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浪-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如此,在随后的还击中,该舰打出去的炮弹根本没有威胁,甚至没有被第四舰队的战列舰察觉到。

第四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在舰桥左侧的副炮炮塔前方,穿甲弹在穿透了露天装甲之后,撞上了水平装甲,并且最终发生了爆炸。毫无疑问,左侧的一号副炮炮塔彻底报废了。另外,舰体上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万幸的是,其坚固的装甲没有让穿甲弹继续前进,也就没有造成更大的损伤。

第五枚穿甲弹打在了舰桥右侧,摧毁了二号副炮,其产生的破坏与前一枚穿甲弹相似。

第六枚穿甲弹打在了A炮塔前方大概二十米处。该部位除了一层薄薄的露天装甲之外,并没有得到水平装甲的保护。穿甲弹在进入舰体之后,撞上了位于A炮塔前方的装甲隔板,并且发生爆炸。正是这枚穿甲弹引燃了附近舱室内的易燃物品,导致战舰上燃起了大火。万幸的是,穿甲弹爆炸的时间稍微早了一点,如果再晚上零点零几秒,就有可能再穿透几层甲板,在战舰水线以下部位爆炸,从而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第七枚穿甲弹落在了舰桥前方,B炮塔左后方。与前一枚穿甲弹一样,在提前发生爆炸的情况下,穿甲弹没有能够对舰体造成太大的损坏,却直接炸掉了B炮塔上的十三点五米光学测距仪,并且导致B炮塔尾部变形。在无法正常转动,同时无法观察到目标,又没有火控雷达支持的情况下,B炮塔基本上成了摆设。

第八枚穿甲弹落在了B炮塔的左前方,正好砸在了炮座上。

第九枚穿甲弹从舰桥右侧飞过,砸飞了位于前烟囱右侧的副光学测距仪,并且在空中发生了爆炸,横飞的弹片导致右侧的二座仅仅只得到了有限防护的二座副炮炮塔被毁,另外还有三座速射炮也被摧毁。

毫无疑问,仅仅五分钟,“肯塔基”号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

虽然位于舰尾方向上的C炮塔完好无损,而且能够利用光学测距仪瞄准目标,但是在失去了火控雷达,且交战距离在二万米以上的情况下,光学测距仪不可能为炮手提供太精确的瞄准参数。

最重要的是,“肯塔基”号基本上丧失了作为舰队旗舰的能力。

一枚打在了司令舰桥上面,转向后击中了航海舰桥下方的穿甲弹虽然没有发生爆炸,却摧毁了旗舰最重要的舱室:通信中心。

当时,斯普鲁恩斯下达的第一道命令,也是他在“肯塔基”号上下达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右转九十度,向敌舰开火还击。

在“肯塔基”号转向的时候,舰长降低了航行速度。

斯普鲁恩斯也被强行带离了司令舰桥,被送到了右侧的甲板上。此时,舰队里的“文森斯”号轻巡洋舰(“克里夫兰”级,编号CL64)已经赶了过来。该舰之前曾经担任过巡洋舰编队的旗舰,具有一定的舰队指挥能力。

六点二十五分,“文森斯”号上升起了斯普鲁恩斯的将旗。

此时,第21舰队与第四舰队的决战才刚刚开始,白佑彬正在猜测英国本土舰队的行踪,而斯普鲁恩斯则在考虑如何才能尽量保全第21舰队,而不是让第21舰队成为了获得胜利的牺牲品。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章 … ~无力招架~

六点三十分,在“台湾”号向一号目标舰打出了九轮齐射的时候,“罗守义”号轻巡洋舰发回了侦察报告。

“你确定?”

