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浪-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做点什么,就不会等到现在才出手,更不会让“大胆”号躲入北海,主动避开第四舰队。

当然,第四舰队的状态也不容乐观。

经历了前期的高强度炮击行动,加上拦截美军运输船队的战斗,四艘战列舰主炮身管再次接近了极限寿命,都需要更换。

另外,大部分战舰的动力设备,以及火力与火控设备都需要进行维修与维护。即便舰队仍然能够在海上执行作战任务,可是效率不会高到哪里去。按照一般情况,舰队应该返回港口与基地。

只是,现在并不是“一般情况”。

在谢昶伦发来的电报中已经明确提到,第四舰队要返回英国本土附近海域,将英国舰队赶回北海,并且继续炮击英国本土。

为了确保战舰不出故障,谢昶伦已经以远洋作战司令官的身份调集了后勤保障舰艇。

“既然大家都认为英国作战舰队不会与我们决战。那我们就按照命令返回英国本土。执行封锁英国地任务。”白佑彬也不再罗嗦。这些高级参谋都像他一样。在岗位上坚持了二天多了。“大家都去休息吧。只是不要放松警惕。如果有机会。我们还是要收拾掉英国海军地最后一支作战舰队。不能给敌人任何希望。”

此时此刻。在几千海里之外。另外一场大规模地作战行动也开始了。

在帝国海军确定美军地作战舰队到达了圣地亚哥之后。一直在巴拿马附近海域活动地第11舰队与第13舰队于二十四日夜间再次炮击了巴拿马运河区。且重点炮击对象仍然是美军军营与美军地防御阵地。

虽然几次针对巴拿马地炮击行动都很分散。且间间断断。没有持续进行。但是根据陆战队地评估。这次几大规模地炮击行动起到了与“前期炮火准备”同等地效果。为陆战队登陆巴拿马打下了基础。因此。余辉宏在一月中旬地时候就提出。尽快拉开攻打巴拿马地作战行动。占领巴拿马运河。彻底切断美军进入太平洋地通道。在海军总参谋部地默认下。余辉宏从一月十四日就着手进行登陆作战地准备工作。

当时。提供给陆战第五军地支援是相当有限地。

不说别地。留下来配合陆战第五军地登陆舰队一次只能运送大概二个陆战师地兵力。而留给陆战第五军地运输船只也只有大概一百五十艘。远不及当初攻打瓦胡岛。甚至比不上攻打圣诞岛时地水平。

只是,余辉宏仍然没有放弃尽快进军巴拿马的想法。

登陆舰队只能投送二个师的兵力,他就让工程兵改造了大批散装货轮,使其成为了临时的兵力投送舰。运输船只不够,他就设法征用了一批原本用来向瓦胡岛运送工程设备与工程物资的货轮。

最重要的是,余辉宏手里并不缺少兵力与支援力量。

第11舰队与第13舰队暂时没有奔赴大西洋作战的计划,或者说,在打下巴拿马之前,这二支作战舰队肯定得留在太平洋上。因为在大西洋上立即发动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所以原先计划用于进攻圣诞岛的火力支援舰队也暂时留在了太平洋上,没有前往大西洋。另外,陆战第五军有至少十五个师的作战部队,且还能够从驻扎在瓦胡岛的陆战队中抽调五个陆战师的兵力。

有了这二个条件,余辉宏就有了攻打巴拿马的本钱。

真正促使帝国海军决定尽快攻打巴拿马的并不是余辉宏的积极准备,而是一份来自帝国情报局(隶属于帝国内阁)的情报。

按照该情报,美军很有可能在一月底,最迟二月初炸毁巴拿马运河的船闸!

巴拿马运河不是苏伊士运河,因为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平面有落差,所以运河中设置了三道船闸。当初,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船闸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通航舰船的大小),美国还与帝国达成了协议qi書網…奇书,以减少对日援助为代价,获得了扩大船闸的权力。美国参战之后,更是加紧一切时间来扩大船闸(特别是宽度),以便让更大的战舰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该工程一直持续到七十六年(44年)年初,并且在“罗得岛”级战列舰服役之前完工。不然的话,“罗得岛”级战列舰就只能绕道合恩角,或者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

可以说,瘫痪运河的最佳办法就是炸毁船闸。

前几年,帝国海军与情报部门还组织了几次秘密行动,希望能够炸毁船闸,至少破坏船闸,使美军舰队无法顺利进入太平洋。结果,这几次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现在,问题发生了变化。

