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浪-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说,日本很好对付?”

白佑彬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说道:“首辅,我的意思是,美国比日本更难对付。”

似乎想到了什么,萧鼎昆突然笑了起来。

白佑彬也有点忐忑不安,因为他根本就不了解首辅的脾气。

“白将军,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敢说实话的海军将领。”萧鼎昆长出了口气,“不瞒你说,战争爆发之后,我看过每一场重大海战的战报。除了这次的战报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报喜不报忧,什么事都往好里说,没有人提到过我们自身地问题。虽然这并不表示海军不知道自身的问题,我相信,在陈锦宽的整治下,海军的风气比以往好了很多。但是之前从来没有人会在战报中提到海军的问题,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听到这番话,白佑彬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因为他根本无法猜出首辅的态度。

“虽然我不是军人,但是我也知道,如果一支军队连自身的缺点都不敢正视,也就难以战胜敌人。”萧鼎昆又微微笑了一下,“当然,你在战报中提到地问题都很现实,也很迫切。对我们来说,不管敌人有多强大,获得最终地胜利才是我们的目的。准将,你认为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着手提高海军的战斗力呢?”

萧鼎昆突然提出的问题让白佑彬有点招架不住。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提高海军的战斗力,绝不仅仅是推行一次改革,建造几艘战舰,招募一批军人那么简单的事情。另外白佑彬仅仅只是第一舰队的参谋长,而且是刚刚“扶正”的参谋长,以他在海军中的资力与职务,根本没有资格谈论“提高海军战斗力”的话题。

此时,在外面等待的陈锦宽也有点忐忑不安。

收到白佑彬的战报之后,陈锦宽就打算赌上一把。目的很简单,利用白佑彬在战报中提到的问题,从萧鼎昆的手里争取到更多的军费就在陈锦宽改组海军的时候,萧鼎昆也在内阁与议政院扩大的了影响力。

虽然现在帝国的军费预算仍然得通过议政院战争委员会的批准,而不是萧鼎昆一个人说了算,但是自从美国参战之后,议政院战争委员会就再也没有在军费预算上与内阁对着干,基本上是内阁提出预算,三到五日之后就能在议政院获得通过。

就陈锦宽所了解的情况,应该是萧鼎昆与民业党的党魁达成了妥协。

如此一来,萧鼎昆基本上掌握了帝国的战时财政预算,拨款权全都落到了他的手里。只不过,军费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帝国的工业生产力有限,能够动员的人力也有限,能够获得的资源也有限。即便在尽全力保障军队的基础上,军队也不可能随心所欲的获得足够的军费。

当然,在分配军费时,海军与陆军必然存在矛盾。

按照陈锦宽与卫延年的分工,在卫延年全权负责海军作战行动时,陈锦宽的主要职责就是解决海军总参谋长的后顾之忧,为海军(包括海军陆战队)争取到足够多的军费,订购足够多的战舰,采购足够多的物资,招募足够多的人员。如此一来,陈锦宽名为海军元帅,实为海军后勤“大总管”。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陈锦宽也越发的不安了。

在他的计划中,白佑彬成了最薄弱的环节。如果白佑彬不能让萧鼎昆相信,帝国海军需要更多的军费来建造更多的战舰,才能在战场上击败敌人的话,恐怕萧鼎昆就不会给海军更多的军费。

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能够说服帝国首辅吗?

想到这,陈锦宽不由得暗暗捏了把汗。他也在为自己的“草率”感到后悔,如果让白佑彬留在舰队里,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吧。

就在他想着应该用什么办法弥补的时候,书房的门打开了。

看到萧鼎昆与白佑彬一路说笑着来到客厅的时候,陈锦宽立即露出了一丝笑容,同时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以他与萧鼎昆多年的交往,一眼就能看出,白佑彬不但说服了首辅,而且还有更大的收获。

“老陈,你可不简单啊!”萧鼎昆笑着走了过来,“原来以为你派了个猛将来,结果却派了个能说会道,让我都哑口无言的少年将军。不过啊,看来海军不但不缺少善于作战的将领,还有不少善于言辞的将军啊。”

听到这话,陈锦宽一边应付着首辅,一边朝白佑彬看了过去。

只是,白佑彬的神色并不是很好看。

难道首辅在“打哈哈”?与首辅告辞的时候,陈锦宽的心又悬了起来。

第九卷 投石问路 第三章 … ~快人快语~

陈锦宽脸上的神色连续变幻了好几次,直到白佑彬说完,才“固定”了下来。

“你跟首辅就说了这些事?”