“完全确定,三艘快速战列舰,而且肯定不是我们之前遭遇过的快速战列舰,另外还有十艘以上的辅助战舰。”

“很好,继续跟踪监视,每五分钟报告一次情况。”

白佑彬放下话筒的时候,苏鼎昌已经在海图上标出了英国本土舰队的位置,以及其航行方向与航行速度。

“大概三十五海里,以现在的速度,最多一个小时之后就将遭遇。”

“只有四十分钟。”白佑彬摸了摸下巴,“立即调整交战秩序,告诉杨定方,第42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全力对付四号目标舰,就算打不沉,也要重创对手。吉林号对付三号目标舰,不要求击沉或者重创对手,尽力而为。广东号与江苏号集中火力对付二号目标舰,争取尽快重创对手。我们仍然对付一号目标舰。”

这下,包括赵赙礼在内,众多军官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在之前的交战顺序中,都是二艘战列舰对付一艘敌舰,并且按照顺序排列。现在白佑彬突然改变交火顺序,肯定需要花时间调整,而且效果不见得会有多好。在白佑彬抬起头来的时候,赵赙礼立即打破了沉默,问道:“不需要缩短交战距离吗?”

“不用。暂时不用。”白佑彬微微摇了摇头,“现在还有必要与敌人拼刺刀,如果能够瓦解第21舰队的战斗力,或者使其丧失一些速度,我们就基本上获得了这场战斗地胜利。接下来的四十分钟,将决定谁胜谁败!”

赵赙礼没再多问,现在他的作战参谋,有权力下达作战命令。

当时,白佑彬的想法很简单:尽快让第21舰队丧失战斗力。同时保证第四舰队的战列舰不会受到重创,从而有足够的力量对付英国本土舰队。

就白佑彬所知,英国海军的“狮”级战列舰很不好对付。

虽然“狮”级战列舰的防护性能比不上“衣阿华”级,其速度也只有三十节,达不到三十三节。但是“狮”级采用了与“衣阿华”级相同的MK7型十六英寸舰炮,英国海军也为其引进了重型穿甲弹地生产线,其火力丝毫不比“衣阿华”级差。如果不是急需建造一批快速战列舰。英国海军是不会接受这种连自身主炮都应付不了的战列舰的。

由此可见,如果说“衣阿华”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那么“狮”级就是“最强大的大型巡洋舰”,其强大地火力肯定无法完全弥补防护上的严重缺陷。

在此情况下。要想获得胜利,就要首先让第21舰队失去作战能力。

在安排新的交战顺序时,白佑彬有意“忽略”了一号目标舰与三号目标舰,重点打击了二号目标舰与四号目标舰。

当时,了望员已经确定一号目标舰地舰桥被命中了二到三次,可是第21舰队并没有失去统一指挥,四艘战列舰在转向的时候仍然保持着整齐的队列。且在开火还击的时候。仍然能够各自找准目标。这些都表明,第21舰队得到了统一指挥。旗舰并没有遭到重创。由此,白佑彬认为一号目标舰并不是第2舰队地旗舰。

如果旗舰不在最前面。就有可能是编队中的任何一艘战舰。

重点炮击二号与四号目标舰,就能保证其他三艘战列舰中的哪一艘为旗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要么遭到重创,要么无法顺利的脱离战斗。只要旗舰没有脱离战斗,第21舰队就不会扬长而去。

显然,白佑彬并没有考虑到,旗舰不是战列舰的情况。

在此之前,不管是历史上的海战,还是这次世界大战中地海战,旗舰都是舰队中最强大的,或者速度最快的战舰,舰队司令官一般不会选择普通战舰作为旗舰。首先是一般地战舰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舰队司令部地众多官兵,也无法安装大量的通信设备。另外就是舰队司令官的地位,以及虚荣心。

如果不是“肯塔基”号一上来就被打掉了指挥能力,斯普鲁恩斯也不会更换旗舰。

在白佑彬调整了交战顺序之后,压力最轻的肯定是“台湾”号战列舰。

在打出第十轮齐射之前,“肯塔基”号的C炮塔已经被命中过一次,虽然穿甲弹打在了正面装甲上,并且在发生爆炸之前就被弹开了,没有导致炮塔被毁,但是其左侧,也就是离命中点最近的一门主炮也因为俯仰机构失灵而失去了作战能力。此时,该舰只有二门主炮还能继续开火。