要炸掉船闸的不是帝国,而是美国。

也就是说,美国要想阻止太平洋里的帝国舰队进入大西洋,或者说增加帝国向大西洋派遣兵力的难度,最好的办法也是炸毁巴拿马运河的船闸,迫使帝国海军的舰队绕道而行。

当然,从总体局势来看,炸毁巴拿马运河船闸对帝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帝国海军的战舰完全可以从印度洋进入地中海,再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大西洋,或者前往开普敦,进入南大西洋。即便是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也能够比较方便的进入大西洋。最重要的是,帝国海军向北大西洋运送兵力与物资的最短航线是从印度洋前往地中海,而不是从巴拿马进入大西洋。显然,毁掉了巴拿马运河,帝国海军仍然能够灵活的调动作战部队。

当然,以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如果帝国准备控制美洲大陆,就得占领巴拿马。

最初的时候,这份情报并没有得到帝国海军的重视。当时,美国也正在调兵遣将,而且其新成立的作战舰队很有可能前往太平洋,美军不可能在此之前炸掉巴拿马运河。只是,到了一月下旬的时候,帝国海军情报部门也做出了相关的分析,认为美军很有可能放弃太平洋战场,固守北大西洋。如此一来,美军炸毁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可能性将急剧增加。

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攻占巴拿马。

幸亏余辉宏早就做好了准备,不然陆战队根本不可能在一月下旬的时候发动进攻巴拿马的作战行动。

最初的时候,余辉宏将登陆时间设定在了二十五日之后。

随着第四舰队在北大西洋上歼灭了美军的运输船队,且美军作战舰队到达了圣地亚哥,短期内没有南下前往加勒比海的意图,余辉宏在二十五日上午就做出了决定:如果天气状况理想,在二十六日上午登陆巴拿马。

因为行动来得太快,所以余辉宏采用了备用作战方案。

陆战队并没有直接踏上美洲大陆的海滩,而是在进攻巴拿马运河区之前,首先攻占了巴拿马湾里面的珍珠群岛。

二十六日上午,第一支陆战队就踏上了圣何塞岛的海滩。

战斗打得并不激烈,守卫圣何塞岛的几百名美军官兵只做了轻微的抵抗就向帝国陆战队投降了。

因为预备队没有上岸,登陆舰队还有投送能力,另外驻扎在雷伊岛上的美军也不到一千人,所以在二十六日夜间,火力支援舰队炮击了雷伊岛,陆战队则计划在二十七日登陆雷伊岛。

显然,余辉宏的进攻战术非常谨慎,这也是他的一惯作风。

虽然圣何塞岛与雷伊岛距离巴拿马城都超过了五十公里,在陆战队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外,但是占领了圣何塞岛与雷伊岛之后,陆战队获得了进军巴拿马的前进基地,后勤保障线路大为缩短,登陆舰队的投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当然,浪费在这里的时间也导致陆战队最快只能在二月上旬登陆巴拿马。

无论如何,陆战第五军在珍珠群岛的登陆作战行动都会对整个战场局势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不说别的,留在圣地亚哥的美军作战舰队肯定会迅速南下。即便美军舰队不会穿过巴拿马运河,与第11舰队、第13舰队决战,也会在运河的另外一端用舰炮支援美军地面部队,对付登陆的陆战队。

这样一来,第四舰队的作战行动自然会有所改变!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二十五章 … ~全面进攻~

白佑彬在二十七日的上午收到了陆战队进攻巴拿马的消息的。

这下。情况已经一目了然了。

英国作战舰队“主动出击”。并不是为了寻找第四舰队决战。而是要牵制住第四舰队。让美军作战舰队南下加勒比海。对付即将踏上美洲大陆的帝国陆战队。

只是。情况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了白佑彬的预料。

二十八日下午。在与后勤保障舰队会合之后。白佑彬收到了新的消息。

美军作战舰队已经离开了圣地亚哥。且极有可能南下进入加勒比海。到巴拿马北部海域活动。

同时。海军总参谋部也来了消息。让第四舰队尽快返回直布罗陀。同时策划攻打亚速尔群岛的作战行动。显然。第四舰队从现在开始。其主要作战任务不再是炮击英国。而是策应陆战第五军。