白佑彬用力的点了点头,然后小心翼翼的问道:“元帅,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

陈锦宽微微摇了摇头,然后又沉思了起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白佑彬竟然如此直接的跟首辅谈了帝国海军的问题。虽然主要话题集中在帝国海军的装备建设与人员训练上,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扯到了帝国海军的内部斗争,以及帝国海军的奖惩制度。

可以说,这是当时帝国海军最大的两个“顽症”。

内部斗争主要就是派系斗争,在陈锦宽大刀阔斧般的改革下,已经有所收敛。另外,随着李玉民倒台,以豪门贵胄为主的东洋系军官遭到了全面打击,主要是平民出身的南洋系军官得到了重用,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遏止了海军的内部斗争。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陈锦宽的领导下,帝国海军空前的团结一致,凝聚力也达到了巅峰。

奖惩制度是帝国海军另外一个隐患。

比起内部斗争,奖惩制度不但更为隐蔽,也更加难以得到根治。

其中,最受诟病的就是对舰队指挥官的要求。按照帝国海军的制度,除非在实力严重不如对手的时候,舰队指挥官可以从保存舰队实力出发,主动退出战斗之外,在任何情况下,舰队指挥官都不能做出“临阵脱逃”的决定。

表面上看,这条制度是鼓舞舰队指挥官勇敢的面对敌人。

可实际上,这条制度往往束缚了舰队指挥官的手脚。并且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舰队指挥官为了避免与强大地敌人正面碰撞,往往会采取相对保守,甚至非常保守的策略,而不会主动寻求与敌决战的机会。虽然这个问题在白佑彬这些年轻军官的身上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在一些中年将领身上,包括祖寿清这类公认的“猛将”身上都有所体现。

再比如,如果舰队陷入苦战之中。因为顾虑到“临阵脱逃”所受到的惩罚,舰队指挥官往往会因此而失去撤出战斗,保存实力的最好机会。结果自然不必多说,在与敌人死拼之后,舰队损伤惨重不说,海军的实力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次世界大战中地“马罗基海战”。在“大巴山”号战列舰错误转向之后,帝国海军远征舰队已显败象。当时最好的决策是退出战斗,保存实力,可是舰队指挥官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是在相当不利的情况下继续与敌人战斗,最终导致远征舰队遭受惨重损失,并且使帝国海军丧失了在北大西洋上活动的能力。

由此可见,这条并不属于作战条令的奖惩制度对帝国海军舰队指挥官产生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条作战条令。

从更广阔地角度讲,也正是这条奖惩制度助长了海军中的“浮夸风”。

很多舰队指挥官在提交战斗报告的时候,选择避重就轻。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就是为了避免遭到惩罚。

在与萧鼎昆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白佑彬也是有感而发。

作为海军军官,白佑彬不可能不清楚,帝国海军在数百年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条条框框对舰队指挥官有多大的影响。虽然不会有任何人否认军法与军规的作用,但是这些规矩太多,太复杂。太繁琐了地话。结果只能让指挥官在战场上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白佑彬有陈锦宽这座大靠山,尚且有所顾虑,那些普通将领能够没有顾虑吗?

当然,陈锦宽在海军中摸爬滚打几十年,也很清楚帝国海军的繁文絮节对官兵,特别是前线指挥官的影响有多大。

“看来,你这次又捅了个马蜂窝。”

听到陈锦宽的话。白佑彬暗自苦笑了起来。在面对首辅的时候。他即便考虑到了所说的话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也不可能有所保留。帝国首辅是什么人?白佑彬这个“雏鸟”还能忽悠帝国首辅吗?

“也好。如果不理清这些问题,我们要想战胜敌人,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只是……”陈锦宽摇了摇头,“你现在向首辅提出这些事情,确实有点不是时候啊。”

“元帅,我……”话到嘴边,白佑彬又吞了回去。

“呵呵,没什么可担心地。”陈锦宽笑着拍了下白佑彬地肩膀,“你不说,我以后也会向首辅提到。当然,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理清海军的内部问题,而是设法提振海军的战斗力,让我们能够保住刚刚到手的战略优势。”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才是重点。

“听卫延年说,这次你让蓝凌波担任了高级参谋,而且还派他去协调主力编队的作战行动?”