相反,“台湾”号上的九门主炮完好无损。

打到这个时候,“肯塔基”号一共还击了四次,仅打中了“台湾”号一次,且命中点在战舰后舰桥的右前方,除了导致一座副炮炮塔与二座速射炮炮塔被毁之外,并没有对“台湾”号造成太大的损伤。

六点三十二分,“台湾”号第七次击中“肯塔基”号。

命中点在后舰桥的侧面,虽然炮弹落下时的角度非常大,没有能够穿透舰桥外的装甲,但是在砸中了露天甲板之后,又砸在了水平装甲上,最终炸毁了后舰桥左侧的速射炮群(一共有四门速射炮),并且导致后舰桥与其他部门的通信中断。

六点三十五分,在第十一轮齐射中,“台湾”号打中了对手二枚穿甲弹。

第一枚的命中点在二根烟囱间的速射炮群处。炸毁了至少六门速射炮。第二枚打在了司令舰桥地顶部,并且击穿了仅有一百八十四毫米厚的装甲,在司令舰桥内爆炸。幸亏斯普鲁恩斯已经离开了“肯塔基”号,不然这枚穿甲弹足以将他,以及第21舰队司令部的几十名官兵全部炸死。

六点三十七分,“台湾”号取得了第十与第十一个战果。

分别从甲炮塔与乙炮塔打出的二枚穿甲弹几乎同时击中了“肯塔基”号左侧的三号与五号副炮炮塔,并且在砸毁了副炮炮塔之后,穿透了露天装甲,最终在撞上了水平装甲后发生了爆炸。因为爆炸点离得太近。“肯塔基”号舰体该部位被彻底撕裂,并且导致主装甲带受损,附近三个舱室被海水淹没。

三分钟后,“肯塔基”号又挨了一枚穿甲弹。

这枚炮弹打在了后舰桥后方的副火力指挥中心,虽然没有发生爆炸。但是直接摧毁了该舰最后一处火力指挥点,并且导致十多名官兵伤亡。因为“肯塔基”号此时只剩下了二门主炮,而且火控通信已经中断。所以失去了副火力指挥中心对该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六点四十四分,在“放空”一轮之后,“台湾”号打出了一轮漂亮的齐射。

从丙炮塔打出的一枚穿甲弹再次命中了“肯塔基”号地C炮塔,使该舰最后二门还能使用的主炮也变成了哑巴。

战斗中。“台湾”号丙炮塔的枪炮军官一直在设法打掉“肯塔基”号的C炮塔,只是他无法直接瞄准,只能在收到火控参数的时候,将瞄准点稍微向右,也就是向敌舰地后方偏离一点。至于能否打中敌人的炮塔,就完全看运气了。当然,有经验的枪炮军官会根据交战距离。以及双方地航行速度计算出瞄准点的偏移量。

从甲炮塔打出的一枚穿甲弹则再次命中了“肯塔基”号的舰桥。只是这次打中地不是司令舰桥,而是航海舰桥上方的罗经舰桥。穿甲弹击穿了只有一百多毫米厚的舰桥顶部装甲。并且在进入罗经舰桥之后,又砸穿了地板。在航海舰桥内爆炸。

当时,“肯塔基”号的舰长已经在前面的战斗中被弹片打中,受了重伤。顶替他指挥的大副正在航海舰桥内。穿甲弹发生爆炸之后,包括大副在内的十多名官兵全部阵亡,无一幸免。此时,二副正在指挥损管队员对受损地舰体进行抢修,主要是堵住战舰左舷上地裂痕,防止过多的海水涌入。

炮战打到七点过,“肯塔基”号又挨了至少七枚穿甲弹。

到此时,该舰已经挨了近三十枚穿甲弹,三座炮塔全部丧失作战能力,左舷方向上只剩下了一座副炮与二门速射炮,前后舰桥都已被摧毁,舰体上有五处较为严重地伤痕。可是,该舰没有任何要沉没的迹象,弹药库也没有发生爆炸,就连副炮弹药库都安然无恙。更让“台湾”号上地官兵难以置信的是,该舰的速度丝毫没有降低!

