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浪-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六章 … ~静观其变~
英国海军的一举一动也时刻在帝国情报部门的掌握之中。
在白佑彬前往第四舰队之前,因为大西洋舰队覆灭,加上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战场上采取的是战略防御,以及在战争爆之前,帝国一直将重点放在了周边几个国家与太平洋彼的美国身上,所以帝国情报部门在英国展开的活动并不是很多,导致绝大部分时候只能依靠同盟国提供的情报来获知英国的情况。
当白佑彬离开第四舰队,返回第一舰队任职的时候,姜瑞麟等人留了下来。
他们的要任务就是在英国建立起独立的情报网,摆脱对德国情报机构的依赖。另外,姜瑞麟等人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欧洲地区的中立国(瑞士、瑞典与芬兰)与英国情报机构取得联系,为帝国与英国的秘密沟通建立渠道。
这次,正是姜瑞麟最先送回了英国海军已经获得了四艘“狮”级战列舰,实力急剧膨胀的消息。随后,德国海军驻帝国的联络军官就送来了相同的情报,并且要求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展开行动,牵制住英国海军。
白佑彬是在二十一日,也就是情报送回来的第二天得知这一消息的。
“如果不出所料,英国海军在年中,最迟七月初,就将获得另外四艘更强大的狮级战列舰,到时候其快速战列舰的总规模将达到十四艘之多。”趁谈话的间隙,卫延年将拿在右手上的文件递给了白佑彬,然后弹掉了夹在左手指头间的烟头上的烟灰。“这是雷霄霆送来的情报,关于狮级战列舰的,你好好看一下。”
看到坐在一旁地陈锦宽仍然闭着眼睛,白佑彬才翻开了文件。
内容很全面,非常详细。简直不像是一份经过千辛万苦才搞到手的情报,更像是造船厂递交的详细设计书。很多时候,白佑彬不得不佩服那些在敌人内部活动的谍报人员。以往,帝国几个情报局,特别是直接隶属于海军的情报局就提供了协约国集团,特别是美国海军各种新式战舰的详细资料。这次,情报局再次搞到了英国海军新式战列舰的详细资料。当然,白佑彬也注意到,这不是雷霄霆提供的,而是姜瑞麟送回来的情报。
如果说“狮”级战列舰是用早已设计好的舰体装上了美国海军地MK7型舰炮。结果导致战舰的防御指标过低,综合性能远不如同样装备MK7型舰炮的“衣阿华”级,最多只能算得上是换装了更先进主炮的英国版“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当然,其战斗力已经超过了“南达科他”级,是协约国集团中性能仅次于“衣阿华”级的先进战列舰。那么,“狮”级就是完全按照MK7型舰炮的性能标准,从头到尾全部重新设计的一种新式战列舰。虽然沿用了“狮”级的名称,且舰体外形与“狮”级非常相似,但是其舰体结构。乃至很多基本性能都与“狮”级有很大的差别,绝对是一种全新地战列舰。
“狮”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标准排水量从四万吨放宽到了五万吨。
这一变化足以使战舰地性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增加排水量之后。“狮”级采用了八台燃烧效率更高的锅炉,以及四台输出功率更大的“帕森斯”型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虽然这仍然是最常见,也是最老套的动力系统,但是其推进功率达到了一十八万六千轴马力,比“狮”级动力系统的推进功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多。如此一来,“狮”级的速度不但不比“狮”级低,反而还超出了二节。达到了三十二节。
增加的一万吨排水量中。除了一部分用于改进舰体结构,提高综合生存能力之外。其余近八千吨地重量全都用在了装甲上。结果,其主装甲带在倾斜十七度地情况下。厚度超过了三百八十毫米,防护效果超过了“衣阿华”级的主装甲带。水平装甲地厚度也达到了九英寸。约和二百二十八毫米,另外在关键部位还有五十到八十毫米的强化装甲甲板,算上一点五英寸,约和三十八毫米厚地露天甲板,其关键部位的水平防护装甲总厚度已经超过三百四十毫米,防护效果不但超过了“衣阿华”级战列舰,还超过了帝国海军地“省”级战列舰。炮塔、炮座、司令塔等部位的装甲厚度也有所提高,至少达到了“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水平,绝大部分还超过了“衣阿华”级战列舰。
显然,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衣阿华”级只能算是“战列巡洋舰”的传闻。