“也不是,他是参谋长派到舰队的联络军官。”

“没这么简单吧?”陈锦宽立即看出了白佑彬的心思,“这也没有什么不好说地,你没有家庭背景,我又不可能一直担任帝国海军元帅。蓝凌波是你地好朋友,有机会让他锻炼锻炼也是好事。所谓举不避亲,只要蓝凌波有能力,就可以让他获得更高的地位。另外,你提拔起来地那批军官的表现也不错吧?”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参谋都很称职,只是没有几个有独立决策能力。”

“独立决策能力不是靠当参谋就能培养出来的,参谋本来就不需要独立决策能力。”陈锦宽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说道,“当然,以后有的是机会。作为第一舰队的参谋长,除了率领舰队打好每一场战斗之外,你还要留意舰队内的可造人才。对海军来说,人才比战舰更加宝贵。”

白佑彬又点了点头,提拔人才,他还没有这个资格,他最多只能举荐人才。

“对了,还有件喜事忘了跟你说。”陈锦宽突然笑了起来,“来京城前我见过夏紫瑶的父母了,他们表示如果没有别的原因,今年年底就可以举办婚礼。我也没有别的意见,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我就尽快与亲家联系。”

“今年年底?”

“当然,你觉得很急吗?”

“不,不是。”白佑彬摇了摇头,“只是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事。”

“没想到没什么,只要你觉得合适就好。”陈锦宽把住了白佑彬的肩膀,“结婚这事嘛,开始的时候谁都有点不适应,不过渐渐的就好了。再说了,就算你们年轻人再开放,也不能先适应了,再拜堂吧?”

听到这一语双关的话,白佑彬的脸一下就红透了。同时,他还不得不怀疑,陈锦宽到底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还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虽然未婚同居的现象在帝国已经不算希罕事了,但是以陈锦宽的年纪,恐怕他应该很难接受这种“前卫”的观念吧。

“到了宾馆后,我就给卫延年打电话,让他与严国荣帮你准备一下。”陈锦宽笑得很开心,仿佛是他在准备接儿媳妇一样。“当然,这段时间你得留在京城,帮我处理一些事情。办完后,我们一同回去,到时候我亲自替你上门提亲。”

既然陈锦宽这么“热情”,白佑彬也不好反对。

他也觉得,既然婚事已经确定了下来,就不应该拖下去,毕竟这也是对未来妻子负责的态度。

只不过,白佑彬没有想到,这一呆就是足足两个多月。

直到十一月五日,落实了下一财年的海军军费预算之后,白佑彬才跟随陈锦宽离开了京城。

实际上,在这两个多月内,白佑彬也没有做多少重要的事情。

当时,陈锦宽有一批专门负责替他审核海军军费预算,以及申报特别预算的军官。这些人都是“专业”人才,至少都在陈锦宽手下干了三年,对申报预算与审核预算的程序相当清楚。结果,在绝大部分时候,白佑彬成了“跑腿的小二”。

虽然陈锦宽没有明确告诉白佑彬,让第一舰队参谋长,帝国海军准将去干只需要一名少尉军官就能干的事情的根本原因,但是白佑彬很清楚陈锦宽的意图。说白了,陈锦宽是借此机会让白佑彬熟悉帝国海军的“高层操作”。什么样的人需要熟悉这样的工作?恐怕连卫延年都不用掌握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吧。

白佑彬在这两个多月内也收获颇丰。除了熟悉海军的“高层操作”流程之外,他还认识了不少的“大人物”,比如议政院那几个“大佬”,帝国内阁的十多位大臣,以及一些在帝国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实业家与金融家。只是,在没有特别介绍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把跟在陈锦宽身后的那个年轻准将当作了“陈氏家族的后生”。

离开京城的时候,白佑彬突然发现自己对帝国海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帝国海军只是帝国“两拳一脚”中的一只“铁拳”,是捍卫帝国利益的战争机器。现在白佑彬却完全不这么看了,帝国海军不但是帝国最强大的“铁拳”,还是一支影响力极为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九卷 投石问路 第四章 … ~后生待遇~

邮轮刚刚靠上码头,载着卫延年的轿车就开了过来。

“雷德尔派了个代表过来。”

“谁?”陈锦宽立即皱起了眉头。

“邓尼茨海军上校,只是,昨天被我送走了。”

“送走了?”陈锦宽立即摇了摇头,显然对卫延年说话说半句有点不满,只是开始明明是他打断了卫延年的话。

“我们回去再说吧。”

上车后,陈锦宽没有问,白佑彬更不好问。

只是白佑彬心里也很好奇,德国海军元帅在这个时候派代表过来干什么?