即便白佑彬一直认为“省”级战列舰比“衣阿华”级更加优秀,可他也不得不承认,“衣阿华”级战列舰的生存能力太强悍了,帝国海军的四百毫米穿甲弹在二万米开外很难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当然,“衣阿华”级的十六英寸穿甲弹对“省”级战列舰也很难构成威胁。

打到这个地步,就算打掉了敌人的所有还手能力,也无法击沉敌舰,甚至没有让敌舰损失速度。除了交战距离过远,“衣阿华”级的防御能力非常强大之外,“肯塔基”号的运气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有一枚穿甲弹打中了该舰的烟囱,特别是烟囱下方的烟道,恐怕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

毫无疑问,同样的好运不会出现在每一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身上。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一章 … ~以多打少~

改变交战顺序之后,“肯塔基”号受到的打击减少了一半,而紧随其后的“路易斯安那”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该舰仍然要面对二艘极为强大的“省”级战列舰,而且还是第41舰队里表现最为神勇的“广州”号与“江苏”号。

“广州”号与“江苏”号在维修的时候都更换了炮塔设备,这并没有影响其表现。

战斗开始的时候,“广州”号就打中了“肯塔基”号三次,并且在随后的队列决战中,又打中了“肯塔基”号四次。“江苏”号的表现一点都不差,在最初的时候,击中了“肯塔基”号二次,随后又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四次。

在白佑彬调整交战顺序之前,这二艘战舰的炮击命中率都在百分之五以上。

对于二万米开外的炮战来说,这样的命中率已经算得上是非常高的了。而且,当时另外二艘“省”级战列舰在前十轮炮击中的命中率都不到百分之四。显然,“广州”号与“江苏”号沿袭了“亚速尔海战”中的神勇表现,一上场就发挥出了比二艘姊妹舰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因为不存在重新瞄准目标的问题,所以在调整交战顺序之后,“江苏”号首开战果。

六点三十四分,“江苏”号在前面两轮都打出了跨射,却没有能够命中的情况下,在第十三轮齐射中,一下就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三枚穿甲弹。

这三枚穿甲弹全部打在了“路易斯安那”号的舰体上,命中点分别在A炮塔左前方。前烟囱左侧的三号副炮炮塔后面,以及C炮塔左侧大概二米处。其中前者在该舰地左侧舰体上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并且导致上千吨海水涌入了舰首的十多个舱室;第二枚穿甲弹因为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所以只炸毁了三号副炮炮塔,没有能够对战舰造成太大的损伤;后者也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却导致露天装甲弯曲变形,卡死了C炮塔,导致C炮塔无法正常转动,也就无法瞄准“江苏”号。

正是这枚炮弹。让“江苏”号可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打击对手。

相反,“广州”号的“待遇”就没有这么好了。

当时,“路易斯安那”号对付的就是“广州”号,而没有对付“江苏”号。在其尾部的C炮塔无法转动之后,只能瞄准“广州”号。而不能转向“江苏”号。也就是说,“路易斯安那”号的九门主炮都对准了“广州”号。

相对而言,“广州”号地炮击命中率甚至在“江苏”号之上。

转移交战对象之后。“广州”号连续三轮没有打中“路易斯安那”号,直到第四轮,才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的舰首,但是没有造成多大的损伤。打到第六轮齐射的时候。“广州”号终于用一枚重型穿甲弹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的首甲板。

如同大部分快速战列舰一样,为了降低排水量,尽可能地提高航行速度,“衣阿华”级的的主装甲带只延伸到了弹药库地前方,水平装甲的重点敷设区域也仅向炮塔前方延伸了不到五米。也就是说,“路易斯安那”号的舰首甲板是没有得到装甲保护的,在“全有全无”地防护理念中。并不提倡“二级防护”。