或说,“狮”级战列舰才是完全按照海军的传统标准,依照自身主炮的穿甲威力来确定装甲厚度的战列舰。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不考虑美国海军即将服役的“罗得岛”级(主要是帝国还没有获得其主要性能数据),“狮”级绝对是协约国海军中最强大的战列舰。
与“狮”级相比,因为装甲厚度增加得太多,所以“狮”级只能通过缩短舰体的方式来缩短防护区间,从而减少装甲用量,控制住排水量。这也是在舰体外形相差不大,主机推进功率增加了百分之四十,而速度仅仅增加了二节的主要原因。如果拉长舰体,减小航行阻力,在相同排水量,相同推进功率的情况下,其速度很有可能超过“衣阿华”级。当然,这样一来,“狮”级就只能算得上是比“衣阿华”级还要大的“战列巡洋舰”了。
由此可见,英国作为老牌海军强国,在战舰设计方面确实有着丰富的经验。
了解了英国新式战列舰的性能之后,白佑彬不得不暗暗感叹,能够对付“狮”级的,恐怕就只有帝国海军还在建造中的“省”级乙型战列舰了。
“其实,半年之后的事情我们大可不用担心。”陈锦宽在这个时候开口了,“我们能够获得的。只是战舰的基础性能。就我们现在掌握地情报,英国海军一直没有获得美国最先进的雷达,其远程交战能力并不怎么样。另外,我们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复合穿甲弹,在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即便狮级如期服役,也不见得能够挥多大的作用。”
白佑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而且现在看来,雷达是帝国海军手里唯一的优势。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英国海军新添四艘快速战列舰。我们要不要向北大西洋派遣第二作战舰队。”陈锦宽拍了拍沙的扶手,目光落到了白佑彬的身上,“你几个月前才离开第四舰队,对那边的情况最为了解,应该最清楚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稍微沉思了一下,白佑彬说道:“德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当然是让我们在北大西洋上做出更多地贡献,最好派几舰队去消灭英国海军。”
听到卫延年的话,白佑彬苦笑着摇了摇头。“北大西洋上的战争并不仅仅是我们与英国,或德国与英国的战争。如果我们向北大西洋增兵,美国就会向北大西洋派遣作战舰队。到时候最多只是换个地方与美国海军决战而已。再说了,如果美国出兵北大西洋,英国海军就能避开锋芒,就更加难以对付英国海军了。”
“问题是,现在德国催得很紧,而且认为英国在获得更多的舰队之后,不但会继续封锁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还会再次策划反攻欧洲大陆的作战行动。”
“这可能吗?”
卫延年微微皱了下眉头。没有立即开口。
“英国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建造八艘快速战列舰。他们还有能力武装更多地地面部队吗?另外,现在英国本土防御的重任都由美军承担。英国陆军凭什么反攻欧洲大陆?”白佑彬地这番话说得很直接,“另外。只要我们在太平洋上的战略进攻不停下来,美国就会将重点放在太平洋战场上。不会持英国反攻欧洲大陆。在此情况下,英国根本没有可能威胁到欧洲大陆。德国提出这样的可能,恐怕只是想我们为其火中取栗吧。”
卫延年笑着摇了摇头,似乎早就知道白佑彬会这么说一样。
“其实,德国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当他们的急先锋。”陈锦宽再次开口,“英国战败只是迟早的事情,可是不管是按照我们的设想战败,还是向德国投降,英国海军实力暴增都不是件好事。”
“元帅,眼前我们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太平洋上。”
白佑彬很清楚陈锦宽地意思。从战略大局讲,出兵北大西洋,打击英国海军,是确保帝国战后利益地关键。可是,从眼前的情况来看,出兵北大西洋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削弱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地投入,对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非常不利。
“也许,我们应该先看看德国人地举动。”