难不成,德国海军想主动邀请帝国海军协同行动,好让被困在威廉港内的三艘主力舰返回波罗的海?

回到海军总参谋部之后,卫延年就吩咐副官,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他们。

进了总参谋长的办公室之后,白佑彬主动去泡上了三杯咖啡。邮轮上的咖啡确实不怎么样,即便是提供给陈锦宽的,也比卫延年这里的“黄金咖啡”的味道差多了。

“这是邓尼茨带来地。”卫延年将两份文件拿了过来。“雷德尔这次地胃口很大。只是德国元首好像也下定了决心。准备加强对海军地投入了。”

陈锦宽拿起上面那份文件后。将下面那份文件给了白佑彬。德国海军地“胃口”确实很大。竟然想从帝国获得包括快速战列舰、大型巡洋舰,以及帝国海军正在设计地通用巡洋舰在内地所有大型战舰地设计图纸。并且希望帝国能够派遣舰船工程师。提供建造这些战舰所需要地大型工程设备。帮助德国打造一支世界一流地强大海军。

翻开文件前。白佑彬就在想。德国哪来地钱建造这么多地大型战舰?

作为欧洲地传统陆上强国。德国地重点一直放在陆军上。即便在上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拼了老命打造出了欧洲第二强大地舰队。最终仍然败在了英国海军地手上。虽然现在德国已经战胜了法国。击败了两个主要敌人中地一个。加上意大利加入了同盟国集团。德国只需要面对东面地强邻俄罗斯。但是打造一支世界一流地海军。需要地绝不仅仅只是世界一流地战舰。还需要世界一流地海军官兵。需要世界一流地海军战术思想。除此之外。最需要地。或者说任何一支强大海军都需要建立在国民地海洋意识之上!

从马欢打通前往欧洲地海上航线算起。帝国足足用了二百五十年地时间。在经历了二次国内战争。与一次对外战争之后。才让绝大部分国民认识到了海洋对帝国地重要性。从而为打造世界上最强大地海军奠定了“思想”基础。毫无疑问。德国不具备这样地国内条件。

文件地内容更让白佑彬感到惊讶。德国海军不但提出了要求。还非常地详细。其中。竟然提到了帝国海军正准备建造地“省”级战列舰。以及正在开发地“鲨鱼”级大型巡洋舰。“功臣”级通用巡洋舰。虽然文件没有提到这些战舰地具体性能数据。但是很明显。德国情报部门对帝国海军地一举一动非常清楚。

与白佑彬交换了文件之后,陈锦宽的神色也阴沉了下来。

“我已经让雷霄霆着手调查了。”卫延年在这个时候说道,“只是为了避免影响到我们与德国的关系,我让雷霄霆尽量低调处理。不要搞出太大的动静。”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听参谋长这番话,帝国海军肯定出了内贼。

接着,白佑彬就番开了第二份文件。

这次,已经不能用惊讶来形容他的感受了。

德国不但提出了很多“过分”地要求,还“伙同”土耳其与意大利,表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由德国出资,在意大利或者土耳其的造船厂按照帝国海军的标准建造战列舰。另外,土耳其与意大利也提出了希望能够获得帝国的战舰设计图纸。愿意用重金从帝国购买战舰的设计费用,以及建造这些战舰的相关工程设备,并且为聘请的帝国舰船工程师提供极为优厚的酬劳。

换句话说,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一同向帝国施压,要求帝国拿出最宝贵地成果。

“德国的底线是什么?”合上文件后,陈锦宽摘下了老花眼镜,然后抬起了头来。

“至少希望我们提供两种战舰的设计图纸,或者帮助他们设计两种类似的战舰。”卫延年苦笑着摇了摇头,“一是快速战列舰。二是大型巡洋舰。”