没有装甲保护。并不见得是坏事。

穿甲弹与半穿甲弹,以及高爆弹相比。除了采用质量更好的合金钢,甚至特种金属。弹体的外形更为流畅,以及装药量偏少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穿甲弹都采用了延迟时间引信。即炮弹在击中目标之后,不会立即发生爆炸,引信的工作时间延迟了几到几十毫秒,等到炮弹穿透了目标的装甲,进入目标内部之后才发生爆炸。这样才能使穿甲弹产生更大的破坏,并且用尽量少地装药量达到必要地威力。

对付战列舰这类目标的重型穿甲弹地延迟引爆时间都有几十毫秒。

如此一来,如果炮弹没有击中目标的装甲,而是直接打在了无装甲保护地地方,在引信工作之前,穿甲弹就已经穿透了整个目标。

正是如此,才不会用穿甲弹去对付巡洋舰与驱逐舰。

同样的,如果没有击中关键部位,穿甲弹就不会在舰体内发生爆炸。

“重点防护”理念就是根据穿甲弹的这一情况而诞生的,在关键部位敷设足够厚的装甲,而在次要部位根本就不敷设装甲,或者只敷设勉强能够抵挡小口径炮弹的装甲。

面对这样的情况,穿甲弹也是进退两难。

如果不采用延迟时间引信,就无法穿透战列舰的装甲。如果采用延迟时间引信,在击中敌舰无装甲保护的部位时,穿甲弹就很难在敌舰内部发生爆炸。

现实中,没有任何一名舰长会选择前者。如果不能击穿敌舰的装甲,就算用再多的炮弹,将敌舰的脆弱部分打成筛子,也不可能击沉敌舰。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打在敌舰次要部位的穿甲弹都不会在舰体内发生爆炸。

“广州”号打出的这枚穿甲弹就在击穿了“路易斯安那”号的水平甲板之后,弹径发生了改变,没有斜着穿过“路易斯安那”号的舰体,而是直接向下穿透了三层甲板,然后才发生爆炸。

虽然重型穿甲弹的装药量一般只有数公斤,最多十数公斤,但是当这些高能炸药在密闭空间内发生爆炸之后,其产生的破坏力仍然是任何战舰都难以承受的。

从“路易斯安那”号上腾起地火球就说明了问题。

当时,连“台湾”号上的白佑彬,以及“武宗”号上的杨定方都以为穿甲弹打穿了“路易斯安那”号的水平装甲。在关键部位发生了爆炸。

只是,这一猜测很快就被否定了。

六点三十六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击中了“广州”号的后舰桥,并且在爆炸之前就穿过了舰桥。

在此之前,“路易斯安那”号已经二次击中“广州”号,只是都没有打中关键部位。

据后来调查,第三次打中“广州”号的炮弹就是从“路易斯安那”号的C炮塔中的一门舰炮打出来的。这枚穿甲弹除了摧毁了“广州”号地备用指挥系统,干掉了包括二副在内的十多名官兵之外,并没有造成多严重的损伤。

打到六点四十五分。“广州”号又挨了二次炮弹。

在此期间,“广州”号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至少四次,协同作战的“江苏”号也保持着每轮齐射全有命中的良好“状态”。

显然,不管“路易斯安那”号有多厉害,面对二艘同样为“重量级选手”地对手。其下场肯定会非常悲惨。

六点四十六分,“江苏”号打出了第十九轮齐射。

二枚穿甲弹先后在零点一秒之内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其中第一枚穿甲弹打在了“路易斯安那”号后烟囱左侧。仍然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第二枚穿甲弹直接打中了“路易斯安那”号的A炮塔,并且报销了该炮塔的三门主炮。