卫延年这句话说到了关键上,德国才是欧洲战场的主导力量,而且帝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获得胜利之前,肯定不会将重点转移到北大西洋上,因此不管采取何种策略,都不能过于主动,以免让德国获利。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沉思了起来。
见到元帅那凝重地神色,白佑彬也把刚刚说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
在他看来,卫延年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德国先表态,先采取行动,总不能每次遇到问题,就将麻烦抛给帝国海军,而自己不做任何贡献吧。再说了,德国急于战胜英国,是为了获得欧洲霸权,而这与帝国的根本利益正好背道而驰。在此情况下,德国凭什么还要帝国为其出兵出力呢?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七章 … ~战云密布~
定下了基调之后,陈锦宽就去了京城,白佑彬也重新着手制订下一轮战役行动。
当然,在英国海军实力暴增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并没有无动于衷。
按照陈锦宽的命令,卫延年给第四舰队代理司令官杨定方发去了命令,要求加快二艘“长江”级战列舰的改进工作,第四舰队也进入最高战斗警备状态。
当时,二艘“长江”级战列舰正在亚历山大港进行第三次全面改进。
与前二次改进不同,此次改进非常彻底,而且这也成为了二艘“长江”级最后一次全面改进。
首先是换装更先进的动力设备。八台锅炉与四台蒸汽轮机都是以“皇帝”级战列舰所使用的六十五年型锅炉与六十六年型蒸汽轮机为基础,经过改进而来,其输出功率达到了十三万五千轴马力,比“长江”级以往使用的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如果不是因为“长江”级的舰体空间有限,无法使用更好的动力设备,不然帝国海军会为其安装“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动力设备。
拥有了更强劲的动力设备之后,造船厂先对舰体进行翻新,增强了舰体结构,以便安装更厚的装甲。最终,其标准排水量将达到四万四千吨,比最初时增加了大概百分之二十五。增加的近九千吨重量中,除了增强舰体结构用掉的一千多吨之外,另外七千吨全是新增加地装甲。更重要的是。二艘战列舰的装甲都要全部更换,老旧的装甲被送回帝国钢铁厂回炉冶炼,而新安装的装甲都是由最好的合金钢锻造而成的。
在接受改进地时候,二艘“长江”级都在第二次改进中换装了六十七年型舰炮。这次,海军不惜血本,为其换装了七十二年型舰炮,并且战舰上的副炮也更换成了更先进的型号。速射炮则全都换成了口径为一百三十毫米的七十一年型舰炮。
当然,二艘战舰地电子设备也将换成最新型号。只是二艘战列舰都不再充当舰队旗舰,所以拆除了所有的旗舰指挥设备,并且用节约下来地空间增加了一个士兵娱乐舱与一个医疗舱。
按照工程师提交的报告。二艘战列舰在全面改进之后,作战性能将与“皇帝”级持平。其最高速度将提高到二十九节。防护能力与“皇帝”级持平,火力达到最新式快速战列舰的标准。最大的遗憾是,二艘战列舰的舰体早已定型,不可能在改进中进行大范围地改动,所以其综合生存能力将难以得到提高。另外。随着排水量增加,而舰体宽度增加幅度又相当有限。所以战舰的吃水量将增加近一米,从而降低了战舰地适航能力。
不可否认,经过改进之后,二艘“长江”级将“升格”为快速战列舰。
与二艘“长江”级战列舰的改进工作同时进行的,还有二艘新编入第四舰队,却不属于帝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的训练工作。这就是由帝国海军提供技术,派遣部分工程师与工人,提供大部分零备件,由土耳其海军出资购买,在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海军造船厂建造的。属于土耳其海军的二艘新式快速战列舰。
所谓“新式”。也只是针对土耳其海军而言。
在上次大战中,土耳其海军还有十来艘前无畏舰与四艘无畏舰。而到这次大战爆发的时候,土耳其海军只剩下了二艘老掉牙的无畏舰,其他地主力舰要么退役,要么年久失修而损毁。
按照第一次同盟国首脑会晤达成地协议,由帝国海军出技术以及技术人员,土耳其提供建造场地,德国派遣工人的方式,为土耳其与德国分批次建造快速战列舰,而第一批订单中,土耳其海军将获得二艘,德国获得四艘。只是在正式开工建造地时候,因为德国派遣的工人没有到位,加上造船厂扩建工程没有完工,只为德国优先建造了二艘,另外二艘要晚半年服役。
后来,帝国与土耳其达成了双边协议,帝国海军以提供人员训练,以及战略物资援助的方式,从土耳其海军租借了这二艘快速战列舰,战后再归还给土耳其。当然,如果这二艘战列舰在战争中战沉,或者战毁,帝国海军将向土耳其提供二艘更先进的战列舰。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帝国海军在不出资金的情况下获得了二艘战舰的使用权。