“胃口确实不小嘛。”陈锦宽也微微一笑。说道,“我们花了这么多精力。投入那么多的研究经费,德国却来拣便宜。”

“资金还不是大问题,这些战舰都是我们的……”

“这个我知道。”陈锦宽压了压手,说道,“即便德国是我们的盟国,我们也不能把什么都提供给德国。这就好比,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的老婆让给最好的朋友一样。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无视德国地要求,毕竟现在德国是我们最重要地盟友。”

“元帅,你的意思是……”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德国地真正意图是什么。或者说,德国需要这些战舰的目的是什么。”陈锦宽拍了拍沙发的扶手。“这件事,你让雷霄霆抓紧一点。至于内奸的问题,一定要低调处理,绝不能声张。好了,这件事就先放到一边,反正急也急不来。延年,上次我吩咐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见到陈锦宽朝白佑彬看了一眼,卫延年立即明白了过来,说道:“这事主要是严国荣在操办,聘礼我让副官去买的,应该没有大问题。”

“应该?”陈锦宽笑着摇了摇头,“有没有礼单?”

“有,就在这,我去找找。”

听到这,白佑彬才猛的明白了过来。“元帅,参谋长,这事……”

“你就别操心了。”陈锦宽叫住了白佑彬,“我说了,你的婚礼由我亲手操办。既然我以你家长的身份向夏紫瑶的父母提亲,那么好事就要做到底,是不是?”

对此,白佑彬也无言以对。

这时,卫延年将一份红色的礼单拿了过来。上面列明了各种礼品的名称,以及数量。按照帝国的习俗,迎亲前的聘礼是肯定少不了的。加上是陈锦宽亲自出面替白佑彬提亲,聘礼就更不能少了,不然元帅的面子往哪里放?

“还不错,只是种类少了一点。”陈锦宽看得很仔细,“当年,我娶你嫂子过门的时候,聘礼装了几大车,还觉得有点少呢。延年,你抽空再与严国荣商量商量,看看还添加点什么。怎么说,佑彬都是我们海军的人,而且是我们海军的功臣,我们可不能让别人认为,海军元帅这么小气,连点聘礼都拿不出手。”

“放心吧,这事让严国荣去办就行了。”卫延年也笑了起来,“明天,我就让他休假三天,专门负责这件事情。”

“也好,给他安排几个得力的助手。对了,那个蓝凌波挺机灵的,与佑彬又是同窗,让他去帮忙,不然闲着也没事做。”

卫延年点头答应了下来,其实蓝凌波并没有闲着。

两人又聊了两句,结果在白佑彬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的情况下,帝国海军两位“大佬”就帮他把婚事定了下来。搞到最后,白佑彬甚至觉得,这并不是在给自己操办婚事,而是陈锦宽与严国荣在搞一出闹剧。

三日后,白佑彬换上了一套崭新的,最新款的海军礼服。

因为是白色的军礼服,所以看上去还真有点像新郎的礼服。当然,拜堂的时候,穿得肯定是大红袍。

下午,白佑彬就跟随陈锦宽去拜访了住在海军宾馆的夏紫瑶的父母。

按照帝国的传统,白佑彬这个准新郎官在面对未来岳父母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得谦虚、内向,最好还有点害羞的样子。实际上,白佑彬确实有点“害羞”,即便不用立即改口,可是想到今后就是夏紫瑶父母的女婿了,白佑彬一时之间还真难以适应。

看过礼单之后,夏紫瑶的父母不但感到非常满意,还多多少少有点意外。

因为,陈锦宽下的聘礼多得让他们都没有想到!

毫无疑问,陈锦宽是按照“陈氏家族后生”的标准安排了聘礼的“规模”。作为帝国有名的豪门望族,除了俗出的晚辈之外,陈氏家族的子女在迎娶结嫁的时候都非常讲究排场。就如同陈锦宽所说,当年他结婚的时候,聘礼都差点塞满了妻家的大客厅!