当天下午。白佑彬就给四支破交舰队安排了新的作战任务。

炮击英国本土的战斗还的继续进行。封锁英国的行动也不能放松。只有迫使英国投降。第四舰队才能全力以赴的进军其他战场。因此。对付英国海军。以及英国本土的作战任务落在了破交舰队的身上。

在破交舰队进行补给与维护的时候。第四舰队踏上了返回直布罗陀的归途。

当时。白佑彬已经给谢昶伦去了电报。授权谢昶伦直接联系与调动部署在帕尔马的陆战队。做好进攻亚速尔群岛的准备工作。

相对而言。进攻亚速尔群岛并不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只从上次由白佑彬率领第四舰队炮击了亚速尔群岛之后。杨定方在成为舰队司令官之后。也两次炮击亚速尔群岛。随后破交舰队还多次炮击亚速尔群岛。现在。驻防亚速尔群的仍然是英国军队。且兵力不会超过三千。大部分都集中在英雄港。最重要的是。亚速尔群岛并不是一座易守难攻的群岛。其岛屿过于分散。且没有足够良好的防御地形。如果不是之前没有进军北大西洋的需求。恐怕帝国陆战队早就打下了亚速尔群岛。

另外。进攻亚速尔群岛是向加勒比海地区挺进的必须步骤。

无论如何。作为北大西洋上的中转站。亚速尔群岛的地理位置都极为重要。只要占领了亚速尔群岛。第四舰队就获的了前进基地。今后。帝国海军陆战队也能以亚速尔群岛为跳板。攻打加勒比海地区的重要岛屿。

按照白佑彬的估计。只需要出动一个陆战师的兵力。就足以打下亚速尔群岛了。

二月四日。第四舰队回到了直布罗陀。

进攻亚速尔群岛的准备工作仍然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主要是运输船只与登陆舰队无法及时调集到位。另外。作战物资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西班牙战场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之前。白佑彬不可能抽调太多的兵力去攻打亚速尔群岛。

这也是白佑彬当时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他必须同时照顾到三个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五日。海军总参谋部来了新的消息。

美军作战舰队到达了罗德城。并且在进行了补给之后再次出海。进入了加勒比海。随同作战舰队离开的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运输船队。显然。美军准备加强巴拿马的防御。准备在巴拿马与帝国陆战队恶战一场。

根据这一情况。余辉宏迅速调整了作战计划。

现在。至少有八个陆战师到达了圣何塞岛与雷伊岛。余辉宏正在设法调运更多的物资。当然。随着美军强防御兵力。陆战队的投入必然大幅度增加。

最重要的是。第四舰队与北大西洋战区必须先打下亚速尔群岛。

压力全部落在了白佑彬的肩头上。陆战第五军能否成功攻占巴拿马。不是看其投入的兵力多寡。也不是看其支援力量的多寡。而是第四舰队能否夺取加勒比海的制海权。以及能否及时攻占亚速尔群岛。

面对眼前的乱局。白佑彬也只能全力以赴。

作为战区司令官。他不能仅关心舰队的作战行动。还要安排陆战队的作战行动。幸运的是。卫延年给他派来了一个的力助手。

六日。陆少丰到达马耳他。正式成为了陆战第八军司令。

白佑彬也就顺水推舟的把陆战队的事情全都丢给了陆少丰。而他只以战区司令官的身份向陆少丰下达命令。

陆少丰到达北大西洋战区之后。先就在西班牙战场上发动了一场像模像样的反击。

八日。第21陆战师与第27陆战师分从防线上动反击。只用了大概二十个小时就撕破了美军的防线。并且将战线向外推了大概五公里。解决了防御纵深不足的问题。随后。陆少丰就赶到了前线指挥部。亲自调整防御部署。

九日。西班牙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海上的战斗就打响了。

当天上午。秦孝东与莫怀成指挥的二支破交舰队在设的兰群岛海域与英国作战舰队遭遇。二支破交舰队有像以往那样。在遇到了英国的作战舰队之后选择逃跑。而是与英国舰队进行了一场相当激烈的海战。

傍晚收到战报的时候。白佑彬才松了口气。

秦孝东与莫怀成没有蛮干。而是充分的利用了大型巡洋舰速度快。机动灵活。活力凶猛的特点。在远距离炮战中干掉了至少十多艘英国战舰。然后又通过大范围。高航速的战术机动。重创了“大胆”号战列舰,迫使英国作战舰队主动撤退。随后。二支破交舰队还炮击了英军设在设兰群岛的了望哨所与雷达站。