因为签署协议的时候,帝国海军正在准备建造“省”级战列舰,当时“省”级乙型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所以帝国海军只向同盟国提供了“省”级战列舰的部分技术,而包括舰体在内的绝大部分基础设计都来自于“皇帝”级乙型战列舰。
也就是说,这二艘战列舰的战斗力超过了建成时的“皇帝”级乙型,却不如“省”级。
无论如何,对此时的帝国海军来说,能够获得二艘快速战列舰,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这二艘战舰下水进行舾装的时候,帝国海军就派遣官兵前往伊斯坦布尔,为接舰做好准备工作。建成服役之后,帝国海军立即与土耳其进行交割,随即这二艘战舰就开赴马耳他,在那边安装帝国海军的标准设备,然后再进行全面训练。
如此一来,在二艘“长江”级改进完工,二艘“伊斯坦布尔”级(“伊斯坦布尔”号与“德黑兰”号,在编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之后,考虑到两国的友谊,帝国海军并没有为其更名,仍然沿用了土耳其海军为其取的名字)地训练工作完成之后。第四舰队将拥有足以编成二支作战舰队的八艘快速战列舰。
即便到时候英国海军有十艘快速战列舰,第四舰队也不会无力招架。
照此情形,只要帝国海军不打算转移战略重点,就不会在七十六年(44年)向北大西洋战场派遣第三支作战舰队。
对于帝国海军的这一做法,德国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按照同盟国集团达成的内部协议,帝国只有确保英国无力反攻欧洲大陆的义务,而没有协助德国战胜英国的义务。现在。英国确实没有足够的实力反攻欧洲大陆,即便美国愿意出兵,也不可能调动足够地战略物资,特别是反攻欧洲大陆必须的登陆舰队。如此一来。帝国自然没有义务协助德国夺取北大西洋的制海权。
另外,德国也很清楚。只要帝国加强北大西洋上的兵力,美国也将有所举动。
如此一来,北大西洋战场将变得难以琢磨,而实力最为弱小地德国海军不可能从中获得好处。更何况,在俄罗斯没有战败之前。德国最多在西线集中十五个师的兵力。要想登陆英国本土,并且击败英国。德国至少要出动五十个师地兵力。最重要的是,德国没有可以投送地面部队的登陆舰队,也没有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的运输船队。
综合各种情况,维持北大西洋的现状对德国是比较有利地。
只不过,僵局只持续到了二月初,随着二艘“柏林”级战列舰(“柏林”号与“慕尼黑”号,即帝国为德国建造的快速战列舰)在地中海完成了基础训练(驻扎地为意大利地塔兰托港),准备返回德国本土,北大西洋上的“和平”局面立即被打破了。
毫无疑问,英国海军不会容许这二艘战列舰回到德国本土的港口。
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就已经让英国海军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神。如果德国海军又获得了二艘更加强大的战列舰,恐怕英国将永无宁日。
同样的。德国海军拼死都会让这二艘战列舰返回本土。
一时之间,北大西洋上风云涌动,局面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从二月四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几份紧急电报从北大西洋战区发回来。从五日开始,第四舰队进入了战斗状态,杨定方在当日就率领第41舰队离开了直布罗陀。因为另外四艘战列舰还没有正式服役,所以第四舰队也只能出动一支作战舰队。
出人意料的是,原本对北大西洋上的战斗并不感冒的意大利海军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六日,由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为核心的意大利舰队离开了塔兰托,随同二艘“柏林”级战列舰一同驶往直布罗陀海峡。
当天晚上,姜瑞麟就发回了消息,意大利舰队将为德国舰队提供护航掩护,并且前往威廉港。
毫无疑问,这次意大利海军表现得有点积极过头了。
七日上午,刚从京城赶回来的陈锦宽就亲自给杨定方下达了命令:护送德意舰队进入大西洋,并且在到达比斯开湾西部海域之后,返回直布罗陀。
显然,陈锦宽也收到了命令,不然他不会派遣第四舰队为德意舰队护航。
没有任何意外,七日夜间,由四艘“狮”级战列舰为核心地英国大西洋舰队离开了拉科鲁尼亚港,由二艘“前卫”级战列舰为核心地英国机动舰队也同时离开了朴茨茅斯,而刚刚成立的本土舰队则在斯卡帕湾升火,最后于八日上午起航。
为了拦截德国海军的二艘战列舰,英国海军倾巢而出!