仅仅半分钟之后,从“广州”号乙炮塔一门主炮内打出地穿甲弹直接命中了“路易斯安那”号的舰桥。

据帝国海军的统计,在战列舰一对一的炮战中。如果双方地战斗力旗鼓相当,乙炮塔的发挥对战斗结果的影响最大。因为在主炮按照三三布置的战列舰上,乙炮塔靠近舰桥,且位置最高,射界最理想。另外,交战中,乙炮塔往往瞄准了敌人同位置的炮塔。很容易击中对手的舰桥。可以说。能否让对手丧失战斗力,或者丧失指挥能力。乙炮塔的命中率起到了决定性地作用。

虽然太阳刚刚升起,能见度还不是很高。但是了望员准确地判断出了炮弹的落点。

随后,“路易斯安那”号上地主炮在十分钟内没有打出一轮齐射,证明了了望员的判断。在舰桥被摧毁之后,“路易斯安那”号即便还有六门主炮没有被摧毁,也很难在统一地指挥下对“广州”号进行还击。

炮战还在继续进行。

到七点前,“路易斯安那”号的C炮塔变成了哑巴,“江苏”号上丙炮塔的一门主炮用一枚穿甲弹最终解决掉了这座只能指向“广州”号的炮塔。

同样的,“广州”号也打得很神勇。

据该舰的了望员记录,战斗打到七点的时候,“广州”号已经击中“路易斯安那”号至少十一次,且十一枚穿甲弹都在舰体外,或者舰体内发生爆炸。

即便“广州”号也挨了六次,优劣已经体现得很清楚了。

此时,“广州”号与“江苏”号遇到了一个与“台湾”号一样的问题,即在这么远的交战距离上,难以打穿敌舰关键部位的装甲。如果无法击穿装甲,装药量有限的穿甲弹在舰体外面爆炸,对战舰难以构成致命威胁。换句话说,即便能够摧毁“路易斯安那”号的所有舰炮,所有上层建筑,都难以使其丧失速度,也就难以将其击沉。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缩短交战距离。

只要距离够近,不管是重型穿甲弹,还是标准穿甲弹,都能够击穿对手的装甲,甚至击沉对手。

问题是,白佑彬并没有急着下达转向的命令。

紧随在“台湾”号身后的“广州”号与“江苏”号也就不能脱离战斗序列,擅自与敌舰缩短交战距离。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二章 … ~承前启后~

比起前三艘姊妹舰,“吉林”号打得更加艰难,也更有戏剧性。

战斗开始的时候,“吉林”号与“江苏”号一同对付二号目标舰,也就是“路易斯安那”号。在白佑彬调整交战顺序之前,“吉林”号至少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二次,而且都是可观察到的战果。

与此同时,三号目标舰,即“缅因”号则一直在对付“江苏”号。

也就是说,在白佑彬更改交战顺序之前,“吉林”号与“缅因”号没有交过火。当时,“吉林”号上的枪炮军官甚至没有测量“缅因”号的炮击参数。同样的,“缅因”号也没有把“吉林”号放在眼里。

随着“吉林”号在六点三十四分调整炮口指向,朝“缅因”号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双方才真正干上。因为“江苏”号在收到命令的时候,刚好打出了一轮齐射,所以在六点三十一分左右,就将炮口转向了“路易斯安那”号,“吉林”号的炮击仅仅晚了一分钟,所以“缅因”号上的了望员没能及时发现,向他们开火的不是“江苏”号,而是排在第四位的“吉林”号。结果,直到六点三十七分,“缅因”号才将炮口转向了“吉林”号。

在这三分钟之内,“吉林”号打出了三轮齐射。

因为“吉林”号的枪炮长没有能够及时测量出“缅因”号的方位数据,所以这三轮齐射全都落空了。正是如此,“缅因”号上的军械长在发现落下地炮弹偏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之后,才重新确定了交战对手,从而发现朝他们开火的是“吉林”号,而不是之前的“江苏”号。