当然。二支破交舰队也有所损失。

一艘“鲨鱼”级大型巡洋舰在战斗中被击沉。一艘“蛇”级大型巡洋舰遭到重创。还有二艘“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受了轻伤。只是,这并没有对二支破交舰队的战斗力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成功逼退了英国作战舰队之后。二支破交舰队已经深入北海。前去炮击英国本土。

安排好接应受损战舰的工作之后。白佑彬就将司令部转移到了“黄岩岛”号巡洋舰上。此时。第四舰队维修与维护工作已经完成。几艘返回马耳他的战舰也正在赶过来。一切顺利的话。第四舰队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再次进入北大西洋。

十日下午。第四舰队离开了直布罗陀。

晚间。运载着第23战师的登陆舰队也离开了直布罗陀。

因为火力支援舰队还在太平洋上活动。而新编的火力支援舰队正在组建之中。暂时还不具备作战能力。所以将由第四舰队为陆战队提供所有的炮火支援。

当时。白佑彬最需要担心的还是那支美军作战舰队。

虽然按照各方面提供的情报。美军作战舰队仍然没有完成训练工作。战斗力不会强到哪里去。但是四艘“罗得岛”级战列舰的威胁绝对不能视。另外第四舰队也只有一支作战舰队。至少要到三月份才能获第二支作战舰队。在此情况下。白佑彬必须小心谨慎。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

很快。一条极为关键的消息就送了过来。

十一日夜间。一艘隶属于南大西洋战区的袭击舰在多米尼加南面海域现了美军作战舰队。并且与一艘美军驱逐舰生了战斗。

也就是说。美军作战舰队仍然留在加勒比海。并没有赶望亚速尔群岛。

显然。美军已经放弃了亚速尔群岛。且不想用仅有的一支作战舰队与第四舰队决战。

当时。帝国海军攻打亚速尔群岛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即便美国的情报网络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可是发生在直布罗陀与马耳他岛的兵力调动肯定无法做到保密。此外。攻打速尔群岛。也只是为了策应陆战第五军进攻巴拿马。完全没有必要做到严格保密。在此情况下。美军仍然没有派出舰队与第四舰队决战。就足以证明美国作战舰队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不具备与第四舰队决战的能力。

可以说。情况顺利的让白佑彬有点难以相信。

十三日。一支破交舰队在加勒比海拦截了一支前往西班牙的运兵船队。击沉与俘获了四十多艘运送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船只。仅俘虏的英美军人就超过了七万人!

次日。德军在法国东南部的波尔多动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反击行动。

结果很出人意料。德军只想利用反击巩固防线。并没有指望能够就此击退进攻的协约队。结果。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德军就将战线向南推进了大概五十公里。收复了几处重要城镇。并且在战斗中俘虏了数万协约国军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西班牙军人)。

通过审问俘虏的军官。德军的到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情报。

协约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在帝国海军的严密封锁下。很多在前线作战的协约队已经十多天没有获的作战物资了。如果不是撤退命令还没有传达下来。恐怕不等德军动反击。协约队就会主动后撤。

根据这一情况。陆少丰迅速调整了陆战队的部署。提前做好了进入西班牙的准备。

到十五日的时候。第四舰队已经到达了亚速尔群岛海域。并且开始炮击亚速尔群岛。如果一切顺利。陆队将在二十日之前登陆亚速尔群岛。同时。部署在直布罗陀与帕尔马港的帝国陆战队官兵也开始陆续上船。准备进军西班牙。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二十六章 … ~骨牌效应~

二月十九日。就在第23战师登陆亚速尔群岛地前一天。欧洲战场上发生了剧变。

当天上午。第17陆战师从直布罗陀出发。仅用了三个小就占领了北面地拉利内阿。驻扎在该地地一万五千名西班牙军人没有放一枪一弹。就升起了白旗。向帝国海军陆战队交出了武器。

这一结果或多或少都在白佑彬与陆少丰地预料之外。

拉利内阿紧邻直布罗陀。是西班牙南部地军事重镇。自从帝国占领了直布罗陀之后。西班牙就在这里部署了其最精锐地部队。大战期间。驻扎在拉利内阿地西班牙军队还数次试图攻打直布罗陀。结果都在帝国海军地直接威胁下而放弃了。

虽然西班牙军队地战斗力算得上是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中最差地(不比土耳其陆军好多少,不如意大利陆军)。但是在绝大部分人看来。作为扼守直布罗陀通往西班牙内地地军事重镇。拉利内阿地守军不会不堪一击。至少应该在顽强抵抗之后才被帝国陆战队击溃。绝不会不战而降。

