分却没立即下沉。而是漂浮在了海面上。直到四点左右。舰首才高高的翘了海面。然后长度接近二百米的舰体主体部分如同一根巨大的铁棍般插入了大海。

四点过五分。“阿肯色”号完全沉到了海面之下。

结果。“阿肯色”号成为了美军舰队中战沉的第一艘战列舰。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六十四章 … ~坚守战位~

如果说“康涅狄格”号完全靠运气,在被对手击沉之前,还重创了“黑龙江”号,导致“黑龙江”号丧失了一半的主炮火力,舰体严重受损。那么,“伊利诺伊”号不但凭运气重创了对手,而且还差点打残“云南”号。

战斗开始之后,一直到二点五十七分,“云南”号才打中了对手,且没有给对手造成太大的损伤。相反,到三点的时候,“云南”号已经挨了四枚十六英寸穿甲弹,虽然也没有因此而遭到太大的损伤,但是在士气与斗志上,已经被对手压了下去。

三点过七分,“云南”号第四次中弹。

三点十二分,“云南”号挨了第五枚炮弹。

万幸的是,打到这个时候,对手靠的还是运气。

到三点十五分的时候,前面的三艘姊妹舰都已经打出了至少三十轮齐射,而“云南”号才打出了不到二十轮齐射。可以说,浪费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枪炮长在测算瞄准点,等待最佳的开火时机。

打到三点半之前。“云南”号又挨了三枚炮弹。而收获地战果却只有一个。

虽然穿甲弹没有能够打穿主装甲。但是却炸坏了二块装甲板。导致后方地三个防鱼雷隔舱受损。并且被海水淹没。

也就是在这时候,“伊利诺伊”号前方的“阿肯色”号向左转向。

在不知道舰队司令官已经阵亡地情况下。“伊利诺伊”号以为是“阿肯色”号收到了命令。才向左转向。所以也就跟随“阿肯色”号一同向左转向。逼近交战对手。

面对逼近的敌人,“云南”号的舰长没有退缩。

他一面控制好战舰的航行速度与航行方向,一面留意着前方“江西”号与“阿肯色”号的决斗。

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云南”号绝对不能撤退。

在其前方是三艘越战越勇,越打越精彩的姊妹舰,而在其后方是四艘不久前才服役,第一次参加海战的姊妹舰。如果“云南”号在这个时候撤退,必然破坏舰队的整齐性,从而导致舰队丧失主动权,或者给敌人可趁之机。

反正,无论如何,“云南”号都得坚持在自己的战位上。

当时,“云南”号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前方的“江西”号了。如果“江西”号能够迅速战胜“阿肯色”号,就能及时为“云南”号提供支援(按照一般交战原则,在战胜了直接交战对手之后,挑选下一个目标的时候,都会选择后方友舰的交战对手,而不是选择前方友舰的交战对手)。

只是,在交战距离继续缩短后,“云南”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三点三十三分,“云南”号被二枚穿甲弹同时击中。

不得不说,“伊利诺伊”号的运气确实好得有点离谱,在没有形成跨射的情况下,竟然在一轮齐射中,打中了一万七千米外的对手二次。要知道,就算是经验丰富得多的帝国海军的战列舰也很难在此情况下同时打中对手二次。

打到三点四十分的时候,“云南”号又挨了三枚炮弹。

此时,“云南”号与“伊利诺伊”号的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一万五千五百米左右,而此时“云南”号的舰体右侧已经挨了至少三枚穿甲弹,且有二枚穿甲弹打穿了主装甲,并且导致侧舷的防鱼雷隔舱严重受损,左舷进水量超过了三千五百吨。

三点四十二分,“云南”号的舰长下令向右侧隔舱注水。

“云南”号仍然坚守在战线上,且用仅剩的三门主炮向对手开火。

只是,“云南”号的还击确实没有多大的效果,连续十多轮齐射全都放空。毫无疑问,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按理说,“云南”号是首批服役的“省”级乙型战列舰,在参加这场海战之前,参加过拦截美军运输船队的作战行动,并且在战斗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击沉了十多艘美军舰船,而其官兵素质也不在前面三艘姊妹舰之下。

也就说,如果没有意外因素,“云南”号的表现绝对不会比前面三艘姊妹舰差多少。

坚持到三点五十分的时候,“云南”号前后总共挨了十七枚穿甲弹!