可以说,“吉林”号错过了最有利的机会。

如果能够在前三轮齐射中收获几个战果,“吉林”号就将占据先机,并且在接下来的炮战中压制住“缅因”号。

在新的交战秩序中,“吉林”号要单独对付“缅因”号,而之前对付“缅因”号的是排在“吉林”号后面的“武宗”号与“世宗”号战列舰。这二艘战舰上的六十七年型舰炮地威力比“省”级战列舰上的七十二年型舰炮差远了,对“缅因”号没有太大的威胁。因此,“缅因”号将炮口转向“吉林”号的时候,其战斗力几乎没有多大的损失。

万幸地是,不管是斯普鲁恩斯。还是“缅因”号的舰长,都没有料到白佑彬会改变交战顺序。结果,当“缅因”号开始向“吉林”号开火的时候。其炮击偏差并不比“吉林”号小多少。

直到六点四十二分,“吉林”号才获得了第一个战果。

从爆炸产生地火球来看,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缅因”号的装甲,最多在上层建筑内部爆炸。没有能够对“缅因”号造成太大的损伤。

当然,这枚穿甲弹也让“缅因”号吃到了苦头,并且引发了一场小骚乱。

如果说“吉林”号运气好,那么前三轮齐射无一命中,根本就谈不上“好运”。如果说“吉林”号运气不好,那么在仅仅一分半钟之后,一枚穿甲弹就再次命中了“缅因”号。而且与上一次命中的弹着点几乎完全重合。这就完全算得上是运气。

第二枚击中了“缅因”号舰体左侧,前烟囱与后烟囱之间部位地穿甲弹仍然没有能够穿透“缅因”号的水平装甲。却干掉了正在附近抢修受损舱室,抢救受伤人员的数十名损管队员。并且导致“缅因”号左侧的损管力量降低了近五分之一。

如果“吉林”号的运气能够再好一点,那枚穿甲弹向左侧偏大概五米,就能从前一枚穿甲弹炸损的装甲处进入舰体,而下方就是“缅因”号的一号轮机舱。在穿透了水平装甲之后,穿甲弹有至少一半地机会进入轮机舱,从而使“缅因”号丧失部分动力。显然,“吉林”号地运气还没有“好到家”。

同样的,“缅因”号地表现也时好时坏。

在六点四十一分的时候,“缅因”号就打中了“吉林”号。

如同“吉林”号地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无法击穿“缅因”号的装甲一样,“缅因”号使用的重达一千二百二十七公斤的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也无法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击穿“吉林”号的装甲,仅仅在“吉林”号右侧距离丙炮塔大概三十米的地方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并且摧毁了一座副炮炮塔,炸飞了二座速射炮炮塔。

取得第一个战果之后,“缅因”号就连续错过了好几次机会。

直到六点四十七分,“缅因”号才再次击中了“吉林”号。与前一次命中一样,穿甲弹炸毁了舰桥右后方的副炮炮塔,却没有能够对“吉林”号造成致命损伤。

在此之前,“吉林”号连续击中了“缅因”号三次。

六点四十八分不到,从“吉林”号乙炮塔一门主炮打出的穿甲弹准确的命中了“缅因”号B炮塔的正面装甲。

虽然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厚达五百毫米的装甲,但是其带来的巨大动能震坏了“缅因”号上本来就非常脆弱的炮塔旋转机构,最终导致其B炮塔仅能在左侧七十五度到一百度之间转动。

可以说,“衣阿华”级战列舰最大的设计缺陷暴露了出来。

该级战列舰的主炮炮塔,以及配套设备的总重量超过了一千七百吨,炮塔与扬弹机构,以及弹药舱为一个整体,由一台三百五十马力的液压马达驱动,可以达到每秒四度的水平旋转速度。

整体炮塔可以使扬弹机构进一步简化,减少了出故障地几率。

问题也同样突出。即炮塔的旋转机构相对脆弱,基座本身就承受了炮塔的重量,如果被穿甲弹击中,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很容易损毁,从而使炮塔丧失作战能力。

相反,“省”级战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