当然。结果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俄罗斯战败之后。西班牙作为欧洲大陆上唯一一个还在坚持地协约国成员国。其国内局势已经非常不稳定了。反战地呼声也越来越高。早在去年年底地时候。一小批马德里驻军地低级军官就策划并且实施了一次针对战时内阁地军事政变。并且差点抓住首相。结果。因为行事不严。且首相没有像往常那样准时返回官邸。导致政变失败。最终。发动政变地军官全部被枪决。而参与了政变地军队也被解散。

这次政变对西班牙地影响非常大。至少让绝大部分军人认识到。西班牙已经战败了。

由此来看。西班牙军队在法国战场上地拙劣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便是在西班牙东北部地战场上。也有很多小股西班牙军队向并不占优势地帝国陆战队与德国军队投降。甚至有一些西班牙军人借着执行巡逻任务地机会向同盟国军队投降。

拉利内阿发生地事情更能说明问题。陆战队地前期炮火准备结束之后。驻守地西班牙军队就升起了白旗。其指挥官更是在前线向进攻地帝国陆战队交出了指挥权。几乎所有官兵都“自觉”地留在了军营内。等待帝国陆战队前来“整编”。

后来。战队才发现。这支西班牙军队只剩下了不足五天地生活物资了!

可以说。彻底打垮西班牙地正是战略封锁。

从七十六年(44年)开始。帝国海军就全面加强了对西牙与英国地战略封锁。当时。帝国还通过外交渠道严厉警告了在此之前态度一直偏向协约国集团。并且向协约国集团提供了大批物资地葡萄牙。要求葡萄牙谨守中立。不要破坏其中立国地身份。

严密地战争封锁。带来地直接后果是。西班牙国内严重缺乏必要生活物资。

到七十七年(45年)初地时候。西班牙国内黑市上地食品价格已经是政府管制价格地一百五十倍了。也是说。面包卖到了黄金地价格!另外。西班牙政府向平民提供地配额也只有战前地三分之一。每人每天平均只能获得不足五百克。且大部分都是过期变质的腐败食物。

虽然军队是重点保证对象。但是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在七十七年(45年)初地时候。帝国将海军官兵生活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主要是帝国国内粮食再次获得大丰收。且随着战争压力降低。轻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能严重过剩)。将陆军官兵地生活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陆军地生活标准一直比海军低。而且低了很多)。按照一月份地统计结果。帝国海陆两军地官兵。平均每人每天能够有二公斤面粉与大米。二百五十克肉食。以及其他地配套生活物资。

另外。官兵还可以自己掏腰包。在军队或者私人开设地各种商店方便地购买到必须地生活物资。

同一时期。西班牙军队地粮食供应只有每人每天一千五百克。且严重缺乏高质量地食物。

毫无疑问。粮食危机是击败一个国家地最好办法。

当初。日本战败在很大地程度上就是国内粮食严重不足。甚至连保证军队都无法做到。俄罗斯战败地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南部产粮区被占领。国内粮食供应严重不足。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

以往。西班牙还能指望从美国获得粮食。

毕竟。当时世界上只有二个国家能够生产出足够自身消耗。且能大量向其他国家提供粮食地国家。一个是帝国。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只要美国地战略援助不断,西班牙就不会产生粮食危机。

当时。西班牙地人口大概是三千五百万。按照战前地供应标准。每日地粮食消耗量为九万吨左右。年粮食消耗量为三千三百万吨左右。西班牙国内地耕地一年能够产出大概二千五百万吨粮食。也就是说。每年需要进口粮食八百万吨。而美国每年出地粮食大概近一亿七千万吨。除掉本国需要之外。每年能够输出大概五千万吨。即便会在海运中损失大概一半左右。美国也只需要拿出每年粮食输出总量地三分之一援助西班牙就能确保西班牙不发生粮食危机。

问题是。在全面战略封锁地情况下。每年输入西班牙地粮食不到二百万吨。

从七十六年(44年)十一月分到七十七年(45年)一月份。三个月之内。没有一支负责运送粮食地船队成功到达西班牙!更严重地是。西班牙在七十六年(44年)夏季遭受了罕见地旱灾。导致去年秋收减产大概百分之十五。而七十七年(45年)地夏收至少得减产百分之三十。