作为回应,二艘刚刚修复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在数艘辅助战舰的陪同下,于八日夜间离开了基尔港,驶向斯卡格拉克海峡。
顿时,北大西洋上战云密布,一场大战将在所难免!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八章 … ~护航行动~
因为卫延年没有安排任务给白佑彬,所以从九日上午开始,白佑彬就一直呆在海军总参谋部的战区通信中心,等候着从北大西洋战区,以及第四舰队发来的消息。
德意舰队,以及第41舰队已经在十多个小时前,也就是当地时间八日傍晚的时候通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大西洋。如果一切顺利,现在它们已经深入了北大西洋,并且在距离葡萄牙大概四百海里处转向北上。一天之后,只要没有与英国舰队遭遇,第41舰队就将返回直布罗陀,德意舰队则将继续北上。
问题是,能够顺利“通关”吗?
从姜瑞麟发回的消息,以及雷霄霆提供的多份情报来看,为了阻止二艘“柏林”级战列舰返回德国本土,不但英国海军倾巢而出,连美国海军都参与了拦截行动。
英国海军派出了十艘战列舰,三十多艘巡洋舰,以及超过五十艘的驱逐舰。另外,英国海军还征调了正在北大西洋上执行护航任务的二支护航舰队赶赴比斯开湾西部海域。美国海军则派出了二十多艘巡洋舰与三十多艘驱逐舰,在大不列颠到冰岛之间的海域部署第二条防线。
从这一部署情况来看,英国海军是铁了心的要与同盟国的舰队进行决战。
为了确保成功拦截德意舰队,英国海军会将大西洋舰队部署在比斯开湾西部海域,将机动舰队部署在爱尔兰西部海域。将本土舰队部署在冰岛与大不列颠之间,形成三道防线。可为了避免分兵作战,英国海军不大可能在比斯开湾西部与爱尔兰西部进行拦截,而会在发现了德意舰队之后,迅速收缩防线,将二支舰队调往大不列颠西北部,然后与本土舰队一同出手。
德意舰队能否成功到达德国本土。关键不是能否突破防线,而是能否干掉大西洋舰队。
如果让英国海军的三支舰队集中在一起,就算第41舰队随同其前往德国本土,也很难在北大西洋上取得胜利。最终很有可能在损失惨重地情况下被迫返回地中海。因此,能否抓住机会。趁大西洋舰队单独活动的时候将其歼灭,成为了这次作战行动的关键所在。
问题是,德意舰队有这个实力吗?
二艘“柏林”级战列舰的性能不成问题,毕竟是纯正的“帝国血统”,不管是火力、防护、速度还是续航力。都在“狮”级战列舰之上,可是这二艘战舰上的官兵刚刚完成基础训练。而德国海军并没有专门用来培训战列舰官兵的训练舰,除了那些长期在战列舰上服役地官兵之外,其他官兵的素质一直不怎么样。真的打起来,这二艘战舰能否发挥作用都还是个问题呢。
意大利海军的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地战斗力也很强大,其配备的十五英寸舰炮地威力甚至不比帝国海军早期的四百毫米舰炮差,且防护相当强大,速度也达到了三十节。可是,这四艘战列舰在以十六节的巡航速度前进时,其续航力只有可怜的四千五百海里。而且,“维内托”级本来就是按照地中海的环境进行设计地。其适航性能并不是很好。现在。正是北大西洋的冬季,海上地风浪很大。不但会使“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续航力进一步降低,还使其很难达到最大航行速度。另外,在风浪过大的情况下,“维内托”级能否将其十五英寸主炮的威力发挥出来,都还值得怀疑。
很明显,英国海军会针对德意舰队的这些缺陷制订作战计划。
到时候,即便与英国大西洋舰队遭遇,在考虑到续航力不足,其战舰状态不佳的情况,德意舰队的指挥官都不会进行追击,也就不可能把抓住歼灭敌人的机会。
能够改变这一切的,只有第41舰队。
问题是,杨定方已经收到了明确的命令,第41舰队只将德意舰队护送到比斯开湾西部海域,并不前往德国本土地港口。换句话说,第41舰队要尽量避免与英国舰队决战。站在陈锦宽地立场,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第四舰队地首要任务是确保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存在,然后是守卫直布罗陀要塞。在实力明显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第四舰队没有任何理由为德意海军火中取栗。
由此可见,此次作战行动注定会遭遇失败。
九日夜间,北大西洋战区发来了电报。
第41舰队在比斯开湾西南部海域与英国海军的轻巡洋舰遭遇,行踪已经暴露。只是,英国大西洋舰队并没有出现,德意舰队仍然在继续北上。
不多时,卫延年就赶了过来。