下了聘礼之后,双方商定了婚礼日期。

如同三天前一样,从始至终,除了被陈锦宽拿来开了几句玩笑话之外,白佑彬一直是“旁观者”。还好,按照习俗,夏紫瑶不需要“出席”这样的场合,也就不会成为长辈的“取笑”对象了。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着,这也算是军队里的特点吧。

只是,白佑彬没有机会享受结婚前的待遇。在他跟随陈锦宽回到海军司令部之后,新的工作就安排了下来。在战争时期,即便他是新郎官,他也同时是帝国海军的军人,在海军有需要的时候,他必须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

第九卷 投石问路 第五章 … ~技术转让~

会议室内,十多名将领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的听着雷霄霆做的情报简介。

因为陈锦宽不想声张海军内部出现奸细的事情,所以雷霄霆没有提到反谍报的调查工作,情报简介的重点放在了德国提出的需求上。

可以说,这个问题非常敏感。

当时,萧鼎昆已经明确表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帝国会向同盟国提供帮助。关键就在“力所能及”这个词的含义上。

数百年来,帝国海军能够称霸全球,除了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巨大的海外利益,坚实的民众基础,悠久的海军文化,英勇的海军官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领先于全世界的技术水准,以及依靠先进技术建造出来的强大战舰。

按照战后最保守的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帝国在与海军有关的二十八项关键技术方面,总体上比美国领先了三年,比英国领先了五年,比日本领先了十年。正是如此巨大的领先优势,才让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从始至终的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最强大的战舰,并且以此弥补了兵力上的欠缺。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与军队,特别是与海军有关的技术,肯定是最高机密。

虽然战舰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件武器,但是战舰设计又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想造出先进的战舰,必须在多个边缘学科,以及重点学科上取得突破,并且需要数年到数十年的技术积累。

别说整艘战舰的设计,哪怕是某一项重要技术,都决定着海军的成败。

不说别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出售最先进的战舰,即便是帮助盟国设计战舰,也不会用上最先进的技术与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以美国与英国向日本提供的援助来看,虽然英国帮助日本设计了“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但是其基本技术来自于当时已经显得过失地“虎”级战列巡洋舰,而在此之后,英国就建造了更先进的“声望”级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同样的,美国也从来没有向日本提供过最好的战舰设计理念,以及任何可以用与战舰的先进技术。

据帝国海军已经掌握地情报。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多次向美国提出。希望能够从美国购买十六英寸舰炮(MK6型。还不是MK7型)与相关弹药地制造技术。以装备其正在设计地战列舰(“大和”级)。结果不管日本开出多高地价格。甚至答应用自己地一些先进技术(包括氧气鱼雷地技术)做交换。美国都没有答应。搞到最后。日本因为无法制造出威力能够与帝国海军四百毫米舰炮媲美地十六英寸舰炮。不得不将新式战列舰地主炮口径提高到十八英寸。并且因此导致“大和”级地标准排水量超过了六万吨。

美国与英国这对“亲密盟友”之间地关系也差不多。

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在设计“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地时候。就考虑过采用十六英寸主炮。并且寻求过美国地帮助。无果之后。才后退了二十年。继续采用十四英寸主炮。为此。英国在设计“狮”级战列舰之前。就投入重金研制新式十六英寸舰炮。只是进度严重拖后。直到战争爆发之后。在英国出钱出人参与研制地情况下。美国才答应在研制成功之后。将MK7型十六英寸舰炮地生产技术转让给英国。

由此可见。别说战舰地总体设计。就连与战舰息息相关地关键技术都是国家最高机密。

当然。这并不是说各国。特别是盟国间地海军就没有任何交往与相互帮助了。

实际上。帝国一直在向德国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

德国在设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时候,帝国就提供了“果敢”号战列巡洋舰的部分设计图纸,好让那些十多年没有设计过战舰的德国工程师能够掌握大型战舰,特别是战列巡洋舰的基本设计方法。

另外,德国在设计“俾斯麦”级战列舰地时候。帝国也提供了“长江”级战列舰的相关设计图纸,让德国的工程师明白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的区别,并且知道该怎么加强战列舰的防御,提高战列舰的生存力。

当然,帝国提供的都是已经过时的设计图纸。

除了技术保密的限制之外,各国设计战舰地不同标准,以及不同的设计观念也对“合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当年英国在为日本设计“金刚”级的时候,就出现了英制单位与公制单位不匹配的问题。结果。日本在自行建造后三艘的时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烦,仅仅修改图纸标示就花了半年的时间。

标准问题带来的麻烦还不止这一点。很多建造战舰地设备也受到了影响。

如果再扩大一点,连很多基础工业都要受到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