从战后的检查来看,当时“云南”号的舰体至少挨了六枚穿甲弹,且其中四枚打穿了主装甲,导致舰体左舷有近一半的防鱼雷隔舱进水。如果不是舰长及时的下令向右舷隔舱注水,恐怕在三点五十分之前,“云南”号就会完全丧失作战能力。

也就在这个时候,“江西”号收拾掉了“阿肯色”号。

三点五十三分,“江西”号向“伊利诺伊”号打出了第一轮齐射。

此时,“云南”号上仅剩下丙炮塔左侧的那门主炮还在开火,另外十一门主炮要么被彻底摧毁,要么就变成了哑巴。

二分钟后,“伊利诺伊”号也变更了交战对手。

只是,比起运气,“伊利诺伊”号就比“江西”号差多了。

三点五十六分,“江西”号首次击中“伊利诺伊”号。

穿甲弹直接打在了“伊利诺伊”号舰桥的左侧,并且摧枯拉朽般的摧毁了包括航海舰桥在内的四层舰桥,使包括舰长与大副在内的四十多名官兵阵亡。

一分钟后,“江西”号再收战果。

穿甲弹直接打中了“伊利诺伊”号A炮塔的正面,并且打穿了装甲,在炮塔内部发生爆炸。

打到四点左右,“江西”号基本上顶替了“云南”号。

也就在这个时候,“云南”号在收到命令后,拖着损伤严重的舰体离开了战场。

而此时,“江西”号与“伊利诺伊”号的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一万三千米左右!

这是一个对双方都能够形成“绝杀”的交战距离,即便使用标准穿甲弹,都能够打穿对手的主装甲。同样的,交战双方也压低了炮口,力争尽快使对方彻底丧失作战能力,或者因为侧舷严重进水而翻覆沉没

可以说,此时“江西”号的神勇表现让人难以置信。

同样的,“江西”号的运气也好到让人难以置信。

从四点整到四点过五分,在连续四轮齐射中,“江西”号打中了“伊利诺伊”号至少七枚穿甲弹,且全部打在了对方的舰体上。而“伊利诺伊”号打出的三轮齐射竟然全部落空,没有一枚穿甲弹击中“江西”号。

随后,“江西”号主动右转。

显然,“江西”号的舰长太自信了,认为有足够的能力收拾掉“伊利诺伊”号。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打到四点十分的时候,“伊利诺伊”号已经被“江西”号一共打中了十三次,且十一次的命中点都在舰体上。

随着舰体严重受损,“伊利诺伊”号不但严重左倾,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动力。

四点十三分,“伊利诺伊”号瘫痪在了海面上。

如果不是杨定方及时下达命令,要求“江西”号回到作战编队里面去,恐怕“江西”号的舰长会一直逼近对手,用重炮彻底击沉“伊利诺伊”号。

此时,“伊利诺伊”号也没有还手能力了。

虽然还有二座炮塔完好无损,但是在丧失了所有电力设备之后,“伊利诺伊”号的主炮也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

更严重的是,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伊利诺伊”号上的抽水机无法工作,也就无法阻止舰体继续左倾,更不可能挽救濒临灭亡的战舰。

大概在二十五分钟之后,左倾超过了二十八度的“伊利诺伊”号在海面上翻覆。

最终,“伊利诺伊”号与“蒙大拿”号的归宿一样,在彻底翻覆之后并没有立即沉没,而是在被数条鱼雷击中之后,才缓缓沉入了大海。

与前三艘姊妹舰不同的是,在完蛋之前,“伊利诺伊”号不但重创了对手,还打败了对手,就差没有击沉对手了。

后来,白佑彬让人全面检查了“云南”号上的火控与火力设备,最后发现,原来是其火控雷达上有一个属于鹰眼丁型火控雷达的零件,从而导致鹰眼戌型火控雷达测算出的目标数据与实际偏差了大概百分之五,从而导致瞄准点严重偏离目标!

根据这一教训,帝国海军在战后制订了专门的电子设备设计与使用守则,已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六十五章 … ~战斗收尾~

第四舰队主力编队中,后四艘战列舰,也就是原本属于4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的表现就远远比不上前面属于43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41舰队在成军之后,并没有参加作战行动,官兵的素质,或者说官兵对新战舰的熟悉程度还远远比不上43舰队。

当然,导致后四艘战列舰表现拙劣的原因还有很多。

主力决战开始后,排在第五位的战列舰,即“山东”号距离交战对手,即美军五号主力舰“堪萨斯”号不是二万三千米,而是二万七千五百米。而排在队尾的“远东”号距离交战对手,即美军八号主力舰“宾夕法尼亚”号则达到了三万二千米。

毫无疑问,在如此远的交战距离上,四艘战列舰的表现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三点过五分,“安徽”号开始转向。

因为采用的是编队机动,所以直到三点过十分,“山东”号才开始转向,而“远东”号直到三点十四分的时候才转向。

随后,“安徽”号在三点二十五分的时候进行了第二次转向。

按照编队秩序,“山东”号在三点半才进行了第二次转向,而“远东”号直到三点三十五分才进行第二次转向。

到此时,后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与对手的交战距离才缩短到了一万七千五百米。

在此情况下,四艘战列舰的表现仍然有点差强人意。

到三点五十分的时候,“山东”号击中了对手五次,“湖南”号击中了对手六次,“湖北”号击中了对手四次,而“远东”号仅打中了对手三次。即便从三点半算起,四艘战列舰的总炮击命中率也不到百分之二。