在参谋长都加夜班的情况下,通信中心的官兵也纷纷放弃了夜间休息的权利,留在了各自的岗位上。
当时,所有官兵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即会不会打起来。
显然,连普通参谋军官都意识到,打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会在什么地方打。或者说,在什么地方打,直接决定了打的结果。
夜间的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十日上午,新的消息送到。
第41舰队与英国大西洋舰队遭遇,炮战打了二个多小时,双方都有所损伤,但是都不严重。在德意舰队赶上来之后,英国大西洋舰队主动撤出了战斗。按照陈锦宽的命令,第41舰队只追击了四个小时,随后就返回与德意舰队会合。
电报的内容有限,但是却能够清楚的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
显然。第41舰队承担起了“开路先锋”地任务,并且首先与英国舰队交火。而德意舰队在二个多小时之后才赶上来,要么是离得太远,要么是故意放慢了速度。可是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足以说明德意舰队不想与英国舰队交火。
在此情况下,杨定方没有任何理由孤身犯险,因此才会草草结束了追击行动。
中午的时候。北大西洋战区将杨定方的发回的电报转发了回来。
第41舰队已经成功完成了“护航”任务,在当地时间凌晨三点左右与德意舰队脱离,转向返回直布罗陀。德意舰队也随后转为向东航行,前往法国的圣纳泽尔港。
收到这条消息之后。白佑彬大吃了一惊。
等他来到卫延年的办公室的时候,才发现陈锦宽正在与卫延年商讨北大西洋上地事情。
不用多问。见到陈锦宽与卫延年那眉飞色舞的样子,白佑彬就知道,不但英国人被蒙骗了,就连他也被蒙骗了。
“昨天晚上没有睡觉吧?”
白佑彬苦笑着点了点头,陈锦宽肯定睡了个安稳觉。
“我就知道。你会睡不着。”等到卫延年把咖啡杯递给白佑彬之后,陈锦宽又说道。“本来我应该早点告诉你,可是这次的行动是由上面策划的,要求严格保密,所以我也是刚开始才告诉总参谋长,之前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
“元帅,德意舰队去威廉港只是个幌子吧?”白佑彬直接说到了重点上。
“对,这只是个幌子。”陈锦宽点了点头,“不说别地,在没有燃油补给,而且不穿过英吉利海峡的情况下。意大利海军地那四艘战列舰根本到不了威廉港。从一开始。德国海军就没有想过要让二艘柏林级战列舰去威廉港。现在,法国的港口在德国的控制之下。而且在此之前,德国海军一直在想方设法的让其主力舰转移到法国在大西洋上的港口去。现在,利用这个机会,德国海军好好地玩弄了英国人一把。”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意识到情况不会这么简单。
“前天晚上,德国公海舰队已经通过了斯卡格拉克海峡,如果一切正常,此时已经离开了北海。”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陈锦宽又说道,“出航的不仅仅有二艘战列巡洋舰,还有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
“什么!?”白佑彬吓了一跳。
“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地维修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舰体已经修复,对航行的影响不大。按照计划,这二艘战列舰将前往圣纳泽尔进行后面的维修工作。”
听到这,白佑彬长出了口气,这确实玩弄了英国人。
圣纳泽尔是法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法国的造船基地,其“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第二艘,即“让·巴尔”号的建造工作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相对于德国的造船厂,圣纳泽尔有足够的基础设施,而且还有熟练地工人。另外,在占领了圣纳泽尔之后,德国一直在加强其岸防设施,并且扩建了造船厂。几年间,大批在北大西洋上执行破交任务地德国战舰的维修与维护工作都是在圣纳泽尔进行地。
显然,德国海军已经意识到了其本土港口的局限性,所以准备将圣纳泽尔建设成舰队母港,为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