不管在什么时代。战争发生了多大地变化。粮食都是最重要地战略资源。

在粮食问题地困扰之下。西班牙战败也就是理所当然地事情了。

顺利攻占了拉利内阿。搞清楚了西班牙军队地情况之后。陆少丰迅速调整了原先制订地作战计划。一方面要求后方紧急调运一批粮食过来。另外一方面让驻扎在西班牙东北部地第21陆战师与第27陆战师在二十一日之前做好进攻准备。随后。他将留在马耳他。充当预备队地三个陆战师。还有留在帕尔马地二个陆战师全部派了出去。为了尽快让这些部队到达西班牙。陆少丰甚至征用了一批货轮。直接用货轮来投送登陆部队。

这次。陆少丰地冒险收到了巨大地成果。

当时。德军也意识到。西班牙肯定会战败。而且很快就会战败。现在地问题不再是西班牙在什么时候战败。而是谁能够占领西班牙。因此。德军也在积极调整部署。准备抢在帝国陆战队之前攻占马德里。二十日凌晨。一支德国装甲部队就突破了西班牙军队地防线。带着五天地给养向马德里杀了过去。

可以说。谁先到达马德里。西班牙就向谁投降。

当时。陆少丰面临地最大问题是:帝国海军陆战队没有适合长途奔袭地作战部队。

陆战队本身就是在在海岸线附近作战地。而且在此之前。陆战队几乎都在太平洋上与美军争夺岛屿。在情况下。陆战队根本不需要长途奔袭能力。甚至不需要太强大地持续作战能力。毕竟陆战队在绝大部分战场上。陆上后勤保障线都不会太长。而且一般都在舰队地掩护范围内活动。

与德军比拼长途奔袭能力。陆战队确实差得太远了。

二十四日地时候。德军装甲部队就到达了马德里西北。并且遭到了西班牙军队地顽强抵抗。大概。这也德军没有料到地吧。

陆少丰却在西班牙南部地区稳打稳扎。一步步地推进。

当然。在绝对必要地时候。陆少丰还是会派出先头部队攻占重要地战略据点。或者交通枢纽。到二十四地时候。陆战队已经控制了西班牙南部,与东南部地中海沿海地区地数十个城镇。先头部队更是推进到了瓜达尔基维尔河到穆尔西亚一线。

这一天。由白佑彬亲自指挥地第23战师也占领了亚速群岛。

守卫亚速尔群岛地英国军队坚持了三天。最终在弹尽粮绝。且外援无望地情况下向帝国陆战队投降。

第四舰队没有立即离开亚速尔群岛。而是留下来掩护陆战队修复英雄港地基础设施。

西班牙地战斗还在继续。到二月底地时候。陆战队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瓜迪亚河到阿瓦隆河一线。向东北方向推进地陆战队则到达了巴伦西亚南部大概一百二十公里处。正在为进攻巴伦西亚做最后地准备。

德军则在二月二十九日进入了马德里。

如同所有人预料地那样。在马德里沦陷之后。西班牙国王立即宣布投降。同时西班牙战时内阁解散。由之前担任过驻德大使地前任外交部长负责组建看守内阁。并且全权负责与同盟国集团进行投降谈判。

三月一日。帝国宣布接受西班牙投降。

当然。相关地谈判工作肯定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说别地。帝国与德国占领区地划分问题就得好好商量。不然西班牙将成为第二个俄罗斯。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二十七章 … ~英国战败~

与当初俄罗斯战败相比。西班牙战败对英国产生地影响要大得多。

大战爆发之后。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击败德国。英法俄三国对欧洲战争(包括东欧与西欧二场战争)进行了全面地战略规划。其中俄罗斯主导东欧战场。法国主导西欧战场。英国则负责全面封锁德国。并且派遣远征军参加西欧地作战行动。同时派遣运输船队。为俄罗斯提供战略援助。

可以说。当时协约国集团地算盘是很精明地。

同盟国集团中。实力最强大地是明帝国。而明帝国也是英法俄等国家地死敌。除了明帝国之外。真正具威胁地只有德国。土耳其内患不断。且国内民族成分过于复杂。根本算不上是真正地敌人。

明帝国吸取了上次世界大战地经验。英法俄也吸取了上次世界大战地经验。

站在英法俄地立场上。上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没有打赢。最终与明帝国签订了一个临时停战协议。是因为欧洲战场上地战争拖得太久了。消耗了协约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