显然这不是战舰性能地问题而是官兵素质地问题。

万幸地是四艘战列舰地对手地表现也不怎么样。即便在跟随“伊利诺伊”号向左转向逼近了交战对手之后,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地炮击命中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左右,不比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高多少。

打到如此地步双方可谓是半斤八两。

其实在编排主力编队地阵位时杨定方就考虑到了第41舰队存在地问题,不然他也不会将四艘状态更好地战列舰编在队列地后面,并且让第41舰队地指挥官负责指挥这四艘战列舰。

当然杨定方肯定没有想到这四艘战列舰地表现会如此差强人意。

打到三点五十分,也就是“蒙大拿”号受损撤离战场地时候,杨定方终于有点忍不住了。照这么打下去第41舰队地那四艘战列舰肯定会拖后腿。另外“云南”号已经遭受重创,失去了作战能力,虽然“江西”号表现神勇,但是也有二门主炮因为机械故障而无法继续作战,“黑龙江”号地情况比“江西”号更糟糕,只有六门主炮还能继续使用,“安徽”号地状态最好还有九门主炮可以作战。

问题是,美军的四艘战列舰都没有太大的损伤。

如果用第43舰队的三艘战列舰替换第4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肯定会遭到重创。

相反,如果让第4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逼近交战对手,则很有可能承受不必要的损伤,导致四艘战列舰全部遭到重创。这样一来,即便能够干掉剩下的四艘美军战列舰,第四舰队里面战斗力最强大的二支作战舰队也将丧失作战能力,而大西洋距离帝国本土万水千山,就算离直布罗陀也有数千海里,如果要对受损战舰进行全面维修,仅往返于战场之间就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此情况下,要想用尽量小的代价击败对手,就得确保第41舰队那四艘战列舰的安全。

三点五十五分,杨定方首先联系上了4…6驱逐舰编队,然后联系上了一直在主力编队西北方向上活动的4…7逐舰编队,要求二支驱逐舰编队立即从南北两边向美军主力编队发动鱼雷攻击。随后,杨定方又安排第4…3巡洋舰编队,以及刚刚完成组编的第4…4洋舰编队分别为二支驱逐舰编队提供炮火掩护。

当然,杨定方并不指望能够用驱逐舰打败美军的主力编队。

发动鱼雷攻击的根本目的不是击沉美军的主力舰,而是为第四舰队主力编队进行战术调整创造机会。

此时,杨定方已经知道,帝国海军为驱逐舰装备的鱼雷对“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威胁并不是很大,很难击沉“蒙大拿”级战列舰。

四点过五分,在4…3巡洋舰编队的掩护下,第4…6驱逐舰编队首先发动了冲击。

大概五分钟之后,机动到位的4…7逐舰编队也在第4…4洋舰编队的掩护下向美军主力编队发动了冲击。

四点十五分,第4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左转加速。

几乎同时,“安徽”号带领“黑龙江”号,以及刚刚打残了“伊利诺伊”号的“江西”加速前进

按照杨定方的部署,“安徽”号等三艘战列舰要趁此机会冲到美军主力编队的前方,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占领有利的炮击阵位。此时,美军主力编队必然向南转向,以避开守在北面的四艘战列舰。随后,“山东”号等四艘战列舰迅速向南穿插,与“安徽”号等三艘姊妹舰夹击向南转向的美军主力编队。

当然,杨定方还有一个撒手锏没有使出来。

如果美军准备突击“安徽”号等三艘战列舰组成的战线,他还可以调动早就派到了前方去的4…6驱逐舰编队发动鱼雷攻击,迫使美军主力编队向南转向。

其实,杨定方到这个时候都不知道,他的直接对手已经在前面的战斗中阵亡了。

面对气势汹汹的二支驱逐舰编队,遭到围攻的四艘美军战列舰的舰长完全失去了主张。此时,他们已经知道米切尔已经在战斗中阵亡,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也就是说,四名舰长都没有立即做出决策。

按理说,此时肯定应该由“堪萨斯”号的舰长来下达命令。

问题是,这名舰长并没有及时的下达命令。

面对鱼雷攻击,无作为就等于自杀。可以说,即便是错误的决策,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舰队受到的威胁,相反,只有在毫无作为的情况下,战舰才有可能被鱼雷重创。

负责掩护的巡洋舰用迅猛的炮火压制住了美军战列舰上的副炮与速射炮。

四点十七分,第4…6驱逐舰编队从美军战列线南面大概四千五百米处通过,以最理想的方式齐射了携带的六十条鱼雷(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